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潜力无限 海洋产业集群初见端倪
彰显中国海洋发展活力
用4D数字化技术模拟的数字海洋、在深远海建立的海上龙宫、千万亿次每秒的超级计算机,彰显着中国海洋发展的活力。在数字海洋、透明海洋等新兴技术的推动下,我国海洋产业正从传统产业转变为向科技要潜力、向远洋要资源、向业态创新要未来的创新性产业。
海洋经济成经济新增长点
随着我国海洋科技不断取得突破,原本汹涌澎湃的大海,变成了潜力无限的聚宝盆。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海洋经济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77611亿元,比上年增长6.9%,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4%。截止到2018年上半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近3.8万亿元,同比增长6.9%。预计2018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会突破80000亿元大关。随着海洋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升,预计到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0万亿元。到2035年,力争实现我国海洋经济总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左右,推动一批涉海企业全球布局,从而占据全球海洋产业价值链的高端。
显然,在我国经济结构面临转型调整的阶段,海洋经济无疑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而海洋经济的巨大发展潜力,也让众多沿海省份纷纷提出了海洋经济的发展路线图。
海洋产业集群初见端倪
山东、广东、浙江等地相继发布了加速推进建设海洋强省、发展海洋经济的相关方案,涵盖海洋信息化建设、海洋新兴产业等各个方面。中国沿海地区北部、东部和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格局基本形成,重点海洋产业集群初见端倪。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景广阔
与传统产业相比,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明显。首先,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方面优势突出,可助力我国在新一轮世界经济布局中抢得先机。其次,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综合效益好、节能环保的优势,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发展潜力巨大。第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能够吸纳高素质劳动力。
不过,目前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基础研究比较薄弱,技术储备不足,仍受到发展实力、客观条件等因素制约,急需在新时期重点研究与突破。
要加强食品安全追溯技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牧场管理信息化、生物驯化、自动化采收等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推动海洋牧场从近海向深海拓展。
未来海洋经济发展总体向好,但同时仍面临诸多风险。其中,陆源入海污染压力仍然较大,而海洋灾害也对我国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
『贰』 目前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国务院《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后,我国沿海地区立足区位、海洋资源和科技优势,相继制定了符合各地区特点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纷纷提出了大力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及发展目标。如辽宁省、山东省分别要建设“海上辽宁”“海上山东”,浙江省和广东省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等等。可以说,目前我国的海洋经济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据初步核算,“十五”期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由2001年的9302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18026亿元,年均增长速度13.6%,高出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4.2个百分点,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9.8%。2006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再创新高,达2095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突破1/10,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18.2%。同时,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有力地拉动了沿海地区就业的持续增长,2005年我国涉海就业人员2780万人,比2001年增加了约670万个就业岗位。因此,总体来说,我国海洋经济逐渐显现出增长快速、贡献突出、辐射力强、新增就业潜力大等特点。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海洋产业发展缺乏宏观指导、协调和规划,海洋资源开发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二是海洋总体开发不足与局部开发过度矛盾突出,近岸海域开发过度、资源环境损害严重,而大片管辖海域开发还远远不足;三是传统海洋产业增长方式粗放,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海洋产业空间布局不合理,产业趋同现象严重等。
『叁』 这次中国向联合国递交的海洋报告
2009《中国海洋发展报告》由国家海洋局孙志辉局长作序。 “报告”分别以中国海洋发展的宏观环境、海洋法律与海洋权益、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和海洋政策与海洋管理等五大部分,全面总结和分析了中国海洋发展的国内外宏观环境、海洋事业发展的形势和现状、取得的成绩和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第一部分: 国内外宏观环境。该部分从国际、国内两个层面,介绍并分析海洋法律、海洋秩序、海洋经济、发展进程、热点关注等。
世界范围内,海洋空间和资源仍具有较大的可开发潜力,可为改善国计民生做出较大的贡献。同时,人类面临着海洋环境质量急剧下降的挑战,以及对对海洋认识的严重不确定性和急待发展海洋预测预报能力的挑战。
海洋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组成部分之一。世界海洋和海岸带资源开发活动每年直接经济效益达5 280亿美元。未来石油和天然气仍将在世界主要能源需求中占居主导地位。
海洋已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的重要舞台。中国发展海洋事业,不得不面对正在上演的新一轮的蓝色“圈地运动”。中国周边海上邻国重视提高海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中国的海洋发展面临着国际社会和亚太地区推进海洋综合管理、开拓海洋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挑战和机遇。
第二部分: 海洋法律和海洋权益。国际社会积极实践《联合国行业发展公约》。沿海国依照《公约》提出和更新其海洋权利主张,划定海洋边界。值得关注的是,最新国际司法判例则较多地体现了行政管辖和实际控制在确定争议岛屿主权归属中的作用。中国海洋法律法规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主要的法律制度已经建立,涉及的内容包括海洋权益、资源开发、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和海域管理等诸多方面。但从整体上看,中国海洋法律制度仍然不能满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实施海洋综合管理的需要。
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形势严峻,任重道远。中国的海洋安全局势处于相对和平的态势,但不确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各国之间力量的角逐日趋激烈。
2008年,国际海洋形势复杂多变。《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普遍性进一步增强,北极争夺愈演愈烈,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斗争形势复杂,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度令国际社会高度关切,亚丁湾海域海盗活动猖獗。与此同时,周边海洋形势相对平稳。黄海形势稳中有忧,东海形势突破与挑战并存,南海形势复杂多变。
第三部分: 海洋经济和海洋科技。在当今世界经济逐步迈向全球化的形势下,海洋经济推动了沿海国的经济发展。世界海洋经济已形成了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洋石油天然气业四大支柱海洋产业。目前,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沿海国的共识,未来海洋经济仍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海洋产业结构仍将不断向高级化方向发展,科技对海洋产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将更加凸显。
2008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已经提前并超额完成《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2010年海洋经济发展目标,全国海洋生产总值29 662亿元,海洋经济在国家和地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高,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87%,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15.8%。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5∶47∶48。全国涉海就业人员3 218万人,新增就业67万人。区域海洋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尽管部分海洋产业受到金融危机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但并未影响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战略性海洋产业都有不同程度的突破和进展。但同时,海域总体污染状况仍未好转,近岸海域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根据模型预测,到2010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有可能达到11.11%;2015年将达到13.17%;2020年将达到15.84%。主要海洋产业在未来10年内占GDP比重不断上升。
21世纪海洋正在成为国际社会竞争与发展的主战场,海洋高技术及其产业化能力成为提高国的海洋竞争能力的基本标志。世界上各海洋大国纷纷制定并实施海洋科技发展规划;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向长期、实时、连续和立体方向发展;海洋能源勘探开发技术发展迅速,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成为竞争焦点;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技术成为研发热点;深海矿产资源勘查技术向着大深度、近海底和原位方向发展;海洋生物技术取得新的突破,海洋生物产业已成雏形;海水淡化和海水综合利用技术规模不断扩大,海水利用产业链正在形成。
中国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海洋科学技术发展战略方针、目标体系、任务重点等,形成了海洋学科比较齐全的海洋科学技术体系,在海洋学研究、海洋技术开发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中国海洋高技术及其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现阶段资源能源短缺、海洋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海洋产业化举步维艰与大力发展海洋事业的矛盾尚存,我国海洋科技水平整体实力有待提升。
第四部分: 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目前,除了部分深海洋底,人类活动的影响已经遍布全球海洋,其中近岸海域所受影响尤为严重,近岸“死亡区”的数量和面积一直在扩大。在近岸海域之外,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防止陆源污染物污染海洋和建设海洋自然保护区是目前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两种重要途径。“区域化”成为海洋管理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全球尺度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框架下的区域海洋项目是最重要的区域环境管理国际实践;在国家层面上,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也在区域海洋管理方面开展了一系列重要实践。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我国海洋环境质量没有显著的变化趋势。我国海域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人类活动干扰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双重威胁。
海洋是国家重大战略资源获取地。在中国近海海域,渔业资源衰退依然严重,海洋能源资源利用不够。立足近海,面向深远海,应是中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
中国海洋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必须继续大力发展海洋科技,促进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加快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中国海洋可持续发展还面临着生态环境、全球气候变化、海洋经济结构、全民海洋意识薄弱、海洋管理体制等问题。
第五部分: 海洋政策和海洋管理。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海洋形势和迅速发展的国内海洋经济发展状况,2008年,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颁布的第一个指导海洋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促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全国海洋工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全国已经引起了强烈反响。2008年,各级海洋行政管理机构以服务海洋经济发展为中心,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海洋局印发《关于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出台了十大政策措施,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肆』 怎样认识和理解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
1.海洋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我国海域辽阔,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海洋资源种类繁多,海洋生物、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可再生能源、滨海旅游等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其中:海洋生物2万多种,海洋鱼类3000多种;海洋石油资源量约2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14万亿立方米;滨海砂矿资源储量31亿吨;海洋可再生能源理论蕴藏量6.3亿千瓦;滨海旅游景点1500多处;深水岸线400多公里,深水港址60多处;滩涂面积380万公顷,水深0~15米的浅海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此外,在国际海底区域我国还拥有7.5万平方公里多金属结核矿区。
2.海洋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日趋完善。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把海洋资源开发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振兴经济的重大措施,对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海洋管理和海洋事业的投入逐步加大。为规范海洋开发活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国家先后公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全民海洋意识日益增强。沿海一些地区迈出了建设海洋强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步伐。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3.海洋经济发展已初具规模。近20年来,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对海洋产业的投入力度逐年增加,为海洋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九五"期间,沿海地区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累计达到1.7万亿元,比"八五"时期翻了一番半,年均增长16.2%,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据统计,2000年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2297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6%,占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内生产总值的4.2%。海水养殖、海洋油气、滨海旅游、海洋医药、海水利用等新兴海洋产业发展迅速,有力地带动了海洋经济的发展。我国海洋渔业和盐业产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造船业世界第三,商船拥有量世界第五,港口数量及货物吞吐能力、滨海旅游业收入居世界前列。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海洋经济发展缺乏宏观指导、协调和规划,海洋资源开发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海洋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传统海洋产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海洋科技总体水平较低,一些新兴海洋产业尚未形成规模;部分海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近海渔业资源破坏严重,一些海洋珍稀物种濒临灭绝;部分海域和海岛开发秩序混乱、用海矛盾突出;海洋调查勘探程度低,可开发的重要资源底数不清;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相对落后。
『伍』 湛江海洋经济这么多年来是怎样发展的
据统计,2013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46570亿元,比2012年增长10.4%。海洋生产总值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其容中,海洋产业增加值26508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19062亿元。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海洋经济开发基础。
前瞻网发布的《2014-2018年 中国海洋经济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分析报告前瞻》当前,我国已经意识到进行海洋经济开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011年国家海洋局组织编制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规划》提出,要加大政府引导性投入,重点投向海洋装备制造、海洋油气、船舶制造、海洋渔业、海洋运输、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化工、滨海旅游等海洋产业领域。国务院相继批准了山东、浙江、广东成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浙江省舟山新区成为海洋经济新区,以及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随着国内整体的海洋发展规划基本到位,海洋经济开发的大潮也即将到来。
『陆』 海洋经济的发展状况
我国海洋开发历史悠久,2006年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为18408亿元,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渐提高。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上升很快,2006年海洋产业增加值为8286亿元,相当于全国GDP的4%,海洋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
随着陆地资源逐步紧缺,人类活动进一步向海洋延伸,海洋经济地位加速提升。2006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比重为近年来的最高点10%;之后便在9.6%左右徘徊,海洋经济地位得到巩固。预计后期随着海洋开发力度的加大,其地位将会进一步提升。
据数据分析显示,2003-2010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平均增速达到21.08%。海洋产业结构方面,第一产业比重不断缩小,第二产业比重有较大提升。2003-2004年,海洋第三产业占比超过40%,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平分秋色,2005年,海洋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发展加速,第一产业占比下降为16.75%;2006-2010年,海洋第一产业占比维持在5%-6%,第二、三产业占比则维持在47%以上。2010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为38439亿元,同比增长12.8%。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中国经济发展和资源需求的增长,政府适时调整了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国家十二五规划将海洋经济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与此同时,沿海地区已经相继提出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海洋经济产业将会有跨越式发展。 海洋经济产出快速增长。近10年特别是“九五”以来,我国海洋经济一直保持在年均两位数的快速增长水平。“九五”期间海洋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年均 15.7%。其中海洋渔业经济总量仍高居首位,占总产值的51%,年均增长18%;海洋油气业异军突起,年均增长达到32.3%,产值位居第四;海洋交通货物运输量持续稳定增加,占海洋经济总产值比重位居第二,为18%。另外,海洋旅游业因统计口径问题,仅是国际旅游收入项,已经超过600多亿元,占海洋经济总产值的15%,位居第三,而尚未统计在内的国内滨海旅游收入至少还有约1000亿元。因此,滨海旅游业实际上已经位居第二,并正在展现其强劲的发展后劲。预计,滨海旅游业将迅速成长为我国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之首。
尽管增速有所放缓,海洋经济依然保持相对较强劲的发展势头。据国家海洋局初步核算,2015年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27303亿元,同比增长6.94%。其中,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1158亿元,同比增长2.8%;海洋第二产业增加值11690亿元,同比增长5.3%;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14455亿元,同比增长8.8%。 海洋产业成为沿海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90年代兴起的海洋开发热潮,极大地推动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海洋开发已然成为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跨世纪的地区发展战略,海洋经济在沿海地区的经济地位越来越重要。从2000年情况看,海洋产业增加值3000多亿元,占沿海省区市GDP总量5.5万亿元的 6.88%。海洋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海洋产业增加值总量)排列依次为广东、山东、福建、辽宁、上海、浙江、江苏、天津、海南、广西、河北。最高的广东省海洋产业增加值超过750亿元。
海洋经济发展处于成长阶段。在世界范围内,我国算得上是海洋大国,但还远不是海洋经济强国。我国海岸线总长位居世界第四;海域面积与陆域面积之比小于0.3,低于世界沿海国家的平均水平 0.96;海岸系数(单位陆地面积平均拥有的海岸线)0.00188,居世界第94位。我国海洋资源绝对值位居世界前10位的有:海岸线长度、大陆架面积、200海里水域面积、海港分布密度。海洋资源绝对量在世界范围内排位较前,是优势资源,但是,海洋资源的人均量很低。此外,我国的海洋产业正处于成长期,产业结构正从传统海洋产业为主向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崛起与传统海洋产业改造相结合的状态发展。
『柒』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第四章 改造提升海洋传统产业
通过技术创新,加快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盐业和盐化工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财政政策。进一步加大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领域的支持力度。探索通过相关措施加大对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开发、海洋工程装备设计、深海资源勘探开发、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研发、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海洋产业节能减排、海洋环境保护等的支持力度。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加大对边远海岛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重点支持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等领域建设。投融资政策。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海洋产业发展。尽快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扩大直接融资比重。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海洋渔业和海洋新兴产....
海域和海岛管理政策。创新海域和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流转的管理制度,推进资源市场化配置进程,完善海域和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招拍挂制度,探索建.....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对本规划实施的指导、检查和监督,确保完成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本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制定或修订本地区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创新机制,明确责任,加强领导,主动与国务院有关部门沟通衔接,确保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规划实施中涉及的重大政策、改革试点和建设项目按规定程序另行报批。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海洋局建立健全规划评估机制,加强对本规划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重大问题及时报告国务院。
『捌』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解读规划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已获国务院批准,这是我国第一个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省第一个国家级经济发展战略,这意味着浙江向海洋经济世纪迈进的大门已经洞开。浙江是资源和陆域小省,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然而,奇迹的背后却隐藏着危机。浙江经济发展与土地、水、环境等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空间受到严重约束,浙江下一步将如何发展?
跳出陆地,发展海洋,成为浙江的必然选择。浙江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半陆域面积;海岸线6696公里,规划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506公里,面积500平方米以上海岛2878个,均为全国第一;舟山渔场是全球四大渔场之一,可捕捞量全国第一;潮汐能、波浪能、洋流能、温差能等可开发的海洋能居全国首位;东海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浙江海域,发展海洋经济潜力巨大。
近年来,浙江海洋经济综合开发取得了长足进展,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海洋产业体系,2010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6.2亿吨,跃居全球海港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314万标箱,跻身全球第六大集装箱港;石化、钢铁、船舶修造等临港产业和海洋旅游、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新兴产业已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海洋生产总值从2006年的184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500亿元,约占全国海洋经济总量的1/10,并在港航物流服务业、船舶工业、海水利用业等领域处于全国前列。 事实上,浙江已是一个海洋经济大省。而国务院批准的《规划》又将浙江经济发展的新目标框定:建设海洋经济强省。
把浙江海洋经济综合开发纳入国家战略意义重大:有利于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促进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完善沿海区域发展战略格局,实现海陆统筹;有利于保障国家战略物资供应安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规划》的战略定位是:把浙江建设成我国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海洋海岛开发开放改革示范区、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海陆统筹协调发展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及清洁能源示范区。在国务院批准的《规划》中,我国唯一的群岛型设区市舟山被列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这是我国第一个设区市的国家级海洋经济试验区。因此,全力打造国际物流岛,建设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探索设立舟山群岛新区,对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创新海岛开发模式具有特殊意义。《规划》对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空间新布局是: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在这一空间布局中,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7市47个县(市、区)被纳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国务院在批复中要求,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成为综合实力较强、核心竞争力突出、空间配置合理、生态环境良好、体制机制灵活的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同时要求浙江按照《规划》确定的战略定位、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有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探索有利于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规划》设定的期限为2011-2015年,展望到2020年。到2015年,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2.6万亿元,占全省的3/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6万元;示范区海洋生产总值接近7000亿元,占全国海洋经济比重提高到15%。同时将实现港航服务水平大幅提高。 浙江已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海洋经济发展时期,正雄心勃勃地向海洋世纪迈进。
『玖』 目前国务院已经批准了哪些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区
记者7号从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了解到,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舟山是中国唯一以群岛建制的地级市,包括1390个岛屿,地处中国东部黄金海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途经我国的7条主要国际海运航线有6条经过舟山,是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走向世界的主要海上门户。舟山群岛目前已经建成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全国最大商业原油储运基地和矿砂中转基地、浙江省最大的煤炭中转基地。港湾物流、临港产业、海洋旅游、海洋渔业等具有比较优势的海洋经济占舟山市生产总值的68%。浙江省省长吕祖善表示,舟山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行试验区:
吕祖善:国务院批复我们浙江是海洋经济发展的示范区,这个示范从哪里先搞?从舟山新区先搞,所以是先导区。另外,海洋经合开发试验区,海洋经济的发展有很多需要先行先试,用哪个先行先试?根据我们省里面的布局,应国务院的要求,在舟山群岛先行先试,所以也是一个综合开发的试验区。三是我们要成为长三角经济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这是整个功能定位上讲的。
『拾』 跪求一些关于舟山发展的资料,用来写调研报告的
浙江省舟山城市总体规划
来源于: 发布日期:2006-8-3
[返回]
第一章 总则
第 一 条 舟山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定海区、普陀区行政辖区范围内的舟山本岛及其周围主要岛屿,总面积721.44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664.56平方公里。
第 二 条 舟山市域的城镇体系发展和城市规划区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 三 条 本规划期限:近期 2000~2005年; 远期 2006~2020年;远景 2020年以后
第 四 条 本规划自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由舟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第 五 条 近期(2005年)达到更加宽裕的小康水平,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远期(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 六 条 舟山市市域总人口规划2005年104万人,2020年110万人。
第 七 条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推进对策:加快舟山的区位优势和"渔、港、景"资源优势向现实经济优势转化,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统缆全局,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抓住机遇,进中求快,强化基础,勇于创新,深入实施科技兴市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争创机制市场化、区域城市化、陆岛一体化,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建海洋经济大市,创海洋文化名城。
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 八 条 舟山市城镇发展战略:优先发展中心城市,重点发展中心镇。运用市场机制,积极推进舟山本岛城乡发展一体化、大岛城镇发展集约化,建立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建制镇相结合,规模不等、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的城镇发展格局。
第 九 条 预测舟山市2020年城市化水平为65%,城镇人口为70万人左右。
第 十 条 市域城镇体系等级分为三级:
(1)第一级:舟山中心城市,包括老塘山、定海城区、临城城区、普陀城区、朱家尖;
(2)第二级:二级中心城镇,包括高亭、菜园、金塘、白泉、六横、岛斗;
(3)第三级:三级中心城镇,包括小沙、岑港、干石览、、马岙、展茅、册子、桃花、虾峙、东极、秀山、长涂、岱东、泥峙、东沙、岱西、洋山、嵊山、黄龙。
第十一条 以一个中心、"一主三副"四条轴线构成城镇空间结构形态。
(1)一个中心是以舟山中心城市为核心。
(2)城镇发展主轴线为329国道沿线,即金塘岛--册子岛--舟山本岛--朱家尖岛轴线。
(3)城镇发展副轴线为三条:
上海芦潮港--洋山岛--衢山--岱山岛--舟山本岛镇的城镇纵向发展轴线,主要城镇为洋山镇、岛斗镇、泥峙镇、岱东镇、高亭镇、长涂镇、秀山镇。
六横岛--虾峙岛--桃花岛--沈家门的城镇纵向发展轴线,主要城镇为六横镇、虾峙镇、桃花镇。
上海--泗礁岛--马鞍列岛城镇横向发展轴线,主要城镇为菜园镇、黄龙镇、嵊山镇。
第四章 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第十二条 城市性质:我国重要的海洋渔业基地和海洋开发基地,现代化的港口和海岛旅游城市。
第十三条 城市人口规模:规划近期39万人,远期50万人。
第十四条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远期城市建设用地52.3平方公里,人均104.7 平方米。
第五章 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用地发展方向
第十五条 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定海城区适当拓展,普陀城区向东港发展,开辟临城(含长峙岛)新城区。
布局结构
第十六条 舟山城市发展的空间形态为三组团二点带状城市组群,三组团即定海城区、临城城区、普陀城区,二点即朱家尖、老塘山两个发展点。
第十七条 未来城市组团和发展点主要职能为:
(1) 定海城区:现代化的海岛港口城市,舟山市近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2) 临城城区:舟山市远期政治、文化、教育中心,现代化的海岛生态新城。
(3) 普陀城区:全国著名的渔港,海洋渔业加工贸易的主要基地,普陀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旅游金三角的组成部分。
(4) 朱家尖:普陀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以休闲度假、海洋科研教育等为特色的旅游区。
(5) 老塘山:以中转港口、仓储功能为主的临港工业区。
居住用地规划
第十八条 居住区规划:
(1) 定海城区应在规划期内完善居住小区--组团功能,通过旧城改造,改善城区居住环境。在城区内划分为四个居住区,分别为解放路以北、环城东路以西居住区;解放路以南、环城东路以西居住区;解放路以北、环城东路以东居住区;解放路以南、环城东路以东居住区。规划14万人居住。
(2) 临城城区规划三个居住区,分别是世纪大道(暂名)以西;定沈路以北;定沈路以南、世纪大道(暂名)以东居住区。规划安排14.5万人居住。
(3) 普陀城区规划三个居住区,分别为浦西、老城区、东港居住区。规划18.5万人居住。
(4)老塘山规划0.5万人居住。
(5)朱家尖规划2.5万人居住。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第十九条 在临城新区规划布局市级行政中心,在东港建设普陀区级行政办公设施。
第二十条 在定海城区人民路、解放路一带建设区级商业中心,在沿港路建设区次级商业中心;在临城建设市级商业金融中心;在沈家门老城建设普陀区级商业中心,在东港建设区次级商业中心。
第二十一条 在定海城区、临城城区、普陀城区分别建设相应的居住区级商业中心。在朱家尖建设旅游度假区配套商业设施。
第二十二条 在临城规划市级文化、娱乐中心;改造定海城区、普陀城区现有文化娱乐设施;各居住区建设相应的文化娱乐设施。
第二十三条 保留定海城区现有体育场;在临城建设市级综合性体育活动中心;扩建东港现有体育馆,作为市级体育中心的组成部分;并在东港北部、浦西、临城布置相应的体育设施。
第二十四条 在临城城区新建市级综合医院及医疗服务设施,在浦西、东港各规划建设一个综合医院。
第二十五条 完善定海文教区;在临城城区建设新的文教区;在东港布置教育科研用地。
工业、仓储用地规划
第二十六条 工业用地分为五个组团布置:
(1)盐仓市级工业区,主要发展大中型工业项目。
(2)舟山经济开发区,主要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
(3)临城--浦西工业区,主要发展个私工业。
(4)普陀东港开发区,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5)长峙岛利用部分深水岸线,主要发展修造船等港口工业。
其它分布较散的工业企业通过土地置换,逐步向上述工业区内搬迁转移。
第二十七条 在老塘山集中规划建设仓储区,远景布置临港工业区;依托舟山经济开发区、临城--浦西工业区、普陀东港开发区等地安排仓储用地。
第六章 对外交通规划
第二十八条 (1)建设连岛工程,陆路连接舟山本岛与大陆,路线为宁波北仑--金塘岛--册子岛--富翅岛--舟山本岛,与环岛公路连通,近期按照一级公路建设,远期形成高速公路,与宁波市高速公路环线连通。(2)舟山本岛建立"一环三纵"的公路系统,近期为二级公路,远期为一级公路。
第二十九条 保留定海、普陀现有长途汽车站,规划于临城和东港跨海大桥南侧新建长途汽车站各1处。
第三十条 现有机场建设用地基本可以满足机场自身的建设需要。为适应旅客运输增长的需要,扩建候机楼,增设国际厅等设施;为适应旅游业的发展,宜开展岛际航空,增加空中旅游项目。
第三十一条 规划新建或完善大小洋山国际集装箱深水港区、岙山兴中石油转运码头、野鸭山国际煤炭中转码头、册子岛石油转运基地、马迹山矿石中转码头、绿华岛粮食化肥减载码头、衢山岛粮食木材储运码头、金塘岛集装箱码头、长峙港口区、长峙中心渔港、朱家尖旅游港区等港口码头。
第七章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第三十二条 道路等级分为四级:即市区间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其中,规划环岛公路作为市区间联系的快速路,道路红线控制60米;城市主干道红线一般按40米控制;城市次干道红线一般按30米控制;城市支路红线按15-24米控制。
第三十三条 道路网规划。
(1)定海城区。除建设外环路、环岛公路之外,在定海城区形成"五横六纵"的城市主干道网。
(2)临城城区。除建设环岛公路之外,在临城城区形成"四横六纵"的城市主干道网。
(3)在普陀城区规划建设30条主次干道。
第三十四条 社会停车场规划。定海城区规划六个停车场;临城规划四处;普陀城区规划九处;朱家尖规划二处。
第三十五条 改造定海汽车东站为公交总站;在临城规划公交站。
第三十六条 规划公交专用道线路线形为:岑港--老塘山(鸭老线)--定海城区(定海外环路城区段)--临城城区(329国道沿线)--普陀城区(沈家门平东线)--东港--朱家尖。
第三十七条 建设货物流通中心3处。
第三十八条 在客运码头、长途汽车站前分别建设交通集散广场。
第三十九条 在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沿海等处建设游憩广场。
第八章 绿地系统及城市景观规划
绿地系统规划
第四十条 加强中心城区周边大环境的绿化建设。
第四十一条 在城市规划建设区周围、城市各组团之间、规划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规划布置九片城市生态绿地。
第四十二条 规划布置城市综合性公园17处,并按有关标准进行小区及组团级绿地配套建设。
第四十三条 在环岛公路、329国道及河道两侧各设置宽度20米左右的防护绿带,老城区河道设置不得少于8米的防护绿带;在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之间结合道路绿化设置宽度20米左右的防护绿带;在高压线走廊沿线设置相应宽度的隔离绿带;临城新区沿海建设宽度大约为100米的公共绿地。
城市景观规划
第四十四条 城市景观轴:结合大陆连岛工程形成海岛特色景观轴;结合海滨绿化及城市河道绿化形成休闲景观轴;人民路为定海城区的城市生活景观轴;临城行政中心与文化中心构成城市文化景观轴;定海结合历史文化形成人文景观轴;沈家门结合渔港风情形成景观轴。
第四十五条 重要景观地区:在城区内划分出四片重要景观地区,即定海滨海片;临城行政、文化中心片及沿海滨海景观片;沈家门滨海路沿港景观片;东港文化公园片,以上地区需重点进行城市设计,精心建设。
第四十六条 精心设计城市广场、出入口等城市景观结合点。
第九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注:本章以《舟山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准)
第十章 旅游业发展规划
第四十七条 规划期内形成独具舟山特色的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参与国内乃至国际旅游大循环;把舟山建成交通便捷、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多元化的海洋佛教文化旅游、海洋度假休闲及会议会展旅游胜地和知名的海岛国际旅游城市。旅游业成为舟山经济的支柱产业。
第四十八条 建成海天佛国普陀山--朱家尖--沈家门组成的金三角综合旅游区、列岛晴沙嵊泗旅游区、东海蓬莱岱山旅游区、定海历史文化旅游区、六横--桃花度假休闲旅游区等五大旅游功能区。
第十一章 基础设施规划
给水工程规划
第四十九条 继续实施大陆引水工程,到2010年11处水利工程实施完成后,彻底解决舟山的供需水矛盾。
第五十条 规划6个水厂联网供水。新建和扩建临城水厂11万吨/日、虹桥水厂供水能力12.5万吨/日、城北水厂2.5万吨/日、普陀水厂10万吨/日、朱家尖水厂2万吨/日、应家湾水厂1万吨/日。
第五十一条 规划中心城市环状供水管网。
排水工程规划
第五十二条 规划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第五十三条 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6座,分别为定海(到2020年处理能力7万吨/日,占地7公顷)、临城(12万吨/日,占地9公顷)、普陀东港(4万吨/日,占地4公顷)、长峙岛(1.5万吨/日,占地3公顷)、鲁家峙(0.5万吨/日,占地1公顷)、朱家尖(1万吨/日,占地2公顷)6座污水处理厂。
电力工程规划
第五十四条 在规划期内续建舟山电厂,同时还应考虑本岛电网与大陆省电网220千伏联网工程的建设,以确保海岛经济的发展。
第五十五条 新建2座220千伏变电站;规划建设13座110千伏变电站。
电信工程规划
第五十六条 舟山中心城区话机普及率近期50部/百人,远期70部/百人。预测2005年市话交换机容量23万门;远期为44.5万门。
第五十七条 规划新建 6个市话程控交换局 。
第五十八条 实现光纤到户,形成"三网合一的"网络组织结构。
第五十九条 规划在临城城区各设一个市邮政局和邮件综合处理中心。
第六十 条 建设以光纤与同轴电缆为基础的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
燃气工程规划
第六十一条 规划选择液化石油气掺混空气后形成的混合燃气作为主要气源,同时考虑远景使用天然气的可能性。
第六十二条 规划2020年舟山气化率100%,其中使用管道燃气为90%,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为10%。
第六十三条 定海城区、临城城区、普陀城区使用管道供气,老塘山、长峙、鲁家峙、朱家尖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
环卫工程规划
第六十四条 近期垃圾处理方式以卫生填埋为主,远期则采用焚烧和资源回收、综合利用等处理方式。垃圾清运逐步实现集装箱化和机械化。
第六十五条 保留现有垃圾填埋场,在中心城市外围规划新建垃圾无害化处理场。
第十二章 环境保护规划
第六十六条 规划将中心城区陆域划为五类环境保护区(下见表)。规划将城市饮用水水源作为水环境重点保护,执行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其水质达到地面水质Ⅱ类标准,作为景观水面和一般河道,水质达到地面水质Ⅲ-Ⅳ类标准。
第六十七条 环境保护规划措施。
(1)确保全市各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目标,禁止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及其他废弃物向水域倾倒,不得滥用化肥。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2)改变能源结构,提高城市气化率,严格控制工业用煤的含硫量,加强锅炉整治与烟气处理。优化产业结构,提倡清洁生产。净化汽车尾气。
(3)加强对城市噪声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重点控制交通干线噪声,限制交通车辆鸣笛。采用适当的防护措施,利用防护林带或绿化隔离作为噪声缓冲带。对扰民严重并且难于治理的单位,实行关、停、并、转。
(4)改善工业布局,对污染严重不能满足功能区要求的企业进行调整搬迁。调整工业结构,适度发展轻污染加工工业,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
(5)严格控制海上船只生活垃圾、废油的直接排放,加强船只噪音管理。
(6)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完善环境监督管理体系,提高市民的环境意识。
第十三章 综合防灾工程规划
防洪规划
第六十八条 规划区范围内的定海、临城--勾山--沈家门、东港段等闭合区海塘防潮标准远期达到百年一遇,近期定海竹山门到青垒头段达到百年一遇,其余达到50年一遇;老塘山、紫微、石礁、盐仓、朱家尖、鲁家峙、长峙岛等段海塘防潮标准为50年一遇。根据以上标准建设防潮海堤。
第六十九条 排涝标准:规划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不受淹成涝。
消防规划
第七十条 在临城建设消防指挥中心;在临城、东港各建一座特勤消防站;在定海城区东部、浦西各建一座标准型普通消防站;在开发区、长峙、鲁家峙、朱家尖各建一座普通小型消防站;建设空救消防站一座;
第七十一条 在长峙岛规划海上消防站一座,建设专用码头等设施,各港区分别设置相应的海上消防设施。
人防规划
第七十二条 预测2005年人防工程应达到6万平方米,2020年达到17万平方米。2020年前应新增人防工程11万平方米,其中2005年前新增3万平方米。
第七十三条 在雷鼓山建设市级指挥所,普陀建设区级指挥所。
第十四章 郊区规划
第七十四条 工业布局。烟墩集中建设舟山市海洋化工工业园区;白泉镇兴建钓浪围垦工程,依托深水港区建设,规划安排临港工业、仓储项目;金塘岛依托连岛工程,建设深水港区,布局港口工业和仓储中转基地。
第七十五条 在马岙、白泉、朱家尖、金塘岛建设粮食、蔬菜基地。
第七十六条 搬迁现状火葬场,在盐仓北部山麓附近布置火葬场。
第十五章 近期建设规划
第七十七条 近期规划年限2000年~2005年。预测2005年城市人口为3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按照36.7平方公里控制,人均用地94.2平方米/人。
第七十八条 近期以建设临城、东港新区为主,完善定海、普陀城区。疏散老城区人口。
第七十九条 临城城区新建市级公共设施,定海城区、普陀城区、朱家尖完善公共设施。
第八十条 近期加快盐仓市级工业区、长峙临港工业区、舟山经济开发区、临城--浦西工业区的建设。同时,加快老城区内原有工业企业的搬迁。
第八十一条 加快道路建设,为舟山经济腾飞奠定基础。加快以道路网为主的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城市框架。
第八十二条 加快连岛工程建设和及早筹划与上海的陆岛交通,利用深水岸线,加快港口开发。
第八十三条 新区建设应该环境先行,保护好建设区内的山体绿地,建设生态绿地。
第八十四条 逐步建设定海东山公园、大小五奎山海岛公园、临城田螺峙儿童公园、海洋文化公园、普陀浦西公园、东港文化公园。
第十六章 城市远景规划构想
第八十五条 舟山远景城市将成为多组团空间布局结构形态:包含金塘岛、册子岛、老塘山、定海、临城、普陀、朱家尖、马岙、白泉等组团。远景将开发东山巨 、盘峙等南部岛屿并进行连岛工程建设,开发深水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