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县外向经济发展情况

县外向经济发展情况

发布时间:2021-02-28 19:11:20

① 一带一路下,县域经济有怎样的发展机遇

一、“一带一路”为县域发展外向型农业、推动边境口岸贸易发展和加快内外国家文化交流提出了新要求。“一带一路”实施为我国农业出口拓展了通道,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丰富、天然条件好等特点,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拓展国外农产品市场是“一带一路”为县域经济发展提出第一个要求。口岸连接着亚欧大市场和国内沿海地区,带动了范围内县域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受“一带一路”战略最直接影响,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契机,加强边境贸易口岸的发展,推动县域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放宽了国家之间交流合作的通道,在文化背景、文化形成条件、文化特色和文化习惯有很强的互通相容性的区域。利用好文化互通互融性,提升文化的先锋作用,将民族文化推向世界。
二、“一带一路”在推动创新、产业承接、民营经济走出去等方面为县域产业升级提出了新要求。部分县域分布大量的钢铁、铝业等生产加工企业和装备制造企业,“一带一路”下,产品市场前景更加广阔。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对于相关产品要求区别较大,要适应相应改变就亟待创新和更加严格的质量把关,该部分县域工业将面临强力推动创新的新要求。随着我国西部劳动力成本与国外某些国家比较优势逐步缩小,单一的劳动力优势已经不能吸引跨国企业的转移。“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一方面为西部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迎接东部产业转移做出更好的准备;另一方面,为跨国企业转移到国外提供了更方便的条件。内陆县域应该进行人才技能培训、做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做好产业承接的准备 。我国的民营经济发展已经逐步从“量的扩张”进入“质的提升”阶段,“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对民营企业提出了要求,特别是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具备一定实力的沿海民营企业,如何利用好“一带一路”战略契机,形成可以与其他企业合作竞争的优势,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和走出国门。
三、“一带一路”对高铁和航空节点县域、港口县域、外向型县域和产业转走县域都提出了发展新要求。我国百分之90%的城市高铁站点和100%的城市机场都分布在城市郊县。“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后,高铁和机场等城市交通节点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对于郊县所在地来说,一方面要配合相关的铁路和机场管理公司做好对枢纽站点的服务工作;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交通枢纽节点带来的发展机遇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对于港口县域,要抓好“一带一路”推动港口的软硬件建设要求,服务好利用好港口资源。“一带一路”实施增强了对于新兴国家市场的开拓,未来在产品结构、产品要求等方面都与原来出口有了较大的差异。因此,对于外依赖度较高的沿海县域未来在出口产品的结构、产品形态等方面都提出了改变和创新的要求。“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加快了东西部产业转移,转移后县域面临产业“空心化”的威胁。加快培育新的产业或者加快产业高端环节竞争力形成,是“一带一路”为县域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② 重庆有多少个县。各县经济发展情况如何。、

重庆市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下辖40个行政区县(自治县),有19个区(万州区、涪陵区内、渝中区、大渡容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万盛区、双桥区、渝北区、巴南区、黔江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21个县(自治县)(綦江县、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璧山县、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武隆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重庆以主城区为依托,各区、县(自治县)形如众星拱月,构成了大、中、小城市有机结合的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城市群,是中国目前行政辖区最大、人口最多、管理行政单元最多的特大型城市。

③ 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便利的海运、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著名的侨乡、香港和澳门位于本区、对外开放政策的支持。珠江三角洲地区正是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成为改革开发以来最先发展起来的地区之一

④ 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

评论2 ┆ 举报

回答:羊言
新手
9月23日 15:07 以我的理解,在进行经济建设时,应该首先考回虑经济利益答、其次是考虑环保利益。我国确实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人口控制和人口素质提高、社会进步等因素相结合、协调,反对“杀鸡取卵”式的、不顾环境保护、引起环境恶化和生态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和道路。
但是,必须同时看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不是并驾齐驱的。经济建设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工作中心,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的主要矛盾决定的,除非发生外族大局入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决不动摇的!
再者,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经济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才能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历史使命!

⑤ 万载县经济发展情况

发展还可以的,特别是近几年来,发展速度快了很多,工业园引进了几个投资上亿元的大项目.发展环境得到了比较大的提升.在宜春市属于中上水平.

⑥ 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

外向型经济是指一个地区为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增长,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扩大出口为中心,根据比较利益原则,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所建立的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运行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海门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谋求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积极主动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十五”期间,我市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幅达到31.4%,远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12.1%的增长速度,出口依存度也由“九五”期末的5.6%提升到“十五”期末的12.5%,标志着我市外向型经济取得阶段性成果,开始步入持续快速增长的轨道,跃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一、近年来,外向型经济取得的成绩和特点
(一)引进外资成倍增加
“十五”期间,我市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引进外资工作不断跨越新的台阶。
1、外商投资持续攀升
“十五”期间我市已开业投产的外资企业达到约500家,比“九五”期末增加了327家。 五年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734项,比“九五”增长6倍多;外商及港澳台商实际投资累计5.6亿美元,比“九五”增长5.6倍。
2、单体规模逐年扩大
2005年单项合同利用外资规模达到374万美元,比2001年的148万美元扩大了1.5倍。
3、香港、南非等地区投资热情高涨
2005年,香港地区合同项目达73个,合同金额达2.64亿美元,高居榜首;南非紧随其后,合同项目24个,合同金额1.76亿元;澳大利亚、台湾、意大利、美国、维尔京群岛等国家和地区排列其后,合同利用外资金额均在2000万美元以上。
4、第三产业引进外资有所突破
2005年,新批第三产业外资项目23家,合同利用外资9935万美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109%和56.4%。并逐步从以传统的房地产企业为主的投资结构向物流、娱乐等现代服务业扩展。
(二)对外贸易屡创新高
“十五”期间,我市对外贸易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进出口总额屡创历史新高。
对外贸易发展成绩喜人。“十五”期间共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12.7亿美元,比“九五”时期增长了1.28倍。进口总额2.35亿美元,增长39%;出口总额10.34亿美元,增长了1.67倍,其中三资企业出口总额8.63亿美元,年均出口总额1.73亿美元,是出口创汇的主力军,带动全市出口贸易发展并打破 “九五”时期年出口贸易总量长期徘徊在8000万美元上下的瓶颈。
(三)三资企业生产经营步入快车道
“十五”期间,我市三资企业生产经营如火如荼,为全市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1、三资企业基建加速
“十五”期间我市向企业供地1793.21万平方米,是“九五”时期的6倍多。全部供地面积中三资企业用地达到768.27万平方米,是九五时期的28倍多,显而易见三资企业的基建投入增速远远超过同时期内资企业的基建投入增速,其在总量中所占比重达到42.8%,比“九五”时期上升了33.1个百分点。
2、三资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
(1)骨干企业中三资企业比例不断扩大。在我市骨干企业中,三资企业所占份额虽仍不大,但呈现出历年逐步增长的态势,从1998年底30家骨干企业中只有1家三资企业开始,发展到2005年底,全市79家骨干企业中已有14家三资企业,其在骨干企业经济总量中的占比也从当时的1%提高到“十五”期末的10%左右。
(2)三资高科技企业发展势头迅猛。规模以上三资高科技企业从2002年以后发展较快,用了3年时间从4家发展到22家,平均每年增加6家,同期内资企业年均增加仅为4家。2002年至2005年,规模以上三资高科技企业的产值、销售年均增幅均在150%以上,尤其利税年均增幅达到274.8%,远远超过内资高科技企业同期71.3%的年均增幅水平,其在高新技术产业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亦从2002年底的不足8%上升到2005年底的30%。
(3)对财政收入的贡献逐步提升。“十五”期间,三资企业两税收入占全市税收比重逐年上升,从2001年的14.0%上升到2005年的23.7%,虽然由于三资企业享受两免三减半等税收优惠政策,目前对我市财政贡献的绝对值仍不是很大,但“十五”期间三资企业入库税金年均36.9%的增幅,远高于同期内资企业18.8%的增长速度,相信经过一段时间发展以后,三资企业的经济效益必将完全凸显,成为支撑我市财政收入的又一支柱。
二、外向型经济发展对推动我市经济进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⑦ 黄县的经济发展

2001年,在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评比中居第25位。2002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6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9.5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亿元(新口径),分别增长26.5%和32.2%;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增长40%。农业以产业化经营及标准化绿色农业著称。2002年,高值田发展到8.7万亩;果品总产量22.2万吨,水产品产量19.1万吨,山东梨、黄县粉丝、黄县草莓、黄县对虾、桑岛海参等土特产品远近闻名;规划实施了以双十双五工程为主枢架的农业产业化和山区经济二次创业战略,标准化农业和绿色农业得到全面实施,农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显著提高。全市粮经比例调整到1:4,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27处,建设了总库容达12万吨的中国北方最大的气调库、冷风库群,有7家企业、14个品种获得绿色食品证书,优质苹果、山东梨首次打入北美市场。2002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375亿元,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县称号。工业基础雄厚,运行质量逐年提高。全市现有工业企业1942家,形成了机械、家电、化工、纺织、轻工、建材等6大支柱行业,新型建材、食品、电子电器、汽车关键零部件四大新兴支柱产业也得到较快发展。现已培植出了十大企业集团、十大民营企业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骨干企业,拥有上市企业3家,被省体改委列入省资本运营重点联系市。2002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49家,最高达45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32处,最高达7亿元。创省级以上名牌产品8个,其中威龙牌葡萄酒属于中国名牌产品,龙丰商标被国家认定为全国驰名商标,通过ISO质量体系或产品认证的企业达到98个。2002年,全市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10亿元,利税33.7亿元,分别增长16.3%和17%,工业动力用电量达到17.6亿千瓦时,增长10.4%。第三产业繁荣活跃。南山景区二期工程、东海108洞国际高尔夫球场、龙鼎广场、糖酒大厦、博商广场等大型商贸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为发展第三产业打下了良好基础。果蔬家具装饰材料批发市场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被中国商业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评为全国百强工业批发市场。目前各类市场发展到66处。2002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5%;集市贸易成交额达到35亿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4亿元,增长15.5%。现代物流业方兴未艾,拥有胜通物流和兴隆道恩两大物流企业,其中胜通物流是我省唯一一家具备二级资质的县级物流企业。全市加入第三方物流企业达到20户,年配货额过亿元的物流企业已达2处,小型物流配送点35个,超市内部配送中心3个。以南山风景区、屺姆岛旅游区、徐福故里旅游区和之莱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旅游业,成为我市新兴产业中的亮点。2002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达100万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4.6亿元。民营经济发展迅猛。全市个体工商业户发展到1.6万户,注册资本2.42亿元,从业人员3.14万人;私营企业达到1514户,注册资本8.19亿元,从业人员1.85万人。2002年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税收1.15亿元,占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的12.1%。
经济国际化进程加快
多年来,黄县紧紧围绕推进经济国际化这一主线,内抓载体建设,外抓招商引资,努力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主要是规划建设了四区六园(黄县经济开发区、龙港经济开发区、黄城工业园、北部海滨经济园区、城市新区、南山工业园、丛林工业园、科亿达工业园、兴隆道恩工业园和海盟机械工业园),新设立的经济开发区、黄城工业园和海滨经济园区已初具规模,对外开放的承载能力大为增强,并进一步健全了服务机构,完善了基础设施,为国内外客商到黄县投资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近年来,已同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有近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黄县投资,特别是成功地吸引世界500强企业三井物产株式会社来我市投资。2002年,全市共举办利用外资项目68个,累计达到559个;完成合同外资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累计分别达到11亿美元和7亿美元。2002年,全市实现出口创汇1.7亿美元,增长25%。黄县涉外机构齐全,海关、检验检疫等联检机构配套,实行24小时服务,通关便利

⑧ 中国哪些地方适合发展外向性经济

外向型经济是指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贸易、资本、技术、劳动力等方面的经济交流活动。狭义的版外向型经济是指以权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为主要目标的经济活动外向型经济模式是以开拓国际市场为着眼点的经济发展战略模式。
其基本特点有:
1.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把重点放在发展出口产品的生产上;
2.以国际市场为目标,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
3.生产要素通过国际、国内的双向流动,达到优化组合,提高其使用效率;
4.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大,风险也大。
要说那些地方适合,我觉得只要符合条件,大多数地方都适合,不包括边远山区

⑨ 谁能回答一下:江西县城经济发展现状大概是什么样的还有什么统计数字谢谢!

不知道您要的是那个县城的,现在给出的是新干县的。

郡县治,天下安”,一语道出了县域经济发展对社会安定团结、全面建设小康的重要性。为更好地认清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建议,笔者以新干县为例,对县域经济进行深入剖析思考,供各方参考。

一、新干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是经济结构日趋优化。随着新干县区域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呈现向高级化演进的动态趋势: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207016万元,比2000年增长72.2%,“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761万元,年均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68447万元,年均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65808万元,年均增长11.7%。全县人均创造生产总值6785元,比2000年增加2722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0.8%。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41.8:30.3:27.9调整为35.1:33.1:31.8,县域经济结构更趋合理。

二是经济民营化日益显现。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整治投资环境,激活民间资本,促使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县域民营经济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民营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和主力军,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贡献越来越高。从经济总量看,2005年全县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达56.2%,较2000年提高了7.6个百分点,成为壮大县域经济的主导力量;从税收情况看,2005年全县民营经济实交税金8667万元,占县地方财政总收入的65.9%,贡献额占据“半壁江山”;从就业情况看,2005年全县民营经济从业人员77903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47.4%,比2000年提高了14.7个百分点,新增安置就业人员27257人;从有效投入看,2005年全县民间投资完成102803万元,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89.4%,较2000年提高了41.7个百分点,民间投资主体地位日渐明朗。

三是工业化程度不断增强。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近年来,新干县大办工业、办大工业的步伐加快,县域经济已脱离了依靠农业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日益依赖于工业经济。2005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占GDP的23.2%,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撑力量,比2000年提高了4.6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2000年以来,县域第一、二、三产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4.5%、43.3%和32.2%。其中工业对全县生产总值贡献高达32.8%,成为牵引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四是特色农业比重超半。自1999年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行优质果业、中药材、良种生猪、山塘水库立体开发四大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以来,四大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壮大。2005年,全县新发展三湖红桔等优质果树面积3050万亩,累计优质果树面积占果业面积的76.3%。全县水果总产18463吨,其中柑桔17691吨;新栽中药材2.1万亩,中药材面积达16.9万亩,初步形成了“一乡一药,多乡多药”的发展格局,商洲桔壳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品种;在生猪出栏中,三元杂交猪出栏40.3万头,增长38.4%,占出栏生猪的67.9%;山塘水库立体开发面积2.65万亩,占水产品养殖面积的51.9%。果、药、猪、鱼已成为全县农业的四大特色,四大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53.4%。

二、新干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在制改革不断深化和我国加入WTO进入后过渡期的新形势下,新干县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尤其与发达兄弟县市相比,新干县区域经济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差距还很大,特别是在发展和提高方面,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实力不强。与全市各兄弟县(市、区)比较,新干县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快、水平高、实力强。但与发达县市比较,结果令人堪忧。发达县市的选择在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公布的2004年中国最发达100名县市名单中,综合考虑人口(2倍于新干县人口内)、地理位置(较相邻)因素,选择了江苏的太仓市(排第14位)、扬中市(排第38位)、金坛市(排第50位)及浙江的玉环县(排第28位)、平湖市(排第31位)5个县市比较。江浙5县市经济总量平均为125.11亿元,是新干县的7.5倍;人均GDP为29263元,为新干县的5.3倍。最高的太仓市总量、均量分别是新干县的12.5倍、8.4倍;财政收入平均为11.92亿元,是新干县的7.4倍。最高的太仓市是新干县的13.4倍。此外,新干县民营经济发展步伐不快、办法不多,措施不配套,使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2005年,民营经济占县域经济总量不足60%,与江浙发达县市民营经济比重高达90%的差距较大。

二是速度不快。2000年至2005年,新干县GDP年均增长11.5%,比江苏金坛市1999年至2004年间年均16.4%的增长速度低6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在基数仅为其的六分之一的条件下,新干县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反而仅是其的百分之六十。按照经济规律,新干县区域经济要赶上发达县市,发展速度必须不断加快,否则永远落后,甚至差距不断拉大。

三是特色不浓。新干县区域经济发展缺乏个性特色,除玻璃、食品具有较强特色并具有一定竞争力外,其它难有一定规模的品牌产品。加之小企业多,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少,难以形成资源转移产业链。虽然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开始形成一些县域特色的产业和区域品牌,但其知名度、市场影响力、辐射范围与规模有限。而浙江省在发展县域经济中“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一色”的特色鲜明、专业化程度高。如:桥头的纽扣、绍兴的纺织、诸暨大唐的袜业、慈溪的小家电、乐清的低压电器等,均成为全国行业老大。以皮鞋制造业的专业分工从乐清白石的鞋纸、永嘉黄田的鞋饰、河通桥的鞋料等特色之浓、分工之细,使别人几乎无从竞争。

四是环境不优。县域硬环境不硬、软环境不软,也是制约新干县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是地理位置的制约,新干县地处江西中部,属典型内陆丘陵区。“不沿海”,“不沿江”,“不沿线”,大量的货运只能依靠京广线和内河运输及公路运输解决,因此,交通地理条件对新干县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相对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而言比较弱。二是基础设施的制约,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保持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条件。由于投入不足,在水、电、路、园区规划等环境建设上显得滞后,与江浙发达县市比较差距较大。部分边、穷的村,出入不便,信息闭塞。同时,县域信用环境、服务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投资环境也不理想,县城知名度、美誉度不高,直接影响县域经济的发展。

五是就业不足。新干县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2005年全县劳动力196240人,占全部人口的64.2%;全县从业人员为164352人,占全部劳动力资源的83.8%,尚有近16.2%的处于“无业”状态,也就是说尚有3.2万劳动资源富余。在全部从业人员中,有106272人、占64.7%的人在从事着农业生产,比重明显偏高,而在效益相对较高的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贸业中,从业人员仅占26.9%,这一方面说明新干县劳动力就业不充分,另一方面说明新干县劳动力就业结构不甚合理,长此以往,必对新干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促进新干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建议

面对开放、开明的市场规则,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逼人态势,根据新干县区域经济现状,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加快发展新干县区域经济,笔者认为:六个坚持不可少。

1、坚持以发展县城经济为龙头。实践证明:只有县城经济的加快发展,才有可能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县城金川镇位于县境中部,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规划面积3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5万人,具有较好的交通通讯优势和人文环境。因此,要利用和发挥这个已有地缘优势,按照“做大规模、做优功能、做美环境、做强产业”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县城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一要规划好县城的功能。可按照县域人口的30%来规划县城的发展控制区域,规划好加工业区、商务区、贸易区、住宅区,形成县城经济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二要加强县城建设。要放低门槛,加大“引农进城”力度,提升县城“人气”。加大城市基础建设投入,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提高县城承载功能;三要提高县城管理水平;四要大力繁荣城市经济。

2、坚持以发展园区经济为支撑。要围绕“完善功能、落实项目、打造特色、提升形象”四个重点,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的建设步伐,引导各类企业退城进园,同类集聚,抱团发展,促使园区经济成为新干县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支撑点。一要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重点完善工业园南区基础配套设施,加快环区大道和各条支道的建设;抓紧北区规划的组织实施,先行搞好水、电、路“三通”,尽早构筑总体框架;高起点规划河西高新技术开发区,初步形成“一园三区”格局;二要加快项目进区。完善项目进区考核办法,加快引进一批“高、新、精、大”项目,强力突破“大项目”进区;对园区现有企业及待建项目,要全程跟踪服务,促进企业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三要抓紧完善园区产业布局。重点抓好机电、服装鞋帽、玻璃灯饰、盐药化工等特色园的规划建设,努力形成“园中套园、一园一业”的产业布局。

3、坚持以发展民营经济为重点。近年来,新干县民营经济发展势头日益强劲,对促进县域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渠道、增加财政收入、满足社会需要作出了积极贡献,已成为县域经济最具活力、最有后劲的发展板块。但新干县民营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低,企业规模小,科技和管理水平低,与江浙发达县市相比差距较大,尤其是个体私营经济仍处在资本初始积累阶段,民营经济发展有较大的空间。要把民营有制经济作为县域经济非常重要的新增长点来抓,作为全面建设小康新干的重要财富源泉来抓,进一步健全发展机制,全面落实公平待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保障合法权益,优化发展环境,全力确保民营经济总量高速增长。

4、坚持以发展劳务经济为补充。不言而谕,劳务经济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务商等获取的经济收益。2005年全县离乡务工人员达46683人。农村外出从业得到的报酬人均612.44元,占农民纯收入的16.7%,劳务经济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因此,一定要做好这篇文章,壮大新干县劳务经济,以加快县域经济的迅速发展。一要鼓励、组织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在政策上,具体措施上(比如建立外出打工中介组织、外出打工协会等服务性中介组织),给予支持和保护,促进新干县劳动力外出打工规模化、组织化;二要依托全县“三化”进程,加快新干县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步伐,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面,做到扩大就业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三要以推动全民创业为契机,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带资金、带技术,返乡创业,发展壮大“归雁经济”。

5、坚持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全县上下都增强招商引资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慢进也是退的危机感,要形成无外不快、无外不活、借助外力求发展的共识,积极策应对接“长蛛闽”、承接“昌吉新”、融入全球化战略,积极创新思路,坚持实行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亲情招商,重点做活驻点招商、产业招商和开发式招商,主攻劳动密集型产业、挂靠配套型产业和外向型产业。要着力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落户新干县,达到“一子定乾坤”的效果;要有针对性引进已落户企业的上下游产业落户新干县,形成“落户一个,带来一批”的滚雪球效应,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6、坚持以项目建设为动力。发达县市的实践表明,项目能带来资金、技术和人才,凡是有大项目的县(市),其经济实力就大为增强。要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把大做项目、大上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以项目建设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要立足新干经济发展现状、产业基础,主动跟进江浙等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并瞄准国家投资导向和重点,选择引进项目,尤其是“三农”、园区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县乡公路建设、水利设施和精制盐、食品、机电、旅游服务业及公益事业等方面的项目,通过项目培育建立新的产业、产品优势,增强县域经济的整体实力。

阅读全文

与县外向经济发展情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