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

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1-03-01 19:27:27

1. 从最近雾霾天气如何看待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经济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只有经济发展和资源生态环境相协调,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才能协调,才能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发展,我们的祖国日益富强,许多发达国家在工业化时遇到的问题也切实摆在了我们的眼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大众对环境质量和生存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
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也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正确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不仅关系到人类发展与生存环境协调发展,而且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归根结底,原因有三个,一是环保意识差,认识不到位。在经济发展上,重资源开发,轻生态保护,把生态环境保护排斥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计划之外,经济发展思想出现偏差、宏观决策出现失误是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二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政府的发展取向偏重于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的增长,对环境保护、生态建设重视不够,没有把速度、质量、效益和人口、资源、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客观上纵容了企业先建后批、边建边批甚至不批也建等违法违规行为。发展思路、政绩观念如果不能得到根本上的矫正,监管弱化、环境违法的现象仍将继续蔓延。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对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三是资金投入不足。环境治理、防止环境破坏以及发展环保产业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许多企业认为花钱搞治理费用高、没效益、不合算,因此不愿做环保投入。环保投入不足,导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保队伍自身建设难以跟上形势需要,环保机构设置滞后,缺乏有效的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面对加快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欠发达地区必须矫正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找准加快发展和保护环境的结合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要协调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方面
工业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主导力量,同时又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对环境影响深的工业部门,像化工、冶金、能源、建材、轻工等行业,要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措施,采用无污染或低污染生产技术,遏制环境恶化的势头。
(1)制定和实施正确的产业政策,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要严格限制能源消耗高、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的企业的发展,通过产业政策,支持企业提高对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和综合利用能力。
(2)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合理布局工业生产。制定工业发展地区布局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安排工业企业的类型和规模,依据自然地理的条件和特点,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
(3)启发和强化工业界决策者和管理者以及企业领导人的环境意识,鼓励他们自觉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强化对工业污染的法制管理,增强对污染行为的约束力和处理强度,改变执法不力的状况。
(4)正确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调节手段,制定能兼顾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政策,以增强对企业采取环境保护措施的吸引力。
(5)提高环境保护投资在工业建设投资中的比例。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是解决环境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决定性因素。 2.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方面
农业是我国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我国的农业属于资源制约型产业,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农业的发展。
(1)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治理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和土地沙化。广泛植树造林,加强防护林、经济林的建设。
(2)加强土地管理,整顿土地管理秩序,严格控制各种非农业占用土地,努力稳定现有耕地水平。
(3)开发推广无公害农业生产技术,防治农用化学物质污染土地,包括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配方施肥技术、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等。
(4)控制乡镇企业污染,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管理,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坚决实行关停。加强乡镇企业技术改造,调整行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发展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行业。
3.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方面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基本动力,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其消费量的多少是衡量人类进步和文明的标志。同时,能源又是对环境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的要素。
(1)能源总量,既要保持人均能源消费水平的必要的、合理的增长,又要努力控制能源消费总规模,特别是控制煤炭消费总规模。要努力引导节能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通过革新,在较少能源消耗水平上达到较高生活水平。
(2)提高能源效率,每年减少3—4亿吨标准煤的消耗,就会减少二氧化硫2 500多万吨、粉尘2 500多万吨、煤渣4 300多万吨。因此,从经济和环境的角度看,节能降耗都是正确的选择。
(3)稳步降低过高的煤炭在能源总量中的消费比例。例如,发展水电建设,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大型水利电力工程。在水力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发展小水电建设,替代一部分农村薪柴和煤炭消耗,也可将煤炭更多地转换成电力,减少煤炭直接燃烧的数量。这些措施都能减少各种污染物的排放。
(4)使用清洁能源,积极发展核电建设,替代一部分火电。利用最新科技成果,推广太阳能、风能,进一步减少物质资源的消耗。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 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报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所谓美丽中国,即是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的总和。建设美丽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搞好顶层设计,明确方向、目标和任务,又要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紧密相连。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新的理念,伴随着党和国家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应运而生,它是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迫切需要,为提升发展质量提供了新的战略指导;是党深刻把握可持续发展时代潮流和当今世界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新趋向做出的战略抉择;是对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回应,标志这儿党执政理念的重大提升。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达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的目标,成为我们积极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的一个路标。

2. 治理雾霾比经济发展重要的方面在哪

去年今春,我国持续出现了大范围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交通安全,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影响人的心情,降低人民生活质量;雾霾天气频出现,表明我国环境已面临严重形势,我们一定要落实保护环境的国策,加大防治污染力度,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创造条件;现阶段,我国一切工作的重心是经济建设,只有坚持这一中心,才能推动社会进步,为各项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物质基础,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作出重要保障;保护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因此,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到突出位置来抓,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不能把保护环境同经济发展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不能走先治理后发展的老路雾霾对人有危害出门做好防护美国进口普卫欣天猫。

3. 辨析题:雾霾天气真可怕,经济发展是祸患,治理雾霾是中心,持续发展要努力

去年复今春,我国持续出现了制大范围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交通安全,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影响人的心情,降低人民生活质量;
雾霾天气频出现,表明我国环境已面临严重形势,我们一定要落实保护环境的国策,加大防治污染力度,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创造条件;
现阶段,我国一切工作的重心是经济建设,只有坚持这一中心,才能推动社会进步,为各项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物质基础,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作出重要保障;

保护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因此,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到突出位置来抓,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不能把保护环境同经济发展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不能走先治理后发展的老路雾霾对人有危害出门做好防护美国进口普卫欣天 猫。

4. 雾霾为什么能对经济产生危害

引言:从最近几年的天气状况来看,雾霾天气的增多不但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同时也影响了一些企业的正常生产。从雾霾产生的原因来看,工业污染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要想从根本上消除雾霾天气,就要从优化工业结构入手,减少或关停重度污染企业,合理布局工矿企业,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减少雾霾天气。从最近几次爆发的大规模雾霾天气来看,雾霾天气对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果不能对雾霾天气的成因有正确的判断,将无法消除雾霾对经济的制约。为此,我们应正确分析雾霾天气对经济产生的现实影响,达到治理雾霾、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工矿企业对环境的污染也在加剧,雾霾天气的产生就是环境污染带来的恶果。从雾霾的形成原因来看,雾霾主要是由工业排放、民用排放和汽车尾气排放等几个方面组成的,要想有效减少甚至消除雾霾天气就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加强环境治理效果。从目前雾霾的出现来看,雾霾天气对社会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对经济产生了现实影响。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应正确分析雾霾天气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从优化产业结构的角度出发,制定具体的雾霾治理方案,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雾霾天气的概念及形成原因分析
霾也叫雾霾,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或灰霾,霾的厚度比较厚,可达1-3公里左右。霾与雾、云不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雾霾的形成原因可以总结为;
第一,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等这些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量大,是造成此次空气严重污染的根本原因。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大城市,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建筑施工、冬季取暖烧煤等排放的有害物质难以扩散,导致空气质量显著下降。从城市发展来看,城市规模的扩大不但使城市人口数量猛增,同时机动车数量、工矿企业数量和城市基础设施数量也出现了大幅增加,对城市的空气造成了严重影响。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和工矿企业数量的增加,都增加了废气的排放,对城市空气造成了严重污染,使城市空气处于重度污染状态。在这一情况下,一旦遇到大雾天气或者其他恶劣天气,就容易产生雾霾,给居民出行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从目前城市雾霾的产生来看,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和冬季取暖是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对此我们应有准确的认识。
第二,扩散条件不利。近期极端不利的污染扩散条件是形成本次污染过程的直接原因。一是这些地区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比较低;二是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风力较小,大气层比较稳定;三是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夜间的辐射降温,使得近地面原本湿度比较高的空气饱和凝结形成雾。从雾霾的形成过程来看,缺少大风天气是导致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没有大风天气将雾气吹散,城市上空的污浊空气来不及交换排走,在特定情况下就容易形成雾霾,其中的颗粒可以被认定为烟尘等污染物,会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损伤,同时也给城市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从最近几年的雾霾来看,雾霾的形成主要以雾为载体,污染物借助雾这个载体附着在雾上面,加重了雾中水滴的重量,一旦遇到扩散不利的情况,很容易形成重度雾霾。因此,在雾霾原因分析过程中,扩散条件不利是重要原因。
第三,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叠加。PM2.5是比PM10更小的细颗粒物,它的一次生成,基本来源于工业排放和面源污染。建设项目增多,也是造成PM2.5浓度居高不下的原因。另外,PM2.5污染区域性以及相关联区域污染传输,也是形成本次重污染的重要因素。在目前城市空气污染中,PM2.5是主要的污染指标,空气中的颗粒物数量较过去有了显著增加,使得雾霾的危害性进一步增加。在城市空气循环中,随着大气流通,城市间的空气污染会逐渐流动,由本地污染变成区域污染。同时,受到大气环流的影响,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会产生叠加,在城市上空形成污染云团,一旦遇到大雾,就会与大雾附着在一起形成雾霾天气,对城市空气造成严重污染。所以,在城市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中,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叠加是形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对此我们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雾霾天气的具体影响和危害
从雾霾天气的形成来看,雾霾天气除了具有较强的毒性之外,对生产生活等多个领域都造成了严重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通运输影响
因大雾天气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最为常见,高速公路、民航机场因强浓雾的出现而实施封路和停班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甚至还造成恶性交通事故。在雾霾天气下,交通运输受到的影响最大。首先,雾霾天气出现之后,航空、铁路、公路运输都受到了严重影响,能见度低使得航班停运,铁路延误,高速公路封闭,给运输业造成了严重打击,许多对运输时限有较高的要求的行业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交通运输有自身的时效性要求,受到雾霾影响而滞留的民航、铁路和公路旅客,会给机场、火车站和汽车站带来较大的压力,不但无法实现快速运送人流的目的,同时影响了机场、火车站和汽车站的正常秩序,使机场、火车站和汽车站面临严重的工作压力。在雾霾天气下,交通事故的发生频次和数量也较正常天气有大幅增加,给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损失。所以,我们应对雾霾天气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有正确全面的认识,在雾霾天气下制定科学合理的交通运输方案,降低雾霾天气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运输安全。
2、电力设施影响
大雾也是导致电力供应而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线路输电过程中,吊瓶、瓷瓶等绝缘设备表面若附有大量雾滴则会大大降低绝缘的性能和安全系数。 从最近几年的雾霾天气来看,不但对城市供电设施产生了严重影响,对长距离输电线路也造成了严重危害。通过对输电线路了解后发现,雾霾天气对输电线路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雾霾中的水滴和颗粒物容易附着在输电线路上,危害输电安全性。由于雾霾主要是由水滴和颗粒物组成的,因此在雾霾中的输电线路上的水滴和颗粒物必然增多,会给输电线路的安全性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电力传输。
(2)雾霾中的水滴和颗粒物会增加输电线路质量,对输电效果产生影响。由于雾霾中的水滴和颗粒物会附着在输电线路上,因此会加重输电线路的质量,使输电线路的下垂度增加,加重输电线路支架的负担,存在安全隐患。
(3)雾霾中的水滴和颗粒物会减弱输电线路的绝缘性,使其绝缘性变差
对于输电线路来讲,水滴和颗粒物的增多会使输电线路处于潮湿状态,难以保持理想的绝缘性,使输电线路的绝缘性变差,影响整体输电效果。
3、农业生产影响
雾天对于农业生产同样有着危害,其主要表现:农作物光合作用减弱,光照
时间减少。在农业生产中,光合作用是保证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雾霾天气的出现遮蔽了阳光,使阳关难以直射植物,使农作物的日照时间缩短,难以保证充足的日照量,严重时会造成农作物减产。从目前雾霾天气的出现来看,由于雾霾中的颗粒物含有毒素,不但对城市居民的呼吸系统产生危害,也给农作物带来了现实影响,使农作物难以取得丰产丰收的效果。在我国容易爆发雾霾天气的地方,农作物产量普遍要低于气候正常地区的产量。所以,对于农业生产而言,雾霾天气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严重影响,不但使农作物减产,还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所以,对于农业生产而言,我们要正确认识到雾霾天气造成的影响,应在雾霾天气下,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降低雾霾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保证农业生产能够在产量上和作物生长上满足实际要求,做到不因为雾霾而减产,促进农业生产需要,全面消除雾霾影响。
三、雾霾天气对经济产生的现实影响
从上述分析可知,雾霾天气对交通运输、电力设施和农业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果及时解决雾霾问题,将会产生更大危害。在这些危害之外,雾霾天气还对经济产生的了现实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雾霾天气的产生倒逼工业产业结构调整
从雾霾天气产生原因来看,工业污染是主要原因。在我国工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工业增速的加快却成为了雾霾天气的诱因,使工业发展成果大打折扣。从目前我国工业产业结构来看,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数量依然很多,对环境的危害也较大,如果正确处理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成为了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在这雾霾天气的现实影响下,只有进行合理的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关停重度污染企业,加强工业企业的环境治理和改造,才能达到改善空气质量,消除雾霾天气的目的。所以,雾霾天气的产生倒逼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同时对我国的工业结构布局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我们应对雾霾天气对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有正确认识。
2、雾霾天气的出现,使绿色环保经济成为主要发展理念
雾霾天气的出现,无论是给决策者还是给普通居民都好好上了一课。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思路发展传统工业,最终的结局是短期的效益却带来了长期的隐患,以破坏环境为基础的破坏性发展手段和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通过对国外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后发现,绿色环保经济应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理念,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思路,必须从过去的高投入高产出高消耗的思维中转变过来,利用环保经济理念,确立现代化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思路,满足国家发展要求,努力改善环境、保护环境,最终达到消除雾霾天气的目的。为此,我们应从雾霾天气的出现,引发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积极建立绿色环保经济理念,保证绿色环境经济发展取得实效。
3、雾霾天气的产生,使经济发展在目标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变化
雾霾天气的出现,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已经彻底行不通了。从我国的经济发展实际来看,雾霾天气的出现,使经济发展在目标和内容上都要发生变化。首先,在经济发展目标上,我们要确立明确的绿色环保发展目标,将环境保护写到经济发展目标中,保证经济发展目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其次,在经济发展内容上,我们应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机制和体系,保证经济发展中能够合理考虑环境保护因素,正确运用环境保护手段,提升环境保护能力,使经济发展符合环境保护需求,最终达到减少雾霾天气及治理雾霾天气的目的。
4、雾霾天气的出现,成为了加快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都是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为辅的发展模式为主的。这一发展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是随着雾霾天气的出现,曾经的优势及发展效果已经被恶劣的天气所取代,经济转型的呼声越来越高。从经济发展实际来看,绿色环保经济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理念,考虑到我国实际国情以及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只有经济转型,改变传统的重工业为主的发展思路,积极发展轻工业,努力发展低碳环保的高科技企业,增加环境保护投入,做到加快经济转型,才能够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从而减少雾霾天气,加快经济发展。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雾霾天气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交通运输、电力设施和农业生产等方面。同时,雾霾天气对经济的影响更加深刻,不但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经济发展理念产生了具体影响,还对经济发展目标和内容以及经济转型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我们要对雾霾天气产生的影响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应正确分析雾霾天气对经济产生的现实影响,做到根据雾霾天气产生的影响制定具体的措施和发展思路,保证经济快速发展,达到有效治理雾霾天气的目的。

5. 治理雾霾在经济方面的办法或措施

1. 关闭门窗;出现雾霾天气时,空气中的污染物难以消散,应紧闭门窗,避免诱发急性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
注意饮食;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尤其老年人要保持科学的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多饮水,饮食清淡。
3.
减少外出;身体欠佳的群众尽量少出门,必要外出时尽量带上口罩防护,外出归来后,应在门外拍打衣服上的灰尘,进屋后,清洗面部。
4.
出行要小心;在中等和雾霾天气下,能见度较低,视线差,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4.
对雾霾天气的治理措施
科学的宏观调控,加强顶层设计,政府长期有效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治理“雾霾”的根本要求。
从总体上看:新的体制格局,新的生态环境,意识形态斗争新特点,对我们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新挑战。
从社会组织系统看:社会结构深刻调整,经济发展日益多样,一方面激发了社会活力;另一方面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存在着看问题的视角差异,存在着生活话语体系差异,存在者群体隔膜。
从市场经济角度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大大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了人民生活;另一方面,由于体制机制不完善,道德规范不健全,个人利益追求,竞争压力,收入分配差距等引发部分社会成员心态浮躁,甚至心理失衡,过度的利益追求,拜金主义对社会诚信,社会公德带来挑战,私益破坏生态环境。之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具体措施;
1.继续加大房产行业的调控,把巨大的房产行业稳定地转移到生态建设上来,改造山河,回归自然,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生活宜居适度,生态山清水秀,身体健康长寿。达到“旅游进生态,回归住农舍,饮食无公害,四季新鲜菜,机械入农田,牲口繁殖快,污水进沼气,环保有依靠,空气不干燥,经济民生笑”。
2.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调整结构,加大植被治理与保护,多栽长青树,以“竹”子为本,继续投资蚕桑养殖,二合一的开发利用,创新效能,代替一种“布”(纤维),重走新的丝绸之路。天然纤维是大自然“物竞天择”的产物,因此带有面面俱到的性质;如果从一种纤维的各个方面去综合评定,目前;还没有一种“化纤”能比得上天然纤维。因此,国家能够改变的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现象,但永远改变不了的是大自然规律。
5
结语
生态环境保护的治理已是各国政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一项艰巨任务,对不同类型的污染、处置措施应在详实、认证的调查基础上加以论证,真正本着“以人为本、惠及人民、因地制宜、技术合理、尊重自然”的原则,尽量避免或减少雾霾天气对人民生活生命造成重大的危害。

6. 中国治理雾霾的举措将对经济产生哪些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雾霾已经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危害之一,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府将削减过剩产能措施作为解决工业污染和雾霾问题的重要选项。我们在执行这个措施的时候想到的都是这个措施所起到的正面作用,但这个措施执行几年之后发现,在产生诸多正面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负面效应。我们接受几家单位委托就来研究产生了哪些负面效应,这些负面效应如何解决。我们今天这个绿色金融会议上就介绍如何让绿色金融发挥作用。普卫欣美国进口天 猫可以防霾吸入。
我们以河北省做了一个案例,进行了麻雀式的剖析,对河北省进行了一些数据的测算,主要测算节能减排,化解过剩产能措施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个影响从七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第一,从2010—2013年河北省化解过剩产能措施所带来的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减少,从这个角度线切入。发现2012年河北省通过削减产能节约能源和水资源分别是3.33和5.43%,这一数字远远大于削减过剩产能导致GDP减少,GDP减少的量是3.08%,所以,削减产能客观上可以达到降低能耗和水资源的目的。
第二,2011年,河北省削减过剩产能导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减少超过11%,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和烟粉尘排放量分别减少6%、7%,与经济总量减少相比,明显大于经济总量的减少,可以说明在废水、废气排放方面的影响还是比较卓越的。前面两个研究还是有比较强的正面效应。接下来从五个方面研究的数据可以发现,削减过剩产能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
第三,除了削减的行业之外,产能削减对非削减措施产生的影响非常大,尤其煤炭开采、金属矿开采业、电力、工业、运输、仓储、批发、零售,尤其对金融业产值影响非常大,这点我们没有想到。
第四,对经济总量的影响,我们初步测算2010—2013河北地区削减过剩产能导致地区生产总值减少了2.7%,这是个四年的平均数。这一数字相比较于河北多年来持续多年增长的经济增速压力还是可以承受的。
第五,就业的影响,通过我们的测算,2010—2013年产能削减措施导致河北省四年就业人数分别减少72万、141万、48万和16万,这个数字还是比较惊人的。
第六,对企业经济效益和税收的影响,我们测算发现2012年河北省产能削减措施导致企业利润直接减少11亿元,增值税减少了约42亿元,可以发现削减产能措施对企业经济效益和税收影响主要集中在总产出变化大,利税贡献比较大的行业,且税收方面受到的影响也明显大于企业利润。
第七,对企业资产负债的影响,2012年受削减产能过剩措施的影响,河北省负债合计和所有者权益合计分别受到影响511亿元,635亿元和431亿元。这些测算反映出来的都是冰冷的数据。

7. 柴静雾霾调查……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观点分析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雾霾的危害具体有多大?这在科学界其实并没有确切的定论。柴静在片中引用了前卫生部长陈竺的研究,认为每年因空气污染而早死的中国人约有50万(其实陈的原文是35-50万)。但是这只是很粗略的估计,由于缺乏更详细的研究数据,我们很难知道这样的结论可靠度究竟有多少。

在整个科学界,对于PM2.5危害的研究也才刚刚有所进展。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其实并没有发现大气细颗粒漂浮物对于肺癌有什么关系,2013年,当钟南山宣称空气污染导致肺癌增加的时候,还遭到了方舟子的批驳。直到2013年底,根据几个最新的调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才首次把大气污染物列为一级致癌物。

不过,这些调查大多都是在西方国家做出的,而中国的PM2.5浓度往往是这些国家的几倍甚至十几倍。按照Turner等人的研究,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的PM2.5浓度,会导致肺癌死亡率上升15%-27%,按照这个算法,光是大气污染一项,就能导致中国的肺癌死亡率比欧美高出300%以上。但在实际情况中,中国的肺癌死亡率虽然略高,却远未达到如此夸张的程度。所以这些研究中发现的线性关系,能不能简单地拷贝到中国,还是比较有疑问。

当然,很多人可能要说,知道PM2.5有害不就好了吗?至于它每年究竟导致10万人还是50万人死亡,有多大意义吗?

但这恰恰是在公共决策层面至关重要的一点。如果不把雾霾当做私人恩怨,我们必须知道我们为雾霾付出的具体成本大约是多少。因为社会的决策,它不是讲温馨讲情怀讲故事,任何一个社会选择的背后,往往都是冰冷的经济学核算。很少有东西是无本万利的,任何选择都有得有失,我们要讨论的,是它“值不值得”。

柴静自己曾在博客里写过一篇关于DDT的故事:当年农药DDT被发明出来,用来消灭蚊虫,减少疟疾。但是1962年,蕾切尔·卡逊发表了著名的《寂静的春天》,指出DDT致癌,并污染环境。《寂静的春天》后来几乎成了环保主义者的圣经,并最终导致了DDT的全面停用。

听上去棒极了,但可惜,DDT停用之后,又没有同样有效的药物来对付蚊虫,这使得非洲疟疾的发病率飙升,仅南非的一次疟疾大爆发,就导致了至少10万人的死亡。因为DDT的禁用,到了2000年,世界上至少有3亿疟疾患者,每年导致超过100万人死亡,相当于每天都有“7架坐满儿童的波音747失事”。

为此,科学家们开始呼吁重新使用DDT,南非在2003年采纳建议,并迅速把疟疾死亡人数降到50%以下。后来,连世卫组织都开始号召非洲国家重新使用DDT。

但此时,已经有大约2000多万人死于疟疾之下。后来著名作家迈克尔·克莱顿曾说,《寂静的春天》一书所杀的人,大概比希特勒还多。

在这里,我并不是要对环保党进行什么非议。把柴静自己曾讲过的这个故事拿出来,无非是想说明,当进行一项公共决策时,我们不能仅仅只是诉诸感情。DDT污染环境好不好?当然不好。但是如果污染环境能够拯救2000万条生命呢?我们这里要问的是“值不值”,而不是“好不好”。所以,光是大骂一样东西“很坏”是不够的。我们至少应该追问三个问题:它“具体有多坏?”,“有没有更坏的?”,以及”没有它会不会更坏?”

雾霾问题也是一样。但凡是个正常人的,恐怕没有谁会喜欢雾霾,谁都知道雾霾对健康不好。但只有定量地做出分析,我们才能搞明白,在公共资源投入上,如何分清轻重缓急。比方说,如果要具体地应对空气对人们的健康影响,我会建议更多地关注吸烟问题。从科学角度来说,吸烟对于健康的影响要远比PM2.5来得明确,在所有的肺癌中,大约60-80%是由于吸烟所引起,而室外大气污染恐怕不到10%。实际上,吸烟也是产生PM2.5的过程,一支烟就能产生浓度相当于633微克/立方米的PM2.5。而中国每年因吸烟而致死的人数,在120万以上。

有人说,吸烟是个人的自由选择,不能和空气污染相比。但真的是这样吗?中国有88%的人在家里被动吸烟,60%的人在公共场所被动吸烟,30%的人在工作场所被动吸烟。特别是在不吸烟的妇女当中,因为二手烟而患上肺癌的概率,恐怕还要高于大气污染。中国每年有约10万人死于二手烟,光是这一点,就不比燃煤造成大气污染的危害小多少。

公共场合禁烟在中国难以彻底贯彻实施

可以说,在今天的中国,当你开始担忧孩子的呼吸时,烟草是远比雾霾更严重,也更紧迫的问题。很多人不知道,中国的PM2.5数值在过去的十年中,其实都是逐渐下降的(之所以最近才闹得凶,只不过大家以前不知道而已),但吸烟人数却正好相反,它还在上升,尤其以青少年和女性为甚。

然而在媒体宣传上,雾霾却远比控烟要更受重视。从2012年开始,雾霾就是媒体最喜爱的话题之一,查查网络指数就知道,它受关注的程度远高于控烟。诚然,烟草也是政府垄断,且利益牵涉极广的行业,在现实中也很难一下子改变,但在媒体关注度上有如此巨大的差别,这不免会产生一些误导作用。这里并不是说不能关注雾霾,只是说当我们把健康问题和雾霾挂钩起来的时候,最好有一些定量的概念,才能更客观地进行相关的讨论。

其次,真正关心公共问题的人应当能够理解,很多事情并不是非白即黑,有百利而无一害。就像DDT的问题上一样,我们要讨论的并不是DDT是否有危害,而应该是DDT带来的好处是否能够抵消,甚至超过它的危害。这就是所谓的tradeoff,或者叫做利害权衡。我们历来的讨论中太缺乏这种精神,一件事情要不就是百分百的伟大光荣正确,要不就是百分百的十恶不赦。我原本期待《穹顶之下》能够更深入、更客观地来比较在雾霾问题上的各种利弊,但是它似乎在这方面并没有做得太多。

在漫天雾霾的同时,北京也是全国人均寿命最高的地区之一

在片中,我们反复看到对于环境问题单方面的大幅渲染。柴静把她的女儿关在屋子里,面对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这个城市会伤害我吗?答案是:会。但问题是,它更会在其它方面补偿你。就PM2.5的浓度而言,云南是全国环境第二好的地方,而北京则是倒数第二。然而,北京和云南的人均寿命却恰好倒了个个:北京全国第二长寿,平均寿命80.18岁,云南则倒数第二,平均寿命只有69.54。这就是经济发展,医疗资源的增长带来的好处,它远远地抵消了环境带来的危害。

如果我能够选择,我情愿让孩子出生在雾霾蒙蒙的北京,而不是山清水秀的云南。这样,如果运气不是太坏的话,他能陪伴自己的家人多度过十个温馨的年头。

而很显然,大批的人跟我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他们顶着雾霾,忍受着高房价,源源不断地从各地向北京涌来,使得北京的总人口在十年内增加了一半。他们是不知道雾霾不好吗?当然知道,只不过他们做出了自己的tradeoff,他们认为相比于其他好处来说,忍受雾霾的代价是“值得付出”的。

我一直希望能看到公众进行比较认真的讨论,即从定量角度来看,雾霾到底值得用多少GDP去“换取”?而不是永远单方面的发泄,要不就不惜一切要发展GDP,要不就不惜一切要环保。在经济学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值得“不惜一切”,或者以无穷大的代价去换取的,我们的决策也应当是两种诉求的平衡。有人说,用健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又有什么意义呢?但问题是,不发展经济,这也是要用健康,甚至生命的代价来换的啊。

正如上面说的,经济水平是决定人均寿命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它对于“健康”的影响要远远超出了雾霾的污染值。经济不发达的省份,哪怕再“环保”,你的平均寿命也要比污染大省低。在中国,东部省份平均每个人能比西部多活十几岁。事实上,如果做回归分析的话,各省的PM2.5浓度和人均寿命甚至是正相关的,也就是PM2.5越高的地方,人均寿命反而可能越长。这并不是说PM2.5对健康有好处,而是说在污染高的地方,往往经济也比较发达,它对你健康的“补偿”要大于污染带来的损害。

关于中国各省经济和平均寿命的关系,有过一些粗略的分析。有人建立过线性模型,大约认为人均GDP每增长1000元,能换来当地0.3岁的寿命增长。而雾霾造成的健康损失呢?之前有科学家发表论文,认为北方因为供暖烧煤导致平均损失5.5年的寿命,但并未获得广泛认可。最近又有人做了推算,认为PM2.5导致了我国74个城市中的居民平均“减寿”1.48岁。

把这两个数联系起来,我们会得出很有意思的结论,就是如果我们能以不超过人均5000元GDP的代价消灭“雾霾”的话,那就是划算的(2014年我国人均GDP约4万5)。而如果我们为了消灭雾霾,导致GDP的损失超过了人均5000元,那从“健康”角度来看,反而得不偿失。因为大量的资源花在了环保上,或许会导致医疗卫生设施的不足,反而导致人均寿命降低。

当然,这只是非常粗略的计算,其中的数字和逻辑显然是不严密的。这里只是想说,雾霾治理问题应当是一个经济学上的收益-损失分析问题,而不是工业党和环保小清新们的整天对骂。这里的损失和收益不仅仅只是钱,谈钱也许太俗,我们来谈命。雾霾会导致人早死,这是命。但是,如果为了消除雾霾造成大面积失业,就不会闹出人命了吗?最近《柳叶刀》的精神病学期刊上发表文章,认为失业率是影响自杀的重要因素之一,在63个国家的调查中,每年大约有4万5千人因为失业而自杀。我们愿意以多少命来换多少命?这就是残酷的现实决策的问题。

再比如,雾霾是中国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副产物之一,《穹顶之下》里对如今城镇化的规模进行了质疑,但是,中国真的已经过分城镇化了吗?显然是没有嘛。2014年,中国的城镇化率才54.77%,还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城镇化中涉及的也不仅仅是钱,也有大量的人命。20年前,中国农村女性的自杀率之高,一度引得全球瞩目,而随着快速的城镇化,中国妇女的自杀率快速下降,从每十万近30人下降到如今的每十万不到10人,光这一项,每年就挽救了约6500条生命。当我们抱怨城市化带来污染的时候,也把这些人加到天平上吧。

还有吗?有的。如今中国每年出生1600万人口,而男女比例竟然达到了惊人的1.17:1,导致未来的“光棍”问题成为热点话题。但在这背后,每年多少女婴还未降生就离开了人世呢?假设正常的男女比例是1.06:1,很容易得出,每年因为“重男轻女”等观念而导致的“被杀女婴”大约有80万之多(“被杀”也包括提前流产等)。这些人的命应该怎么办?慢慢等待观念的改变和风俗的改变吗?也许正如柴静说的那样,我们不应该再等待,不应该再推诿。城镇化是最有效地解决男女歧视问题的方案,通过进一步的快速城镇化,我们可以挽救这每年80万无辜的女孩。如果这会进一步加深环境的污染,这值不值得?

可能又有人要说了,《穹顶之下》正是在告诉我们,追求GDP不一定代表污染,追求经济进步不一定会产生雾霾啊。但正是在这一点上,柴静并没有能够说服我。因为这个口号太诱人了,太理想了,太完美了,太多的人都曾经许诺过这样的乌托邦,所以我不得不以极为警惕的心态来接受,以极为小心的态度来看待她的论证。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当极端的理想主义者影响国家决策时,最终会导致什么样的结局。

中国要从煤炭时代进入油气时代?

但在全片中,我所能归纳出的,无非是这样几条提议:首先是明确执法主体,加强环保部职权,有法必依,对此我举双手双脚赞同。但这究竟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并不构成论证关系。从片中我所能得到的结论,无非是众多小钢铁厂如今利润极薄,再一加强环保就要纷纷倒闭了,所以干脆停止补贴,把这些落后产业淘汰,然后就能自动升级为既不污染环境,又能保持经济不倒退的高级产业了。至于新的产业是否能容纳相同的就业人口,能在多久之内完成,是不是符合经济需求,这只能靠自己想象。从欧美的转型历史来看,我对此是抱有怀疑态度的,当然这又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在此不详细展开。

其次,是能源转型,这条就把我彻底惊住了。作为一个煤多油少的国家,柴静居然建议中国放弃煤炭,而转向需要严重依赖进口的石油和天然气。但这需要多少成本呢?可行性又如何?对此却只字未提。当然我承认,这样庞大的问题不可能在一部短短的纪录片里说清楚,但《穹顶之下》随后抛出的两个说法却有点匪夷所思。首先是认为只要打破“三桶油”的垄断,石油产业就能自己进行创新,提高品质,减少成本。我在这里不去揣摩这是不是适应当下形势的又一盘“大棋”,我也不反对打破石油行业的垄断,但我强烈怀疑打破垄断之后,行业就能自动创新的说法。柴静似乎忘记了,她所反对的煤炭行业,正好是打破垄断,充分竞争的呀,为什么质量越来越差,反而不见创新呢?

其次,是说打破垄断之后,我们很快就能探明更多的油气储量,天然气产量很快就可以翻番。这番听上去颇有些大跃进气派的言论究竟有何根据,我无从得知。但《穹》片随后用了英国作为论据,说英国自从1952年伦敦污染事件之后,很快从煤炭转型到了石油,并从此实现了环境的改造。事实本身我不否认,但《穹》片没有提到的是,英国虽然在1956年通过了空气清洁法,但直到70年代发现了北海油田之后,石油占能源的总比例才飞速上升。而要把我国的未来能源寄托在发现一个新的,未知的大油田或者大气田之上,我总觉得有些不太可靠。所以不好意思,想要说服大家接受这一点,柴静恐怕还得再举出更多的证据才行。

实际上,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用煤还是用石油,这并不对空气污染问题造成本质上的影响。我国的煤电厂,其环评标准本身是极为严苛的,只要能够彻底执行,并不对环境产生大的压力。事实上,今天在英国,煤炭占能源结构的比例反而又在逐渐上升。所以实际地说,要想治理雾霾,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放弃煤炭。比较有效的办法反而是关停更多的小火电厂,留下少数易于监督管理的大电厂,实行严格的环保标准和监督。原则上,这仍然是一个成本的问题。至于《穹》片中未提到的更多清洁能源,如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等,自然也都可以在考虑之列。

但这些仍然并没有解决我之前的疑问,也就是《穹》片中并没有提出可靠的证据,来证明中国可以很快地迈入又发展经济,又不产生污染的阶段。因此,作为一种呼吁,我认同柴静的努力,她让更多人开始关注环保问题,这当然是极好的。但对于她的观点,我仍然抱有怀疑的态度。作为一个公共政策的讨论,我希望能看到更多的,更详细的关于雾霾治理的成本和收益讨论,我希望大家能更多地来权衡其中的利和弊,而不要诉诸冲动,理所当然地把“雾霾应该不惜一切代价治理”作为默认前提。天猫 的美国进口普卫欣 对您出行 会有帮助的

毕竟情感攻势之后,理性才是实际解决问题的工具。

8. 如何协调中国当下经济发展模式和霾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近几年,雾霾现象日益严重和频繁,影响范围也越
来越大,给公众健康、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危害,公众对
雾霾治理诉求日益高涨。但是,雾霾治理是一个十分繁
杂的工程,而且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处理不
当,短期内可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研究
雾霾治理、经济发展及其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一、雾霾现状分析
(一)雾霾及成因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
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霾是一种由
于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
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较为被公众所熟知,危
害也较大的就是PM2.5 (直径小于等于2.5 微米的颗粒
物)。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燃煤
排放的烟尘,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以及建筑工地和道
路交通产生的扬尘等。在此基础上,如果地面空气相对
湿度较大,且大气层比较稳定,通过大气辐射降温,空气
极易饱和凝结形成雾霾。
(二)雾霾危害
首先,雾霾现象日益严重和频繁,范围也越来越大。
据调查,中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区域的城市群
每年出现灰霾污染的天数达到100 天以上,PM2.5 年均
浓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指导值2-
4 倍[1]。受影响区域包括华北平原、黄淮等多个地区,受
影响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4,受影响人口约6 亿人[2]。
其次,严重危害公众健康。雾霾会造成呼吸、心脑血管等
多种疾病,甚至引发癌症。再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雾
霾会影响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行;危害个人或公众设施;
造成人才流失;久而久之,势必给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
声誉造成不良影响,动摇外来企业投资信心,损害经济
环境以及经济的长久发展。
据调研, 2010 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因PM2.5 污
染分别造成早死人数为2349、2980、1715、726 人,共计
7770 人,分别占当年死亡总人数的比例为1.9%、1.6%、
2.2%、1.5%,经济损失分别为18.6、23.7、13.6、5.8 亿元,
共计61.7 亿元[1]。
二、雾霾治理
由于雾霾范围影响之大、健康危害之深、经济损失
之重,雾霾治理也因此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笔者认为
治理雾霾需要通过“大规划”、“大数据”、“大行动”以及
“大变革”四个方面来实现。
(一)大规划
“大规划”是指从时间、空间、纵深等维度对雾霾治
理的各个环节、方案与实施措施进行规划。其原因如下:
第一,我国是全球PM2.5 高污染国家之一,且人口
众多,生态环境薄弱,雾霾治理可能需要花费十年、甚至
几十年,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时间跨度巨大。第二,雾霾
治理涉及到多个省、市、地区,不单单是几个城市的问
题,空间跨度巨大,且需要良好的协同合作精神。第三,
雾霾治理涉及到各行各业,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等共同
参与和努力。因此,需要制定“大规划”,进行统一部署,
指导雾霾治理的实施,并跟踪、审查治理效果。“大规划”
需要从以下方面执行:
首先,法律法规先行。大力完善法律法规,并制定完
善的效果评定、奖励惩罚体系,严格、明确的责任落实制
度,确保规划能够高效的执行。其次,成立专门管理部门
或团队,协调各个省市地区,负责雾霾治理的计划制定、
执行与监督,并对最终治理效果负责。再次,制定短、中、
长期治理计划。计划内容包括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转型计划等,“城市病”治理计划,新能源的研发与
应用计划,环保科研投资计划等。最后,需要培养环保文
化。环保不仅仅是专业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环保
应当上升为一种文化伦理的高度,深入民族骨髓。
(二)大数据
“大数据”是最近十分流行的概念,公众用它来描述
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
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大数据被认为会给工作、生活与思
维带来变革[3]。笔者认为,在雾霾治理方面,“大数据”作
用重大。要想有效治理雾霾,必须对雾霾的生成、演化、
降解和危害做出统计分析,才能制定合理方案并实施治
产业经济
24
2013 年第8 期
JINGJI 经济SHI JIAO
视角
理。另外,这些数据对于医疗卫生、工业生产等领域都有
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需要建设海量雾霾数据库,以及
基于这些数据的分析、应用软件系统。从数据检测、收集
到数据统计分析,形成一套完整的、宏大的信息系统,服
务于整个雾霾治理过程,甚至整个环境污染治理、科学
研究与生产过程。为此,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构造“大数据”:首先,加大信息系统研发力度,构造整个
软件、硬件平台,培养相关人才。其次,加大雾霾基础数
据和雾霾危害数据统计、检测力度。最后,数据公开与共
享,营造良好的数据应用环境,让公众和企业参与此项
工程。
( 三)大行动
雾霾影响范围之大,程度之深,没有人可以独善其
身。因此,政府、企业、公众都需要从自身做起,依照雾霾
治理“大规划”中制定的各项计划、政策,共同参与到雾
霾治理之中。首先,政府需要制定法律法规,以及相关部
门的设立,组织和调动各方积极性;其次,需要加大财政
投资力度;再次,公开各种数据,增加透明度,接受公众
监督;最后,实施严格的监管与惩罚措施。企业需要增加
社会责任感,改进生产技术或采用新技术,减少污染排
放,提高再生资源利用率,并自觉公开各项排放数据,接
受公众的监督。公众则需要节能减排,养成良好的环保
习惯,并对整个治理过程进行监督。还有一点就是政府、
企业、公众需要为整个社会形成一种环保文化共同努力。
(四)大变革
笔者所说的变革,不仅仅是指经过了“大规划”、“大
数据”、“大行动”之后的一种结果,如雾霾得到了根治,
产业得到升级改造,经济得到发展等,而是更加强调新
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产生、发展与成熟。具体包括:第
一,通过对“大规划”、“大数据”、“大行动”的思考、检验
与论证,不断修正计划与实施过程中的错误与不足,丰
富与提升政府、企业管理能力和经验。第二,在培养环保
文化过程中,对人与自然、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新认识
与思考。第三,随着取缔高污染、高能耗企业,产业改造
升级等积极结果的出现,势必对企业发展、企业管理等
理论产生新的影响与冲击。第四,“城市病”治理、城市人
口规划,势必对中国城镇化进程产生积极影响。第五,中
国人口众多,能源消耗巨大,随着能源消费结构升级、新
能源科技进步,势必对能源战略、经济发展战略产生积
极影响。
三、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
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雾霾治理也会对经
济发展产生影响。笔者认为对于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的
关系,应遵循短期求平衡、长期求发展的原则。
(一)短期求平衡
短期内求平衡首先是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要么用于
治理雾霾,要么用于发展经济。其次,某些治理措施需要
把握力度。如汽车尾气治理力度过激,势必会减少汽车
销量,影响经济增长。再如短时间内急剧降低燃煤量,但
替代能源不能及时跟进的话,势必影响公众生活质量和
工业生产。最后,雾霾治理各项子任务也需要分轻重缓
急。形成雾霾的因素很多,如燃煤、交通扬尘等,相对燃
煤,交通扬尘对雾霾的“贡献”要小得多,短期内治理燃
煤比治理交通扬尘成效更大。
总之,短期内需要权衡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应循
序渐进,把握治理重点和治理力度,不可急于求成。可通
过二八法则、决策树、民主投票等原理和方法来评价、平
衡各项治理措施,决定是否实施治理,以及治理力度。在
极为特殊的情况下,可暂时放弃某项治理工作。但是,此
种情况需要慎重使用,并有法可依,否则会偏离雾霾治
理原有轨道。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应用以上原理和方法
时,可能需要综合考虑,以制定最优方案。另外,还需要
考虑其他因素,如公众对于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重要性
的不同理解,以避免产生社会问题。
(二)长期求发展
经济增长不仅仅指经济量的增长,更侧重于经济结
构的改进和优化以及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发展经济
是我国第一要务,雾霾治理也不能偏离经济发展这个核
心。长期内需要从根本上消除雾霾,但是,不能为了“治
霾”而“治霾”,应以雾霾治理为契机,促进社会经济发
展,使雾霾治理成为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具体来说,通过
取缔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优化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促进
经济转型;解决“城市病”问题;积极开发清洁和可再生
能源;加大环保科技研发等方式,在治霾的过程中推动
经济的发展。需要强调的是,在以上治理过程中,加大创
新力度,完成治霾的同时,增大治霾对经济发展的边际量。
第一,环保金融创新。雾霾治理需要大量资金,因
此,需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力求创新,可尝试发
行环保债券等金融工具,加大集资力度。
第二,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企业既是污染大户也是
治霾潜力股。因此,需要从国家政策、税收等各个方面调
动企业治霾积极性,如将其治霾成本转为税收进行减免。
第三,引进和吸收国外经验、资本与技术。许多国外
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都经历过空气严重污染的
阶段,这些国家治霾经验丰富,资金充裕,技术先进,需
要充分利用,减少治霾弯路,并促进经济发展。

阅读全文

与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