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西海岸海洋经济发展

西海岸海洋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1-03-03 11:13:30

❶ 青岛西海岸的战略定位

1、国际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以保税港区、开发区等国家级园区为核心,规划建设新经济功能区,加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和重大研发转化平台建设,加快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培育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和品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国际航运枢纽。发挥国家级深水大港资源和区位优势,强化国际中转功能和航运服务功能,试行与国际接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政策,全面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打造国际物流中心和国家重要的大宗商品交易及价格形成中心。
3、海洋经济国际合作示范区。以中德生态园、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为载体,在海洋产业合作、投资贸易便利化、跨国交通物流等方面先行先试,深化海洋经济、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国际合作,构筑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平台。
4、国家海陆统筹发展试验区。统筹海洋与陆地发展、对外与对内开放,构建国家层面的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互动平台,带动内陆地区深度开发开放,构筑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5、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先导区。充分发挥新区在提升青岛城市核心功能的龙头作用,率先探索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功能区体制机制创新和港、产、城协调发展新模式,推动青岛—潍坊—日照城市组团一体化发展,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增长极。

❷ 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成立了吗

已经成立了

西海岸经济新区是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建设的新区。规划范围为黄岛版区、胶南市全域,权
新区规划图陆域面积20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胶南在西海岸新区规划中处于核心地位,是新区建设的主阵地。

❸ 青岛西海岸新区包括城阳吗

不包括
青岛西抄海岸新袭区位于胶州湾西岸,包括青岛市黄岛区全部行政区域,其中陆域面积约20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青岛西海岸新区区位条件、科技人才、海洋资源、产业基础、政策环境等综合优势明显,具备推进陆海统筹、城乡一体、军民融合发展的独特条件。要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服务于青岛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城市的发展定位,把建设青岛西海岸新区作为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举措,为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率先转型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发挥积极作用。

❹ 想知道:青岛市黄岛胶南经济新区 在哪

西海岸经济新区规划范围为黄岛区、胶南市全域,涉及人口139万。陆域规划面积为2096平方公里,海域约为5000平方公里。规划期限是2011年至2020年。 西海岸经济新区位于胶州湾西岸,功能定位为东北亚国际 集装箱中转中心、国际期货交易中心、国际物流中心;自由贸易港区;山东半岛高端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滨海旅游度假区。 此前,市蓝色经济建设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西海岸经济新区是省蓝色经济规划中较为特殊的一项提案,根据国家及省规划要求,将合理调整行政区划。 种种迹象表明,西海岸经济新区和蓝色硅谷建设大幕已渐渐拉开。在市政府部门公布的2012年工作打算中,有关这两大区域规划建设的字眼频频出现。其中,市发改委明确提出,今年将启动西海岸经济新区建设。编制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争取基本农田异地代保,增加建设用地规模。加快推进王台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功能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力度。推进保税港区转型发展,争取国际航运等政策试点。 市规划局在工作打算中也提到,今年将抓紧编制完成西海岸经济新区建设总体规划、蓝色硅谷区域建设总体规划 ,全力加快西海岸经济新区、蓝色硅谷建设。 2012年1月10日青岛市市委召开的常委(扩大)会议中,对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规划进行深入讨论并原则性通过。未来几年里,青岛将重点在西海岸打造一个新青岛,使其成为青岛的新名片。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在此次会议中做出重要讲话,他指出,要加快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规划的实施、创新发展机制以及加强宣传推介。青岛西海岸规划打破现有行政区划,分为一个新区核心区、六大经济功能区。在大青岛格局下,未来几年青岛市将重点打造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使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成为青岛新的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进一步支撑青岛发展成为国际湾区都市。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是青岛市委、市政府着眼青岛未来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发挥青岛本土优势,探索科技兴海模式、高效利用海洋资源、引领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积极探索。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建设,对于在大青岛格局下,不断优化全市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构建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的产业体系,支撑青岛新一个百年的发展,在不远的将来打造一个新青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再造一个新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城区规划大跃进桥隧贯通,缩短了青黄之间的物理距离;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规划的原则通过,则为这片沃土的发展插上一双有力的翅膀。伴随着众多地产大鳄的入驻,昔日荒凉的盐碱地变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西海岸楼市蓄势待发,未来将在岛城楼市再掀波澜。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城区规划建设将大大加速推进,各项经济发展迅猛,未来几年,现在的青岛开发区城区将逐步和胶南城区接合,一个新青岛的雏形即将出现。 新契机之交通——青黄地铁2016年通车 五年建5座立交桥在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规划中,提出青岛至开发区的地铁2号线将于2012年开建。地铁2号线是主城区内的一条半环线,同时连接黄岛。由黄岛区太行路口沿长江路、滨海公路至薛家岛过海向北到达西镇、火车站、中山路、泰山路、台东、市政府、青岛大学、啤酒城、长途汽车站、李村、金水路到达终点体育学校。据悉,该地铁线将于2016年竣工通车。届时从青岛到黄岛的交通成本将大大降低,一方面青岛到黄岛的时间将大大减少,另一方面地铁价格更亲民,不用再为每天60元的过路费而烦恼。这也将吸引更多的市区置业者到西海岸买房。 在立交桥方面,西海岸将在5年时间内建成5座立交桥。包括前湾港北门黄河路与龙岗山路分离式立交桥,江山路与淮河路互通式立交桥,江山路与前湾港路互通式立交桥,江山路与齐长城路分离式立交桥以及长江路西延与昆仑山路互通式立交桥。5大立交桥的建成,将进一步改善西海岸的交通条件,缩短各区域之间的来往时间,方便居民出行。

❺ 西海岸新区的介绍

青岛西海岸新区来位于山自东省青岛市西岸,包括青岛市黄岛区全部行政区域,其中陆域面积约212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青岛西海岸新区区位条件、科技人才、海洋资源、产业基础、政策环境等综合优势明显,具备推进陆海统筹、城乡一体、军民融合发展的独特条件。要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服务于青岛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城市的发展定位,把建设青岛西海岸新区作为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举措,为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率先转型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发挥积极作用。

❻ 听说青岛西海岸新区国务院已经批复为国家级新区了

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批复

国函〔2014〕71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申请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的请示》(鲁政呈〔2013〕26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位于胶州湾西岸,包括青岛市黄岛区全部行政区域,其中陆域面积约20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青岛西海岸新区区位条件、科技人才、海洋资源、产业基础、政策环境等综合优势明显,具备推进陆海统筹、城乡一体、军民融合发展的独特条件。要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服务于青岛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城市的发展定位,把建设青岛西海岸新区作为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举措,为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率先转型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发挥积极作用。

二、青岛西海岸新区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推进创新驱动和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海洋新兴产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对外对内开放,努力发展成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为探索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新路径发挥示范作用。

三、山东省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青岛西海岸新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责任,加大支持力度,积极探索与现行体制协调、联动、高效的管理方式,积极稳妥扎实推进青岛西海岸新区建设发展。要认真做好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建设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和镇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环境保护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的要求。要执行国家统一财税政策,着力优化空间布局,切实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抓紧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切实保护和节约水资源。要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突出发展重点,创新发展方式,统筹推进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涉及的重要政策和重大建设项目要按规定程序报批。

四、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对青岛西海岸新区建设发展的支持和指导,进一步细化各项政策措施,在有关规划编制、政策实施、项目安排、机制创新、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有关重大发展政策的落实工作,加强沟通协调,帮助解决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推动青岛西海岸新区建设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设立并建设好青岛西海岸新区,对于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创新军民融合机制、深化海洋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深远海开发与陆海统筹发展和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各有关方面要统一思想、密切配合、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共同推动青岛西海岸新区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开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新局面。

国务院

2014年6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

❼ 青岛西海岸新区导游词

青岛西海岸新区位于山东省青岛市西岸,包括青岛市黄岛区全部行政区域,其中陆回域面积约2127平方答公里、海域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
青岛西海岸新区区位条件、科技人才、海洋资源、产业基础、政策环境等综合优势明显,具备推进陆海统筹、城乡一体、军民融合发展的独特条件。要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服务于青岛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城市的发展定位,把建设青岛西海岸新区作为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举措,为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率先转型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发挥积极作用。[

❽ 山东青岛的原黄岛和胶南被国务院批准的第五个经济区 这意味着什么 有哪些行业会有新一轮机遇

所谓国家级新区,是指新区的成立乃至于开发建设都上升到国家战略,总体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等由国务院统一进行规划和审核,相关特殊优惠政策和权限等由国务院直接批复,在辖区内实行更加开放和优惠的特殊政策,鼓励新区进行各项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工作。一般来说,国家级新区都有明确的发展定位,如:滨海新区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江新区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舟山群岛新区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

国家级新区,因有国务院批复体现国家级战略和新区发展需要,所在省按要求须下放省级管理权限,其实质均拥有副省级管理自主权,而与新区所处区域行政级别无关。如广州南沙新区,国家定位立足广州、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既不可脱离广州,又因港澳社会制度不同,甚至需要省级以上的权力来管理和协调,所以南沙新区是唯一获得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国家级新区。

新区作引擎带动岛城再发展 专家解读新区获批意义

青岛西海岸新区的设立,不仅直接带动青岛西线的进一步发展,也为青岛全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引擎。西海岸新区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将为蓝色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打开新局面。西海岸新区设立后还面临统筹融合、梯度差异等现实问题,西海岸新区的建设和发展任重而道远。

半岛经济:新区建设将成新引擎

西海岸新区的获批,就好比为西岸城区发展注入了新的引擎,这也标志着青岛全域城市化进入了实质阶段。

早在2011年,青岛市社科院城市所副所长冷静就参与了西海岸新区建设的调研工作。从2012年青岛市市委讨论通过《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规划》,到如今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西海岸城市发展的每一步,冷静都看在眼中。

“西海岸新区的获批,就好比为西岸城区发展注入了新的引擎,这也标志着青岛全域城市化进入了实质阶段。”冷静说,青岛东部城区以商务、金融、行政等生活性服务业为主,可以说是青岛的“大脑”,起到控制中心的作用;青岛西部城区则以制造业、“二点五产业”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高达62%左右,是青岛的经济重心所在地。“按照规划,西海岸规划打造青岛第二个主城区,现在每年2600多亿元的GDP产值也将在5年至10年后翻一番。”冷静介绍,西海岸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与主城区的联动将更加密切,综合发展后对周边各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也更加明显。”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曙光教授也曾参与新区建设的项目论证工作。刘曙光说,国务院批复的西海岸新区是第九个国家级新区,也是海洋强国战略提出以后,第一个支撑海洋国家战略的新区。西海岸新区的建设,将和青岛形成战略支撑,构成红岛、黄岛、青岛三城联动,将成为山东半岛、山东省区域经济增长的引擎。

刘曙光介绍,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西海岸直接面向山东半岛,甚至整个山东省,往西延伸则是华北的腹地,这些地域内的交通脉络正在疏通,铁路、公路、轻轨等交通线正在建设。港口是海岸统筹的重要环节,西海岸有着良好的基础,最北部有前湾港,最南部有新建的董家口港,以港口作为载体,引领、带动青岛乃至山东的经济发展。从批复文中看,西海岸新区的定位是蓝色引领: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这也是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一个升级版,将通过新区的发展使得海洋经济走向深沿海,走向高端,使得内陆产业和海洋经济对接更直接。新区建设是面向海洋,这意味着蓝色经济建设有了强有力的可操作的支撑点,将带动涉海产业的发展。

海洋经济:打造现代海洋文化名城

现在我们正在进行西海岸新区文化发展战略规划研究,重点从城市精神、文化品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四个方面,用文化引领城市发展,争取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

从西海岸经济新区到国家级西海岸新区,增加的“国家级”,标志着西海岸跨入国家级新区阵营;省去的“经济”,标志着西海岸的发展不再局限于经济发展,而是迈向了综合性发展。

“现在我们正在进行西海岸新区文化发展战略规划研究,重点从城市精神、文化品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四个方面,用文化引领城市发展,争取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副主任、青岛市委党校教授刘文俭说,在文化产业打造中,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如今西海岸新区环境评价、生态保护规划编制等工作已经提上了日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这种和谐发展的理念也将作为一种辐射力,为周边区域发展提供借鉴。”

刘文俭还称,青岛正在积极打造现代海洋文化名城,因此西海岸新区的发展尤其突出海洋特色。“西海岸海域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海湾多、港口多、生态资源丰富,此次批复中提到的努力发展成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就是突出海洋资源应用的重要体现。”刘文俭说。

招商引资:条件更优越

新区的设立,将使得整个新区的发展速度加快,招商引资的条件会更优越。客观上讲,将推动整个青岛乃至山东的发展。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黄秉杰说,新区的设立,将使得整个新区的发展速度加快,招商引资的条件会更优越。客观上讲,将推动整个青岛乃至山东的发展。

黄秉杰认为,青岛市不仅是半岛蓝色经济区中是龙头城市,还是黄河流域发展的带头城市。在重点推进的黄蓝两大战略过程中,提升了青岛市的地位,青岛的发展也将得到新的突破。

黄秉杰介绍,青岛经济开发区于1984年批准,如今已经发展三十年了,在环境条件,基础设施方面有很大进步。原黄岛区和胶南市合并后,空间扩大,土地资源更丰富,这使得新区有一定的土地资源做储备,为加快招商引资步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新区建设任重道远

西海岸新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两千多平方公里陆域面积的大区,城市化的任务还很重。

“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开发区和胶南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青岛东岸、西岸发展不平衡等等。”冷静说。刘曙光称,在前期的项目论证中凸显的一些问题也需要去解决。

刘曙光介绍,西海岸新区刚进行了区划调整,城乡统筹任务比较重,如胶南的农业覆盖率较大。另外,整个西海岸新区和青岛市区虽然有隧道等相连,但轨道交通还没建成,青岛黄岛的城市一体化程度不高。西海岸新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两千多平方公里陆域面积的大区,城市化的任务还很重。“在黄岛区,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港区等很多概念,这被称为‘多元不整合结构’。”刘曙光说,港城、城乡的统筹发展、居民融合、行政区的再调整等任务很重。刘曙光说,随着国家经济进入发展的转型期,经济发展模式受到考验,限制很多,要环保、要资源节约,要海陆统筹,要居民融合,任重道远。

不过,刘曙光认为,是问题也是机遇,海洋强国发展需要有新的平台和空间,黄岛作为战略要地和重要支撑,是国家和地方发展的需要。刘曙光说,有差异就有梯度,有梯度就有动力。城市的融合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着急,像浦东新区等,也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不能一阵风过去,需要沉下心扎实地搞建设。”刘曙光说。

❾ 发展海洋经济对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怎样的推动作用

前瞻网发布的《2014-2018年 中国海洋经济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分析报告前瞻》回当前,我国已经意答识到进行海洋经济开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011年国家海洋局组织编制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规划》提出,要加大政府引导性投入,重点投向海洋装备制造、海洋油气、船舶制造、海洋渔业、海洋运输、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化工、滨海旅游等海洋产业领域。国务院相继批准了山东、浙江、广东成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浙江省舟山新区成为海洋经济新区,以及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随着国内整体的海洋发展规划基本到位,海洋经济开发的大潮也即将到来。

❿ 传统海洋经济产业的发展中如何更有效利用国际经济合作

分三个角度回答:①教育教学角度;②研究角度;③新闻角度。希望对你有用。

**①教育教学角度:
油气资源和海水资源是海洋行业性战略资源。我国近海含油气盆地石油资源量约2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14万亿立方米。东海和南海还有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海洋能源理论蕴藏量6.3亿千瓦。在国际海底区域拥有多金属结核资源 5 亿多吨。预计到21世纪中叶,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在油气行业中将占据更重要的地位。海水资源是一种无限资源,海盐资源也是一种永续开发的资源,本世纪中叶前后,海水将成为举足轻重的水资源来源之一。
②研究角度: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生产力的飞跃发展、社会的文明进步、国家的繁荣富强,都与资源环境条件息息相关。资源的安全是国家的安全,资源的危机是民族的危机。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是各国分别占有和世界共有的。世界海洋中有2.5亿平方千米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其中有丰富的共有海洋资源。海洋是富饶而未充分开发的资源宝库。随着陆地战略资源的日益短缺,沿海各国不断加大向海洋索取资源的力度和强度,重视对海洋“蓝色国土”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开发已经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据联合国秘书长报告的资料,目前世界国民经济总量为23万亿美元,其中海洋经济约1万亿美元,占4%以上。全球陆地为人类提供的生态价值12万亿美元,海洋提供的生态价值21万亿美元。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沿海国家,国土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东南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岸线漫长,港湾众多,海域辽阔。广袤的海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海洋资源。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实现,报告在总体战略部署中专门提出了一项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实施海洋开发”的具体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是指导我国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海洋开发列入其中,即意味着开发海洋已经列入党的议事日程,列入了国家的发展战略。这是海洋事业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是启动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最好时机。

为使我国最终成为世界海洋强国、跻身于发达国家之列,必须有一个贯彻始终的海洋资源开发保护战略。海洋资源既有各国的国土资源、又有世界共有资源,海洋资源战略研究涉及的区域应包括近300万平方千米的我国主权和管辖海域(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也包括2.5亿平方千米国际海底区域和公海。我们应该以资源为主体、以资源与经济的关系为中心,对与海洋资源开发保护相关的人口、环境、科技、管理问题,进行整体思考,做出准确的发展定位和战略选择,使海洋成为战略性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和金属资源基地,成为我国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物流通道和生存发展空间。

一、我国的海洋资源态势

海洋是富饶而未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宝库。海洋自然资源包括海域(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海水资源等。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海洋大国,开发海洋已经形成了多产业组成的海洋经济体系,海洋资源的进一步发现、开发和利用,对于我国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海洋资源的基本特点是:

1、海岸线漫长、海域辽阔

我国大陆位于西北太平洋沿岸,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海洋渔场面积200多万平方千米,大陆架面积130多万平方千米,拥有丰富的滩涂资源、海洋渔业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港湾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海洋能源等海洋自然资源。我国的内水和领海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因划界工作尚未完成,确切面积还难于确定,估计为200万平方千米左右。这些管辖海域是中华民族长期生存繁衍的重要基础。我国还可以方便的进入世界大洋,开发利用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的海洋资源。

2、拥有具战略价值的优势海洋资源

我国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大陆岸线长18000多千米,加上岛屿岸线14000千米,海岸线总长居世界第四,大陆架面积130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五,200海里水域面积200~30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十,这些都是世界性优势资源。

我国沿海深水岸线400多千米,宜建中级以上泊位的港址160多处,其中深水港址62处。我国海域2万多种海洋生物,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滩涂面积217.1万公顷,30米等深线以内海域面积有20亿亩,充分利用其生物生产力,相当于10亿亩农田。滨海景点1500多处,适合发展海洋旅游娱乐的海滩、水域众多。这些都是国家的重要战略性资源。

油气资源和海水资源是海洋行业性战略资源。我国近海含油气盆地石油资源量约2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14万亿立方米。东海和南海还有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海洋能源理论蕴藏量6.3亿千瓦。在国际海底区域拥有多金属结核资源 5 亿多吨。预计到21世纪中叶,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在油气行业中将占据更重要的地位。海水资源是一种无限资源,海盐资源也是一种永续开发的资源,本世纪中叶前后,海水将成为举足轻重的水资源来源之一。

3、开发海洋形成了多产业组成的海洋经济体系

我国有悠久的海洋开发历史和丰富经验,逐步形成了多产业组成的海洋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60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4133.5亿元,20多年间翻了6番多,是上个世纪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翻的3倍多,海洋开发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从事海洋开发的劳动力400多万人,兼业人员超过1000万;造船完工量达224.51万综合吨;海洋运输船舶10378艘,3076.21万净载重吨;机动生产渔船279729艘,其中远洋渔船1719艘;海洋科技水平越来越高,海洋高技术产业迅速发展。

4、海洋资源开发保护中尚存在较多的问题

(1)海洋资源平均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管辖海域面积、海陆面积比值、海岸线系数,这三个指标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海洋资源总量、发展海洋经济和进入海洋的方便程度等方面。它们是衡量海洋资源优势的重要指标。我国人均占有海域面积位居世界第122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海域面积与陆地国土面积的比值为0.31:1,排在第108位;我国虽拥有长18000多千米的大陆岸线和14000多千米岛屿岸线,但海岸线与陆地面积之比的系数仅为0.0018,排在第94位。

(2)重要海洋资源优势不足。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及国内外学者研究,世界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捕量,在没有开发大洋中层鱼类资源的情况下,每年约为2~3亿吨,中国在近海和外海的可捕量,每年约350万吨,海洋渔业可捕量仅占世界海洋渔业总可捕量的1.16~1.75%;中国海区的生物生产力也不是世界上最好的,近海鱼类生产力平均为3.18t/km2·年,而南太平洋沿海为18.2t/km2·年,西非近海为8.3t/km2·年;世界海洋中的生物共约20万种,中国海20278种;世界海洋中年产量在10~100万吨之间的品种有60~62种,中国近海历史上年产量超过1万吨的有40种左右,没有年产量超过100万吨的大宗品种。

在世界海洋油气资源丰富的沉积盆地中,中国近海不占优势。世界上海洋油气资源储量主要集中在波斯湾、北海、几内亚湾、马拉开波湖、墨西哥湾、加利福尼亚西海岸等几个地区,这些地区的油气总储量占世界海上探明储量的80%。在未探明的油气区中,主要集中在北极地区,南极、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周围海域,中国近海的找油前景不如上述地区。据预测,中国近海的石油可采储量仅占世界储量的3~12%。

(3)开发不足和过度开发并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海洋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低,既有开发不足和巨大潜力,又有过度利用和资源衰退问题。统计数据表明,近海油气探明储量仅占资源量的1%,累计开采量仅占探明储量的5%。滨海旅游资源利用率不足1/3,且开发深度不够。可养殖滩涂利用率不足60%。宜盐土地和滩涂利用率只有45%。15米水深以内浅海利用率不到2%。海水直接利用规模较小。滨海砂矿累计开采量仅占探明储量的5%。沿海地区一些深水港址未开发,外海渔业资源利用不足,海滨砂矿利用率不高,海水和海洋能的开发程度和利用水平更低。大洋矿产尚未开发。但在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大多处于过度开发状态。主要经济鱼类资源衰退,部分水域一些种类几乎绝迹。

(4)与海洋资源相关的海洋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近几年来,我国沿海地区海洋开发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与日俱增。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海洋自然和生态破坏情况在各海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目前的海洋污染排放和海洋的纳污能力、自净能力已经超出平衡临界值。1999年,沿海地区工业废水直接入海量为81416万吨,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4.13%;每年通过不同途径进入近海海域的各类污染物质约1500万吨。因此,沿岸海域环境质量普遍下降,突发性污损事件频发。养殖水域水质退化,近海渔业资源衰退,部分海洋珍稀物种濒临灭绝;近海劣于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面积超过20万平方千米;不合理的围海、砍伐、挖礁、挖砂,致使80%的珊瑚礁遭到破坏,80%的红树林被砍伐,70%的沙质海岸受到侵蚀。同时部分海岸、海滩侵蚀后退,海水渗透倒灌,环境灾害不断,甚至危及人民生活和生产。

(5)海洋权益和海洋资源争端尖锐复杂。海洋权益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权益争端的实质就是海洋资源争夺,是经济利益的争夺。目前我国面临的海洋资源和海洋权益争端尖锐复杂。在黄海区,存在着我国与朝鲜和韩国的渔业利益争端,中国的传统捕鱼权受到威胁;东海是中、日、韩三国渔民共同作业的渔场,渔业矛盾很多,要依靠渔业协定来协调渔业利益关系。除此之外,东海丰富的油气资源也存在着争议,主要有日韩84000多平方千米共同开发区内的油气资源争议、东海中部油气资源争议、钓北坳陷油气资源富集区争议等,如果钓鱼岛归日本,我国将损失海域面积6~7万平方千米,油气资源16~18万吨。南海的渔业利益和油气资源利益争端更加尖锐。南海的断续国界线内海域是我国渔民的传统捕鱼区,其中一部分区域处在周边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内,从而出现渔业利益冲突。南海南部我国断续国界线以内的油气资源争议区约27万平方千米,涉及资源量约78亿吨(主要在万安、曾母、文莱—沙巴盆地)。周边国家在我国断续国界线附近每年开采的石油达5000多吨。

在认真理解海洋资源基本态势的基础上,对海洋资源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可持续发展的海洋资源战略选择。

二、可持续发展的海洋资源战略

海洋资源既有赋存于国家管辖海域的国土资源,又有分布于公海和国际海底的共有海洋资源。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越来越需要海洋资源、资源配置向全球化方向发展、资源在国际合作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海洋共有资源开发保护成为全球共同性任务的新形势下,要形成新的海洋资源战略。树立大海洋思想,珍惜我国的海洋国土资源,放眼关注世界海洋资源;确立大力开发、积极保护、永续利用的基本战略,以及合理开发保护海洋国土资源、多元化利用国外海洋资源、积极参与分享世界共有海洋资源、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建立海洋生态经济等战略选择,实现使海洋成为战略性资源基地、海洋资源永续利用、促进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1、合理开发保护海洋国土资源

管辖海域的自然资源是重要的国土资源,象陆地国土一样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基础。我国的海洋资源既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又有急需加强保护的双重任务,应该实行合理开发战略,使国家管辖海域成为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基地。

海洋矿产资源包括国家管辖海域的石油资源、天然气资源、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砂矿资源,国际海底区域的多金属结核资源、富钴结壳资源、热液硫化物矿产等,有巨大的潜力。要加大海洋矿产资源勘探力度,增加探明储量,提高国家的资源保证程度。力争在海上发现新的大型油气田,使海洋油气产量在全国油气总产量中的比重从目前的10%提高到25%以上,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要把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列入国家计划,重点进行南海北部陆坡区相关海洋环境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为商业性勘查做好资源、环境和技术准备。要加强有争议海区的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并积极贯彻“搁置争议、共同原则”,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力争海洋权益主张重叠区域的资源份额。

重视保护已经严重衰退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捕捞业要采取捕捞量“零”增长甚至“负”增长政策,减少捕捞量,争取逐步恢复主要经济鱼类、重要渔场的渔业资源。科学合理利用滩涂和浅海的可养殖海域,减少养殖业的自身污染,保护养殖海域的生态环境,积极推广生态优化养殖模式,采取大型海湾和近海的海洋农牧化、重要经济种类的人工增殖放流、近海渔场综合整治等措施,保证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珍惜爱护每一处可用于海洋旅游娱乐业发展的海滩、海水浴场、海水运动场、珊瑚礁区、沿海红树林等资源,积极发展海洋旅游业。要重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防止海洋生态环境退化,保证海洋的永续利用。

2、多元化利用国外海洋资源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世界许多沿海国家的海洋资源可以与外国合作开发。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海洋资源特点,从战略角度考虑,既要充分挖掘本国海洋资源的潜力,也要走出去,采取各种形式,多元化利用国外资源:(1)要进一步合作开发利用外国渔业资源。我国已跨入世界主要远洋渔业国家的行列,远洋渔业的作业区域遍布西非、东非、南亚、中东、南太平洋、北太平洋和南美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海,今后应进一步加强这种合作,共同开发其管辖海域的渔业资源,尤其应加强与阿拉斯加、非洲沿岸和拉美地区国家合作,采取独资、合资形式开发这些国家近海资源。(2)我国与日本、韩国、越南的渔业协定生效后,有大批渔船要退出传统作业渔场,大量渔民面临转产转业的严重形势。要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延长现有渔业协定中的安排,也可考虑争取建立共同渔业开发区等措施,维护我国渔船在传统渔场的捕捞利益,减少渔业协定生效造成的损失,为渔民转产转业争取时间。(3)利用我国的政治优势和地缘优势,争取与海上邻国、海洋油气资源条件较好的非洲和拉美国家合作,勘探开发其海洋油气资源,优化我国油气资源配置。

3、参与分享世界共有海洋资源

国际海底区域约占地球表面积的49%,是地球上具有特殊法律地位的最大的政治地理单元,蕴藏着丰富的多金属结核、钴结壳、热液硫化物、天然气水合物和深海生物基因等资源,是地球上尚未被人类充分认识和开发利用的潜在战略资源基地。我国于1991年3月获准在联合国登记为国际海底先驱投资者,获得了7.5万平方千米矿区。今后要在进一步加强多金属结核勘探工作的基础上,关注其他深海矿产资源,尽快摸清富钴结壳矿区资料,提出探矿区,并选择较好矿区,适时向国际海底管理局提出申请。
应积极参与联合国关于公海渔业资源开发和保护管理条约的制定,积极加入国际性和区域性渔业组织,为我国企业利用公海渔业资源创造良好的大环境。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大洋性公海渔业,开辟新的作业海域和新的捕捞品种,要把金枪鱼资源丰富的西印度洋和中西太平洋海域作为新的作业区。

4、发展高科技,促进海洋资源利用

海洋资源开发需要海洋科技支撑,应本着促进资源开发、提高经济贡献率的根本目的,实行高技术先导战略,形成高技术、关键技术、基础性工作相结合的战略部署。发展海洋资源勘查技术,不断发现新的可开发资源;发展低成本高效益海洋资源利用技术,开发利用密度低、品位低、开发难度大、成本高的海洋资源;发展海洋资源深加工技术,开发利用海洋功能食品、海洋医药产品、海洋精细化工产品等,提高资源的二次利用率,废弃物再利用;发展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包括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行为和影响、局部海域环境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污染物的生物效应及局部生态变化过程的监测、预报、控制和管理技术,海域生态环境的修复技术、生态工程技术和污染损害的防治技术等,为修复近海的生态环境作好技术储备;发展海洋监测技术领域的高新技术,重视海洋自动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广泛应用卫星遥感技术,逐步实现对我国近海海域的全自动动态监测。

5、建立海洋生态经济模式

海洋已经出现严重的生态经济问题,重要海洋资源过度开发,海洋生态环境退化,海洋产业衰退,沿海地区发展受到影响。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由海洋环境、海洋资源、海洋开发活动、沿海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共同决定的。海洋资源开发要走资源持续利用、产业持续发展、生态优质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不断增加新的可开发资源,但开发规模和速度不应超过海洋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实施资源和环境综合管理,把海洋资源开发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逐步形成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三、实施海洋资源开发战略的对策措施

1、加强管辖海域的战略性、区域性调查评价

(1)重点海区的基础调查与评价。采取综合性调查和专题性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基本查清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发现一批新的可开发资源。重点是一海(渤海)、一湾(北部湾)、一峡(台湾海峡)、三洲(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海岸带国土资源环境最大承载力研究,环渤海及东南沿海的海洋地质—生态环境评价。

(2)管辖的海域的综合地质调查。实现我国领海和管辖海域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全覆盖;有重点地开展典型海域1:25万综合地质调查;逐步建立具有中国海域特点、能为我国海洋规划、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有效服务,与全球变化研究和国际减灾基础研究接轨的海洋地质科学体系。

(3)我国海域矿产资源的潜力调查。大力开展海洋油气资源调查工作,提出新的油气远景区和新的含油气层位,对资源远景作出评价,对南沙海域、南海北部陆坡区和黄海等海域石油天然气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对资源远景作出战略预测和评价。

(4)国际海底区域的资源勘查。开展深海资源的调查研究,以富钴结壳和天然气水合物为勘探重点,面向多种资源,圈定多金属结核资源合同区的可采地段, 富钴结壳资源较好的矿区。同时,对热液硫化物、深海生物基因资源和其他潜在的非传统资源进行综合调查评价研究,为商业性勘探开采做好资源和技术准备。

(5)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调查取样。优选南海北部等陆坡区作为试验勘查区,分阶段开展调查工作,初步查清天然气水合物特征和赋存条件。安排一定航次调查取样和钻探,圈定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远景区,查明资源量和探明一定的地质储量。

2、积极参与全球海洋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保护

积极参与联合国系统的各项海洋事务,为发展海洋科学、保护海洋资源和环境、完善海洋资源和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做出贡献。参与全球性和区域性海洋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国际合作,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以及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为我国利用世界海洋资源创造有利的大环境和条件。

3、制定鼓励利用世界海洋资源的优惠政策

为鼓励和引导“走出去”开发利用世界海洋资源,应建立部委间协调机制,统一规划管理,简化审批。建立联系渠道,为“走出去”开发利用世界海洋资源提供联络和服务。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在重点海区和重大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期工作,以减少风险,鼓励和引导利用国外海洋资源的积极性。对于开发利用世界海洋资源的项目,在出口信贷计划中予以扶持,增加出口信贷额度,放宽信贷条件。对在国外开发海洋资源所取得的份额产品,在进口配额、进口许可方面给予特殊安排,并实行优惠的关税政策。开展世界范围内的海洋资源可供性研究,建立“走出去”开发利用世界海洋资源的服务和支持系统,为实施全球战略提供决策支持。

4、制定和完善海洋资源开发保护规划

海洋资源勘探开发需要有宏观规划指导,建立资源规划体系。要制定必要的专项资源规划,如渔业资源规划、海洋油气资源规划等,以及地方的区域性规划,形成国家、省、市(县)规划体系。要理顺不同种类海洋资源规划之间的关系,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确保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保护。

5、建立和健全海洋资源管理体系

海洋资源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以海域使用管理为基础,加强海洋综合管理的体制建设,包括建设相对集中的海洋管理机构,建立一支装备精良的多职能的海上执法队伍,建立中央与地方分级管理的体制。第二要加强海洋综合管理的行政措施的制定,包括维护海洋权益、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等多方面海洋政策,以及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规划等。第三要加强执法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加强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资源综合管理,加大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的执法力度,保证依法有序开发保护海洋资源。

6、开展和加强海洋生态建设

海洋资源开发要与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态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逐步淘汰污染严重、浪费资源的开发活动,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压力。发展生态型养殖业和滨海旅游业,建立沿海生态城市、生态示范区,把海洋经济快速增长建立在海洋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建立海洋环境监测、观测系统与评价体系,加强总量控制、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减缓和遏制近岸重点海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势头。启动渤海湾、辽东湾、大连湾、胶州湾、长江口、杭州湾、大亚湾和珠江口海域的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工程。加强海洋生态建设与海洋保护区管理,切实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建立一批海洋资源和生态保护示范工程。

结 语

海洋是富饶而未充分开发的资源宝库。海洋资源是人类共同的继承遗产。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越来越多的依赖海洋,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对于我国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海洋资源勘探开发还处于初始阶段,人类详细调查勘探过的海域不超过海洋总面积的10%,许多已经发现的海洋资源还难以开发利用。海洋资源问题是长远战略问题,需要国家统筹规划。21世纪是海洋世纪,我们要用战略眼光筹划海洋资源的勘探开发,安排一些世纪性工程,摸清我国管辖海域的资源家底,制定出合理开发规划,走出国门积极利用世界海洋资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基础和保证,为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③新闻角度:
海洋开发意义深远关乎中国未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鲁志强日前在青岛说,探索海洋、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将成为全球发展的新热点和全球竞争的新舞台。努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是关乎中华民族未来的战略之举,决不能掉以轻心。

伴随着人类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人类社会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包括人口急剧增长,陆地资源日渐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这些现象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未来。人们在重新确定自己新的行为方式的同时,也不能不为了争取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寻找新的资源替代源泉,于是再次把目光和期望转向海洋。

海洋的研究、开发和保护无论是对于全人类,还是对一个具体国家都是关系发展全局的战略性问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巨大的人口数量对资源和国土的压力之大,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相比的,开发“蓝色国土”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意义更为深远。

举例说,海水淡化问题的的前景,将直接影响我国的发展态势和经济决策。有专家预测,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5至16亿,水资源短缺可能成为比能源短缺更严重的危机。开发海水利用技术,包括海水淡化技术和直接利用海水作为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技术,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我国政府对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十分重视,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比较而言,我国海洋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不仅相对于世界水平,而且相对于本国其他高新技术领域,例如空间技术、电子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还是落后的。有专家统计,发达国家科学进步因素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已达到80%左右,而我国还只有 30%多。我国在许多海洋经济和研究领域,因缺乏先进装备、资金和相应的技术已经受到了影响。因此,我国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并使之产业化不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紧迫的。

阅读全文

与西海岸海洋经济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