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温州未来经济发展形势如何
温州现在在大力发展交通 海港 铁路 高速路以及机场建设 可谓是海陆空全面规划发展回 温州经济发展一答直很滞后跟交通的不便利有很大关系 而且这些交通建设面向海西区 并起连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作用 作为一个重要的枢纽地区 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肯定是很乐观的 不过这是相对而言 相对与自己来说肯定是很大的进步 但是相比于杭州 宁波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甚至有可能被绍兴赶超
B. 近年来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状况,要详细数据
民营经济起步早、发展快、比重高、贡献大,是温州经济的重要特点。这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西部大开发、国有企业改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一系列战略决策,浙江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的重大决策,并采取了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的一系列新举措,这些都给温州市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市委、市政府坚持从温州实际出发,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引导、服务和管理,促进了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从温州情况看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l. 民营经济是推动温州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前,温州的经济基础非常薄弱。这20多年,温州的经济发展很快,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经济总量、财政总收入在浙江省的位次,分别由改革开放初的第4位、第7位,上升到现在的第3位。温州用了20年的时间,完成了从“生存命题”到“发展命题”的跨越,主要靠发展民营经济。现在,全市个体工商户24.3万户,民营企业3.7万家,民营企业的数量、工业产值、上交的税收、外贸出口额分别占全市的99%、96%、75%和95%。
2. 发展民营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温州是浙江省人口最多的地区,人多地少矛盾十分突出,就业压力很大。这些年,通过发展民营经济,产生了“3个200万”的效应,就是有200万农业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有200多万外来人在温就业,有200万温州人在全国各地和海外经商办企业。值得—提的是,走出去的温州人又给当地创造了成百上千万的就业机会。现在,温州民营企业从业人员占全市企业职工总数80%以上。温州之所以没有其他一些城市那样大的就业压力,主要得益于民营经济的发展。
3. 发展民营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从温州的情况,落实“两个大局”思想,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是发展民营经济。现在,温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已经分别达到16035元和5548元,在浙江省的位次,分别由改革开放初的第7位、第10位,上升到现在的第l位和第5位。目前,温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10项指标在全国均名列前茅。这些年,先富起来的温州人,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参与外地国有企业改制、在全国各地创办市场,在实现自身更好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4. 发展民营经济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实现形式。发展民营经济,把发展“为了人”和“依靠人”很好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人的发展欲望,满足了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也增强了温州人的风险意识和创业意识。“人人想当老板、人人争当老板,人人都有创业冲动”,这是温州发展的动力源、活力源。温州能有今天的局面,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把群众的创业热情激发出来了,使每个人都有强烈的创业冲动。
5. 温州发展民营经济也为全国其他地方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过去,温州发展民营经济的路走得比较艰难,不仅是摸着石头过河,有时候还要背着包袱过河,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沉痛的教训。不管是经验还是教训,都可以使其他一些地方在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减少成本。通过自己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地给他人以启示,这也是温州的一个贡献。
二、当前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态势
1. 民营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加快向质量型、集约型转变。其主要表现:一是产业集群发展优势更加明显。已有“中国鞋都”等26个国字号生产基地;鞋革、服装、电器等10个重点行业产值已经占了工业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三;重点行业中有8类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在50%以上,金属外壳打火机高达95%。二是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近三年,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翻了一番,规模企业产值比重已经达到45%以上。已有企业集团180多家,跻身中国企业500强的有3家,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的有36家。三是企业技术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全市企业与国内外100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合作关系,有800多家民营科研机构,29个省级企业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3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8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四是产品质量和品牌附加值明显提高。已经获得8个中国驰名商标,16个中国名牌产品,206个省级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有8个品牌成为2004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
2. 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正在迈出具有方向性意义的步伐。一是强强联合。温州的民营企业已经逐步由过去的“由合到分”走向“由分到合”。比较典型的是,温州市8家制锁龙头企业共同组建 “强强集团”,成为国内最大的制锁企业,65个家具企业以协议形式成立经济联合体,成为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十多家不同行业的龙头企业共同出资,分别组建“中瑞”、“中驰”财团控股公司,这是民营企业整合资源的一个积极举动。二是内外合作。已有一批民营企业与国外知名企业进行技术、资本、市场、品牌等多种方式的合作。比如,夏梦服饰公司与意大利杰尼亚集团全面合资合作;嘉利特实业公司与世界最大的泵业制造商日本荏原公司合作成立了全国最大的石化泵生产企业,大大提升了产业层次和企业竞争力。三是企业上市。今年,华峰集团、瑞立集团两个企业已分别获准在国内和美国上市,实现了温州民营企业上市零的突破。另外,还有一批企业正在积极运作争取上市,民营企业发展开始摆脱过去主要依靠自身积累、银行贷款的单一渠道融资的状况。
3. “走出去”已经成为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走出去”包括温州人走出去和温州企业的跨地区流动。温州人走出去,促进了资本的跨地区流动。目前,在全国各地创业的温州人有170多万人,在外累计投资1700多亿元,创办工业企业近2万家,去年实现工业产值1600亿元;创办商品交易市场240多个,年贸易额达2800亿元。其中,在东北三省发展创业的就有近20万人,总投资达150亿元。资本跨地区流动所获得的收益,又有相当一部分反哺温州本土经济,从而实现了“温州人经济”和温州经济的互动发展。企业的跨地区流动,主要是到外地收购兼并企业,建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营销网络,属于增量流动和功能性流动,这有利于企业实现低成本扩张和做大做强,可以在更大范围内配置和享用资源,从而进一步放大了温州经济。
4. 民营经济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民营经济是在特殊的体制环境下创业和成长起来的,多数民营企业具有先天性的弱点,特别是中小企业无序竞争、经营行为不很规范等问题比较突出,致使一些本来发展前景很好的行业和企业很快衰落,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假冒伪劣等负面问题。这几年,温州市加强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建设,先后建立经济性行业协会(商会)110家,在加强行业自律、整合提升行业、开展自我服务、协调各方关系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应对贸易壁垒案件中,行业协会(商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入世以来,温州共遭遇国外贸易壁垒案件24起,行业协会(商会)已出面应诉17起,胜诉7起。
三、对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的几点思考
1. 如何坚持从实际出发选择产业问题。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是民营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产业总的要向高级化方向发展,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应该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之间的关系。在产业定位上、在产业技术上不一定都要追求最高,而应该是最合适的;在企业规模上不一定都追求最大,而应该是最经济的;在产品种类上不一定要求数量最多,而应该是最有特色的。像温州这样一个人口多、区域优势不明显、资源禀赋条件差、高层次技术人才比较缺乏的地方,还是要从实际出发,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现有基础看,温州的轻工产业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所以要注重在这方面进行强化,努力保持自己的特色。
2. 如何保持区域经济形态的个性和活力。温州经济格局比较独特,经济形态也有自己的个性。温州有个不太恰当的比喻,称它为“地瓜经济”。其含义有三个方面:一是温州民营经济虽然不是很起眼,企业规模不是很大、档次不是很高,但生命力很强;二是温州民营经济善于利用外面的资源和市场,就像地瓜藤—样,藤叶四处延伸,占领外面的空间,吸收阳光雨露和养分,具有很强的扩张能力;三是最终的果实还是在根部,最终受益的还是温州和温州人。温州民营经济的特点与地瓜的生长规律很相似,如果给它提供更大的空间和舞台,如果注意加强规范和引导,温州民营经济会发展得更好。
3. 如何引导民营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走出去”包括到国外去、到国内其他地方去发展,这是大势所趋。事实证明,凡是发展得比较好的企业都有走出去的因素,凡是走出去的企业一般都发展得比较好。尤其是像温州这样一个要素资源比较缺乏、人口压力很大的地方,必须跳出温州看温州、跳出温州发展温州,把“走出去”作为一个重要战略来实施。特别要引导优势产业的核心企业、龙头企业、重点企业,在继续做大存量部分的基础上,对外实行功能性的拓展和扩张。同时,加强与在外温州人的沟通和联络,通过举办联谊活动等方式,不断增进乡情、亲情、友情,鼓励和引导他们回乡投资创业,努力把温州人经济转化为温州经济。
4. 如何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这些年,我国发展营经济的环境总体上越来越好,但也有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的地方。又比如,一些地方无序竞争、恶性竞争现象比较严重,的地方打着“零地价”、“零税收”等幌子,开展各种各样的招商引资活动,致使一些民营企业和各类资本非理性、非正常地流动;比如,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非禁即入”原则,但是实际操作层面还有不少障碍。这些都需要在法律法规和具体政策上加以规范和落实。
C. 温州的经济情况如何
中国双拥模范城 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国锁都 中国鞋都 中国制笔之都 中国皮都
中国教玩具之都 中国合成革之都 中国五金洁具之都
中国汽摩配之都 中国塑编之都 中国纽扣之都
中国礼品城中国杨梅之乡 中国特产之乡 中国茶叶之乡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中国乌牛早之乡 中国拉链之乡 中国席草之乡 中国泵阀之乡
中国羊栖菜之乡 中国瓯柑之乡 中国马蹄笋之乡 中国四季柚之乡 中国蘑菇之乡 中国紫菜之乡
中国牡蛎之乡 中国泥蚶之乡 中国文蛤之乡 中国花蚶之乡
中国印刷城 中国电器城 中国礼品城 中国男装名城 中国休闲服装名城 中国胶鞋名城
中国商务礼品生产基地 中国鲨鱼加工基地 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 中国塑料薄膜生产基地
中国剃须刀生产基地 中国鞋都女鞋基地 中国不锈钢无缝管生产基地 中国眼镜生产基地
中国精密模具生产基地 中国钻头产业基地 中国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 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
中国休闲鞋生产基地 中国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集散中心 中国数学家之乡
温州的”第一”2006年11月24日 星期五 13:45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民营经济创造了众多的全国第一,画出了一道充满活力的发展轨迹。
▲ 1980年 颁发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 1980年 苍南县金乡镇信用社率先实行利率改革
▲ 1983年 创建“东方第一纽扣市场”的永嘉桥头纽扣市场
▲ 1984年 由26个农民自愿入股创办全国最早的股份合作制企业瓯海登山鞋厂
▲ 1984年 集资兴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温州龙港镇
▲ 1986年 全国最早创办由集体、个人集资入股的股份制城市信用社鹿城城市信用社和东风城市信用社
▲ 1987年 颁布第一个民营企业的地方性规章《温州私人企业管理暂行办法》
▲ 1987年 颁布第一个关于股份合作制的地方性规章《温州市关于农村股份合作企业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 1988年 起草中国第一份股份合作制企业章程《桥墩门啤酒厂章程》
▲ 1991年 苍南县农民合股创办以经营专线航班为主的全国首家航运包机公司
▲ 1991年 创办第一个私人跨国农业公司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康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1992年 建设全国第一条股份制铁路金温铁路
▲ 2003年 温州烟具协会赢得中国加入WTO以后的第一个技术贸易壁垒案
▲ 2004年 联合8家民企组建中国第一家无区域限制的民营财团——中瑞财团控股有限公司
▲ 2004年 正泰集团作为民营企业第一个获中国企业经营管理领域最高奖“全国质量管理奖”
可想而知温州的经济怎样咯
D. 谈谈温州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选一个或数个进行阐述
一、温州的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
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来自区域内民营经济主体。主要发展特征和发展经验是,通过民营经济主体在市场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体制优势,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城市化进程,即“两化”推“两化”。这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在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初期和中期,以及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初级市场经济过渡的背景下是有效的。但在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以及从初级市场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的条件下则将面临一些困境。温州发展现状于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民营资本充裕和产业结构传统的并存
(二)民间创新活跃和政府创新滞后的并存
(三)城镇化进程较快和城市化进程缓慢的并存
(四)经济较快发展和统筹协调严峻的并存
二、温州的发展阶段与发展机遇
(一)顺应产品市场消费结构调整要求,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应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二)顺应温州都市经济圈战略的要求,抓住区位格局和区位优势转换机遇,强化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辐射作用,推进城市群框架拉开和加快城市化进程。
(三)顺应市场经济体制阶段转型要求,抓住经济发展模式转换机遇,加强政府管理体制和职能创新力度,推进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三、发展战略与重点
温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八八战略”和推进温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确立以建设大都市为核心的都市化发展战略。以温州都市经济圈的城市群框架构建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来拓展发展新空间,以政府体制创新和城市化对工业化带动来构筑发展新机制,以温州都市经济圈和港口经济打造来推进发展新跨越。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步伐。
重点把握以下方面:拓展发展新空间;构筑发展新机制拓展发展新空间;推进发展新跨越;促进和谐新水平。
四、都市经济圈构筑与空间统筹优化
坚持大温州观念,淡化行政区划,强化资源组合,增强中心城市的经济集聚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构建温州都市经济圈,形成大温州、大服务、大辐射的格局。加快实施城市化战略,做强温州都市经济圈,发挥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辐射作用,形成以大都市为中心、中等城市为副中心、小城市(中心镇)为骨干的城镇结构体系。
(一)统筹生产力布局,优化空间发展框架
(二)强化中心城市功能,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经济枢纽型城市
五、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
实施《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加快发展临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提升发展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
(一)全力发展临港产业,打造温州产业新体系
(二)全面提升传统优势和特色产业
(三)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产业融合互动
六、政府改革与职能创新
不断深化温州行政体制改革,加大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力度,切实提高各部门的执政效能。要坚持走“小政府、大服务”的管理路子,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管理职能,加强政府内部行政管理体系创新。积极执行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加大力度弱化各职能部门的微观管理,强化规划、监督、执法职能。
(一)切实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二)加大政府管理创新力度,加快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三)加强政府效能建设,切实提高政府执政能力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课题组)
E. 浙江温州市的经济发展如何
我觉得浙江温州市的经济发展还是比较不错的。而且整体上的城市也比较先进。
F. 温州是如何发展,富裕起来的
有专家将温州人获得成功的模式,总结为“温州模式”。
"温州模式”说到底,是发展市场经济的模式。“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孰是孰非的激烈争论围绕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发展市场经济还是坚持计划经济。在“温州模式”兴起之初,提倡“市场经济”还是“违禁”的,居主流地位的观念是,必须坚持计划经济,而且计划经济必须“为主”,市场(还谈不上“市场经济”)只能“为辅”。“温州模式”之所以最终被认同,是因为经过不断的实践,反复的思考。人们从“温州模式”的实践中看到,与僵化的计划经济相反,市场经济充满了活力,效率很高。市场经济植根于温州,温州经济的发展便加快了,就业的途径拓宽了,市场供给丰富了,人民迅速地富起来了,政府财政的日子也好过了。
第二,“温州模式”说到底,是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的模式。“温州模式”与“苏南模式”孰是孰非的激烈争论围绕的另一关键问题就是,如何看待发展民营经济。当时居主流的观念是,即使在农村发展非农产业也必须以发展集体经济为主,只能让民营经济起“补充作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包括“温州模式”实践在内的不断的实践,反复的思考,人们终于认识到,要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发展民营经济,没有民营经济就没有市场经济,民营经济或者说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具有很强的利益激励和约束机制。温州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符合人们要求致富和追求过好生活的愿望。“温州模式”的实践证明,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的结果,在利益的激励下,蕴藏在群众中的巨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便可焕发出来,转化成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无须政府的安排和鞭策,也不依赖政府,人们自己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求致富之路、发展之路,按照市场的变化去配置资源,在市场的压力下去提高效率,并自己承担风险。
第三,在关于“温州模式”与“苏南模式”的争论中,人们对“温州模式”贬斥最多的问题之一是市场的无序。确实,在温州出现过大量违反市场规则的现象,温州的商品一度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代名词。柳市生产的伪劣低压电器给用户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遭到中央有关部门的通报,并受到国务院联合检查组的检查。这种市场的无序状况理应受到谴责和处罚。但也要指出,在计划经济秩序依旧占统治地位,市场经济秩序尚未建立的情况下,温州率先突破计划经济的“秩序”发展市场经济,一度出现市场无序是必然的,人们对温州一些企业违反市场规则的种种无序现象严加谴责,也是正确的。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当时许多人是带着长期生活在计划经济秩序中形成的观念来看温州的,他们把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如竞争、投机、长途贩运)也看作是无序,而加以否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温州人自己也渐渐认识到遵守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逐渐纠正了自己的行为,转而注重产品质量,重视市场信誉。同时人们也逐渐习惯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从而改变了对“温州模式”的看法,认同了“温州模式”。此后“温州模式”迅速在各地移植和推广,各地民营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甚至连长时间坚持以发展集体经济为主的“苏南模式”地区(主要是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一带)也逐渐放弃原有模式向“温州模式”转变。当然,各地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先有后,有快有慢,差别很大,有些地方民营经济发展得很不错,有些地方则还未发展起来。实际上,学习和移植“温州模式”并不容易,而且各地条件也相差很大。从各地学习和移植“温州模式”的情况来看,我认为,有几点需要指出来。
第一,“温州模式”的最可贵之点在于,温州人有很强的致富欲望和创业精神。这与温州的地理环境、历史和传统有很大的关系。温州地处沿海,早在1876年,根据《中英烟台条约》的附约,就开辟为对外通商口岸。这使温州有着久远的经商传统、开放传统和手工业制造技能,而且有广泛的海外关系,因此商业文化或者说市场经济文化较为发达。温州人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不甘于贫困。为了追求财富,追求更富裕的生活,他们不辞艰辛,善于学习,敢于冒险,勇于进取,无论到那里都能扎根,生存,发展。而在不少地方,特别是内地的一些地方,历史上就未经历过市场经济的洗礼,或很少与市场接触,农业文化根深蒂固,计划经济的秩序又成为不可逾越的成规,以致人们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态度等方面与温州人相差甚大,甚至截然相反,只要我们亲身到一些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看看,就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差距有多大。在这些地方要移植“温州模式”,发展民营经济绝非易事。温州人能够不远千里到异地他乡开发廊,办服装店,甚至摆修鞋摊,设法寻找赚钱的机会,而当地人却对眼前的机会视而不见,或者虽然看到了,却不屑于干,不愿意干,或者不会干却又不去学。当然,有了温州的经验,以及在全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这一切都在改变之中,不过需要经历较长的过程。因此,各地在学习温州经验,发展民营经济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习和培育市场经济文化,学习温州人的创业精神。
第二,一些地方在移植“温州模式”以发展民营经济时,往往注意给民营经济以各种优惠,这在民营经济刚起步时可能有必要,但从温州的经验看,要发展民营经济,最重要的是要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适宜的宽松的环境,让人们自己去闯,去创业,去承担风险。要知道,在“温州模式”兴起之初,温州干部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很大,也做过一些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事,例如,曾把最早创业的“八大王”投入了监狱。但不久,在温州市场经济的特定环境的影响下,派到温州去“灭火”的干部,经过实地考察,反而给民营经济助燃。那时,在异常困难的条件下,温州市政府不可能给民营经济以优惠,但政府的支持和保护却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环境,民营经济之火才越烧越旺。而在有些地方,民营经济也曾点燃过星星之火,但却没能燃烧起来。现在,各地都在提倡发展民营经济,可是许多地方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并不好,当地政府并不懂得在市场经济下自己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或者是政府管得太多,不放手;或者是步步设卡,处处干预;或者是把民营经济当作“唐僧肉”,各个部门都去“吃”一口。
第三,在温州,在民营经济的发展中确实出过不少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是严重的。究其原因有民营经济自身行为不规范的问题,也有外部环境不规范的问题。对此应从历史的角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并采用正确的办法去解决。试想,如果当年在处理柳市制造和销售伪劣低压电器问题时,一棍子将其打死,也就不会有今天中国电器之都的柳市;同样,如果当时不严加整顿,不实施“质量立市,名牌兴市”的方针,也不会有今天中国电器之都的柳市。可见,各地在学习“温州模式”、发展民营经济的过程中,如何对待民营经济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值得注意。有的地方一看到民营经济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把民营经济看作漆黑一团,借整顿之名,将其封杀,更多的地方则是从本地的狭隘利益、短期的利益出发,对严重破坏市场规则的民营企业(如制造假冒伪劣商品者),肆意包庇,甚至纵容,这样,民营经济同样会走上绝路,因为在混乱的市场环境中不可能造就优秀的民营企业。然而遗憾的是,许多地方政府尚未认识这个道理,他们应该从“温州模式”的经验教训中获得教益。这里还要指出的是,虽然“温州模式”现在已得到普遍认同,但它以往有过现今依旧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温州模式”也需要进一步发展,这是各地在学习和移植“温州模式”时更应注意的。
G. 请分析温州经济的现状和前景,以及未来应该走的发展道路。
温州经济是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发展起来,经济总量和社会经济各方面指标在近年来有重要的发展,具体的数值我在这里就不统计与比较,大家可以查看温州政府部门统计数值,因为,我国已经加入WTO国际贸易组织,这俩年,温州的传统产业和劳动力密集产业如服装,皮鞋,打火机等产业,受到比较严重的贸易堡垒影响,但是,具有温州精神和顽强创业奋斗意志的温州企业家,和历届温州政府的努力正确施政形成基础,政府,社会,企业共同合作努力,所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温州经济总量和各方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近年来没有萎缩,每年在稳定进步。温州现在经济发展的状态是保稳促调,创新活力,政企联动,政府领导亲自下企业访问和解决发展中困难。各产业在科技创新,结构调整,产品革新,整体提升等方面在努力实施措施,无论从那方面分析比较,温州经济发展是看好!温州经济未来走的道路,应按照实践,科学发展,特别是政府部门要大力创新服务机制和方法,适应经济社会与企业的发展进步是关键,温州民营经济各产业按照“新,专,精,特,”产品经济发展道路,要适应社会经济各领域发展需求是目标,经济发展是离不开人的思想观念改变,民营企业家和企业主要创新观念,加强学习,提高知识水平素质很重要,温州有300万外地员工,大家同心同德,对企业发展也很重要,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社会各建设和环境及其各相关联系发展因素都应该同步发展,这样,温州经济发展就有可靠的保障基础,就有走向逐步稳定的发展道路。本回答仅是个人研究看法,提供参考!
H. 温州民营企业的现状
我就是温州人!!
民营经济起步早、发展快、比重高、贡献大,是温州经济的重要特点。这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西部大开发、国有企业改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一系列战略决策,浙江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的重大决策,并采取了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的一系列新举措,这些都给温州市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市委、市政府坚持从温州实际出发,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引导、服务和管理,促进了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从温州情况看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l. 民营经济是推动温州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前,温州的经济基础非常薄弱。这20多年,温州的经济发展很快,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经济总量、财政总收入在浙江省的位次,分别由改革开放初的第4位、第7位,上升到现在的第3位。温州用了20年的时间,完成了从“生存命题”到“发展命题”的跨越,主要靠发展民营经济。现在,全市个体工商户24.3万户,民营企业3.7万家,民营企业的数量、工业产值、上交的税收、外贸出口额分别占全市的99%、96%、75%和95%。
2. 发展民营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温州是浙江省人口最多的地区,人多地少矛盾十分突出,就业压力很大。这些年,通过发展民营经济,产生了“3个200万”的效应,就是有200万农业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有200多万外来人在温就业,有200万温州人在全国各地和海外经商办企业。值得—提的是,走出去的温州人又给当地创造了成百上千万的就业机会。现在,温州民营企业从业人员占全市企业职工总数80%以上。温州之所以没有其他一些城市那样大的就业压力,主要得益于民营经济的发展
3. 发展民营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从温州的情况,落实“两个大局”思想,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是发展民营经济。现在,温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已经分别达到16035元和5548元,在浙江省的位次,分别由改革开放初的第7位、第10位,上升到现在的第l位和第5位。目前,温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10项指标在全国均名列前茅。这些年,先富起来的温州人,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参与外地国有企业改制、在全国各地创办市场,在实现自身更好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4. 发展民营经济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实现形式。发展民营经济,把发展“为了人”和“依靠人”很好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人的发展欲望,满足了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也增强了温州人的风险意识和创业意识。“人人想当老板、人人争当老板,人人都有创业冲动”,这是温州发展的动力源、活力源。温州能有今天的局面,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把群众的创业热情激发出来了,使每个人都有强烈的创业冲动。
5. 温州发展民营经济也为全国其他地方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过去,温州发展民营经济的路走得比较艰难,不仅是摸着石头过河,有时候还要背着包袱过河,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沉痛的教训。不管是经验还是教训,都可以使其他一些地方在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减少成本。通过自己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地给他人以启示,这也是温州的一个贡献。
二、当前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态势
1. 民营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加快向质量型、集约型转变。其主要表现:一是产业集群发展优势更加明显。已有“中国鞋都”等26个国字号生产基地;鞋革、服装、电器等10个重点行业产值已经占了工业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三;重点行业中有8类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在50%以上,金属外壳打火机高达95%。二是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近三年,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翻了一番,规模企业产值比重已经达到45%以上。已有企业集团180多家,跻身中国企业500强的有3家,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的有36家。三是企业技术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全市企业与国内外100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合作关系,有800多家民营科研机构,29个省级企业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3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8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四是产品质量和品牌附加值明显提高。已经获得8个中国驰名商标,16个中国名牌产品,206个省级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有8个品牌成为2004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
2. 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正在迈出具有方向性意义的步伐。一是强强联合。温州的民营企业已经逐步由过去的“由合到分”走向“由分到合”。比较典型的是,温州市8家制锁龙头企业共同组建 “强强集团”,成为国内最大的制锁企业,65个家具企业以协议形式成立经济联合体,成为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十多家不同行业的龙头企业共同出资,分别组建“中瑞”、“中驰”财团控股公司,这是民营企业整合资源的一个积极举动。二是内外合作。已有一批民营企业与国外知名企业进行技术、资本、市场、品牌等多种方式的合作。比如,夏梦服饰公司与意大利杰尼亚集团全面合资合作;嘉利特实业公司与世界最大的泵业制造商日本荏原公司合作成立了全国最大的石化泵生产企业,大大提升了产业层次和企业竞争力。三是企业上市。今年,华峰集团、瑞立集团两个企业已分别获准在国内和美国上市,实现了温州民营企业上市零的突破。另外,还有一批企业正在积极运作争取上市,民营企业发展开始摆脱过去主要依靠自身积累、银行贷款的单一渠道融资的状况。
3. “走出去”已经成为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走出去”包括温州人走出去和温州企业的跨地区流动。温州人走出去,促进了资本的跨地区流动。目前,在全国各地创业的温州人有170多万人,在外累计投资1700多亿元,创办工业企业近2万家,去年实现工业产值1600亿元;创办商品交易市场240多个,年贸易额达2800亿元。其中,在东北三省发展创业的就有近20万人,总投资达150亿元。资本跨地区流动所获得的收益,又有相当一部分反哺温州本土经济,从而实现了“温州人经济”和温州经济的互动发展。企业的跨地区流动,主要是到外地收购兼并企业,建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营销网络,属于增量流动和功能性流动,这有利于企业实现低成本扩张和做大做强,可以在更大范围内配置和享用资源,从而进一步放大了温州经济。
4. 民营经济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民营经济是在特殊的体制环境下创业和成长起来的,多数民营企业具有先天性的弱点,特别是中小企业无序竞争、经营行为不很规范等问题比较突出,致使一些本来发展前景很好的行业和企业很快衰落,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假冒伪劣等负面问题。这几年,温州市加强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建设,先后建立经济性行业协会(商会)110家,在加强行业自律、整合提升行业、开展自我服务、协调各方关系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应对贸易壁垒案件中,行业协会(商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入世以来,温州共遭遇国外贸易壁垒案件24起,行业协会(商会)已出面应诉17起,胜诉7起。
三、对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的几点思考
1. 如何坚持从实际出发选择产业问题。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是民营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产业总的要向高级化方向发展,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应该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之间的关系。在产业定位上、在产业技术上不一定都要追求最高,而应该是最合适的;在企业规模上不一定都追求最大,而应该是最经济的;在产品种类上不一定要求数量最多,而应该是最有特色的。像温州这样一个人口多、区域优势不明显、资源禀赋条件差、高层次技术人才比较缺乏的地方,还是要从实际出发,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现有基础看,温州的轻工产业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所以要注重在这方面进行强化,努力保持自己的特色。
2. 如何保持区域经济形态的个性和活力。温州经济格局比较独特,经济形态也有自己的个性。温州有个不太恰当的比喻,称它为“地瓜经济”。其含义有三个方面:一是温州民营经济虽然不是很起眼,企业规模不是很大、档次不是很高,但生命力很强;二是温州民营经济善于利用外面的资源和市场,就像地瓜藤—样,藤叶四处延伸,占领外面的空间,吸收阳光雨露和养分,具有很强的扩张能力;三是最终的果实还是在根部,最终受益的还是温州和温州人。温州民营经济的特点与地瓜的生长规律很相似,如果给它提供更大的空间和舞台,如果注意加强规范和引导,温州民营经济会发展得更好。
3. 如何引导民营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走出去”包括到国外去、到国内其他地方去发展,这是大势所趋。事实证明,凡是发展得比较好的企业都有走出去的因素,凡是走出去的企业一般都发展得比较好。尤其是像温州这样一个要素资源比较缺乏、人口压力很大的地方,必须跳出温州看温州、跳出温州发展温州,把“走出去”作为一个重要战略来实施。特别要引导优势产业的核心企业、龙头企业、重点企业,在继续做大存量部分的基础上,对外实行功能性的拓展和扩张。同时,加强与在外温州人的沟通和联络,通过举办联谊活动等方式,不断增进乡情、亲情、友情,鼓励和引导他们回乡投资创业,努力把温州人经济转化为温州经济。
4. 如何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这些年,我国发展营经济的环境总体上越来越好,但也有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的地方。又比如,一些地方无序竞争、恶性竞争现象比较严重,的地方打着“零地价”、“零税收”等幌子,开展各种各样的招商引资活动,致使一些民营企业和各类资本非理性、非正常地流动;比如,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非禁即入”原则,但是实际操作层面还有不少障碍。这些都需要在法律法规和具体政策上加以规范和落实
I. 请网友谈谈温州过去的经济,现在的经济发展情况,并预测下,温州的未来,各抒己见,谢谢!
改革之初,靠着胆大,还有政府没有过多干预,造就了前期的资本积累。
后来随着外出经商,通常是一个地方的人都会干同种商业。我所知道的就是一个村都是开超市的,如果有同乡想开超市,那么选址,第一批的资金都是老乡解决的。
地方的特殊经营,一个镇有时都是某种产业。拉链,阀门,皮革,打火机。等等
J. 温州现在的经济发展的如何呢,他不还有多少年的发前景
温州现在的发展速度确实很快,但是并不是饱和了,经济在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一定需要有精神文明建设,来提高人民的素质,那么在这样的一个瓶劲阶段,必须将经济发展的速度稳定下来,一来可以稳定经济基础,二来实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素质,在这样的时期过了以后我想对于温州将来不论哪方面的建设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