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建立于1983年10月,是一所经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从事本、专科学历教育的正规化、多学科、综合性公办高等院校。1992年12月,省委、省政府为适应建立公务员制度和培养公务员的需要,在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的基础上扩建成立山东行政学院,实行“一个机构,挂两块牌子”。学院自建立以来,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办学规模,已培养出40000余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管理人才,成为山东省唯一一所既开展高等学历教育,又培养高、中级国家公务员和全省大中型企业领导干部的综合性管理学院。
学院占地总面积1304亩,其中新校区占地1100亩,一期建设工程15.6万平方米;老校区占地204亩,建筑面积12余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综合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礼堂、学生餐厅、学生宿舍楼等配套齐全的基础设施。
学院有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较高标准的实验室、多功能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36个,计算机、电教设备1300余台(套),图书馆藏书47万册,其中电子图书6万册,期刊1100余种。此外,校园网等其他设施配套齐全。
学院设有教学、管理、党务机构等共22个,其中教学机构设有管理工程系、行政管理系、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经济贸易系、财务与会计系、金融系、基础部、公务员培训部、工商管理培训部、 成人教育部共10个教学系(部)。
目前,学院开设有工商企业管理、商务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财务管理、旅游管理、金融管理与实务、电子商务、电脑艺术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与证券、会计、会计电算化、法律事务、涉外旅游、市场营销、国际金融、文秘、商务英语、保险实务、公共关系等22个普通专科(高职)专业;其中工商企业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法律事务、会计为我院与山东科技大学联合举办的学分互认试点专业,列专科(高职)一批招生。成人教育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经济学等7个本科专业以及法律、审计学等19个专科专业。同时,还分别与中央财经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联合开展了普通本科、研究生教育。目前,学院基本形成了以管理学、经济学、法学为重点,以文、史、理、工为基础,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学科体系。
学院重视科研,不断加强对科研工作的组织领导,注重以科研促教学。建有党建与政治体制改革研究中心、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公务员制度研究所等5个独立研究机构,山东县域经济研究会、山东省行为科学学会挂靠在学院。建院以来,累计完成科研成果1862项,其中有32项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出版著作、教材360多部。《山东行政学院 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质量逐年提高,获“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荣誉称号。
学院是省级对外友好交流单位,承担着山东省和德国巴伐利亚教育合作“行政管理人员培训项目”,与美国代顿大学、德国巴伐利亚州行政学院、新加坡有关机构、俄罗斯D?N门捷列夫化工大学新莫斯科学院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在教学、科研、培训、学术交流等方面进行合作,取到良好效果。
学院始终坚持把为社会培养大量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作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干部培训促进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办学水平逐年提高。在2005年国家教育部委托省教育厅组织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学院被评为“优秀院校”。
Ⅱ 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的发展概况
第一、倡导与推动一种在全球生态环境改善视野下对国内外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和我国生态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的相关重要议题进行学术研讨;向政府、企业有关部门提供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第二、深入解读和剖析国际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机构(如联合国环境资源署)和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如中国国家环保部、发展改革委员会、林业局等)的政策,进行专业研究;向企业、民间组强和相关个人提供政策、法律和资本支持。
第三、借助各种资本力量,积极孵化在生态文明建设、管理创新、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新型企业,积极推动企业向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方面转型。 (1)编著、出版《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丛书,夯实学术地位。
(2)办好一年一届的“中国(山东)生态文明建设论坛”,使之成为享有崇高声誉、受世人敬重的生态文明“达沃斯”论坛品牌。
(3)经营一本杂志,以“低碳经济”和“生态文化”为主内容,夯实弘扬生态文化的舆论阵地,使“生态文明意识在全社会树立”。
(4)创建好一个基地,使之能够成为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等先进生态产业及其技术的展览、展示和交易平台,为夯实生态文明的物质基础提供产业科技平台。
(5)筹备成立一个基金,通过中央和省财政支持或国内外企业捐资等形式筹集启动资金,探索建立碳汇市场机制。
(6)运营一个实体企业,以校办企业的形式,为中心各项基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经济支撑。
Ⅲ 2020年山东省哪四座城市落选百强镇
众所周知,对于山东省来说,过去的一年当中过得是比较艰难的。首先,作为一个被戏称为“金融荒地”的省份,在如今这个以第三产业为主要发展潮流的时代里,从来都是因实业而立足四大强省之一的它,还是受到了不少冲击的。所以,在我国今年公布的2020年百强城市榜单当中,由于山东多城的经济总量下降明显,它遗憾的失去了拥有百强城市最多的省份这一称号。而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2020年山东有哪些城市遗憾的落选百强?而在这些落选城市当中,哪座城市的逆袭的可能性最大呢?
最后就是沿海城市日照了。综合来说,日照虽然是上述四座城市面积最小的城市,但其实它才是最后可能进入百强的城市,即使它至今还没有进入过。因为啊,日照是上述四座城市旅游资源最好的一座。所以它虽然小,但却是最可能逆袭的。
Ⅳ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委属机构
机关服务中心
山东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
山东省信息中心
山东省计划统计干部培训中心
齐鲁周刊
山东省工程咨询院
Ⅳ 国家总部经济金融战略研究发展中心是什么单位
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是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下属的科研和教学机构。
中国宏观经济金融研究中心专注于现代宏观经济金融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研究,依托智慧计量经济研究中心、现代统计研究中心、国家统计局等研究平台计量经济学中心、计算和数据中心,开展人才培养、学术研究。
国际交流和项目合作,决策咨询和政策建议。中心整合了海外著名院校的归国博士生和从中国知名高校毕业的博士生,形成了一支兼于国外优势的科研队伍。理论基础,熟悉国内宏观经济和金融的具体情况和特点。
总部经济是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而来的,经济全球化要求“最经济原则”,即对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在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通讯、交通、金融、物流等系统高度发达,许多公司的办公场所都倾向于生态型的绿色办公,既有充分的绿地、优美的景观,还有各种分工细致而高效的社会及物业服务,这种Business Park的总部楼已经不是单纯的建筑物,同时因具有较大的规模而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平台。
构建一个统一开发、统一物业服务等会迅速构建企业运转的低成本平台,这对国内企业总部及跨国公司总部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总部基地和总部经济的概念由此而诞生,并用总部经济理论打造了中国第一个总部基地——中关村最早成立的三个园区之一的丰台园。
总部经济一旦形成,就可以给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带来诸多外溢效应,比如税收供应效应、产业聚集效应、产业关联效应、消费带动效应、就业乘数效应、资本放大效应等明显的外溢效应。
Ⅵ 山东经济学院有几大分校都在那啊
山东经济学院原名山东财经学院,创建于1952年,是省内建校最早的财经类普通高校,1978年更名为山东经济学院。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以经济与管理学科为主,文、法、理、工、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水平较高、规模较大的普通高等财经院校。
学校发扬“克明峻德、格物致知”的校训精神,总结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山经传统,形成了“以人为本 、崇尚学术”的山经文化,确立了“学校与师生员工共同发展”的山经信念。
学校坐落在山东省济南市,现有两个校区。老校区占地580亩;新校区一期工程占地1000亩,另有规划建设用地2422亩。
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8527人。有在职教职工1339人,其中专任教师991人。教师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44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所占比例为83%;有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16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全国和省级优秀教师1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省部级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11人。聘任国内外兼职教授、名誉教授60人。
学校拥有完备的教学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716万元。建成了覆盖全校的千兆以太计算机网络。馆藏纸质图书173万余册,电子图书40万册;中外文期刊13279(其中电子期刊8230种),12个专业数据库,一个自建数据库。学校运动场面积10.3万平方米。生活服务设施齐备,满足了人才培养需要。
学科建设及专业设置
学校设有16个教学学院,44个本科专业;拥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授予权和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资格。有会计学、企业管理、金融学、数量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政治经济学等6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数字媒体重点实验室,8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拥有企业管理学科和会计学科两个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企业管理学科特聘教授已经聘任到位。会计学专业为教育部高等教育特色专业和山东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为山东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基础为山东省教学改革试点课程;货币银行学、西方经济学、企业财务管理等10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政治经济学、统计学等8门课程为省级重点建设基础学科课程。
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学校坚持以科研为先导,设有山东区域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数理经济研究所、概率统计与保险精算研究所、和谐发展研究中心等20个研究机构。近五年来,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2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4项,获得省部级奖励58项(其中一等奖3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988篇,科研经费达到6000多万元。
学校拥有“山东省财政金融研究基地”、“山东省工商管理研究基地”、“山东省人才发展研究基地”、“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基地”和“山东省企业电子商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研究基地”、“ 山东省政府规制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等8个研究基地。《山东经济》杂志是学校主办的综合性经济理论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交流与合作
学校实行开放式办学的发展战略,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中外合作办学先进单位”。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加拿大、新西兰、韩国、瑞典、菲律宾等国家的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广泛稳定的合作关系。与山东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山东微软技术中心等知名企业联合,分别组建了企业信息化研究中心和ERP实验室;与山东社会科学院、章丘市人民政府等科研机构和地方政府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社会服务和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合作。
人才培养与就业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明确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突出诚信教育 ,实施313成才工程,推进开放式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组的认可,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培养了58043名毕业生,为山东乃至全国输送了大批优秀的经济管理人才。我校毕业生以其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专业素质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学校的社会知名度越来越高,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
发展目标
学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科学研究为先导,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教学条件和环境建设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科学管理为保证。通过实施“教学强校、学科强校、科研强校、人才强校”战略,经过八至十年乃至更长时期的不懈努力,把学校建成以经济与管理学科为主,文、法、理、工、教育等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水平财经大学。
Ⅶ 山东省民生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是家什么单位
千万不要去这家公司,我们一批二十几个人去的不到一个星期全军覆没没有一个能留下来的,组里组长光训人而且每天都得熬夜到两三点,请谨慎选择
Ⅷ 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怎么样
我个人感觉不咋的
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建立于1983年10月,是一所经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从事本、专科学历教育的正规化、多学科、综合性公办高等院校。1992年12月,省委、省政府为适应建立公务员制度和培养公务员的需要,在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的基础上扩建成立山东行政学院,实行“一个机构,挂两块牌子”。学院自建立以来,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办学规模,已培养出40000余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管理人才,成为山东省唯一一所既开展高等学历教育,又培养高、中级国家公务员和全省大中型企业领导干部的综合性管理学院。
学院占地总面积1304亩,其中新校区占地1100亩,一期建设工程15.6万平方米;老校区占地204亩,建筑面积12余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综合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礼堂、学生餐厅、学生宿舍楼等配套齐全的基础设施。
学院有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较高标准的实验室、多功能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36个,计算机、电教设备1300余台(套),图书馆藏书47万册,其中电子图书6万册,期刊1100余种。此外,校园网等其他设施配套齐全。
学院设有教学、管理、党务机构等共22个,其中教学机构设有管理工程系、行政管理系、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经济贸易系、财务与会计系、金融系、基础部、公务员培训部、工商管理培训部、 成人教育部共10个教学系(部)。
目前,学院开设有工商企业管理、商务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财务管理、旅游管理、金融管理与实务、电子商务、电脑艺术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与证券、会计、会计电算化、法律事务、涉外旅游、市场营销、国际金融、文秘、商务英语、保险实务、公共关系等22个普通专科(高职)专业;其中工商企业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法律事务、会计为我院与山东科技大学联合举办的学分互认试点专业,列专科(高职)一批招生。成人教育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经济学等7个本科专业以及法律、审计学等19个专科专业。同时,还分别与中央财经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联合开展了普通本科、研究生教育。目前,学院基本形成了以管理学、经济学、法学为重点,以文、史、理、工为基础,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学科体系。
学院重视科研,不断加强对科研工作的组织领导,注重以科研促教学。建有党建与政治体制改革研究中心、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公务员制度研究所等5个独立研究机构,山东县域经济研究会、山东省行为科学学会挂靠在学院。建院以来,累计完成科研成果1862项,其中有32项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出版著作、教材360多部。《山东行政学院 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质量逐年提高,获“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荣誉称号。
学院是省级对外友好交流单位,承担着山东省和德国巴伐利亚教育合作“行政管理人员培训项目”,与美国代顿大学、德国巴伐利亚州行政学院、新加坡有关机构、俄罗斯D?N门捷列夫化工大学新莫斯科学院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在教学、科研、培训、学术交流等方面进行合作,取到良好效果。
学院始终坚持把为社会培养大量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作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干部培训促进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办学水平逐年提高。在2005年国家教育部委托省教育厅组织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学院被评为“优秀院校”。
学院受到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政府常务副省长兼任行政学院院长,并成立了由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教育厅、省经贸委、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等多家省直部门领导组成的院务委员会,定期研究解决学院发展建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为我院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
目前,在院党委的领导下, 学院正在朝着“建设成为一所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集全日制本专科学历教育、公务员培训、经济管理培训于一身,三足鼎立、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综合性管理学院”的目标迈进!
Ⅸ “中国科技战略发展研究中心”是个什么单位
山寨社团
打着国务院旗号、网站挂着国徽标识,却是一家非法社会组织……今天(31日)上午,北京市民政局对“中国科技创新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及其下设的一系列委员会一并取缔,并来到其在京的几个主要活动地点,送达取缔决定书并收缴非法物品。
上午9时许,记者跟随民政执法人员走进位于万寿路西街7号院2号楼,该研究中心下属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委员会的办公地点就在此地,10间租用的办公室空空荡荡,只有一名办公室工作人员在场。执法人员对其宣读取缔决定书后,对办公场所印有研究中心或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委员会字样的物品进行收缴,对写有上述字样的牌匾进行拆除。
今年5月,市民政局接群众举报后立即立案调查。执法人员发现,该研究中心的网页介绍公然表示自己是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国务院科研教育领导小组下属的事业单位,但执法人员在民政部“社会组织网”、中央编办“中央机构编制网”和工商信息登记系统上,均未查到这个研究中心的登记信息。因此,可以认定该研究中心为非法社会组织。
参考资料:http://beijing.qianlong.com/2017/0831/1990520.shtml
Ⅹ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内设处室
组织协调委机关日常工作;制定委机关工作制度、工作计划并监督检查实施情况;
承担委机关文电、会务、机要、档案、信息、督办、信访、财务、政务公开、安全保密、资产管理等工作。 组织起草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
组织研究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重大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承担有关政策性文件、重要文稿的起草工作,承担相关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核工作;
承担相关重大课题的调查研究工作;
承担相关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
承担组织新闻宣传和信息发布的有关工作。 研究提出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生产力布局的建议;提出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中长期发展、总量平衡、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政策;
编制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统筹协调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专项规划、区域规划;
参与全省重大建设项目布局等有关前期论证工作;
协调拟订全省综合性产业政策,监督产业政策落实情况。 分析研究全省及国内外经济形势,进行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测、预警,提出维护经济安全的对策建议;
组织拟订全省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出年度总量平衡、结构调整和重要商品平衡的目标及相关政策建议,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提出全省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等调控目标以及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和政策的建议;
拟订并协调省级重要物资储备计划。 研究协调全省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全省经济体制改革;
组织拟订全省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
参与研究衔接专项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协调推进专项经济体制改革;
组织实施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和改革实验区的有关工作;
组织推进全省风险投资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
组织研究全省非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承担全省城乡统筹发展改革和小城镇综合改革的调研与指导工作;
协调指导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 监测分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状况,编制固定资产投资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提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政策;提出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提出安排省级财政投资的基本建设资金和投资计划,协调指导专项建设资金和政策性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的使用方向;承担省基本建设基金管理工作;
承担省重点项目建设调控资金、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管理的相关工作;
承担有关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以及审核、转报工作;
指导工程咨询业发展。 综合分析国际资本动态及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的状况,提出全省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的战略、规划、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的目标、政策,协调有关重大问题;承担全口径外债的总量控制、结构优化和监测工作;
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全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规划和年度计划,提出备选项目;承担国外贷款、外商投资和境外投资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以及审核、转报工作;
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全省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编制全省对外招商项目名册;承担有关内外资项目进口设备免税确认工作。 (挂应对气候变化处牌子)
综合分析全省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问题,推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提出经济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组织拟订全省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区域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战略及政策建议;组织实施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组织协调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拟订全省应对气候变化战略、规划和政策并组织实施;协调国土整治、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政策,参与制定土地政策,参与编制水资源平衡与节约规划和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防灾减灾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综合平衡并协调实施全省资源环境相关领域的规划;组织拟订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参与保税区和各类开发区设立的审核工作;承担有关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以及审核、转报工作。 研究提出全省能源、交通运输发展战略、政策和相关体制改革的建议;
监测和分析能源、交通发展建设状况,协调有关重大问题,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衔接平衡全省能源、交通发展规划,提出有关重点行业的专项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规划有关重大项目布局;
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全省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规划和政策措施;
承担有关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以及审核、转报工作。 (挂省稀土办公室牌子)
分析预测工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工业发展战略,提出相关体制改革的建议;衔接平衡、汇总编制全省工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提出重大项目布局建议;协调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和重大产业基地建设;承担车用乙醇汽油推广、稀土管理的有关工作;承担有关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以及审核、转报工作。 综合分析全省高技术产业及产业技术的发展态势,组织拟订全省高技术产业发展、产业技术进步的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做好相关高技术产业化工作;
统筹全省信息化发展规划与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的衔接平衡;
组织实施全省重大产业化前期关键技术、成套装备的研制开发、工业性试验和产业化示范工程;
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创新能力平台建设;
提出省级高技术产业化资金使用意见;
承担有关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以及审核、转报工作;推动国民经济新产业的形成。 研究提出全省社会发展战略和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政策措施,提出有关体制改革建议;组织拟订和衔接平衡全省社会发展规划,汇总编制全省人口、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年度计划;协调人口和计划生育、劳动就业、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广播影视、旅游、政法、民政、社会保障等发展政策;
牵头组织开展全省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工作;
协调社会事业发展和改革的重大问题,推进全省社会事业发展;
承担有关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以及审核、转报工作。 承担全省重要商品总量平衡和调控的相关工作;监测分析国内外市场状况,衔接平衡、汇总编制全省国内外贸易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组织实施国家下达的粮食、棉花等重要农产品进出口总量计划并监督执行;
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和管理省级粮食、棉花等重要商品储备计划,指导、监督采购、储备、轮换和投放;
组织拟订全省性重要市场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引导和调控市场;
协调全省流通体制改革中的重大问题;
承担全省有关农业生产资料的协调工作;
参与拟订全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政策;
承担有关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以及审核、转报工作。 研究分析我省全社会资金平衡状况;
研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有关体制改革问题,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并提出建议;提出全省直接融资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
承担全省非上市公司发行企业债券的审核、上报工作;
参与全省社会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建设的有关工作;
研究提出全省价格总水平的调控目标、调控政策和价格改革建议;
牵头推进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的发展及制度建设;
承担省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有关监管工作。 拟订全省重点项目名单,参与项目前期研究和论证工作;
监督检查省重点项目、省级财政投资的重大项目的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以及投资概算控制;
指导协调全省招标投标工作,拟订必须招标项目的范围、规模和标准;
依法对省重点项目、国家和省政府出资重大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挂省援藏办公室牌子)
拟订全省对口支援工作的规划和政策措施;组织实施国家确定的我省对民族地区、中西部地区和重点工程的对口支援工作;提出省对口支援项目并组织实施;承担省级对口支援资金的筹集和管理工作;承担援藏的有关工作。 拟订全省经济合作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政策措施;
承担省际间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工作;组织协调全省国内招商引资工作和重大经济技术洽谈工作;
负责省际间区域经济协作组织及友好关系单位的日常联络和协调工作;
承办外省(区、市)驻山东办事机构的登记管理工作。 负责委机关和直属单位的人事管理、机构编制等工作,指导本系统的教育培训工作;
承担组织实施相关职业资格制度和执业资格制度的有关工作。 按照管理权限负责受理各类行政审批事项的申请;
承担相关行政审批事项的分办、协调、督办和办理结果的统一送达工作;
负责组织重要行政审批事项联审会议。 省国防动员委员会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
研究国民经济动员与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的关系,组织拟订全省国民经济动员规划和计划;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动员相关工作;对国民经济动员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协调相关重大问题;协调国民经济平战转换能力建设;承办省国防动员委员会的有关工作。 组织拟订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研究提出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改革方案和相关政策措施;承担经济强县与欠发达县对口帮扶工作;
承担组织实施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年度综合评价及考核工作;承担加快菏泽发展的有关工作。 研究提出全省铁路建设发展战略和政策,编制铁路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协调解决全省铁路发展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提出省铁路建设资金的投向意见并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
承担相关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以及审核、转报工作。
离退休干部处
负责委机关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指导委直属单位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
机关党委
负责委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日常工作由人事处承担。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
负责落实和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发展战略;承担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综合协调、指导监督工作,组织编制并实施蓝色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提出支持蓝色经济区建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政策建议,审核规划区域内由省统筹安排的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
承担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规划建设推进协调小组的日常工作。
山东省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办公室
负责研究提出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政策建议,综合协调、指导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工作,承担山东省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山东省对口支援办公室
负责拟订全省对口支援工作规划和政策措施;组织实施国家确定的我省对民族地区、中西部地区和重点工程的对口支援工作;提出省对口支援项目并组织实施;承担省级对口支援资金的筹集和管理工作;承担省对口支援西藏、新疆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我委设立对口支援西藏处(挂省援藏办公室牌子)、对口支援新疆处(挂省援疆办公室牌子)和对口支援协调处,承办省对口支援办公室的具体工作。
省宏观经济研究院
委所属社会公益一类副厅级事业单位,内设办公室、经济研究所、社会发展研究所、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主要职责是:调查研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及改革问题,为我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