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经济新常态企业影响

经济新常态企业影响

发布时间:2021-03-09 23:16:41

A. 经济新常态下 新旧动能转换如何影响企业

在中央高质量发展的来指自挥棒指挥下,包括政策、资金、土地在内的所有资源都向高质量发展的前沿聚集。作为企业来讲,首先要转变发展思路,说白了就是先革自己传统经营思想的命,摒弃不合时宜的经营理念,大胆拥抱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新兴经营理念。其次,在把握发展大势的基础上,立足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转型发展计划,困难是一定有的,但克服了将会面对一片崭新的天地。第三,重视人才、善待人才。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技术人才的支撑,说句不好听的,你企业中没有技术创新能力的普通职工,是张嘴等饭吃的,而高技术人才,是帮你往家里运粮食的。第四,供给侧机构性改革,了解市场需求、把握市场动向,勇于改变自己。既然企业改变不了市场,那就改变自己去适应市场需求吧,努力改变自己的游泳技术,才能在市场海洋里游的更好。
总的来说,转变不容易,但前途光明,不转变安于现状,将是死路一条。
个人见解,可以讨论,拒绝无理攻击。

B. 新常态下对企业会带来哪些发展机遇,威胁和挑战

经济“新常态”的基础是企业“新常态”

作为市场经济的细胞,企业的“新常态”是中国经济 “新常态”的基础。那么企业的“新常态”又新在何处?或者说企业“新常态”的特征有哪些?

首先,企业“暴利”时代已经结束,“微利”时代已经到来。1998年至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速高达35.6%,而到2013年,这一增速降至12.2%,今年1至5月仅为5.8%。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期,高速增长时代的结束,传统的依靠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投入获得“暴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企业主要依靠信息、知识和技术这些新要素,依靠创新获得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来获取利润。在全球化竞争的压力下,企业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长期积累和投入,利润的获取将更加艰难,那种期待一夜暴富的企业将逐渐被淘汰,而积小利为竞争力的企业将成为常青树、不倒翁。

其次,以现代信息技术、高新技术武装起来的物联网企业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新趋势。以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物联网,已经初步形成覆盖物联网感知制造业、通信业和服务业的完整产业链,改变着企业的生产、储存、营销全过程,产生新的业态,发展出新的盈利模式,引领着企业的发展趋势,并且带来新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再次,中小企业成为“新常态”的主力军。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经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为3亿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员提供工资性收入。随着国家反垄断的规范化,国家将加大对国有企业、跨国企业垄断的监管力度,依靠行政和技术进行垄断的机会逐渐弱化,相反,国家在财税政策、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创业兴业、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将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中小企业将成为我国企业中数量最大、最具内在活力和动力的企业群体,在经济增长、技术创新、增加税收、吸纳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将发挥主导作用。很显然,中小企业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技术创新的核心力量,成为“新常态”的重要特征。

最后,企业的国际化成为一种常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中国企业的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与配置加速,中国企业通过引资、引技、引智的方式,将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带向国际市场,在世界各地建立原材料基地、加工制造基地、研发设计基地和营销渠道,尤其是资源、能源、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企业,国际化、跨国经营不可阻挡。

“新常态”下企业要抓住四大机会

面对“新常态”这样的大背景,企业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情,逐渐强身健体,同时要抓住机会,有所作为,少讲“逆势而上”,多说“顺势而为”,关键是要抓住四大机会。

一是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技术机会,尽快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增速换挡步伐,始终使企业走在“新常态”的潮头。

二是抓住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带来的改革机会。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企业结构,“新常态”为企业加快混合所有制结构的建构提供了难得的机会,通过混合所有制的建设,改变企业僵化、缺乏活力的经营体制,将使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是抓住城镇化作为国家发展长期战略蕴藏的政策机会。新型城镇化是拉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引擎,引发中国社会一系列变革,巨量的投资、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中产阶级群体的蕴育,为企业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会。

四是抓住市场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机会。中国的改革尽管已经30多年了,但由于中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阶段,现代企业制度对中国的企业来说总体上尚很陌生,很多企业尚不会运用市场经济规则和现代企业制度来配置资源,发展自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为走在市场高端同时有能力创造市场的企业提供了机会。

“新常态”下企业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进入经济“新常态”,转变发展方式,中国大多数企业面临一道坎。顺利跨越,前程似锦;超越不了自己,生死难料。

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布局,强调内外平衡,把握发展主动权。在价值观上,企业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有所为有所不为,既算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社会责任账,既注重当前,更注重长远;在经营观上,以多元共赢替代零和博弈的思维模式,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竞争对手的合理关切,在谋求企业发展中促进共同发展;在对外开放战略上,由出口为主转向进出口并重,从货物贸易为主转向更加注重服务贸易,由“引进来”为主转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在社会责任承担上,致力于维护和发展开放型经济,更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治理机制完善和规则制定,从原来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积极参与者。

具体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式时,还可参考以下策略。

智谋为先,审时度势。“新常态”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环境,企业谋发展、做决策,不能凭感觉,而是要关注大势,特别是面对未来的差异化调控,企业应更讲究经营战略与战术。哪些地方该支持,哪些地方不支持,政府会有所侧重,企业必须审时度势,借势发展。

精专为上,强化主业。扩张的时代过去了,企业也要收缩战线,不要再继续简单扩张,要向着精、专方向发展;要立足主业,立足产品,做好品牌。要尽快缩短技术差距。要懂得整合资源,嫁接改造,缩短新技术的研发时间。企业可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整合资源,通过收购兼并国内或国际企业,在其技术基础上实现独立创新,也是一种可以考虑的捷径。

资本为王,纵横联合。“新常态”下的企业应考虑如何使有效资产尽快进入资本市场,全力以赴推动以上市公司为平台的、纵向的、横向的、跨国产业的整合,以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在资本充裕的基础上,储备战略资源,要深刻理解商业模式的变革,做强实体经济。

创新为本,科技引领。“新常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实体经济之中,抓住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机会,以信息经济、智慧经济引领企业转型发展,引导企业与互联网接轨,在全球铺设营销网络,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企业决策者要懂得,过去造就富翁的行业是房地产业,现在造就富翁的是互联网行业,未来造就富翁的将是金融业。

企业、政府、社会三向联动

“新常态”下的企业要大有作为,政府的作用必不可少。在企业眼睛向内、做强自身的基础上,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为企业创造有利于发展的良好环境,是企业实现超越的保障。

政府、企业、银行要三方共同努力,良性互动,加强沟通,提升信心,鼓舞士气,才能帮助企业通过考验。

政府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成本过高的问题。现阶段,融资成本侵蚀着企业的平均利润,一个主要原因在于银行基准利率过高。银行掌控着国家经济命脉,属于非常规企业,国家以常规企业的考核机制对银行进行管理,这种考核机制的不合理,使得银行运用霸王条款,将实体经济微薄的利润转变为银行的利润。这种状况不改变,会使得实体经济企业在“新常态”下难有作为。

要松绑贷款担保条件,释放企业积极性。在当前互保危机频发的情况下,银行对于贷款担保条件的设置越来越严苛,不仅要求企业间互保,有些地方甚至新增了“夫妻双方或重要股东签字”的贷款条款,把企业的有限责任扩大为无限责任,极大地影响了企业家的积极性。因此,政府有责任强化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银行间的信任关系。

要尽快出台适合“新常态”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高税收已经成为企业的沉重负担,使得作为转型升级主体的企业失去了转型升级的动力。中小微企业日子更加难过,而各地税收又不能少,于是只好转嫁到当地的大企业身上,甚至出现预交税现象。

政府必须意识到,“新常态”下,传统的调控手段不好用了。过去,一旦经济增速慢下来,宏观调控的一种常用手段是宽松货币政策,用以扩大贷款、刺激投资。现在,我国的存量货币规模相当可观,2013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达110.65万亿元,国内生产总值56.88万亿元,M2与GDP之比为1.95,而美国的这个数字是0.65,仅为中国的1/3.M2与GDP的比值越高,说明经济运转的效率越低——投入了大量的货币,却产出很少的GDP.

总之,“新常态”下中国企业要顺利度过增速换挡期,进入平稳发展期,必须发挥企业、政府、社会三个车轮的作用,三向联动,相互推动,才能实现中国企业的“新常态”。

C. 经济新常态对我国经济发展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新常态定位我国经济发展大逻辑

经过改革开放35年的飞速前进,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虽然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但确实进入了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再追求高速度、依赖强刺激,显然不合时宜,还会耽误未来发展机遇。

“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
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九个方面进行了深度解析,得出
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明确判断。

经济新常态的具体特征是什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权威阐释: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认识到新常态,就不会因为当前经济增速回落、风险抬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而惊慌失措乃至丧失信心,从而能够积极调整心态、采取措施,逐步适应新常态。然而,仅仅适应新常态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引领新常态。

“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突出战略性。新常态是个动态过程,我们不仅要认识、适应,而且最终要引领。也就是说,要在注意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夯实中长期发展基础、增添未来发展新动力。”王军认为。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内生动力不足、下行压力较大等突出问题。在采取措施稳增长、保持必要增速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挖掘新的潜力,增添新的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我国存在大量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市场要活,二是创新要实,三是政策要宽。

细心的人们会发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分析阐述经济发展新常态后提出八个“更加注重”中,有三个更加注重与创新驱动有关,分别是: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

在劳动力成本低廉优势逐步消失、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的大背景下,唯有创新驱动能为中国这样的大国发展,提供新的源源不断动力。

放眼环球,美国正在积极推动再工业化,欧洲正在大力推进“工业4.0”,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风起云涌。中国如果再走过去发展的老路,不仅无法走出产能严重过剩的制约,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非但不会缩小,反而会扩大。
“新常态,意味着我们要与旧有发展模式告别,要求我们要加快打造新的驱动力量。以创新驱动推动结构调整,才能引领新常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D. 新常态经济的影响领域

论坛年会前夕,全球各经济机构纷纷发布全球经济研究报告,认为复苏好于预期,发展中国家是复苏排头兵,但全球经济二次衰退风险犹存。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3年《世界经济黄皮书》、《国际形势黄皮书》发布暨世界经济与国际形势报告会”今日在此间举行。会议探讨了世界经济与国际形势发展的热点事件和面临的挑战,展望了2013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格局下的世界经济和国际形势变化的最新动向及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在会上介绍《世界经济黄皮书》时表示,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总体上比2011年略有下降,2011年黄皮书预测2012年的全球增长按购买力平价来算是3.8%,按市场汇率计算为3.0%。事实证明预测还是乐观了。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经济增长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是3.3%,按市场汇率来算是2.6%。

E. 面对"新常态"国家经济不景气,企业利润下滑,可能面临停产,收入会受到影响,谈一

经济“新常态”的基础是企业“新常态”
作为市场经济的细胞,企业的“新常态”是中国经济 “新常态”的基础。那么企业的“新常态”又新在何处?或者说企业“新常态”的特征有哪些?
首先,企业“暴利”时代已经结束,“微利”时代已经到来。1998年至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速高达35.6%,而到2013年,这一增速降至12.2%,今年1至5月仅为5.8%。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期,高速增长时代的结束,传统的依靠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投入获得“暴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企业主要依靠信息、知识和技术这些
新要素,依靠创新获得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来获取利润。在全球化竞争的压力下,企业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长期积累和投入,利润的获取将更加艰难,那种期待一
夜暴富的企业将逐渐被淘汰,而积小利为竞争力的企业将成为常青树、不倒翁。
其次,以现代信息技术、高新技术武装起来的物联网企业将成为
企业发展的新趋势。以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物联网,已经初步形成覆盖物联网感知制造业、通信业和服务业的完整产业链,改变着企业的生产、储存、营销
全过程,产生新的业态,发展出新的盈利模式,引领着企业的发展趋势,并且带来新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再次,中小企业成为“新常态”的主力军。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经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
为3亿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员提供工资性收入。随着国家反垄断的规范化,国家将加大对国有企业、跨国企业垄断的监管力度,依靠行政和技术进行垄断的机会逐渐弱
化,相反,国家在财税政策、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创业兴业、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将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中小企业将成为我国企业中数量最大、最具内在
活力和动力的企业群体,在经济增长、技术创新、增加税收、吸纳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将发挥主导作用。很显然,中小企业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技术
创新的核心力量,成为“新常态”的重要特征。
最后,企业的国际化成为一种常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中国企业的
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与配置加速,中国企业通过引资、引技、引智的方式,将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带向国际市场,在世界各地建立原材料基地、加工制造基地、
研发设计基地和营销渠道,尤其是资源、能源、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企业,国际化、跨国经营不可阻挡。
“新常态”下企业要抓住四大机会
面对“新常态”这样的大背景,企业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情,逐渐强身健体,同时要抓住机会,有所作为,少讲“逆势而上”,多说“顺势而为”,关键是要抓住四大机会。
一是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技术机会,尽快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增速换挡步伐,始终使企业走在“新常态”的潮头。

二是抓住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带来的改革机会。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企业结构,“新常态”为企业加快混合所有制结构的建构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通过混合所有制的建设,改变企业僵化、缺乏活力的经营体制,将使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是抓住城镇化作为国家发展长期战略蕴藏的政策机会。新型城镇化是拉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引擎,引发中国社会一系列变革,巨量的投资、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中产阶级群体的蕴育,为企业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会。

四是抓住市场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机会。中国的改革尽管已经30多年了,但由于中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阶段,现代企业制度对中国的企业来说总体上尚
很陌生,很多企业尚不会运用市场经济规则和现代企业制度来配置资源,发展自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发
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为走在市场高端同时有能力创造市场的企业提供了机会。
“新常态”下企业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进入经济“新常态”,转变发展方式,中国大多数企业面临一道坎。顺利跨越,前程似锦;超越不了自己,生死难料。

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布局,强调内外平衡,把握发展主动权。在价值观上,企业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有所为有所不为,既算经济账,更
要算政治账、社会责任账,既注重当前,更注重长远;在经营观上,以多元共赢替代零和博弈的思维模式,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竞争对
手的合理关切,在谋求企业发展中促进共同发展;在对外开放战略上,由出口为主转向进出口并重,从货物贸易为主转向更加注重服务贸易,由“引进来”为主转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在社会责任承担上,致力于维护和发展开放型经济,更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治理机制完善和规则制定,从原来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积极参与者。
具体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式时,还可参考以下策略。
智谋为先,审时度势。“新常态”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环境,企业谋发展、做决策,不能凭感觉,而是要关注大势,特别是面对未来的差异化调控,企业应更讲究经营战略与战术。哪些地方该支持,哪些地方不支持,政府会有所侧重,企业必须审时度势,借势发展。

精专为上,强化主业。扩张的时代过去了,企业也要收缩战线,不要再继续简单扩张,要向着精、专方向发展;要立足主业,立足产品,做好品牌。要尽快缩短技
术差距。要懂得整合资源,嫁接改造,缩短新技术的研发时间。企业可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整合资源,通过收购兼并国内或国际企业,在其技术基础上实现独立创
新,也是一种可以考虑的捷径。
资本为王,纵横联合。“新常态”下的企业应考虑如何使有效资产尽快进入资本市场,全力以赴推动以上市公司为平台的、纵向的、横向的、跨国产业的整合,以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在资本充裕的基础上,储备战略资源,要深刻理解商业模式的变革,做强实体经济。
创新为本,科技引领。“新常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实体经济之中,抓住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机会,以信息经济、智慧经济引领企业转型发展,引导企业与互联网接轨,在全球铺设营销网络,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企业决策者要懂得,过去造就富翁的行业是房地产业,现在造就富翁的是互联网行业,未来造就富翁的将是金融业。
企业、政府、社会三向联动
“新常态”下的企业要大有作为,政府的作用必不可少。在企业眼睛向内、做强自身的基础上,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为企业创造有利于发展的良好环境,是企业实现超越的保障。
政府、企业、银行要三方共同努力,良性互动,加强沟通,提升信心,鼓舞士气,才能帮助企业通过考验。
政府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成本过高的问题。现阶段,融资成本侵蚀着企业的平均利润,一个主要原因在于银行基准利率过高。银行掌控着国家经济命脉,属于非常规企业,国家以常规企业的考核机制对银行进行管理,这种考核机制的不合理,使得银行运用霸王条款,将实体经济微薄的利润转变为银行的利润。这种状况不改变,会使得实体经济企业在“新常态”下难有作为。

要松绑贷款担保条件,释放企业积极性。在当前互保危机频发的情况下,银行对于贷款担保条件的设置越来越严苛,不仅要求企业间互保,有些地方甚至新增了
“夫妻双方或重要股东签字”的贷款条款,把企业的有限责任扩大为无限责任,极大地影响了企业家的积极性。因此,政府有责任强化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银行间
的信任关系。
要尽快出台适合“新常态”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高税收已经成为企业的沉重负担,使得作为转型升级主体的企业失去了转型升级的动力。中小微企业日子更加难过,而各地税收又不能少,于是只好转嫁到当地的大企业身上,甚至出现预交税现象。

政府必须意识到,“新常态”下,传统的调控手段不好用了。过去,一旦经济增速慢下来,宏观调控的一种常用手段是宽松货币政策,用以扩大贷款、刺激投资。
现在,我国的存量货币规模相当可观,2013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达110.65万亿元,国内生产总值56.88万亿元,M2与GDP之比为
1.95,而美国的这个数字是0.65,仅为中国的1/3.M2与GDP的比值越高,说明经济运转的效率越低——投入了大量的货币,却产出很少的GDP.
总之,“新常态”下中国企业要顺利度过增速换挡期,进入平稳发展期,必须发挥企业、政府、社会三个车轮的作用,三向联动,相互推动,才能实现中国企业的“新常态”。

F. 经济新常态下对企业和物流业有何影响

在新常态下推动物流企业的发展 物流是一个重在资源整合、靠管理出效益的行业。新常态下,我国物流业的增长将从规 模速度扩张阶段转向质量效益阶段,新增长意味着企业将更多转向效益优先、结构调整、创 新支撑和劳动者素质的提升等多措并举的轨道。 优先将效益作为考核物流企业业绩的核心指标 同其他行业一样, 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是考核物流企业的两个基本指标。
参考资料:http://wenku..com/link?url=-_pGui2GSRo2kU65sPNsOTxDmo1DMP3

G. 经济新常态 企业怎么办

“中国经济增长出现了新的转折点”,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表示,在金融危机之前,中国有十年超常的增长,每年增速在10%以上,出口每年增速超过25%,如今恢复新常态,恢复常态的增长才是正常的状态。近日,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召开了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机遇论坛,如何理解经济新常态?企业如何应对?这些关键的问题吸引了林毅夫、华生、马蔚华、江南春等一众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聚而论道。姚洋表示,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是,今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一半以上,农业占10%,制造业下降到40%以下。一方面这是中国经济全新的平衡,另一方面也对企业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企业躺着都能赚钱的时代结束了。
两大机会:海外并购与到非洲去
北京大学国际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原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全国工商联专职副主席林毅夫:在未来5年或者更长的时间7%到7.5%的增长中,企业家有什么机会?一个机会是海外并购的机会。要维持每年7%到7.5%的增长,前提是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这给发展中国家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包括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IPO。在传统的制造业上面也有非常多的机会。我们人均收入为6800美元左右,德国为4.5万美元,日本3.8万美元,韩国3.6万美元,这代表我们整个制造业平均水平跟他们有差距。国外新常态是企业经营困难,现在可能是风险最小,回报最高的时候。在国内新常态还是高速增长的状况下,海外并购会有无限的企业发展空间
第二个机会是中国企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链转移到海外。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有大量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随着工资水平提高,大量的劳动力密集型加工企业必然要失去竞争优势。可以留下少数企业,留下两端做品牌、营销和研发,大量的加工环节必须转移到海外工资水平比较低的地方去。哪个地区能够承接中国1.5亿的制造业的转移呢?是非洲,非洲现在有10亿人口,绝大多数是年轻的劳动力。跟中国在198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的情形相似。如果哪一天非洲的工资上涨了,全世界就没有再低工资的地方了。
并购不是理论问题是实践问题
香港永隆银行有限公司董事长、原招商银行行长兼首席执行官马蔚华:中国企业走出去,这是时间问题。今年市场出现了很多鼓舞人心的拐点,其中一个是中国成为净资本输出的国家,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中国对外投资的速度一点也没有放慢。这五年我们海外并购增长超过了五倍。但是,我们还处于国际化初期。资金只相当于美国走出来的资金的10%,而且60%进入亚洲,进入西方的投资还步履维艰。在产业结构上,我们则倾向于资源、制造业、贸易、工业等等,还很少进入技术层次比较高的领域。企业走出去还有很多水土不服的地方。到国外去领导洋人,有没有那个本事?我们还缺乏跨国经营的能力,过去20年真正成功并达到预期效果的不到50%,70%的海外并购是失败的。
原因一是中国金融体系的支持不到位,几大国有银行走出去还在初创时期,企业往往是在并购的过程中,缺少资金的支持不得不放弃。二是制度保障问题,我们还没有一部系统的海外投资法。管理体制上,一个企业出去要受多重管理,审批流程繁琐。
现在发达国家还没有走出危机的阴影,企业资产负债表恶化,是我们去投资的一个好时机。走出去简单说有三种形式。一是到外面设公司,二是与对方合伙设公司,三是并购他们的公司。形式很简单,但世界并购市场,成功率不到30%。整合和文化的因素是主要原因。海外走出去要讲战略,我的建议是,第一要有清晰的战略,当你走出去的时候,你一定要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与本土企业要一致,要1+1大于2。第二是抓住目标和时机。第三并购以后,如何整合是所有并购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点。
地产商将退出主流话语圈
万通控股董事长、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冯仑: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企业来看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变化。一是从“长个”到全面发展。现在房地产企业要讨论的不光是规模、速度、营业额,还要考虑更全面的产品服务线、经营模式,包括商业不动产的各个业态,如购物中心、医疗健康、教育、物流等等。
二是,如果说过去叫做快乐,今天就是痛并快乐着。这个行业不再是简单的业绩一直发布喜报的日子,而是由长期发展带来的思考,是转型和重新出发的一个市场。
三是,商业模式的变化。过去是单一的开发模式,是制造业模式,竞争的重点是成本、规模、速度,今后这个模式转化为新的三种模式,以营运为核心带动开发,变成了服务业,服务业除了经营、空间的服务,还有相关的金融不动产服务,最后还有互联网服务。这三种形式加进来,实际上导致不动产的商业模式由简单的制造业变成了服务业,服务业变成了三种类型,营运、金融和互联网。如此最大的一个变化是,整个估值发生了变化。过去地产开发企业市盈率在20倍以下,今后的新常态就是5到7倍。开发类的企业要么退市,要么创新。服务业的房地产如果是资产经营类估值则是15到20倍,不动产金融可以达到20到30倍,跟互联网有关的服务形态,估值是30倍起。
最后一个变化是,以前我们是干力气活的,以后是干手艺活的。以前是挣利润,今后是挣小费。以后不能说我们是制造业,我们是服务业,这是新常态。
最后要说的是,地产商过去在整个话语上是高八度,今后是低八度,将退出主流的话语圈,这是正常的。旧常态是地产商话太多,新常态就是地产商少说话,做服务业的少说话,把活干好。不管发生了多少变化,所谓旧常态和新常态就是要面对市场客户的变化,调整商业模式,改变增长方式。同时也重新调整企业家在行业中的角色,也调整我们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
增长要靠结构转换
著名经济学家、东南大学经管学院名誉院长华生:中国过去几十年经济增长有四大因素在支撑着,第一就是改革开放。现在的麻烦是,后发优势在减弱,负面因素在不断增加。第二是市场化,30年以后,市场化的好处体现了,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第三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想到后面有几亿农民工的问题。某种意义上这些因素的推动力在消失,问题在出现。第四是和地方竞争有关,靠财政承包和地方经济推动了经济发展。各地竞相用更优惠的力度吸引投资。
我们要想继续增长靠什么呢?技术进步、教育、创新,这些只能保证一般的增长。只有靠结构转换。人口从低产出的农业部门转变为高产出的工业部门和第三产业。这是支撑我们今后20年左右中国经济还能够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上增长的主要原因。对于企业,做正确的事,比把事做正确要重要十倍。第二点是企业跟政府、政策环境的关系,智慧地择取信息。最后一点,确保安全是第一位的。
顺境和逆境可以转换
分众传媒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江南春:智能手机产生的时候给我们带来非常大的挑战,既然手机抢了我们的钱,我们就想手机对分众的价值是什么。第一个是社交媒体。社交媒体使品牌的能量场积蓄到一定的程度,并转化、落地到生活范围中。第二个是大数据,根据移动数据进行精准广告投放。第三是生活化,进行O2O互动。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手机对于分众传媒的AB两面。目前我们所在行业的新常态与其他行业不同,高度竞争。在整个需求不太强势的环境下,高竞争和低需求构成客观的常态的环境。如果我们靠自己内在的努力不断思考,逆境和顺境可以彼此转换,不断创新,就会成为一种新的形势,拥有全新的机会。

阅读全文

与经济新常态企业影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