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古代苏州经济发展

古代苏州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1-02-28 17:27:18

⑴ 苏州为什么经济发达

1.苏州自古就是发达地区,古代因为交通发达,手工制造也发达,古代设苏州府,在明清时期就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
2.历史文化悠久,重教育,人才多,人员素质高。明清时期就有状元进士数百人之多。
人民勤劳且有生意头脑,明朝时期就有资本主义萌芽,比皇帝还有钱的大商人沈万三就是代表人物。
创业条件好。个体工商户在09年的时候就突破30万了。企业总数超37万家。
3.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交通发达,环境好。地处平原,环太湖、近长江,河网密布,东边靠上海,四季分明气候适宜,基本无自然灾害(这个很重要啊,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只有5.1级)。
物产丰富,仅地产水果4大类100多个品种(虽然多数是外来引种,但是大多长的很不错蛮好吃的)
4.旅游业发达。乾隆皇帝6下江南都必到苏州啊,可见多美了。2013年,苏州旅游确立了新的发展目标:旅游总收入达到1609亿元,同比增长16%;国内游客总人数9350万人次,同比增长10%;入境游客总人数352万人次,同比增长10%。
5.经济发展园区化。苏州现有5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1个省级开发区目前,苏州已聚集13262家外国和港澳台投资企业,截至今年2月份,常住的国外和港澳台专家、管理人员超过5.1万人。其中,取得“工作签证”的外籍人士有14242人,长期在苏州工作生活的外国专家有1584人,这个数据并不包括家属和子女。
6.勇于改革创新,始终走在改革与发展前列。
7.治安好,社会风气好。

反正各种条件都很优越。。。

⑵ 古代的杭州与苏州哪个更繁华

自古就是苏州更繁华啊,红楼梦开篇便是苏州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内。三楼没见容过辽宁省博物院的《姑苏繁华图》?

三楼可以去查史料,绝大部分历史时段,苏州都是治所或巡抚驻地(首府),杭州只是其下属州或县,如唐代时:

苏州:为江南道治所,后又为江南东道治所,公元778年,苏州人口数量居江南之冠,被定位二等雄州。安史之乱时为浙西节度使

杭州:唐朝改“钱唐”为“钱塘”,属江南道后属江南东道,后又归浙江西道节度,定位五等上州 (唐制州分七等,“雄州”为二等,“上州”为五等)

现在的苏州和杭州:
反映经济总体情况的指标:2010年GDP,苏州 9010.2亿,杭州 5945.82亿;2010年全市税收总额,苏州1050亿,杭州720亿,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⑶ 古代的杭州与苏州哪个繁华

杭州更繁华,至今也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并不是指苏州一定排在杭州前面,专只是这样说起来顺属口而已。“天堂”与“苏杭”读音都是先一声后二声的,要是改成上有天堂,下有杭苏,你不觉得别扭吗。
自古多少名人、文人为杭州留下了数不清的文章、诗词,说明了杭州历代的人文地位(苏州历史文化虽然也很丰富,但流传至今的最著名的诗篇绝对写杭州的最多)。还有隋朝即开凿的京杭大运河的终点也是杭州,要是苏州更发达,终点就定在苏州好了,何必还要继续开凿到杭州。而且杭州如果不是最好,南宋都城也不会定在杭州,这也说明杭州并不只是在成为南宋都城后才繁荣起来的,而是之前就很繁荣了。再往前说,吴越时期,若不是因为吴王看中了越国的丰饶(吴为现今的苏州无锡一带,越为浙江北部杭州一带),也不会有吴越之战,更不会有越王勾践的传说和西施的传说了。
还有的说因为苏州在杭州北边所以苏州更发达,这简直就不是理由。

⑷ 古代苏州为什么发达

交通发达,水系发达

⑸ 苏州的简史

苏州自有文字记复载以来的历史制亦有4000多年,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苏州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目前仍坐落在春秋时代的位置上,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史迹名园”的独特貌。

⑹ 苏州古时候叫什么

【阖闾城】周灵王12年(公元前560年),吴国君位传至二十世孙诸樊,国都南迁至今苏州城址。周敬王6年(公元前514年),阖闾继位,命大臣伍子胥在诸樊所筑城邑的基础上扩建大城,周长四十七里二百一十步二尺(约合今制23.9公里),名阖闾城。

【吴县】26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正式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吴地属会稽郡,郡治在吴国故都(即今苏州城址),并以郡治所在地设吴县,为所辖二十六县之首邑,吴县之得名自此始。

【平江府】宋太祖开宝8年(公元975年),吴越王钱弘俶改中吴军为平江军,隶江南道。太平兴国3年(公元978年)吴越纳土归宋,恢复苏州建置,转属两浙路转运使。政和3年(公元1113年)敕升苏州为平江府,属江南道浙西路,于是苏州又有平江之称。

(6)古代苏州经济发展扩展阅读:

苏州得名之始:

隋朝建立后,变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开皇9年(公元589年)灭陈后废吴郡建置,以城西有姑苏山之故,易吴州为苏州,这是苏州得名之始。

下辖吴、昆山、常熟、乌程、长城县(长兴县)。11年(公元591年),因反叛骚乱频繁,危及苏城安全,故杨素于苏城西南横山(七子山)与黄山之间另筑城廓,州、县治悉移新廓,至今该处地名仍称新郭。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复苏州为吴州,3年(公元607年)又改州县制为郡县制,吴州复称吴郡。

截止2017年12月,苏州市辖5个市辖区:姑苏区(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虎丘区、吴中区、相城区、吴江区;代管4个县级市:常熟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太仓市。全市共设36个街道和53个镇,其中苏州市区设29个街道和21个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苏州

⑺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状况

一、中国古代政治史

1.皇帝制度

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秦王嬴政政自称始皇帝,并规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封建时代历代王朝最高统治者的专称。明代,皇帝废除宰相制度直接统管政府,并建立庞大的宦官机构和厂卫制度,实行专制特务统治,皇帝制度走向极端。在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中,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以君主立宪政体代替君主专制政体。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主张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实行民主共和制度。1912年,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中华民国的建立,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寿终正寝。

2.中央官制

秦朝统一全国后,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省六部制由隋文帝首创,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了三省的职权。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机构,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三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具体负责各项行政事务。

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除了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皇帝直接管理国家政事。从制度上集君权与相权于一身,保证了皇帝的专制独断。三省制度结束后,设立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逐步形成内阁制度。

清初,中央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但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凡军国大事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皇权受到限制。雍正时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后加以传达执行,地方军政首脑直接听从皇帝指挥,君主专制制度走向顶峰。1861年,清朝设立总理衙门,它是主管外交、通商及其它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地位高于六部,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

3.地方行政制度

秦统一全国后,郡县制在地方普遍推广,分封制被废除,奠定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

4.选官制度(科举制)

汉武帝时期建立了地方每年向中央举荐人才的制度。

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科最为重要。

明朝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为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答卷不许发挥个人见解,文体为“八股文”。八股取士制度,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0世纪初,由于国内形势的剧变,封建科举制度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

5.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儒学统治地位的终结。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它在我国古代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春秋末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他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战国时期儒学初步发展,其代表是孟子,他认为“民贵君轻”,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实行“仁政。”

二、中国古代经济史

1.古代的农业经济

农业的发展,一般表现在农具改进与农作物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耕作技术的进步、垦田面积的增加、粮食产量的提高、政府收入增多、国家人口增殖等方面。发展的原因主要看历代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农业政策、土地制度等。

①生产工具的不断进步。

②农作物品种不断增多,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两宋时期从越南引入优良品种占城稻。从两宋时期开始,棉花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农产品商品化直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水利工程的兴修。

秦朝修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连接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凿,使南北得以贯通;唐代兴修的水利工程遍及黄河、长江流域,边远地区也有。

④由于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重视农业,自秦汉至明清,耕地面积呈不断扩大趋势,使粮食总产量大幅增加,养活了众多人口。

2.古代手工业经济

手工业发展的表现,一般要注意重要的手工业部门,主要包括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造船业、造纸业等。每一部门的发展包括产地、规模、技术水平、产品数量与质量、产品销路等方面。

①金属冶炼技术。

②采矿技术。

③纺织技术。丝绸之路的开通说明汉代纺织技术处于世界前列;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明清时期,丝织业空前发展,苏州、杭州、南京、广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棉纺织业于南宋后期兴起。

④制瓷技术。宋瓷誉满中外,瓷窑遍布各地。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⑤造船技术:宋代造船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朝郑和的船队反映了明朝高超的造船技术。

3.古代商业和城市经济

城市商品经济逐渐发展,明清到达高峰。北宋时大城市的商业活动已突破坊和市的界限,营业时间也不受限制;市内还有娱乐贸易场所“瓦子”,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

4.古代对外贸易兴盛

汉朝以丝绸之路为主要路线的陆路贸易开辟了中西贸易的新纪元,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运到中亚,再转运到西亚和欧洲。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兴盛,贸易范围扩大。明朝前期郑和七次下西洋,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贸易,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从明朝中后期起,由于倭寇入侵,政府开始实行闭关政策,到清朝时期,只开放广州一地同外国通商,阻碍了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妨碍了对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吸收。

5.经济重心的南移

三国以前,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西南、江南地区初步发展。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开发出现了一次高潮,使得南北经济均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打下了基础。唐朝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从五代开始,南方经济逐渐超越北方,并日益成为全国经济先进地区,而且南方人口数量也超过北方。到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了南方,形成南方经济领先于北方的格局,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6.边疆地区的开发

秦始皇修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便利了中原和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使中原先进的丝织技术和冶铁技术传到西域地区。

⑻ 苏州从从古至今都富裕吗

至少从宋代开始,苏州就成了富庶之地。
南宋时期,就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苏指苏州,今江苏吴县一带,太湖以东。湖指湖州,今浙江吴兴一带,太湖以南。因在这一时期,北民大量南迁,为南方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自宋高宗至宋孝宗时期(1127—1189),兴修太湖地区水利,在昆山、常熟以北,开河口导湖水入江海。孝宗时,于太湖出口处,设置闸门调节水量。滨湖低田,高筑圩岸,以御风涛。由于水利浚通,排除了严重水灾,使低田与高田尽得灌溉。加上此地农业生产技术先进,农民深耕细作,“耕无废圩(墟),刈(收割)无遗垄”,使用最新农具“连枷”脱粒,遂使苏湖一带成为南宋农业高产区,农作物一年两熟,上田亩产达五六石,故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称。
明、清两代,苏州经历了一段更加繁荣的时期。苏州向中央政府缴纳的粮、税占到全国的十分之一。苏州的地价水平也高居全国之首。由于工商业的发展,中心城市集聚大量人口,估计在50万到100多万,城市街区沿几条主要通航河道向外呈放射状延伸,最远处距离城门(阊门)已经超过10华里。所谓“苏州以市肆胜”。明代苏州的浒墅关在全国8个主要钞关中税收额名列第2。清代苏州更名列天下“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全国四大商业中心)之一,又称“繁而不华汉川口,华而不繁广陵阜,人间都会最繁华,除是京师吴下有”。苏州事实已为东南最发达的都会,被视为步都城北京之後的全国第二大城市,实际其繁荣程度已经位居全国之首,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经济中心,明清之际的苏州是东半球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也是文化中心之一,在世界上的地位相当于今日之纽约。

⑼ 明清扬州和苏州哪个经济发达

扬州跟好些,扬州的盐商是世界上都有名的,再加上一条运河,让扬州更加的繁荣

⑽ 急求苏州的历史发展和交通状况。

历史
春秋战国

苏州,古代名称有句吴、吴、会稽、吴州、吴郡、平江等。苏州别称有吴都、吴会、吴门、东吴、吴中、吴下、姑苏、长洲、茂苑等。

商末太伯奔吴,建句吴国,设都吴城。

春秋时期(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建都,命楚国叛将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成阖闾城,部分史学界人士认为阖闾城就是苏州。今天的其规模位置迄今基本未变,为世界罕见。顾颉刚认为苏州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吴国又重用孙武,训练出一支强悍的军队,北上伐齐,称霸中原。前496年,阖闾葬于虎丘。前473年,吴国被越国所灭,苏州又成为越国都城。前306年,楚国灭越国。

从秦汉到隋唐

前222年,秦始皇灭楚后,置会稽郡,领县26(吴、无锡、曲阿、毗陵、娄、阳羡、乌程、由拳、余杭、富春、全唐、海盐、余稽、山阴、诸暨、余姚、上虞、剡、太末、句章、鄮、乌伤),郡治吴县。

前209年,项羽在此起义,几年后推翻了秦朝。

前202年,会稽郡归属汉朝。次年以东阳、鄣、会稽三郡五十三县置荆国,国治吴。

三国属吴。南朝置吴州。晋代,中原战乱不断,大批士绅举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技术。

隋开皇九年(589年)置苏州,并开通南北大运河,苏州位于重要的商路上。

唐朝 ,苏州为江南东道治所。825年,大诗人白居易修筑连接苏州城和虎丘山的山塘街。

宋朝

宋朝(960年-1279年)在苏州置平江府,为浙江西道治所。当时苏州已经是重要的工商业都会,特别以丝绸著称。1035年,范仲淹建立文庙、创办府学,此后,苏州长期文风鼎盛,历代文人雅士辈出。

1130年2月,金兵南下,曾毁坏并屠杀该城,战后不久得到恢复。

1275年,蒙古军队占领苏州。元改平江路。

元朝

元末,张士诚自称吴王、改平江路为隆平府,都治苏州。

明清

1367年,朱元璋的军队攻破苏州,张士诚投降。明改苏州府,直隶南京。但摧毁了城中心的皇城。明时管理南直隶长江以南部分的应天巡抚驻扎在苏州。

清代,苏州为江苏巡抚和江苏布政使驻地。

明清两代,苏州经历了一段更加繁荣的时期。苏州向中央政府缴纳的粮、税占到全国的十分之一。苏州的地价水平也高居全国之首。虽然在明初朱元璋对作为张士诚基地的苏州采取了惩罚性措施,将其人口大量向外迁徙,造成商业萧条,但是到明代中叶,工商业又恢复繁荣,中心城市集聚大量人口,估计在50万到100多万,不仅城内空地消失,房满为患,城市街区沿几条主要通航河道,从府城向外呈放射状延伸,尤其西部商业区最远处距离城门(阊门)已经超过10华里,与枫桥镇连绵一片,阊门内外的西中市、南濠、山塘、上塘均为著名的繁华街道,“灿若云锦,语其繁华,都门不逮”。明代嘉靖年间,城西阊、胥门外附郭新商业区的街区范围已经与城内相当。到清代,原本荒凉的东郊葑门、娄门外也变为“人居稠密”,“地值寸金”。所谓“苏州以市肆胜”。明代苏州的浒墅关在全国8个主要钞关中税收额名列第2。清代苏州更名列天下四聚(四大商业中心)之一。由于消费人口集中,城外枫桥形成全国最大的粮食交易市场,粮食供应来自长江中游的江西、湖南,一部分通过海路转销浙江、福建。苏州的外港,在明朝是太仓的浏河镇(通过娄江联系苏州),在清朝则是上海(通过苏州河联系)。

这一时期,苏州是全国主要的文化中心之一,被列为“士大夫必游五都会”之一。明清两代全国状元共出204名,而苏州即产生了34名。苏州籍的名相重臣蔚为大观。在明(1368年-1644年)、清(1644-1911年)两代,苏州建造了许多著名的私家园林,其中有许多为回苏州的退休官员所建,体现明显的士大夫情趣,与北京的皇家园林或扬州的盐商园林有明显的不同。苏州以其精致典雅的文化风格,备受当时人的赞赏。

1860年,李秀成率领太平天国军队进攻苏州,苏州经历一次浩劫,知府下令放火,将繁华的城西阊门商业区彻底焚毁,大批市民逃往上海租界避难,成为后来上海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是太平天国苏福省的省会,建有李秀成金碧辉煌的忠王府。1863年12月,戈登的常胜军配合淮军从太平军手中夺取苏州。但战后苏州全国经济中心的地位已经让位给上海。在惨烈的战争中,苏州损失惨重,直到今天,苏州市(范围略大一点)的人口数仍然没有恢复到1860年以前范围略小一点的苏州府的人口数。

1895年的马关条约签订以后,苏州被辟为商埠,城南还设立了苏州日租界,但该租界始终未繁荣起来,只是后来在界内开办了瑞丰丝厂。1906年沪宁铁路通车以后,阊门外石路地区一度有所恢复,1937年抗日战争中又受到重创。清末民初,苏州商会总会统辖苏州、凇江、常州、镇江四府和太仓直隶州各商务分会,与上海、江宁两地商会共管江苏商务。苏州商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扶持创办事业,苏州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因此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苏州状元陆润庠在这期间创办了苏纶纱厂。

近现代
1912年,废府留吴县。
1937年,日军入侵使许多园林被毁。汪精卫统治时期,将江苏省会从镇江迁到苏州。
1949年,苏州设市(专区辖市,县级),属苏南行政公署(省级,驻无锡市)下辖苏州专区(地级)管理。1950年代初,修复了拙政园等园林。
1953年,苏南行政公署、苏北行政公署和南京直辖市合并,成立江苏省。下设苏州市(省辖)和苏州专区,苏州专区辖1市(常熟),9县(常熟、吴县、吴江、太仓、昆山、无锡、宜兴、江阴、震泽),专署驻苏州市。
1956年,将宜兴县划归镇江专区,原辖镇江专区的武进县划入苏州专区。
1958年,苏州市划归苏州专区领导,恢复为专区辖市;撤销常熟市,并入常熟县;无锡县划归无锡市领导,武进县划归常州专区。
1960年,撤销震泽县,并入吴县。
1961年,设立沙洲县(驻杨舍镇)。
1962年,苏州市仍改为省辖市。原由无锡市领导的无锡县划入苏州专区。
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苏州地区,苏州市辖1市(常熟)5县(太仓、昆山、吴县、吴江、沙洲)4区(平江、金阊、沧浪和郊区)。
1986年,沙洲县改设张家港市。此后昆山、吴江、太仓和吴县陆续改设县级市。
1992年,苏州市开始开发西部新区。
1993年,苏州被国务院批准为“较大的市”,拥有部分立法权。
1994年,苏州在东郊的娄葑、跨塘、斜塘、唯亭、胜浦5个镇建立苏州工业园区。
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被列为世界遗产。
2001年,撤销县级吴县市,改设吴中区和相城区。

交通
苏州自古有京杭运河贯穿而过。现有京沪铁路、京沪高铁以及沪宁、苏嘉杭;312,204等多条高速、国道经过苏州。民航方面苏州与无锡市政府、江苏省政府合资建设苏南硕放国际机场;苏州虽然没有自己的民用机场(光福机场军用),但邻近的民用机场较多,主要有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常州奔牛机场、南通兴东机场等。其高速公路密度达到德国水平,是交通部授予的公路交通枢纽城市。苏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有491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数居全省第一,高速公路路网密度已经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01年至今,沪宁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苏嘉杭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沪苏浙高速公路、苏通大桥南接线工程、锡通高速公路等相继建成通车。期间,沪宁高速公路和苏嘉杭高速公路南段还实施了改扩建,方便驾驶员和市民出行。高速公路路网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5.78公里,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苏州全市还建成了高速公路枢纽11个,互通50个,形成了“一纵三横一环二射”的高速公路网,全市95%的乡镇实现了15分钟上高速公路。

阅读全文

与古代苏州经济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