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自然因素: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在人类生产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和构成及其分布状况,对经济发展关系极大。
2、人口数量:人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统一,人口发展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相适应。
一方面,人作为生产者,是社会生产力的主体,一定的人口数量是经济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适当的人口增长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另一方面,人作为生产者又是有条件的,不仅要同生产资料相结合,还要受年龄、体质和技能的限制。
3、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其他方面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4、文化教育:对人力资源的开发是通过人力投资实现的,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体力投资,一是智力投资。教育是对人的智力投资,是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各种途径中最重要的途径。
(1)经济发展在一个国家的作用扩展阅读:
经济发展的财富增长体现在国民生产总值,费用与时间在流通、管理、服务等环节的分配与效率直接影响生产的质量与效率;因而,管理、服务与流通等环节越是精简、廉洁和有效率,就越能促进经济发展。
生产要素变化包括数量增加、结构变化、质量改善等,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既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容,还包括产业结构、收入分配、居民生活以及城乡结构、区域结构、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就当代经济而言,发展的含义相当丰富复杂。发展总是与发达、与工业化、与现代化、与增长之间交替使用。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包括三层含义:
1.经济量的增长,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人口结构等经济结构的变化;
3.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稳定程度、卫生健康状况的改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进程。
经济发展是通过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达到经济量的增长。
㈡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对老百姓有啥好处啊
近年来人们提到中国经济时,总喜欢用“一枝独秀”来形容,中国经济的稳健发展和世界经济陷入“增长性衰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002年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了10万亿人民币的大关,人均收入突破了1000美元,经济增长高达8%。但是我们在看到经济繁荣的同时也要清醒地思考,这就是在中国,是不是所有老百姓都感到了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
鉴于对刚刚过去的2002年人们的幸福感受还没有定量调查,在此我们引用的是2001年度“零点生活指数”的研究结果,这次调查覆盖了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成都、南京、西安、郑州、大连、沈阳10个城市,城市居民的总体生活满意度处在“一般”和“比较满意”之间、偏向于“一般”的水平。满意水平的分值较2000年稍有下降。如果要问目前中国城市居民的心情怎样,那么有超过四成(40.9%)的市民会感觉到“平静”,而感觉心情“愉快”或“浪漫”的居民只占到一成左右(11.4%),城市居民对未来生活的态度中,觉得未来生活“会变得很好”的乐观群体比例明显下降,预期“不会有什么变化”和“说不清”的群体也分别占到14.9%和18.4%。
这种调查结果与一般人的感觉大致相同。但这项调查还基本属于城镇范围,近8亿农民满意的情况怎么样还不清楚。
不可否认,中国经济“七上八下”和全球经济相比已相当不易。这样好的经济增长已经给大部分老百姓带来了实惠,这仅用住房面积、汽车拥有量、旅游人数、储蓄等增加的数据就能看出来。但我们还应该看到,还有相当一部分老百姓没有感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也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重要问题。
一是就业问题。据北京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失业和就业问题是北京老百姓最关心的第一位的问题,而前几年这一问题是排在第四五位的。就城镇来讲,2001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与国企下岗职工共1400万人,约相当于城镇从业人口的5.8%。如果再加上非国有企业下岗职工600万人,全国大概有2000万下岗和失业人员,相当于城镇从业人口的8.3%。但根据《中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状况》白皮书,从1998年~2001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累计有2500万人。应该注意到,这些下岗人数,还只是国有企业的下岗者,并不包含其他所有制企业的下岗者。目前中国城镇至少有2500万人等待饭碗,相当于城镇中每10个人有一个人失业,这已经十分接近国际警戒线。如果考虑到中国农村尚有1.5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另寻出路,那么我们计算的结果是中国城镇失业率为10.2%,农村失业率和全社会从业人员失业率更高。失业就意味着收入下降。尽管党、国家和各地政府在这方面已采取了许多措施,但解决好这一问题还有很大难度。而不解决这一问题,这部分人的生活就会受到影响。
二是中国公众从经济增长的蛋糕中分得的份额。中国经济从1978年~1996年间的年均GDP增幅为9.5%,1997年~2002年间年均增幅达到了7.8%,但改革开放24年来,全国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却从17%下降到12%,其中有16年工资总额/GDP的比重是下降的,上升或持平的仅有8年。当然,工资总量和平均工资上升很快,城乡居民收入总水平和平均收入也增长很快。那么工资比重为什么会下降?中国繁荣的巨大财富何在?工资比重下降,是不是意味着积累率有点高了?值得研究。
目前中国出现了居民储蓄总额的增长额超过了全国工资总额的情况,例如2002年工资总额大约是1.2万亿,而居民储蓄却增长了1.5万亿。这样奇特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两种,要么中国公众有除工薪之外的巨额的其他收入,要么财富被相对集中在少数富人手中。这种情况更值得注意,并令人担忧。
三是农村居民。根据农业部的统计,在1997年~2001年间,农民从土地获得的收入对农民纯收入的贡献率为-6.2%,如果没有非农收入,农民的生活就难改善,而流入到茫茫城市的农民工多数从事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的“非正式就业”,即在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行业打一些无劳动用工合同的零工,这样打工很难获得稳定的收益保障。此外,20世纪90年代以后,农民储蓄占全社会居民储蓄的比例逐年下降,约每5年下降5个百分点,人均存款不过数千元。农民正成为不能充分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边缘阶层。
可以说,我们正在经历巨大的繁荣,但还不是所有老百姓都能感受到这种繁荣带来的好处。这是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今后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应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成果。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非常清醒地指出: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而要发展成为全面的、高水平的、平衡的小康社会,就要努力使所有社会成员都能体会到经济繁荣带来的好处。
令人欣慰的是,党和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些很有针对性的措施。如提高离退休人员的工资、提高社会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等。应特别指出:感受到经济增长好处的人们越多,经济增长
的基础就越稳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会成为经济增长的更大动力。
㈢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是什么
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国际分工的低端从事资源类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 的生产。
国际分工格局事关一个国家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定位,其演进趋势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已有不少文献对国际分工的深化及变动做出了分析。事实上,当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工体系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1.传统的垂直型分工正向混合型分工转变,呈现出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与产品内分工并存的多层次的崭新格局产业间分工。国际分工在不同产业间进行,主要特征是发展中国家从事资源类初级产品的生产,发达国家从事制成品的生产;或者是发展中国家从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如玩具、鞋帽等,属于制造业的低端产品;发达国家从事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如机械、电子等,属于制造业的高端产品。在这种分工格局中,产业边界是清晰的,形成以垂直分工为特征的国际分工合作体系。
产业内分工。国际分工依据同一产业内部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来进行,具体而言,产业链条可以分为三大环节:一是技术环节,包括研究与开发、创意设计、生产及加工技术的提高和技术培训等分环节;二是生产环节,包括后勤采购、母板生产、系统生产、终端加工、测试、质量控制、包装和库存管理等分环节;三是营销环节,包括分销物流、批发及零售、广告、品牌管理及售后服务等分环节。经历了多年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发达国家逐渐着力于研发和品牌营销,控制核心技术和经营技巧,而把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出去,生产结构呈现出典型的“哑铃”型;而发展中国家则在全球价值链条中,寻求自己的发展空间,明确自己的发展定位,承接着这种产业环节转移,着力于加工制造环节。如耐克公司是一个典型的微观案例。耐克公司掌握产品设计、关键技术,授权越南、中国等国外生产厂商按其产品规格、技术标准生产产品,自己则在全球建立营销网络,进行产品的广告宣传与销售及提供售后服务。
㈣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创造和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
真正想发展总部经济的地方特别是打算把外部企版业总权部吸引进来的地方,要有一个好的、开放的心态,在创造和维护公平竞争环境上下功夫。
这样对当地的龙头企业是有好处的,因为一个总部集群所形成的种种环境、关系、特点和优点都会对当地企业有好处。
地方政府对产业集群的发展表现出非常高的热情,采取不少措施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
但从广东、浙江等地产业集群发展的历史看,基本上是在市场推动下成长起来的,政府主导也有,但是还是比较少的。
比如像北京,总部经济事实在很早以前就有了,原因在于北京政府的公共关系、信息的交流、国际、国内人员的交流、教育、研发等方面具有其它地方不具有的或少有的优势,大大小小的国内外企业的办事机构在北京云集的状态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㈤ 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从世界范围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除了像摩纳哥、安道尔那样的袖珍国家,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区域问题,特别是美国西部与中国西部在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自然资源和对本国的重要性等方面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在中国大力开发西部的今天,借鉴美国西部开发的成功经验,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美国对西部大规模的开发,准备于 19 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于南北战争时期,完成于 20 世纪中叶,前后经历了 100 多年时间。美国西部的开发,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在大规模人口迁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工业化所提供的先进物质技术手段,开发各种自然资源,促进美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就其性质来说,它是一种带有典型意义的区域经济开发模式。美国西部开发基本上实现了美国政府的战略目标,即完成东西部之间政治经济的一体化,对美国国民经济的起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主要经验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既坚持市场经济原则,又充分发挥政府在西部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在美国西部开发史上,政府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政府对西部开发事务的介入,不仅涉及到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与特属政府部门的建立,而且涉及到政府对西部发展的资金投入与收入所得的再分配。除此之外,州、县等地方政府具有相当灵活的自主权,很大程度上吸引了企业的进入,巩固了美国西部开发的经济基础。美国西部开发开始是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下展开的,由于是以自发性的开发为主,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虽然存在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现象,但资本和人力资源的解决没有遇到大的困难。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经过上百年的开发,西部实现了与东部经济发展的一体化。
2、鼓励移民和人才的流动。在美国西部开发史上,移民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利福尼亚金矿的发现和淘金热的兴起,吸引了欧洲大量移民,仅1848-1860年的十余年中,这里就从一个西部小镇发展成为拥有 38 万人口的著名城市——旧金山。如果说淘金热兴起时的移民是靠利润的诱惑和市场的自发作用吸引的话,那么到后来,政府的引导对西部地区的移民起了重要作用。土地的廉价出售和低价租赁吸引了大量移民去西部定居。移民队伍中不仅有普通的劳动者,而且有掌握各种技艺高素质的人才,有商人、资本家和各种手工业者。他们富有开拓精神和冒险精神,对美国西部的开发起了重要作用。
3、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美国在西部开发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19 世纪末基本形成全国铁路运输网,对西部开发和国民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很多经济学家称 19 世纪的美国历史基本是一部铁路成功史。交通运输业的优先发展,促进了西部经济的地区专业化和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了,也为西部其他部门、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重视科技的推动作用。在美国西部的开发中,科学技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西部地区土地价格低廉、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劳动力价格相对便宜,非常适合高新技术工业的发展。二战以后,西部和南部抓住美国大量军事工业转为民用的契机,迅速发展了宇航、原子能、电子等高科技产业。美国几个最著名的高新技术工业科研生产基地,如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北卡罗来纳州的“三角研究区”、亚特兰大的计算机工业区等都位于西部和南部。
5、以增长中心带动区域开发。所谓增长中心是指能促进相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增长的经济中心地区,大都表现为由规模不同的大小城市组成的城市网络。在美国长达 100 多年的西部开发过程中,兴起了一大批层次不同的增长中心。增长中心对美国西部开发的影响,既表现在通过商品流、移民流、文化流、信息流的扩散对经济施加影响的扩散效应上,也表现在通过中心城市的经济文化联系使经济活动趋向增长中心的聚集效应上
不知道你能否看懂
㈥ 股市的存在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底有何现实意义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股市大幅下跌表明经济的下滑,不利于经济发展。使版得失业率上升,使人民生活负权担加重,不利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全球股市下跌坏处:1经济危机(企业得不到融资支持发展,就业岗位减少,失业);2实体经济受冲击,内需消费不足,多家营业倒闭;3国民经济和投资者财富及国有资产迅速非正常大规模缩水;4股票市场融资功能逐渐失去,阻碍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全球股市下跌好处:但同时股市下跌也能发现金融体系的不完善,能使金融体系得到改善。对中国会是对外贸易减缓,减缓GDP的增长。总的来说,股市大幅下跌不利于中国发展。参考云掌财经
㈦ 股票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起什么影响作用
1)可以广泛地动员,积聚和集中社会的闲散资金,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服务,扩大生产建设规模,推动经济的发展,并收到“利用内资不借内债”的效果。
(2)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促进资金的横向融通和经济的横向联系,提高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益。
(3)可以为改革完善我国的企业组织形式探索一条新路子,有利于不断完善我国的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企业,个人企业,三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组织形式,更好地发挥股份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4)可以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特别是股份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理顺产权关系,使政府和企业能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用其权,各得其利。
(5)可以扩大我国利用外资的渠道和方式,增强对外的吸纳能力,有利于更多地利用外资和提高利用外资的经济效益,收到“用外资而不借外债”的效果
㈧ 经济对国家的重要性有什么,在线等
通过历史,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必须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国民经济收入,提高国家的经济总产值,这样才能提升中国的地位,才能让自己的国家变的强大,才能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才能让中国这只雄狮屹立于世界之上,不再让近代那段屈辱的历史重演。中国近代历史简直就是一部屈辱的历史,相信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会忘记这样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被别人侵略。如果想不受别人的侮辱和欺凌,我们自己一定要强大起来,怎么变强大?首先要在经济上强大。有句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落后就要挨打,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得发愤自强。在鸦片战争中国是落后的,武器落后,科技落后,经济落后,最根本的还是社会制度落后。要发愤自强就要改造社会,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国防。怎么样才能是国家发展、加强国防呢?只有我们国家的经济富有了,才能发展科技、发展文化、搞国防、制造工业等等。由此可知,经济在中国近代史中是占有重要地位之一。经济决定政治和文化,有什么样的经济,就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和文化;反之,政治和文化又反作用于经济。因此,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㈨ 知识经济对一个国家发展有很多好处
知识经济在一些国家的发展表明,它是对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带来的实用主义价值理念、工具理性与技术崇拜、追逐物质财富的强烈目的的矫正,是致力于从新的高度和视角解决人本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的新型经济。知识经济的主体是人,生产工具是互联网平台上的计算机、数控机械及科学新方法等,生产目的是通过知识生产力即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知识生产与外部环境(自然、社会等)有机协调,实现健全人格(人的文明)与创新成果(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有机统一。在知识经济中,生产的核心要素是知识生产者的学识、技能、道德和创新等构成的综合素质。对于知识经济来说,创新是动力,教育文化和研究开发是先导,知识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的资源。目前,知识经济在发达国家方兴未艾,在我国也显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深入研究知识经济及其特点,探求知识经济发展规律,并结合我国实际确立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这是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对我们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理论研究任务。知识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从人的发展角度出发,在遵循知识生产规律的基础上,解决人类经济实践中的问题。为此,它突破传统单要素、单层面、单向度发展的模式,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