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世博会对经济影响模型

世博会对经济影响模型

发布时间:2021-03-06 04:45:53

1. 世博会对中国经济会有什么影响

(一)世博会对上海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为上海的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综合素质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举办世博会能够推动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优化城市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等。

1、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调整与发展。世博会对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世博会的场馆建设、通信、城市交通、绿色环保都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支持。如环保技术、建筑节能技术、节水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等等。利用世博会项目建设,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布局,借鉴世博会科技文化交流的平台,增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技带动力和支撑力,广揽高新技术发展所需人才,促进人才的汇聚和使用,使上海接近世界高科技前沿,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城市。

2、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为期半年的上海世博会,将吸引全球的目光,为上海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世博会前后,上海将以独具特色的会展旅游,现代都市游和秀美风光游吸引国内外的游客。预计2010年上海将吸引7000万人次的游客,对上海当年GDP增长的拉动约为5%,门票、餐饮、旅游纪念品等直接收入将接近110亿元,交通、住宿等间接旅游收入将达800亿元,同时也将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如此大的客流量和经济效益,将会促使上海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幅度提高硬件设施水平以满足客运要求。届时,上海浦东·虹桥两大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500万人次,建设650公里的高速公路网络,年客运量将达到4000万人次;上海旅游集散中心辟有100多条线路,并将开辟世博会专用的旅游线路,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这对旅游业的发展非常有利。

3、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充分体现了21世纪城市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而作为举办城市的上海,也正积极努力地体现这一主题。

世博会申办成功后,为了提现我国政府的决心,政府筹划了一项巨大的改造工程。预计将花费450亿美元来升级基础设施和兴建新的交通运输枢纽,到2010年5月世博会开幕的时候,上海将拥有两个新机场、几乎可以与纽约相媲美的地铁系统及一个新的游轮码头,并耗资7亿美元在江边开辟散步场所,建立新的停车场、公路和桥梁,迁走了1.8万户家庭和约270家工厂,清理了黄浦江畔最大的污染源,将江边的5.28平方公里土地划为世博园区。通过道路、交通、绿化、环保等一系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扩建和改造,把上海打造成一个世界级的生态城市。

(二)上海世博会助推长三角经济融合发展

上海世博会将有超多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而在这个世界最大舞台上展示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形象,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1、为长三角旅游业提供一次空前的历史机遇。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来自海内外的参观者将达7000万人次,其中至少有35%的参观者会游览长三角知名景点,根据上海世博局订房数据显示,世博会期间,上海住宿资源缺口约为6万床位/天,极端高峰日缺口将达40万床位。对于这一问题的应对措施,就是把部分游客住宿向周边1-2小时公交圈的江浙等省的城市分流,届时,周边城市酒店出租率可提高12%左右。为了更好地将长三角融入世博旅游之中,长三角所有城市都已经开展了旅游景区交通标志一体化工作。

2、促使形成经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必将对长三角地区各主要城市形成很强的辐射作用和财富溢出效应。上海世博会筹备期间,世博经济对上海周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约为30%以上。2010年世博会的召开对上海周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将超过50%。世博会的市场开发计划将给长三角地区带来众多发展机遇,为长三角企业参与世博市场开发提供各种机会和平台。目前,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经济总量规模、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等都存在明显的区域内差异性,产业结构呈阶梯状特征,部分产业集聚程度低。几年前,长三角16座城市已经签署了《以承办“世博会”为契机,加快长江三角洲城市联动发展的意见》。而且,国家首个跨行政区域性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也已经出台,苏浙沪三省市政府间《长三角区域“大通关”建设协作备忘录》、《长三角区域信息化“十一五”合作规划》等各专业领域的规划也纷纷面世,通过市场机制和政府行为的有机结合,使长三角地区实现资源整合、产业联动、功能互补和利益共享,促使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进而对中国整体经济在未来实现全面复苏提供巨大的推动力。

2.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上海获得世博会主办权,不仅有利于上海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时也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世博会素有“经济奥林匹克盛会”之称。举办世博会,不仅给参展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扩大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给举办国家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宣传和扩大举办国家的知名度和声誉,促进社会繁荣和进步。
一、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和增长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实际gdp总量增长了6.3倍,实际人均gdp增长了5倍,进出口贸易额增长了12.4倍,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同时,中国还是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预计未来10年,中国经济仍将以7%左右的高速度增长,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地。到2010年,中国gdp总量有可能达到19万亿元。
承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使全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上海,这会提高上海现代化程度。在中国上海举办世博会将会使世界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目睹中国的巨大变化,并可加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开放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去。上海举办世博览会能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
二、对中国宏观经济各要素产生重要影响
1、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首先,为了办好世博会,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可以说,世博会将使上海基础设施建设整整提前了十年,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主办世博会,上海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会得到大力的发展。另外,据了解,根据“十五”规划,上海还准备投资20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电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确保在世博会展览期间每日30至40万人次的外来游客住宿、饮食、交通、通讯等需要,并投入巨资继续开发浦东、改造旧城区。
其次,2001年年初,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正式启动,上海世博会的选址正好处在这一规划区域内,通过举办世博会,将带动这一地区的综合开发,把浦江两岸建设成为一个集综合服务、生态居住和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新城区,为现代城市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范例。预计世博展馆直接投资需要人民币248亿元左右。
再次,通过世博会的举办,可以向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展示上海的投资环境,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上海举办世博会扩大了上海的知名度,为上海吸引国内外资金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从而有利于全社会投资的积极性,特别是非国有投资主体的投资积极性。
上海世博会的直接投资将超过30亿美元,而由此带动的交通、商业、通讯、旧区改造等延伸领域投资,预计可带动5至10倍的投资,初步测算上海举办世博会总投资规模在3500至4500亿人民币以上。
2、促进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大,形成新的消费热点
世界博览会涉及的产业链较长,对投入和产出的放大效应相当明显,研究表明,大型展览会本身的投入会衍生出相关产业约10倍的投资,除了主办者和参展商的直接商业收益外,其他相关产业获得的间接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
上海举办2010 年世界博览会,将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大。
首先,可以有效地带动中国旅游消费增长。一个城市如果举办大型博览会,城市的旅游业往往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德国汉诺威2000年世博会在153天的展期里就吸引了全世界1800万人去参观。2010年世博会也将为上海开发旅游新产品,世博会作为一个极具魅力的旅游吸引体,将吸引国内外的旅游者纷至沓来,据估计,其中有超过70%的参观者将做延伸旅游或周边旅游后参观世博会,这就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营者创造了组合新产品的良好机遇。综合历年到上海旅游人数、上海周边地区的人口基数、经济发展状况等,预测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参观人数将超过7000万人次,将创下世博会1 50多年历史的最高纪录,对扩大世博会影响、促进国际博览事业发展,其意义不言而喻。据初步测算,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上海旅游业的直接收入将达144.2 亿元人民币。
其次,有利于促进宾馆业、文化娱乐、服务等消费需求提高。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旅游每增长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4.3元。意大利热那亚博览会期间,旅游业所拉动的综合效益,相当于对其前期投资的11倍之多。到2010年,上海床位数将增至40万张,如果仅按每张床位收入3 00元算,旅馆业也将获得相当可观的经济收入。
3、将有效促进中国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
上海举办世博会,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举办世博会,为国外企业了解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特别是通过举办这样一个大型活动,为大力宣传中国民族品牌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从而有利于扩大中国产品出口,并有利于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另一方面,国内企业也可以通过上海举办世博会,了解国外发展最新动态,有利于吸引多方来客与中国进行经济贸易合作。
4、为国内创造相当多的就业机会
由申博为引擎、以浦江开发为起点的一轮新的投资热潮,对未来一段时期的上海经济将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从而给中国创造相当多的就业机会。在世博的作用下,综合实力的加强将赋予上海更大的优势,未来几年上海经济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据有关专家测算,每增加1000平方米展览面积,可创造近100个就业机会,1996年汉诺威世博会就创造了10万个就业机会。申博成功,将为上海带来大量就业机会。同时,申博成功所引发的“会展经济”更能带来滚滚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其利润率高达20%至30%。
5、促进中国金融业的发展
由前面分析可以看出,上海举办世博会将有效地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带动中国经济贸易发展,这无疑国内金融服务业发展创造了绝好的机遇,同时也对金融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上海举办世博会将给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了巨大商业机会,因此将吸引大量的国内外资金流入上海。另外,上海举办世博会所需大量的资金除了投资者自有资金外,还需要中国金融企业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
二是上海举办世博会可以有效地扩大中国消费需求,特别旅游消费将成为重要的热点,特别是众多国外客人来中国参观上海举办的世博会,基本上进行信用消费,这要求中国金融企业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客人的多种金融服务要求。
三、对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产生拉动效应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而上海又是长江三角洲的龙头。因此,上海在长江三角洲及华东地区的领头羊地位对周边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世博不仅对上海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对长江三角洲影响也很巨大。上海周边城市将迎来一个扩大对外开放,活跃人流、物流、信息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四、后续效益无法估量
除了直接、间接收益外,世博会后续的“黄金效应”更是无法估量。这可以参照历史上的经验:1970年日本大阪举办世博会后,经连续1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关西经济带,并成为日本重要的经贸中心,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增长;埃菲尔铁塔是1889年世博会给巴黎留下的“摇钱树”,让法国相关行业受益无穷。长江三角洲现虽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但离国际大都市距离尚远。上海申博成功,必将加快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的步伐,“关西经济带”迅速崛起的奇迹有望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重现。可以预见,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必将产生显著的周边联动效应,带动华东,甚至辐射到全国。
总之,可以看出,上海举办世博会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改善中国的投资环境,促进消费需求,还会带来额外的税收等。可以预见,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起,成为新世纪之初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双引擎”。飞转的“引擎”,将大大提高上海的开放程度,使之更好地与世界融合。同时,这一切都意味着中国2010年世博会将会带动中国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

3. 世博会对经济的影响

(一)世博会对上海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为上海的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综合素质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举办世博会能够推动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优化城市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等。

1、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调整与发展。世博会对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世博会的场馆建设、通信、城市交通、绿色环保都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支持。如环保技术、建筑节能技术、节水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等等。利用世博会项目建设,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布局,借鉴世博会科技文化交流的平台,增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技带动力和支撑力,广揽高新技术发展所需人才,促进人才的汇聚和使用,使上海接近世界高科技前沿,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城市。

2、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为期半年的上海世博会,将吸引全球的目光,为上海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世博会前后,上海将以独具特色的会展旅游,现代都市游和秀美风光游吸引国内外的游客。预计2010年上海将吸引7000万人次的游客,对上海当年GDP增长的拉动约为5%,门票、餐饮、旅游纪念品等直接收入将接近110亿元,交通、住宿等间接旅游收入将达800亿元,同时也将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如此大的客流量和经济效益,将会促使上海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幅度提高硬件设施水平以满足客运要求。届时,上海浦东·虹桥两大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500万人次,建设650公里的高速公路网络,年客运量将达到4000万人次;上海旅游集散中心辟有100多条线路,并将开辟世博会专用的旅游线路,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这对旅游业的发展非常有利。

3、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充分体现了21世纪城市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而作为举办城市的上海,也正积极努力地体现这一主题。

世博会申办成功后,为了提现我国政府的决心,政府筹划了一项巨大的改造工程。预计将花费450亿美元来升级基础设施和兴建新的交通运输枢纽,到2010年5月世博会开幕的时候,上海将拥有两个新机场、几乎可以与纽约相媲美的地铁系统及一个新的游轮码头,并耗资7亿美元在江边开辟散步场所,建立新的停车场、公路和桥梁,迁走了1.8万户家庭和约270家工厂,清理了黄浦江畔最大的污染源,将江边的5.28平方公里土地划为世博园区。通过道路、交通、绿化、环保等一系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扩建和改造,把上海打造成一个世界级的生态城市。

(二)上海世博会助推长三角经济融合发展

上海世博会将有超多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而在这个世界最大舞台上展示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形象,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1、为长三角旅游业提供一次空前的历史机遇。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来自海内外的参观者将达7000万人次,其中至少有35%的参观者会游览长三角知名景点,根据上海世博局订房数据显示,世博会期间,上海住宿资源缺口约为6万床位/天,极端高峰日缺口将达40万床位。对于这一问题的应对措施,就是把部分游客住宿向周边1-2小时公交圈的江浙等省的城市分流,届时,周边城市酒店出租率可提高12%左右。为了更好地将长三角融入世博旅游之中,长三角所有城市都已经开展了旅游景区交通标志一体化工作。

2、促使形成经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必将对长三角地区各主要城市形成很强的辐射作用和财富溢出效应。上海世博会筹备期间,世博经济对上海周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约为30%以上。2010年世博会的召开对上海周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将超过50%。世博会的市场开发计划将给长三角地区带来众多发展机遇,为长三角企业参与世博市场开发提供各种机会和平台。目前,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经济总量规模、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等都存在明显的区域内差异性,产业结构呈阶梯状特征,部分产业集聚程度低。几年前,长三角16座城市已经签署了《以承办“世博会”为契机,加快长江三角洲城市联动发展的意见》。而且,国家首个跨行政区域性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也已经出台,苏浙沪三省市政府间《长三角区域“大通关”建设协作备忘录》、《长三角区域信息化“十一五”合作规划》等各专业领域的规划也纷纷面世,通过市场机制和政府行为的有机结合,使长三角地区实现资源整合、产业联动、功能互补和利益共享,促使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进而对中国整体经济在未来实现全面复苏提供巨大的推动力。

4. 上海世博会能带来哪些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世博会与上海商务成本

国务院上海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荣林说,随着上海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上海市的商务成本也在日渐增长,严重影响了上海市城市功能的升级、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快速增长。而上海世博会的申办又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商务成本的变化。鉴于此种情况,必须全面理解商务成本的构成,正确把握评估商务成本的原则,针对世博会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上海商务成本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充分利用世博会这一历史机遇,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城市功能和净化城市商务环境,以便在降低商务成本,尤其是降低要素配置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上海经济增长和文化振兴,最终建立起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国际化大都市。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副院长、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冲锋说,通过国内外商务成本和产出效率的详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提高人均装备水平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因此加大资本投入是上海产业政策核心,同时也是控制商务成本的关键。由于劳动力增长有限,上海人均GDP要从2001年的4513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0000美元,如果不能提高产出效率的话,劳动力的人均装备水平需要从2001年的15811美元增加到39426美元,这使上海每年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着眼于未来经济的持续发展,上海一方面要积极吸引外资,进一步优化升级产业结构,通过尽快扩大资本密集型(常常伴随着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提高产出效率来巩固经济发展基础,另一方面要控制商务成本的迅速增加,保持上海的相对商务成本优势,努力围绕"四个中心"建设,来降低商务成本。即发挥金融中心的功能,降低融资成本;发挥航运中心的功能,降低物流成本;发挥贸易中心的功能,降低交易成本;利用上海良好的声誉和诚信,降低委托代理成本,提高政府效率,节省时间成本。

世博会与上海基础设施建设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费方域说,上海成功获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对加速上海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根据国际展览局的调查报告和其他举办城市的经验,世博会的举办对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的研究构造了一个三部门经济的均衡模型,基础设施通过降低中间产品的成本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试图分析由于世博会带动的上海市基础设施建设对上海市经济的各个方面,如产品价格,专业化分工,劳动力价格和对外贸易等方面的影响。结果包括,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投入的增大,会导致多种中间产品价格降低;基础设施的投入对工资率产生两种效果:这两种效果分别取决于基础设施对生产厂商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影响程度;如果基础设施的完善对企业的可变成本影响更大,此时随着基础设施投资的加大,中间品的短期均衡产量会减小;基础设施建设对工资率产生两种效果:对可变成本的影响使工资率有上升的压力,对生产厂商固定成本的影响使价格有下降的趋势,因此最终对劳动力价格的影响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由于研究时间比较短,因此这个均衡经济模型是否合适还不能确定,还值得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世博会对上海人口战略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电子政务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浣尘说,20世纪以来,不受调控的自由市场时代已成过去。政府作为社会的服务者和管理者,对社会公共事务负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对上海人口发展战略分析和思考的思路是:应充分体现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用PS多目标决策方法确定2050年的合理人口规模目标,常住人口(半年以上)为1700~1850万人,其可能满意度值约为0.70;在2010年和2020年的时点上可有动态超调5%,尽量不要超过10%;上海开放移民型国际大都市应选用梯形年龄结构,1700~1850万人的经济活力相当于钟形年龄结构2000万人的等级;这样有利于总人口控制,老年抚养系数相对较低,人口发展中的动态超调也相对较低;人口与经济是互动关系;上海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应着重于人均GDP的提高,以此推动GDP总量的提高。人才引进,产业结构,城镇布局,科技和教育等均应以此为准绳。

世博会与生态物流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季建华说,上海世博会必将带来巨大的物流量,"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需要上海建立起完善的生态物流系统,促进世博会的物流畅通,同时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率,减缓会展给城市环境带来的压力。生态物流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形成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系统。世博会的成功举办需要有生态物流的支持。目前上海离生态物流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主要问题在于:社会物流效率低;物流基础设施落后;重复规划;对生态物流的投入不足。上海发展生态物流的对策在于: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物流市场,加强行业自律和协调,为会展业和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宏观软环境的建设,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绿色消费",使之与"清洁生产、绿色流通"一起构成完整的生态物流系统。

世博会与海名牌产品战略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方华说,21世纪是名牌产品经营与名牌产品竞争的时代,培育名牌产品竞争力成为引领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战略之一。 上海经济正在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借助世博之机,推广上海企业的名牌产品,实施有效的名牌战略规划,可以充分利用世博会的外部资源,整合上海企业名牌产品资源,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本土品牌产品的支撑,而上海企业等希望借助世博会推出更多的产品,向全世界展示自身的形象。世博会是企业名牌产品推广的加速器,在世博会中有着众多名牌产品推广成功的案例。自从世博会举办以来,它就成为企业品牌竞争和角逐的场所。世界博览会所提供的大舞台是名牌产品提高国际声誉的良机,是一般产品迅速提高知名度的有效平台。上海企业应该密切关注世博会发展的新动向,抓住各种机会,在世博会中尽力展现企业形象,推出新产品,争取在2010年世博会中一炮打响。世博会将会给上海名牌产品战略的实施带来新的机遇,因此,研究世博会与上海名牌产品战略实施的互动性和实施方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世博会与上海郊区"三个集中"

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顾海英说,加快推进上海郊区"三个集中"是世博会主题内容、建设世界城市、解决新一轮发展面临的矛盾以及世博会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三个集中"对世博会和上海新一轮发展的直接影响,是通过推进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实现城乡一体化来反映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在推进"三个集中"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按世博会和上海新一轮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存在着内部战略要素和外部环境的双重制约。因此,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①建立城乡统筹的运作机制;②形成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流动的转移机制;③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④综合治理改善郊区生态环境;⑤完善郊区市场体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⑥建设城乡一体化的一、二、三产业体系;⑦建设新型的郊区城镇体系等。

世博会与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技术创新研发中心副主任、教授谢富纪说,世博会与举办城市科学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办,将对上海市科学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世博会不仅能够通过强化上海市技术创新能力,直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且还将通过上海会展中心地位的确立,人才和科技成果集聚效应的增强,服务和旅游功能的提升,高等教育进一步融入世界,为上海接近世界高科技前沿提供便利,促进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因此,上海市应充分利用"世博效应",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优化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布局,借世博会科技交流平台增强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技带动力和支撑力,广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需人才,推进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服务业的渗透与融合,加快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的步伐。

5. 上海世博会会给中国带来什么经济效应

带动旅游、消费、餐饮等,还有可以增加很多的就业机会,给更多失业和待业的中国人就业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提升上海的国际金融城市形象,以及提升中国的在国际形象。

6. 提问: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估模型

我也要。。。。

7. 世博会对经济有什么贡献

首先,上海可以加快很多进程,加快市政建设;其二,上海会吸引很多的旅游者;第三,很多在上海的企业也会加入申办工作的运作之中,创造更多的公众利益。"世博会还能使上海的知名度提升,并且通过同世界的更多接触,能使上海人民的精神面貌、素质得到提高。

一个城市如果举办大型博览会,城市的旅游业往往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一项不完全统计显示,如果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参观人数将超过5000万人次,上海旅游业的直接收入将超过91亿元人民币。世博会也将为上海加强区域合作造就重要契机。世博会作为一个极具魅力的旅游吸引体,将吸引国内外的旅游者纷至沓来,据估计,其中有超过70%的参观者将做延伸旅游或周边旅游后参观世博会,这就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营者创造了组合新产品的良好机遇。尤其是对浙江这样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来说,世博会前后,将是一次难得的“搭车”机遇。

根据规划,上海用于世博会园区建设的直接投资额将达到30亿美元,而由此带动的产业结构调整、交通、商业、旧区改造等延伸领域投资约是直接投资的5至10倍。同时,世博会的需求将催生一大批中外合资的融资、商业、旅游、管理以及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务公司,海内外客商参与的市场空间非常大。
有人曾测算,北京申奥成功后,预计在未来几年中,我国将因此新增200万个就业岗位,经济增长速度每年将额外增加0.3%。而上海世博会会期长达半年,人数更可能打破历史纪录。
据权威部门测算,如果2010年在上海举办世博会,参观者将超过7000万,有望创下世博会历史的最高纪录。有关专家认为,如果上海世博会门票价格为170元人民币,购票游客为4300万人次,则门票收入将达73.1亿元人民币;如果参加世博会人数中有60%在会场内用餐一次,以平均每人消费30元计,则餐饮收入为7.8亿元人民币;估计参观者90%会在会场内饮用饮料,以平均每人消费10元计算,饮料费收入为3.9亿元人民币;估计30%的参观者会在会场内购买旅游纪念品,以平均每人消费30元计,纪念品销售额达3.9亿元。综合各项,世博会门票、餐饮、旅游纪念品等的直接销售收入将接近90亿元。
世博会将为“旅游消费链”的形成推波助澜,对旅游及相关行业起到巨大拉动作用。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每增长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4.3元。
而且,除了直接、间接收益外,世博会还将给上海带来持续的无法计算的后续效益。这可以参照历史上的经验:埃菲尔铁塔是1889年世博会给巴黎留下的“摇钱树”,让法国相关行业受益无穷。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世博会的举办必将产生显著的周边联动效应,辐射华东,甚至带动全国经济的发展,这方面的价值将难以估算。

8. 参考哪些文献 2010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了望》:金融危机给上海世博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分析及版探讨来源权: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0-03-10...
论文摘要: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日益临近,将对...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分析及探讨,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日媒:中国凭经济能让世界拜倒?

9. 世博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世博会对上海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为上海的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综合素质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举办世博会能够推动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优化城市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等。 1、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调整与发展。世博会对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世博会的场馆建设、通信、城市交通、绿色环保都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支持。如环保技术、建筑节能技术、节水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等等。利用世博会项目建设,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布局,借鉴世博会科技文化交流的平台,增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技带动力和支撑力,广揽高新技术发展所需人才,促进人才的汇聚和使用,使上海接近世界高科技前沿,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城市。 2、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为期半年的上海世博会,将吸引全球的目光,为上海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世博会前后,上海将以独具特色的会展旅游,现代都市游和秀美风光游吸引国内外的游客。预计2010年上海将吸引7000万人次的游客,对上海当年GDP增长的拉动约为5%,门票、餐饮、旅游纪念品等直接收入将接近110亿元,交通、住宿等间接旅游收入将达800亿元,同时也将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如此大的客流量和经济效益,将会促使上海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幅度提高硬件设施水平以满足客运要求。届时,上海浦东·虹桥两大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500万人次,建设650公里的高速公路网络,年客运量将达到4000万人次;上海旅游集散中心辟有100多条线路,并将开辟世博会专用的旅游线路,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这对旅游业的发展非常有利。 3、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充分体现了21世纪城市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而作为举办城市的上海,也正积极努力地体现这一主题。 世博会申办成功后,为了提现我国政府的决心,政府筹划了一项巨大的改造工程。预计将花费450亿美元来升级基础设施和兴建新的交通运输枢纽,到2010年5月世博会开幕的时候,上海将拥有两个新机场、几乎可以与纽约相媲美的地铁系统及一个新的游轮码头,并耗资7亿美元在江边开辟散步场所,建立新的停车场、公路和桥梁,迁走了1.8万户家庭和约270家工厂,清理了黄浦江畔最大的污染源,将江边的5.28平方公里土地划为世博园区。通过道路、交通、绿化、环保等一系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扩建和改造,把上海打造成一个世界级的生态城市。 (二)上海世博会助推长三角经济融合发展 上海世博会将有超多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而在这个世界最大舞台上展示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形象,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1、为长三角旅游业提供一次空前的历史机遇。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来自海内外的参观者将达7000万人次,其中至少有35%的参观者会游览长三角知名景点,根据上海世博局订房数据显示,世博会期间,上海住宿资源缺口约为6万床位/天,极端高峰日缺口将达40万床位。对于这一问题的应对措施,就是把部分游客住宿向周边1-2小时公交圈的江浙等省的城市分流,届时,周边城市酒店出租率可提高12%左右。为了更好地将长三角融入世博旅游之中,长三角所有城市都已经开展了旅游景区交通标志一体化工作。 2、促使形成经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必将对长三角地区各主要城市形成很强的辐射作用和财富溢出效应。上海世博会筹备期间,世博经济对上海周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约为30%以上。2010年世博会的召开对上海周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将超过50%。世博会的市场开发计划将给长三角地区带来众多发展机遇,为长三角企业参与世博市场开发提供各种机会和平台。目前,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经济总量规模、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等都存在明显的区域内差异性,产业结构呈阶梯状特征,部分产业集聚程度低。几年前,长三角16座城市已经签署了《以承办“世博会”为契机,加快长江三角洲城市联动发展的意见》。而且,国家首个跨行政区域性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也已经出台,苏浙沪三省市政府间《长三角区域“大通关”建设协作备忘录》、《长三角区域信息化“十一五”合作规划》等各专业领域的规划也纷纷面世,通过市场机制和政府行为的有机结合,使长三角地区实现资源整合、产业联动、功能互补和利益共享,促使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进而对中国整体经济在未来实现全面复苏提供巨大的推动力。

求采纳

10. 如何用数学模型解释世博会的影响力

都是命苦的人啊

阅读全文

与世博会对经济影响模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