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2000到2006年世界经济发展

2000到2006年世界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1-03-04 09:03:27

⑴ 宏观经济学2000到2010年经济增长有什么变化

2000到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由高速向中低速。
宏观经济学简介:宏观经济学(版Macroeconomics),是使用国权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古典的微观经济学而言的。宏观经济学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

⑵ 2000-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

2000-2007年
为什么要把“九五”最后一年的,划在这个经济周期里,因为,2000年是一个小转折,经过了97开始亚洲金融危机。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4%,扭转了自1998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的局面。由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启动消费市场、扩大内需的政策效果继续显现,国内需求不足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受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的影响,国家相应地调整了国内原油基准价和成品油价格,带动了以石油为原料的加工产品价格回升,市场价格总水平出现反弹势头。
01-05年,“十五”期间,影响中国经济发展主要是中国外有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内有错综复杂的经济和社会矛盾。受美、日等国经济衰退的影响,全球经济一路下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股市低迷,汇市不稳。从2001年的“9·11”事件,到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不断,再加上海啸、油价上涨、美元汇率持续走低等天灾人祸,给本已疲软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到2003年,中国经济结束了连续5年的反通缩,开始进入了新的经济增长期。然而,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当年严重的旱涝灾害,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市场销售增幅明显回落、旅游业受到严重打击、交通运输量明显下降、出口订单减少、农产品销售受阻等等。2003年二季度GDP增长率从一季度的9.9%掉到了6.7%。
但“十五期间”,基本来看解决三农问题,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际竞争力增强。
直到07年,次债的正在到来(其实06年就暴露初问题了),加上中国楼市股市的泡沫严重,迎来了08的又一个转折,但我相信这次不会出现大问题,至少中国是的。中国经济一直是向好的。
至于美国在2000-今,发生了什么。我不讨论太多。我在我的课上和我的学生们说了很多。这段时间说的太多,我就简单的说一下财政方面。美国的布什政府的放松购房要求的刺激购房的政策,只是一个小小的导火线。这次次债危机,也至少一个更严重问题的表现。
这个更严重的问题,指的是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增加了富人的收入,而中产阶级相对被挤压削弱。在医疗价格持续上涨的今天,一个年收入六万美元的三四口人的家庭,如果雇主不提供医疗保险,他们就买不起一年一万二美元到一万三美元的家庭保险。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有4700万的人没有医疗保险。在银行贷款条件松懈,中产阶级的经济实力被严重挤压,无法偿付贷款的条件下,就爆发了这次危机。只有增强中产阶级的经济实力才是解决这场危机的治本之路。说白了,赚的少花的多,能不出问题么。
源于美国目前还没拿出更宏观一点的政策,我无法评论。只能发表一下个人的意见导向。个人认为:
一、福利政策的改革,大幅度削减社保福利,增加人们的工作年限以延迟其享受养老保障。
二、增加美国的储蓄。改变人们过度消费的观念。
这才是能够解决美国根本的东西。当然这只是作为经济学家的看法。但是民众觉得不会这么认为,而现在正临美国大选,政治导向会深刻的影响到美国的政策的。

以上除了参考了 十个五年计划 ,其余全部个人意见。

⑶ 2006年全球经济排名

转贴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贸发会议)12日公布了2000年全球百名最大经济体实力排行榜。在排名表中,美国、日本和德国位居前三名,中国内地排在第6位,中国台湾排名第16位,中国香港排名第26位。
这份综合排行榜是对2000年全球国家和地区以及大型跨国公司的经济实力所作的排名,其中国家和地区是以国内生产总值为基础,而公司则是以增值价值为基础进行排名的。有29家跨国公司名列其中,比1990年的24家增加了5家,这意味着跨国企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增强。
上榜的29家跨国公司主要是石油和汽车企业,以石油产品为主体的埃克森-美孚公司以630亿美元的经济实力排在第45位,其他如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和壳牌等著名公司也都榜上有名。贸发会议当天发表新闻公报指出,全球100家最大的跨国企业近些年来的发展速度超过大部分国家或地区经济体。
2006全球综合国力 TOP15 排行:
数据资料截止2005年12月31日
排 名 国 名 经济力 科技力 军事力 资源力 社会发展 政府调控 外交力 年增长率 综合国力
1 美国 3251 1718 2249 547 559 185 131 0.43% 8639
2 日本 2158 1111 806 226 416 169 100 0.26% 4986
3 法国 1588 994 814 201 419 184 119 0.31% 4319
4 英国 1602 856 830 217 400 171 112 0.75% 4188
5 德国 1762 854 623 191 419 184 107 0.48% 4139
6 中国 1321 312 508 483 245 133 116 2.98% 3119
7 俄罗斯 598 504 863 521 332 157 118 2.20% 3092
8 加拿大 836 227 176 532 423 174 99 1.92% 2467
9 意大利 743 252 227 228 397 161 97 1.97% 2106
10 澳大利亚 554 147 130 375 410 148 89 2.56% 1852
11 巴西 551 211 169 382 253 110 85 2.21% 1762
12 西班牙 621 157 114 209 364 124 85 2.08% 1674
13 印度 588 176 170 334 189 104 87 1.79% 1650
14 韩国 531 117 96 177 360 115 87 2.05% 1483
15 墨西哥 444 97 100 299 182 100 90 2.74% 1312
综合国力分析:一、各大国经济力、军事力和外交力基本格局 → 二、主要大国综合国力实测结果 → 三、中国的综合国力 → 四、主要大国综合国力展望 → 附:国力测算的过程简介 (来源:2006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

综合国力分析:

一、各大国经济力、军事力和外交力基本格局

为了全面了解全球力量格局和中国的综合国力,这里选择了世界主要经济、国土面积和人口大国进行综合国力比较。挑选的主要大国有: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印度、中国和韩国。

表1 2004年各大国GDP及基本国情

国家
美国
日本
德国
英国
法国
中国
加拿大
韩国
印度
俄罗斯

GDP

(十亿美元)
11733.5
4667.8
2704.3
2120.9
2019
1649.4
994.1
679.9
631
588.7

人口

(百万)
297.29
127.68
82.66
59.63
60.06
1299.88
31.91
48.2
1091
144.2

国土面积

(千平方公里)
9809
378
357
245
557
9600
9976
100
3166
17075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http://devdate.worldbank.org/dataonline/。
注:GDP以当年汇率折算为美元。

经济力、军事力和外交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最显著体现。从经济力上看,美国遥遥领先,2004年,美国GDP为11.73万亿美元,占到全球GDP的29.6%,其次是日本,其 GDP达 4.67万亿美元,继后是德国、英国和法国,中国处于世界经济总量的第六位,GDP为16494亿美元,俄罗斯处于这些大国中的最后一位,其GDP只有58.87亿美元。从GDP人均占有量上看,美国仍然处于第一位,2004年,人均GDP达到近4万美元,其次是日本,人均GDP为3.7万美元,继后是英国、法国、德国和加拿大,人均GDP都在 3万美元以上,韩国人均GDP为 1.4万美元,俄罗斯为4082.52 美元,而中国只有1268.89美元,排在倒数第二,仅高于印度(578.37美元)。

衡量一国的军事力量比较困难,这里只是从军费投入、核武器和常规武器几方面力量入手进行综合考虑。从各大国军费投入上看,根据瑞典国际和平研究院(SIPRI)数据(见表2),2004年,美国军费投入高达4555亿美元,占全球军费投入的40%以上,其次是英国、法国和日本,军费支出均超过400亿美元,中国、俄罗斯和韩国军费投入数相对较少,印度和加拿大的军费支出排最后。从核力量上看,俄罗斯和美国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俄罗斯装配的核弹头数目为7360枚,其中,战略性的核弹头有3980枚,非战略性的有3380枚;美国装配的核弹头数有4896枚,其中,战略性的有4216枚,非战略性的有680枚,两国的核力量在全球都具有毁灭性的能量。中国、法国和英国核力量也很强大,印度也有了自己的核武器。从常规武力上看,美、俄总体实力都很强大,法国、英国力量也很全面,日本的海军力量非常强大,中国陆军力量非常强大,德国的军工非常发达。从武器出口看,俄罗斯、美国都是武器出口大国,各占全球武器出口的32%和31%,法、德、英也有相当的武器出口。综合各方面的力量可以认为,美国和俄罗斯属于全球军力的第一阵营,英国、法国和中国属于第二阵营,德国和日本属于第三阵营,印度、韩国和加拿大处于后面的位置。

表2-1 2004年各国军费支出 单位:十亿美元

国家
美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德国
中国
俄罗斯
韩国
印度
加拿大

军费支出
455.3
47.4
46.2
42.4
33.9
35.6
19.7
15.5
15.1
10.6

占 GDP 比
3.88
2.23
2.29
0.91
1.25
2.16
3.35
2.28
2.39
1.07

资料来源: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YEARBOOK 2005 ARMAMENTS,DISARMAMENT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2005,SIPRI。其中,中国、俄罗斯数据为SIPRI估计。

表2-2 世界前五大武器出口国 单位:%

国家
俄罗斯
美国
法国
德国
英国

占全球比重
0.32
0.31
0.08
0.06
0.05

资料来源:同表2-1。
表2-3 世界核力量:装配核弹头数 单位:枚

国家
美国
俄罗斯
英国
法国
中国
印度
巴基斯坦
以色列

装配核弹头数
4896
7360
185
348
400
30~40
30~50
200

资料来源:同表2-1。
说明:美国战略性的核弹头有4216枚,非战略性的680枚;俄罗斯战略性的核弹头有3980枚,非战略性的3380枚;印度、巴基斯坦和以色列估计为部分装配。

在外交力上,美国的强大表现在几乎所有的外交领域,美国有一定的全球外交倡导力,表现在核不扩散、裁军、反恐等事关全球安全的一系列活动中的倡议力,美国在联合国具有一定的控制力,可以左右联合国的一些决定,当联合国的决定对其国家利益无益时,它甚至有不听的能力。美国也有自己的许多盟国,是北约成员和八国集团成员。由于经济和军事实力强劲,美国对外经济与军事援助力都很强。尽管发动伊拉克战争使美国的声誉受到了严重影响,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如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一年多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几个关于伊拉克问题的决议基本体现了美国的意图,联合国也不得不承认它的占领国地位。
联合国安理会其他几个常任理事国处于全球外交力的第二阵营。中国在外交倡议力上的力量目前正在提升,如对“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起倡导作用。中国虽然没有盟国,但与许多国家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如中俄、中德、中英、中法、中印、中国和东盟、中国和加拿大、中国和墨西哥等等的战略伙伴关系。作为在安理会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由于中国整体国力的限制,对外援助力量较差。法国的外交特点是独立性强,有一定的外交倡议力,是北约成员国和八国集团成员,拥有非洲法语区外交依托体系,经济与军事外援力量都较大。俄罗斯能够提出一些外交倡议,有能力和美国在核控制裁军问题上进行谈判,其战略导弹可以和美国进行对抗,它具有丰富的外交经验,外交预见性和整体性较好,但由于缺乏经济实力,对外援助力差。俄罗斯资源非常丰富,使欧盟在能源上依赖俄罗斯,自然资源成为俄罗斯一块重要的外交牌。英国外交具有一定的倡议力,是北约和八国集团成员,拥有英联邦国家传统势力范围,但外交上追随美国,独立性不强,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其具有一定的外援实力。
德国也是外交大国,由于正确对待历史问题赢得了各国的理解和赞扬,名声很好。作为战败国不能有核武器,军事力比英国和法国弱,军事援助力差。德国是北约和八国集团成员,不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历史上也没有自己的殖民地,所以外交上整体差于英法。但是,德国是欧盟的倡议国,是欧盟的火车头,也具有一定的外交倡议力。与德国相比,日本经济实力强,对外援助力强,在联合国会费交的也多,使非洲国家对他有一定的期望,但其外交倡导力差,外交方针得不到周边国家的理解,名声不好。在处理历史问题上,与中国和韩国等亚洲国家有冲突,周边国家警惕它。在边境问题上,在收复北方领土问题上与俄罗斯产生矛盾,与中国也有冲突。日本外交政策追随美国,外交独立性较差,并因为跟随美国失去了许多朋友,所以总的来说,日本外交力排在德国后面。加拿大外交倡议不多,在国际舞台上一般是与世无争的态度,与它国摩擦少,介入国际事务也不深,虽然是北约成员和八国集团成员,但在其中只是跟随的地位,虽然加拿大与美国关系密切,但外交独立性还是较强,不追随美国太紧,对外援助力不大,历史上没有自己殖民地,属于典型的“小康”国家。
亚洲新工业化国家韩国,总体上说国际影响力较小,外交倡议能力差,与美国是盟国的关系,人口少,经济总量只有日本的15%,经济、军事援助力都有限。但韩国在亚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特别在东北亚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典型表现在朝核谈判上,在“六方会谈”中,韩国态度对美国采取和平谈判的方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外,韩国是亚洲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和右翼势力的先锋,在日本高官参拜“靖国神社”和篡改历史的“教科书”问题上,都率先奋起抗议,所以韩国在亚洲的影响力不可忽视。印度的外交力已经没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锐气,在第三世界的影响力不如中国。在周边关系上,印度由于缺少真诚合作的外交政策,在南亚次大陆摆出大国架势,与巴基斯坦长期对抗,使周边国家惧之,与中国在边界问题上也有冲突,所以印度整体外交力较差。

二、主要大国综合国力实测结果

经济力、军事力与外交力是一国综合国力最显著的体现,获得或维持这些力量需要一定的国力资源,具体包括:科技力、人力资本、资本力、信息力和自然资源等。一国的政府调控力非常重要,其主要功能在于提供国力资源成长的环境,包括制度、激励机制和法律环境等,综合国力是所有这些力量的有机组合。本研究在具体测度各国的经济力、外交力、军事力和国力资源、政府调控力的基础上,考虑了各类力量分配协调性,对主要大国进行了综合国力实测。结果显示:美国(91分)以几乎所有项目的绝对优势排在第一位,综合国力遥遥领先其他国家;排在综合国力第二阵营的有:英国(65分)、俄罗斯(63分)、法国(62分)、德国(62分)、中国(59分)、日本(58)和加拿大(57);韩国(53分)排在综合国力较弱的地位,印度(50分)在十个大国中的综合国力最弱。

(一) 国力超强国:美国

美国以几乎所有项目的绝对优势排在综合国力的首位。从国力资源上看,无论是先天性的自然资源,还是在后天通过努力获得的资源,美国都拥有绝对的优势,总体排在第一的位置。美国科技力世界第一,从科技投入上看,美国在绝对量和相对量上的水平都很高,2003年,美国研究和开发投入(R&D支出)高达2845.84亿美元见附表2至附表5,以下未注明资料出处的皆出自附表2至附表5。,为排在第二的日本的2.3倍,占了全球R&D支出的40%,人均R&D支出为977.8美元,也领先于所有其他国家,美国R&D支出其占GDP比重为2.59%,在发达国家中仅低于日本(3.12%),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以科学论文、专利代表的科学技术产出更是规模庞大,世界一流,2001年,美国的原创性的科学论文为20多万篇,远远高于其他国家,是排在第二的日本的3.49倍。美国高技术产业出口量世界第一,2004年为160亿美元,排在第一位,高技术产业出口占全部制造业出口的31%。目前,美国在信息科学、原材料工业、航天业等许多行业都具有世界最一流的技术,不断创新的科技给其经济持续增长输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人力资源是美国国力称雄世界的最重要基础,与其他发达国家不同,美国不仅有高素质人才,也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2004年,美国教育投资占GDP的比重为6.2%,在大国中仅低于加拿大(8.1%),美国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6年,高等教育入学率达40%(2002年数)。美国重视人力资本的培养不仅体现在正规教育上,也体现在继续教育上,在瑞士国际管理和发展研究院(IMD)2005年关于人力资本的专家调查中,美国在“员工培训是否充分”项目上得6.59分,排在十大国中的第一位。美国的劳动力质量较高,在IMD的“教育是否满足竞争经济的需要”调查上,美国得分为5.74 ,仅低于加拿大(7.1分);在“管理者的企业家精神”和 “有技能的劳动力获得情况”调查上,美国分别得为7.56分和7.34分,均排在第一的位置。

资本资源是经济发展的资金基础,美国在内资、外资和资本市场上都表现良好。由于美国金融体系的特点是直接投资占绝对优势,所以股票市场非常有活力,2004年,美国的股票市场筹资额为142663亿美元,比这里其他所有参评国的总和(103708亿美元)还多,占美国当年GDP的比重为129.65%,融资率仅低于英国(134.07%),高效率的股票市场不仅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扩大了投资规模,尤其有利于新兴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小企业的投资,对于提高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美国外资规模也很大,2003年,在美国的外资存量达24355.4亿美元,遥遥领先第二位的法国(7485.8亿美元)。美国经济实力世界第一,得益于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美国国内资金也很雄厚,2004年,美国国内总储蓄水平为16978亿美元,也是遥遥领先于其他大国。

美国依靠其对信息和通讯技术的领先成为当今的超级大国。无论从公路、铁路密度和航空载客量这些基础信息能力上看,还是从电话、计算机和因特网等信息基础设施上看,美国的信息化水平都很高。2004年,美国的计算机普及率达到76.3%,因特网普及率达到63.2%,在用计算机占到全球的27%。我们的测度仅从信息设施的绝对占有率上考虑,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The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ort 2004~2005,WEF,2004.鉴于信息力对经济创新的关键作用,在每年发布的《全球信息力报告》中,以网络整备度指数排名(Networked Readiness Index Ranking,NRI)NRI是从三方面进行评估国家信息实力,一是国家ICT建设环境,二是个人、企业和政府获得ICT服务的情况,三是ICT服务的实际使用情况。评估国家信息和通讯技术(ICT)业对经济创新发挥的相对作用。2003~2004年度,美国NRI排在全球第一位,2004~2005年度排在全球第五位,排在新加坡和北欧的小国之后,是这里十个大国中得分最高的,这反映美国ITC业对创新经济相对支持程度之高。

美国政府调控力排在第二的水平,仅次于加拿大。美国政府公共产品的提供水平较高,2003年,美国公共健康支出占GDP的14.6%,是十大国中最高的,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6.2%,也属较高的水平。美国政府在提供创新经济增长的环境上表现出色,美国的各项产业包括高技术产业都是私人资本投资,政府不直接干预,只是通过制度、法规或机制等进行扶植或调控,美国高技术产业的成就直接体现了美国政府在这些方面的成绩,所以美国在IMD关于“制度”、“企业立法”等专项调查中都得分很高。美国在IMD包含收入分配、社会歧视、男女差异、社会治安、社会凝聚力和公正性等方面内容的社会体系调查中,美国得分也较高。相对来说,在保证宏观经济良好运营的财政政策方面只是稍优,而在公共金融方面绩效只是中等。在美国的整个国力系统中,各方面力量都很强大,结构非常均衡。

表3 综合国力的各类指标及总体得分
技术力
人力资本
资本力
信息力
自然资源
军事力
GDP
外交力
政府调控力
综合国力

美国
97.42
73.38
99.59
87.06
79.34
91.85
100.00
98.64
76.11
90.69

英国
73.75
71.77
65.63
79.29
60.36
54.26
56.87
78.52
63.61
65.04

俄罗斯
56.33
67.05
52.44
56.77
89.84
84.79
50.00
87.46
52.14
63.03

法国
73.50
68.12
62.33
74.81
56.39
56.29
56.42
82.12
58.61
62.00

德国
77.35
66.46
59.71
80.02
53.66
54.03
59.49
72.25
59.93
61.93

中国
61.42
76.36
59.29
56.20
73.62
54.69
54.76
78.24
63.40
59.10

日本
86.31
71.93
66.13
81.15
50.78
52.34
68.30
66.57
54.79
57.84

加拿大
65.51
71.15
59.58
76.66
83.84
50.00
51.82
61.14
96.90
57.09

韩国
69.19
65.06
52.80
80.88
50.02
50.72
50.41
54.35
57.18
53.20

印度
50.00
65.09
50.59
51.40
61.80
51.13
50.19
50.42
53.59
50.43

资料来源:附表2、附表3、附表4、附表5。外交力得分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沈骥如教授评论获得。

(二)国力次强国:英国、俄罗斯、法国、德国、日本和加拿大

英国综合国力排在第二。国力系统中,国力资源排在第三位,该国在资本力、信息力、人力资本和技术力上有一定的优势,在自然资源上水平一般。英国有较完善的资本市场,2003年,股市融资额达24124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为134.07%,排在第一位;2004年,英国吸引外资总额为550亿美元,比2003年增加2.59%,是参评国中引进外资速度第二高的国家;英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发达,2003年,每平方公里公路密度为0.07公里,是这里密度最高的国家,每千人的移动电话用户为911.7,排在第一的水平。2004年,其计算机普及率为59.5%,因特网普及率达到54.92 %。虽然英国劳动力数量资源有限,但受教育水平较高,人力资本总体排在第四位,英国的平均受教育年限高达22年(2002年数),排在第一的水平。在自然资源方面英国在国土资源和人均可耕地面积上都很小,但能源供给有一定的优势,其能源生产占其需要量比率为113.8%,仅次于加拿大和俄罗斯。英国政府调控力排在第三位,在公共产品提供能力上不及加拿大、美国、法国和德国,在提供经济增长环境的政府绩效上,英国政府在总体上较好,企业立法健全,社会系统和谐,得分仅次于加拿大和美国,制度框架的质量仅次于加拿大、美国和德国,而公共金融和财政政策的表现只是平平。英国经济力、外交力、军事力都比较强大,国力系统中各个方面的力量比较均衡。

俄罗斯综合国力排在第三,但各种力量极不均衡。国力资源排在倒数第二位,仅好于印度。国力资源中只有自然资源处于一定的优势,而在技术力、人力资本、资本资源和信息力上都处于相当的劣势。俄罗斯的技术投入水平很低,2004年,其R&D支出只有57.68亿美元,占GDP比重为1.28%,都只高于印度。俄罗斯科技产出较低,劳动生产率为人均8098美元。在人力资源上,俄罗斯劳动力的质量应该水总体水平还是比较高的,文盲率只有1%,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3年(2002年数),高等教育入学率达29%,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是较低。在劳动力数量上,俄罗斯与中国、印度和美国也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整体排名只处于第七位。俄罗斯资本能力仅高于印度,股市融资能力差,2004年,其股市融资额只有2308亿美元,占GDP比重只有15.16%,引进外资总量和国内储蓄规模与其他国家相比都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俄罗斯的信息力只高于印度和中国,在公路、铁路和航空这些基本基础设施上排在各大国的最低水平。在信息基础设施上,俄罗斯仅高于中国和印度,2004年,其计算机普及率为13.2%,因特网普及率为14.73%。但是,俄罗斯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国土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都很大,能源产量高,其能源生产占其需要量比率为167.4%,处于第一的水平,现在石油已成为俄罗重要的战略资源,一张重要的外交牌。俄罗斯政府调控力排在最末水平,在公共产品的提供水平上排在中等,其公共卫生和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6%和6.2%,而在提供经济增长环境的政府绩效上,俄罗斯排在最差的位置,主要由于俄罗斯在给企业创造增加值的过程中提供的制度环境、法律环境和社会基础都非常差,但俄罗斯近期在公共金融上的管理非常有成效,积极财政政策也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宏观环境。在俄罗斯整个国力系统中,军事力和外交力非常强大,政府调控力、经济力和国力资源都非常弱小,国力结构非常不均衡。

法国的综合国力排在第四。其国力资源排在第六位,科技力和人力资本一般,资本力、信息力较强,而自然资源相对比较落后。法国在技术上整体处于发达国家中较落后的水平,劳动生产率为人均67777美元,是发达国家中水平最低的。尽管是欧洲大国,但在2004年,法国的劳动力数量只有2.72千万人,比德国和英国都少,在大国中仅高于加拿大和韩国,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在欧洲也只是一般,高等教育水平入学率达36%,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5年(2001年数)。法国资本力排在第四位,2003年引进外资存量总量是欧洲国家中最高的,达7485.8亿美元,整体排在第二,仅低于美国。法国信息力水平一般,基本基础设施很完备,法国的公路网、铁路网都较密集,平均每平方公里分别为1.62公里和0.05公里,属于世界较高的水平,但在信息基础设施上的排位较低,法国仅高于俄罗斯、中国和印度。2004年,法国计算机普及率为48.7 %,因特网普及率为43.14%,比其他发达国家水平都低。法国自然资源相对落后,其能源生产占其需要量比率为50.6 %。在政府调控力上,法国排在第六。法国政府政府公共产品提供能力很强,2003年,其全部公共支出占GDP比重达到53.4%,是所有大国中最高的,但法国的政府绩效排在倒数第二位,仅好于俄罗斯,相对其经济发展的需要,法国的制度和法律系统都较落后,财政政策不能对促进经济增长起到积极作用,公共金融不发达。法国的整体国力中,军事力、外交力相对其经济力较强,经济力相对其政府调控力和国力资源较强,国力结构不甚均衡。

德国的综合国力排在第五位。国力系统中,国力资源排在第五位,其中,技术力和信息力较强,人力资本和资本力一般,自然资源上相对较差。德国技术水平整体较高,排在美日之后,处于第三。2003年,德国R&D支出为602940亿美元,人均R&D支出为547.3美元,仅低于美国和日本,2000~2002年,德国居民在国外获得的专利数目平均为115223项,高于日本,是美国的71%。德国有优秀的知识保护环境,在IMD2005年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系统”调查中,德国得了8分,排在第一。德国在人力资本数量上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还算丰富的,平均受教育水平为年16年(2002年数),整体上属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德国的资本市场很不发达,2003年,股市融资达10790亿美元,只占到GDP的44.87%,是大国中水平最低的。在资本资源由于引进外资的水平较高和较高的国内储蓄水平整体上排在中等偏上的水平。德国信息力排在第四位,2004年,德国的计算机普及率为56.2%,因特网普及率达到50.8%。德国自然资源排在倒数第三位,国土资源、人均可耕地面积上都较小,其能源生产占其需要量的比重只有38.9%。德国的政府调控力排在第五位,政府公共产品支出水平较高,政府绩效排在第六位,在支持经济创新的环境在社会体系上排名很高,其他方面都是中等的水平。德国经济力全球第三,外交、军事和政府调控力都较强,国力结构非常均衡。

日本的综合国力排在第六位。日本国力资源很强,仅次于美国,除自然资源外在所有项目上都排在较高的位置。日本科技力排在第二,2004年,日本R&D支出为1241.13亿美元,仅次于美国,R&D支出占GDP比重为3.12%,排在第一位。日本的原创性科学论文在数量上虽只次于美国,但比英国和德国没有压倒性优势,但日本在专利占有水平上,甚至与美国不相上下,2002年,授予国内居民专利数目为110053,是美国的1.27倍,本国居民获得的国外专利数为106184,为美国的65%。2004年,日本高技术产业出口总额为世界第三,高技术产业出口占全部制造业出口的24%。日本劳动力数量比美国外的所有发达国家都高,受教育水平良好,高等教育入学率达50%,全部人力资本排?/ca>

⑷ 从2000年到2020年世界主要国家gdp排名数据的变化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从经济

亚洲国家人口优势的体现

⑸ 请问世界各国2000~~~2006年DGP增长分别是多少

30年来中国及其它世界各国GDP排名

作者: 日期:2005-04-10 13:45:08
本文出自网易虚拟社区(club.163.com),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网易

197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除苏联外,按当时汇率)
01----美国--------1,0255亿美元
02----日本----------2068亿美元
03----西德----------2037亿美元
04----法国----------1470亿美元
05----英国----------1236亿美元
06---意大利---------1077亿美元
07---加拿大----------851亿美元
08--澳大利亚---------429亿美元
09---墨西哥----------396亿美元
10---西班牙----------390亿美元
11----瑞典-----------357亿美元
12----荷兰-----------351亿美元
13----中国-----------272亿美元 ★★★★★

198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除苏联外,按当时汇率)
01----美国---------2,7956亿美元
02----日本---------1,0279亿美元
03----西德-----------8261亿美元
04----法国-----------6824亿美元
05----英国-----------5367亿美元
06---意大利----------4546亿美元
07----中国-----------3015亿美元 ★★★★★
08---加拿大----------2689亿美元
09---西班牙----------2218亿美元
10---阿根廷----------2090亿美元

199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除苏联外,按当时汇率)
01----美国---------5,8033亿美元
02----日本---------3,0522亿美元
03----德国---------1,5470亿美元
04----法国---------1,2198亿美元
05---意大利--------1,1045亿美元
06----英国-----------9946亿美元
07---加拿大----------5827亿美元
08---西班牙----------5115亿美元
09----巴西-----------4650亿美元
10----中国-----------3878亿美元 ★★★★★

1995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按当时汇率)
数据参考 http://www.eia.doe.gov/pub/international/iealf/tableb2.xls
01----美国---------7,4005亿美元
02----日本---------5,2929亿美元
03----德国---------2,4166亿美元
04----法国---------1,5257亿美元
05----英国---------1,1032亿美元
06---意大利--------1,0661亿美元
07----中国-----------7006亿美元 ★★★★★
08----巴西-----------6756亿美元
09---加拿大----------5760亿美元
10---西班牙----------5709亿美元

200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按当时汇率)
01----美国---------9,8247亿美元
02----日本---------4,7661亿美元
03----德国---------1,8752亿美元
04----英国---------1,4409亿美元
05----法国---------1,3133亿美元
06----中国---------1,0808亿美元 ★★★★★
07---意大利--------1,0776亿美元
09---加拿大----------7242亿美元
08----巴西-----------5998亿美元
10---墨西哥----------5814亿美元

2001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 TOP 40(重新整理)
01----美国--------10,1714亿美元
02----日本---------4,2451亿美元
03----德国---------1,8738亿美元
04----英国---------1,4063亿美元
05----法国---------1,3027亿美元
06----中国---------1,1590亿美元 ★★★★★
07---意大利--------1,1409亿美元
08---加拿大----------6771亿美元
09---墨西哥----------6178亿美元
10---西班牙----------5775亿美元
11----巴西-----------5025亿美元
12----印度-----------4775亿美元
13----韩国-----------4221亿美元
14----荷兰-----------3749亿美元
15--澳大利亚---------3685亿美元
16---俄罗斯----------3099亿美元
17---阿根廷----------2687亿美元
18----台湾-----------2644亿美元
19----瑞士-----------2473亿美元
20---比利时----------2276亿美元
21----瑞典-----------2101亿美元
22---奥地利----------1887亿美元
23----波兰-----------1745亿美元
24-沙特阿拉伯--------1732亿美元
25----挪威-----------1654亿美元
26----丹麦-----------1628亿美元
27----香港-----------1626亿美元
28---土耳其----------1476亿美元
29-印度尼西亚--------1453亿美元
30--委内瑞拉---------1249亿美元
31----芬兰-----------1219亿美元
32----伊朗-----------1188亿美元
33----希腊-----------1163亿美元
34----泰国-----------1147亿美元
35----南非-----------1132亿美元
36---以色列----------1103亿美元
37---葡萄牙----------1084亿美元
38---爱尔兰----------1011亿美元
39----埃及------------975亿美元
40---新加坡-----------922亿美元

2002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按当时汇率)
01----美国--------10,3831亿美元
02----日本---------3,9934亿美元
03----德国---------1,9841亿美元
04----英国---------1,5636亿美元
05----法国---------1,4313亿美元
06----中国---------1,2371亿美元 ★★★★★
07---意大利--------1,1843亿美元
08---加拿大----------7167亿美元
09---西班牙----------6531亿美元
10---墨西哥----------6304亿美元

2003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按2004年1月1日汇率)
01----美国--------10,8572亿美元
02----日本---------4,2907亿美元
03----德国---------2,3862亿美元
04----英国---------1,7750亿美元
05----法国---------1,7316亿美元
06---意大利--------1,4554亿美元
07----中国---------1,3720亿美元 ★★★★★
08---加拿大----------8505亿美元
09---西班牙----------8271亿美元
10---墨西哥----------6116亿美元

2002年度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人均GDP排行榜(单位:美元)
1--卢森堡--------47926
2--日 本--------37862
3--挪 威--------35690
4--美 国--------35583
5--瑞 士--------35175
6--丹 麦--------29593
7--英 国--------29231
8--德 国--------29135
9--爱尔兰--------29048
10-法 国--------27890
11-冰 岛--------26537
12-新加坡--------25917
13-荷 兰--------25176
14-芬 兰--------25032
15-加拿大--------25013
16-中国香港------25001 ★★★★★
17-意大利--------24784
18-奥地利--------24652
19-瑞 典--------24532
20-比利时--------23333
21-以色列--------18693
22-澳大利亚------18687
23-西班牙--------18536
24-塞浦路斯------15191
25-新西兰--------13026
26-中国台湾------12885 ★★★★★
27-希 腊--------12454
28-葡萄牙--------11464
29-斯洛文尼亚----11176
30-马耳他--------10120
31-韩 国---------9443

补充说明:
1、此排行榜不包括列支敦士登、摩纳哥、圣马力诺、安道尔四个微型国家。其中,列支敦士登的人均GDP还要高于卢森堡,高达52345美圆。
2、爱尔兰和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以及以色列,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都已成功地进入先进经济体即发达国家或地区行列。
3、这31个先进经济体内部发展并不平衡。例如,塞浦路斯,希腊,葡萄牙,马耳他四国,以及微型经济体安道尔,该五国的经济基础和整体的发展水平相对薄弱与落后;另外,意大利的南方地区(含西西里和撒丁两岛),法国的科西嘉岛,英国的北爱尔兰地区,西班牙的西北部与南部地区,德国的东部地区,也较为落后。欧盟的地区援助基金主要是流向这些国家或地区的。
4、今后若干年内最有希望转化为新的先进经济体的国家为:中欧五国――捷克,匈牙利,波兰,斯洛伐克,克罗地亚,以及波罗的海三国。这些国家现在属于转型中的经济体。
5、2002年度人均GDP超过韩国的发展中经济体里,有五个是单一经济主导的产油国。四个在海湾地区:卡塔尔--33142美元,阿联酋--27997美元,科威特--17865美元,巴林--10939美元。一个在东南亚--文莱。
6、2002年度的人均GDP排行当中:俄罗斯--2364美元,墨西哥--6189美元,土耳其--2885美元,印度--507美元,中国--911美元。★★★★★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许宪春说,按照这一目标,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2000年价格计算)将超过35万亿元。未来20年,中国经济至少保持7.18%的增长速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也高于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中国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决定了中国经济的世界排名前移、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提高。1999年中国经济的世界排名为第7位,2000年前移至第6位;2000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为3.4%,2001年提高到3.7%。200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同年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2.3%。这些方面既是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于2005年超过意大利;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于2007年超过法国;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于2010年超过英国;
2015年,中国有望超过西德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2050年,有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070年,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本文出自网易虚拟社区(club.163.com),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网易

⑹ 下图是2000年至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和世界平均增长率的统计表。请用简明的文字概括其异同点(不

(示例)共同点:都是增长。不同点:中国是稳定性增长,世界是起伏性增长。评述:我国回国民经济持续发答展,经济改革成效显著。

⑺ 世界银行关于2006年全球经济发展报告

世行调升全球经济增长预测 世行06年报告启示

世界银行调升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由去年11月份预测3.2%,调升至3.7%,其经济预测调整是因为全球经济的强力反弹;世行06年报告对于世界经济全面分析,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香港《大公报》:世行调升全球经济增长预测
世界银行调升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由去年11月份预测3.2%,调升至3.7%。该行表示,由于大部分国家拥有良好的政策框架,故在高油价的影响下,经济仍能强劲反弹,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另外,该行估计,去年全球经济增长达3.6%。
世界银行日前发表全球金融发展报告,调升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主要因为各国的经济政策良好,对油价高企的影响起了缓冲作用。世银在报告中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强劲反弹,实在令人鼓舞,尤其是今次油价飙升所带来的影响非同小可。该行预测,去年为全球经济火车头的新兴市场,今年经济增长料达6.3%,高过11月预测的5.7%。
该行又预期,欧盟成员国总体经济增长今年可达2.1%,高过原先预测的1.4%。至于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包括中国及东南亚等地,今年经济增长将达8.3%,较2005年的8.8%略为放缓。另外,由于日本消费及商业信心均大为改善,世行料日本今年经济增长2.8%,远高过原先预期的1.8%。
不过,世行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前景仍然抱审慎态度,该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时虽经历相对温和的软着陆,但这种温和的软着陆现时正受着内在和外在的风险所威胁。世行促请新兴市场国家再踏出一步,取消燃料补贴,而尽量吸引更多投资,因为新兴市场国家未必有能力抵受原油价格进一步上升。
另外,该行亦枚举其他全球经济正面对的风险,包括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油价进一步攀升,和禽流感大规模爆发等,均可能拖累全球经济进入衰退。世行预期,直到2008年,油价仍可能维持在每桶60美元水平。
世行维持美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测于3.5%,该报告指出,美国出口有改善,将能抵消利率高企和楼市放缓的影响。该行又预期,若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有序地调整,直至2008年,美元的实质有效汇率将每年下降5%。
世行和英国调整恢复对埃援助
世行集团和英国政府近期通过了一项过渡性援助计划,将分别向埃塞公共服务领域注入2.15亿美元和9400万英镑的资金,且世行集团分管埃塞与苏丹的干事Ishac Diwan已于本月29日与埃塞财长Sufian Ahmed就上述2.15亿美元签订了援助协议。根据协议,这些资金将重点推动教育、卫生和供水等领域的发展。

这一举措是对5个月前包括世行在内的国际援助机构决定停止对埃直接财政援助以抗议埃塞政府处理政治危机不当的重要转折。世行官员认为这一举措是正确的,有助于保障埃塞穷人的利益,减少大选引起的政治问题对穷人基本生活的不必要影响。同时,世行官员也承认,埃塞拥有非洲最好的金融和司法系统,对于保证国际援助资金的有效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支持这一举措的国家还包括了加拿大、瑞典、荷兰、爱尔兰等。据悉,上述援助计划的资金额度有望以每年10%的幅度增长,这对于埃塞经济和社会的长足发展无疑是强有力的支持。

从这一举措可以看出,世行集团与英国政府在埃塞执政党与反对党就部分政策性问题达成共识以后,拟对埃塞加大援助力度。这有助于埃塞发展经济,同时也显示了欧洲国家对埃塞局势逐步走向稳定的肯定。这不仅有利于埃塞逐步走出前段时期资金严重缺乏的困境,也可一定程度上缓解埃塞持续要求我加大对埃资金支持力度的压力;同时证明,国际社会对埃塞去年5月大选后的社会状况做出了新的评估和肯定;这也有助于我与埃塞在经济领域的进一步合作。
世行2006年世界发展报告的启示
2005年秋,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让更多人分享繁荣成果的发展理念。这与世界银行2006年发展报告“公平与发展”的主题不谋而合。
在贯彻落实中央这一发展理念过程中,研读世界银行的这一期发展报告,意味无穷。
报告关注的重点并非“结果”公平,而是“机会”公平,当然,“结果”须避免绝对贫困发生。从这一“公平”概念出发,报告指出,追求公平,不仅出自人们的主观价值取向,更因为公平能够促进效率,有助于社会的持续增长繁荣。
报告揭示了公平与效率相辅相成、公平与长期繁荣相辅相成的两大原因:
第一,发展中国家的信贷、保险、土地和人力资本市场普遍存在市场失灵,有潜能有进取心的中下层人群往往没有机会获得这些要素,权力和财富的不平等转化为机会的不平等,导致资源配置丧失效率;第二,经济、政治不平等的制度会产生“经济成本”:控制权力的人采用对自己有利的方式来塑造制度,这就扭曲了社会激励机制,破坏了社会凝聚力,导致了社会冲突。当这种情况不断自我复制、代际传承,社会就陷入“不平等陷阱”。这样,创新和投资无从谈起,繁荣无法持续。这从根本上危及包括富人及其子孙在内的所有人的长远利益。
报告随之给出了“实现政治和经济竞争环境公平化”的国内三方面和国际两方面的公共行动要求:
在国内,向中低收入阶层公平地提供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服务;建立公平的司法体系,使所有人的人身和财产权利受到等同的保护,向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土地、水电路电信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均等使用权利,阻止精英阶层对国家的“俘获”,从而促进经济机会的均等化;促进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公平竞争,防止权势集团和富人集团操纵市场化改革。在国际,促进全球市场竞争及规则的公平化;同时提供援助,帮助穷国和穷人提高自身禀赋。
只要没有偏见,报告的上述分析,完全可以消除人们对“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会否损害我们的“投资环境”、损害效率的种种疑虑。
例如,劳动合同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时,有人质疑保护劳工权益,会否提高劳动力成本、降低国际竞争力,导致外商撤资。报告列举了美国的一个实例,是对这一疑虑的很好回应:美国伊利诺伊州一家轮胎厂1994年在公司利润上升时提出了增加工作时间、降低工资报酬等恶化劳工利益的条款,引发罢工;公司就用新员工来替代罢工工人。劳动争议期间该厂生产的轮胎故障率大大高于原来,也高于没有发生冲突的其他竞争伙伴。在轮胎故障引发了271起死亡、800多起受伤事故后,公司被迫召回了所有低质量和有缺陷的轮胎。报告因此得出结论:“不公正待遇的感知影响到工人的态度——以及产品质量和消费者的安全”;“公平对人类发挥着内在的、根本性的作用”,如果我们不准备停留在“千万双鞋换一架飞机”的低级阶段,那么,我们就会明白,直接劳动者发自内心的积极性,是所有技术进步的基础。
又如,查处土地违法案件时,有人质疑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提高对农民的征地补偿标准,会否提高用地成本,导致招商引资困难。报告引用了南美、南亚和非洲的诸多实例,从公平和效率两方面强调了穷人土地权益保护的重要性:“土地分配越不平等的村庄,贫困问题就越严重”;“拥有土地能够给予穷人在政治领域更多的说话机会,并且会更多地投资于儿童教育,阻止了代际之间的贫困转移”;“土地不平等削弱了社区进行社会最优集体行动的能力,这导致了公共物品供应不足。它也可能像南非那样造成容易引发严重的社会动乱”;“降低了对土地的投资,使得国家达不到有效率的土地分配”;导致了“低人力资本投资、低社会凝聚力和政治权力扭曲”,“不平等分配与低GDP增长率之间正的相关性”。如果外来的不是投机炒家,而是实业投资者,那么就应该明白,非法掠夺得到的产权不可能得到有效的保护,投资将充满风险。
报告依据同为欧洲殖民者开发的北美和南美迥异的发展历程,说明了“不公平导致无效率”的真理。今天作为发达国家的北美国家与今天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南美国家,分野就在于人口、资源禀赋及这两种要素之间的相对配比差异导致的公平/不公平发展模式。劳动力稀缺、很少有现成自然资源可供掠夺的北美,相对资本和权力,主要来自英国的“同质”劳动者占据了主导和强势地位,因此构筑了人人平等的现代治理结构,所有个体争取更好生活的内在激励,造就了北美国家经久不衰的竞争力,树立了公平与效率统一、更好的经济民主与更好的政治民主结合的典范。反过来,气候条件更加适宜、自然资源更加丰裕、土著居民众多的南美,因疾病流行欧洲殖民者较少、资本稀缺,造就了资本奴役劳动的客观条件,大庄园奴隶劳动模式中普通劳动者不可能有什么内在激励,当然更谈不上整个国家的竞争力和民主政治。不公平就这样导致了无效率。(见第六章《公平、制度和发展过程》)
报告断言,“坏制度下的经济增长不会持久”。为此,报告归纳了阿根廷1870年代到1920年代50年的黄金时期、沙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几十年的黄金时期、哥伦比亚1900年后半个世纪和科特迪瓦独立后头20年的黄金时期均未能维持下去的三大原因:第一,坏制度将大多数人排除在有效投资的范围外,限制了持续增长的可能性;第二,在坏制度下,权力集中在少数精英手中,他们能够以权谋私,攫取增长收益,所以他们没有重建一个更加普遍的良好制度的内在动力;第三,坏制度会带来权力的争夺,从而破坏经济增长,因为人们都追求权力控制所带来的巨大收益,增长带来的经济利益越大,会越容易“孵化”矛盾,坏制度下增长所创造的收益因为缺乏社会最基础的权力制衡机制而带来更多的矛盾,导致社会不稳定,甚至危机和战乱,从而使增长停滞。报告指出,“虽然一时的政策可能暂时缓和各种矛盾,正如1853年以后的阿根廷一样,但是由于基础性制度的缺失,矛盾还是会爆发,最终破坏人们投资的积极性”。
于是,全部问题可以归结为构筑这样一种治理结构,在这种架构中,社会的主导者们/精英们受到来自广大普通民众的有效约束,只能体现所有民众的利益和意愿,而不能够以权谋私。缺乏这种架构的社会,增长及其成果就毫无价值。越是快速增长的社会,就越不能坐等这种架构的出现。
当我们“咀嚼”报告的这些见解,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努力方向会有更明确的把握:“亲民”政策必须植根于这样的治理结构中才可持续。
报告对中国在全球“公平与效率”方面的作用进行了两方面的评价。
中国的改革开放迅速地大幅度地提升了中国人均所得。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全球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近年的良好经济增长,缩小了全球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按人口加权的国际不平等程度下降,中国起了主要作用。与此同时,中国国内不平等发展迅速。
总之,报告从历史和现状、理论和实践、逻辑和数据多方面告诉人们,公平与效率高度统一。我们今天“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只会更加推动经济增长,而不是相反。任何以效率为借口反对“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任何指“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为“反对改革”的说法都不再成立。让我们用有意识的公共政策打破正在形成的不平等陷阱,以公平促进更高的效率和更持续的增长。

世界银行专家回顾2005年并展望2006年全球经济

www.21our.com 2006年06月05日 16:45 经济学动态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以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第一副行长Francois Bourguignon为首的世行专家们在对世界经济形势进行长期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回顾了2005年的全球经济运行情况并展望2006年及以后的发展。 现将他们的观点扼要介绍如下。 一、引言 世界经济在极度强劲增长之后,生产能力受到越来越大的制约,于2004年末和2005年初增长放慢了速度。高昂的油价减少了石油进口国的收入,可是发展仍然强劲。 1.增长减速但仍然强劲。2005年世界GDP估计增长3.2%,低于2004年的3.8%。在2007年增长稍许趋强之前,2006年有望保持平稳。2004年下半年整个工业化世界都开始放慢了增长速度,欧洲的增长仍然低于其潜在的能力。相反,美国和日本的经济虽然也放慢了速度,但其发展仍然接近于它们最大的可持续速率。 在发展中大国,2005年中国和印度的GDP继续快速增长(分别超过9%和约7%)。但是俄罗斯由于石油生产增长乏力而减慢了速度。高昂的油价加上国内生产能力受到限制以及高收入国家进口需求的趋缓,进口石油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增长估计从6.9%降低到6.1%。从实际收入来看,下降更为激烈,从6.4%减少到3.9%。在出口石油的发展中国家,尽管石油收入在增加,但是石油部门扩大生产的机会在减少,这意味着它们的产出增长减慢,从6.6%放慢到5.6%。 2006年高收入国家之间的增长可望保持平稳,稳定在2.5%左右。这是欧洲业绩提高与美国和日本增长稳定二者加在一起的反映。在美国,油价的上涨和货币政策的紧缩有望抵消美元以往的贬值给增长带来的积极的刺激。尽管增长被高企的油价拖了后腿,欧洲计划中的增长仍然会发生,因为低的利率、被抑制的投资需求以及欧元实际升值的不利后果大部分被消化之后,高油价的不利影响有望烟消云散。在日本,尽管油价高企,但国内需求的加强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持将会使增长仍然接近潜在的能力。 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将稍有回落,估计从2005年的5.9%降低到2007年的5.5%。在东亚和南亚,发展将稍稍趋缓,但仍然非常强劲,中国和印度尤其如此。在中东和北非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石油出口国滚滚而来的石油收入刺激内需增长,并部分地抵消生产能力所受到的会使生产增长放慢脚步的制约。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增长乏力,反映非石油商品价格疲软,反映2004年增长非常强劲的一些国家重新回到正常的增长水平。在欧洲和中亚,加入欧盟所带来的增长这一额外收获的退潮和石油生产国能力受到的制约,可能使发展速度稍稍放慢。 2.吃紧的商品市场。全球增长乏力使非石油商品市场的紧张状况有所缓和。曾经出现了稳定的迹象,而在供应对高价作出反应的地区,农产品的价格,甚至有下跌的征兆。金属和船运也出现了疲软的苗头,尽管幅度较小。原油供应的增长勉强高于需求的增长,供应条件将仍然趋紧。因此,原油价格当前包含着巨大的风险溢价,尚无望迅速回落。 未来油价的突然上升会给全球前景带来潜在的危险。如果供应出现持续不断的负面冲击,则由此产生的价格上涨将具有特殊的破坏性。由于石油可采量和以石油为基础的投入的减少,产出将直接受到限制。这将和不久前的情景截然不同,那时价格是在供应迅速增长的背景下上涨的。供应方面若出现使石油日产量减少200万桶的冲击,就会使石油价格在一年多内每桶超过90美元,在该冲击发生后的第二年,全球增长就会降低1.5%。低收入的石油进口经济体的收入就会减少,其减少量超过它们GDP的4%(大大高于高收入国家),这是因为它们的经济是相对高油耗的,同时油价由供应冲击诱发的上涨不一定会使非石油商品的价格也跟着上涨。 3.全球的不平衡仍然是一大问题。全球经常账户不平衡和美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逆差(2005年预计超过7500亿美元)仍然是一个重大的中期性问题。在2004年末和2005年初这段时间内,紧张状况有所缓和。利率差别相对于欧洲短期和长期资产而言的提高,使得私营部门对购买以美元标价的资产胃口大开。因此,2005年头7个月美元实际升值了约2.5%,外国中央银行积累的储备在为经常账户逆差提供融资方面就不再那么重要了。 这一喘息机会是短暂的。从某种程度上讲,增加的私人资本流量是投资人对一次性的资产组合相对于美元资产所作的调整。2005年第2季度初,流量减少了,美元面临着重新下探的压力。从而,外汇储备的积累再次成为美国经常账户逆差融资的至关重要的成分,外国中央银行行为的改变可能导致不稳定这一危险又死灰复燃起来。 4.低利率是不确定性的根源。长期利率和利差的未来走势是一个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利率和利差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处于历史低位。促使利率维持在低位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整个发达世界数年来奉行的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欧洲的养老储备;美国和亚洲的资产负债表都进行合并报表处理;以及低的通货膨胀环境;还部分地归功于中国和前苏联集团成员进入世界市场后竞争的加剧。这些因素大多是暂时性的,预期会逐步消失,因此长期利率将稳步上升。事实也确实如此,美国10年期国库券的收益从9月份起已上升了50个基点。 然而,这些暂时性的因素可能继续占支配地位,使最近长期利率的上升发生逆转。这将激起强大的需求,使之超过计划的需求,也加剧了产能所受到的制约。结果油价被推得很高,引发一轮更猛烈的通胀周期,最终导致衰退。 另一种情形是这些力量可能很快消失,使长期利率更快地上升到长期均衡的水平,从而引发更为显著的减速。 最后,此种增长放慢的环境和全球的不均衡,将加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危险。在这方面决策者必须齐心协力保证多哈回合达到完满的结局,使专门出口农产品的发展中国家从贸易自由化中受益,同样让其他国家从制成品和原材料的自由贸易中得到实惠。 二、全球增长 2005年全球经济的减速有目共睹,但是与2004年3.8%的增长相比,仍然继续以3.2%的速度发展。减速波及面广,实际上殃及每一个经济地区。 油价的上涨,资源部门能力受到的制约,美国和一些国家奉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在快速增长一年之后投资周期的到头等等,都加快了增长速度的下滑。 1.高收入国家的产量和前景。2005年工业化经济体的增长估计为2.5%,大大低于上一年的3.1%。工业生产的增长率从2004年年中的5%以上降低到2005年年中的不到1.5%。2005年高昂的油价,上升的短期利率以及不同寻常的飓风季节,使美国的增长率降低到3.5%,而上一年这一增长率达到4.2%。减速可能不会像想象的那样,因为低的长期利率推动了内需,以往美元贬值的累积作用提高了净出口额。 欧洲增长的减速不太明显,但是1.2%的发展速度(欧元区为1.1%)则疲软得多。欧洲各经济体用油强度低以及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有助于说明欧洲增长的减速为何不那么明显。日本的GDP估计增长了2.3%。由于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和工业改组强度降低,使内需上升和家庭收入增加,这样,中国进口需求大量减少造成的损失得到了补偿。 2005年石油价格的上涨可能使2006年全球的增长率降低约1/4个百分点。如果油价保持稳定就不至于如此了。按计划美国的发展速度将保持稳定,因为利率进一步上调和油价高企的负面作用,将部分地被飓风过后进行的投资和外来部门对增长所作贡献的额外增长所抵消。投资将使赤字财政趋于好转。在欧洲,尽管高油价拖了增长的后腿,但是计划中的经济活动将加速进行,这是因为利率低,投资需求受到抑制以及欧元实际升值的不良后果已经被消化。油价上涨给日本造成的不良后果,大部分有望被内需的强劲和继续实施支持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所弥补。 2.发展中国家的产量和前景。尽管2005年发展中国家的增长下降了几乎整整一个百分点,然而它们的发展仍然非常强劲有力。2005年估计增长5.9%,这部分地反映中国和印度经济业绩强劲。产量继续快速扩大(分别超过9.0%和7.0%左右)。 石油进口国(不包括中国和印度)增长下降剧烈,从5.6%降低到4.3%。与此同时,尽管石油收入继续增加,但由于出口石油的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造成石油部门后备产能减少,增长从6.6%减缓到5.7%。 高企的油价、利率的提高和固有的通胀压力将使大多数发展中地区2006年和2007年的增长受到抑制。然而,作为一个集团而言,中、低收入国家2007年的经济业绩将会再次超出高收入经济体一大截。 3.地区展望。2005年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各经济体继续快速发展。地区GDP估计增加了7.8%,但低于2004年的8.3%。中国的增长仍然非常强劲(尽管私人消费和投资需求二者都显著回落),这是因为出口继续快速增长,而进口增长却减少了一半。 对该地区其他国家来说,中国进口的减少,全球高科技需求的疲软以及油价的上抬等,都转化为出口增长的下降、生产者价格的快速提高以及经常账户国际收支状况的恶化。 2006年平均油价还要上涨,中国投资水平下降的长期影响和货币政策的趋紧预料会使地区的增长于2006年和2007年分别下降到7.6%和7.4%。 2005年欧洲和中亚地区的经济活动降幅惊人。GDP增长估计为5.3%,低于2004年的7.2%。石油生产增速下降,投资周期见顶(尤其是最近加入欧盟的经济体)以及世界对地区出口需求的不旺都导致了下降。俄罗斯从7.2%减慢到6.0%,乌克兰从12.1%回落到4.4%;波兰从5.4%下跌到3.5%,土耳其从8.9%降低到4.8%。 油价的上涨抑制了石油进口国的国内需求,但是石油出口国的石油收入却大大抵消了石油部门本身增长的减速。作为对这些制约能力的因素和上一年增长强劲有力的反映,本地区许多国家(尤其是俄罗斯)的通胀压力东山再起。从该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增长将保持稳定,2006年、2007年平均将约为5%。这已接近该地区潜在的增长率。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经济活动,2005年估计增长4.5%左右。与2004年5.8%的记录相比下降显著,但是与该地区前三年0.4%的平均增长率相比却又高出许多。由于供应方面的制约因素和紧缩的货币政策,估计巴西的GDP增长放慢到3.8%左右(从2004年的4.9%下降至约3.8%)。而在墨西哥,2005年比2004年少了五个工作日,预计将使经济增长下降不少。除这些国家外,2005年该地区增长强劲有力,估计达到5.9%,这是由世界对该地区出口的强劲需求(尤其是石油、咖啡和铜,这些占该地区商品出口总额的65%)和低利率促成的。 全球的缓慢增长已经使非石油商品市场的紧张情况趋于缓和,这导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复苏,这一势头有望继续保持下去。可是,当该地区许多国家从高油价中受益的同时,其他一些国家,特别是加勒比地区的国家由于对石油依赖过多,面临着收入的大量损失。因此,2007年该地区的GDP增长预计将下降到3.6%。 高企的油价和对石油的强劲需求是中东和北非各经济体的关键推动力,2005年该地区的GDP增加了4.8%。非常高的石油收入使公共开支以两位数增加,这帮助石油生产国的GDP增长5.4%。然而,欧洲增长乏力,高额的石油支出和根据纺织和服装协定(ATC)取消配额所造成的一次性不利影响,使该地区石油进口国的增长从2004年的4.6%下降到2005年的约4%。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GDP 2005年估计增加4.6%。南非产出增幅估计达到4.2%。石油出口国的经济2005年估计增长了5.5%。这反映石油业快速增产和投资流入量迅速加大。某些石油出口国2006年和2007年的增长可能超过25%。这是新油田投资的结果。然而,其他国家的增速由于受到能力的制约而踏步不前。 在西非,2005年强劲的商品价格、充沛的雨水以及大规模地使用农药,地区增长有望提高。在东非和南部非洲,增长预计将稍稍放慢。这部分是因为ATC配额的废除将继续使纺织品出口处于压力之下。为了遏制预算赤字,某些国家愈来愈多地把原油价格的上涨转嫁到消费者头上,这将减少消费需求并增加通胀压力。 尽管油价上涨和转嫁现象在加剧,通胀预计仍然维持在一位数之内,这是因为食品价格会下降并且执行了谨慎的货币政策。不久前进行了一些经济改革和捐助国增加了支持——因为较多国家达到了重债穷国(HIPC)的入门点——也将有助于支持增长,预计中期将达到或超过4.5%。 三、长期前景和贫困预测 发展中经济体最近经济表现强劲有力,预计这些经济体中期将较快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过去几年进行的经济改革。臻于完善的宏观经济政策,较低的通货膨胀,贸易自由化,更灵活的汇率机制以及财政赤字的减少,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减少了不确定性,改善了总的投资环境。更大的宏观经济结构改革,如私有化和监管改革倡议等,也均起了关键作用。 由于最近以来经济业绩一直提高很快,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预计每年将增长3.5%左右。除东亚外,预计发展中地区未来的增长率均高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东亚则由于人口老龄化而可能有所下降。 关于贫困问题,除撒哈拉以南非洲外,所有地区均有望达到千年发展目标有关减贫的指标,也就是使贫困率在1990年的水平上下降50%。在东亚,这一指标已经实现。根据当前所做的长期预测,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以及欧洲与中亚地区到2015年两地几乎均可消灭赤贫现象。总的来说,每日生活费为1美元或不足1美元的人数将减少到6.2亿左右,而1990年为12亿,2002年估计为10亿。 尽管这一前景激动人心,但是尚不能为此洋洋得意。发展中经济体每日生活费为2美元或不足2美元的人数预计仍然多得令人咋舌。再者,虽然最近取得了进展,但是撒哈拉以南非洲2002年赤贫发生率实际上高于1990年。至2015年尚有约38%的非洲人将仍然生活在赤贫之中。世界各地人均收入预计将快速增长,但该大陆将继续远远落在世界其余地区后面,除非采取能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措施。 四、国际金融 过去几年来国际汇率的大幅调整在2005年停顿下来了。尤其是尽管美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逆差居高不下,但是美元相对于其他主要币种而言的下降趋势已经到头。2005年头7个月美元强劲有力,其部分原因是美国提高了短期利率,而欧洲可能为了回应该洲相对疲软的经济业绩而降低了长期利率。到7月,这种发展趋势使美国和欧洲短期利率之间的差别波动300个基点。而同时有利于美国长期债券的利率差别达到75个基点。 这种愈来愈上升的利率差别从金融上刺激人们持有美元资产。2005年第1季度由于投资人调整了他们的资产组合,临时性地造成私人部门的净资本大量流入美国。这种资金流入不仅增强了美元,还为美国一大部分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逆差提供了资金。 然而,2005年第2季度,私人资本流入量趋缓,外国银行再次扮演向美元融资的重大角色。美元和美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逆差融资对

⑻ 求一下2000年左右的经济水平和2012年的差距,中国及世界收入及产值等的数据

2000年GDP差不多是1万美元 当时美国式8万亿
2012年 中国式50万亿 美国式 16万亿左右吧,
具体数字请网络 全世界GDP
第一名:美利坚合众国。GDP二次估算值为150944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3.9%,实际增长1.7%,增量5689亿美元,人均48373美元。第二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GDP初步核算数为73011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23.1%(美元计价名义增长,以下国家名义增长均为美元计价增长),实际增长9.2%(本币实际增长,以下国家实际增长率均为本币),增量13699亿美元,人均5432美元。
第三名:日本国。GDP初次速报值为58685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6.9%,实际下降0.9%,增量3782亿美元,人均45912美元。
第四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GDP初值35786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9.0%,实际增长3.0%,增量2951亿美元,人均43760美元。
第五名:法兰西共和国。GDP初值27781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8.5%,实际增长1.7%,增量2176亿美元,人均42625美元。
第六名:巴西联邦共和国。GDP初值24746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15.5%,实际增长2.7%,增量3312亿美元,人均12863美元。
第七名: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GDP二次估值24212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7.0%,实际增长0.8%,增量1589亿美元,人均38630美元。
第八名:意大利共和国。GDP初值21996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6.8%,实际增长0.4%,增量1405亿美元,人均36215美元。
第九名:俄罗斯联邦。GDP初值18496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24.4%,实际增长4.3%,增量3627亿美元,人均12939美元。
第十名:印度共和国。GDP初估18393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14.1%,实际增长7.3%,增量2267亿美元,人均1530美元。
第十一名:加拿大联邦2011年,加拿大名义GDP折合17378.01亿美元,较上年的15768.30亿美元增加1609.71亿美元,增长10.2%(本币升值4.2%),人均名义GDP约为50674美元。
第十二名:西班牙王国。西班牙GDP初值10733.83亿欧元(14941亿美元),同比增长0.7%
人均31610美元
第十三名:澳大利亚联邦。GDP折合14889.69亿美元,名义增长19.6%,实际增长2.2%
第十四名:墨西哥合众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为11535.66亿美元,同比增长11.3%;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9。
第十五名:大韩民国。2011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为11171.47亿美元,同比增长10.1%;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6%。
第十六名:印度尼西亚共和国。2011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为8776.5亿美元,同比增长19.7%;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5%。
第十七名:荷兰王国。2011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为8401.2亿美元,同比增长7.7%;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
第十八名:土耳其共和国。2011年1-3季度,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为5890.72亿美元,同比增长11.0%;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全年数据待公布)
第十九名:瑞士联邦。瑞士名义GDP折合6363.75亿美元,同比增长20.6%;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9%。
第二十名:2011年,瑞典名义GDP折合5380.83亿美元,比上年的4621.51亿美元增长16.4%(本币升值11.0%),全年实际GDP同比增长3.9%,人均名义GDP约合56954美元。

⑼ 下图是2000年至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和世界平均增长率的统计表。请用简明的文字概括其异同点

共同点:都在增长。
不同点:中国是稳定性增长,世界是起伏性增长。
评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经济改革成效显著。
(答案不必拘泥,意思相近即可。)


⑽ 2000年到2004年我国经济

(12分)(1)材料一:反抄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的增长,但收入差距逐步拉大。(2分)材料二:反映东中西经济不断发展,但收入差距也呈现扩大趋势。(2分)(2)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1分)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的劳动合法的经营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富。(2分)反对平均主义,防止收入差距过大(1分)。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1分)。鼓励人们致富创业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先富帮后富。(1分)初分配注重效率(1分),再分配注重公平(1分),落实提低、扩中、调高、取非这一政策。(1分) 解析

与2000到2006年世界经济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