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危害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危害

发布时间:2021-02-28 06:21:20

Ⅰ 带来什么影响 经济发展不均衡如何改变

一、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基本情况是:东富,西穷,南富,北穷。东南沿海最富,西北最穷。 基本情况是:东富,西穷,南富,北穷。东南沿海最富,西北最穷。 二、 影响 1、区部经济差距大 、 (1)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 新中国成立至 1978 年的 30 年间,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平衡发展战略, 各种投资政策和财政支付转移明显地向边远和落后地区倾斜,然而效果不 佳,付出的代价非常大.自 1978 年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在区域经济 发展战略上来了一个大转变,从平衡发展战略转向不平衡发展战略,优先发 展沿海地区,发展和开放的政策明显向沿海地区倾斜,使得沿海地区得以迅 速发展起来,也迅速地拉大了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二、对环境与资源的影响 、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面临的 资源压力在不断增大。在能源和其他资源约束加强的同时,水资源不足的 约束更具挑战性。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在全国 600 多个城市中,有 400 多个城市缺水,其中 110 个城市严重缺水。特别是在我国北方地区,水资 源不足的矛盾突出,而且在可预见的较长时间内难以缓解。 与此同时,我国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也十分突出。
近些年来, 我国一直为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中国经济迅猛发展, 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现在我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 济中占据着很重的位置。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依然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尤其是经济 发展不平衡问题,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平衡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不可忽视,这有可能 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健康持续发展的瓶颈。 我国必须重视并加以解决这些负 面影响,以达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Ⅱ 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对构建和谐社会可能产生的危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 然要求,也是党中央面对新的历史进程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从 2004 年四中全会《决定》中首次完整提出 “和谐社会”的概念,到现在,“和谐”理念已渗透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和谐社会包括人与 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由于人是具有能动性的生命体,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因此,构建 和谐社会的关键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现代人类社会不单是一个伦理共同体,更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经济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因此社会经济关系的和谐也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而社会成员间经济 利益的公平与和谐则是社会经济关系和谐的核心和根本保证,因而社会成员间经济利益的和谐程度也就决 定和左右了社会的和谐程度。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调整利益分配关系入手, 二十多年来经济发展和体制转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但同时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少方面也出现了较大的失衡现象,如:收入分配失衡、劳资关系失衡、城乡发展失 衡、地区发展失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失衡、经济发展与政治改革失衡等等。孙立平用“断裂”, 胡鞍钢用“一个中国四个世界”来形容中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在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的各种 表现中,最严重或者说最具有根本意义上的失衡是经济利益分配上的失衡,这种经济利益分配上的失衡最 显著的特征就是目前中国的收入差距过大。 目前各种口径统计的基尼系数都表明我国的贫富悬殊已超过 0.4 的国际警戒线。如:陈宗胜、周云波计算出 1995 年的全国基尼系数如果加上非法非正常收入影响就达到了 0.517(1),社科院经济研究课题组计算出 1995 年全国的基尼系数为 0.452(2),世界银行则认为中国 的基尼系数在 1995 年是 0.38 到 90 年代末期达到 0.458(3),2003 年中国人民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进行 联合调查后认为, 中国的基尼系数达到了 0.53 左右(4),可谓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由于经济利益分配 的严重失衡,导致了人们意识和心理的急剧冲突并由此引发较多的社会冲突和矛盾,近年我国各种刑事案 件和群体性大规模的社会冲突不断发生, 集体上访持续递增, “各种社会矛盾正在汇集到中央政府” (5) , 极大的影响了社会的和谐。 经济利益分配失衡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激化人民内部矛盾,破坏人与人关系的和谐 激化人民内部矛盾, 由于经济利益分配失衡,使得社会中富裕阶层与贫困阶层之间出现明显的利益落差,阶层利益矛盾突出,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受到严重威胁。 在社会分化过程中因贫富悬殊过大形成的低收入贫困阶层会产生一种被剥夺感,产生一种对国家社会失望 的情绪。在目前中国由于大量的个人财富的占有并非由于个人的能力和努力程度获得,而是因为权力介入 分配、靠腐败靠强取豪夺等因素形成的情况下,贫困阶层就会对富人阶层产生仇视的心理,也就是通常所 说的“仇富”。虽然有学者认为中国人是“仇腐”而不是“仇富”,但是因为普通人并不能区分谁是因为 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致富,谁又是靠权力瓜分国资致富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仇视整个富人阶层。 同样的,富裕阶层则认为贫困阶层的贫困是因为他们的愚昧无知和野蛮,而富裕阶层的人士往往是各个领 域的精英,于是在国家经济社会生活中,便有意识的排斥和边缘化妖魔化贫困阶层。贫困阶层便会觉得自 己被社会抛弃,没有人的尊严,从而自暴自弃,自我放逐,通过酒精、毒品和性来麻醉自己,个体呈现高 度的暴力倾向,呈现严重的反社会倾向,刑事犯罪严重,这一点在拉美国家的城市贫民区中表现非常突出。 并且由于贫困,使其下一代难以接受良好的教育摆脱贫困的处境,贫困呈现出一种循环的态势,从而使贫 困阶层成为被现代文明抛弃的群体,贫富两个阶层间(在中国还有城乡和区域间)的文化互不相容,阶层 关系紧张,相互敌对和仇视。 因此,经济利益分配失衡将激化人民内部矛盾,破坏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 二、引发社会危机,破坏社会和谐 拉美国家的教训表明,一个经济利益分配失衡的国家非常容易导致各种社会危机,并进而产生政治动荡和 社会冲突。 中国社会一直是一个“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社会,过大的贫富悬殊,不但与中国社会传统的伦理道德不合, 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贫富悬殊过大,特别是当利益分配的失衡主要的不是由个人能力和努力程度 的大小而是由非法非正常因素导致的时候,社会中的贫困阶层和富裕阶层之间便会产生一种结构紧张,为 社会的冲突和动荡埋下伏笔。目前,改革中的弱势群体和利益受损者,对社会的不满意程度越来越高。根 据“我国社会稳定研究课题组”对居民生活满意度与社会稳定形势的主观看法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表明, 我国城镇居民不满意比例相当大,人口绝对规模也很多(6)。近年来,由于我国贫富悬殊的加剧,社会治 安迅速恶化,群体性的上访事件和暴力冲突也不断增加,并且社会矛盾开始向中央积聚。“2003 年国家信 访局接待群众集体上访批次和人次,分别比上年上升 41%和 44.8%。其中,50 人以上的集体上访批次和人 次,分别比上年上升 33.3%和 39% ” “2004 年第一季度,国家信访局受理群众来信同比上升 20.2%,接待 群众上访批次、人次同比分别上升 99.4%和 94.9%。”(7)社会上的下岗失业者、低收入者、边缘人群和 失地农民等在改革中利益受损的群体已成为破坏中国稳定的催化剂,他们的迅速积累有可能成为社会动荡 的导火索。 由于贫富悬殊过大,中国社会已经走过了 20 世纪 80 年代初存在普遍的改革联盟的时代。现今的改革,由 于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更多的成为改革成本的承担者,从而使他们对改革产生抵触情绪,成为所谓改革的 阻力。这一点可以从近年来工农的集体上访、冲击政府机关和暴力抗争的频次不断上升上证明。共产党取 得政权的基础是工农阶级的支持,源于给工农阶级改善政治经济地位的政治承诺。我国宪法也一直将工农 阶级作为国家的领导阶级,但是现实中工农利益被边缘化,这对共产党为谁执政和共产党执政合法性产生 重大冲击。同时在农村的群体性抗争中,也存在形成反对党领袖的巨大空间(8),严重影响和威胁我国政 治的稳定。 另外,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各地区各民族间发展不平衡是一个客观现象,但如果在经济利益分配上差距 过大,而发达地区又不愿意让度自己已经获得的经济利益,并认为不发达地区是他们发展的拖累,不发达 地区也认为发达地区的发展是因为不公平的政策待遇抢占了他们发展的先机,就会使不同地区在利益上的 矛盾加剧地区间的分裂倾向。而中国的西部地区,特别是新疆、西藏、内蒙地区,宗教、民族、历史情况 比较复杂,至今分裂势力活动仍很猖獗。如果经济利益上的矛盾与文化矛盾、宗教矛盾和民族矛盾叠合在 一起,就很容易演变为国土分裂的局面。 因此,如果经济利益分配失衡持续加剧下去,那么中国就有可能象部分拉美国家那样,因为经济利益分配 失衡诱发诸多社会危机,最终陷入政治动荡和社会冲突的泥潭,严重破坏社会的和谐。 三、恶化生态环境,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 恶化生态环境,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经济利益分配的失衡不但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 和谐,也会破坏人与自然间的和谐。 经济利益分配的失衡,贫富差距过大,将导致社会总消费需求不足,而消费需求不足,便使得经济的增长 过分地依赖投资拉动,而过度的依赖投资使得我国投资的边际效率年年下降。1986 年到 1990 年每百元投 资产生 29 元 GDP 增量,1993 年到 1997 年减为 14 元,1998 年到 2002 年减至 6 元(9)。另一方面,由于 经济利益分配的失衡,也使得劳动力市场供需力量不均衡,导致劳动力价格过低,使得我国企业的短期行 为盛行,忽视研发投入,难以实现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使得我国早在“九五” 期间便提出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目标至今无法实现。 这样一种过度依赖资金、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投入,以量的扩张实现的粗放式经济增长给我国的持续发展能 力带来巨大伤害,也带来自然环境的巨大破坏和各种资源的巨大浪费。目前我国流经城市的河段 90%受到 严重污染,酸雨影响的面积已占全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每年沿海赤潮发生次数超过 20 世纪 80 年代的 三倍。北方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大都超过国际生态警戒线,华北平原已出现了世界最大的地下水位下降 漏斗,四百多个城市中有一百一十多个严重缺水。超过 90%的天然草场退化,年增退化草地约两百万公顷。 每年,我国因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巨大,按世界银行的测算 1995 年我国因空气和水 污染所造成的损失已占到当年 GDP 的 8%,约 540 亿美元。国家环保总局在 2001 年所做的全国生态状况调 查表明,仅西部九省区生态破坏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已经占到当年全国 GDP 的 13%,相当于该年甘肃 和青海两省的 GDP 之和。而据中国科学院测算,2003 年中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占全国 GDP 的 15%。(10)我国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在带来巨大的环境破坏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我国 GDP 总 量只占世界 GDP 总量的 4%,但是我们消耗了全球淡水的 15%,氧化铝的 25%,钢材的 28%,水泥的 50%, 石油的 18%(11),将给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 由于经济利益分配的失衡,导致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长期难以转变,而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恶化了我 国的生态环境,破坏了人与自然间关系的和谐。另外,因为经济利益分配失衡,贫困地区的政府和群众有 一种快速发展经济的强烈冲动和愿望。在这样一种冲动下,他们往往不注意其资源、环境和生态的保护, 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也必然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 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为构建和谐社会 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 展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党执政规律的认识等都在不断的深入,这些都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我们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因经济利 益分配失衡导致的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并进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 矛盾和冲突。因此,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利益分配的和谐,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基础。我们相信只要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共富论”为目标,将影响经济利益分配的短期因素 和长期因素结合考虑,坚持社会公平正义原则并妥善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制定 科学的政策,完善社会再分配制度并切实保护好弱势群体的经济利益,就一定能够有效的缓解我国目前严 重的经济利益分配失衡的状况,实现经济利益分配格局的和谐,并进而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 目标。

Ⅲ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

1.历史原因.
2.传统工业依赖能源和资源,能源和资源的不平衡分布造成区域差异.
3.进出口贸易的因素导版致的海陆权交通枢纽地区的发达.
4.产业主导因素的转移也可以导致地域发展水平的变化,从而使得一些地区和城市建立比较优势,比如现代的金融、软件、生物科技。以上都是不依赖传统区域发展因素的产业,这些产业主导的区域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先行优势。

我国商业地理的现状从来都被认为是狭长的,一直有5个发动机之说:长三角、珠三角、渤海湾、东北、成都重庆地区,这些地区都是区域发展的重心。国家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也是很明显的,沿海好于中部,东北好于西北。

消除的方法重要的就是在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要素转移和现有的资源及基础条件结合,使用人口转移、政策支持、发展比较优势产业或者新兴产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Ⅳ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80年代到2002年,东部经济总量占全国的50.2%-57086%。中部人均GDP占全国GDP的80%-75%。西部人均GDP占全国人均GDP的70%-59%。城乡差距达到3.2:1。

Ⅳ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和原因是什么

主要表现:
1.地区经济发抄展水平。如经济设施等。
2.地区经济结构。如第三产业的比重。
3.人民生活水平。如消费。
4.人均收入。
主要原因:
1.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以及开发建设程度的不同导致经济发展不均衡
2.工业基础,技术条件的差异导致发展不平衡
3.生态建设以及市场化运作程度等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
4.经济发展政策导致发展不均衡
5.人才流动导致经济发展不均衡
6.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的不均衡影响

Ⅵ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原因,现状及消除措施


1.历史原因.
2.传统工业依赖能源和资源,能源和资源的不平衡分布造成区域差异专.
3.进出口贸易的因素导致的海属陆交通枢纽地区的发达.
4.产业主导因素的转移也可以导致地域发展水平的变化,从而使得一些地区和城市建立比较优势,比如现代的金融、软件、生物科技。以上都是不依赖传统区域发展因素的产业,这些产业主导的区域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先行优势。

我国商业地理的现状从来都被认为是狭长的,一直有5个发动机之说:长三角、珠三角、渤海湾、东北、成都重庆地区,这些地区都是区域发展的重心。国家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也是很明显的,沿海好于中部,东北好于西北。

消除的方法重要的就是在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要素转移和现有的资源及基础条件结合,使用人口转移、政策支持、发展比较优势产业或者新兴产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Ⅶ 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是什么


1.历史原因.
2.传统工业依赖能源和资源,能源和资源的不平衡分布造成区域版差异.
3.进出口贸易的权因素导致的海陆交通枢纽地区的发达.
4.产业主导因素的转移也可以导致地域发展水平的变化,从而使得一些地区和城市建立比较优势,比如现代的金融、软件、生物科技。以上都是不依赖传统区域发展因素的产业,这些产业主导的区域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先行优势。

我国商业地理的现状从来都被认为是狭长的,一直有5个发动机之说:长三角、珠三角、渤海湾、东北、成都重庆地区,这些地区都是区域发展的重心。国家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也是很明显的,沿海好于中部,东北好于西北。

消除的方法重要的就是在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要素转移和现有的资源及基础条件结合,使用人口转移、政策支持、发展比较优势产业或者新兴产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Ⅷ 如何看待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区域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差距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当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距时,发展程度较好的地区就自然成为发展状态较差地区所效法的榜样,发达地区就会更加进一步发达,落后地区就会奋力追赶,从而形成你争我赶的整体经济发展的活力.
②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区际竞争与合作的基础.
区域的条件优势要素的差异形成的竞争优势的不同,各区域的经济主体可在各自的区域优势及其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寻找经济联合,如资源型优势与加工型优势的区际联合.
③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给落后地区造成一种压力.
区域经济发展中有了发达与落后的差异,才迫使落后地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向发达地区学习,从而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来说,会产生一种"示范效应",这种示范效应,使得落后地区在追赶发达地区进程中大大节省成本,少走弯路,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4.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政策思路
(1)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各地区经济都应融于世界经济体系之中.
一国要有效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首先整合国内经济,提高国民经济的素质.只有实现国内经济的一体化,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因此,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各地区的共同发展,加强各区域之间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性.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能在短期内消弥时,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重点应是鼓励各区域之间加强经济联系,为各区域之间经济依赖性的增强创造软(制度等方面),硬(基础设施等方面)条件.
(2)遵循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继续允许和鼓励有优势的地区发展得更快,更好,以此引领全国经济发展.
(3)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缓解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趋势

Ⅸ 为什么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容易造成叛乱

因为不同程度的教育形成了不同程度的素质,一般较小的地方都比较贫穷,家长们回也就不怎么考虑孩答子的学习问题,只想能尽快为家里赚钱,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就造成了经济发展不平衡!没有良好的教育也就没有好的道德观念,自然而然容易冲动打架,形成一些不平衡的心理从而造成叛乱。

Ⅹ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表现有哪些

1、从复人均GDP最高的前制5个省份与最低的后5个省份的平均水平之比,以及地区间加权变异系数看,我国区域间差距自2006年以后逐步缩小,但近两三年出现再度扩大的势头。

2、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2017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81倍。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差距仍很明显。

5、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不平衡。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4%(2016年),为主要经济体最高,超过美国的7.3%、英国的7.2%。大量资金在金融系统内部循环,“脱实向虚”现象比较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有待提升。

阅读全文

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危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