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19世纪后,美国的经济可以说是高速发展,但是到了1924年,美国的华尔街和纽约股票交易所暴发出了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美国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世界贸易总额缩减了2/3。1930年的美国,经济萧条冷落,事业人数猛增,超过了420万,到了1931年,攀升近了一倍,到了1933年,事业人数已经到了1500万-1700万人。就在1933年,罗斯福任美国总统,宣布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指导。美国的经济就此缓慢的恢复过来。
1945年,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成为世界最富强的国家,美国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的生产技术改善人民生活,所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经济持续繁荣尤其是西部和南部。1969年美国宇航员登上了月球,1945年到196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还多。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弊端日益显露,由于中东的产油国提高了石油价格,引发了1974-1975年的世界性危机,美国经济地位下降,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美国的经济缓慢回升,但受到通货膨胀的困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的债务负担加重,成为世界最大的负债国,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发展。因此,人们认为美国进入新的经济时代,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就在老布什执政时,美国出现了战后第九次经济衰退。
⑵ 美国的地理环境及经济发展状况
美国位于太平洋东部,大西洋西部,南是墨西哥,北是加拿大。在北美洲属于发达国家,虽然现在经济在衰退,但依然是一个超级资本主义大国。
⑶ 美洲的经济发展
在中国的网站上,顺手引用一个搜来的定义,那就是“拉美地区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过度贫富分化,出现了以经济危机、政权更迭和社会失范为特征的整体性危机。从经济上看,主要表现为GDP增长停滞、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高外债。从政治上看,主要表现为频繁的军事政变和政权更迭。从社会上看,就是连续不断的罢工、游行,城市贫民窟化,高犯罪率以及黑社会组织的武装化和公开化”。
总而言之,把几乎所有可能发生的负面社会现象都和一个地理名称——拉丁美洲——联系起来,这种明显带有地域歧视色彩的概念,居然理直气壮地在全中国的公开出版物上反复使用。请问:有哪个具有现代学术道德的知识分子,会把一个地区的法西斯倾向命名为“德国化”?或者会把鸦片等毒品在人群中的流行现象,命名为“中国化”?
过去几年中,中国民间同拉美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基本停滞不前。而在知识界,拉丁美洲的存在也只剩下一个理由——让某些学者们有机会猛批一个概念:“拉美化”。
从未证实过的前提
尽管拉丁美洲国家在过去20年中的确纷纷陷入某种程度上的经济危机,但是,当中国人开始满怀同情心地讨论“如何避免陷入拉美式的经济危机”时,整个事情就变得有点滑稽了,一如前几年,我国流行同情东欧国家那样滑稽。
拉美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当然比我国高得多。它们的困难,也是更高层次上的困难。我国人均GDP刚刚超过1000美元,而这是拉美主要国家早在20世纪60-70年代就已经达到的水平。今天,拉美国家的人均GDP,普遍为中国的3-6倍。如果我们不相信以名义汇率计算出来的GDP,改为用购买力平价美元衡量,拉美国家和我们的差距仍不会显著缩小。如阿根廷的人均GDP将高达11000美元,智利将近1万美元,墨西哥将近9000美元,巴西为7800美元(以上均为2002年数据)。可以说,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拉美国家起码在10-15年左右。
“拉美化”概念不仅带有明显的地域歧视色彩,而且隐含了一个从来没有得到任何证实、甚至没有任何有力证据的前提——“拉美化是拉美国家错误经济(政治)政策的结果”。没有人去认真研究过,对于以殖民种植园经济为起点、以极少数大庄园主和绝大多数贫困农奴的两极化财富分配为初始条件、以缺乏强有力民族认同感为背景、以行政经验和能力先天不足的中央政府为主导,这样一个拉美的独特发展模式下,所谓“拉美化”是否是一个必经的阶段?是否是一个不得不偿还的历史债务?
如果这样,则所有那些关于“拉美化”之“罪魁祸首”的分析,什么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啦,什么国际垄断资本的剥削啦,就都是无的放矢。所谓“中国应当怎样避免拉美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举个例子,这就好像一直按自由经济政策发展的拉美国家不会陷入东欧前计划经济国家的“转型阵痛”,更不必要去自作聪明地讨论“巴西怎样避免陷入东欧式的转型危机”。
事实恐怕正是:拉美国家不过是顺应自己的历史轨迹,走了一条独有的发展道路,陷入了独有的困难。而且,这困难不是不可克服的。即使在拉美经济最困难的时期,整个拉美地区也并非一团漆黑,而是有暗处有亮点。例如,90年代初墨西哥经济陷入困境,到1993年爆发了金融危机;但同期阿根廷经济是高速增长的,1991-1992年经济增长率高达10.6%和9.6%。到90年代末,阿根廷经济遇到麻烦,1998年后连续四年经济衰退;与此同时,墨西哥经济却在1996年至2000年,经历了年均5.42%的连续增长。
最近两年来,拉美地区经济更呈全盘复苏势头。2003年阿根廷经济率先以5.5%的增长率实现反弹。2004年拉美经济则全面开花,整个地区经济增长5.5%,创下了1980年以来的纪录;人均GDP增长4%,是1979年以来的最高点。其中,委内瑞拉和乌拉圭的经济增长率分别高达18%和12%。阿根廷势头不减,仍然保持在8.2%的高位上。巴西经济增长5.2%。墨西哥也实现了4.2%的经济增长,结束了前3年经济一直徘徊不前的状态。
弥漫于我国学界的对拉美经济的悲观描述,依笔者看,很大程度上是带着有色镜片观察的结果。值得深思的是,这有色镜片是怎么来的?是诚实的学术工作被错误的研究范式误导了,还是压根儿就是主题先行的宣传文章?
有关贫富分化的主观感受
不过,我国学界近几年对拉美地区的种种批评中,有一点确是言之有据的,那就是该地区严重的贫富分化。若以基尼系数为衡量标准,拉美国家均在0.5以上,属分配严重不公的范畴。2002年,阿根廷为0.53,墨西哥为0.55,巴西则最高达0.59。相比之下,中国这几年贫富分化虽呈加剧的趋势,但官方公布的只有0.40。不过,其将城乡人口分开计算的做法,显然不合常理。联合国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给出中国2002年的基尼系数为0.45,虽然也属分配相当不公,毕竟比拉美国家要强一些。
但是,基尼系数衡量的是收入两极化。拉美地区基尼系数高于中国的原因之一,是其极少数高收入人口占据了相对大份额的收入。这种财富的集中虽然不公,但在一定时期内对经济发展不完全是坏事。从社会正义的角度,更值得关注的是极少数低收入人群的状况。中国不像拉美地区那样,有一个庞大的极富裕阶层。这拉低了中国的基尼系数。但是,若比较最贫困阶层的相对贫困化情况,则中国的收入差距并不比拉美小。
衡量最底层人口的相对贫困化程度,一个指标就是看最贫困的10%人口总收入占GDP的比率。目前,中国仍有3000万绝对贫困人口(年收入637元以下),以及6000万未稳定脱贫的人口(年收入在637元上下徘徊)。两者相加已有9000万。中国最贫困的1.3亿人口(占总人口10%)的平均年收入应当在800-1000元之间。以GDP总量11万亿计,10%最贫困人口总收入占GDP的0.95%-1.2%。把这个数据和拉美主要国家对比,智利为1.2%,阿根廷、墨西哥为1.0%,哥伦比亚为0.8%。除了明显强于巴西(0.5%)和秘鲁(0.7%)外,中国最底层人口的相对贫困化程度和拉美主要国家其实是相当的。
在大众传媒表面化的报道和一些所谓专家的观察中,拉美的贫富差距要比中国的大得多。许多时候,这仅仅是因为一些主观的观察。到拉美走马观花的人很容易发现,在一些拉美大城市里,贫民窟位于城区中心,里面游民遍地,枪手横行。距其不远,便是富人美女如云的豪华住宅区。这种贫富比邻而居的现象,不用说必将给初到拉美的人以极大的视觉震撼。
问题在于,这类主观观察是不可靠的。越是尊重人权、强调个人自由的国家,越不可能对贫困人口采取强制的“清理”和“隔离”措施,越有可能导致贫民窟和海滩豪宅比邻而居的视觉现象,造成“贫富分化极为严重”的主观观感。一个典型的例子:看看印度孟买、新德里等大城市的贫民区,再看看整洁和充满秩序的北京与上海,你也许会认为印度贫富差距比中国大得多。许多中国游客的印象正是如此。而真相呢?印度的基尼系数只有0.33,远远低于中国。
真实社会发展水平
贫富分化仅仅是“社会发展”诸项指标中的一个。即便有严重的贫富分化存在,拉美国家整体的“社会发展”水平依然大大高于中国。
以联合国制定的“人类发展指数(HDI)”衡量,2002年,在全球177个国家中,拉美各主要国家的HDI排名均大大高于中国。其中,阿根廷以0.853的高分(满分为1.000)排在第34位,领先于波兰(第37位)、匈牙利(第38位)。此外,智利以0.839分排在第43位,墨西哥(0.802分)排在第53位,都属于人类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高于像俄罗斯(57位)和马来西亚(59位)这样的中等发展程度的国家。至于委内瑞拉排68位,巴西第72位,哥伦比亚第73位,在拉美国家中算是差等生了。然而中国呢?中国排名第94位,其HDI得分(0.745)只相当于阿根廷60年代、墨西哥和智利80年代初的水平,甚至比哥伦比亚还要落后10年!
当然,HDI指标编制时,包括了人均GDP的因素。有人或许会争辩说,这是因为中国人均GDP较低而拖了后腿。但是,仔细观察可以看出,在HDI指数的另外两个部分,即人均预期寿命和人均受教育程度上,中国也相对落后。从附表的数据不难看出,中国无论在公共教育还是公共健康投资方面,都逊色于几乎所有主要拉美国家。这是中国在社会发展方面落后于拉美国家的根本原因。
必须指出,人类发展指数中尚不包括其它那些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项目。例如:性别平等,环境保护,社会文明等等。而在这些方面,中国同样普遍落后于拉美。例如,性别平等可以用联合国编制的性别发展指数(GDI)来衡量。在被测试的国家中,中国排名第71位,略优于秘鲁(74位),但显著落后于巴西(60)、哥伦比亚(59)、委内瑞拉(58)和墨西哥(50),大大落后于智利(第40位)和阿根廷(第36位)。
中国的优势
当然,和拉美国家相比,中国在很多地方有值得自豪的成就。中国政府的行政能力和管制效率高于拉美,后者普遍存在地方势力坐大的局面。特别是中国在维持社会稳定、打击犯罪方面明显强于拉美国家,无论全国范围还是在大城市里,中国的犯罪率远远低于拉美各国。
中国强调“科教兴国”,虽然在教育投入上落后于拉美,但在科技投入上还是肯下本钱的。以科技投入占GDP的比率论,取1996-2002年7年的平均数,中国为1.1%;而拉美主要国家除巴西能与中国持平外,其它均在0.5%以下,其中秘鲁和哥伦比亚分别只有0.1%和0.2%。投入的差距反映在科技产出成果上。2000年,每百万居民所获得的专利数,中国有5件,拉美国家除阿根廷4件,智利2件外,其余均在1件以下。科技对经济增长有长远的推动作用。对科技的重视,使我国在长期的经济竞争中对拉美应当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这些优势不足以否定中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两方面都明显落后于拉美国家这个基本事实。因此,中国人还没有资格轻视拉美,更没有资格造出一个“拉美化”的负面概念来,把拉美国家当成“经济和社会政策失败”的反面教材。
⑷ 美洲的经济
美洲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除美国和加拿大是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外,其他大部分(除古巴外)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发展中国家。
工业:美国和加拿大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工业基础雄厚、生产能力巨大、科学技术先进。农、林、牧、渔业也极为发达。北美洲其他国家除墨西哥有一些工业基础外,多为单一经济国家。北美洲采矿业规模较大,主要开采煤、原油、天然气、铁、铜、铅、锌、镍、硫磺等,而锡、锰、铬、钴、铝土矿、金刚石、硝石、锑、钽、铌以及天然橡胶等重要的战略原料几乎全部或大部靠进口。主要工业品产量在世界总产量中的比重为:生铁、钢、铜、锌等均占20%左右,铝占40%以上,汽车约占37%。
农业:北美洲农业生产专门化、商品化和机械化程度都很高。中部平原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区之一,农作物以玉米、小麦、水稻、棉花、大豆、烟草为主,其大豆、玉米和小麦产量在世界农业中占重要地位。中美洲、西印度群岛诸国和地区主要生产甘蔗、香蕉、咖啡、可可等热带作物。
交通:北美洲铁路总长420000多千米。内河通航里程约55000多千米。公路四通八达。美国东北部是交通最发达的地区,其次是美国中部、东南部、西部沿海地区;加拿大东南部;墨西哥东部,以公路和铁路运输为主。古巴的糖厂铁路专用线较发达。加拿大中部地区的夏季河运、冬季雪橇运输也很重要。北部沿海地区以雪橇运输为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南美洲经济发展很快,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但各国经济水平和经济实力相距甚远。巴西、阿根廷已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国民经济体系,两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洲2/3。委内瑞拉、哥伦比亚、智利、秘鲁经济也较发达。
工矿业:工业以采矿业和制造业最为重要。采矿业是南美各国的基础部门,大部分矿产供出口,委内瑞拉、阿根廷、厄瓜多尔、秘鲁等国的石油;巴西、委内瑞拉、智利的铁;玻利维亚的锡、锑;智利、秘鲁的铜;圭亚那、苏里南的铝土;秘鲁的铅、锌、银、铋;智利的硝石、钼;巴西的铌的产量或出口量在世界占据重要地位。轻工业为南美多数国家制造业的主体,肉类加工、制糖、饮料、皮革、纺织、服装等部门较发达。钢铁、汽车、化工、橡胶、电器、机械等重工业集中在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智利、秘鲁、哥伦比亚等国家。
农业:农业在南美各国经济中具有重要意义。种植业中经济作物占据绝对优势。南美洲是可可、向日葵、菠萝、马铃薯、木薯、巴西橡胶树、烟草、金鸡纳树、玉米、番茄、巴拉圭茶、辣椒等栽培植物的原产地。甘蔗、香蕉、咖啡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20%-35%,其中巴西的咖啡和香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可可、柑橘均占世界总产量的25%左右,其中巴西的可可产量居世界第三位;剑麻产量居各洲第二位,主要产在巴西;巴西木薯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南美洲向世界提供所需咖啡、香蕉、蔗糖的绝大部分及大量的棉花、可可、剑麻等。东南部阿根廷等国则大量出口肉类和粮食。牛、羊的总头数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沿海盛产鳀鱼、沙丁鱼、鳗鱼、鲈鱼、金枪鱼等,秘鲁和智利为世界著名渔业国。南美洲大部分国家中多数人从事农业生产,但粮食生产仍不足自给,大多数国家需进口粮食。
⑸ 美国南北战争后美国南方的经济是如何发展的
一 、 南部奴隶制的废除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除了障碍。
林肯政府实行了战时通货膨胀政策 , 这一 方面降低了工人的实际工资 , 另一方面也使工业资产阶级 赚得更多的利润。
战争扩大了对工业品的需求 , 庞大的军队吸收了大量的工业品 , 大量的军事订货刺激了工业生产 。
战争造成了农业劳动力的短缺 , 促使 农业机械的改良和推广 , 出现了半机械化的农业革命 。
战时林肯政府采取了高关税政策 , 有力地保护了民族工业 , 以避免英国商品的竞争。
二、 奴隶制的废除 , 《宅地法》 的实施 , 为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 “ 美国式” 道路 ,形成开阔的前景。
三、 优先发展铁路 , 为美国经济繁荣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四 、 大量移民入境 , 为美国加速工业化进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五、汲取外国经验寻找成功的捷径。
六、兴盛的农业为美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教育体制 。
⑹ 南北美洲经济是否均衡发展
北美洲三国是 加拿大 美国 墨西哥,南美洲全是发展中国家,你觉得这两大洲各国的经济可能会均衡发展吗?
⑺ 北美洲的经济简况
北美洲农业生产专门化、商品化和机械化程度都很高。中部平原是世界著专名的农业区之一属,农作物以玉米、小麦、水稻、棉花、大豆、烟草为主,其大豆、玉米和小麦产量在世界农业中占重要地位。中美洲、西印度群岛诸国和地区主要生产甘蔗、香蕉、咖啡、可可等热带作物。
⑻ 北美洲的经济发展水平概况
名称 北亚美利加洲,简称北美洲 (North America)
洲名释义:与南美洲全称亚美利亚洲,意大利探险者亚美利亚到此探险。
国家:有23个独立国家和十几个地区。
人口:4.62亿人。
民族:大部分居民是欧洲移民的后裔,其中以盎格鲁萨克逊人最多。
语言:通用英语、西班牙语,其次是法语、荷兰语、印地安语等。
宗教:主要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
位置:位于西半球北部。东滨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濒北冰洋,南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与南美洲相分。
范围:大陆东至圣查尔斯角(西经55°40′,北纬52°13′),南至马里亚托角(西经81°05′,北纬7°12′),西至威尔士王子角(西经168°05′,北纬65°37′),北至布西亚半岛的穆奇森角(西经94°26′,北纬71°59′)。北美洲除包括巴拿马运河以北的美洲外,还包括加勒比海中的西印度群岛。
面积:2422.8万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
地理区域 分为东部地区(拉布拉多高原 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的地区)、中部地区(拉布拉多高原 阿巴拉契亚山脉与落基山脉之间)、西部地区(属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北段,落基山脉是本区骨架)、阿拉斯加、加拿大北极群岛、格陵兰岛、墨西哥、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九个地区。
北美洲包括国家:巴哈马 伯利兹 美国 巴巴多斯 加拿大 哥斯达黎加 古巴 萨尔瓦多 格林纳达 危地马拉 洪都拉斯 海地 牙买加 圣卢西亚 墨西哥 尼加拉瓜 巴拿马 多米尼加 多米尼克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安提瓜和巴布达 圣基茨和尼维斯【居民】
人口 46 200万,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全洲人口分布很不均衡,人口绝大部分分布在东南部地区,其中以纽约附近和伊利湖周围人口密度最大,每平方千米在200人以上;而面积广大的北部地区和美国西部内陆地区人口稀少,每平方千米不到1人。
民族:大部分居民是欧洲移民的后裔,其中以盎格鲁萨克逊人最多;其次是印第安人、黑人、混血种人。此外还有因纽特人、波多黎各人、犹太人、日本人和华人等。 语言 通用英语、西班牙语,其次是法语、荷兰语、印第安语等。
宗教:居民主要信基督教和天主教。【自然环境】
海岸线 大陆海岸线长约6万千米。西部的北段、北部和东部海岸比较曲折,多岛屿和峡湾;南半部海岸较平直。
半岛与岛屿:半岛总面积约为210万平方千米。岛屿总面积约400万平方千米,居各洲之首,格陵兰岛为世界最大岛。
地形:全洲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约占20%,海拔200?00米的平原和丘陵约占22%,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约占58%,全洲平均海拔700米。大陆地形的基本特征是南北走向的山脉分布于东西两侧与海岸平行,大平原分布于中部。地形明显地分为三个区。东部山地和高原:圣劳伦斯河以北为拉布拉多高原,以南为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势南高北低,海拔一般为300? 500米。阿巴拉契亚山脉东侧沿大西洋有一条狭窄的海岸平原,西侧逐渐下降与中部平原相接。中部平原:位于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与落基山脉之间,北起哈得孙湾,南至墨西哥湾,纵贯大陆中部。平原北半部多湖泊和急流,南半部属密西西比河平原。平原西部为世界著名的大平原。西部山地和高原:属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从阿拉斯加一直伸展到墨西哥以南,主要包括三条平行山地,东带为海拔2 000? 000米以上的落基山脉,南北延伸5 000千米,是北美洲气候上的重要分界线;西带南起美国的海岸山岭,向北入海,形成加拿大西部的沿海岛屿,海拔一般为1 000? 500米;中带包括北部的阿拉斯加山脉、加拿大的海岸山脉、美国的内华达山脉和喀斯喀特岭等。阿拉斯加的麦金利山海拔6 194米,为北美洲最高峰。东带和中带之间为高原和盆地,大盆地底部海拔1 300? 800米,盆地南部的死谷低于海平面86米,为西半球陆地的最低点。
火山与地震: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是太平洋沿岸火山带的一部分。北美洲有活火山90多座,其中阿留申群岛有28座,阿拉斯加有20座,中美洲有40多座。北美洲西部也是世界上地震频繁和多强烈地震的地带。
水系:北美洲的外流区域约占全洲面积的88%,其中属大西洋流域的面积约占全洲的48%,属太平洋流域的各约占20%。除圣劳伦斯河外,所有大河都发源于落基山脉。落基山脉以东的河流分别流入大西洋和北冰洋,以西的河流注入太平洋。内流区域(包括无流区)约占全洲面积的12%,主要分布在美国西部大盆地及格陵兰岛。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大的河流,按长度为世界第四大河。其次为马更些河、育空河、圣劳伦斯河和格兰德河等。北美洲的河流上多瀑布,落差最大的瀑布是美国西部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约塞米蒂瀑布,落差达700米。尼亚加拉瀑布,落差51米,宽1 240米。北美洲是个多湖泊的大陆,淡水湖总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居各洲首位。湖泊主要分布在大陆的北半部。中部高原区的五大湖: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安大略湖,总面积为245 273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有“北美地中海”之称。其中以苏必利尔湖面积最大,为世界第一大淡水湖。
气候:北美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复杂多样。北部在北极圈内,为冰雪世界。南部加勒比海受赤道暖流之益,但有热带飓风侵袭。大陆中部广大地区位于北温带。由于所有的山脉都是南北或近似南北走向,故从太平洋来的湿润空气仅达西部沿海地区;从北冰洋来的冷空气可以经过中部平原长驱南下;从热带大西洋吹来的湿润空气也可以经过中部平原深入到北部,故北美洲的气候很不稳定,冬季时而寒冷,时而解冻,墨西哥湾沿岸的亚热带地区,冬季也会发生严寒和下雪的现象。北美洲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低于0℃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3/4;整个北极群岛(北美大陆以北、格陵兰岛以西众多岛屿的总称)及格陵兰岛的大部分地区都低于-32℃,格陵兰岛中部低达?0℃,成为西半球的寒极区。夏季全洲普遍增温,最热月(7月,沿海多为8月)平均气温格陵兰岛中部为0?3℃,成为北半球夏季最凉的地区;其余广大地区都在0-32℃之间,其中20℃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一半以上,30℃以上的地区面积较小。美国西南部的死谷,极端最高气温曾达56.7℃,为全洲最热地区。北美洲东部地区降水较多。加拿大和格陵兰岛的东南部、美国的东部、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太平洋沿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500? 300毫米;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太平洋沿岸高达2 000毫米以上,为北美洲降水最多的地区;佛罗里达半岛、落基山脉东麓及大平原、育空高原年降水量250?00毫米;加勒比海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降水量最少的地区是美国大盆地西南部、科罗拉多河下游以及北极群岛和格陵兰岛的北部,年平均降水量都不到100毫米。每年5?0月,北美洲东南部常受飓风侵袭,往往造成严重灾害。北美洲中部和北部冬季常吹寒冷而强烈的暴风和陆龙卷风。西风在翻越落基山脉后,于东麓形成钦诺克焚风。【自然资源】
北美洲大部分地区已经过勘查。主要矿物是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铜、镍、铀、铅、锌等。北美洲的森林面积约占全洲面积的30%,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18%。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地,盛产达格拉斯黄杉、巨型金针柏、奴特卡花柏、糖槭、松、红杉、铁杉等林木。草原面积占全洲面积14.5%,约占世界草原面积的11%。北美洲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蕴藏量约为24 800万千瓦,占世界水利资源蕴藏量的8.9%,已开发的水利资源为5 360万千瓦,占世界的34.7%。
北美洲沿海渔场的面积约占世界沿海渔场总面积的20%,西部和加拿大东部的边缘海区为主要渔场,盛产鲑、鲽、鳕、鲭、鳗、鲱、沙丁、比目、萨门等鱼类及*类,在加拿大东部边缘海区还产鲸。北部沿海有海象、海豹以及北极熊等。【经济简况】
工业 美国和加拿大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工业基础雄厚、生产能力巨大、科学技术先进。农、林、牧、渔业也极为发达。北美洲其他国家除墨西哥有一些工业基础外,多为单一经济国家。北美洲采矿业规模较大,主要开采煤、原油、天然气、铁、铜、铅、锌、镍、硫磺等,而锡、锰、铬、钴、铝土矿、金刚石、硝石、锑、钽、铌以及天然橡胶等重要的战略原料几乎全部或大部靠进口。主要工业品产量在世界总产量中的比重为:生铁、钢、铜、锌等均占20%左右,铝占40%以上,汽车约占37%。
农业:北美洲农业生产专门化、商品化和机械化程度都很高。中部平原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区之一,农作物以玉米、小麦、水稻、棉花、大豆、烟草为主,其大豆、玉米和小麦产量在世界农业中占重要地位。中美洲、西印度群岛诸国和地区主要生产甘蔗、香蕉、咖啡、可可等热带作物。
交通:北美洲铁路总长420 000多千米。内河通航里程约55 000多千米。公路四通八达。美国东北部是交通最发达的地区,其次是美国中部、东南部、西部沿海地区;加拿大东南部;墨西哥东部,以公路和铁路运输为主。古巴的糖厂铁路专用线较发达。加拿大中部地区的夏季河运、冬季雪橇运输也很重要。北部沿海地区以雪橇运输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