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四川的阿坝州和甘孜州人口为什么是净流入
影响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近年来阿坝州和甘孜州经济版不断发展,就业岗位不断增权多,留住了大量本地人口,也为外来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
阿坝州和甘孜州自然环境优美,风景名胜、人文景观众多,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
近年来阿坝州 甘孜州科学、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的不断发展,留住了本地人口,同时也吸引了大量老年人口到此定居养老,也为阿坝州和甘孜州的人口净流入提供了帮助。
『贰』 阿坝州的哪个县发展潜力最大工作急用~~~
看你是做什么工作啊
你要是做旅游业的话 那就最好是九寨沟了 那里是阿坝回重要的经济县
阿坝的是以答旅游产业为经济支柱的 像黄龙和九寨沟对整个阿坝的经济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也拉动了整个阿坝州一些小的风景点和其他产业的发展
要是把汶川和茂县做个比较的话那就是汶川好一些了 在每有地震之前汶川是次于州府马尔康的重要地方 茂县也很不错 可次于汶川 对于国家的重视程度来说也是汶川要好也些 国家的重视程度也就决定了未来的发展
不过你最好考虑好你是要找什么工作
『叁』 阿坝州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的探索
建议参考云南山地城镇化经验
立足省情——
努力实现土地高效利用和城镇化科学发展
云南的特殊省情决定,必须统筹好保障科学发展与保护耕地红线的关系。一方面,坚持保障云南科学发展,通过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使城镇化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全省加快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和重要抓手;一方面,坚持保护耕地红线,通过转变城镇化方式,使有限的土地资源顺利承载起云南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基于这样一个认识,我认为,推动云南城镇化科学发展,应牢牢把握好“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四个方面的重点。
守住红线,就是要坚守基本农田保护这根红线。中央下达云南省的目标任务是:到2015年,全省耕地保有量保持在9015万亩以上,基本农田面积保持在7431万亩以上;到2020年,全省耕地保有量保持在8970万亩以上,基本农田面积始终保持在7431万亩以上。这是中央给云南省划定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的两根红线,是确保全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这两根红线必须坚决守住,不可触碰,更不可跨越。
守住红线的中心工作,就是要保护好坝区的良田。进一步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强化坝区耕地保护,做好四个方面的重要工作:一是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原来已调整到山上的基本农田重新调回坝区来。二是原则上将坝区80%以上的现有优质耕地和山区连片面积较大的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三是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的重点区、集中区,健全永久基本农田相关图表册、基本农田数据库,设立统一标识牌并落实到地块。四是转变城镇发展思路,对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实行分别控制、分类管理,避免对良田好地的过度侵蚀。
统筹城乡,就是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城镇化不是简单地“化掉农村”,而是要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成果。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我们把城市与农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统筹谋划,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我们要坚持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市场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管理体制的一体化,尤其要努力推动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社会事业向农村延伸,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根据云南特点,我们还应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工农衔接、城乡对接的有效形式,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低产田地改造、山区综合开发等重大举措,重点培育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产业,努力构建互补互惠的城乡产业格局。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水、电、路、气、房”为重点对乡村进行改造提升,统筹推进城乡之间公共设施连接,推动农村民居配套化、管理社区化,让农村面貌“亮起来”、交通“快起来”、居住“宽起来”。
统筹城乡,就是要求我们全面增强中小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云南山多坝少,大中城市的辐射带动力明显弱于平原地区。因此,云南的城镇化应高度重视和突出中小城市的建设,以弥补因地理分割导致云南城市辐射范围有限的不足。建设中小城市,我们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一是在发展中心城市的同时,把发展中小城镇作为云南的特点和亮点。二是科学确定各类城市的规模和发展定位,逐步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比例协调、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三是紧密结合各地优秀的文化传统,铸就城市的文化灵魂。充分借助云南已形成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以及保存的大量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历史建筑,努力营造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交融共生的城市文化。四是充分依托各地特有的资源禀赋,在城市的空间形态、经济形态等方面形成自己的典型特征,彰显出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差异化、个性化特色,进而形成强劲的内在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城镇上山,就是要建设山地城镇。建设山地城镇,并不是到陡峭的高山上去建城市,而是改变现在城市扩张过程中非要集中连片摊大饼占有良田的思路,坚持因地制宜,选择向山坡、丘陵等方向发展,通过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城区连接起来,实现组团发展。
从世界城市发展的情况来看,山地城镇以立体化的生态美景、对耕地的有效保护、与自然的有机和谐等优势,能较好地实现城镇与自然的融合,正逐渐成为当代城镇发展的潮流。
云南的坝子周边荒山荒坡很多,潜力很大,且多为丘陵,地质条件、生态环境、景观效果都比较优越。显然,城镇上山符合云南实际的城镇发展方式。因此,我们应推动工业项目、城镇建设尽量向山坡、丘陵发展,多利用荒山荒坡搞建设,少占或不占优质农田,努力实现“城镇朝着山坡建、良田留给子孙耕”的目标。
建设山地城镇,关键要建得起、建得好、建得美,让人民群众满意。围绕山地城镇建设,坚持做到“四个注重”。一是注重做好规划布局调整。规划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导向性作用。城镇发展关键取决于规划思路的确立,思路一调整,很多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二是注重加强政策引导。山地城镇的建设成本肯定要大一些,要通过差别化政策引导城镇向山地发展。三是注重山地城镇的安全性能和人居环境。充分利用自然山势、水系,形成高效的城市道路、供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避免大开大挖。四是注重依托自然地形做好“山”的文章。依山就势,借助自然环境、景观特色,建设与自然面貌有机结合的城市环境,形成独特的城镇风貌。同时,做好城镇的绿化工作,动员和鼓励城镇居民绿化美化城镇环境。
农民进城,就是要逐步把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云南人口过度分散,大量农民广布在近1.3万个行政村和13万个自然村,我们应逐步将分散的农村人口向城市、向宜居地集中,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富裕农民、发展农村的一个有效途径在于减少农民,让农民进城。
推进城镇化,让农民进城,必须始终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由于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不到位,目前云南省农民进城落户的积极性还不高。比如,农民工中普遍存在“前瞻有愁”、“后顾有忧”的情况,“前瞻有愁”主要是担心进城租房购房等居住成本高,不能享受与城里人同等的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福利;“后顾有忧”主要是担心进城后,失去原有在农村的耕地、宅基地、林地、计划生育等权益,进城落户有风险。因此,解决进城农民工的“忧”与“愁”,已经成为推动农民向市民转化的关键。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引导、帮助农民进城发展。
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不仅仅是个户籍问题,还涉及到其他各方面的问题,特别是与政策扶持、社会保障、城镇经济发展等密切相关。云南的农民进城,将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针对农民进城存在的忧虑,我们考虑为农民在城镇和农村发展都留下余地,给进城农民一定的过渡期和适应期,使他们在身份从农民转变为市民的时候,有一个过渡的时间,在这期间既享受农民的身份待遇,又享受市民的身份待遇,使农民“退可回农村,进可入城镇”。
达到让农民真正进得来、住得下、留得住、过得好这一目的,不仅需要我们创新农民进城的政策体系,也需要我们充分考虑城镇化扩张的土地利用方式转变问题,利用山地城镇这样的思路和模式,减轻由于农民进城而加速城镇化进程所带来的用地压力。
统筹协调——
推动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工作不断取得实效
做好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的工作,关系到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到云南粮食安全和民生大计,也是对我们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重大考验。从前段时间调研的情况来看,虽然全省上下对做好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的认识高度统一,但也反映出一些具体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深化。
一是必须加强领导,狠抓落实。要把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工作摆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一把手挂帅,切实加强领导,健全领导机制、决策机制和工作机制,大胆实践、有序推进,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努力探索符合各州市县自身实际的农田保护和城镇化路子。领导机构和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把推进农田保护和山地城镇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必须完善政策,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要建立健全与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相适应的规划引导调控、激励约束、耕地补偿、农民土地权益保障、土地资源储备和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机制。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路子,通过有限的财政资金引导,广开城镇建设资金筹措渠道,为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三是必须求真务实,始终维护群众利益。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既积极主动、又量力而行,既要有大思路、大举措,又要科学规划、扎实组织实施,防止急于求成、一哄而上,防止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在引导农民进城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农民自愿为前提,不得强迫农民,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是必须深入宣传,家喻户晓。保护坝区良田、建设山地城镇的决策,涉及云岭大地的每家每户、每片土地。为了使正确的决策得到应有的正效应,对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我们必须进行最充分最广泛最深入地宣传动员,让所有干部群众共知情,让所有干部理解和支持。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支持的决策,必将会圆满实现。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期望,云南的子子孙孙永远生活在天地人和谐环境中。这是我们的期望,更是我们努力工作的方向!
『肆』 请问阿坝与甘孜那里更落后贫穷
哪里都有比较富的人,贫穷是相对说的。
以个人而言,阿坝州的版发展要比甘孜权州好一些,甘孜州相对来说有点排外,而阿坝州是全国招收人才。两州的旅游资源都很丰富,阿坝有九寨沟黄龙、红原、若尔盖等,甘孜有木格措、海螺沟等。
阿坝当地人富可能有几方面的原因,山里开矿的人就很有钱。
阿坝州最贫困的应该是黑水县吧。甘孜州,除了康定、丹巴、泸定好些外,其他的县都相对困难。(个人意见)
『伍』 请问四川的阿坝州现在怎么样
阿坝州共抄有13个下辖县,但不知道你考袭的什么县,总体来说现在的阿坝州比以前要好得多了,至少生活上与内地没有多大的差距,出行也很方便,得医疗上与内地还有一定的差距。建议你到了这里后再说是否要将老人接来。注:主要怕老人有高山反应等病状。
『陆』 阿坝州经济发展存在“三小问题包括哪些
按照《中共阿坝州委办公室关于报送督查检查考核计划执行情况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委涉及事项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1.2019年州级督查检查考核计划(81项)第6项,督促检查创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的推进落实情况。
计划时间将根据州委办公室统筹安排。
2.2019年州级督查检查考核计划(81项)第8项,督促检查稳增长、促投资、兴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落实情况。
时间:3月12日-13日,内容:开展一季度经济形势调研检查工作,对象范围:茂县、马尔康市,方式:实地检查、座谈交流。成效:全面了解我州经济运行总体态势、项目投资情况、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工业经济运行情况、“8·8”九寨沟地震、“6·24”茂县特大山体滑坡灾后恢复重建情况、市场消费情况等。主要问题:工业拉动经济增长不足、投资增长乏力、重点项目后续支撑不足、工业下行压力较大、服务业恢复振兴缓慢。
时间:5月22日至24日,内容调研指导检查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象范围:马尔康市、汶川县、理县。方式:实地检查、座谈交流。成效:进一步明确了全州经济工作“难点在工业、重点在文旅、核心在交通、关键在项目”突破思路。主要问题:工业经济振荡下行、消费处于“双低点”时期、投资增长基础不牢、区域和行业分化现象明显。
3.2019年州级督查检查考核计划(81项)第9项,督促检查加快灾后恢复重建的推进落实情况。
尚未开展督查检查考核工作,计划时间:9月份,内容:对
『柒』 阿坝洲是个什么地方
美丽富饶的新阿坝迈向藏区第一州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北端与川西北高山峡谷的结合部,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紧邻成都平原。幅员8.42万平方公里,辖马尔康、金川、小金、阿坝、若尔盖、红原、壤塘、汶川、理县、茂县、松潘、九寨沟、黑水等13县。2004年底总人口85万,其中:藏族占53.8%,羌族占18.4%,回族占3.2%,汉族占24.5%,其他民族占0.1%。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区和我国羌族的主要聚居区。
这里,山清水秀,草原辽阔,雪山耸列,江河纵横,融气势磅礴、广袤宽阔、俊秀幽深于一体。这里,地形地貌复杂、沟谷交错、气候多样,构成独特的地理环境。保留了世界上别的地方早已绝迹的动植物资源,如熊猫、珙桐等活化石;保留了在工业文明中难以找到的静谧、古朴的壮丽自然景观,如九寨沟、黄龙等世界自然遗产。阿坝州被世界旅游专家誉为世界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当你拿起相机随便按下快门,摄下的就是一张张精美的明信片。
千百年来,我国古代的氐羌诸部、鲜卑、吐蕃、汉、回等民族用辛勤的劳动和无穷的智慧共同开发了阿坝,他们在这里互相融合,共同进步,逐步构成这块土地的主要民族:藏、羌、回、汉。他们在这里,留下了早已在民族融合中消失了的古老民风、独特民情,当你走进藏寨、羌村,映入眼帘就是一幅幅灿烂的民族风情画卷。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经的最艰苦、最危险的行军在阿坝州,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5次政治局会议,翻越了8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走过了人迹罕至的水草地,建立了少数民族最早的革命政权之一--格勒德沙共和国中央革命政府,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人间奇迹。阿坝州的各族人民用牦牛和青稞支援红军北上抗日,不少藏、羌青年跟着红军告别家乡,参加了革命。红军在阿坝州转战停留16个月,有9 个县114个乡镇被命名为革命老根据地。
1952年阿坝州全境获得解放,年底建州。到2003年,已经走过了整整50年的历程。沐浴党的阳光雨露,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自治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继上世纪50年代各族人民踊跃投身民主改革、禁烟禁毒、发展生产,实现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区域自治,完成了史称"一步跨千年"的从封建农奴制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跨越之后,30余年森林工业的发展,大力支援了国家建设。改革开放20余年来,阿坝州正如毛泽东同志在《长征》中所预言的那样“三军过后尽开颜”,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阿坝州抓住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迎难而上,一曲曲华彩乐章在新世纪奏响。
昔日,牧民逐水草而居,农民刀耕火种,今日,全州牧区实现了"人草畜"三配套,一座座现代气息的牧民新村拔地而起,一车车反季节蔬菜源源不断地送往发达的都市。
昔日,仅有羊肠小道和茶马古道与内地相通,今日,国道、省道纵贯全州,通车里程6000余公里,黑色路面1000多公里,实现了油路到县,藏、羌人民向往的“神鹰”已经在九寨黄龙机场降落,阿坝离北京更近了,阿坝离世界更近了。现代通信更是日新月异,互联网和高速宽带网络走进藏寨羌村,现代化的外部世界--“香巴拉并不遥远”。
昔日,松脂照明是奢华,今日,全州水能开发189 万千瓦,明亮的电灯照亮了草原、照亮了沟谷,实现了送电到乡、广播电视到村,成为川电东送的重要基地。
昔日,阿坝美景深锁闺阁无人晓,今日,九寨风光、阿坝风情遐迩闻名,旅游业已经成为阿坝州的第一大支柱产业,省委、省政府正举全省之力打造大九寨国际旅游区,阿坝州已经成为四川国际旅游的大通道。
昔日,能识一些藏文的只有少数喇嘛、扎巴,今日,凡是有村寨的地方都可以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凡是有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地方,那里一定是我们可爱的学校;昔日,鸦片毒害着各民族的身心,今日,自治州建立起了完整的民族医疗卫生体系和网络,医疗条件大为改善。
阿坝州抓住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五年来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全州生产总值保持了两位数增长,2004年GDP 达到62.7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62.4%。五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0多亿元,2004年完成65.3亿元,是2000年17.68 亿元的3.76倍。2004年实现一般财政预算收入4.24 亿元,比2000年增长97.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634元,比五年前增长46%,五年来,29.9 万贫困农牧民实现了低层次越温脱贫。近三年来,GDP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等指标的增幅从多年来的四川省末位跃升至前茅,创造了建州以来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纪录。旅游业由一般产业跃升为阿坝州的主导产业,以水电为主导的工业开发在全州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已经确立。大力发展了民营经济,引进了一批有实力的民营和外资企业,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由2000年的30:35:35调整到了2004年的21.5:41.9:36.6,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2003年7 月,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来阿坝州调研时,提出把阿坝州建成全国藏区第一州。建设全国藏区第一州是省委、省政府对阿坝州寄予的殷切希望,也是阿坝州加快发展难得的机遇。目标宏伟,振奋人心,激励斗志。中共阿坝州委、阿坝州人民政府集中全州人民的智慧,广泛征求省、州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在2004年初召开的阿坝州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通过了《阿坝州建设全国藏区第一州的总体方案》。总的目标是:2004年至2007年,全州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到2007年,全州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建成最大的国际旅游精品区,最大的牦牛产品加工区,最优的水电工业经济区和最优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区。通过几年的艰苦奋斗,使阿坝州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的进展,为四川基本建成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做出贡献,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特色经济优势突出,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各民族受教育的程度显著提高,社会保持长治久安,贫困人口整体解决温饱,多数城乡居民过上较宽裕的小康生活。
--立足富集旅游资源优势,以九寨、黄龙、大熊猫三大精品为载体,以达古冰川、红石公园、大唐松州、藏羌民族文化走廊及红军文化旅游开发等新项目为重点,整合旅游资源,推进旅游资源资本化,加速旅游经济发展,把大九寨国际旅游区建设成为四川国际旅游的大通道,提升卧龙-四姑娘山九寨西环线的品位,以九寨黄龙机场为平台,大力开拓入境游市场,建成最大的国际旅游精品区。
--立足牦牛资源优势,以阿坝青藏高原牦牛经济园区为依托,建设红原、若尔盖、阿坝、壤塘、松潘核心示范区,带动全州畜牧业经济的发展,辐射周边地区和整个青藏高原区,建成9个科技示范园和3个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打造世界牦牛经济加工园,建成最大的牦牛产品加工区。
--立足水电资源优势,以水电工业为龙头,建设能源经济区,带动工业经济的发展,实现水电强州。4年内,完成投资240亿元,投产项目新增装机320万KW,在建项目装机366万KW,2007年总装机达到550万KW,配套建设环保型高载能工业园区,建成最优的水电工业经济区。
--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光热等自然条件,发展绿色经济,不断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绿色立州。4 年内,投资48亿元,用于绿色优质蔬菜、特色水果、中药材人工抚育、青稞、豆薯等基地建设与特色林木经济建设,大力促进农区畜牧业发展,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到2007年,力争建成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100 万亩以上,把阿坝州建设成为最优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区。
目标就是方向,目标就是命令,目标就是责任。阿坝州各族人民正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按照中央关于到21世纪中叶把西部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新西部的战略目标,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生态旅游和生态能源,深化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努力提高各族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州各级干部自觉地肩负起了建设全国藏区第一州的神圣责任,用这个宏伟目标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统揽各项工作,坚定不移地为实现这个宏伟目标而努力。
回顾过去,沧桑巨变,辉煌成就。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壮志豪情,美丽富饶的新阿坝正朝着全国藏区第一州的宏伟目标跨越式前进。
『捌』 阿坝州哪个县经济好
最好的应该是汶川 而且潜力巨大~,州府马尔康只是物价特高,全国前五~
『玖』 阿坝州州府为什么在马尔康
阿坝州全名: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985年以前叫阿坝藏族自治州,内有一个茂汶羌族自治县,后来把自治县升格取消,才变成现在的名字,顾名思义,主体民族是藏族、羌族。
其中藏族人口比例要大于羌族和汉族。
阿坝州的藏族主要有安多、嘉绒、白马三个支系,而人口相对较多的又属嘉绒藏族,分布在马尔康、金川、小金、理县、黑水等县。
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必须从地理区位、交通、经济发展总量以及文化形态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马尔康地处全州腹心地带,地理位置适中,其经济带动和辐射效应较明显;
且拥有保存完整的藏族文化形态(嘉绒和安多);
境内同时有安多和嘉绒两个藏族支系分布;
拥有藏传佛教所有教派,包括在西藏本土早已消失的觉囊派;
其余各县均不适合
金川:地理位置不行,偏于全州西南一隅,文化形态不具代表特性;
小金:全县三面都有大山,地势过于险要,发展空间不足;
阿坝:偏于自治州西北边境,文化形态单一(草原游牧文化)、海拔高、气候恶劣;
红原:纯牧业县,海拔最高,文化形态单一(草原游牧文化)、气候恶劣;
壤塘:全州交通最为闭塞的县,基本处于交通死角,经济发展不平衡;
若尔盖:海拔较高,气候不适合,到省会成都的距离比到甘肃兰州还远;
九寨沟:偏于自治州东北一隅,名气虽大,但综合效应仍不好;
松潘:自治州东北片区,地理位置不甚理想;
黑水:自治州中心腹地,地势险峻,发展空间不足;
汶川:自治州东南门户,文化形态不足代表全州;
理县:地形小而险,人口少,发展空间不足;
茂县:地形好,人口多,经济发展水平较好,但其地理位置太过偏东,加之其文化形态属于绝对的羌族化,与全州藏族占绝对比例的现实不相符;
『拾』 阿坝州州府为什么在马尔康
阿坝州州府在复马尔康的主要原因制如下:
1、马尔康地处全州腹心地带,地理位置适中,其经济带动和辐射效应较明显。
2、拥有保存完整的藏族文化形态,境内同时有安多和嘉绒两个藏族支系分布,拥有藏传佛教所有教派,包括在西藏本土早已消失的觉囊派。
3、从地理区位、交通、经济发展总量以及文化形态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其余各县均不适合。
4、马尔康市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下辖县级市,藏语意为“火苗旺盛的地方”,引申为“兴旺发达之地”。
5、马尔康市是以原嘉绒18土司中卓克基、松岗、党坝、梭磨四个土司属地为雏形建立起来的,亦称“四土地区”。市区马尔康镇系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州府驻地,是阿坝州政治、文化、金融、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