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机制与对策研究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机制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1 09:49:06

㈠ 请举例说明农业循环经济领域的发展成果

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定义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结合到生产、消费和废物管理等过程中所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活动的总称。1996年德国出台的《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中定义为: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从这些定义中,我们可以简言之为: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总量。
产生背景
资源方面:土地资源在不断减少和退化;森林资源也在不断减少和消失;淡水资源出现严重不足;某些矿产资源濒临枯竭。生态方面: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土地沙漠化;生物物种的消失。
环境污染方面:温室气体引起气候变化;
臭氧层破坏;酸雨等。
基本特征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
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日资源。
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发展循环经济的保障和原则:
一.技术支持清洁生产技术废物 利用技术污染治理技术
二.法律法规保障
三.政策引导
四.资金的支持
五管理和监督的支持
3大操作原则:
减量化( rece)即要求用尽可能少的原料和能源来完成既定的生产目标和消费的。再利用( reuse)即要求生产的产品和包装物能够被反复使用。
再循环( recycle)即要求产品在完成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也要求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边角料、中间物料等也能返回到生产过程中或是另外加以利用。
发展历程“循环经济”一词,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主要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
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変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供参考。

㈡ 联合国对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农业采取了哪些措施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措施
2.1政府主导调控机制
2.1.1合理规划,整体协调。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差异较大,为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可“一刀切”,应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既要考虑整体布局,也要考虑本地特点,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2.1.2提高技术水平。政府应重点组织开发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技术、替代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支持建设农业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技术、管理和政策等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
2.1.3实现资源和农业废物的综合利用。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使农业系统内部的能量、物质合理流动与转化,通过生态系统内部食物链、生态网络和农业废弃物的再生、综合利用,以弥补资源的不足,既节约能源、变废为宝,又改善了生态环境。
2.2构建可持续发展机制
2.2.1政府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要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对一些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以解决农业生产者资金不足的难题。
2.2.2通过调整使农业生产者对环境保护的外部效益内部化,按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维修”的原则,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的有偿使用制度。
3 还要构建社会参与机制
3.1农业生产者的参与职责。农业生产者是农业循环经济的主体,农业循环经济能否发展,关键在于他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很多农业生产者不愿意清洁生产,结果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政府各部门必须通过多种手段,调节农业生产者的行为,使他们意识到发展循环经济是他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同时,政府各部门要加大对农业生产者宣传教育力度,使他们的行为能落到实处。

㈢ 如何促进农业生态经济的发展

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和谐

㈣ 如何发展我国的生态农业 百度文库

5生态农业发展对策 5.1创新我国农业生态理论与模式 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开展理论与模式创新研究,深化我国生态农业科学研究和保障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开展中国生态农业理论与模式创新研究,不仅是推进中国生态农业理论探索、技术集成与模式创新的现实需要,具有重要科学价值,而且是改善我国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和农村、农民生活条件等的迫切需要,是建设资源节约型新农村[8]、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现实需求。 5.2加强法制、宣传,增强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 生态农业建设尽管已有20年的时间,1993年颁布,2002年修订的《农业法》没有明确实施、发展生态农业的相关内容,对包含循环经济思想的农业发展只作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有必要通过立法予以解决[9]。还要通过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生态农业的意义和重要性,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认知水平,激发发展生态经济理念和热情,自觉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无公害农产品产业的开发和经营。 5.3加速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严格依法实行非宜农耕地的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杜绝并严惩对天然植被的破坏,同时由国...

㈤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如何

近年来,循环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中一种新型的资源利用模式与理念, 正越来越被接受和认可。现代传统农业所面临的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资源浪费等问题有待于运用循环经济原理与方法来解决。远景设计院指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够显著缓解农业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 对于破解我国农村土地矛盾尖锐、 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足问题有明显推动作用。
根据农业循环经济的“3R”原则 ,
减量化( Rece)原则要求减少农业投入,从而直接降低成本。目前我国农业普遍存在农药、化肥等投入偏多的情况 ,导致环境污染 、土壤功能弱化 、农产品易受污染等负面影响,因此农业循环经济要求在保证不降低产出的情况下,通过提高效率来相对减少投入量。
再利用( Reuse)原则要求对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 。通过对农业生产与加工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将废弃物污染转化为资源,不仅可降低污染,而且提高了资源附加值。
再循环( Recycle)原则要求对可再生资源进行反复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尽量少产生废弃物 ,少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和方法 ,可为今后的农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对于循环农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㈥ 关于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的课题研究怎么写

农村环境问题分析与对策
1.1 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1.1.1 农村环境概略
1.1.2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1.2 农村废弃物的特性、环境效应及资源化利用潜力
1.2.1 畜禽养殖废弃物
1.2.2 农作物秸秆
1.2.3 农用塑料
1.2.4 农村生活垃圾
1.2.5 乡镇工业固体废物
1.3 农村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分析
1.3.1 我国农村环境空气污染的原因
1.3.2 畜禽养殖业产生污染的原因
1.3.3 我国农村乡镇企业污染严重的原因
1.3.4 农村生态破坏问题
1.4 基本策略
1.4.1 资源综合管理
1.4.2 进行小城镇环境规划
1.4.3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1.4.4 乡镇工业企业固体废物的污染控制策略
1.4.5 农村水污染治理对策
1.4.6 调整产业结构
1.4.7 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鼓励公众参与
1.4.8 充分发挥环保科技的支撑作用
1.4.9 大力推进农村循环经济
1.4.10 强化农村环境管理能力建设
1.4.11 认真搞好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
2.1 引言
2.1.1 基本概念
2.1.2 与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和持续农业的异同
2.2 推行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2.2.1 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2.2 必要性分析
2.3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可行性分析
2.3.1 循环型经济在运行机制上的可行性
2.3.2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在技术上的可行性
2.3.3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在成本效益上的可行性
2.4 循环型农业评价指标体系
2.4.1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基本内容
2.4.2 评价指标的标准化
2.4.3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诊断
2.4.4 混合指标层次模糊决策法及其在农村循环经济建设中的应用
2.5 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及示范
2.5.1 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
2.5.2 循环型农业示范
2.5.3 生态农业建设是发展循环农业的最佳实践模式
2.6 农业清洁生产
2.6.1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2.6.2 农业清洁生产
2.6.3 农业清洁生产与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2.6.4 食用菌产业与农业清洁生产
第三章 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3.1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3.1.1 农业面源污染的概况
3.1.2 农业面源污染的定量化研究
3.1.3 防治技术与对策
3.2 农村水土流失生态保护、修复与重建
3.2.1 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
3.2.2 水土流失成因
3.2.3 水土流失类型及危害
……
第四章 农田氮、磷流失控制技术
第五章 村镇壌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
第六章 农村污水处理及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
第七章 农村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第八章 环境保护工程实例与示范

㈦ 高中地理题。我国农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是帮我看下为什么这几个错了。求解析

1、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1)建立和完善农业循环经济内的法律法规体系容。(2)合理规划,整体协调。(3)完善政策。(4)加快科技进步,提高技术水平。
2、构建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1)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2)政府要结合投资体制改革,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3)通过政策调整,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有利可图,使农业生产者对环境保护的外部效益内部化。
3、建立职责分明的社会参与机制:(1)规范政府参与职责。(2)明确农业生产者的参与职责。(3)增强公众的参与责任意识。

㈧ 农业发展循环经济,怎样才更高效

循环来经济不是一个新概念。源在国家大力推动下,循环经济正在各地积极试点并推广。最近,有消息显示部分地区精心打造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并没有创造显著的效益,反而陷入债务泥潭。很多循环经济项目发展不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冷静反思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循环却不经济,这是为什么?
事实上,一提到循环经济,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工业、制造业领域的废水、肥料再利用,或者是垃圾循环处理。各地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也往往以工业为基础。然而,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方面,农业方面的循环经济模式缺少有人提及。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恰恰是最易上手,也最普遍的一个方面。
去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将围绕循环工业、循环农业和循环服务业三大领域,以一系列循环经济示范工程为抓手,构建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将通过建立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激励农民自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㈨ “三农”问题的现状,成因,及解决的对策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根子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产供销形成一条龙是当前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党和政府在创设“产―供―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目前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应对国外的集约型农业的挑战?这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从现在看来,目前中国应在解放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迎接入世挑战。

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这种户籍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自上而下行政管理的必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已经受到理论界的一致质疑。目前,各地兴起的户籍制度改革纷纷向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开刀”,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但需要前瞻的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后,解放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导,形成的移民潮会给社会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压力。因此,城市化的步骤需要控制,小城镇是消解城乡二元对立、改革户籍制度的必要配套措施。

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中国义务教育即普九中人口覆盖率达到85%,在普九未能覆盖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同时,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也受到一定抵制,在“放一只羊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的错误观念指导下形成的便是“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没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国民如何与强国竞争?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是富民强国的重要举措。

农民问题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减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再三强调要减轻农民负担,但个别地方“令不行禁不止”——农民负担照原样,引发农民抗交国税和集体上访等事件发生。农民负担重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改革力度不够,目前还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仍是“管事的人不多,吃饭的人不少”。因此,减轻农民负担首先应该考虑加大力度进行机构调整,减员增效,把农民增收放在第一位。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有9亿,占全国人口70%;农业人口达7亿人,占产业总人口的50.1%。“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考虑农业自身的体系化发展,还必须考虑三大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重大,不仅是农民兄弟的切盼,也是目前党和政府的大事。

具体的,详细的 解释 请您看 三农网站:
http://www.jgny.net/nong/

㈩ 急求:根据 我国农业生产现状,用什么措施向生态农业发展谢谢

生态农业发展对策
1创新我国农业生态理论与模式
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开展理论与模式创新研究,深化我国生态农业科学研究和保障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开展中国生态农业理论与模式创新研究,不仅是推进中国生态农业理论探索、技术集成与模式创新的现实需要,具有重要科学价值,而且是改善我国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和农村、农民生活条件等的迫切需要,是建设资源节约型新农村[8]、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现实需求。
2加强法制、宣传,增强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
生态农业建设尽管已有20年的时间,1993年颁布,2002年修订的《农业法》没有明确实施、发展生态农业的相关内容,对包含循环经济思想的农业发展只作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有必要通过立法予以解决[9]。还要通过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生态农业的意义和重要性,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认知水平,激发发展生态经济理念和热情,自觉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无公害农产品产业的开发和经营。
3加速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严格依法实行非宜农耕地的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杜绝并严惩对天然植被的破坏,同时由国家扶持发展相关产业以解决有关地区人民的生活问题;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工作;国家加大生态环境脆弱区(如黄河上中游)的环境建设投资力度;严格控制各种危害农业生产的污染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切实贯彻“科教兴国”方针,提高人口素质
加强农业科研支持力度,促进科研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由于农业科研自身的一些特点,决定其不可能实现完全的自我发展,国家支持仍应为农业科研的主要经费来源。但国家应有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和奖惩办法,促使农业科研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避免盲目性,以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10]。同时也应加强农业相关基础科学技术的研究,如污水处理利用技术、农业污染物质的迁移转化规律、作物抗性育种与生理以及我国北方气候干旱化与全球变暖的农业对策等,以保证农业发展的持续性。加强科技推广力度,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国家应结合土地经营形式的调整,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的庞大的农技推广队伍,通过增加农技人员的工资、增加和保证推广经费,保证农技推广渠道畅通等途径,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最大程度遏制新文盲的产生;在农村广泛推行各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有针对性地培养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技能,这样既有助于新技术的迅速推广,也有利于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强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5强化组织领导,制定生态农业建设投入政策
生态农业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管理原则,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科学规划,制定目标任务和措施,同时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业主和农户投入为主体,落实生态农业建设的规划及农业执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攻关和推广网络建设等必要的投入政策。
.6坚持可持续发展,做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统一
无论是深化传统产业,还是开发新兴产业,都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到首要位置,绝不能以牺牲环境来谋求发展.决策部门要高瞻远瞩,开发立项要慎重,不至被短期利益和经济效益所迷惑,树立农业可持续发展观念,注重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以达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阅读全文

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机制与对策研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