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土地资产管理促进全省经济发展意见的通知效力
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土地资产管理促进。省经济发展的通知效率,这人是国专家政策的给予和属或者是?人民的一种正能量的发展,给予了他们土地的资产的促进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不断地提高农民的劳动力和。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水平,促进国家呃生产的发展。
⑵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难题。山东省委、省政府为解决这一难题进行了长期探索,先后提
(1)①构想体源现了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②构想体现了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有利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成优势互补,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③构想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精神实质。统筹兼顾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2)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规划,促进山东省整体发展。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辩证统一的,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突出抓好“一体”带动“两翼”,“两翼”支撑“一体”,合力推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③辩证的否定观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一体两翼”构想突破了传统区域发展理论,是对全省区域发展思路的创新。 |
⑶ 山东省城市排名
你好,就综合实力来看,还是老牌劲旅临沂市占据上风,因为有鲁南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之称,而且旅游资源也是相对不错的。日照虽然地理位置不错,但是由于是新兴城市,各方面发展都还不完备,只能说潜力很大,但是就目前的实力来看,还是不如临沂的。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
⑷ 山东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2005年,在国土资源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加强了资源供应调控。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严格控制农用地转用总量,严把建设用地预审、审批和批后监管“三个关口”国土资源宏观调控作用得到强化;加强规划计划管理,统筹高速公路、铁路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缓解了全省建设用地指标紧张的问题;强化矿权管理,暂停探矿权审批,提高开发准入门槛,实施采矿权源头控管。
●整顿规范了国土资源管理利用秩序。进一步巩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顺利通过了国务院的检查验收,恢复了正常的农用地转用和建设用地审批。开展了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工作,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实现了全面好转。
●开展了新一轮国土资源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研究工作,完成了《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报告》和《山东省土地利用需求预测报告》,制定了规划修编工作方案,开展了“四查清、四对照”,为规划修编的全面开展打下了基础。开展了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工作,开展了山东省地质勘查规划研究和山东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规划研究,编制了《山东省地质勘查规划》和《山东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规划》,国土资源规划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落实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执行耕地“占一补一”制度,加大开发整理复垦力度,规范了项目管理。组织上报国家投资项目89个,预算总投资21.78亿元,项目完成后可新增加耕地面积15 383.46公顷。开展了补充耕地数量质量等级折算和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方案编制等研究工作。
一、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状况
1.土地资源现状、结构及特点
据2005年土地变更调查,全省土地总面积15 712 630.50公顷,人均土地面积0.17公顷,位于全国第27位。各种土地类型中,全省农用地面积为11 571 889.07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3.70%;建设用地2 422 420.1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40%;未利用地1 718 321.2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90%。
农用地主要分布在鲁东丘陵地区和鲁中南山区和鲁西北平原。其中,耕地面积7 518 920.33公顷,占农用地的65.00%,人均耕地0.08公顷,位于全国第18 位,人均占有耕地小于1亩的有济南、淄博、枣庄、泰安、莱芜五市;农业人口人均耕地0.12公顷,低于全省农业人口人均耕地平均数的有淄博、枣庄、济宁、泰安、烟台、日照、莱芜、临沂、菏泽9 市。全省园地1 020 740.99公顷;林地1 351 620.46公顷;牧草地34 052.94公顷,其他农用地1 646 554.35公顷。
建设用地中,主要居民点工矿用地2 010 990.65公顷;交通用地161 333.97公顷;水利设施用地250 095.55公顷。
未利用地中,主要为荒草地 538 948.47公顷,占未利用地的 31.4%;盐碱地224 278.80公顷,占13.10%;滩涂253 589.47公顷,占14.80%;苇 地77 402.40公顷;沙地9 191.45公顷;沼泽地703.34公顷。未利用土地主要分布在黄河古道沿线、黄河冲积平原以及沿海地区。其中以荒草地、盐碱地、滩涂居多。
2.动态变化情况
全省土地调查总面积增加7 262.04公顷,主要原因:①土地更新调查中,增加部分岛屿调查;②沿海地区使用了土地调查底图,滩涂界线调整引起部分滩涂面积增加。
主要变化的地类为:耕地净减21 213.82公顷;园地净减11 181.55公顷;林地净增3 596.27公顷;牧草地净减2 789.83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净增32 494.21公顷;交通用地年净增5 950.48公顷;水利设施用地净减12.58公顷。荒草地净增11 222.93公顷,盐碱地净增1 498.78公顷。苇地净增1 091.27公顷,滩涂净减5 139.23公顷。
(二)土地利用情况
1.农用地
全省农用地结构如表1所示:
表1 2005年全省农用地构成
耕地动态变化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耕地增加情况(见图1)。因为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农业结构调整等原因增加耕地33 617.08公顷,其中,土地开发增加耕地9 659.05公顷(主要集中在滨州、东营、烟台等四市);复垦增加耕地1 616.92公顷(主要集中在潍坊、济宁两市);整理增加耕地7 750.35公顷(主要集中在潍坊、济南、青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耕地10 692.43公顷,主要反映在济南、青岛、莱芜三市消化了更新调查量。其他原因开发耕地3 898.33公顷。
(2)耕地减少情况(见表2)。
图5 2000~2005年全省土地违法案件审结情况
通过动态巡查发现土地违法行为4 890件,涉及土地面积2 715.27公顷,耕地1 820.05公顷。挽回经济损失20 708.70万元。共拆除建筑物286公顷;没收构建物214.55公顷;收回土地402.99公顷,其中耕地259.78公顷;全年共收缴罚没款20 707.87万元,其中,土地违法案件罚没款19 819.85万元,矿产违法案件罚没款888.02万元。
图6 2000~2005年全省地矿违法案件审结情况示意图
随着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成果的巩固和加强,土地管理和利用秩序明显好转。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普遍提高,土地执法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各级执法监察力度明显加强,各类案件的查处也取得了较大成效,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圈占土地、乱占滥用耕地等现象的发生。2005年全省共发现土地违法案件 5 051件,与 2004年的 9 590件相比,减少47.3%。其中,发现历年隐漏案件1 152件,比2004年减少了74.82%;当年发生的案件3 899件,比2004年减少了22.3%。
五、国土资源行政复议情况
2005年,全省共受理行政复议申请134件,比2004年增加58件。审结112件,审结率83.58%。其中维持62件,责令履行3件,变更1件,撤销15件,撤回申请31件。
六、国土资源管理机构、人员及经费情况
2005年,全省年末从业人员20 252人,其中行政编制人员3 881人,研究生以上109人,大学本科及大专12 920人,高中及中专6 475人,初中及以下人员748人,其中大学本科及大专以上学历占64.33%。经费收入105 373.75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拨款84 947.50万元,其他收入20 426.25万元;乡级土地所1 556个,人员8 651人,其中专职人员8 347人。
七、国土资源管理干部培训情况
2005年,全省参加各种院校培训人数达263人次,其中参加党校学习174人次,行政学院学习24人次,参加其他院校培训65人次,其中学历教育91人次。通过学习和培训,各级国土资源管理干部的业务水平和政治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八、信息化建设情况
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有了较快发展。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网建立,为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奠定了基础。年末从业人数332人,其中技术人员201人,投入信息化建设经费1 917.47万元,其中硬件827.86万元,软件经费734.19万元,比2004年增长5.82%。
九、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问题
全省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土资源需求量进一步加大,土地和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②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有待加强,少数地方违法违规占用和非法批准使用土地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地方以旧村改造为名进行房地产开发,规避招拍挂,干扰正常的土地市场秩序;③基层国土资源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机构、职能有待进一步强化,干部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发展改革中加以解决。
(二)建议
1.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规划管理,强化宏观调控
认真贯彻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严格土地用途管制,认真执行土地利用计划,切实保护耕地,积极推进城镇用地增加与农村用地减少相挂钩工作,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成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对“三农”、“三高”、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国家、省重点工程及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项目优先供应土地;对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土地利用强度、投入产出率低的建设用地及开采方式、技术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的矿产开采项目坚决予以限制,不予审批。
2.深化国土资源使用制度改革,提高管理水平
全面落实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制度,对商业、旅游、娱乐、经营性房地产等四类经营性项目用地,坚定不移地推行招拍挂出让制度。研究建立城市供地计划体系,逐步定量、定性、定位提前公布供地计划。对除四类经营性用地外具有竞争性的其他用地,也要逐步引入公开竞争机制。严格执行协议出让最低限价制度,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要加大探矿权采矿权招拍挂出让力度。凡是可以用竞争方式出让探矿权采矿权的,不得采用直接审查批准的方式出让,不断扩大出让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对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探矿权采矿权,以及不需勘查可直接授予采矿权的,均要依法有偿出让;对延续、变更登记的采矿权,原则上以有偿出让方式重新授予;矿山企业转让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采矿权,要依法缴纳采矿权价款或转增国家资本金。加强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调查评价工作投入,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储备。
3.推进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加快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建设,建立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和土地登记与矿权登记信息查询系统,及时公布土地利用规划与供应计划、矿权投放量与布局等管理信息。推广应用国土资源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与资源信息数字化成果。
⑸ 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耕地后备资源是指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开发为耕地的未利用地和因各种原因导致的闲置废弃地,是一组地类的组合。耕地后备资源是补充耕地、实现“占补平衡”的主要潜力所在,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以及开发利用战略都对全省土地利用产生重要影响。山东省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东部地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自2002年9月至2003年9月实施了全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这次调查评价所得数据较全面地反映了全省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状况,为制定全省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战略提供了基础、完整、现势的资料。
1 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现状
1.1 总量与结构
根据调查,山东省全部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7590731.1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20%,其中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6484615.0亩,占全省耕地后备资源的85.43%;可复垦土地1106116.1亩,占14.57%。全部耕地后备资源中,国家级耕地后备资源(指相对集中连片面积大于600亩、单片面积大于100亩的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和相对集中连片面积大于300亩、单片面积大于50亩的可复垦耕地后备资源)5486255.9亩,占全部耕地后备资源的72.28%;其中可开垦后备资源4573598.9亩,占全省国家级耕地后备资源的83.36%;可复垦后备资源912657.0亩,占16.64%。具体见表1。
可见,山东省的耕地后备资源主要是可开垦后备资源,以荒草地和盐碱地为主;可复垦耕地后备资源中的废弃压占地占有一定比重,主要是一些砖瓦窑场、村庄搬迁后的废弃地和工矿废弃地,塌陷地主要是采煤塌陷地。
1.2 空间分布
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大部分优质的耕地后备资源富集于鲁北黄河三角洲冲积洪积平原区。该区的滨州、东营两市的耕地后备资源总量就占了全省的40%,两市耕地后备资源面积要占到各自土地总面积的近10%和15%,而且该区耕地后备资源大都集中连片,国家级的后备资源要占到全省的45%以上。全省其他地区的后备资源存量则较为贫乏。详见表2。
表1 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总量及构成
表2 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分布 单位:亩
1.3 权属构成
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中集体所有6 577 553.3亩,占全省耕地后备资源总量的86.7%;国家所有耕地后备资源1 013 177.8亩,占全省耕地后备资源总量的13.3%。
国家级耕地后备资源中集体所有477 3337.1亩,占全省国家级耕地后备资源总量的87.0%;国家所有712 918.8亩,占全省国家级耕地后备资源总量的13.0%。
1.4 质量分级
根据东部地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规定,结合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的实际情况,将评价指数大于80的作为易开发土地,50~80的为较易开发土地,小于50的为较难开发土地。
根据调查评价结果,全省易开垦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2 385 383.4亩,占全省耕地后备资源的31.4%;较易开垦后备资源3 312 586.4亩,占43.6%;较难开垦土地786 645.2亩,占10.4%。易复垦土地734 559.4亩,占全部后备资源的9.7%;较易复垦土地325 260.6亩,占4.3%;较难复垦土地46 296.1亩,占0.6%(图1)。
图1 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质量构成
山东省后备资源以易开发和较易开发后备资源为主体。
2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约束因素及潜力分析
2.1 主要耕地后备资源类型与开发约束因素
可开垦荒草地、可开垦盐碱地、可开垦苇地、可开垦滩涂、可复垦废弃压占地和可复垦塌陷地是山东省最主要的几种耕地后备资源类型,六种类型面积总计达716.86万亩,占到全部耕地后备资源的94.45%,是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的主要潜力所在。
2.1.1 可开垦荒草地
全省共有可开垦荒草地总面积2994301.5万亩,占全省全部耕地后备资源总量的39.45%,占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总量的46.18%。根据地表起伏程度的差异,又可以分为可开垦平原荒草地和可开垦山区荒草地两种,前者主要分布在鲁西和鲁北平原区,后者集中在半岛丘陵区和鲁中南山地区。
大部分可开垦平原荒草地为易开垦土地,其开发主要受水文和土壤条件的制约。由于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而且长期排水不畅,大部分土壤都有轻度盐碱化现象,影响农作物生长。其开发需要挖沟排水、深翻土地、建方田;盐碱较严重的地区可选种耐盐碱农作物,逐步改良土壤。平原荒草地开发的投入相对较少,特别是鲁北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可开发荒草地,单片面积大、分布广,便于集中大规模开发。通过完善的工程设施开发能保证所开发耕地的稳产高产。合理开发平原荒草地后备资源还可以起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山区荒草地的制约因素较多,在评价结果中更多的属于较易和较难开垦土地。首先是地形坡度大,对其开发容易导致水土流失,一般情况下需要修筑梯田;其次山区荒草地土层薄,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砾石含量高,开发为耕地的质量一般较差;另外,山区荒草地的灌溉水源保障程度普遍低,而且大都需要电力提灌,增加生产成本。可开发山区荒草地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山地区和山东半岛丘陵区,单片面积小,分布零散,开发的组织和协调难度大。
2.1.2 可开垦盐碱地
可开垦盐碱地为山东省第二大后备资源类型,总量达2071101.2亩,主要分布在鲁北冲积平原区,相对集中。
盐碱地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土壤的化学性状,由于土壤中盐、碱等化学物质含量高,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另外,盐碱产生的原因一般是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这也成为制约盐碱地开垦的因素。
可开垦盐碱地的开发必须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并重,挖沟排水、灌水压碱等水利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同时选种耐盐、耐碱物种也很重要,这是近年来盐碱地改良的主要方向。鲁西北平原区“上粮下鱼”的模式比较成功。盐碱化程度不同,开发的难易程度差别很大,开发为耕地的质量也不相同,一般轻度、中度盐碱化通过改良可以成为优质耕地,而重度盐碱化的改良则需要较长的时间和投入,直接开发为耕地的投入大,质量很难保证,一般先开发为园地和牧草地。
2.1.3 可开垦苇地和可开垦滩涂
根据全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结果,全省可作为耕地后备资源的苇地和滩涂1016739.5亩,占全部后备资源的13.4%,大部分为易开垦后备资源。苇地和滩涂的地形平坦、土壤性状好,只要采取一些工程措施,一般可以改良成优质耕地。但苇地和滩涂是地表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的重要载体,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近年来国际上对滩涂、湿地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对可开垦苇地和滩涂的开发必须谨慎,提前进行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估。
2.1.4 可复垦废弃压占地
根据调查,全省共有可复垦废弃压占地842056.7亩,主要类型为废砖瓦窑场、村庄搬迁废弃地和工矿废弃地,广泛分布在全省各地。
可复垦废弃压占地的复垦条件与地表堆积物的厚度、有害物质含量、耕作层破坏程度、覆土来源等要素密切相关。从全省情况看,废弃压占地的破坏程度较轻。像多数砖瓦窑场,生产时只是利用了耕作层下的一定厚度的生土层,因此只要将生土深翻,并将原耕作层返还覆盖,同时大量施用有机肥料,一般可以复垦为优质耕地,而且出地率高。
2.1.5 可复垦塌陷地
全省共有可作为耕地后备资源的塌陷地244416.2亩,占全部耕地后备资源的3.2%,集中分布在枣庄、济宁等采煤塌陷区。塌陷地的复垦限制因素较多,情况也比较复杂,有些还没有沉稳,塌陷较严重地区积水较深,很难再全部复垦为耕地,而且复垦的工程量大,技术要求高,个人和一般组织没有能力复垦。塌陷地的复垦应坚持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渔则渔,不宜过分强调复垦为耕地和整理复垦的出地率,可以借鉴“桑基鱼塘”“果基鱼塘”的生产模式。塌陷地主要分布在平原区,在塌陷前一般都是优质耕地,塌陷地的复垦不仅是一个经济技术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应引起重视。
2.2 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
根据近年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经验,按易开发后备资源开发净增耕地65%、较易开发后备资源开发净增耕地60%、较难开发后备资源开发净增耕地55%的保守数字估计,全部后备资源开发可净增耕地470万亩左右,其中国家级340万亩(表3)。
表3 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估算 单位:万亩
3 耕地后备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
3.1 对几个基本问题的认识
3.1.1 关于山东省粮食生产目标
粮食生产不同于其他农产品,因为它是维持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这也使它成为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战略性资源,从根源上讲,保护耕地就是为了保护粮食生产。粮食又与其他的商品不同,它的需求弹性低,达到一定水平之后需求量不再有太大增长。因此确定一个合理的粮食生产目标是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
目前全国粮食供给已出现结构性过剩,粮食价格持续稳定在低水平,而且国际市场上的粮食价格比国内还要低,从这一角度看,再过分强调粮食生产似乎没有必要。但是我国作为一个近13亿人口的大国,粮食需求基数大,农业基础仍然十分脆弱,特别是粮食生产的保证率和保障能力不够高,一旦发生全国性的自然灾害,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全球粮食市场都会造成巨大冲击;其次,我国目前的粮食过剩仅仅是结构性的,还面临提高粮食质量、丰富粮食结构的问题,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用过多的外汇大量进口粮食也是不现实的。山东省是一个人口和农业大省,也是我国农业生产条件较为优越的省份,维持一定的粮食产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对国家负责任的表现。但在农业产业化和经济市场化的前提下,过分强调粮食生产,甚至把全省作为商品粮基地的设想是不利于全省经济发展的。
3.1.2 关于农业市场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后备资源开发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市场化程度加快。山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各地在这方面也做了不少积极的探索,可以从近年来我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上反映出来。
关于农业市场化问题,现在普遍认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谷物等大宗农产品生产方面不具备竞争优势,但在需投入较多劳动力的蔬菜、园艺、林果、畜禽以及中草药等特色农产品生产方面有优势,这些产业是今后发展的重点,相应的土地资源配置也应向这些产业倾斜。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另一个重点是种植业结构调整,即由粮(食)经(济)二元结构向粮(食)经(济)饲(料)三元结构转变,这已经取得广泛共识。传统的粮食生产,口粮与饲料不分,把人吃的粮食用作饲料粮,饲料生产完全依附于粮食生产,这既加剧了粮食供需结构的短缺,增加粮食压力,又制约了饲料产业的发展,致使畜牧业发展缓慢;既限制了粮食生产效益的提高,又制约了非粮食物和动物性食物的发展。据研究(梅方权,2001),在过去的20年中,粮食和食物的消费量和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预测到2010年人均粮食需求量也就在400~420千克,其中口粮不到200千克;到2030年人均粮食需求量在420~450千克,口粮下降到140千克,人均粮食需求量的30%~50%都是用作饲料,因此未来增加的主要是饲料用粮。
饲料除了包括一部分粮食类饲料(如玉米)外,还包括草类饲料,而后者的前景更为广泛。据国家有关部门预测,世界范围内绿色饲料生产消费呈持续增加的态势,国际市场每年向我国求购草粉1000万吨,优质苜蓿干粉销价高出玉米20%,国内市场保持现有畜牧业水平每年草产品需求缺口达4500万吨,而且草地生态系统更接近自然生态系统,其生态意义要比耕地大的多。草类饲料的生产主要依靠牧草地,当然也可以在耕地上种植人工牧草,这就使得耕地和牧草地的界限趋于模糊,也对传统土地分类系统和耕地管制模式提出了挑战。
3.1.3 关于人口城镇化与城镇发展
我国在对人口城镇化的认识上长期存在误区,实际上城镇,特别是城市是一种高度集约的土地利用方式,也是一种现代化的人居方式,人口城镇化是伴随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个必然现象。以山东省为例,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超过180平方米,而城市人均用地面积则不足120平方米。目前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约700~800万左右,向城市转移一个农村人口就相当于节省建设用地60平方米。如果能及时地通过土地整理和农村宅基地流转推进城镇化进程,减少建设占地的潜力是很大的,应该做好这篇大文章。
当前各级政府都已认识到城镇化的重要意义,相关的促进政策也逐步出台,而山东省的人口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39%,超过了城镇化加速的临界点。可以设想未来几年是山东省城镇加速发展期。鉴于城镇在空间分布上的连续性,城镇发展大量占用耕地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时会空闲出大量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因此农村居民点整理复垦是实现土地利用良性循环的重要步骤,也是今后土地管理工作重点。
3.2 未来10年山东省土地供需的总量平衡控制预测
土地供需的关键是要解决好农用地和居民点建设用地这两个主要地类的用地问题,首要的是保障基本的粮食生产,其次是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1)农用地供需预测。根据有关机构的预测结果和山东省政府确定的人口控制目标,2010年全省人口总量达到9 500万人左右,粮食需求量按人均每年400千克计算,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目标,共需要生产粮食380亿千克,粮食单产按435千克/亩计算,需粮食播种面积8 735.6万亩,粮食复种指数按1.75计算,粮食生产需要占用耕地4 991.8万亩。现有耕地总量11 400万亩,完全能够满足粮食需求量。
(2)居民点用地预测。据预测,201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0%左右,全省总人口9 500万人,城镇和农村人口各4 750万。城镇人均占地按110平方米估算,共需建设用地780万亩左右,比目前多出255万亩左右;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按150平方米计算,共需农村居民点用地1 080万亩左右,比目前少出750万亩左右;二者内部平衡减少居民点用地300~450万亩。
(3)其他用地预测。山东省现有林地、园地面积3 495万亩;尚有可造林地1 485万亩(荒山荒地508.5万亩,退耕还林地976.5万亩);加上农田林网、林粮间作、地堰开发和四旁树共折实1 605万亩;森林覆盖总面积可以达到6 600万亩左右;再加上可调整林地和园地,2010年左右森林覆盖率可以达到28%以上,超过省政府确定的25%的目标。随着全省地级市间高速公路贯通,交通建设将会进入一个相对平稳期,交通用地的增长将放缓。
通过对耕地、林地、园地和居民点用地等几个主要用地方式的供需分析表明,只要合理利用,山东省现有的土地资源完全能够满足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3 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时序和策略
3.3.1 从利用手段看,优先考虑复垦,谨慎开发
土地开垦受资源总量的限制,难以持续,土地复垦和整理才是实现土地利用的良性循环和集约利用,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根本手段。
从生态效益的角度考虑,可开垦后备资源都是未利用地,它们目前的生态系统最接近自然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对其开发会或多或少地破坏这种自然生态环境,像苇地、滩涂、沼泽等地类都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应谨慎开发。而可复垦后备资源大部分地表裸露,有些积水,对其合理开发可以起到保护水土、改善环境的作用。综合考虑,山东省补充耕地应优先考虑复垦,谨慎开发。
3.3.2 从利用方式看,近期以开发为林地、园地和牧草地为主,以开发为耕地为辅
前面已对当前的粮食供需形势做了分析,耕地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比较收益低,有些地区农民自发将其转为林地、园地,在这种情况下再大规模投资开发耕地从经济效益上看是不合理的。较为现实的选择是先少量投入开发为林地、园地和牧草地,这样的投入产出效益会高一些,而且生态功能强于耕地;同时,通过种植林果、牧草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土地质量,为将来耕地开发奠定良好基础。
3.3.3 在改良方法上,以生物措施为主,辅以工程措施
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方向,它对生态环境和生产设施有严格的要求,未来的土地开发、土壤改良应优先考虑采取生物措施,在盐碱地开发上尤其如此。近年我国在耐盐、耐碱物种培育方面取得较大突破,这对盐碱地的开发非常有利,另外,近来在盐碱地种植水稻、棉花等试验也取得了较好的收益,这些经验和措施应充分推广利用。一些海拔较高的耕地后备资源,水分缺乏,又不具备灌溉条件,种植耐旱植物是必要的。大规模的工程措施投资大、周期长,对周围环境影响强烈,应充分论证。能用生物措施替代的,尽量采用生物措施。
4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和机制保障
4.1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必须以科学规划为前提
规划作为土地管理工作的龙头,是宏观调控土地配置的主要手段,也是土地资源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实施强有力的规划管理。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编制要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合理定位,明确制定规划目标。在保障全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占补平衡”管理目标的实现。必须把地方性的、阶段性的规划目标纳入总体规划、长远规划统筹考虑,以避免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的不统一、不和谐。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必须充分考虑生态环境问题,把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环境优化、对土地资源的需求等要素综合考虑,综合规划。山东省生态保护的重点是黄河三角洲地区和生态条件恶化的部分山区。对这些地方的耕地后备资源进行规划开发时,一定要高度重视,反复研究、论证,不可盲目决策。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编制要强化公众参与意识。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作为一项法规性的文本,既要充分考虑到规划实施后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同时,要引入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对于土地利用规划失误和规划中强制性内容执行不严,要追究领导责任,建立规划行政管理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土地利用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4.2 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不断创新管理运行机制
4.2.1 开拓思路,改革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投入机制
山东省土地开发整理的资金现在主要是政府投入。随着全省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土地供需矛盾变化,要求加快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以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这种形势下,仅仅依靠政府投入是不够的。因此,要大胆创新,开拓思路,改革和完善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投入机制。这方面不少地方摸索出了成功的经验。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东营市,是耕地后备资源的富集区,近年来采取“借鸡生蛋”的做法,引进外地大企业、大财团进行集中连片、规模化、产业化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应该积极制定相关政策,本着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鼓励、支持各种社会力量和资金参与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相对较小、开发难度不大、收益来得较快的地区,可以试行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鼓励、支持农民自主开发。经济实力较强、发展较快的地区,可以试行租赁承包制、风险投资制等,鼓励企业、社团等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开发。经济相对发达、耕地后备资源相对不足的地区,可以试行异地开发代理制,以商业化投入方式运作,加大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力度。
4.2.2 创新机制,实现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产业化运作
对于大面积集中连片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一定要做到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标准高质量施工,开发一片成功一片,高效利用一片。列入国家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地区的工程项目、跨区域工程项目,可以采取招投标制。从规划设计、现场施工到质量监理、成果验收,形成产业链,逐步实现规模化、产业化运作,使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效益产出的产业化运作目的。县域内相对集中的耕地后备资源,在开发难度相对不大又能够形成规模的地区,也可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施规模化、产业化运作。
4.2.3 统筹兼顾,实现耕地后备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决策过程中,要根据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自觉服从、服务于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调整,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以取得最大综合效益为目的,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一种植粮食作物。滨州市无棣县的水湾镇形成了规模化的专业芦苇市场,辐射周边数省;淄博市博山区的东部山区,农民开发沙石薄岭、河滩荒地种植中药材,每亩收益2000元左右,效益高于种植粮食作物;聊城市莘县开发窑场废弃地种植高效林果树,成为山东农业大学高效林果种植的示范基地。各地这样的例子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
4.2.4 强化管理,实现耕地后备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应健全领导和指挥、调度机构,制定全省统一的后备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实施方案。市、县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也应健全相应的领导和指挥、调度机构,制定相应的开发利用规划和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管理,规范运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要充分运用成熟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将本次调查评价成果数字化,建立基础数据信息系统,实现数字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造福于人民群众和社会的民心工程,是一项保证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工程。一定要认真分析研究山东省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和保护战略,反复论证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时序和策略,研究制定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目标任务,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开发利用的道路,保证山东省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⑹ 潍坊在山东的经济排名及发展潜力如何与济南、淄博、临沂、济宁等城市相比呢将来会超越烟台吗
潍坊这几年发展迅速,在山东现在能排到前五名,未来发展形式不错,应该能超过淄博,和烟台还是有差距的.
⑺ 学习山东经验 进一步解放思想 提高土地管理为国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能力
(2005年8月20日)
2005年6月1日~9日,由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协主席艾斯海提·克里木拜,自治区副主席宋爱荣率领的新疆党政代表团,在山东省、河南省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先后到山东、河南学习考察。我作为代表团的成员,通过几天的学习和考察,耳闻目睹了山东省和河南省的大发展、大变化。特别是山东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上呈现出高速度、跨越式和超常规的发展局面,以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优势运用到位,把潜力挖掘到位,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位,全力以赴发展经济的干劲给人以深刻印象。此次学习考察,使我进一步解放了思想,理清了思路,找到了差距,坚定了信心。我要认真学习山东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创造的宝贵经验和做法,尤其要借鉴山东省国土资源部门正确处理土地利用和保护的经验和举措,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实现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山东省土地管理工作的特点
(一)认识到位,思想解放
党的十六大以来,山东省委连续在全省各地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省委、省政府提出,在新的形势下,要想在发展上不落后,首先在思想上不能落伍,要加快发展,关键看思想观念、看机制运作、看措施落实,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形成集聚效应,创造发展奇迹。山东省国土资源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锐意改革,正确处理土地利用和保护的关系,做到既不“撞车”违规操作,又不“刹车”等待观望,更不“误车”坐失良机。2004年建设用地招标、拍卖、挂牌收入达256亿元,特别是在提供用地保障上,开拓思路,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二)通过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变压力为动力,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山东省认真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对近几年出台的不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政策的489个文件予以废止和修改;对省、市、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农用地转用审批、建设用地供应审批、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确权发证、土地执法监察、财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进行了纠正和处理。全省共撤销各类开发区739个,保留各类开发区251个,核减了3/4;处理相关责任人员1000多名;对先上车后买票的违规用地,进行了查处,补办了用地手续,使占用地总量一半的违规用地完善了手续。在补办用地手续中,实行补办用地手续的不占年度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的政策。借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的东风,变压力为动力,解决了多年遗留的问题和矛盾,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三)灵活掌握政策,及时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民经济快速的发展,山东省也和全国一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问题日渐突出,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呼声高涨。山东省及济南市、青岛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后,根据国家规定,没有进行过调整,但其他市、县(市、区)、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山东经济发展的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关于“规划的调整必须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的规定,进行了调整。按照《国务院关于做好省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4〕12号)“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由县、市人民政府申请,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后,仍由设区的市审批”的规定,山东省规划的调整主要是调整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因为建设项目大部分落实在乡镇。在规划调整中,主要做法是调整布局和用地方向,多个项目集中,一并调整,原则上不突破建设用地总规模。
截至2004年4月,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至2010年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已经用完。国家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下达后,采取用计划指标替代规划指标的办法,相应调整土地利用规划,保证了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实施。同时,对于经国土资源部同意批准的城市规划大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也视为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四)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切实保护失地农民利益
山东省政府于2004年制定并公布了各县(市、区)耕地最低年产值标准,补偿倍数不低于法定倍数的16倍。一些市针对因征地降低生活水平的,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经费由财政解决。在城市规划区内征地,积极推行“区片综合价”(仅含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两项)制度,合理确定不同区位的征地综合补偿标准。山东省国土资源厅还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通知》(鲁国土资发〔2005〕7 1号),在进一步落实货币安置、农业安置等措施的基础上,多形式、多渠道安置被征地农民。逐步建立“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三位一体的新模式,实现征地与劳动力安置、建立社会失业和养老保险制度同步进行。对有长期稳定收益的项目用地,可以以土地补偿费入股或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可以采用留地安置的办法,按规划用途预留一定比例的国有土地,确定给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用于发展第二、第三产业。
(五)建立土地储备制度,促进招商引资工作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储备、统一配置、统一管理”的原则,建立“政府投资、储备中心存地、客商用地”的机制。由政府调控土地市场,及时保障建设项目的土地供应。缩短项目落地的时间,项目一到就可落地,而不是常规的选址、征地。有些暂无项目的耕地继续由农民耕种,有项目及时收回。极大的方便了招商引资工作。如济南市2004年投入40亿元进行土地收购储备。青岛市对308国道两侧的土地全部进行了储备。威海市通过红线储备、协议储备、实物储备等多种方式,逐步将企业搬迁腾出的土地、政府收回的违法用地、经营性用地及其他依法可以收回的土地,全部纳入政府土地储备。
(六)盘活存量用地,节约集约用地
针对用地空间比较小、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紧张、建设项目用地多的实际,加大挖潜力度,积极盘活存量土地;一是认真开展了存量建设用地的清理,向存量建设用地要发展空间。2004年以来,青岛市共清出678宗存量建设用地,面积5万余亩,近期可挖潜利用近l万亩。二是“海、陆、空”并进,即:填海造地、整理复垦折抵建设用地、建多层厂房提高利用率。通过上述措施,解决了国家下达的计划指标只有18万亩、实际用地达40万亩的困难,保障了土地供应。三是因地制宜发展多层、高层建筑,严格控制建平房、圈大院、搞“花园式工厂”、建设宽马路、大广场。山东省人民政府明确要求新增建设项目用地必须符合国家和山东省产业政策;划分区域强化投资强度,土地投资强度标准为不低于100万元/亩,同时规定,固定资产投资小于500万元的项目,原则上不单独供地。
(七)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力度,解决各业用地矛盾
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通过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和其他建设用地的整理,节约用地,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和合理利用;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农村居民点的合理布局、适当集中;通过对农村居民点和其他闲置存量建设用地进行整理的耕地面积,等量置换为建设占用耕地的规划和计划指标,用于农村居民点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镇建设,以缓解用地供需矛盾。兖州市大力推进“合村并点”,全面实施“小村并大村,四百变一百”工程,力争利用15~20年时间,将全市400个多个行政村合并建设成100个中心村,预计可节约土地4万多亩。
(八)新增用地向工业倾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在招商引资中,山东省看重的是企业落地后增加的税收、就业的机会、带动的消费和科技的进步等对国民经济发展拉动的长期效益。特别对工业项目用地,采取倾斜的供地政策,在工业项目用地上全部采用协议方式。并根据各地财政的实际情况,予以补贴或返还。对经营性项目用地,原则上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地。但对具有带动作用和凝聚效应的经营性项目用地,在有意向投资者后,则以挂牌方式供地为主。
在征地工作中,为减轻企业负担,由政府埋单,是山东省的一大特点,如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由政府缴纳、耕地开垦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由财政补贴。具体实施中,政府只收取评估地价的20%出让金,主要用于缴纳新增建设用地费。
威海市提出了“只要你来干,手续我来办”的服务理念,投资者确定项目后,由市招商局和服务中心代理企业办理落地的所有手续,受到客商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山东省开展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试点工作。集体建设用地依法由地级市人民政府审批,只进行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审批,而不征为国有。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时,多采用租赁或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的形式。这样,不但有利于企业及时落地,也有利于农民集体长期稳定地增加收入,化减了征地补偿安置的困难和矛盾。如企业要求取得土地使用权,5年后可申请征为国有,并办理出让手续。
(九)项目向开发区集中,形成凝聚效益
近几年,山东结合中央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整合优势园区,集中连片开发,充分发挥重点园区的带动辐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是开发区科学选址,合理布局,主要选择荒山荒滩搞建设。如威海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荣成经济开发区、乳山银滩旅游度假区90%以上的用地是沿海滩涂,避免了占用大量耕地。二是采取资源共享的办法,积极引导乡镇招商引资项目到依法设立的开发区和城市工业区集中。如乳山市出台了园区招商的“飞地政策”,即不论哪个乡(镇)引进的项目落户开发区,便实行税收“五五分成”,调动了各乡(镇)招商引资的积极性,节省了大量基础设施投入,达到了集约用地的目的。
(十)夯实基础,为科学管理奠定基础
高效、科学的国土管理必须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山东省下大力气开展土地管理基础工作。投资上亿元建设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更新基准地价,开展农地分等定级,完善电子政务建设。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研、规划设计也取得丰硕成果,山东省2004年上缴国家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32亿元,通过扎实的基础工作,落实整理项目,争取了全部上缴经费的返还。
按照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山东省积极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准备工作,完成了规划实施评价和8个专题的研究工作,争取省财政安排规划修编经费660万元(已落实,不含规划数据库和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费用),各市、县(市、区)的规划修编准备工作正在积极进行。通过下大力气夯实基础工作,为科学决策、管理和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巩固成绩,学习先进,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促进我区土地管理工作
与山东省比较,在土地管理工作方面,我们也有我们的特点,学习山东省的长处和经验,取长补短,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更进一步。所以,有必要对我们的工作进行一次回顾,和山东的工作进行一次比较。努力做好结合的文章,抓好落实的工作,实实在在地将我们在山东省学到的经验落实到新疆的发展中。
(一)自治区土地管理工作的回顾
自治区的土地管理工作自2000年8月国土资源厅成立以来,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受到国土资源部的肯定,为实现自治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是积极开展土地调查、评价、规划和科学研究等基础业务工作,奠定了土地管理的基础。完成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通过对新疆后备土地资源及坡耕地、沙化耕地的调查,查清我区2030年以前有水源保证的可开垦后备资源4978万亩,摸清了新疆土地资源家底,为自治区和国家提供了翔实可靠的数据;组织编制完成了自治区、地(州、市)、县(市)、乡(镇)四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等专项规划,宏观调控作用进一步增强;开展了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及时更新城镇基准地价;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使全区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85%以上。
二是正确处理土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努力保障土地供应,为自治区经济发展服务。按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的要求,积极为自治区能源、水利、交通、电力、城市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重点项目以及符合供地条件的建设项目提供用地保障和优质服务;开展了存量建设用地资源普查的工作,查清了全区城镇闲置土地、空闲地和批而未用的土地7.08万亩;制订了鼓励盘活存量土地和集约利用土地的政策措施,减少各项建设对耕地的占用。加强土地市场建设,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比例不断提高,2000年土地使用权有偿收入7.23亿元,2004年达到25.365亿元;增强服务意识,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促进了国有企业结构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
三是加强征地管理,严格执法监察。切实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健全征地程序,依法加强征地管理,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办法;拓宽征地安置途径,落实征地制度改革措施;加强对征地补偿安置费分配使用的监管,防范征地中损害农民合法权益问题的发生;高度重视信访工作,严格土地执法监察,加强动态巡查,预防和制止土地违法发生,及时查处土地违法案件。
四是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制定配套政策和优惠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在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中,核减违规设立的开发区(园区)13个;违规干预和插手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的现象得到遏制,土地管理工作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得到了纠正和解决;自治区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工作已通过国务院的初步验收;抓法制建设,初步形成了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为核心的地方性国土资源管理的法规体系,为自治区国土资源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提供了法律保障;为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参与新疆的开发建设,新疆国土资源厅起草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西部大开发土地使用和矿产资源优惠政策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国土资源优惠政策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见》,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已转发各地执行,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荒山绿化优惠政策,使乌鲁木齐周边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农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等方面,采取灵活优惠政策,促进了新疆优势产业特别是林果业的发展。如,喀什地区1999年还只有60万亩林果,到现在林果面积已经扩展到253万亩。
五是抓机遇,积极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在科学规划的基础是,积极组织开展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研、规划设计、预算编制,2000~2003年,自治区申报国家项目55个,总规模15327公顷,总投资21190.18万元,到位资金9157.415万元;2003~2004年,申报自治区项目28个,总规模7171公顷,总投资9344.01万元,到位资金8589万元;2005年1~4月,申报国家投资项目43个,总规模37124.34公顷,总投资61427.22万元。特别是完成了伊犁南岸大渠灌区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为启动国家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奠定了基础。在全国耕地面积逐年锐减的情况下,2001~2004年自治区耕地增加157.76万亩。
六是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干部队伍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完成了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干部培训工作,尤其是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2004年作风建设在自治区8个被评议的部门中名列第一,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通过开展“文明处室创建”、“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创建“青年文明号”等一系列活动,干部职工的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有了明显提高,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
(二)学习山东经验,促进我区土地管理工作的建议
纵观山东省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历届山东省委思想观念的解放,持之以恒、全力以赴抓经济建设的落实。通过2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意识深入人心,从而形成合力。各级政府在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是层层要求土地上有什么优惠政策,而是充分认识到土地既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更是政府所要经营的主要资产,将土地管理工作列入政府工作日程,高度重视,积极主动,依照法律程序办事。通过经营城市、经营土地,改善投资环境,使以地聚财、以地生财落在实处,增加了财政收入,也推动了招商引资。
通过学习考察,我深刻感觉到山东省各级干部思想解放,勇于实践,创新务实的工作精神。与山东省相比,我们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在观念和认识方面,许多地方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土地管理工作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路不清、认识不到位,缺少敢于实践、敢于超越的气魄和勇气。二是在灵活运用政策方面,自治区已经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西部大开发土地使用和矿产资源优惠政策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国土资源优惠政策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见》等政策,但许多地方对文件学习不够、领会不深,没有用足、用活、用到位。三是在服务意识方面,在国家已经三令五申明确土地管理审批权限和程序的情况下,许多地方政府还在要求分权。投资环境的改善不是靠审批权的下放,招商引资需要的是良好的资源和环境,只有提高服务水平和行政效能,才形成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
学习山东省的经验,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最根本的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落实中央宏观调控的政策,把改革、发展、稳定紧密联系起来,抢抓机遇。增强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1.认真落实国务院28号文件,积极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
国务院28号文件是今后一个时期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在理解和执行政策上、要结合自治区实际,体现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精神,既要认真严肃,也要思想解放。对28号文件要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实事求是的制定出符合新疆实际的办法。要着眼于运用政策去推动工作和事业的发展。对具体问题的处理要着眼于发展的全局,采取更加灵活方式和方法。在土地供应上,要充分发挥新疆未利用土地多的优势;在建设用地上,在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只要是有利于新疆发展的,就支持、保护和扶持。
2.依法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调整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适时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上,既要严格执行规划,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也要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实事求是的依法进行调整,使规划服务于自治区经济发展的大局。在目前自治区级、地(市)级、县(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还未正式开展的情况下,对没有突破规划目标的,可以对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局部调整由县(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地区行署或州、市人民政府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由地(州、市)人民政府(行署)审批。对经国土资源部同意批准的城市规划大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可视为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解决因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影响项目落地的问题。
3.充分利用新疆未利用土地多的优势,招商引资
结合我区实际,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转发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国土资源优惠政策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见的通知》(新政办发〔2004〕9号),对荒山荒地、绿化用地、退耕还林还草用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用地、畜牧业发展用地、农牧民开展民俗旅游项目和发展服务业用地、企业(转制科研机构)改制用地及招商引资项目利用国有未利用土地的优惠政策,为充分合理利用资源提供政策保证和支持。
尽快出台《利用国有未利用土地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的用地意见》,制定具体优惠措施,支持自治区的工业发展。
4.继续做好失地农民的安置补偿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在新疆尤为重要。要加强征地工作管理,进一步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安置补偿工作,切实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安置补偿基数和标准应及时调整,尽可能采取高限,必要时政府可以从财政收入中予以补贴。目前,征地安置补偿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政府的领导下,加强与民政、社会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安置失地农民的途径可以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形式,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5.进一步推行土地收购储备工作
土地收购储备工作是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加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土地收购储备机构,加大土地储备力度。根据城镇规划建设需要,结合融资还贷能力,合理确定储备土地的资金投入、规模和周期。要结合实际,从政府土地有偿使用收益中确定一定的比例充实土地收购储备资金,专项用于土地收购储备。对存量建设用地也纳人土地储备的范围,建立“政府投资,储备中心存地,客商用地”的机制,对工业用地可采取集中连片的储备形式,形成“地等项目”的格局,确保招商引资项目用地的及时供给。
6.用活政策,支持项目建设
对经营性项目用地,坚持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地,按市场方式进行配置;对工业生产型项目的用地,仍以协议供地。在工业项目用地协议出让中,根据评估地价,明确政府收益比例,使政府收益能够支付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和相关直接费用。其余涉及征地的相关费用,由用地单位按规定支付给农民集体和政府有关部门。能够给予财政补贴或减免的,可由当地政府研究决定。
7.统筹规划,加强开发区建设
自治区已通过国务院土地市场治理整顿验收,开发区清理工作已基本结束。对开发区建设应当加强研究论证,在切实保护基本农田的前提下,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开发区建设和管理,形成一批项目向开发区集中,产业关联,具有凝聚效应和带动作用的产业聚集区。
8.加大基础工作投入,提高工作水平
以现代科技为支撑,下大力气开展土地管理基础工作,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尽快完成65个县(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设,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基本农田的调整奠定基础;及时更新基准地价,尽快应用农地分等定级成果,完善电子政务建设。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新疆是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西部生态建设也需要加大土地开发整理的力度。因此,需要做好项目实施的准备工作,编制科学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做好项目可研、规划设计、预算,充实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积极争取国家投入,为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自治区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法肩负着国土资源管理、评价、规划、利用和保护工作,是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部门。我们要坚决按照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围绕经济建设这个大局,努力提高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平,为促进自治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发挥各级的推动作用。在开发利用国土资源中,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改革开放这个大局,既要依法行政、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把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坚持一手抓保护,一手抓保障,在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新疆土地资源的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用足、用好、用活国土资源优惠政策上下功夫,使这些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加大合理开发利用的力度,确保建设用地的供应,发挥对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赴山东省学习考察报告,原载《新疆国土资源》2005年第5期)
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5分)材料1:山东省近年来经济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全国的经济大省,对全国经济
(1)高于(1分)抄P点可能地处城市环线与公路干线交会处,交通通达度好。(2分)
(2)钢铁工业 (2分)房地产业 (2分) (3)韩国(2分)日本(2分)①地理位置靠近日、韩两国;②劳动力廉价、丰富; ③市场腹地广阔;④海陆交通便利;⑤制造业基础较好,基础设施比较完备; ⑥科技教育发达等。(任答四条即可) (4分) ⑼ 山东省的优势产业和稀缺产业有哪些
按资源的根本属性的不同,划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自然资源是指具有社会有效性和相对稀缺性的自然物质或自然环境的总称。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能源资源、旅游资源等。这类行业主要包括有色、煤炭、石化、电力等拥有能源,资源储备的行业,以及种植,林业,房地产、旅游景点、水电气等公用事业。从长期来看,中国乃至世界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非常巨大,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能源、矿石、土地、水、煤炭、电力等资源都将面临着很大的缺口。而从上市公司业绩来看资源类股票业绩近年一直呈现整体增长,在行业排名中名列前茅,吸引了众多机构资金,成为领跑行情的佼佼者。资源类行业一般具有某种资源垄断优势,自然资源优势,行政资源优势,品牌优势。而其中贵州茅台就是以其品牌优势得到资金青睐走出了独立的长牛行情。各类资源的稀缺性赋予了资源类行业及具有独特资源优势的上市公司层出不穷的题材。而有色和煤炭板块中拥有矿山资源的各股更具长期投资价值。 ⑽ 山东的17地市有哪些 山东省17地市包括: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滨州、德州、聊城、临沂、菏泽、莱芜。 山东省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如下: 济南市 681.40万人 青岛市 871.51万人 淄博市 453.06万人 枣庄市 372.93万人 东营市 203.53万人 烟台市 696.82万人 潍坊市 908.62万人 济宁市 808.19万人 泰安市 549.42万人 威海市 280.48万人 日照市 280.11万人 莱芜市 129.85万人 临沂市 1003.94万人 德州市 556.82万人 聊城市 578.99万人 滨州市 374.85万人 菏泽市 828.78万人 山东省17地市车牌代码: 鲁A 济南 鲁B/鲁U 青岛 鲁C 淄博 鲁D 枣庄 鲁E 东营 鲁F/Y 烟台 鲁G/V 潍坊 鲁H 济宁 鲁J 泰安 鲁K 威海 鲁L 日照 鲁M 滨州 鲁N 德州 鲁P 聊城 鲁Q 临沂 鲁R 菏泽 鲁S 莱芜 拓展资料: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北纬34°22.9′—38°24.01′、东经114°47.5′—122°42.3′之间。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山东半岛突出于渤海、黄海之中,同辽东半岛遥相对峙;内陆部分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山东东西长721.03千米,南北长437.28千米,全省陆域面积15.58万平方千米。 山东省是中国的经济第三大省、人口第二大省、中国温带水果之乡,国内生产总值稳居全国第三名,占中国GDP总量的1/11。2013年,山东与广东、江苏,一起被评为中国最具综合竞争力省区。 山东省政府门户网站—走进山东 与山东省土地经济发展态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