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工业经济发展综述

工业经济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21-03-08 17:43:05

❶ 求一篇关于汉中市汉台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工业发展状况的报告

十六大以来汉台区工业经济率先发展成效显著

党的十六大以来,汉台区委、区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深化企业体制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加快推进“工业强区”战略,工业生产高速增长,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工业经济规模和总体实力显著提高,工业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一、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总体实力明显增强

十六大以来,汉台区工业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工业生产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2006年全区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53.71亿元,比2002年增加 17.86 亿元,年均增幅达10.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2.26亿元,比2002年增加23.02亿元,年均增幅达21.7%。实现利润总额 1.69亿元,比2002年的-0.85亿元增加2.54 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 34.44,比2002年增加 14.27亿元,增长0.71%,一些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迅猛,2006年氮肥产量达2.58万吨、金属切削机床2334台、水泥90.35万吨,分别比2002年增长18.9%,2.14倍,和95.1%

二、支柱产业发展壮大,项目带动成效显著

十六大以来,汉台区始终以“工业强区”为目标,抓龙头,带群体,紧密围绕机械制造、建材化工、矿产品加工、啤酒饮料、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实施了中材水泥2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天元锰业年产万吨电解锰生产线,青啤汉中公司“五改十”扩能改造,台玻汉中公司硅砂精加工生产线等一大批重点技改项目,工业经济的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同时铺镇机械电子科技产业园,河东店和宗营装备制造产业园,龙江冶金化工产业园三个工业园区建设进展迅速,汉川集团的大型数控机床建设项目、汉江机床有限公司的滚动功能部件项目等即将落户园区。2006年上述五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25.47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60%,其支柱作用更加显著。

三、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民营工业不断发展壮大

十六大以来,随着我区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服务等措施,我区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台玻汉中公司、天元锰业、冠兴有色冶炼公司等企业成为我区工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006年新增工业总产值 0.59亿元;另外,随着国家一系列扶持和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与措施的出台实施,民营工业快速发展,成为我区工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2006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7 亿元,实现销售收入 2.60亿元,分别占区属规模以上工业的34%和31%,春雨公司,成祥米业、始皇机械等已成为民营工业中的中坚力量。

以上情况表明,十六大以来,我区工业不管经济总量还是结构调整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应看到,我区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如创新能力不足、竞争力有待提高,粗放式的增长方式短时间难以根本改变。但只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改革开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我区工业经济就一定能够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于对汉中工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2006-02-14

汉中市财政局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汉中工业发展速度明显滞后,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虽逐年增长,但增速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市。滞后的工业经济和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始终困扰着汉中的发展。在即将进入“十一五”时,汉中如何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扭转当前财政困难的局面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对此,我们通过对部分骨干工业企业的调研,现就我市工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做一些探讨。

一、我市工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汉中工业经过几十年发展,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已形成烟酒、冶金冶炼、医药、机械制造、建材化工、食品加工六大支柱产业。从近年来整体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发展势头好于往年,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创历史新高。2004年,全市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3亿,同比增长18.9%;规模以上工业盈亏相抵后,整体盈利3530万元,摆脱了多年来的亏损局面;从今年元至十月来看,全市已完成财政总收入14.4亿元,同比增收1.78亿元,增长14.1%;汉台区、南郑县、勉县、略阳县四个工业强县共完成财政总收入11.56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81%;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17亿元,同比增收7415万元,增长16.7%,从调查来看,中省工业高速增长,骨干企业发展迅猛,对全市经济的拉动和支撑作用日益凸显。2004年,汉中钢铁有限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1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4.86亿元,实现利税9677万元;八一锌业有限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5.6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4亿元,实现税金3246万元,实现利润2265万元;青岛啤酒汉中有限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1.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上缴各项税金2269万元;南化有限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2.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24亿元,实现利润1588万元,上缴税金1118万元;汉江建材有限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1.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13亿元,实现利润-598万元,上缴税金886万元。

但我们调查时也发现,我市工业经济的竞争力还比较弱,发展能力还不够强,优势骨干企业较少。影响和制约我市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国有企业改制步伐缓慢,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彻底改制的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唐山宝业集团先后收购省属汉江钢铁厂和市属汉中钢铁厂,重新组建汉中钢铁有限公司,成为我市龙头骨干企业。汉中啤酒厂1986年建成,由于市场逐步萎缩,1998年停产,2001年实施破产,汉台区成功引进青岛啤酒集团公司出资150O万元收购该厂,企业效益连年攀升,成为我市饮料生产行业的利税大户。城固顺鑫、西乡长林也是企业改革的成功例证。

——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十分突出。我市大部分企业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许多企业产品有市场,但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资金无法得到满足,资金紧张的矛盾十分尖锐,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在调研过程中,企业普遍反映贷款难,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资产负债率高,效益低,信用度差,导致银行不放贷;二是企业融资渠道单一,担保体系尚未建立;三是各金融机构贷款审批权限上收。据了解,止2004年底,我市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244.7亿元,而贷款余额达163.3亿元,较2003年底增加贷款仅为6.9亿元,存贷差高达81.4亿元。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差。21世纪是知识不断创新,科技突飞猛进,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纪。企业之间竞争的核心是产品竞争、技术竞争,技术创新是企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需要,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因此,技术创新对于企业至关重要。经调查,我们发现,我市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较低,导致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质量较差、市场竞争力不强。技术创新能力低表现在:高新技术企业少,专利技术成果转化率极低,企业设备更新率低。其原因:一是多数企业技术创新欲望不高;二是企业自身投入不足。据调查,70%以上的企业用于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经费不到销售收入的10%;三是科技贷款难度大。在我市金融机构贷款总额中,企业技改贷款所占比重偏低,2004年,我市工业技改贷款额仅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2%;四是企业技术人才匮乏。人才是开展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而我市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比重约为9%;五是企业设备更新率尚不足60%,大大低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

——政府扶持工业发展的措施不到位,优惠政策难以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平台尚未建立。突出表现在:一是用于工业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支出很少;二是帮助企业融资的贷款担保机构尚未建立。据了解,我省西安市、咸阳市、渭南市、铜川市、安康市、商洛市、榆林市都已相继成立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三是科技孵化产业体系不健全,我市尚无一户科技风险投资公司,而发达地区都有政府控股的科技风险公司,能使专利技术迅速转化成产业;四是近几年政府虽然出台了不少鼓励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但由于各种原因,许多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能源供应总体偏紧,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运力紧张,影响了工业生产和企业效益。企业原材料运进和产品运出困难,电力供应不足,煤炭价格不断上涨,成为制约我市工业企业做大做强的瓶颈。

二、做大做强工业是汉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选择

综观世界强国发展历史,无不是经过工业化初期阶段和中期阶段的洗礼,进入后工业化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量实践表明,区域经济竞争的实质就是工业经济的竞争,工业快速发展,整个经济必然快速发展;工业发展滞后,整个经济发展必然滞后。从2004年来看,全市生产总值为192.53亿元,其中二产为70.02亿元,占36.4%。当年全市工业企业上缴的各项税收占财政总收入15.9亿的60%。数据表明,工业经济对我市经济的支撑作用十分明显。工业经济发展速度一旦减缓,就会导致财政收入下降,居民收入减少,下岗职工增多,市场消费减弱。加快汉中工业发展,是建设经济强市、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和源泉。但是,一些地方谋划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路不清,存在以下三种错误认识:一是认为加快城市建设就是改善投资环境的关键,于是积聚财力甚至负债大搞城市建设。对改善投资环境的关键是改善软环境,政府落实优惠政策和政府服务效率以及服务质量更为重要认识不足;二是认为发展绿色产业就是发展农业,于是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定位上出现偏差;三是极功近利思想严重。以吃补贴为荣,对于工业发展认为周期长,这错误的认识导致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低下。

三、加快汉中工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牢固树立工业发展为经济发展主攻点的理念。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在全市形成发展工业、支持工业的良好氛围,集中力量发展烟酒、冶金冶炼、医药、机械制造、建材化工、食品加工六大支柱产业,始终牢记发展工业经济是我市近期乃至中期经济发展重中之重,咬定工业不放松,举全市之力做好工业发展这篇大文章。在经济发展中要正确处理四种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取和予的关系。“预先取之,必先予之”,在欠发达地区,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企业博击市场的能力还很弱,需要政府扶持。财政只有在大力支持经济发展中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应坚持“放水养鱼、强源固本、取之有度”的原则,采取政策上倾斜、资金上帮助的方法,扶持工业企业发展壮大。二是要正确处理绿色产业发展与工业发展的关系。要消除发展绿色产业就是搞农业现代化的错误倾向。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减少污染、推行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也是发展绿色产业,发展绿色产业的首要目标仍然是发展工业,千万不能顾此失彼。三是正确处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工业发展的关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收效慢,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对于经济落后地区首要问题是发展工业经济,只有快速积聚财富,才会有宽裕的财力建设城市。同时,在城市改造过程中,应加大力度运用市场化模式,减少财政直接投入。四是正确处理中省工业和地方工业发展的关系。按照新的财政体制,中省企业缴纳的税收,市县参与分成,中省工业企业的兴衰与地方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在加快地方工业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中省工业的发展,要一视同仁,为中省工业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帮助中省工业企业发展壮大,使其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改革与招商并举,加快工业发展。以企业产权改革为突破口,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国有资本有序退出和多元资本的进入步伐。对设置国家股的企业,要积极减持国家股,把经营自主权交给企业;对整体改制难以搞活的企业实行部分资产和债务重组;对亏损严重、难以维持的企业,坚决果断的依法破产。在企业改革中,坚持改革和招商并举的办法,以我市现有的资源和存量资产为依托,下功夫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吸引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收购、控股企业产权,引入新技术、新观念和新体制,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企业发展离不开资金。靠国家投资,太少;靠原始积累,太慢;靠银行贷款,太难;靠外资,最好。从汉中的现实条件来看,招商引资是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招商引资方式方法上,一是筑巢引凤。我市交通滞后、信息闭塞,招商引资并无优势可言。因此,要制定更为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以项目为依托吸引外来投资,实现双赢;二是以外引外,实现链条式招商。即引进一家外资后,要注意跟踪引入企业在外地的相关企业,用这家企业的成功经历,吸引相关企业来汉共谋发展;三是敲门招商。由政府组织县区和相关部门到经济发达地区推介项目、吸引投资,切忌走过场、图形式,要务求实效。其他如委托招商、网络招商、媒体招商、会议招商等办法都可以达到招商引资的目的。

(三)鼓励技术创新,推进工业技术进步。要围绕“十一五”发展规划,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促进我市传统产业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一要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以企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以技术中介市场为纽带,搞好产、学、研三结合。二要坚持点面结合。选择部分骨干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示范企业,以点带面,更好地推动全市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三要切实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问题。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引导技术创新的基础作用的同时,要加强政府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政府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将引进的新技术和自主开发的新产品以及专利技术迅速孵化成产业。为此,建议市政府组建市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对在我市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尚处于实验阶段的项目进行论证,并给予风险投资,开发成果首先引进我市转化成产业;对我市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研制开发的专利技术,选择市场前景广阔、产业扩散效应巨大、但缺乏资金的项目,可由市科技风险投资公司投资入股,帮助专利技术孵化成现实产业。四要切实加大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适当增加科技三项费投入,对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进行资金扶持和奖励,形成技术创新的热潮;对企业技术改造实施贴息扶持,充分利用央行放宽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这一有利条件,通过提高贷款贴息比例,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换代,增强我市工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下功夫解决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针对当前企业融资难、资金紧张、且严重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政府应积极应对,帮助企业化解矛盾,促其发展。一是成立担保机构。目前,一些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企业申请贷款时缺乏抵押资产,也无担保机构予以担保,使企业丧失了发展机遇和商机。为此,市县政府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建议拿出一块资金成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以财政资金投入为主,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组建为股份制的担保公司,对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贷款、票据贴现、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提供担保,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局面;二是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信用信息平台。由政府相关部门和税务机关以及金融机构共同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档案,将企业的财务状况、核算情况、生产经营情况、纳税情况、企业信用等级等作为是否提供担保的评判依据,实现资源共享,化解贷款担保风险;三是鼓励社会团体、企业法人、民间机构和社会自然人创办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对新开办的贷款担保机构业务收入三年内免征营业税,从其获利年度起三年内由财政返还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帮助贷款担保机构壮大自身实力,逐步走上良性的发展轨道;四是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我市中小企业正处于发展上升阶段,政府通过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供血”不足的问题,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五是对金融机构实施奖励,“以小钱换大钱”,对贷款超过上年较多的金融机构实行奖励,鼓励各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六是结合我市工业企业实际情况,对刚刚起步、有发展潜力、成长性较好的工业企业实行3至5年的税收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加快发展。

❷ 中国工业发展的现状

以我的理解,在进行经济建设时,应该首先考虑经济利益、其次是考版虑环保利益。我权国确实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人口控制和人口素质提高、社会进步等因素相结合、协调,反对“杀鸡取卵”式的、不顾环境保护、引起环境恶化和生态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和道路。
但是,必须同时看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不是并驾齐驱的。经济建设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工作中心,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的主要矛盾决定的,除非发生外族大局入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决不动摇的!
再者,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经济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才能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历史使命! c

❸  中国经济发展态势与油气工业发展现状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总量有了很大增长,经济体制正向市场化方向迈进,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公益事业有了很大进步。在达到“小康”水平后,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前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资源尤其是作为能源主力军的石油天然气对经济发展目标的保障程度如何,是需要深思与解决的问题。

一、中国经济发展概况

1.成就巨大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奋斗,如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的跨越,现正在实施从“小康水平”到“小康社会”的跨越。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西部大开发全面展开;所有制结构逐步完善,现代市场体制逐步形成;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确立;对外开放向广度和深度扩展;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当前宏观经济出现了若干亮点:发展速度快,1998~2000年,GDP平均增长7.7%,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利用外资能力强,成为全球第一引资大国,五年实际利用外资2216亿美元;对外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五,达6208亿美元;投资空前,2002年基本建设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五年翻了一番,达3208亿美元,财政收入达到18914亿元;耐用消费品已从20世纪80年代末的千元级“三大件”(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转向了万元级至十万元级的“新三件”(电脑、汽车、住房);百姓生活出现几大亮点:出行越来越方便,餐饮越来越丰富,住房越来越宽敞,旅游越来越火爆,通讯越来越迅捷等。

2.战略宏伟

我国经济发展的另一特点是发展战略明确而宏大。邓小平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明确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解决“温饱”,第二步实现“小康”,第三步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显然我们已圆满实现了第一步,现正在实施第二步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按照邓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的要求,党和政府始终抓住发展这一当代中国的主题。在发展的指导思想上,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发展的基本思路上,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在发展的战略方针上,提出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并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在发展的基本国策上,提出控制人口增长,节约使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

3.目标实惠

党的十六大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已有不少权威机构和专家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对以上美好目标作了具体化的分析。乌东锋同志将以上目标细划为10个方面。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2020年达到18000元,三是农村人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8000元;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八是大学入学率20%;九是千人医生数2.8人;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乌东峰,2003)。

上述指标除人均GDP低于第一次现代标准6399美元/人年,以及相关的城镇和农村人均收入有差距外,其余指标均达到或接近国际上第一次现代化指标水平。可以想象,到2020年我国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殷实幸福。

4.道路科学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提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之后,党的十六大又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基本上是资源消耗型的,而且是比较初级阶段的,资源消耗大,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如果还走过去的发展道路,到202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诸如能源消耗等也跟着翻两番,这是不现实也是绝对不可行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以后,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信息经济、虚拟经济、知识经济等新理念相继出现,有关政策相应出台,而且成效显著。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我国以一倍的能源增长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人口净增长率由20‰下降到6.64‰。同时,我国全面启动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田还湖工程,实行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草原恢复与建设等生态工程,目前森林覆盖率由14%增长到17%。

虽然我国近20年发展的确很快,但在世界范围比较,还相当落后,我国社会经济还处于工业化初中期,我们现在实施的现代化只是第一次现代化,现在所追赶的10大指标还只是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的指标。要想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必须实行跨越式发展。党的十六大指出:“坚持以信息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显然这里的内涵很多。首先,经济发展必须既要有高速度又要有高质量;其二,把信息化和工业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已是不少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其三,坚持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这样一种科学的发展思路,是得到世界认可的。

二、中国石油天然气生产、消费现状

1.中国能源的储量

中国一次能源蕴藏量十分丰富,根据多年勘探的结果。中国常规能源(煤、油、气、水能等)总资源量为40466.4亿吨标准煤,约占世界总量的3.9%。探明剩余可采总储量为1392亿吨标准煤,约占世界总量的10.1%(表10-1)。但按人均计算,中国是个能源短缺的国家。仅以石油、天然气为例,按2001数据计算,我国石油人均剩余可采储量为1.93吨,人均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1441立方米,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8.2%和5.8%。这显然不适应中国20年持续快速发展之需。

表10-1中国常规能源资源储量及结构

(据吴季松,2003)

2.我国石油、天然气生产现状

“九五”计划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体年均增长7.7%。从产业结构方面考察,2002年我国一、二、三次产业比为:15.1∶51.2∶33.7。与此相适应,能源产业有一定的发展。原油生产保持稳定,天然气生产稳步增长,水力发电有所发展。从表10-2中可以看出,原油所占比例增长了2%,天然气和水电所占比重都有增长,各种能源生产比例趋于合理,但石油产量基本稳定。

表10-2中国“九五”期间能源生产量及结构

(据吴季松,2003)

3.我国石油、天然气消费状况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在“八五”、“九五”期间,都把能源开发作为基础产业,重点予以发展。这有力地保证了我国自1989年至2002年的13年间,年均9.7%的GDP增长率。能源消费总量从1990年的98703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00年的128000万吨标准煤,增加了30%,但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178%,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从5.32吨标准煤,降低到1.43吨。如果按1980年至2000年这20年计,中国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而能源消费只翻一番。这在经济增长方式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这期间我国油气已逐渐不能自给,近年来石油进口量不断增大,从1993年起我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2年我国净进口石油共约8000多万吨。

自1998年以来我国能源及油气消费呈现以下趋势(表10-3)。

表10-3中国1998~2002年能源消费情况表

(据吴季松,2003)

①1998~2002年,从总的趋势看,我国经济保持了7.3%的增长速度,但能源消费却逐年下降。这说明能效提高,经济质量提高,是极好的苗头。②石油、天然气能源在一次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增加,这是工业发展、社会进步的象征。发达国家该数字可达40%以上,而我国仅为26%,说明还很落后。③天然气和水等清洁能源比例亦逐年增加。随着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的开发,天然气和水电所占比例还将连续扩大。这一方面可满足能源需要,同时也减轻大气污染,带来多重好处。④石油进口量越来越大,据权威部门预测,到2005年、2010年和2020年我国石油的需求量将分别达到2.5亿吨、3.0亿吨和3.8亿吨。但同期石油生产能力仅为1.6亿~1.8亿吨,缺口分别为0.7亿~1.1亿吨,1.2亿~1.4亿吨、2.0亿~2.2亿吨。即2005年国内需求的保障度为68%左右,2010年为57%左右,2020年为45%左右,预计2050年为24%左右。其余所需石油要靠从国外进口解决。即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分别为32%、43%、55%、76%。(国土资源部油气研究中心,2002)如果国际石油市场暂时或局部供应短缺,世界石油价格波动,将对我国石油供给产生重大影响,显然危及我国经济安全。

三、中国油气资源对实现小康目标,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保障程度

党的十六大指出,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工业化。到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根据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的发展经历,一般是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增长保持线性增长关系。据有关专家研究,按美国的消费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均消费量要达到7吨油当量;按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水平,人均能源消费为4吨油当量;达到目前能效最高的日本的消费水平,人均消费量也要3吨油当量。到2050年,若按15亿人口计算,届时我国将要消费能源分别为105亿吨、60亿吨和45亿吨油当量。按目前石油消费约占24%计算,则分别需要消费石油为5亿吨、15亿吨和10.8亿吨。考虑到未来50年间的技术进步,我国的能源效率在当今世界水平的基础上再提高50%,2050年我国能源需求最少也不会少于30亿吨油当量,仍按24%计石油消费量也需要7.2亿吨石油。而目前我国剩余可采储量仅24亿吨,年产量为1.6亿吨。石油供给缺口非常巨大,对外依存度将达到76%以上。所以我国石油资源严重不足,将对我国经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对可持续发展是重大制约因素。

但也应看到,我国可采石油资源量为135亿~160亿吨,目前我国陆上石油探明率为28%,低于世界平均探明率的45.6%。天然气资源量为38.14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为10万亿~12万亿立方米,陆上探明率为6%,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2.45%,所以还有较大勘探开发潜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若石油和天然气探明率均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则我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还有55亿吨。按每年平均1.6亿吨(2002年产量)生产,则可采35年。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11万亿立方米。按平均产量313亿立方米(2002年产量)生产,则可采38年。显然,这对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有保障的。

从我国消费发展趋势看,资料显示,1980年到2000年,我国工业用能源供应的翻一番,保证了我国GDP的翻两番,即用能源供需的较低增长实现了国民经济的高增长。这显然是我国在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出现的增长方式跨越式转变的闪光点。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国能源供应对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是有保障的。但同时也要看到,20世纪90年代的10年中,我国年均石油消费增长速度比石油生产平均增长速度高出4.63个百分点,年均石油产量与年均石油消费量差额为719万吨。石油消费的大量增长与石油生产的低速增长,造成我国上世纪90年代由石油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而且进口数额越来越大,以至到2002年达到8000万吨。石油在保障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上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❹ 苏州工业园区的经济概述

2014年苏州工业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0亿元,同比增长8.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0.3亿元,增长11.3%;实际利用外资19.6亿美元、进出口总额802.8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
2014全年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云计算等三大新兴产业分别实现产值283亿元、200亿元和192.8亿元,分别增长23%、48%和31.3%,园区成为全球纳米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八大产业区域之一。在自主品牌方面,园区50家重点科技型自主品牌企业销售收入均超亿元、销售总收入增长15%,新增上市企业3家,累计达1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8家,居全国高新区首位。
2014年,累计吸引外资项目超5200个,实际利用外资267亿美元,其中9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50个项目;全区投资上亿美元项目139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7个,在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首期投资30亿美元的三星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竣工投产。新兴产业迅速壮大,实施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计划,2014年预计实现新兴产业产值239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0.5%,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纳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集约发展水平领先,坚持集约节约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万元GDP能耗为0.272吨标准煤,COD和SO2排放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8和1/40,生态环保指标连续4年列全国开发区首位,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2015年服务产业倍增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8%;集聚金融和准金融机构574家。
2014全年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云计算等三大新兴产业分别实现产值283亿元、200亿元和192.8亿元,分别增长23%、48%和31.3%,园区成为全球纳米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八大产业区域之一。在自主品牌方面,园区50家重点科技型自主品牌企业销售收入均超亿元、销售总收入增长15%,新增上市企业3家,累计达1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8家,居全国高新区首位。
2013年,园区完成服务业增加值755.3亿元,增长12.8%,占GDP比重39.7%;积极借助苏台灯会、金鸡湖商务旅游节、马拉松、龙舟赛等大型活动拉动消费增长,全年社零总额增幅16.2%;服务外包快速发展,预计全年完成服务外包合同金额39亿美元左右,同比增长约45%;总部经济加快集聚,新增市级总部机构4家、经认定的各级总部项目达70家。
2009年到2014年,苏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3.6%升至约6.5%。5年间,苏州文化产业通过平台搭建、项目扶持、金融创新、人才培育,营收年均增幅超过20%。营业收入年均增幅超过20%。
2009年,苏州文化产业增加值约占GDP比重的3.6%,2014年,已经达到约6.5%。
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达30%左右,至2011年,累计上交各类税收近70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48万个,城镇职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超过3.3万元和1.3万元,率先全面达到江苏省高水平小康考核指标,综合发展指数在国家级开发区名列前茅,并被评为跨国公司眼中综合吸引力最强的中国开发区之一。
园区以约占苏州市3.5%的土地、5%的人口、7%的工业用电量以及1%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和2%的COD排放量,创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25%左右的注册外资、到帐外资和进出口总额,已经成为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并得到了中新两国领导人的高度评价。

❺ 概述2019年我国经济发展状况,谈谈对“高质量发展”的理解

对高质量发展的理解如下: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十分重要。从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看,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市场信心明显提升,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实施,改革开放继续有力推进。

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开局良好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全年经济工作,需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谋划与部署,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

一、充分认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基础

2018年,我国面临三方面严峻挑战。首先是深刻变化的外部环境,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其次是经济转型阵痛凸显,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再次是两难多难问题增多,要实现多重目标、完成多项任务、处理多种关系,政策选择和工作难度加大。

尽管如此,我国经济仍然在高基数上达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2019年,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仍不乐观。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下调全球经济增长展望,把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值降为3.5%。

与此同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加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外部输入性风险上升。尽管如此,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有也不会改变。这表现在:

我国经济拥有足够的韧性。2018年在大幅度压减工业产能和严格环保督察的环境下,工业增加值突破30万亿元。在国内结构性去杠杆以及融资环境收紧的情况下,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2018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66351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同时,受服务业需求持续扩大以及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服务业经营利润同样保持快速增长,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1.4%,营业利润增长6.5%。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潜力。我国经济的需求结构发生重大调整,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2018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2%。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看,未来几年我国商品零售规模有望突破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零售市场。我国经济不断迸发创新活力。2018年研发(R&D)经费支出19657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2018年日均新设企业超过1.8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亿户。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二、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

在经济运行层面,我们面临新老矛盾交织,周期性、结构性问题叠加的双重风险。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在宏观调控上,推出调结构、防风险的政策措施要把握好节奏和力度。为此,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度加大需求调控力度。



特别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是,这些逆周期的宏观调控措施,决不意味着“大水漫灌”,更不意味着宏观政策导向的根本转变。2019年乃至更长远的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宏观调控的基本政策取向都将遵循“五个坚持”。

1、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2、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出台更有效的措施,继续推动生动实践。

3、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既要体现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上,还要体现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

4、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同时要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坚持结构性去杠杆,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处理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5、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一方面要使国有企业通过改革创新强身健体,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要下大气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更好发展。同时要在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中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特别是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赋予微观主体更大活力。

三、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了10项工作任务,每项任务都很重要。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看,关键一环是要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促进新旧动能转换要立足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基本途径是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提高制造业服务化水平。

其基本规律大致包含以下三点:一是价值链上的横向升级。由制造环节向上游延伸,向研发、设计、创意、标准环节推进,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由制造环节向下游延伸,向品牌、渠道、物流、服务环节推进,如家用电器产业。二是价值链网络上的纵向升级。

要使从事制造环节的企业由模块供应商上升为系统集成商,如高端船舶、重大技术装备产业。三是价值整合层面的创新。这主要包括制造业的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促进新旧动能转换需要超前布局新兴产业。深化大数据、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

发展高端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应该看到,以数据为关键投入要素的数字经济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此,要加大投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还要看到,智能制造成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自动驾驶是智能制造最具商用前景的领域之一。我们需要着眼这些新兴产业,提前进行布局,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积聚力量。

促进新旧动能转换需要改革攻坚。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更多集中于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上。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不优是当前发展不充分的主要表现,引入市场机制能有效解决供给不足、不优等问题。

公共品既具有不同程度的福利性,也具有不同程度的商品性,应恰当分类、区别对待、具体施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缓解政府投入资金的不足。这些特殊产业也带有普惠性特征,引入市场机制后不能以盈利为唯一目的,但需要解决投资回报和企业发展的商业利益问题。

促进新旧动能转换需要解决好知识经验短缺和资本积聚不足的问题。当前,不少中小企业感到忧虑和困惑,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新形势下,要依靠新动能发展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产业,就超出了以往的知识和经验,以至于一些企业不知从何着手。

还要看到,一些新产业需要的投资较大、需要的技术较高,大量中小企业缺乏相应的投资和运营能力。因此,促进新旧动能转换,需要激发全社会对新知识的学习热情,推动新技能的普及,同时探索社会资本积聚的新模式。

❻ 大连经济发展状况,GDP等,企业,工业的现状等

大连,位于欧亚大陆东岸,中国东北辽东半岛最南端,西北濒临渤海,东南面向黄海,有包括大小岛屿260个。是中国的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也是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中国辽宁省的一个重要沿海港口城市,省内第二大城市,是中国东北主要的对外门户;也是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
大连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全国5个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市(简称:计划单列市)之一。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金融中心,航运物流中心,也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地区最大的港口城市。2011年全国两会,大连被国家定位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龙头及国家级战略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核心城市。 大连环境绝佳,2009年被由联合国的环境规划署(UNEP)认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其支持并认可的非盈利性组织‘国际公园与康乐管理协会’(IFPRA)评选为国际花园城市的最高奖。 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大连综合竞争力名列全国城市第八位。仅次于香港,上海,北京,深圳,台北,广州,天津。
大连2011年GDP6100亿,2010年人口普查常住人口6690432人,人均91175元,约为13468美元,超过上海的10827美元、天津的10399美元和北京的10377美元。 大连工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综合配套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承载世界制造业转移的能力。目前已形成以石化、电子、机械、轻纺服装、冶金建材、食品医药等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有许多工业企业是中国同行业的骨干企业:大连造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原大连造船厂)具有百年历史,是中国最大的造船综合企业;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原大连造船新厂)是中国最大的现代化船舶总装厂,拥有30万吨级大型船坞,被海内外誉为中国造船业的“旗舰”;大连又是中国最大的出口船舶基地,已建造的最大出口船舶为30万吨;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是中国大功率内燃机制造厂家,目前中国使用的内燃机车50%以上出自这个厂,有些产品还远销国外;大连重工·起重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之一的大连起重机厂是中国生产起重运输机械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专业厂。此外,还有大石化、西太平洋石化、瓦轴、大钢等著名企业。按照国家产业布局和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规划重点,大连正在建设以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为先导,大型石化工业、电子信息产业和软件、先进装备制造业和船舶制造四大基地为支撑,新型材料、服装、家具、饮料和农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快速发展的新型工业体系。

❼ 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工业经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盛到衰

第二次工业革命:
1。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促使垄断组织的出现。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4。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扩张,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第三次科技革命:
1.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它引起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使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提高;二是使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加强了产业结构非物质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的趋势,而且引起了各国经济布局和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此外,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丰富的内容使管理发展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并实现了现代化。
2.对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带来了物的现代化,引起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且也造就了一代新人与之相适应,使人的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逐步走向现代化。
3.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以及各种“人—机控制系统”的形成,使生产的自动化、办公的自动化和家庭生活的自动化(即所谓的“三A”革命)有了实现的可能。预示着人类社会将从机械化、电气化的时代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级的自动化时代;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已从被束缚于地球表面的“地球居民”时代进入一个远为辽阔的陆海空立体新时期;基因重组技术、结构化学和分子工程学的进展使人类获得了主动创造新生物和新生命的创造力,标志着人类正在由“必然王国”一步步走向“自由王国”。
4.对资本主义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由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这就使得原有的私人垄断不能适应生产力高速发展的需求,因而迫切要求国家垄断的充分发展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5.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提高了世界生产力水平,加速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货币金融关系的变化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推动了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井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战略的变化。
6.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另一方面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具有强大的动力。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扩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7.对全球问题的影响:科技革命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从而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到一个前人所无法想象的新高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这些问题难以控制的恶性发展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问题。
此外,有的学者认为,功勋卓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而且使西方一批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先后实现了高度工业化,走完了工业社会的最后历程。

❽ 沙后所镇的工业经济现状

沙后所镇立足“改善投资环境、发展民营企业、建设明星城镇”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目前,沙后所镇工业经济方面,已形成机械制造业、服装生产两大产业。
1、机械制造业
主要是以兴烽轴承有限公司为代表,该公司是兴城市大型民营企业之一,是我国轴承行业的重点生产厂家,享有产品自营出口权。
2、服装加工业
这是沙后所镇的传统产业。随着市场面的不断扩大和生产技术的日益更新,最近几年发展较快,现已形成专业化生产,设计、裁剪、洗染、刺绣、加工、运输、销售实现了一条龙。全镇现有服装加工企业82家,相关附属企业9家,其中固定资产50万元以上的61家。产品全部销往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等省市区。服装加工业的迅猛发展,也带动了餐饮服修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据统计,全镇仅服装加工从业人员就有7600多人。其中,有3200多人常年在外搞服装经销,他们有的是独闯天下,有的是举家上阵,广东、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等大中城市都能见到沙后所人的身影。在北京动物园就有名声响亮的沙后所服装一条街。现在,全镇有1.2万人从事二、三产业,实现了户均一工(商)。

阅读全文

与工业经济发展综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