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苏常州钟楼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目标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形成政府科技经费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十一五”期间,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年平均增长0.2%,2010年达到2.1%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经费占企业年销售收入的比例年均增长0.5%,2010年达到6.5%以上;装备投入总量在工业投入中的比重达到60%;各类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投入在全社会研发投入中的比重超过90%。
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创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成为钟楼区乃至常州市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高素质人才集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早日建成经济繁荣、科技进步、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百姓富裕、社会和谐的创新型开发区。 要把科技招商放到招商工作的重要位置。用地指标和项目立项要优先向高科技项目倾斜。所有进区项目必须符合国家支持和鼓励的产业目录,必须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投入密度、产出强度、环保水平和税收贡献。要把握好项目引进标准,坚持投资密度35万美元/亩以上、产出密度350万元/亩以上的进区门槛。对没有科技含量和不符合国家支持鼓励产业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制。
要加强对开发区内企业闲置厂房出租的管理工作。区内企业出租厂房要纳入开发区的统一管理,企业自有厂房必须出租给符合国家支持和鼓励的产业目录并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的项目。对厂房出租给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的行为,开发区要采取果断措施予以制止。 科技创新创业平台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创新创业平台的有与无,直接关系到开发区的发展速度和质量。要集中财力,加快建设钟楼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加快江苏常州钟楼国际服务外包集聚区的建设,做好整合原壹地创意设计产业园的工作,完善园区后续硬件建设,吸引企业入驻。探索多元化投入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路子,立项建设江苏正本净化节水专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江苏朗生科技企业孵化器。要引导、鼓励、支持企业建设博士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学研合作基地、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
到2010年,开发区南区要新建企业研发平台10个以上,新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新增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要使钟楼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为大院大所大学在常州设立研发基地或研发中心的集聚地、成为企业总部技术中心的集聚地、成为创业风险投资和科技中介机构的集聚地。到2010年,创业中心要引进100家科技企业。 引导和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合研发和成果转化合作。积极引进大院大所大学来开发区设立研发分支机构,与区内企业合作共建培训基地、成果转化基地。要组织各类科技经济对接活动,不断创新合作机制、扩大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涵,以更大的力度吸引各类科技成果来开发区转化。每年要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20项以上。“十一五”期间要重点推进100家产学研成果转化项目。
对已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的产学研合作项目要予以奖励。要实行“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开放,支持开发区的企业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鼓励企业境外设立研发机构。鼓励境外知名企业与我区企业合作设立科技研发型企业或机构,促进外资企业研发活动的本土化。 大力弘扬以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开发区全体民众增强勇于攀登的信心和勇气,倡导崇尚创新、追求科学的社会风尚,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强化市民科学普及活动,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增强创新能力,营造创新氛围,建成有实绩、有后劲、持续发展、名符其实的创新型开发区。
2. 常州市工业区布局是怎样的
常州市工业产业布局与园区建设
一、 产业布局
根据常州城市发展的目标要求以及各区域的功能定位、资源特点和比较优势,统筹规划,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使沿江地区产业发展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功能分区更加紧密结合。按照“拓展南北、充实东西、提升中心”的城市布局战略,调整和完善产业布局,促进全市产业布局更趋合理,形成“一心四翼”。
“一心”即中心城区。着力增强中心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城区工业企业搬迁调整,实行“腾笼换鸟”,为现代服务业发展腾出空间。加大经营城市力度,强化功能分区和连片改造开发,把城市做优做美做强。城市中心区除保留占地少、运量小、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无污染和就业多的都市型工业和清洁型高新技术企业外,要统筹规划实施化工类企业向滨江产业园集聚,高新技术类企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集聚,其它企业向相应的工业开发园区集聚。重点发展大企业集团总部及营销、研发中心及各类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和金融保险、商贸流通、邮政电信、文化体育卫生等为生产和居民生活服务的行业。
“四翼”即结合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布局现状,围绕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的目标,按照区域集中、开发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在突出滨江产业园建设的同时,加大市区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力度,实行产业发展按产业链联动、园区开发以集聚特色联动,基础设施按功能配套联动,在中心城区的北东南西四翼,加快形成优势互补、特色鲜明、产业链配套的产业群区。北翼以滨江产业园为主体,加快基础产业带、新兴产业带、电子工业园、环保产业园建设,重点发展重化工业、新材料、医药等产品;南翼以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体,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等产品;东翼以东南开发区、外向型综合开发区和戚墅堰开发区为主体,重点发展纺织印染服装和汽车配件、食品等行业;西翼以钟楼开发区为主体,重点发展精密机械、新型材料等产品。
二、 园区建设
按照“产业集聚、区域集中、突出重点、错位发展、联动开发”的要求,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省级开发区为重点,分层次推进各类园区的建设。增加园区建设投资强度和产业关联度,突出区域专业化相对集中布局,强化专业分工和协作,使园区成为经济的增长极和辐射源。
1、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翼的同时,重点推进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的滨江产业园建设,基本形成以滨江产业园为龙头,高新区为主体,新魏区、新龙区和空港区为支撑的现代制造业核心区和现代化新城区。
滨江产业园是沿江开发的重中之重,要充分发挥临江的区位优势条件,重点发展大运量、耗水型的冶金、化工、制药等行业,做到统一规划、集中布局、集中进行污染治理,提高产品加工深度,全力打造重化主导、产业兴港、物流带动的产业板块。加快建设基础产业带、新兴产业带、环保产业园和电子工业园,使之成为重化工业集聚度最高,外来投资引力最大,区域带动能力最强的“滨江特区”。到2005年全园工业销售收入达到330亿元,年均增长118%;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亿元,财政收入1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94%和104%。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0亿元,年均增长4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4万元以上,比2005年翻一番。
2、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76平方公里。园区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外向型经济为主体,以发展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为重点,加快建设办公器具产业园、德国经编产业园、复合材料产业园等特色专题园区。到2005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亿元,财政收入4.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5%和25%。
3、东南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10.69平方公里。充分利用现有纺织印染产业的基础和产品优势,加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加快产品、技术和装备的升级步伐,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做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重点发展新型面料、高档服饰、产业用纺织品和非织造布等纺织印染服装业。到2005年全区工业销售收入达10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亿元,财政收入4亿元。
4、外向型综合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25.2平方公里,其中纺织工业园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重点瞄准国际纺织先进技术及发展趋势,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发展新型纺织材料、先进的纺织织造、印染及后整理、品牌服饰等四大类产品,逐步建成国际知名的服装面料研发和生产基地。规划建设纺织工业园配套区,重点发展纺织配套机电产品,适度发展特种变压器、电力开关等机电产品。到2005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亿元,财政收入2亿元。
5、钟楼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11.65 平方公里。以发展精密机械、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为重点,集中建设精密机械工业园、新材料工业园、电子工业园和中小企业产业园等主题工业园。到2005年全区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财政收入3.5亿元。
6、戚墅堰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13.22平方公里。依托国内外的大集团、大企业、大财团,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发展与大型投资项目配套的产业,积极融入跨国公司生产配套体系,重点发展汽车配件、食品等行业。到2005年全区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财政收入2亿元。
7、乡镇工业小区。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将发展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城市工业合理分工结合起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选择设立若干重点乡镇工业小区,加快其功能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园区的管理和服务,为制造业的集中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引导和支持乡镇企业向乡镇工业园区和小城镇集中发展。
3. 关于常州市经济开发区 最近在常州呆了段时间,发觉常州市的经济开发区根本没有厂房建设,那么问题
常州哪里的小区没有人住啊,确实有些小区被外地人买了没有常住,但这不是主流。
4. 请问江苏常州有哪些经济开发区
北:常州高新区(国家级)
南:武进高新区
武进农发区
东:天宁开发区
西:钟楼开发区
东南:戚墅堰开发区
此外还有:
金坛开发区(金坛市)
溧阳开发区(溧阳市)
天目湖度假区(溧阳天目湖)
5. 江苏常州戚墅堰经济开发区的发展优势
常州戚墅堰经济开发区位于常州市东郊,属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发区交通便回捷,通讯方便,沪宁铁答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 市外环路均穿越过境。开发区可利用面积15平方公里,总体规划面积13.22平方公里,工业建筑用地面积4.85平方公里。区内三纵二横道路骨架基本形成,宽15.5米,长2.4 公里的东方大道横贯全区,直通沪宁高速公路,离横山站口仅2公里。 开发区基础设施完善,投资环境优越,投资政策优惠,投资规模可观,项目进展迅速。水、电、汽齐全,万门程控电话线路已开通使用。
6. 常州有几个开发区
国家级:常州高新区、武进高新区
省级:常州经济开发区、金坛经济开发区、溧阳经济开发区、西太湖科技产业园、
滨江经济开发区、天宁经济开发区、钟楼经济开发区
特色开发区:常州武进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
7. 常州经济开发区包括哪些地方
截至2019年6月,常州经济开发区下辖3个镇和3个街道,有58个行政村、25个城乡社区。
3个镇分别为:横林镇、遥观镇、横山桥镇;
3个街道分别为:潞城街道、丁堰街道、戚墅堰街道。
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简称:常州经开区)由原戚墅堰区和武进区横山桥镇、横林镇、遥观镇组成,位于北纬31°43′~31°47′,东经120°00′~120°05′。
地处长江三角洲西部、太湖平原西北部、常州市区东部。西连常州市天宁区,北、东、南三面分别与武进区市焦溪、横山桥、遥观等镇交界。
(7)常州市经济开发区规划扩展阅读:
常州经济开发区的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戚墅堰宋时因“世族戚氏卜居”而得名,早称戚墅港,属地武进。
清雍正四年(1726年)置武进、阳湖两县时属阳湖县辖,辛亥革命后随武进、阳湖合并归入武进。
民国18年(1929年)建镇。民国36年(1947年)武进县始设戚墅堰区,时辖戚墅堰、焦山、横林、洛阳、芙蓉等14个乡镇。
1949年4月23日戚墅堰解放,武进县人民政府设址戚墅堰区芳渚。5月新的武进县戚墅堰区建立,初辖10个乡镇,10月起辖14个乡镇。
1952年另置剑湖区,戚墅堰区专辖戚墅堰至大明纺织厂一线的市镇地带。1953年划归常州市,设常州市戚墅堰区,辖5个居民委员会。1960年改为戚墅堰人民公社,辖戚墅堰、先行、丁堰3个分社。
1961年复名戚墅堰区,辖戚墅堰、先行2个街道。1966年改称卫东区,1980年恢复戚墅堰区名称。
2015年4月28日,《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苏省调整常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5]75号):
一、同意撤销常州市武进区和戚墅堰区,设立新的武进区,以原武进区(不含奔牛镇、郑陆镇、邹区镇)和戚墅堰区的行政区域为新设立的武进区的行政区域,新武进区人民政府仍驻湖塘镇延政中大道28号。
8. 常州的行政区划
市辖区:
天宁区
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38万人。邮政编码213003。
钟楼区
面积71平方千米,人口35万人。邮政编码213002。
戚墅堰区
面积31平方千米,人口8万人。邮政编码213011。
新北区
面积439平方千米,人口40万人。邮政编码213001。
武进区
面积1061平方千米,人口96万人。邮政编码213100。
县级市:
金坛市
面积976平方千米,人口54万人。邮政编码213200。市人民政府驻金城镇。
溧阳市
面积1535平方千米,人口78万人。邮政编码213300。市人民政府驻溧城镇。
9. 常州有几个经济开发区
除了天宁经济开发区、钟楼经济开发区、戚墅堰经济开发区、武进经济开发区这些省级开发区以外, 还有一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常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新北区)。。
10. 江苏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布局
长江常州港位于开发区内,是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为全国63个直通台湾的港口之一。常州港规划为圩塘港区、录安洲港区两个港区,共规划建设15个万吨级泊位、52个千吨级泊位,规划到2015年常州港吞吐量达到6000万吨,到2020年常州港跨入亿吨大港行列。港内设有直通式海关监管点、公共型保税仓库,提供24小时现场服务。开发区发挥长江深水岸线的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码头、仓储、现代物流产业。园区的港口物流产业的发展,为开发区促进腹地化工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功能支撑和配套服务。园区现有约40家物流企业,包括华润、香港建滔、安邦物流、德宝物流、中天物流等物流仓储运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