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请分析下河北经济发展的前景,京津冀经济圈能否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动力。谢谢~
照理说京津两个直辖市都在河北省境内,只靠发展梯次经济,河北省一省之力都略显单薄,需要整合起环渤海的各省的力量,才会形成真正的力量。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在北京(更不要说在天津)浙江的服装,四川的打工者、还有其他省市的各种拳头项目都可以形成名牌效应,唯独河北省,原来在北京最有名的“三和县的老妈子”现在居然被“川妹子”抢了头牌,总算是张家口地区的反季节蔬菜和崇礼的滑雪季让北京人知道了河北省,可是这估计只是当地政府的作为,与省里的发展大战略还是不沾边的。
现在都说转变发展思路,第三产业对河北省来说是发展的大好时机,就依托着北京、天津就有多少事情好做呢。河北省也算是地少人多的一个省,多注意北京的动静,研究北京的社会需求,(当然了,如果忙得过来就连天津也一并关注着),发展高层次的服务业培训机构,比如说:北京现在正闹着幼儿园扩编,急缺人员场地,场地河北可能帮不上忙,人员可是应该可以出把力的。
我再举个例子,每到年节,北京的服务业从业人员都回家过年了,(都是离北京很远的地方)这整个正月,河北省难道不好提前做点准备,搞他个年节经济。甚至从此就占领了一方市场也说不定的。
我认为,你省里搞GDP不一定非盯着省里的土地矿产,就把北京盯住了,争取搞个北京党中央的大管家,把这服务业的里里外外都搞上一个档次,既为国争光又可让老百姓口袋里有钱,老百姓有了钱你想不让他消费他都不会收手的,如果你的产品档次不够高他还会出省出国去购买,假冒伪劣自然没了市场。
现在北京也在搞产业外移,这又是个机会。你河北省完全可以主动些,提供合理的条件吸引北京的这类企业向你那里转移,不要指着收房租就先狠狠的咬人一口,那会把人吓跑的。
你只有沿着这个路子,才有可能提到京津冀经济圈的事。
② 2017年上半年京津冀三地GDP总量多少
2017年上半年,京津冀地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新动能加快成长,同时协同发展继续稳步推进。市统计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经初步核算,京津冀三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合计38198.6亿元,占全国的10%,其中北京、天津、河北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06.8亿元、9386.9亿元和1640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分别增长6.8%、6.9%和6.8%。
在河北经济结构调整的版图中,工业不再“一钢独大”,装备制造业超过钢铁工业,成为第一支柱产业。与此同时,依托保定、廊坊、承德、张家口市及众多特色城镇,商贸物流、科技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正成为河北产业发展高地。数据显示,上半年河北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7%,其中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55%以上。
③ 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对三地经济分量的影响分析论文该如何写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竞争力探析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的多种形式的经济区(圈)正快速地发展,主要有长三角经济圈、泛珠三角经济圈、京津冀都市圈、成渝经济区及东北经济区等。对每一个区域来说,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及优化,绝不能仅从某个地区考虑而建立门类齐全的经济结构,应从全国整体出发,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注重特色,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原则去形成适合各地特点的优势产业。所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各地区要根据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
东北老工业基地位于东北亚的腹地,现已形成了以汽车、钢铁、石化、重型机械、医药、电子等为代表的中国工业行业最齐全的工业体系,并拥有发达的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相结合的运输网络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科技人才优势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达国家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国际背景和中国加入WTO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内历史机遇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产业功能被定位于装备制造业及现代农业,而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制造业近年发展很快,这些区域必将在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比较激烈的竞争。本文将通过仔细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竞争力,明确其在全国制造业中的定位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措施,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未来竞争中实现振兴提供借鉴。
一、 区域产业结构竞争力评价指标
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能使资源配置达到有效、高效,从而使创造价值的能力达到最大化,所以区域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其竞争力也是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构成之一。按照科学性、可行性、可比性、系统性原则,在调研和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笔者建立如下区域产业结构竞争力评价体系,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1.产业结构水平
区域产业结构是指一个经济区域的各类产业的构成和诸产业间量的比例和质的联系等关系的总和。在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上,会表现出不同的产业结构水平和特征。产业结构水平是反映区域产业结构总体状况的指标,笔者主要是按三次产业分类法来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所以反映产业结构水平的具体指标包括三次产业的产值、三次产业产值在全国的比重和比较优势系数(注:比较优势系数R=(某地区某产业增加值/全国某产业增加值)/(某地区GDP/全国GDP),R>1,表明具有比较优势,R<1,则不具有比较优势。)
2.产业结构高级化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会发生相应的转换和演变,大致遵循从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向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阶段、再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阶段演变的逐渐高级化的规律。而且当区域经济进入新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也获得快速发展。和第一、第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都是能创造更多价值的动力产业,所以通过三次产业比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及东北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占全国的比重等指标可以表明区域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程度。
3.产业结构效益
份额—偏离分量是评价产业结构效益的指标,以一定时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为基准,分别测算区域按全国平均增长率可能形成的假定份额,进而将这一假定份额同区域实际增长额进行比较,来分析区域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偏离状况。偏离主要是结构素质因素和区位素质因素形成的,当结构偏离分量为正(负),说明区域产业结构素质较好(较差);当区位偏离分量为正(负),说明区域产业区位素质较好(较差),产业本身竞争力较强(较弱)。
4.产业结构分工优势
本文讨论产业结构竞争力是基于产业功能定位的视角,所以当某一区域产业功能定位于某一或几个产业时,其产业结构是否具有竞争力还要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具体来说,结构的协调发展能力包括承担分工职能的产业的规模、对本区域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与相邻区域的产业合作互补的空间及对环境的影响状况等方面,评价这几方面的具体指标分别为优势产业专业化系数、优势(加工)产业增加值与原材料产业增加值之比、优势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优势产业环境影响指数。
二、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竞争力评价指标分析
1.产业结构水平
2005年东北地区(包括辽、吉、黑)产业结构水平与长三角地区(包括沪、苏、浙)的对应数据比较,除第一产业规模略大外,第二、三产业的规模都远低于长三角地区,说明长三角地区无论在总体经济实力还是第二、三产业的经济实力上都远远高于东北地区,这将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形成巨大的竞争压力。
2.产业结构高级化
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比较稳定并不断向合理化、高级化方向发展,三次产业的比重从2000年的12.9∶51.5∶35.6变为2005年的12.5∶49.5∶38。从表3东北地区2005年产业结构高级化相关指标数据中,可见东北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及全国平均水平,更远低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实力也远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这说明东北地区在未来发展中如不采取有力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转换和升级,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力将无法与长三角等地区相比。
据统计,东北地区2005年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分别为38.7亿美元、28.5亿美元,占全国比重仅为1.9%和1.3%,特别是其机电产品对外贸易逆差巨大,逆差额达到19.5亿美元,其出口额占全国2.2%,而进口额占全国3.2%。出现逆差的主要原因是东北地区的产业创新能力较弱,据统计,2004年东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为108.1亿元,长三角为334.0亿元;东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人员16.9万人,长三角为44.8万人。
3.产业结构效益
根据份额—偏离分析方法计算,按照全国“十五”期间经济增长速度,东北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应增加8161亿元,但实际仅增加7387亿元,偏离774亿元,其中产业结构出现正偏离68亿元,产业竞争力出现负偏离842亿元。这说明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总体上比全国平均水平要好,表现在劳动生产率较高的第二产业占较大比重,但各产业竞争力比较弱。
4.产业结构分工优势
(1)专业化系数。专业化系数Z=(g1/g2)÷(Q1/Q2),g1、g2分别代表研究区域(本文为东北地区)及更高层次区域(本文为全国)同产业的净产值,Q1、Q2分别代表研究区域及更高层次区域全部产业净产值,Z≥1说明研究产业在研究区域专门化程度高。通过计算工业部门专业化系数可知东北地区形成专业化的行业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4.27),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8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11),黑色金属矿采选业(1.75),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1.37),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3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30),燃气生产和供应业(1.26),医药制造业(1.2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18),农副食品加工业(1.15),煤炭采选和洗选业(1.12)。这12个专业化部门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65.9%,其中装备制造业产值占28.8%。而与东北地区相比,长三角第二产业相对分散,除通信设备、电子设备等,其他几大行业的比重都低于10%,前五个行业所占的总比重也仅为40%。
(2)优势(加工)产业增加值与原材料产业增加值比。此比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区域优势产业的加工程度,加工程度越高将会对区域经济产生越大的带动作用。以辽宁为例,其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与原材料产业增加值的比值为52.9%,高于全国其他省市。区域优势产业带动作用的大小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由于制造业产业链较长,并易于形成产业集群,所以带动作用较大。东北的优势产业,如汽车制造业、石化及其他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矿山设备制造业、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等,大多具有产业链长、分工程度高的特点,如果能充分利用其潜在发展空间形成以大中型企业为核心,众多小企业为其配套的垂直型产业集群,将充分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3)结构相似系数。产业结构相似系数
式中,i、j代表两个区域,xn代表某产业所占比重,S越大说明两个地区的产业结构越趋同,
④ 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阐述京津冀三地发展为什么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京津冀地域一体、文化一脉,是一个密切联系专着的有机整体属,仅从北京的角度考虑问题是有局限性的,必须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
②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只有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切实推动京津冀三地经济朝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的路子走下去,才能实现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
⑤ 如何看待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差大
中国政治与经济双重集中的体制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经济发展在消除了绝对贫困的同时却加深了相对贫困,造成了生产相对过剩,经济难以持续发展。
⑥ 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阐述京津冀三地发展为什么
①事物是抄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京津冀地域一体、文化一脉,是一个密切联系着的有机整体,仅从北京的角度考虑问题是有局限性的,必须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
②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只有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切实推动京津冀三地经济朝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的路子走下去,才能实现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