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十年前到现在的经济发展

十年前到现在的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1-03-05 03:10:11

1. 现在的中国经济总量是十年前中国的多少倍

2000年中国---------1,0808亿美元
2010年俄罗斯2.7万亿美元。。。。。。。。预测

2. 抗战前十年间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1927年至1935年,国民党正忙于平息国内的军阀混战,围剿红军,无暇顾及经济发展,中国经济是一片衰败的景象,国民党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在中共中央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区域内,中国共产党正在实行土地革命,使耕者有其田,并且团结富农,开明地主,使根据地的经济迅速恢复发展.1934年至1937年,国民党实行了一系列的工业改革政策,使战时的重工轻农得到改变,大力发展重工业和军火工业,协调发展轻工业,使得国统区的经济结构得到改善,全国的经济逐渐复苏,但是好景不长,国民党统治内部加上抗日战争的影响,使整个改革没有继续坚持.

3. 国家经济还能回到十年前的高速增长吗

不可能的,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其的主要特点
一是从高速增版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权
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中国经济(GDP)已经13万亿美元,世界经济才80万亿。俄罗斯韩国这样的国家,经济也不过1万亿左右。中国如果经济增长达到两位数,那么中国每年就能增长1.3万亿,比俄罗斯GDP高,比韩国GDP低一点点,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原因就是地球只有这么大,国家只是那么几个,不可能无休止的买中国的产品!或者中国人不可能无休止的消费,所以中国只能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以后随着经济盘子越来越大,增长会越来越低。

4. 十年后的中国是个什么样子·他的经济发展到了什么情况·十年后会流行些什么东西··

十年后来的中国大概你用100元只自能买100粒米。

十年后的中国大概流行上山下乡。

10%的人掌握70%的财富,可了劲的造,造到哪天算哪天。

冷战结束的苏联,可以造1搜2万吨级的台风级战略核潜艇,却造不了1个刮胡刀;当今邻国朝鲜,连买鸡蛋都得用“粮票”。当今的古巴..更不要说了,穷的那叫叮当也不响了。

看看这些高举XX主义的难兄难弟的结果,再看看美国、日本、俄罗斯(解体后)的国民生产总值排行,再看看俄罗斯的今天、看看奥巴马、叶利钦、普京、再看看麻生太郎!他们都是基督徒!事实摆在面前,不承认拉倒。

5. 近二十年来经济生活的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GDP年均增长达到9.5,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这个速度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的3倍。中国已经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经济大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由1978年的344元增加到2000年的6280元,提高了17倍。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由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2000年的2253元,增加了16倍。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充溢着积极向上
的气氛,政府则励精图治,执政者乐意以民心为己心,其出台的政策,从农业的责任制到乡镇企业的星火燎原,莫不从善如流。

中国今后20年会如何?人们充满着乐观情绪。中国的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认为,美国“能长期维持3%的增长速度已经是相当不错,而中国经济则可以再维持30年左右的8%-10的快速增长。如此下去,21世纪中叶前,中国经济完全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最有实力的经济”。

深化改革任重道运

中国真的可以在21世纪初期或至迟到中叶重新回到鼎盛的巅峰吗?且慢!以上的推算隐含着中国享有持久的繁荣的假设。

中国为什么享有了20年的繁荣?在于我们深化自身改革的勇气。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巨大的阵痛。

第一次阵痛是在1978年,典型标志是埋葬“两个凡是”和“翻两番”的出台,我们悄悄拉开了告别“个人崇拜”的序幕。

第二次阵痛是在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使得我们“不争论”地告别了“计划崇拜”。

第三次阵痛是在2001年,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等举措使得我们在不言而喻中挥别“所有制崇拜”。我们渐行渐远,但繁荣背后的各种不稳定因素也在浮现。中国已经走过的20年,是以“翻两番”和“不争论”为基调的渐进改革,这样的纲领已经延续了20年。

中国能否期待另一个20年的繁荣?

问题是,20年来中国的政治生态和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急剧的变迁,中国需要新思维,一个能够保证繁荣不弃中国而去的总体性思维,中国繁荣背后的种种不稳定因素。正在悄然浮现。未来20年,已不可能简单地沿用翻番之类的“民生”目标,“民生”的成果,需要重申和落实宪法精神。但毕竟我们所列举的中国经济规模未来发展的不同结论,不应影响我们对中国目前所处发展阶段的清醒认识,从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人均GDP来看,中国仍处于非常低的水平。1999年中国人均GDP仅为780美元,排在世界第140泣,是美国的2.5%。中国经济仅仅是刚刚摆脱贫困,其未来之路任重道远。中国是一个奇妙的混合体,如果我们仅仅看到大都市的繁华,而没有看到包裹在薄薄的现代化外壳之内的种种不和谐,那么就会产生误读。中国已经不可能回去了,但未来中国20年向何处去?这种景象,几乎像《挪威森林》的结尾那样印痕深刻:你现在在哪里?我现在在哪里?

保障产权为什么重要

我们认为,未来20年,中国需要超越翻两番这样的民生目标,民生的不断改善必然到民权。一言以蔽之,就是未来20年的中国,必须确立一个战略中心,即政府以追求充分就业为中心;而战略手段则是两个基本点:一曰保障公民的产权;二曰保障公民的教育权。

为什么必须以充分就业为中心?

中国未来15-20年,宏观经济始终运行在强大的就业压力面前,当然,创造就业必然需要以经济增长为基础。但之所以需要抛弃经济增长是七还是八的脆弱心态。恰恰在于如果政府单纯地以增长为自标,那么就会出现为保增长涸泽而渔、损害企业和民众利益的现象。只有以追求充分就业为目标,才能消除最为严重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如何为数亿人提供赖以生存的饭碗?这将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但却必须完成的任务。

为什么必须保障产权?保障产权其实就在于保障民权。

我们可以从社会阶层来分析,工人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收入的,国有企业有几十年工龄的老工人之所以能够忍受长期的低工资,就在于相信衰老之后,有养老、医疗、住房等种种保障,或者说国有企业和工人之间的契约是不言自明的,微薄的工资仅仅是可支配部分,而种种保障则是不可支配部分,但减人增效之类的做法却将此部分不可支配收入贱价收购了。

农民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收入的,各类“不合理负担收费”及收取者都在各自冠冕堂皇理由的掩护下随意对农民收入进行再分配。

政府官员或国有企业领导人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收入的,说不清楚的职务消费从来就没有被严格地界定到其收入之中。

我们也可以从经济类型来分析。以私营企业为例,中国私营经济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零起点开始,在传统体制的缝隙中和远离主流社会的沉寂中顽强地生长起来。目前中国经济已形成了国有、三资和私营经济三足鼎立的态势。私营经济产值过万亿,私营企业吸收了近年来下岗工人中的一半,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和社会稳定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但私有产权的合法性是否已经厘清了呢?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提出“私营经济”的概念,确认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私营经济取得合法地位;1997 年党的“十五大”将非公有经济由补充地位提升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追根溯源,公有产权是神圣的,私有产权是否是不可侵犯的尚未明示。

今后20年,如果我们认为对非国有企业和个人的产权可以置之不理,那么追溯产权的合法性,只能是国有的了,那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在默许或纵容政府拥有并支配一切社会财富!因此,不保障产权,中国就不存在拥有权和义务的公民,而只能存在“草民”和“臣民”;不保障产权,中国就不存在政府改革的压力和动力,而只会使得国有经济继续依附在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之上。

中国的经济立法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有长足进展,民法、刑法、公司法、专利制度等方面都逐渐恢复到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过程使中国政府作出可信承诺。WTO规则要求非歧视、司法独立、第三者仲裁、游戏规则透明、稳定、公平、可信。今后20年,我们如何保障产权?恐怕需要重申宪法的尊严,重申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除了立法和司法部门以外,各部委以法规自我授权自我膨胀必须废止,各种红头文件超越法律的亦必须废止。而《物权法》、《民法典》等则不能一拖再拖。

为什么必须保障教育权

基础教育投入不足,是导致农村日渐贫困、失业日甚一日的根源,甚至是中国始终不能成为强国的根源。高素质的国民队伍,对中国经济而言,绝对是极其昂贵的财富。

人们总是惊讶德国、日本在“二战”后经济能够迅速得以恢复,却忽视了战争虽然摧垮了他们的物质财富,但高素质的国民仍在这一事实!中国这样的大国,要让国民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一年,恐怕需要耗费2.5万亿元,要让国民整体达到高中毕业的水平,按目前的教育投入,恐怕至少需要25年!

早在1987年中国就制定了义务教育法,在1995年又出台教育法,令人困惑的是至今教育经费仍然严重入不敷出。对于一个人均GDP仍然停留在中低收入水平的国家,教育经费的投入无疑应该集中在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方面,这也是韩国、新加坡等国人力资源水准得以急剧提高的原因。

我们的测算表明,在中小学和幼儿园,不是由国家财政拨付的经费比重分别为69%、76%、60%。从教育经费的投入方面来看,的确呈现出某种重视中小学教育的倾向,但从小学到高等教育累计这600多亿的资金缺口仍然显而易见。目前普通中学在校学生人均教育经费为1400元;小学生人均经费约为660元;幼儿园人均经费约为166元。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的农村地区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基层教育经费仍然缺乏可靠的来源渠道,结果县乡以下不得不通过各种名目繁多的收费来补充教育经费的不足。估计目前农业税费中,约有一半行使青“教育经费”的职能。

目前90%的农村家庭年人均大宗消费支出在500元以下,九年义务教育收费的无节制膨胀,可能越来越严重地剥夺贫困家庭受教育的权利。人们不能不问:义务教育到底是不是仅仅为做家长的义务?政府的义务体现在哪里?是否应该给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以更大的关注?

今后20年,我们如何保障教育权?“教育兴国”必先“国兴教育”,出路有两条。

一是实事求是,依据贫困线划定实施真正免费的义务教育地域范围,把九年制义务教育切实普及起来。九年义务教育由中央全额承担,高中阶段教育由地方承担。建议由中央财政从中央、省、币、县各级企业收取的增值税中,按照不同比例依次返还所在县,全额上交的消费税也依照上述比例返还上交县,用于补偿九年义务教育经费的缺口;或者由中央财政每年拿出相当资金,按西部省区全额补差、中部省区易额补差、东部省区少额补差的原则增加财政转移支付,作为九年义务教育专项开支。二是能不能发行一些教育国债,所筹措资金全部注入农村基础和职业教育?脱离了保障公民的教育权谈论解决失业问题、解决农民负担问题,实在无异于缘木求鱼。

建立社会救济体系 急民所急

在实施追求充分就业战略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持更为慎重的态度。为了缓冲严峻的就业压力带来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目前政府使用“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

所谓“两个确保”,一是要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二是要确保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至于“三条保障线”,则是指对下岗者提供“基本生活费”,对失业者提供“失业保险金”,以及对失业两年以上者提供“最低生活保障金”。这样的社会保障体系,注定了主要是覆盖城市而非农村,几乎势必导致城乡之间高墙更高

6. 中国现在的经济状况与十年前相比

中国现在的经济状况与十年前相比: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金融、汽车、外贸、房地产等诸多行业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与成就、人均GDP水平增长。

(1)过去10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振兴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更是成为被全世界寄予厚望的发展引擎。

(2)过去10年,是中国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的10年,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10年来,进出口贸易总额从世界第四位上升到第一位;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对外直接投资居世界第三。

(3)过去10年,中国的金融、汽车、外贸、房地产等诸多行业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与成就,可谓“黄金十年”。我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明显上升,新技术密集型产业已经开始形成核心竞争力。

(4)过去10年,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均GDP水平增幅达两倍多。以13亿人口之巨,迈入中等收入国家。

(6)十年前到现在的经济发展扩展阅读

这十年来的经济高速发展,在某些方面,中国已经赶上甚至超过美国最发达的地区,比如高速铁路。中国的高铁干净、快捷,乘客从上海到北京只需4.5个小时。中国经济从计划向市场、从封闭到开放转型环境,企业做大做强,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带动了中国社会新一轮的“消费升级”浪潮。

2020年展望:中国设定了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的期限。中国的目标是到2020年让贫困人口年收入超过4000元。

7. 建国前后十年中国的经济情况

建国前十年跨越了抗日战争。。

当时沦陷区经济相对平稳、毛管区拼专命生产有发展势头,尤其地盘属不断扩张、蒋管区严重下坡。

解放后到五五年恢复性发展迅猛,仅从人口增长速度可见一斑,即便经历朝鲜战争的巨大消耗。

五六年到六零尤其八大后毛大权旁落开始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虽有发展但也遭遇严重经济危机。

总之,前廿六年物质增长迅猛尤其人口大幅增长需要物质保障;后卅六年货币鸡的屁增长迅猛。

8. 10年前的衣食住行和现在的变化

1、衣的变化。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以前人们衣着的真实写照。一件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幺穿,直到不能穿为止。一年到头,唯有过年时小孩才能穿上一身新衣。所谓新衣,也只是毫不起眼的粗布做的。

而今,大人小孩要想穿新衣,不用等过年,只要心里高兴,随时都可以去商场购买。而且人们已不仅仅注重衣服的新,而越来越关注衣服是什么牌子、是什么款式,是否有强身健体的作用。


4、行的变化。

以前,道路几乎都是些泥泞土路,崎岖狭窄,凹凸不平,农村看不见汽车,城市仅有黄包车。而今,一条条高速公路缩短了通往祖国各地的距离,一条条水泥村道加快了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四通八达的公路串起了城市、连通了村庄,人们出行招一招手、就有客车靠边,挥一挥袖、就有的士前来。在祖国的大地上,都市不再遥远,城乡不再寂寞,社会更加和谐。

(8)十年前到现在的经济发展扩展阅读:

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一、发展经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可以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努力发展我国经济,可以积极扩大内需,提高内需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四、有利于更好的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9. 与过去十年比中国目前的的经济形势

不能比,也不好比。
过去10年我国保持8%以上的高速发展,特别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回爆发,我国管理层提出四万亿答振兴政策,虽然现在有争论,但是我国很好地把国际政治经济地位提升了一大截。
当然面对过去的发展,我国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环境,资源,债务,房地产等出现了一定的问题,现在管理层主动降低发展速度,用心在以上领域上有所突破,看起来经济形势有点问题,但是还在可控范围内。

10. 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10年以及改革开放到现在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周年教育变化与成就

“改革开放三十年,办学条件大改变,危房校舍变楼房,现代媒体课堂显。改革开放三十年,教师待遇大转变,月薪几十到几千,医疗保障尽开颜。”这是毛菊观老教师用诗歌的方式,表达出30年我国教育发展的可喜成果,今天,笔者用此来形容通化教育也不为过。

忆往昔,30年前的通化教育事业曾是发展滞慢,举步维艰。自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有了第一所新式学堂,1949年辽东省市属中学仅有5个教学班,市属小学54个教学班共145名学生和72名教工的简朴办学条件,1977年,全国恢复了高考。而30年前的我市教育,那是1978年,恰好赶上国家改革开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伟大的转折,国家重新树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的劳动的观念,对学制、教材、教学时间都作了安排,整顿了教学秩序,恢复了师范院校,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进修,恢复了少先队组织、中学的共青团组织。自此,我市教育事业也步入恢复、调整和发展轨道,百业待兴。那个年月,教育经历着“拨乱反正”和“披荆斩棘”,各级各类教育学校的办学规模和校舍、教学设施、仪器等办学条件和环境都处于落伍、薄弱阶段,与现在相比真是天地之别。

看今朝,30年后的我市教育事业可谓蒸蒸日上,累累硕果!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教育事业呈现出科学健康的发展态势。目前,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竞相争妍,国办教育与民办教育齐头并进,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蓬勃发展。各级各类学校1017个,在校生达到304177名,教职工达30204人的空前规模,实现了历史上的巨大飞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怎能不为之振奋,为之欢呼!

30年后的通化教育,坚持育人为首,德育为先,全面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控辍工作成效显著,高考成绩逐年提高。2004年秋义务教育阶段各级学校全面进入新课程,2007年秋全市普通高中全部进入新课程。重视教育科研,承担大量国家和省级重大科研课题。市直中学基本扫除信息技术“盲点”,开通了通化教育信息网。全市建设校园网达到143个,全市中小学微机台数达到18778台,机生比达到1:13,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基本完成,覆盖率达100%。组织近万人进行“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工程”和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实施“三名工程”,突出抓好“双师型”教师培训和专业课教师培训,旨在提高教师素质和师德水平。

30年后的通化教育,职教发展势头良好,中职发展壮大。加快调整、发展职业教育的层次和布局结构,深化办学体制改革,2005年以来全市职业教育新增建筑面积27647平方米,2007年末我市成为全省第一个全部公办中等职业学校进入省百强校的地区。职业招生就业工作实现新突破,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2006年市教育局被评为全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加大薄弱校、偏远校的改造和改建力度,“十五”期间,全市共投入资金4亿元,改造薄弱校430所,改造房校舍13万平方米,逐步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积极支持和发展民族教育。近年来,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教学楼、综合实验楼、留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宿舍楼等,办学条件实现根本性改善。幼儿教育、特殊教育也得到健康发展。

30年后的通化教育,注重关注民生,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通过“希望工程”等扶困助学工程,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确保每一位义务教育段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做好市直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工作,使贫困家庭学生得到资助。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解决农民工和贫困子女受教育问题。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一费制”,完善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的“三限”政策,严格考风考纪,确保教育的公平、透明。2005年在全省率先实施“阳光分班、阳光课堂”等阳光工程,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阳光总在风雨后”,30载教育沧桑巨变,旧貌新颜;30载教育荣誉不断,任重道远。市教育局每年获得的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和荣誉都在20余项(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被教育部、中央教科所授予“全国中小幼现代科技教育优秀实验区”等,通化市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城市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市”。

如今,通化教育将全面推进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进程,积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教育与科技创新、经济建设、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的紧密结合,为振兴通化老工业基地,加快小康社会的进程一路前行,再谱新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义务教育体制与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

1985年5月,中国政府《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关于地方的职责划分,原则上确定由各省(市、自治区)决定。执行中,各地基本采用“县办高中,乡办初中,村办小学”的做法。这个政策,把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落到了乡镇政府头上。

阅读全文

与十年前到现在的经济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