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发布时间:2021-03-08 01:59:58

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结构指标怎么解释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解读》一书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指标的分析和专判断,客观和科学地属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解读》的突出特点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专业化与大众化的结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知识面广,可读性强。对于众多领导干部,乃至于广大公众来讲,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解读,非常有助于掌握我国的发展形势、认清基本国情和了解发展趋势。作者从宏观层面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经济结构、科技创新、资源环境、民生改善、GDP增速、高新产业增长、服务业发展、主要污染物排放、就业规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公共服务提供等各项指标数据的分析,反映了科学发展的成果。

⑵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词语怎么理解,这句话里的“国民经济”有没有“发展”的意思后面的是“社会发展”

老百姓经济。社会发展包括:老百姓经济,全国经济。老百姓经济现在年年在进步发展。全国经济现在年年在高速发展。还是社会主义社会。

⑶ 政府工作报告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有什么不同在写作时,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1.政府研究室写的。发改部门写的
2.政府工作报告和经社计划有时侧重点不太一样。政府专工作报告内容多一些。属
3.经社计划里肯定没有法治政府建设一章,工作报告里有。
4.工作报告里新年工作写作重在决策方向,具体举措在经社执行和计划里有。
5.经社执行和计划内容服从于工作报告。我感觉是具体决策服从整体决策的意思

⑷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怎么理解是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还是就是国民经济(没有发展两字)

干活挣钱,然后买东西用,这是常规。总起来看社会发展:就如同干什么活、干的活省不省力、价值高不高。实话说:挣钱就是经济发展,关键是看钱是怎么挣来的。是投机钻营搞关系网捞的呢还是创造价值的应得??这是看发展或毁灭的着眼点。靠创造价值的应得之人占的比例高了,社会就会真发展;关系网活跃了、钱不走台前的劳动价值,而只在后台转了,出血流汗者就会躲着“后台”这个吸血管跑,“社会发展”也就只是一种吆喝了。所以,后台的经济操纵,一旦和实干者的实报脱节或反置,就只有“经济”两字的空转了,“发展”就成了填埋劳动者的陷阱。在今天,劳动者不轻易付出低价值回报的劳动原因,就是透明了:钱围着什么转所致。另外, 这个可以设想。假设,到处是印钞机,而田间、工厂中却没有一个干活的人,社会会咋样?反过来,钱只有劳动者才会得到,不出力流汗者得不到钱,社会又会咋样?谁都能想象出其社会面貌的。

⑸ 什么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

j就像学习有学习计划,工作有工作计划一样。五年是指短期的,就像我们版五周或五月一样。五年对我们来说权很长,但是对于国家就是一个短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是指国家的两个主要方面,就像我们有生活,学习,工作等主要方面一样。(不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涵义很广奥)
相信大家都知道:个人有计划,国家有规划,才能实现共同发展。

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是法定规划吗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纲要,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性文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和指导全国或某一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工作。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科学编制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利于合理有效地配置公共资源,引导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更好地发挥规划在宏观调控、政府管理和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建立健全规划体系
(一)建立三级三类规划管理体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行政层级分为国家级规划、省(区、市)级规划、市县级规划;按对象和功能类别分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
国家总体规划和省(区、市)级、市县级总体规划分别由同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并由同级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起草;专项规划由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编制;跨省(区、市)的区域规划,由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组织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区域内省(区、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编制。
(二)明确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定位。总体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编制本级和下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和年度计划的依据,其他规划要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细化,也是政府指导该领域发展以及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安排政府投资和财政支出预算,制定特定领域相关政策的依据。区域规划是以跨行政区的特定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区域的细化和落实。跨省(区、市)的区域规划是编制区域内省(区、市)级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的依据。
国家总体规划、省(区、市)级总体规划和区域规划的规划期一般为5年,可以展望到10年以上。市县级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规划期可根据需要确定。
(三)严格编制国家级专项规划的领域。编制国家级专项规划原则上限于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需要国务院审批和核准重大项目以及安排国家投资数额较大的领域。主要包括:农业、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水、海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重要资源的开发保护,生态建设、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国防建设等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需要政府扶持或者调控的产业,国家总体规划确定的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工程,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国务院要求的其他领域。
(四)合理确定编制国家级区域规划的范围。国家对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的地区、有较强辐射能力和带动作用的特大城市为依托的城市群地区、国家总体规划确定的重点开发或保护区域等,编制跨省(区、市)的区域规划。其主要内容包括:对人口、经济增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行预测和分析,对区域内各类经济社会发展功能区进行划分,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等。
二、完善规划编制的协调衔接机制
(五)遵循正确的规划编制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坚持统筹兼顾,加强各级各类规划之间的衔接和协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六)做好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编制规划前,必须认真做好基础调查、信息搜集、课题研究以及纳入规划重大项目的论证等前期工作,及时与有关方面进行沟通协调。编制国家级专项规划,编制部门要拟订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明确规划编制的必要性、衔接单位、论证方式、进度安排和批准机关等,并送有关部门进行协调。需由国务院批准的专项规划,要拟订年度计划,由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商有关部门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编制跨省(区、市)区域规划,由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省(区、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国务院批准后实施。规划编制工作所需经费,应按照综合考虑、统筹安排的原则,由编制规划的部门商同级财政部门后列入部门预算。
(七)强化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要高度重视规划衔接工作,使各类规划协调一致,形成合力。规划衔接要遵循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服从本级和上级总体规划,下级政府规划服从上级政府规划,专项规划之间不得相互矛盾的原则。编制跨省(区、市)区域规划,还要充分考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等相关领域规划的要求。
省(区、市)级总体规划草案在送本级人民政府审定前,应由省(区、市)发展改革部门送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与国家总体规划进行衔接,并送相关的相邻省(区、市)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与其总体规划进行衔接,必要时还应送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与国家级专项规划进行衔接。相邻地区间规划衔接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可由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进行协调,重大事项报国务院决定。
专项规划草案由编制部门送本级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与总体规划进行衔接,送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与其编制的专项规划进行衔接,涉及其他领域时还应当送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与其编制的专项规划进行衔接。同级专项规划之间衔接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由本级人民政府协调决定。
跨省(区、市)的区域规划草案由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送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与相关专项规划进行衔接。
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规划编制部门,认真做好衔接工作,并自收到规划草案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规划编制部门反馈意见。
三、建立规划编制的社会参与和论证制度
(八)建立健全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制度。编制规划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各级各类规划应视不同情况,征求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以及其他有关单位、个人的意见。除涉及国家秘密的外,规划编制部门应当公布规划草案或者举行听证会,听取公众意见。
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省(区、市)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在将国家总体规划、省(区、市)级总体规划草案送本级人民政府审定前,要认真听取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有关专门委员会的意见,自觉接受指导。
(九)实行编制规划的专家论证制度。为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和省(区、市)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要组建由不同领域专家组成的规划专家委员会,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认真听取专家委员会的意见。规划草案形成后,要组织专家进行深入论证。对国家级、省(区、市)级专项规划组织专家论证时,专项规划领域以外的相关领域专家应当不少于1/3。规划经专家论证后,应当由专家出具论证报告。

⑺ 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区别

简单来说,就比如一个家里有两兄弟,哥哥赚的钱多,弟弟赚的钱少,可是整个家确实算有钱的!弟弟确实没钱的!国民经济就是弟弟,那社会就是家了.

⑻ 电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什么

经济和谐发展
当前电信行业,市场结构严重失衡是不争的事实,这对于电信业的健康持久发展以

及整个国民经济将带来什么影响,本期特邀请有关专家对此进行探讨。

“和谐”与“竞争”并不矛盾,“和谐”还应该包括与竞争者之间的“和谐”。然而目前的电信市场上仍然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隐性市场垄断仍在发挥作用的问题。这些现象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本报记者 陈丽容
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更多地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着手,消除各种危害公共利益的不利因素,营造促进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和机制。
同时,正如全会公报所言: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维护公平就能促进和谐;失去公平,就会破坏和谐。当前电信业失衡现象日益突出,从我国电信业的运营主体来看,移动运营商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而固网运营商则增长速度大幅下滑。那么,电信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当前市场结构失衡加剧现状对我国国民经济和谐发展带来了哪些不良影响?一个和谐的电信业将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怎样的作用?为此,本报特别邀请了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范鹏飞教授展开深入分析。
记者:有分析人士指出,只有建设一个和谐发展的电信业,才能有效带动其他行业和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您是否同意这个观点?
姜奇平:确实,一个和谐的电信业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尤其重要的作用。经济发展需要和谐,因为经济的各个部门具有内在的有机联系,不可能在破坏彼此比例关系的基础上达到有效发展。我们过去提按比例协调发展,强调的就是这种和谐。这个意义上的和谐,本质上是指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配置。
今天来看,市场经济是经济和谐的一种内在保障;在市场失灵的时候,必要的政府干预可以保证资源的公平公正的分配与再分配,是这种经济和谐的机制。电信业在信息化条件下,对和谐的信息经济的带动作用,尤为重要。
首先,它关系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否能达到和谐的结果,即转变增长方式,使产业结构达到和谐合理。其次,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电信业发展有很大关系,电信业发展有助于提高人们的信息素质、
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有助于缩小数字鸿沟,而这些都是信息化时代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可以说,电信业构筑着信息化时代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

记者:建设和谐电信行业,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社会用户日益增长的通信和信息服务需求。从行业发展角度看,建立一个公平公正、有序有效的电信市场竞争和发展环境,对实现电信业整个价值链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怎样的保障?
姜奇平:电信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于提高人们文化需求的满足能力,具有战略意义。从行业发展角度看,建立一个公平公正、有序有效的电信市场竞争和发展环境,意义在于保证这种供给能力的提高。具体来看,它要保障什么呢?
一是要保证惠及全民,不能形成与建设和谐社会不和谐的特殊利益集团,必须保障把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利益与利益集团的特殊利益有效分离,抑制后者利益脱离社会发展需要盲目膨胀,实现公共、公益和商业利益的合理安排。
二是形成分工合理、相互协作的产业链,保障基础运营商、增值服务商和谐共进,反对借助垄断搞不正当竞争,提高电信生产的整体效率。
三是在集群水平上,形成研发、生产和经营一体化、信息化发展,更加富于效能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更好应对技术前沿和市场前沿的不断变化,为此不光要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更重要的是鼓励做活。活不了,大和强又有什么意义?
范鹏飞:“和谐”二字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意义,电信行业究竟是在“冲突”中发展,还是在“竞合”中进步,不仅取决于整个行业和社会对“和谐”的理解,同时还取决于市场环境和政策的合理引导。
但是“和谐”的背后又无疑都是以“公平公正、有序有效”为前提的,没有这样的市场环境,企业也就没有持续发展的动力,无法以优秀的业绩吸引投资者;没有“公平公正、有序有效”也就没有推动产业发展,甚至整个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无从谈到与政府和社会的“和谐”;没有“公平公正、有序有效”,价值链纵向节点上企业就没有诚信,横向节点上的企业也只会恶性竞争;没有“公平公正、有序有效”,就更不能向用户提供价廉物美的电信服务,无法在用户心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没有“公平公正、有序有效”,员工也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为企业打造出无人能比的核心竞争优势。
所以,要建立“公正公平、有序有效”的市场环境,首先要尽快建立健全各种法律法规,使电信竞争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要加强行业监管和监督,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再者,要在行业内建立“公正公平、有序有效”的市场竞争意识,促进产业链上不同企业的通力合作。最后,市场环境的建设还有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政府、企业、社会共同监督、齐心协力,电信业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记者: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当前电信业严重失衡现象是否对国民经济的和谐发展产生影响,一家超级电信运营商能否实现国民经济发展?
范鹏飞:“和谐”与“竞争”并不矛盾,“和谐”还应该包括竞争者之间的“和谐”。然而目前的电信市场上仍然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隐性市场垄断仍在发挥作用的问题。这些现象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在我国,六大电信运营商均为国内特大型国有企业,肩负着向社会提供通信服务、推进国家信息化、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重任。一旦固网过度萎缩,仅靠移动通信来实现社会信息化是不现实的。毕竟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是综合化的信息解决方案,而非单一的电信业务,仅靠一家超级运营商实现国民经济发展是不现实,更是不和谐的体现。
此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整个和谐行业与和谐社会,政府要在用户和社会的根本利益的基础上通过市场的作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企业之间要以开放的心态,合作创新,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和风险共担的机制,实现市场原则下的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局面。
记者:从创建和谐的国民经济发展环境角度看,当前电信业是否应当做相应的调整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和谐发展?
姜奇平:首先,电信业不能成为与社会发展大背景不协调的特殊利益集团,必须调整利益结构和利益关系。要从透明化开始,一步步走向公平、公正。
其次,从积极的方面说,只有创造更多的增量,电信业的调整才能有效进行,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和谐发展。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要抓住电信自身独特的新经济规律。电信的发展未来的规律是:越融合越差异。它不同于物质网络时期的越融合越集中的道路。
第一,技术融合导致业务融合,业务融合导致产业融合。这一点电信业没有实现,所以潜力没发挥。一是没有实现三网技术融合,大大束缚住了生产力的手脚;二是没有实现三流融合,即信息流、资金流和物质流的融合,大大束缚住了商业发展的手脚。
第二,电信业同质化严重,自缚手脚。根源是过分依赖传统物质投入,没有抓住数字化机遇。数字化、网络化为电信业及其延伸价值链提供了进入差异化、小规模服务的空间。电信业需要提供差异化的、百花齐放的服务,彻底打开局面,这样才能繁荣自己,和谐社会。
再次,电信业有个带动别人先行的机会,就是要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国外信息业包含内容业,即我们说的文化产业。而我国文化不光是产业,还有事业。产业要发展,事业要规范。怎么突破呢?
一个办法,就是电信业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因为电信业的主要利益是发展,它的导向主要是提高内容竞争力、内容出口,用行业利益带动产业发展。这样更符合十六大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国民经济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从未来角度看,很大程度都与精神文化的和谐有关,如果发展与规范的关系处理不当,管得过死,就会造成文化贸易逆差、意识形态倒灌和民族文化特性削弱等不利和谐的严重后果。电信业通过增值业务的融合机会,发挥产业带动作用,推动内容业,如游戏内容、视频内容、移动内容等的快速发展,让文化产业尽快超过制造产业,会大大提高本民族的幸福指数,为人民群众谋到实实在在的幸福。电信业在这方面可以立大功。
范鹏飞:应该看到,电信业中的不和谐因素已经影响了国民经济和谐发展,例如:用户投诉连年增长,企业社会声誉下降;企业之间恶性竞争时有发生;城乡间电信发展不平衡,“数字鸿沟”仍然存在;不同的用户不能够平等地享用电信服务等等。
电信业是具有先导性和支柱性的产业,在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消除上述不和谐因素,就必须先从行业内“和谐”入手:
首先,通过各种法律法规的制定,建立“公平公正,有序有效”的市场环境。强化企业合作意识,建立诚信,真正做到以用户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同时,政府部门必须帮助企业,实现在市场作用下资源的有效配置。
其次,电信企业要主动承担起促进“和谐”社会的重任,促进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积极寻求社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协调区域发展,努力消除“数字鸿沟”,确保区域间的“和谐”发展。
最后,从创建和谐国民经济发展环境看,我们必须构建起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电信业竞争格局,实现做大做强电信业的目的,并最终实现国民经济的和谐发展更上一层楼。

⑼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发展理念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四章发展理念
实现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必须贯穿于“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

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有哪些

已没有计划之说,现在叫规划了。计划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现在统一叫规划。
现在国家正在起草十三五规划,总体规划下有区域规划、专项规划,下面还有很多子规划,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武汉城市圈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教育发展规划,交通发展规划等等

阅读全文

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