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将来20年了,宁夏中卫的发展会是怎样主要发展经济是什么
(一)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用5年到8年时间打造中卫工业区、中宁工业区、中卫能源化工基地三个千亿元工业园区,不断提高中小工业园区发展质量。着力培育新材料、精细化工与煤化工、天然气化工、陶瓷工业、黑色和有色金属深加工、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造纸八大工业基地。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电力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二)强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着力提升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畜牧养殖业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夯实水利基础设施,加快贫困地区发展,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加强生态移民工作、进一步加快扶贫开发步伐,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强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着力打造宜居宜业最具特色美城市,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加快中宁县城和海原城区建设步伐,加快小城镇建设。 (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打造旅游品牌;加快发展商贸流通和新型服务业。 (五)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快建设重点生态工程和重点生态区综合治理,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切实加强节能降耗。 (六)强力构筑立体交通网络。进一步加强铁路、公路、民航等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西部交通枢纽城市。 (七)统筹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 (八)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努力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防灾减灾,加强安全生产,加强社会管理,打牢社会进步基础,保持中卫和谐稳定。 (九)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民生保障体制改革,协调推进城乡综合改革,稳妥推进社会服务改革,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完善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十二五”发展目标: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0亿元,年均增长14.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000元,年均增长14.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6.8亿元,年均增长1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5年累计达到1774亿元,年均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8亿元,年均增长1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3:51.4:34.3。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例调整为40:35:25。城镇集聚功能不断增强,城镇化率提高到50%。优势特色农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600元,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00元,年均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不断下降,城乡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实现应保尽保,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8%。以内,人口总量控制在125万人以内。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7.5%,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取得新进展。、2010-2020年远景目标 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基本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通过一个时期的努力,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到2020年,实现如下目标: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0亿元,10年平均增长1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400元,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90%;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1.8亿元,年均增长11.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12.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0元,年均增长6.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年均增长7.2%; ———人口总量控制在125万人之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之内。 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为目标,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培育壮大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和优势企业群体,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路子。到2010年,培育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100家,过1000万元的工业企业50家,过亿元的工业企业20家,过10亿元的工业企业5家,过50亿元的工业企业1家,全市现价工业总产值达到170亿元,年均增长25%,工业增加值达到45亿元,年均增长2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4.6%。 一、造纸及纸制品加工业 主要布局在美利造纸工业园区北区,重点抓好美利纸业林纸一体化项目,尽快完成30万吨涂布白卡纸、10万吨杨木化机浆和配套2×50MW热电站等林纸一体化一期工程项目,启动实施二期工程项目,研发生产高档新闻、装饰用纸;抓好造纸废水废渣的综合利用,实现造纸工业用水良性循环,发展循环经济。到2010年,形成100万亩速生林、100万吨造纸和60万吨纸浆生产能力,现价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跨入我国造纸十强行列。同时,带动纸制品深加工和高档印刷包装等行业快速发展,形成产业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冶金化工业 主要布局在美利造纸工业园区南区、中宁石空工业园区和宁新工业园区,依托秦毅集团、明巨化工公司等大型骨干企业,重点发展电解铝及铝型材加工,金属镁及镁合金、硅铁合金、硅锰合金等新型材料,电石、聚氯乙烯及深加工产品,烧碱及其深加工产品,大力发展冶金化工业下游产品,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冶金化工业整体水平。到2010年,形成100万吨电石、100万吨生铁及铸造加工产品、20万吨电解铝、100万吨其它冶金化工产品的生产能力,现价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 三、酿酒、饮料制造及农副产品加工业 主要布局在城区和中宁县城市工业功能区内,依托“宁夏红”集团公司,香山中宁枸杞制品公司、赢嘉公司、恒兴果汁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积极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重点发展枸杞酒、枸杞饮料、枸杞口服液等枸杞深加工产品,发展玉米淀粉、清真牛羊肉、乳制品系列、浓缩果汁、红枣保健品系列、脱水蔬菜等深加工产品,抓好产品绿色环保认证,标准化管理,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到2010年农副产品深加工现价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 四、建筑建材业 主要分布在中宁宁新工业园区和中卫城区的镇罗、常乐、迎水镇,依托赛马水泥集团中宁分公司,中宁瀛海集团公司,城区华泰鑫水泥集团公司、科豪陶瓷有限公司、新亚陶瓷有限公司等大型骨干企业,重点发展高标号专用水泥及水泥制品,高等级石膏系列产品,高抗压轻型墙体材料,内外墙地砖,集中培育优势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到2010年,形成1亿平方米陶瓷制品,400万吨水泥,1000万平方米石膏板及系列制品,现价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 五、机械制造和其他制造业 主要分布在城区工业功能区,依托大河机床有限公司,实施数控珩磨机床国产化项目,重点发展珩磨机床系列、加工中心系列、柱立式钻床系列、专用组合机床等高科技产品。发展农机具、旅游产品、地毯加工等投资少,见效快,环境污染少,吸纳劳动力容量大的中小企业。到2010年,制造业现价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 六、能源电力工业 主要布局在城区沙坡头和中宁石空镇,依托沙坡头水利发电公司和宁夏发电集团中宁分公司,加快建设美利纸业、秦毅集团等企业自备电厂,充分利用本地区的风能和日照时间长的优势,积极发展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到2010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0万KW,年发电量达到60亿度,现价产值达到15亿元。加强电网建设,加大城市电网的配套和改造力度,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提高供电质量,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麻烦采纳,谢谢!
Ⅱ 为什么宁夏这个地方经济发展并不发达,可以说是落后,但消费水平却那么高呢
其实银川地方经济发展并不落后。
最近银川又申请了全国最适宜居住城市。。
Ⅲ 高中政治 宁夏经济发展成就取得有哪些政治意义
可以看到全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长足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宁夏经济繁荣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不可能有祖国的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基本制度,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宁夏60年的发展历史昭示了这一铁的真理。没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就没有宁夏各族人民的翻身解放,就不可能有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繁荣的大好局面,也没有宁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更不可能有宁夏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宁夏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政治基础。在新世纪、新阶段,要实现宁夏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要战胜当前经济危机和未来前进道路的各种艰难险阻,必须始终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万众一心,同心同德,推进宁夏小康社会的实现,才能实现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生态文明、山川秀美、社会和谐的美好目标。
(二)坚持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宁夏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不断开创宁夏各项事业的新局面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也是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基本保证。宁夏经济社会建设的一切成就,都是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结合宁夏自然、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的。宁夏地处祖国西北内陆,既有与全国相同的共性,又在自然、经济、文化、历史、民族、宗教等方面有明显的不同,有自身的区情特点。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宁夏党委和政府在坚持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前提下,认真贯彻落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立足于宁夏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较低层次这个最大的实际,制定符合宁夏实际的目标任务、发展重点、政策措施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了能源、农业和旅游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能源、化工、原材料等产业,加大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开发建设的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增长。
(三)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才能突破各种发展的障碍和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60年发展的历史事实充分证明,只要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大胆创新,敢于突破一切束缚生产力发展、禁锢人们思想观念的陈规陋习,就能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凡是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就难以有大发展;凡是墨守成规、故步自封,就难以有所突破。改革开放初期,固原和贺兰两县首先进行了土地承包到组的改革,两县的农业经济就出现了活力和生机,率先在全区实现了粮食增产丰收。新世纪以来,宁夏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在许多领域的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根据全区水资源短缺的现实,率先在全国实行水权转换改革,大大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的效率,推进了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针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积极推进药品“三统一”改革,理顺了药品供货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医药销售领域的不正之风,药品价格明显降低,看病贵的问题有所缓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大胆推进代建制工作,进一步规范了招投标工作,有效杜绝了“三超现象”,提高了投资效率。针对南部山区计划生育工作难度大的现实,经过探索提出了“以奖代罚”的工作思路,实施了“少生快富”工程,使南部山区人口逐步得到控制,这一经验得到了国家计生委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面对近年来农民土地经营规模小、收益降低问题,平罗、永宁等县农民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方式,自发地创立了“土地信用合作社”,在自愿、合法的基础上推行土地流转,加快了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进程,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这些创新和探索走在了全国前列,对于行业乃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更加坚定改革开放信心,继续深化综合配套改革,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狠抓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和谐因素依然存在,经济建设中的“两高一资”问题尚未解决,城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还在拉大,生态环境脆弱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扭转,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威胁到社会的稳定。
经济社会建设的经验启示我们,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科学发展观不仅仅是指人与自然、资源的和谐,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二者不可偏废,尤其社会的和谐,才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我们要坚持五个统筹的原则,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把握发展规律,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转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夯实发展基础、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后劲,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五)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才能为经济社会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一再证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才能保证经济繁荣,社会事业发展;反之,社会动乱,民族分裂,必然导致经济衰败,社会事业倒退,民不聊生。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始终是社会发展的大局,是顺利推进宁夏经济社会建设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可靠保证。自治区成立以来,历届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扶持和帮助,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扎实苦干,共同描绘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壮丽画卷。昔日贫穷落后的宁夏已焕发出勃勃生机,呈现出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可喜局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大力实施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积极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促进民族团结,有效地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这是我们今天乃至未来必须长期坚持的可贵经验。
(六)坚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革命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让各族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这是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的体现,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然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利益,十分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60年来,宁夏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各族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从而增强了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只要不忘全心全意为各族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维护好广大人民利益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就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火热的积极性和巨大的创造力,投身到经济社会事业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才能为改革发展铺平道路、凝聚力量。如果背离人民意愿,置人民群众的利益于不顾,就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也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甚至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因此,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与各族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以权谋私的各种腐败现象,密切联系群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让各族群众分享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真正把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落到实处。
Ⅳ 银川的发展前景怎样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个看怎么理解了,作为个人曾经在北京、天津、西安一线城市学习和工作过的我来看,银川可能在某些地方没有上述超大城市有优势,但小城有小城的惬意跟安逸,也有丰厚的历史沉淀,我还是比较看好银川的发展的,银川市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银川是全国101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雄浑的贺兰山与黄河,一起造就了银川平原,在这块土地上孕育了生生不息的文明。历史的年轮、多元的文化在这里积淀,中原文化、边塞文化、河套文化、丝路文化、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等多种文化激荡交融,浓郁的回乡风情,雄浑的大漠风光,秀丽的塞上水色,古老的黄河文明,神秘的西夏文化,构成了“雄浑贺兰、多彩银川”的城市形象,形成了“塞上湖城、西夏古都、回族之乡”的鲜明特色,锤炼成“包容、诚信、自强、创新”的城市品格。区位优势明显。银川是新亚欧大陆桥沿线的重要商贸城市,位于“呼-包-银-兰-青经济带”的中心地段,也是宁蒙陕甘周边约500公里范围内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域人口约1000万,区位优势明显。银川交通便捷,现已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为主的立体交通网。4条国道、4条省道从境内穿越。银川至青岛、丹东至拉萨高速公路在银川汇聚贯通,机场高速、环城高速公路建成使用。包兰铁路纵贯银川南北,成为银川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正在建设的银太铁路,将使银川与东部沿海的联系更加便捷。银川河东机场目前已开通了40多条航线,银川空港口岸投入使用,拉近了银川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距离。目前,紧紧围绕建设西北地区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以“水、绿、路”为重点, 大规模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布局及功能分区日趋合理。已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全国节水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连续六年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正在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最高“人居奖”。深入实施兴工强市,加快建设宁东国家级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发酵及生物制药基地、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基地、机械电器制造基地、新材料生产基地、羊绒及其制品生产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等七大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打造区域性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区域性交通运输中心、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和西部旅游目的地城市,力争到2020年把银川市基本建成西北地区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Ⅳ 如何利用红色革命精神促进宁夏经济发展
历史步入近代以后,中国被列强欺凌,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及革命派都对中国的出路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但他们都先后失败了。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入中国。以李大钊、陈独秀为首的早期革命者在俄国的帮助下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始了救亡图存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探索。
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之下,以王维舟为首的一批热血青年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回到家乡达州,他们积极地开展了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宣传。在他们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1927年8月达州成立了第一个党组织即中共大竹县特别支部。党的支部成立后,他们除了引进了《新青年》《共产党》《先驱》等刊物外,还在家乡办起了《晨光》《人格》《大竹青年》等进步刊物宣传革命思想。
1929年,王维舟等人领导了固军坝起义并成立“川东第一路游击军”。土地革命时期,我党在大竹创建了杨通苏维埃,并领导发动了“虎南暴动”,建立了虎南游击根据地。王维舟在开江县建立中共广福特支委员会,创建了有1 000多人参加的“川东游击军广福支队”。1931年重建的川东游击军,牵制了刘存厚、刘湘两个师的兵力,有力地配合了红四方面军主力作战。1932年年底,红四方面军开创了以通(江)南(江)巴(中)为中心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意义和作用,认为它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1]。1933年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的统一指挥下,“从2―6月,历时4个月的作战,共毙敌1.4万余人,俘敌近万人,粉碎了田颂尧的‘三路围攻’。”[2] 1933年8―10月,徐向前又接连指挥了三个战役。三次战役使川陕根据地扩大到42 000多平方公里。西抵嘉陵江,东至万源、城口,南达营山、渠县及开江、开县。红军扩大到8万余人。川陕根据地成为全国第二块最大的红色区域。1934年,在徐向前的领导下取得了“反六路围攻”特别是万源保卫战的伟大胜利。我军在东、西两线共歼敌8万多人,缴枪3万多支,炮百余门。后来徐向前元帅在《历史的回顾》中说:“反六路围攻,是我们在四川打得最艰苦的一个战役。在红四方面军的历史上,也可以说是战役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战果辉煌的一个战役。”万源保卫战的胜利是红四方面军反“六路围攻”的重大转折,是红军由防御转为进攻的起点。它“严重打击了四川军阀的反动势力,锻炼了红军和川边广大人民,恢复并扩大了苏区,取得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以来最为辉煌的胜利”[1]。万源保卫战展示了军民团结的强大力量,可以说反“六路围攻”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万源保卫战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反“围剿”的斗争,形成了与中央根据地互相呼应的有利格局,为中央红军入川减轻了压力。抗日战争时期,“从1937―1945年的八年时间里,达州各地共有179 102人参军,在前线阵亡53 774人。在后方,达州人民积极出工出力支援抗战,全市先后共出动48 750余名劳工修筑汉渝公路、梁山机场,在修建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死亡的人数至少有1 135人,伤者无数。”[3]解放战争时期,达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动了“大竹苏家沟战斗”“虎南二月暴动”“渠县龙潭起义”“华蓥山联合大起义”,涌现出了诸如唐虚谷、陈尧楷、邓兴丰等无数革命烈士,达州人民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发扬革命老区精神,促进达州经济社会发展
由于战争的破坏,建国之初,革命老区经济千疮百孔。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关怀和正确领导下,革命老区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由于老区地处边远的深山和少数民族地区,地形复杂,高山险阻,交通、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薄弱,信息不畅,教育、卫生、文化投入不足,造成了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的问题,这使革命老区的建设和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如何克服老区的这些不利因素,加快老区的发展,力争老区人民与全国其他发达地区的人民一起在建党一百周年之时同步迈入小康社会,这是摆在我党面前的一道难题,更是摆在老区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加快老区经济发展,让老区人民摆脱贫困,早日建成小康社会,当下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中央、省市要继续加大对老区财政扶持力度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进入快车道,2010年中国的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老区经济社会和我国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状态。近些年,老区的贫困状况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重视。2012年3月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时,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曾指出,财政部将加大对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国家在“十五”期间,对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采取了财政倾斜政策,以以工代赈的形式投资近80亿元,用于老区的农田水利建设、公路交通建设、小流域治理等与民生紧密联系的社会建设方面并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实践证明,党中央只有加大对老区人民的财政投资与政策倾斜力度,才会加速老区各项社会事业的前进步伐。除中央外,各级政府也应该加大对老区的扶持力度,重视老区的经济发展。在这方面,广东省的经验值得学习。广东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支持省内老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投入,重点解决民生热点问题。经过近些年的发展,老区已经大大缩小了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达州作为四川东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四川省也要充分利用达州地区丰富的农业、工业、交通、矿产资源,加大达州的开发,在对外招商引资时,更多地倾向于达州市,以便又快又好地加快老区发展,增加人民的福祉。 对老区的扶持不能做表面文章,要重视建立国家、省市部门对老区建设的政策保障机制,做到关心老区常态化、制度化。老区发展了,才能保障我国各族人民同步迈入小康。从国家到省市对老区的关心将会给老区人民建设家园以极大的信心和勇气,它也是老区人民自力更生的一个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国家要继续加大对革命老区的人才扶持力度
现代社会发展,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老区人民由于贫穷落后,无法吸引更多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到此创业。这也是制约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对这个问题,国家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例如,中组部、团中央从中央国家机关和东部省市选派“博士服务团”,到四川、西藏、新疆、贵州等地支援服务。自1999年以来,国家派出的十多批博士志愿者服务团为西部地区引进1 447个项目,资金3 642亿元,撰写调研报告2 086篇。此外,他们还举办了各种讲座,为欠发达地区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各种人才,有效地缓解了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匮乏状况。博士服务团受到了西部地区各级政府和人民的普遍欢迎。
除了国家对老区的人才支持力度外,老区的各级政府也必须牢牢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在人才引进方面舍得投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实施人才创业的帮扶工程。通过人才创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老区人民的就业岗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各级政府要加大老区现有人力资源的开发,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尤其需要培养当地土生土长的,用得着、留得住的科技人才。让这些科技人才和当地人民建立帮扶平台,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更好地促进老区致富发展。
老区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小学、初中教育要常抓不懈。特别是在当下,大学生择业困难,在“读书无用”错误观点的误导下,很多家长不重视教育,导致适龄儿童辍学的现象比较严重。对此,各级政府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目前我国专门领域的职业技术人才短缺,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贯彻职业教育法的精神,通过职业专门学校为地方培养更多的专门人才。利用职业学校的师资力量,加大对农民务工人员的培训力度,力争使每个人根据各自发展的实际情况掌握一至二门实用技术,提高自身素质及劳动技术含量,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作为地方大学,政府要充分地促进其发展,发挥大学资政育人、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地方发展需要的紧缺人才。创造高层次人才研发、创业的优质环境,做到对人才引得进、留得下,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三)大力发展红色生态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红军长征期间在四川的时间较长,在达州这片土地上更是留下了深深的足迹,据有关学者研究,目前达州保存有影响的革命遗址遗迹600余处。每一处遗迹都有着感人的故事,镌刻着军民的鱼水深情和红军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英雄事迹。这些丰富的资源是新时期国家大力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素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达州旅游事业的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是新时期鼓舞达州500多万人民艰苦创业的典型教材。
当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走进人们的生活当中。尤其是近些年,旅游业发展在第三产业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达州作为革命老区,人文历史资源极为丰富,这为老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各地经济发展几乎成为各部门发展经济的一个共识。达州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有很多不为众人所知,可以说很多的红色遗迹“养在深闺”。这些红色文化所蕴含的革命思想、先烈们艰苦创业的精神应当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化为鼓舞老区人民新形势下艰苦奋斗的不竭动力。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可以为老区人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很好地解决老区人民的就业问题,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老区人民的精神面貌。吸引大批外出务工劳动者返乡就业,降低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比例,提升居民归属感和幸福感。”[4]通过红色旅游,还可以带动人们勤劳致富的信心,增强自我摆脱贫困的主动性。
在开发红色旅游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南方自然环境的优美,高森林覆盖率的特点,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旅游,做到红色、绿色相结合,“开展以红色旅游为核心,以生态旅游、农业休闲旅游、地质风光游、客家风情游为辅的旅游活动模式,把红色旅游与观光旅游有机结合起来。”[5]既让游人在红色旅游中陶冶情操,又能在绿色生态的环境中放松工作中的身心疲惫,寻找一片精神休憩的家园。在开发红色旅游的时候,要统筹全局,加强区域开发、连片开发,打造一些精品旅游路线。
但是,必须要注意在发展红色旅游的过程中要吸取其他地区发展旅游导致的环境破坏问题,走出一条与革命老区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路子。“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增强老区人民对旅游资源保护意识。”[6]
(四)更新观念,创新老区精神
老区经济、社会、教育等方面发展滞后,受恶劣的地理环境及脆弱的生态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这样的思想是一定要克服的。外因固然重要,但内因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因此,老区人民更要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战争年代勇往直前、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新形势下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更新观念、锐意创新,克服困难,实现革命老区的可持续发展。
老区要发挥地方特色资源优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一是立足资源,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老区大多位于山区和半山区,在现有的基础上发展生态农业是最佳的产业选择。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加快建设一批有规模、有品牌、标准化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发展符合条件的老区建设国家商品粮基地,开发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达州作为四川的农业大市,物产丰富,境内出产的优质黄花、香椿以及富硒茶、油橄榄都是无公害产品。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要加强农业、工业相结合的产业链意识,在发展原生态农业的同时,形成一批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加工基地,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带动农业人口增产增收。二是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达州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的含量丰富的煤炭资源、天然气资源、铁矿、锰矿等矿产资源,都为达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后发赶超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但是作为后发赶超地区,在开发这些矿产资源的时候,必须注意合理开采,更多的是利用这些资源发展一些循环经济,加大对产品产业链开发的科技含量,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的路子,杜绝因矿产开发所带来的对当地环境的破坏。 (五)加大革命老区的对外宣传与合作
由于交通、地理条件的限制,更由于在当下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更多的人把注意力集中于经济方面,文化精神被很多人忽视。目前,对革命老区,除了老区人民和从事党史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外,缺乏更多的人去关注它,关注老区人民的生活、社会经济发展。在爱国主义传统教育中,虽然很多的革命老区纪念地被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到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外地受教育者较少。要想让更多的人了解革命老区就要加大宣传力度。这种宣传可以通过各种新闻媒介,例如电视、报纸、电视剧作品、网络等手段。重视一些全国性的关于革命老区发展的组织机构的扶持与宣传,前面提到的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他们在宣传老区,支持老区发展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各革命老区要和老促会积极联络,争取国家更多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和老区促进会一起宣传自我,打造自我,创新自我。一些学术性的革命老区团体,他们除了研究老区革命红色文化外,还承担了探讨老区发展的重任,例如全国革命老区高校举办的每年一届的联席会议,对老区经济、社会、教育等发展提出了很多可行可参、加速老区发展的宝贵意见。通过革命老区高校联席会议,各高校不仅交流自我发展的成功经验,而且也分享与学习兄弟高校发展的优秀成果,更主要的是通过彼此的交流与接触增加了各老区发展之间的深刻了解,加强了东西部革命老区,南北革命老区的合作,这也是老区发展所必须的。达州的红色资源极为丰富,近些年加大了对外宣传的力度,四川文理学院成立了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中心不断推出研究力作及发表一些学术性的文章,对宣传达州革命红色老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使得对四川革命老区的宣传上了一个新的高度。2014年,在万源保卫战胜利八十周年之际,四川革命老区发展中心承办的革命老区振兴暨纪念万源保卫战胜利八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让更多的专家学者了解了达州、走进达州、宣传达州、弘扬长征精神,意义深远。同时对于革命老区的进一步研究也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老区建设是新时期一项庞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既是国计,又是民生;既要满足国家战略的需要,又要满足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期盼。实践经验证明,要加(下转68页)(上接43页)快老区建设发展,必须既要发挥国家力量在老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动员民间力量和个人力量。在新时期、新机遇面前,达州百万人民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发展契机,充分利用、争取各项优惠政策,努力发扬革命战争年代不畏艰险、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争取和全国人民一起迈入文明、富裕、和谐的小康社会。这片红色的土地必将在新时期散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Ⅵ 宁夏银川2020年经济都不行了为什么房价还要涨还不跌
主要是炒房的人太多了。
银川,简称“银”,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国务院内批复确定容的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2002年10月19日,撤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城区、新城区和郊区,设立银川市西夏区、金凤区和兴庆区。
2002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将灵武市由吴忠市代管变更为由银川市代管。
银川位于中国东、西两大构造带的枢纽部位。在大地构造上,属于中朝准地台鄂尔多斯西缘拗陷带的贺兰山台陷和银川地堑,为贺兰山褶皱带与鄂尔多斯地台间的山前拗陷区。是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中国首批确定的38个抗震设防城市之一。银川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
Ⅶ 宁夏经济如何`/
宁夏五大支柱产业:冶金、医药、机电、建材和煤炭产业 宁夏冶金行业得到快速发展。第一,主要产品产量均保持增长,高载能产品增势强劲。作为宁夏“十五”期间产值超百亿的战略主导产业之一的冶金工业,今年1--10月,冶金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2.2亿元,同比增长27.7%。全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0亿元,同比增长28%;工业增加值21.6亿元,增长32.5%;实现利润2亿元。第二,盈利企业增多,中小冶金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转。1--10月,60户规模以上冶金企业中,39户盈利,21户亏损,亏损面为35%,比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低5个百分点。第三,对外贸易成效显著,冶金产品出口大幅度增长。1--10月,冶金产品完成出口1.86亿美元,占全区出口总值的47.3%,比上年同期增长57.6%,比全区出口增幅高4.2个百分点。第四,投资力度加大,技术改造步伐加快。今年以来,在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的强力拉动下,大部分冶金产品的市场继续趋好。随着青铜峡铝业环保节能降耗、恒力集团冶轧系统改造等投资总额均超过4亿元的重大技改项目的开工建设,冶金行业投资大幅度增加。1--10月,冶金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倍。 宁夏建材行业抓住市场需求旺盛的良好机遇,技术改造步伐加快,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呈现三大特点。一是生产快速增长。受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的拉动,1-10月份,宁夏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完成总产值(不变价)7.33亿元,增加值3.21亿元,分别增长26.69%和25.84%。预计今年全区规模以上建材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不变价)、工业销售产值和增加值将比去年同期增长12%以上;实现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10%以上;主要产品水泥产量为460万吨左右,同比增长20%以上。二是经济效益显著提高。1-10月份,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实现利润9477.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7.21%。三是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继赛马、宏威、赢海新型干法生产线今年全部建成发挥效益后,青铜峡水泥集团日产2000吨和宏威、盐池萌生、固原六盘山日产1000吨等新型干法项目也相继开工建设,预计明年下半年可建成投产,将使宁夏新型干法水泥比例由目前30%提高到40%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宁夏医药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态势。一是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截至11月底,宁夏医药工业 完成产值6.5亿元,同比增长13.8%;完成工业增加值2.1亿元,增长15.7%;完成出口交货值1.64亿元,增长32.1%;实现利润6310万元,增长41.26%。预计全年可完成产值6.6亿元,增加值2.2亿元,销售收入4.5亿元,实现利润6500万元。其次,技术改造力度加大。今年宁夏医药行业共有9个项目开工建设,投资额达10.4亿元。其中,宁夏启元药业公司投资5.6亿元实施的年产2000吨红霉素和4000吨四环素扩产项目、宁夏多维药业公司投资2.8亿元实施的盐霉素及VB12等6个项目属于技术改造项目和新建项目。这些项目达产后,预计可新增年产值18亿元,利润3.5亿元。第三,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近年来,宁夏医药行业以市场为导向,以重点出口产品为龙头,坚持技术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相结合,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素质进一步增强,产品集中度不断提高,抗生素原料药在行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及国际市场份额均在70%以上。 宁夏经贸委主任解孟林说,除了以上三个行业发展态势不错之外,今年以来,宁夏煤炭工业产销两旺,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11月份,全自治区原煤产量1925.8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5.21%。预计全年自治区煤炭产量为2100万吨左右,其中宁煤集团1810万吨、市县煤矿150万吨、乡镇及其它煤矿140万吨。与此同时,宁夏机电工业在国家宏观经济形势趋好的带动下,主要产品市场需求增加,企业产能充分发挥,全行业保持了多年来少有的发展势头,生产增幅较大,企业亏损额下降幅度也较大,预计全年亏损额将下降到2000万元以内,减亏76%。 主导产业——宁夏马铃薯产业 马铃薯产业有了长足发展,种植区域优势和分工逐步显现,产业优势和链条业已形成,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主要种植加工和菜用型晚熟品种,灌区(主要是平罗)主要种植菜用型早熟品种。今年,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300万亩,增长123%,其中固原市210.5万亩,中部干旱带80.5万亩,平罗县9万亩。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3138家,马铃薯加工率达到40%。2005年,马铃薯产业总产值约9.7亿元,真正成为掘土生金的区域主导产业
求采纳
Ⅷ 宁夏的经济概况
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实现生产总值2565.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2.98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264.96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1077.12亿元,增长7.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生产总值39420元,增长8.6%。
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由2012年的8.5:49.5:42.0调整为2013年的8.7:49.3:42.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由2012年的4.5%、61.8%和33.7%转变为2013年的3.8%、66.6%和29.6%。
2014年,宁夏地区生产总值2750亿元,增长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9.8亿元,增长1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01亿元,增长1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3.2亿元,增长10.3%。城镇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3285元和841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4.02%。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9%。 宁夏2013年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430.00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种植业产值269.00亿元,增长4.3%;林业产值9.84亿元,增长0.7%;畜牧业产值120.01亿元,增长3.8%;渔业产值13.22亿元,增长17.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7.93亿元,增长9.6%。
2013年粮食播种面积1202.40万亩,比上年减少3.2%;粮食总产量373.40万吨,减少0.4%,实现连续十年丰收。油料播种面积125.79万亩,减少5.1%。蔬菜播种面积173.04万亩,增长3.4%。
2013年末全区育苗面积52.70万亩,比上年增长24.1%。
2013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801.98万千瓦,机耕、机播和机收面积分别达到1338.66万亩、1068.05万亩和805.65万亩。 50年来,宁夏的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步形成了以煤炭、电力、石化、机械、冶金、建材、医药等为主体,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体系。能源工业已具备一定基础。有大中型煤矿4座,年生产能力1800万吨,宁夏人均拥有煤炭产量2.6吨,居中国第3位。有大中型发电厂5座,装机容量223万千瓦,人均占有发电量居中国第2位。
电解铝、铁合金、碳素制品、碳化硅、电石、金属镁、水泥等产品的生产已初具规模。青铜峡铝厂年产电解铝10.6万吨。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生产的钽、铌、铍制品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三,是中国的高科技产品。
2013年宁夏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944.50亿元,比上年增长12.0%。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907.22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增加值118.80亿元,增长15.2%;重工业增加值788.43亿元,增长12.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10.2%,集体企业增长21.1%,股份制企业增长12.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3%,国有控股企业增长5.2%,私营企业增长21.6%。非公有制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59.9亿元,比上年增长16.3%。
14个工业部门中除烟草外,其他都保持增长态势。其中,冶金工业增长51.3%,纺织工业增长24.1%,建材工业增长19.3%,医药工业增长14.5%,石油石化工业增长14.3%,五大部门工业共实现工业增加值288.5亿元。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增加值503.0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在统计的147种工业产品中,有83种保持增长,占比为56.5%。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7%。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74.49亿元,比上年增长12.6%;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39.11亿元,比上年增长29.5%。
2013年具有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556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64.66亿元,比上年增长20.9%。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23.74万元/人,同比减少1.37万元/人。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665.9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9%;房屋竣工面积1927.79万平方米,增长26.2%。 2013年宁夏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0.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9%。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60.49亿元,增长12.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0.02亿元,增长12.0%。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521.51亿元,增长12.8%;餐饮收入额89.00亿元,增长10.2%。
宁夏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11.0%,日用品类增长9.9%,中西药品类增长31.5%,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33.0%,金银珠宝类增长33.2%,化妆品类增长17.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54.7%,汽车类增长5.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5.8%。
2013年宁夏全区一般贸易出口额24.97亿美元,增长53.7%,加工贸易实现出口额697万美元,下降56.9%。机电产品出口6.07亿美元,增长1.4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18亿美元,下降1.2%。羊绒衫出口增长39.4%,钽铌铍及制品出口下降9.6%,机床及铸件出口增长8.7%,羊绒纱线出口增长78.9%。
Ⅸ 宁夏经济如何走出困境──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发展
一、基本面:数据频现积极信号
外部需求疲软、人口红利减少、落后产能淘汰……这些无一不是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的来源。但是,如果仅仅以此来定义中国经济,则显然是有失公允的。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透露,当前我国经济增速平稳、就业形势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温和、贸易顺差保持较大规模。具体看,今年1—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与一季度基本持平;货物贸易顺差达13319亿元,为去年同期的3倍。
在主要指标呈现回暖迹象的同时,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成为亮点。数据显示,1—5月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1.3%,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了1.2个百分点。其中,高耗能行业投资占比下降,而服务业投资占比继续提升。与此同时,民间投资增长、PMI连续4个月小幅扩张、部分传统行业盈利出现回升等也都是不容忽视的积极信号。
北京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杨松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中国经济今年以来实际的表现其实要好于年初各界的预期。“这样的表现,一方面源于中国经济自身所具有巨大的潜力和韧性,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政府及时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及稳增长政策。”
二、政策面:求新谋变屡出实招
韧性不小,潜力巨大。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在这些略显严肃的政策公文中,不难找出“众创”、“大数据”、“跨境电商”等代表经济转型方向的“关键词”。这正是6月中旬以来国务院各项求新谋变行动的缩影。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剑秋在评价国务院推动“互联网+”的新政时认为,11个具体计划行动中涉及诸如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实际上是把“互联网+”和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在了一起,这就为国家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这些着眼于新经济的政策,不仅有利于进一步缓解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刺激经济增长,同时也基于对新技术、新业态发展方向的把握做出了长期规划,从而为我们挖掘经济潜力、释放深层活力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