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劳动保障经济发展协调

劳动保障经济发展协调

发布时间:2021-03-03 18:18:14

『壹』 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是指什么和什么协调

增强发展协调性,其实质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实现速度、结构、效益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城乡、区域发展相协调,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贰』 经济协调发展内容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是区域之间在经济交往上日趋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发展上关联互动,从而达到各区域的经济均持续发展的过程
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好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沿海和内地的关系。近10多年来全国区域经济布局更趋合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了更大的成效,已初步形成城市群区域发展基本格局
三个重点:
一是推进区域间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要通过经济适度发展和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缩小区域间公共服务水平差距,使不同区域的居民都能喝上干净的水,享受优美的环境、便利的交通,有基本统一的医疗卫生条件、社会保障待遇、基础教育条件等,从而使不同区域人民生活的综合质量与水平逐步趋于均等化。
二是在产业发展上体现各区域的比较优势。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每个区域都要在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使自身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
三是在区域间关系上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机制。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保障。全国的发展是个整体,各区域在产业分布上不能自成一体、面面俱到,需要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提升全国作为整体的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率,避免重复建设、相互封锁和产业结构趋同化。为此,我们要坚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同时,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要求,鼓励区域间产业有序转移,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合理流动,努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叁』 怎样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是推进区域间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要通过经济适度发展和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缩小区域间公共服务水平差距,使不同区域的居民都能喝上干净的水,享受优美的环境、便利的交通,有基本统一的医疗卫生条件、社会保障待遇、基础教育条件等,从而使不同区域人民生活的综合质量与水平逐步趋于均等化。 二是在产业发展上体现各区域的比较优势。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每个区域都要在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使自身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
三是在区域间关系上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机制。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保障。全国的发展是个整体,各区域在产业分布上不能自成一体、面面俱到,需要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提升全国作为整体的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率,避免重复建设、相互封锁和产业结构趋同化。为此,我们要坚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同时,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要求,鼓励区域间产业有序转移,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合理流动,努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肆』 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才能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是我们不懈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进行了艰辛探索,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再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和谐社会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日益明确。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后,我们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科学发展,在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的同时,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

过去五年,我们着力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不断完善国家教育资助制度体系;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动社会养老保险逐步由城镇向农村、就业人口向非就业人口扩展,全体居民享受到了基本医疗保障;强化政府的住房保障职能,初步形成了以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农村危房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实现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福利体系。

过去五年,我们着力加强社会事业薄弱环节建设。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力度,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传媒、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主要领域的财政投入,累计超过10万亿元。同时,中国政府还组织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惠民工程,改善了数万所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改造和新建了2.3万所乡镇卫生院、3000所县级医疗机构、240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实现了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乡有综合文化站、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日益健全。

过去五年,我们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围绕环境保护、征地拆迁、就业就医、社会保障、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完善矛盾调解机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流动人口开始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特殊人群得到进一步关爱。各类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城乡社区建设深入推进。

可以说,过去五年,是中国城乡居民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改善最快的时期之一。五年间,城镇新增就业5771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50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9%。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我们注意到,最近一个时期,美国、欧洲、西亚、北非等一些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社会冲突。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有些矛盾和问题可能比以往更加复杂、更加严峻。但是,我们充分相信,只要我们抓住和用好重大战略机遇期,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我们一定能够解决好前进中的困难和矛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迈出新的重大步伐。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社会管理理念。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社会各个阶层、不同群体共享发展成果;更加注重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关心社会困难群体,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更加注重整合社会资源,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会管理。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切实履行社会管理职能。要在继续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把人力、物力、财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加快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完善社会政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社会政策的重要取向,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加强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节,科学调整不同阶层的利益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扭转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统筹协调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要统筹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利益,统筹兼顾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统筹兼顾当前和长远的利益,统筹兼顾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利益,使社会不同群体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部门,将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的改革创新,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统筹。

首先,要在协调发展上加强统筹。继续坚持宏观政策的惠民导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在拟订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和计划中,突出社会发展内容,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增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性、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积极开展社会发展形势分析和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加快构建宏观层面的社会运行监测评价机制。

第二,要在资金安排上加强统筹。继续管好用好政府投资,加大向民生和社会领域的倾斜力度,加强基础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节能环保、保障性住房等薄弱环节的建设。统筹安排城乡公共服务资源,优化布局结构,促进共建共享,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三,要在决策过程上加强统筹。坚持科学决策、依法决策,在研究制定重大宏观政策、推进重大改革措施、审核重大工程项目时,除了把好经济、技术关外,还要对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综合研判和预测预警。对一些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影响面广的决策,要通过公开征求意见、听证、公示等多种方式,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第四,要在深化改革上加强统筹。从全局出发,立足长远,超前谋划,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和整体推进,努力增强制度设计的协调性、系统性、前瞻性。不仅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还要积极推进收入分配、教育、医药卫生、文化、户籍等社会领域的重大改革,创造有利于社会管理改革创新的体制机制环境。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公共服务,推动建立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话题,是每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必须正视和应对的长期问题。欧洲国家在加强社会管理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中国也进行了积极探索。来自中国和欧盟的社会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可以通过深入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教训,共同探讨解决当前社会管理问题的有效途径,促进经济社会长期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中欧人民的福祉。

(作者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

『伍』 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需要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缩小各地社会管理水平的区域差距和加强各层级政府与企业、社会的协同合作,鼓励民间力量的积极参与。

1、要推动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

区域差距最首要的问题,就是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为社会成员提供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是各个区域发展最基本的条件的均等。

在全覆盖、标准化、可持续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均等化,进而追求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是积极应对基本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的重大举措和施政方向。

2、要缩小各地社会管理水平的区域差距,创建经济协调发展的软环境。

政府提供的社会管理服务及其质量,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总是嵌入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与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息息相关。

过去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点是在经济领域,随着区域经济政策的逐步完善,协调的重心应该转向区域社会管理和服务,为本地区社会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各区域的社会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各区域生产要素和资本的力量整合

3、要加强各层级政府与企业、社会的协同合作,鼓励民间力量的积极参与。区域互动的主体是多元的,既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或有组织的团体;既可以是各级政府,也可以是地方企业。

区域的协同发展离不开与横向和纵向的互动,在合作中才能使区域协同发展获得强大的推动力。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早期,由于注意到了区域的功能互补和发展的异质性,特别强调中央与地方及地区之间的合作。

(5)劳动保障经济发展协调扩展阅读

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既要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格局,也要重视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以点带面”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力。

“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力,也可以说要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和助推器。”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说。

韩文秀还表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统筹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

同时,要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当前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区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特点,规模经济效应开始显现,基础设施密度和网络化程度全面提升,创新要素快速集聚,新的主导产业快速发展,要推动这些地区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陆』 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得到保障有什么重要意义

工会保障工作主要包括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险和扶贫帮困等内容,事关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做好工会保障工作,对于工会切实履行自己的基本职责,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做好工会保障工作,有利于职工合法权益的实现

维护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是延续整个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基础条件,它可以使劳动者在健康和安全的环境条件下,为社会提供更多商品和服务,并同时获得收入,以延续劳动力的再生产。因此,在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中,劳动经济权益是最基本的权益,是劳动者获得政治民主权益和精神文化权益实现的前提和基础。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得到保障,有利于政治民主权益和精神文化权益的实现。

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建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经济关系,劳动者和企业是劳动关系中两个相对应的主体。相对于劳动者而言,企业在各方面都处于优势地位,在市场竞争压力和利润目标的引导下,企业容易忽视劳动者权益,甚至会以牺牲劳动者的权益来获取企业的利益。做好工会保障工作,努力保障和促进职工最关心的劳动经济权益的实现,对于实现劳动关系双方的和谐,有效地化解和减少劳动关系双方的矛盾和冲突,推动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利于形成一个稳定和谐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目前,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是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所在,也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关注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会直接威胁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做好工会保障工作,努力维护好职工在就业、分配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劳动经济权益,有利于形成一个稳定和谐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并提供强大的动力。

有利于应对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劳动关系带来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对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劳动就业、分配方式、劳资关系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职工失业风险加大、劳动关系日趋复杂,资本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与劳动者追求工资最大化的矛盾会更加突出,社会保障制度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压力。面对这种形势,有针对性地做好新形势下的工会保障工作,有利于减少劳资冲突,缓和劳动关系矛盾,化解社会风险,使我们能够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和挑战面前从容应对,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步伐。

『柒』 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社会保障作用是社会保障功能的外在效果。我国的社会保障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保证社会安定,减少社会动荡

人民基本生活得不到保证,社会就不可能得到安定。为了保持社会的安定,每个国家都采取各种措施,其中社会保障这种措施被普遍采用。在我国,有时会出现决策失误或管理不善而导致经济失调,有些企业会在市场竞争中破产,劳动者也会因此而暂时失业,就会造成生活上的困难。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帮助劳动者摆脱或减轻经济上的困难,消除职工退休、失业等后顾之忧,安定民心,有利于安定社会秩序。社会保障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对消除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工农之间、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别,缩小各类居民收入的差距,消灭贫困、缓解各类社会矛盾,协调各种社会关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发展

人类的繁衍发展与劳动力再生产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过程。社会保障与工资一样,为劳动力的再生产提供必要条件。劳动力再生产是社会再生产的基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的发展,取决于劳动力维持和再生产。而社会保障的实行可使劳动者患病时得到及时治疗,较快恢复劳动能力;同时义务教育、职业培训等又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因此,劳动者具有健康的体魄、旺盛的精力和较高的技术,就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生产的大力发展。

3、破除陈旧观念,配合计划生育政策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伴随着社会进步产生的传统大家庭的分化,大大瓦解了我国传统的家庭保障功能,相应增加了社会保障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如果实行健全的社会保障,使劳动者在年老丧失劳动力时能获得社会的物质帮助和照顾,还可减轻子女赡养老人的负担,破除千百年来人们养儿防老的观念,对控制人口的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有积极推动作用。

4、协调各方关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保障为社会成员提供多方面的物质生活保障和精神生活保障,彻底解除了劳动者的后顾之忧,必然会促使劳动者自觉地参与竞争,并更有效地为社会工作。同时,社会保障制度是以互助共济为主要行为方式的制度,其实质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社会保障在横向上是各种社会成员间的彼此互助、互济;在纵向上则是不同年龄劳动者之间的代际赡养、抚育,是代际互助、互济,这有利于社会成员间的团结,有利于代际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社会公德、道德观念的维护和延续,可以促进社会成员、社会各阶层为共同的利益而努力工作。这是先进道德观的体现,有利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形成团结互助、同舟共济的良好社会风气。
对于我国来讲,主要是解除了消费的后顾之忧,能扩大消费,刺激生产,因为我国经济发展制约因素之一就是大家为了解决房子,看病,教育等问题就无法去消费大量的其它消费品,

『捌』 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推进区域间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要通过经济适度发展和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缩小区域间公共服务水平差距,使不同区域的居民都能喝上干净的水,享受优美的环境、便利的交通,有基本统一的医疗卫生条件、社会保障待遇、基础教育条件等,从而使不同区域人民生活的综合质量与水平逐步趋于均等化。
二、在产业发展上体现各区域的比较优势。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每个区域都要在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使自身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
三、在区域间关系上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机制。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保障。全国的发展是个整体,各区域在产业分布上不能自成一体、面面俱到,需要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提升全国作为整体的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率,避免重复建设、相互封锁和产业结构趋同化。为此,我们要坚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同时,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要求,鼓励区域间产业有序转移,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合理流动,努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玖』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有什么诉求和呼声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新的发展目标。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共享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性质和宗旨,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党执政为民理念的崭新表述,是党和执政为民、服务于民的政策基点和时代命题。的实践历程,是践行“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历程。共享发展充分体现了“十三五”发展目标的重要特点,全面小康是全民共享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追求发展速度,更要强调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最终的受益者是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理念深刻阐释了“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和发展成果的分配”等问题”,是与人民最广泛最关切的利益诉求形成的共振和共鸣,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共享式发展,是党和在发展实践中的自觉自醒,有利于破解社会发展的各类难题,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障碍,顺应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党中央提出以共享发展理念来带动共同富裕,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表明了我们党坚定不移地带领全国人民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共享式发展道路的决心与信心。
当前,随着转型社会的深度推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非均衡态势不断增强,如何实现公共产品和社会服务的有效供给,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成为党和亟需解决好的课题。共享式发展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制度关怀和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理念。作为战略性的发展指导理念,在利益共享和共同富裕的整体价值观的引导下,共享式发展有利于推进和整合多重利益的价值诉求,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公开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让社会大众尤其是弱势群体能够有尊严地维护和实现自身的根本利益。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我们党的根本目的和宗旨,是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中的重要经验总结。
马克思指出:“社会也是由人生产的。活动和享受,无论就其内容或就其存在方式来说,都是社会的活动和社会的享受。”恩格斯指出“从人就他们是人而言的这种平等中引申出这样的要求: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人的社会性本质角度,揭示了社会活动应该由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结果应该由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共享。人们在共同的发展中互为发展,共同享有社会发展的成果,是社会平等的必然要求。强调关注每个社会成员的价值和尊严,强调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每个人的发展而发展,厘清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指出了全体社会成员应当具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为我们提出共享发展的理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指导。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关于共享发展的基本原则,全会提出:按着人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重用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关于共享发展的具体举措,全会提出: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管理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完善人口发展战略。上述一系列战略举措,抓住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要害问题,对于建设全体人民共享的全面小康社会至关重要。

『拾』 探讨如何做好劳动保障工作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保障工作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任务也越来越繁重。而劳动保障工作事关社会大局,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石。当前,我国正处于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需要大力加强劳动保障工作;而建设和谐社会,同样需要劳动保障工作的大发展。因此,如何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劳动保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一定要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劳动保障工作本身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一方面,要争取将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目标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宏观调控目标之中,使劳动保障工作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有机地协调起来。另一方面,要统筹好就业、社会保险、收入分配、劳动关系等各项业务的协调发展。正是由于统计工作的支撑,我们才能够制定好劳动保障事业的长远规划,提出新思路,确定新目标,明确新举措,实现劳动保障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认清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 劳动保障既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劳动保障部门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劳动保障部门要着力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进一步理清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目标;着力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查找劳动保障工作中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用科学发展观推动工作,进一步解决涉及劳动保障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破解劳动保障工作中的难题;着力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实现干部受教育,发展上水平,职工群众得实惠。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劳动保障工作,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把社会保障作为关乎国运、惠及子孙的千秋伟业大力推进,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和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保证劳动保障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劳动保障系统的能力建设。新形势下加强能力建设包括两个重要方面,一是人员与队伍,二是基础条件。统计工作作为劳动保障的重要基础,能力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劳动保障系统的工作水平。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制定、各项重大工作的推进都离不开统计工作。巩固“两个确保”,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等都离不开统计数据的支持。统计工作做得好坏,信息是否准确,关系劳动保障决策的正确性,关系到政策落实是否到位,关系各项劳动保障工作是否协调,是劳动保障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志。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努力把劳动保障统计工作搞得更好。 二、加强政治理论及业务知识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 新形势下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具备优良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过硬的专业知识。一是要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时刻以科学发展观来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理论来武装头脑。二是要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要求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除了一般的经济学和劳动保障知识外,还有自己的一整套统计专业知识。为此,统计人员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使自己的统计专业知识能够满足统计任务的需要。劳动保障统计人员必须了解统计基本原理,懂得统计工作的性质、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方法以及统计分析、统计预测等;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能够组织开展统计调查;具有收集、整理资料和鉴别资料的水平;能够开展统计分析,将统计工作成果以各种形式展示出来,并能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还需要向同事学习,向社会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努力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培养过硬的业务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才能干好劳动保障工作。 三、增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责任感 每位从事劳动保障工作的同志都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必须具备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紧迫感。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并用来指导劳动保障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进一步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克服陈旧的思想观念,要着眼新的实际,总结新的经验,探索新的路子,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用科学发展观思想统揽劳动保障工作的全局,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广大职工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办好事;要忠于职守,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要热爱劳动保障工作,对劳动保障工作充满热忱;要不怕苦不怕累,乐于奉献;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善于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敢于纠正不合时宜的形式和做法,创造新经验,开辟新境界;要身先士卒,把工作想在前,干在前,为劳动保障事业多做贡献。 四、加强劳动保障能力建设,促进劳动保障事业健康发展 在工作中要进一步拓宽服务功能,健全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劳动保障部门在促进培训就业、社会保障、帮扶困难群体再就业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基础作用。改善劳动保障窗口单位服务环境和工作条件,加强服务窗口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统一工作规则、办事流程、服务行为和纪律要求。要加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改进工作方法,改善工作态度,提高办事效率,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 五、要高政策水平 劳动保障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要求统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要制定统计报表、开展统计调查,了解劳动保障中心工作,抓住重点,把握中心工作的需要。要对劳动保障统计数据开展分析,熟悉劳动保障政策,分析相关的财政、税务等经济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因此,统计人员要通过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策水平,使统计工作更有成效。

阅读全文

与劳动保障经济发展协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