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宏观经济学,为什么减税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要小于投资,希望能具体解释拜托啦
这是一道判断题:减税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一般来说小于投资(√)。
这是因为:GDP是一个流量而不是存量,它通常用支出法和收入法来核算。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按生产要素报
酬计算的国民收入,它等于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上政府的补助金。
也就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因为社会保险税是直接税,故GNP、NNP、N均不受其影响,又因为它是由企业上缴的职工收入中的一部分,所以PI
和DPI均受其影响。供参考。
⑵ 减税会对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减税一般会认为加抄宏观经济的发袭展, 因为税少了, 买东西便宜了, 我们更愿意消费了, 随之销售,生产,运输等环节都会得到发展.
但是也削弱了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 税收的减少直接意味着政府收入的减少, 对基础设施, 长期投资, 汇率抵御等都会有影响.
⑶ 减税降费对企业的影响:为什么给企业减税
1、企业应该缴纳多少税款计算公式为:计税依据*税率=应纳税额。根据乘法定律,要想应纳税额减少,那么计税依据和税率任意一个降低即可。
2、计税依据的减少主要体现在免征额,减征额,各项优惠政策方面,而税率的降低一般都需要需要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国务院的授权。
3、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走出经济下行的困境;
4、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此次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减税降费,能够为企业创造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对于促进制造业、科技企业、小微企业等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3)企业减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扩展阅读
“减税降费”具体包括“税收减免”和“取消或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费”两个部分组成。减税方面,全年将减税3500亿元左右,包括继续完善营改增试点政策、将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优惠范围从年应纳税所得额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比例由50%提高到了75%等。
“减税降费”具体包括“税收减免”和“取消或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费”两部分。
个税改革方案将部分收入项目如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等,实行按年汇总纳税。财政部还将考虑适当增加与家庭生计相关的专项开支扣除项目,比如有关“二孩”家庭的教育等支出,其他的专项扣除项目等。
降费方面,2017年降费约2000亿元。财政部重点做好两项工作,包括全面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改革到位后全国政府性基金将剩下21项;取消或停征35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中央涉企收费项目减少一半以上,将剩余33项
⑷ 减税降负对实体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自今年5月1日增值税三项改革措施实施至今,实体经济受益明显。据国家税务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测算,以制造业为例,税率调整后,制造业年减税规模超过所有行业总减税规模的三分之一,企业税负有效降低。
减税降负,有利于实体经济从供给侧发力。利用税率下降等增值税改革释放的减税红利,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企业得以有充沛的现金流,来支持企业改进生产工艺、丰富产品款式、提升产品品质,同时降低产品价格以扩大销量,从供给端释放“提质”和“降价”双重利好,消费者也因此获得实惠,形成供需两端双受益的良性循环。
减税降负,为实体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赋能”。增值税改革推进减税降负,不仅仅是当下实体经济的迫切需要,同时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利用减税降负释放的红利,企业可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更坚定地走创新驱动之路。特别是,传统企业可以尽快与智能化、数字化等新经济领域深度融合,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实现自我的提升和改造,从而凤凰涅槃、转型升级。来源:新华网
⑸ 对个人,对企业减税会如何影响经济活动
这个回复不能画模型图不然更直观;减税的目的是刺激消费,当市场低迷经济萧条的时内候人们不敢容消费造成了需求曲线平移到左边,造成GDP下降,失业率上升。当减税之后人们有跟多的钱去消费,企业因为减税也缩减了生产成本,两者同时作用把需求曲线又拉升到原来的位置失业率下降。
⑹ 企业所得税减免对经济的影响
根据凯恩斯的经济模型,税收是一个宏观经济变量,在通货紧缩的条件下,减税可以版扩张经济,权加速经济从萧条走向繁荣。目前的税收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对消费和投资都是严格的制约因素,如生产型的增值税对企业购进设备不进行抵扣,影响了投资;对消费品中的汽车、汽油等征收过高的消费税,制约了消费;对房地产投资征收土地增值税,限制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更有力的一个证据是以800元为免征额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减少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从而降低了其消费能力。现行税制是1994年为适应通货膨胀而设立的,在目前通货紧缩时期,是不适合的,因此,必须推行以减税为目标的税制改革。
⑺ 减税对拉动经济增长究竟会起什么作用
在“稳中有变”的经济形势下,通过降低经济实体的税费负担,有助于各实体充分释放经营活力。
从理论意义上来看,若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则企业储蓄率将提高,流动性将增加,投资率也会上升。降低企业所得税,其实是通过流动性纾困,使中国上亿经济实体的生产能力获得提升。如果经济规模增大,税率降低了但是税基扩大了,则税收总量或许不降反增。
降低企业所得税率可以推动企业去库存及去杠杆,而杠杆降低、三角债减少,可使企业流动性得以增加,推动货币二级市场与资本二级市场流动性增强,商品市场也能因此更加购销两旺。
使中国经济的效率得到显著提升,而经济体系也将从原来的投资拉动向需求拉动和创新驱动型模式转变,继而推动人均收入提高,助推国家经济保持较高速增长。
(7)企业减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扩展阅读:
重要举措:
2018年8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推新举措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减税降费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的重要举措。
1. 对因去产能和调结构等政策性停产停业企业给予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对社保基金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有关投资业务给予税收减免、对涉农贷款量大的邮政储蓄银行涉农贷款利息收入允许选择简易计税方法按3%税率缴纳增值税。
2. 为鼓励增加小微企业贷款,从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底,将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单户授信额度上限,由此前已确定的500万元进一步提高到1000万元。
3. 为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鼓励和吸引境外资本参与国内经济发展,对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市场取得的债券利息收入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政策期限暂定3年,完善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
⑻ 试用你学过的宏观经济模型,分析减税对宏观经济会有怎样的影响
下一步有必要根据经济发展需要,推动税制改革的深入,扩大消费税和资源税的征收范围,通过结构性减税加大对个人消费的刺激力度,完善现行出口退税制度。
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下,结构性减税已成为近年财税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次结构性减税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重在调结构、促投资和保出口;二是主要针对企业而不是个人减税;三是对全年税收收入总量有一定影响,加大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难度。
下一步有必要根据经济发展需要,推动税制改革的深入,扩大消费税和资源税的征收范围,通过结构性减税加大对个人消费的刺激力度,完善现行出口退税制度。
结构性减税的主要内容
2009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增值税改革的主要内容: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取消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从13%恢复到17%。
成品油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是取消公路养路费、航道养路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和水运客货运附加费,逐步有序取消已审批的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二是汽油、柴油和其他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相应提高。
个人所得税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从2008年3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从每月1600元提高到每月2000元;从2008年10月9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对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取得的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等。
出口退税和关税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2008年6月底以前,政府不断调低出口退税率,从2008年8月份至今,七次上调出口退税率。从2008年12月1日开始,取消102项产品的出口关税,降低23项产品的出口关税,降低31项产品的特别出口关税,与此同时,提高5项产品的出口关税,新增15项产品的出口关税。
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的主要内容:2008年4月24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3‰改为1‰。2008年9月19日起,由双边征收改为单边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调整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证券市场稳定,调整后每次证券交易的印花税税负降低了84.3%。
降低住房交易环节的契税、印花税以及营业税的主要内容:2008年1月1日起,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契税税率暂统一下调到1%;对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对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2009年1月至12月,对现行个人购买普通住房超过5年(含5年)转让免征营业税改为超过2年(含2年)转让免征营业税等。
结构性减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从宏观经济层面看,结构性减税重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投资和保出口。
稳增长
降低税率,“放水养鱼”,有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收益,刺激市场的活跃度,加快国民经济增长,为我国经济增长助力。
调结构
一是调整税收收入结构。增值税转型改革后,从长远看,享受该政策的企业在新购入设备的折旧期内会增加其企业所得税。这是因为原来执行的生产型增值税,企业新购设备的进项税额虽然不能抵扣,但可以进入固定资产的原值计提折旧,减少折旧期间应纳的企业所得税。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后,企业新购设备的进项税额虽然可以抵扣销项税额,却无法再计入折旧额,会增加购入设备折旧期内的企业所得税。因此,增值税转型虽然减少了固定资产购买当期的增值税额,但增加了固定资产折旧期内的企业所得税,有利于改变目前我国税收收入结构中流转税占比过大的局面,进一步优化税收收入结构。
二是调整成品油价格结构。此次成品油价税费改革一次性取消公路养护费等六项道路交通收费,规范了地方政府部门收费行为,逐步取消了政府还贷的二级公路收费,暂不取消一级路和高速路的收费,体现出渐行渐看的改革思路。汽油、柴油等成品油消费税实行从量定额计征,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优化经济结构,形成“多用多缴,少用少缴”的公平调节机制。由于其征收方式不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还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消费税税源,避免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对消费者造成过重的负担。通过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国内成品油价格实现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有控制的间接接轨,也有利于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促投资
与生产型增值税不同,消费型增值税允许抵扣固定资产投资所产生的进项税额。增值税转型改革作为实行结构性减税的一项重要内容,改变了试点时“增量抵扣”的方案,允许一次性全额抵扣,降低了企业的投资成本,有利于刺激企业投资,尤其是促进缴纳增值税的装备制造业、电力、采矿、化工等行业的投资力度。
保出口
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取消和降低了部分产品的出口关税,这一系列政策调整与当时宏观调控政策转向有密切关系,目的是为了保出口。
近几年来,出口退税政策日益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2006年至今,政府已先后15次调整出口退税率,这不仅增加了税务部门的征管成本,也增加了纳税人的遵从成本。出口退税的频繁调整与出口退税制度建立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出口退税是被世贸组织认可的没有争议的贸易促进措施。其主要作用是避免国际间重复征税,中性的增值税也决定了出口退税的中性本质。虽然调整出口退税可以在短期内起到刺激或抑制出口的效果,却往往以牺牲效率为代价。我国出口退税制度频繁调整的主要原因,一是没有意识到稳定出口退税政策的重要性,将出口退税政策作为相机抉择调节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工具;二是出口退税制度立法层次较低,政府有关部门即可对退税制度进行调整。税率调整频繁带来的另一个后果是目前出口退税率达到七档,而1994年税改时设定的退税率只有三档。过多档次的退税率,导致企业间流转税负差异较大,也给设租、寻租行为提供了较大空间。
如果要抑制特定货物出口,可搭配相机抉择的出口关税政策。关税政策比较适合作为选择性政策工具,一是符合国际惯例,各国关税一般都有多档税率;二是关税税率调整空间大,税率调整更具灵活性,而出口退税率调整区间限于0~17%;三是关税征收简单,不存在分担机制、欠退税等问题,关税税率调整较少带来额外的征收成本和遵从成本。
结构性减税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结构性减税主要针对企业而不是个人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忽视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通过减税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而刺激消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节投资与消费的重要举措。目前已推出减税政策的国家大部分把重点放在个人所得税上,如美国2008年2月率先推出了总额达1680亿美元的减税计划,其中用于个人退税的约1200亿美元。韩国2008年9月推出总额约190亿美元的减税计划,其中减征个人所得税预计为53.1亿美元。
从我国目前已出台的政策看,结构性减税更多的是关注促投资和保出口,主要是针对企业而不是个人。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占国家税收收入的比例较小,只有7%左右。
在此次减税中,个人所得税的调整力度是偏小的。个人所得税总共有十一个税目,其中只有工资、薪金所得和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两个税目的所得税政策在2008年3月有所调整,今年并没有出台新的政策。实际上,我国个人所得税仍有很大的调整空间。首先,我国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为45%,与主要经济体相比,是相当高的。如美国联邦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为35%,英国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为40%。目前,因为香港个人所得税的最高税率只有17%,我国不少外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选择在内地工作,香港付薪。其次,现行工资、薪金所得税目适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档次明显偏多,级距过小,造成中等收入的纳税人税负增长过快。现行的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适用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再次,虽然我国工资、薪金所得税的税前扣除标准已从800元提高到2000元,但劳务报酬、稿酬类所得的税前扣除标准仍然维持在1994年税改时的水平,不利于独立提供劳务的劳动者,也不利于鼓励个人灵活就业。
结构性减税可以降低企业成本
增值税转型的另一直接后果是企业减少了固定资产基数,从而减少了生产单位产品应负担的固定资产折旧额,降低了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这一方面有利于减轻对通胀的预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出口型产品提高国际竞争力。
结构性减税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结构性减税对全年税收收入有一定影响
据财政部门测算,2009年仅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这一减税举措,减少当年增值税收入约1200亿元。此外,落实已出台的中小企业、房地产和证券交易相关税收优惠及出口退税等方面政策,加上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可能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
结构性减税加大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难度
道路交通收费原来是由地方政府负责征收,而成品油消费税是中央税,这也是原来制约道路交通收费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成品油税费改革后会减少地方政府收入,增加中央政府的可支配财力。虽然此次改革规定对调整税额形成的税收收入一律专款专用,主要用于替代取消公路养路费等六项收费后的支出等,但在具体操作层面还是加大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难度。
政策建议
结构性减税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已初步显现,如在车辆购置税下调等政策的刺激下,我国汽车产销同比增长较快,房地产市场交易环节税收的减免,也使大中城市住房成交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下一步,有必要根据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税制改革的全面深入。
结构性减税不否定结构性增税
有利于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的结构性增税政策可以缓解财政收入下降的压力,不仅必要而且可行。一是可以适时开征环境税,扩大现有消费税的实施范围,尤其是把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产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从而降低环境污染,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二是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提高资源税税率,合理体现资源的稀缺性,促进节能减排。通过理顺资源产品的价格结构,增加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的财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通过结构性减税加大对个人消费的刺激力度
从长期看,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目标是建立起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从短期看,对于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和完善,不应把重点放在税前扣除标准的不断提高,而应考虑适当调整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结构,切实提高个人收入水平,增强个人消费意愿。
首先,应降低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最高边际税率,并配合以消费税制改革。中、高收入者在基本生活需要满足之后,会更多地购买高档消费品,因此,可适当扩大消费税课税范围,提高消费税税率,以配合个人所得税制调整。其次,可考虑拉大工资、薪金九级超额累进税率级距,减少税率档次。降低中、低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税负。再次,提高劳务报酬所得、稿酬等收入的税前扣除标准。建议对主要收入来源于劳务报酬和稿酬的独立就业者,提高其税前扣除标准,增加其可支配收入。
完善出口退税制度
从近期看,优化现行出口退税制度可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进一步完善增值税制度,减少增值税优惠政策,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解决目前增值税优惠政策较多、征收范围较窄的问题;第二,提高出口退税税率,简并出口退税率的档次,建立起规范、稳定的出口退税政策;第三,平衡不同贸易方式的出口退税水平;第四,改进出口退税负担机制,中央政府全额负担出口退税。
从长远来看,随着税收征管以及金税、金关等相关部门数据联网适时性的不断加强,理想的出口退税制度应该稳定且可预期,“征多少退多少”,不要频繁调整,使企业能够预测退税的时间、范围、额度,据以确定其产品生产的品种和定价。
⑼ 减税降负对企业有哪些影响
减税降负对企业的影响:
1、减税降费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提振企业信心;
2、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格局,完善税制结构;
3、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走出经济下行的困境;
4、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此次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减税降费,能够为企业创造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对于促进制造业、科技企业、小微企业等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9)企业减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扩展阅读
营改增已成为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的“触媒”。营改增后,建筑业积极探索装配式、工厂化模式,房地产业剥离施工、园林、物业等实行专业化、产业化,金融行业向资产管理、金融产品等现代金融服务延伸,餐饮业等服务业专业外包迅速发展、创新意愿强烈。
营改增成为撬动财税改革的典型杠杆。全面推进营改增优化了税制结构,促进了专业化分工,培育壮大了新动能,于是引起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等国际组织给予的专业认可:营改增使中国的增值税制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中国经济改革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016年5月1日起,所有行业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均纳入中央和地方共享范围,中央和地方各分享50%。过渡方案确保地方既有财力不变,中央集中的收入增量通过均衡性转移支付分配给地方,主要用于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
2016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务院第一次比较系统提出从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文件。这一改革将适度加强中央的财政事权,保障地方履行财政事权,减少并规范中央与地方共同的财政事权。
⑽ 经济学原理 宏观经济的政府减税的影响。。。。
根据塞缪尔森的乘数-加速数模型,政府增加200亿的支出,整个国民收入就增加200亿,而边际消费倾向为3/4,即消费掉150亿,这150亿国民收入变成投资,继续作用,通过迭代,200*4=800亿;
政府减税200亿美元,对总需求的影响不是直接的,政府并未消费掉200亿,因此800-200=600亿,这增加600亿收入中,根据边际消费倾向相乘=450亿。
所谓税收中性,就是国家征税使社会付出的代价应以征税数额为限,不会造成其他影响。从宏观上讲,征税后仅仅是从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了一部分,而不会影响市场经济体制本身的运行;从纳税人来讲,纳税人仅仅负担所征收的税额,而不会有额外的负担。
一般而言,税收对经济体系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是产生额外收益,即征税后,对经济的影响除了使社会承担税收负担外,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如政府对污染环境的工厂课以重税,除了课税额本身外,还可以使这些工厂减少生产或停止生产,社会用于治理污染的费用会因此减少,同时环境本身也会得到改善,全社会的整体利益增加,产生了除税收额以外的收益。二是产生额外损失,即课税后,经济体系除负担税收额外,还要承受其他负担。例如,若对污染企业课以轻税,对其他企业课以重税,就会使环境污染加重,社会治理污染的费用增加,社会整体利益受到损害,课税便会产生额外损失。
税收中性强调税收对经济不发生额外的影响,经济体系仅仅承受税收负担,不再给纳税人和社会造成其他额外损失或额外收益。其实质是,国家征税不应对市场机制产生影响,课税时,市场机制仍然是影响资源配置和纳税人决策的主要力量,税收不应成为影响资源配置和纳税人经济决策的主要因素。
税收中性最早提出,是针对间接税而言的。政府若对某些商品课征间接税,这些商品价格会上涨,消费者会因此而减少对涨价商品的消费,会多消费其他商品,从而会承受税收之外的负担。因而最早提出“税收中性”的英国新古典学派代表人物马歇尔认为,政府应增加直接税,减少消费税,从而使税收保持“中性”。
税收中性是西方市场经济处于自由竞争时期的产物,其根本点是要政府不干预经济,由“看不见的手”即市场去调节。
实际上,税收中性只是一种理论上的设想,在现实中是根本不可能的。由于税收涉及面广,渗透各方,个人或企业总要考虑各种税收的作用,税收对经济的影响不可能仅限于征税额本身而保持“中性”,必然会存在税收额之外的收益和损失。即使是课征直接税,也有干扰市场运行的作用。“税收中性”只是一个相对概念,通常用来表示政府利用税收干预经济的程度。
从西方国家的发展情况来看,在资本主义刚开始发展时,一般强调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在进入自由竞争阶段后,才主张政府少干预经济,实行税收中性。二战以后,西方经济学界曾认为,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税收不能再保持”中性”,甚至认为税收作为政府的重要调节手段,与其他宏观政策一起,可以弥补市场的缺陷。20世纪70年代以来,所谓”政府失灵”的理论流行,提倡税收应保持中性的观点又盛行起来。可见,税收中性与否,与政府如何运用各种经济调节手段调节经济运行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