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对产业经济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对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经济效应的分析
基于国内外对最低工资的经济效应分析的基础上,笔者从整个宏观经济的角度对最低工资政策的利弊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一)最低工资制度的正效应
1.有利于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促进消费,带动经济发展
确立和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最低工资,就是保证和提高了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按照收入的高低消费群体可以划分为高、中、低三类。凯恩斯认为,收入越高其消费倾向越低,即高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一般小于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最低工资的受益人群,他们的消费欲望特别强烈,除了维持基本生活所需之外,提高他们的最低工资标准,也就是给他们提供了一定的消费空间。随着最低工资的逐年提高,将对这部分人群的生活状况有较大的改善,促进了他们的市场消费,拉动了内需,有利于带动经济的发展。同时,当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增加时,市场的状况比较景气,也会导致企业扩大规模,从而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
2.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调查显示,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8,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进入了分配不公平区间。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中国:推动公平的经济增长》认为:今后中国将面临收入差距扩大的严峻挑战。如果目前城乡家庭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持续下去的话,中国的收入差距将会急剧扩大,基尼系数将会从1999年的0.437上升到2020年的0.474。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水平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这些农民工从事的都是些工资低廉、劳动时间长、工作条件差、就业不稳定的职业,很容易被城市边缘化。很显然的结果是,这部分人群的收入较低,和其他城市人群的收入差距悬殊。而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首先,就劳动力市场完善程度来说,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市场无疑是一个典型的买方垄断市场。在这种买方垄断条件下实行最低工资,劳动者的工资和就业数量都会增加,农民的整体福利会得到改善。其次,从要素间替代关系来说,目前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需求还缺乏弹性,这些劳动者的工资上升不会导致出现过快用资本或高技能劳动力来替代的现象,且要素替代弹性较低,因而农民非农就业收入会因最低工资保障而提高,由此可见,最低工资制度实施的直接结果就是增加农民收入,这显然有利于改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使社会各成员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成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最低工资标准的实质体现着劳动者的权利和价值问题。不像其他标准,这个标准涵盖的都是弱势群体,比如遍布在各个城市的农民工。他们在社会初次分配时就已经处在弱势地位,而在最基本的社会保障方面,他们多数也被排除在外。作为劳动者,他们的权利只能体现在微薄的工资上。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决定了他们根本不具有与资方讨价还价的余地,在这样的一个薪酬体系中,国家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就具有了一种尊重劳动者权利和价值的延伸意义。
3.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产业机构优化是指产业协调发展、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具体来说,产业结构优化是指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包括数量比例关系由不协调不断走向协调的合理化过程,产业结构由低层次不断向高层次演进的高度化过程。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质是要实现资源在产业之间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产业经济协调、稳定、高效发展。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如果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则企业招不到人;如果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则意味着企业的用工成本增加,利润减少。这就要求低效率低产值的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加工转变为先进制造业,加大高科技产业的比重,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用人成本的增加,直接减少了劳动力对资本的简单替代,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二)最低工资制度的负效应
1.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
(1)劳动力市场均衡工资的决定为了论证的方便,我们假设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完全剔除了市场经济中其他因素的影响在这个市场上,劳动力的供求双方都是现行市场工资率的接受者,而不是制定者。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是决定实际工资水平和劳动就业量的唯一因素。在劳动力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此时的工资率为均衡工资率,而此时通过市场实现的就业就是均衡就业量。当工资率高于均衡率工资时,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存在劳动力过剩,与需求形成缺口,此时为劳动力的买方市场,劳动力的需求者对市场中劳动力的价格具有绝对的支配作用,他们会要求降低现有的工资水平,虽然劳动力供给方不愿意接受劳动力价格的下降,但是由于存在大量的劳动力供给,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不得不接受。当工资率低于均衡工资率时,劳动力需求超过供给,存在劳动力短缺,劳动力供给方对于劳动力市场价格具有绝对的支配地位。他们会要求提高劳动力的市场价格,劳动力需求方为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而不得不接受这一价格水平。
(2)最低工资制度的对就业的影响
最低工资制度的实质是国家和政府用行政的手段干预工资水平,提高工资率,是政府干扰劳动力市场的一种方式。 在完全竞争性的劳要素市场.如果最低工资高于均衡工资,劳动力的供给会大于劳动力需求,企业愿意招的劳动者人数少于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数量,社会将会出现失业劳动力的供给曲线S和劳动力的需求曲线D相交于点E,此时供需平衡,共同决定均衡工资W0,此时的均衡就业为L0。 如果政府实施了最低工资政策,确定了最低工资水平W1高于市场的均衡工资水平,那么此时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由劳动力的需求决定,均衡的就业为L1,它显然低于没有实施最低工资政策时的水平L0,此时减少的就业量为L0-L1,它取决于劳动力的需求弹性以及最低工资高于均衡市场工资的幅度。如果整个经济的就业水平呈上升趋势,那么这种就业的下降就表现为工人的替代或是解雇。当工资水平为W1,社会的劳动力供给L1′,因此会存在劳动力的超额供给,其超额供给量为L1′-L0,其大小取决于劳动力的供给弹性和工资的上涨幅度。 因此,高于均衡工资的最低工资政策,对于整个劳动力市场来说,将会带来的失业量是L1′-L1。
2.最低工资制度对整个社会成员福利的影响
一方面,作为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的消费者的厂商,当价格由W最低提高到政府规定的工资时,那些接受政府的工资率的厂商,其消费者剩余减少了图2中的A区域。那些因工资率提高,选择不接受,而选择减少就业量的厂商,其损失为图2中的B区域,所以消费者剩余总的变化为
3.最低工资制度对低技能劳动者的影响
市场中的劳动力根据其知识背景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可以分为初级劳动者、中级劳动者和高级劳动者。对于那些中高级劳动者来说,他们的工资主要是由市场的供求决定,最低工资制度对他们的影响不是很大。而对于那些低层次的非熟练劳动者来说,最低工资标准表面是提高了他们的福利。但是隐性的结果是,工资福利的提高的直接结果是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减少,企业很可能会减少对劳动者的需求,转而用机器设备替代工人;或者雇佣高技能的中高级劳动者,这样这些低层次的非熟练劳动者就面临着失业。
从长期来看,最低工资制度会阻碍低技能劳动者人力资本的增长。对那些因实行最低工资标准而失业的工人来说,等于关闭了通过工作实践来提高劳动技能水平的大门,由于这部分劳动者本来就生活在贫困之中,不太可能有能力去参加职业培训、学习等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因此,最低工资制度会阻碍这部分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投资和增长。有调查显示,随着失业时间的延长,再就业的机会会变小。因此,从长期来看,最低工资制度对低技能劳动者的失业长期化趋向会产生催化作用。我国的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珠三角和长三角都陆续出现了“民工荒”的现象。可能这一现象有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但是最低工资制度对低技能劳动者人力资本增长产生的阻碍作用,无疑也会对此雪上加霜。
❷ 最低工资对就业影响有多大 中国劳动保障新闻
据统计, 截至目前, 全国今年共有19个省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平均调增幅度14.1%。 虽然增长幅度达到了两位数, 但是14.1%仍是近年最低水平。
人社部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24个省份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22%; 2012年25个省份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平均增幅20.2%;2013年全国27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 平均调增幅度为17%。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我国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4%, CPI同比上涨2.1%,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86元, 同比名义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2%。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最低工资标准涨幅比往年有所降低, 但是仍然跑赢了GDP和CPI。 一方面是最低工资仍然在以较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 与往年相比增幅又在下降,这说明什么呢?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侯风云说: “这说明我们的基本政策还是要让广大劳动者分享经济发展成果,也说明劳动力市场的形势已经有了新变化, 不涨工资的话,可能工人就不会来了。 增幅下降同时说明政策也考虑到目前经济形势下行, 要给企业降低一点成本。否则如果成本过高, 企业不能支撑, 最终影响的还是就业。但是我个人觉得应该降低社保费率、税费等, 这些负担减下来,企业会有更多空间给劳动者涨工资。”
最低工资引发不同的就业效应
这里引出一个问题, 就是最低工资的不断上涨是否会影响就业。关于这个问题, 历来众说纷纭。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马双这样说: “最低工资制度是各国政府管制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 早在20 世纪30年代,美国就通过 《公平劳动标准法》确定了联邦最低工资, 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在我国,为保障劳动者取得合理的劳动报酬, 1993 年中央政府也开始实行最低工资制度,随着2004年 《最低工资规定》 的颁布, 最低工资制度在全国得以全面实施。通过制定最低工资标准, 政府可以保障劳动者的最低收益,维持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 平衡雇主与雇员在劳动力市场的要价能力,调整经济成果中资本与劳动的分配比例; 缩小劳动者之间的工资差距, 使低技术工人的工资增长更多。 但是, 最低工资对劳动力市场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首先, 最低工资制度会增加劳动力成本, 从而增加社会失业。其次, 最低工资制度还可能损害其最想保护的劳动者即低技术工人的经济利益, 使他们反而失去工作。”
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傅端香在考察了国际上一些主要国家最低工资上涨对就业的影响后发现, 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美国、 英国和法国来说, 最低工资对各自就业的影响不同。在美国,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主流方面是负效应。 在法国, 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就业没有显著影响。 而在英国, 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并没有减少就业,总体上英国最低工资造成的失业效应比美国要弱。 在发展中国家, 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不完全相同。在墨西哥, 最低工资总体上对就业有负影响。 在印度尼西亚,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不确定。而在巴西, 最低工资就业效应不明显。
合适的最低工资标准才能促就业
为什么会出现对就业的不同影响呢?傅端香认为, 最低工资制度执行力的强弱影响了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 一般来说, 在其他条件基本相似的情况下, 在最低工资执行较弱的国家或地区,其最低工资对就业的负面影响较小;在最低工资制度执行相对严格的国家或地区, 最低工资对就业的负面影响要显著一些。 比如,最低工资对墨西哥和哥伦比亚两国的就业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一是由于最低工资标准的高低, 最低工资越接近平均工资,对就业的负面影响越大。 二是源于两国对最低工资制度的执行力的强弱。墨西哥最低工资制度执行力较弱,最低工资对其就业的负面影响较小; 哥伦比亚最低工资制度执行力较强, 最低工资对其就业的负面影响更为显著一些。发达国家实施的最低工资制度较早,法律较为完善, 很多发达国家颁布了 《最低工资法》。 因此,在发达国家,最低工资制度的执行力相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要强,最低工资对就业的负面影响较强。
马双针对中国的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利用1998—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报表数据, 实证检验了最低工资上涨与企业平均工资、 企业雇佣人数的关系。 研究发现, 最低工资上涨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员工的工资水平。 最低工资每增加10%, 企业平均工资将增加0.3%—0.6%。 对不同行业的企业, 最低工资上涨的影响也有差异。 最低工资每增加10%, 劳动密集型行业将增加平均工资0.61%, 而其他行业仅增加0.28%。 对工资水平位于最低工资附近的企业,最低工资上涨对平均工资的影响最大。 最低工资每上涨10%, 这些企业的平均工资将提高工资0.63%。 最低工资上涨会减少就业。 最低工资每增加10%, 企业雇佣人数将显著减少0.6%左右,且对不同行业, 该影响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提高了就业者的工资水平, 但与此同时, 它使就业人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因此, 政府在制定最低工资时,需要权衡其在收入分配上的效果以及其对就业的负面影响。
最低工资标准太低, 不能起到基本的保障作用; 最低工资标准过高, 会给就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 只有合适的最低工资标准,才能促进最低工资和就业相互协调发展。
❸ 提高最低工资对劳动市场带来什么影响用经济学角度解答
(1)提高后如果仍然达不到均衡工资的水平,求大于供;
(2)达到均衡工资,供求内平衡;
(3)高于均容衡工资,供大于求。
由于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故最低工资越高,收入效应越大,消费者愿意提供的劳动时间也会越少。
从宏观分析,企业有一个利润最大化的就业量,使劳动的边际产品等于实际工资;当最低工资上升时,企业将进行裁员,减少工资支出,这是劳动市场出现失业。
❹ 最低工资调整将影响哪些待遇
一、企业恐难以承受涨薪风潮此上调方案一经推出,导致很多企业苦不堪言。最低工资调整太快,给员工的工资成本变高,导致很多企业都不堪重负,企业运营方面出现极大阻碍,而改善现状的最直接办法就是裁员,很多职工可能会面临失业。最低工资调整慢了,职工私下会闹意见,本来就是所有劳动者都会享受到的权利,却迟迟无法兑现,不仅拖慢了公司的工作进度,同时职工的基本工资也无法得到保障。总的来说,在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方面,既不能给企业太大的压力,也要保证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最低工资是一把双刃剑,调整最低工资标准需要把握好一个度。
二、各地最低工资标准是否包含其他福利?伴随政策的一经推出,迅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各地的发展情况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很多福利的界定,例如五险一金是否包含在最低工资标准中就成为了很多人的困扰。以最先改革的上海为例,最低工资标准中,就不包含五险一金。而将在7月1日开始实施的南京,五险一金也是剔除在外的 ,所以具体的方案,还是要以当地的公示公告为准。而具体福利的界定,当然也成为民众争相议论的话题。
三、最低工资标准冲击中国制造业市场众所周知,中国作为全球最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大国,劳动力成本在各国中都占绝对优势。而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一方面反映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另一方面却是导致了人工成本的提升,劳动力优势也不像以前一样强,从制造业的角度来讲,良性的引导和适当的转型可能成为未来的大方向,大趋势。总之,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总是对民众来说是个好事,但是如何获取社会与民众之间的平衡,还需要时间、需要慢慢调整与改革。
❺ 最低工资的主要利弊
一、利处:
1、最低工资保障工人薪资。 当社会的失业率居高不下时,工人面对裁员减薪的威胁下,没有协商的能力,雇主有可能趁机把工人的工资压低。有了最低工资,低收入人士就业就能取得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薪金。
2、维护工人的尊严。 最低工资可以解决部分雇主剥削工资的问题,还有利解决低技术工人工作时间长、工资待遇却很低的「在职贫穷」现象,使他们免被歧视。
3、维持社会稳定。工人的收入增加,社会的消费水准亦可望随之提高,有利於造成经济繁荣。同时低收入人士的薪金有保障,有机会减少因低收入而衍生的社会问题,如自杀、犯罪、家庭暴力等。
4、各行业的职位增长。最低工资对宏观经济的正面作用──工人的购买力改善能带动各行业的职位增长。
5、淘汰无良企业,令同行的生存空间增加契机。无良企业是藉着剥削员工来生存,尤其在经营内需市场的行业,无良企业的生存不但与同业分饼,更会令租金飘升,使同业的经营百上加升。它们的生存不但不会提供更多职位,还会令整个业界为应付飘升的租金而被逼削减劳工的薪金。
6、为走出劳动力供求结构性失衡创造条件。最低工资标准的实施有利于刺激劳动者增加劳动供给。由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实施,特别是全覆盖型最低工资标准的实 施,给劳动者正常劳动应该获得的工资报酬设定了最低保障线,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必然刺激劳动者增加劳动供给。
7、有利于扭转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路径。最低工资标准的实施有利于扭转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路径。相当长时期以来,中国不少地方基于对中国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假定,把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建立在低劳动成本的基础之上,甚至走入“低技术陷阱”,形成了对低劳动成本的路径依赖。
二、弊处:
最低工资是一种价格下限(price floor),但是其也有一定的弊端。其弊端之一是影响自由市场的运作;弊端之二是弱势社群或被牺牲:受最低工资的影响,雇主会倾向选择身体健全以及技术较高的工人,无形中减少了弱势社群在劳动市场的生存空间;弊端之三是最低工资标准可能让劳力优势难以发挥:政府对工资——市场价格信息的干预,可能会导致市场信号失真,通过最低工资法直接干预劳动力市场运行会导致劳动力资源的低效率配置,实行最低工资标准可能丧失一部分竞争优势。
❻ 设定最低工资会有哪些经济影响
最低工资是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政策规定,可以稳定劳动力市场,促进经济发展。
❼ 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过快,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最低工资是一把双刃剑,调慢了无法保证低工薪劳动者及其赡养人口的基本生活水平,调快了可能使一些企业承受不了导致某些劳动者失业。在当前我国经济增速下降背景下,应该本着慎重适度的原则来安排上调的幅度。
❽ 最低工资法实施对中国经济生活产生的影响
低功之法思思对中国经济生活产生有很多。中国的现在虽然是经济比较发展的好。但是人民工资还是比较低的。
❾ 实行最低工资标准对就业有何影响
1.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
(1)劳动力市场均衡工资的决定为了论证的方便,我们假设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完全剔除了市场经济中其他因素的影响在这个市场上,劳动力的供求双方都是现行市场工资率的接受者,而不是制定者。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是决定实际工资水平和劳动就业量的唯一因素。在劳动力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此时的工资率为均衡工资率,而此时通过市场实现的就业就是均衡就业量。当工资率高于均衡率工资时,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存在劳动力过剩,与需求形成缺口,此时为劳动力的买方市场,劳动力的需求者对市场中劳动力的价格具有绝对的支配作用,他们会要求降低现有的工资水平,虽然劳动力供给方不愿意接受劳动力价格的下降,但是由于存在大量的劳动力供给,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不得不接受。当工资率低于均衡工资率时,劳动力需求酣弗丰煌莶号奉铜斧扩超过供给,存在劳动力短缺,劳动力供给方对于劳动力市场价格具有绝对的支配地位。他们会要求提高劳动力的市场价格,劳动力需求方为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而不得不接受这一价格水平。
(2)最低工资制度的对就业的影响
最低工资制度的实质是国家和政府用行政的手段干预工资水平,提高工资率,是政府干扰劳动力市场的一种方式。 在完全竞争性的劳要素市场.如果最低工资高于均衡工资,劳动力的供给会大于劳动力需求,企业愿意招的劳动者人数少于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数量,社会将会出现失业劳动力的供给曲线S和劳动力的需求曲线D相交于点E,此时供需平衡,共同决定均衡工资W0,此时的均衡就业为L0。 如果政府实施了最低工资政策,确定了最低工资水平W1高于市场的均衡工资水平,那么此时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由劳动力的需求决定,均衡的就业为L1,它显然低于没有实施最低工资政策时的水平L0,此时减少的就业量为L0-L1,它取决于劳动力的需求弹性以及最低工资高于均衡市场工资的幅度。如果整个经济的就业水平呈上升趋势,那么这种就业的下降就表现为工人的替代或是解雇。当工资水平为W1,社会的劳动力供给L1′,因此会存在劳动力的超额供给,其超额供给量为L1′-L0,其大小取决于劳动力的供给弹性和工资的上涨幅度。 因此,高于均衡工资的最低工资政策,对于整个劳动力市场来说,将会带来的失业量是L1′-L1。
2.最低工资制度对整个社会成员福利的影响
一方面,作为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的消费者的厂商,当价格由W最低提高到政府规定的工资时,那些接受政府的工资率的厂商,其消费者剩余减少了图2中的A区域。那些因工资率提高,选择不接受,而选择减少就业量的厂商,其损失为图2中的B区域,所以消费者剩余总的变化为
3.最低工资制度对低技能劳动者的影响
市场中的劳动力根据其知识背景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可以分为初级劳动者、中级劳动者和高级劳动者。对于那些中高级劳动者来说,他们的工资主要是由市场的供求决定,最低工资制度对他们的影响不是很大。而对于那些低层次的非熟练劳动者来说,最低工资标准表面是提高了他们的福利。但是隐性的结果是,工资福利的提高的直接结果是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减少,企业很可能会减少对劳动者的需求,转而用机器设备替代工人;或者雇佣高技能的中高级劳动者,这样这些低层次的非熟练劳动者就面临着失业。
从长期来看,最低工资制度会阻碍低技能劳动者人力资本的增长。对那些因实行最低工资标准而失业的工人来说,等于关闭了通过工作实践来提高劳动技能水平的大门,由于这部分劳动者本来就生活在贫困之中,不太可能有能力去参加职业培训、学习等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因此,最低工资制度会阻碍这部分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投资和增长。有调查显示,随着失业时间的延长,再就业的机会会变小。因此,从长期来看,最低工资制度对低技能劳动者的失业长期化趋向会产生催化作用。我国的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珠三角和长三角都陆续出现了“民工荒”的现象。可能这一现象有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但是最低工资制度对低技能劳动者人力资本增长产生的阻碍作用,无疑也会对此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