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云南省十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云南省十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1-03-10 19:44:14

A. “十三五”期间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布局是什么

旅游业、矿业、农产品加工业均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再者发挥云南在东南亚的区位优势,不断吸引外资建立各种加工企业,也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

B. 云南多州市规划今年经济发展新蓝图

我省两会召开前夕,部分州市召开了2019年经济工作安排会,在总结2018年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推出今年经济发展规划新蓝图。

记者梳理1月10日以来昆明、楚雄、玉溪、丽江等州市已经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发现,今年昆明市提出了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千百亿元工业园区、互联网和工业加速融合等的发展目标。

玉溪市则谋划用先进技术和绿色理念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全力支持红塔集团提升“红塔品牌”影响力,加快信息、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向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方向发力。

持续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昆明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昆明区域工业经济发展,必然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这也是当前和未来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可以预见,“转型与变革”将成为2019年昆明工业经济发展的主题词。在此背景下,昆明工业经济或将呈现多方面发展的趋势,推动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突破口、制高点和主攻方向,促进全市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围绕增强竞争力,昆明市今年经济发展规划将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实现新突破。

加快信息及芯片产业、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等六大产业科技创新研发中心建设,在打造全省工业创新核心区的同时,设立区块链发展基金,引进一批区块链创新企业,电子政务、跨境贸易、住房租赁、智慧康养等领域率先实现区块链示范应用场景落地。

玉溪市提出要抢抓数字经济时间窗口,大力发展基础型、应用型、服务型数字产业,切实抓好云计算服务、智能消费产品等细分产业,加快数字经济与三次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将玉溪建成云南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数字经济示范区和创新中心。

楚雄、丽江等州市则在提出持续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对今年一季度如何实现“开门红”分别作出了具体规划。

制定明确发展目标

部分州市已经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规划发展显示,除对全年经济规划制定发展蓝图外,还针对创新科技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

其中,昆明市发展目标为,推进国家植物博物馆开工建设,出台实施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加快高新区生物产业基地、滇中新区医药产业园、茨坝生物科技小镇建设,确保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引进培育一批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5G通信等骨干企业,推动数字经济和信息产业跨越发展,确保信息产业规模增长20%以上。

同时,柔性引进“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等科技领军人才,完善校院企地协同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加快园区人事和分配制度创新,推进园区实体化改革、市场化运作、扁平化管理,确保安宁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

丽江市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为此,丽江以“开局就要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精气神,在全年经济发展规划上明确发展思路,迅速做好各项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不折不扣将全市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在全面承接好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云南金沙江开放合作经济带发展规划,决定实施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建设的同时,编制《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总体规划》,目前规划编制工作正在开展。

曲靖市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主要表现在千方百计加大有效投资,以大招商带动大项目拉动大发展;强力推进重点产业培育,努力夯实经济发展基础;着力改善营商环境,积极支持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等方面。

结合曲靖市规划蓝图,瞄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硬任务,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加快“麒沾马”一体化发展,打造全市经济发展主引擎和狠抓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加快释放改革创新活力。

通过梳理不难看出,针对新年新起点,全省多数州市正按新规划,在新的一年实现新突破,迈出新步伐。

C. 云南省经济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形势和成果

“今年预计我省生产总值将实现4700亿元,比去年增长12.5%。”云南省政府秘书长丁绍祥昨日在回对共青团云南省十二大全答体代表作全省经济形势报告时说。据他透露,在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今年10大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中,除物价上涨控制目标未能实现以外,其余9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目标值。

丁绍祥介绍,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预计达2734亿元,同比增长25%;财政总收入预计突破1100亿元,比去年增长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11680元,比去年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600元,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预计为6.1‰,实现控制在7‰以内的目标.

D. 云南的经济发展是怎样的呢

云南经济简况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各族人民依托资源优势,发挥区位优势,扩大对外开放,培育支柱产业,发展特色经济,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2001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GDP)比1952年增长了30多倍,年均增长率超过7%; 工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主要工农业产品大幅度增长,其中烤烟、卷烟、磷肥、磷矿产量居全国第一位,蔗糖和橡胶居第二位,茶叶居第三位;10种有色金属总产量达74.92万吨,居全国第二位,其中锡4.8万吨列全国第一位,铅16.24万吨列全国第二位,铜16.63万吨列全国第三位。

在对外经济贸易方面,云南已同世界上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往来及经济贸易合作关系,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各种所有制公司、企业和科研单位已达390多家。全省出口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商品有15种,主要有锡及锡制品、铅、铝、锌、钢材、茶叶、黄磷、磷矿石、磷酸、烤烟、卷烟、松茸、石蜡、电池等。2001年,全省进出口总额达19.9亿美元,其中出口12.4亿美元,进口7.5亿美元。

目前,云南省在投资和贸易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投资者重视:

一是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全面实施,中央政府、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放宽了西部地区引进外资的条件,鼓励外商投资西部地区,同时继续启动了许多重大建设项目。云南省将成为中国西部投资热点省份之一。

二是由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6国共同参与的澜沧江一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进程加快,启动了一大批新的合作项目,投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云南凭借区位优势和作为中国参与澜沧江一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前沿省份,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及贸易机会。

三是朱镕基总理在去年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晤时,提出了中国与东盟在10年内构建自由贸易区的倡议,得到东盟各国的一致赞同。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开始着手促成规划的实施。加之中国和东南亚地区有着20亿人口的市场。在中国与东盟构建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云南省将可能成为中国与东盟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的先行地区之一,这将在若干领域为国内外朋友提供新的商机。

四是中国已加入WT0。按照WT0规则和我国的承诺,将逐步开放商品市场和投资市场,尤其是将逐步开放电信、银行、保险、证券、音像、旅游、分销等服务贸易领域。

E. 云南省建设民族文化强省战略措施是什么

具体请参阅《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纲要》 四、保障措施和实施对策 24.建立组织领导协调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实行与精神文明建设相一致的各级党委、政府负总责,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行指导、组织和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各负其责,人大、政协督促推动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办公室设在省委宣传部。党政各职能部门要在民族文化大省建设领导机构及其办公室的指导协调下,动员组织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同时,建立组织协调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对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和决策。各地州市县也要建立相应的机制和制度。 25.加强领导目标责任制和工作会议、奖励制度。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把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纳入“十五”计划和经济社会发展长远规划。要在年度计划中提出具体的分解目标、任务和措施,年终总结时进行认真分析和评价。建立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工作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问题。建立表彰奖励制度,定期表彰奖励为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奖励优秀文化人才和优秀艺术作品。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及其传承人进行命名,对各种艺术门类杰出人才授予称号。 26.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和基础设施投入。制定《云南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条例》,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广播电视人口有效覆盖率,加强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科技馆、青少年宫、体育场(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发119跖]37号文件精神,对经济落后地区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给予特殊倾斜。省里已出台的扶持文化事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十五”期间继续执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遗产相对丰富的地区,要从城市维护费中划拨一定比例用于文物保护;城市新建小区要按建筑造价的一定比例配套建设公共文化设施。设立贫困地州国家级贫困县“两馆二站”建设专项资金,各级政府也要配套一定资金,集中解决贫困地州国家级贫困县的图书馆、文化馆和乡文化站修扩建问题。设立文化精品创作扶持资金,扶持省内外文化工作者围绕云南题材的精晶创作。 27.大力拓宽投融资渠道。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完善公共财政支持公益性文化建设的政策,每年的文化投入根据财政状况作相应增加;适当增加财政资金在文化产业领域的投资额,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并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引导信贷资金投入,逐步增加对有潜力、有效益项目的贷款额度,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吸引国际金融资金投入我省的文化建设;积极探索利用外资办文化产业的有效途径。以政府支持、社会赞助的方式建立并壮大民族文化发展基金会,吸收利用社会资金成立云南文化投资公司、文化资产经营公司等机构,积极创造条件发行民族文化彩票,鼓励支持文化产业集团上市。充分运用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办文化事业的积极性,吸引各方力量对文化建设投资或捐赠。 28.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政府主要实行以政策指导、法规约束、信息服务、检查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宏观管理,把部分微观文化行政管理职能赋予行业组织,使政府的宏观调控与行业组织的微观管理有机结合。推进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的改革,制定政策促进非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向产业实体转化;引入竞争机制,积极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步伐。规范文化产业单位的组织形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股份制改造,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制度;鼓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体通过资产重组,实施全新的现代管理模式,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29.建立健全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以资本为纽带、政府宏观调控、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引导、培育和发展文化市场;遵循市场规律,优化资源配置,鼓励多种投资主体兴办多种形式的文化产业。采取政策措施,调整文化产业资产存量结构和文化产业结构,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有利于促进和有效利用人力资本的分配、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各级各类文化行业协会,形成行业自律机制。制定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政策,扶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文化产业,促进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协调发展。鼓励文化产业单位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吸收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发展外向型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业中介代理服务机构的建设,建立文化经纪人、独立制片人制度和项目建设招投标制度。 30.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民族文化队伍。要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民族文化队伍;造就一支事业心强、有真才实学的民族文化创作和研究队伍;造就一支善经营、懂管理、守法纪的文化企业家和经营者队伍。制定《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人才培养规划》,指导全省文化队伍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在充分调动现有人才积极性的同时,广开渠道,引才纳贤。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设立重点院系、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建立民族文化大省人才培养基地,有组织、有计划地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创办民族民间传习馆(班),促进特殊文化人才的成长;保护好高龄民族文化传承人,培养中青年文化传承人。改革文化企事业单位的职称、人事、工资、福利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创造性作用。培育文化人才市场,用市场手段合理配置人才,使用人才。 31.加强民族文化科学研究和决策咨询。建立和完善民族文化研究体系,建立全省民族文化学科重点科研基地和民族文化信息库,强化云南民族文化建设中理论与实践重大问题的研究。加大民族文化科研经费投入,保证各项研究工作高质量展开。成立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发展民族文化事业的科学决策服务。 32.加强文化建设的立法工作,严格执法,为民族文化大省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在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根据我省实际,制定有利于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的法规和条例,重点是制定和完善文化资源、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制定和实施文化领域的有关工作条例,建立和完善文化领域宏观调控和管理的各种法规制度,制定和完善文化市场管理的各项有关法规制度。认真贯彻《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法制教育,加强文化法规知识的宣传普及,培育公民的法制观念,增强守法自觉性。建立文化市场执法责任制度,建立·—支高素质的文化市场执法队伍,依法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33.切实加强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工作。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事业,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统一认识,积极推动。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本《纲要》的精神和要求,认真制定本地方、本部门的有关规划和措施。各级各种新闻媒体要加大有关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内容的宣传力度。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把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变成全省人民的具体实践,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文明、民族团结、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

F.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与十二五规划是什么关系

十五规划是指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十二五规划指第十二个五年计划(2011--2015)。它们的关系是一个前、一个后十年。

G. 2010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的一、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2009年,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团结并依靠全市各族人民,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抓三子”促“三化”,着力提升“三个核心指标”,奋力拼搏,攻坚克难,各项事业取得新发展。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77.1亿元,增长11.4%;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6.8亿元,增长8.9%,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05亿元,增长18.5%,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69.3亿元,增长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4.5亿元,增长3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4亿元,增长26.4%;进出口贸易总额8.3亿元,增长2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60元,增长10.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2719元以上,增长15.1%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0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圆满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呈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境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
(一)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扩大内需项目拉动作用明显。共争取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361项,争取中央和省补助资金10.13亿元,市、县(区)配套资金2.7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7亿元,全部实现三个“百分之百”。在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的拉动下,“515”重点项目计划稳步实施,全市在建项目达1402项,比2008年增加404项,其中,新开工1067项,比2008年增加642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提高11.6个百分点。
交通建设实现新突破。共争取交通项目133个,总投资78.26亿元,完成投资15亿元。全市8条(段)596公里、总投资72.5亿元的二级公路全部开工建设。600公里通畅续建工程和1660公里通达工程全面完成,262公里通畅工程和1400公里通达工程进展顺利。
水利建设步伐加快。共完成水利水电投资16.5亿元。耿马另仂水库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130万元;17件重点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完工,完成投资9576万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投资1.04亿元,惠及16.5万人;永德康家坝水库、临翔鸭子塘水库、云县大转水水库、凤庆郭大寨水库、镇康中山河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云县刘家箐水库、镇康四楞坝水库全面竣工。
城镇建设稳步推进。组织实施96项园林化城市建设工程,城镇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7.88亿元,其中: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4.2亿元,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3.68亿元,城镇建成区面积达68.4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达29%。
(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效明显
农业产业持续发展。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62.2亿元,增长6.6%。粮食播种面积388.5万亩,总产量77.1万吨,增长2.9%。实现畜牧业产值29.1亿元,增长8.9%。完成茶叶产量4.8万吨,销售精制茶2.4万吨,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1.8亿元。甘蔗种植面积143万亩,总产量534万吨,生产食糖69万吨,增长12.7%。新植核桃100万亩,累计达621万亩。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11万亩。种植烤烟13.4万亩,圆满完成40.4万担国家计划收购任务,实现烟农收入3.2亿元。临翔勐托、耿马勐撒、云县爱华三个山区现代烟草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烤烟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惠民政策有效落实。发放农资直补、良种、退耕还林、农资综合等补贴3.14亿元。兑现家电、汽车和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2543万元。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取得明显成效。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累计投入资金15.1亿元,建成特色民居房8776户,建成进村入户硬板路1489公里,100个市级挂钩帮扶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整治,80个省级重点村建设全面启动。300个市级重点村建设完成投资3.7亿元,重点村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市平均水平高3个百分点。
(三)工业经济企稳回升
工业企业平稳运行。全市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41亿元,增长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4.4亿元,增长6.9%。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65亿元,上缴税金4.23亿元。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12.32亿元,增长10.35%。工业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亿元,增长31.5%,入园企业达59户,实现技工贸总收入6.87亿元,增长39%。认真落实电价优惠、中小企业扶持等一系列重大政策,19户企业得到资金扶持,17户处于停产半停产的企业恢复正常生产。
“123”重点工业项目扎实推进。全市实施工业项目162个,完成全部工业项目投资27.46亿元。澳华食品有限公司10万吨冰鲜肉生产线、镇康东鸿公司2万吨电解锌项目投入生产,临沧南华纸业9.5万吨蔗渣浆纸项目、镇康南伞日产2000吨水泥熟料项目、法国拉法基瑞安有限公司河底岗日产2000吨水泥熟料项目、凤凰纸业林基地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投入各类教育建设资金6.78亿元,落实各类教育惠民政策补助资金2.63亿元,消化农村义务教育债务3102万元。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20万平方米,完成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投资8663万元,建成12.03万平方米2406套。义务教育学校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全面完成。市一中、市第一幼儿园、镇康县职教中心顺利搬迁,市技工学校改扩建工程、市卫校搬迁新建工程步伐加快。延伸职业教育进乡入村,开展农民证书式培训17万人(次),接受学历教育9232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全市各级各类在校生达40.1万人。
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新增扩大内需卫生项目91项,新增资金2.03亿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181.1万人,参合率达91.66%,减免补偿医药费1.5亿元。206个村卫生室、5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双百”工程建设全面完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缓解。甲型H1N1流感疫情得到有效防控。“防艾”工作取得新进展。计划生育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文化旅游广电事业有力推进。以茶文化、佤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以《月亮升起来》广场集体舞为代表的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民族文化保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农家书屋等工程扎实推进。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耿马水文化旅游节、永德芒果节等节庆文化品牌不断提升。11个民族文化旅游特色村和3个旅游小镇建设稳步推进。全年接待国内旅客253.53万人次,增长9.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0.99亿元,增长7.3%。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直播卫星第一、二期建设任务圆满完成,9座广播电视高山无线电发射台站全部建成,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有序推进。
科技体育等事业协调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科普工作广泛开展。体育、档案、统计、地方志、文史等事业实现新发展。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人防、外事、防震、减灾、侨务、海关、检验检疫、质量技术监督等工作取得新成效。电力、供销、水文、气象、邮政、通讯、保险等行业开创新局面。
(五)民生问题逐步改善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发放城乡低保金2.9亿元,37万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等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发放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各类保险资金2.87亿元,比2008年增加2537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73929人,参保率达62%。耿马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顺利启动实施。开工建设27.53万平方米5506套保障性住房,完成投资2.11亿元。完成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15868户。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743万元,解决了10328户城镇低保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住房公积金缴存归集2.4亿元,贷款余额6.8亿元,资金运用综合效益明显提高。
就业工作不断加强。投入就业保障资金2920万元。城镇新增就业11091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511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160人,稳定困难企业就业岗位2636人,开发公益性岗位801个,2362名大中专毕业生实现了就业。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复退转军人等群体的就业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扶贫工作不断推进。争取扶贫资金4.03亿元,组织实施整村推进项目626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5884人,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05亿元,发放企业专项贴息贷款4000万元,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1万人。临翔区博尚镇“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水电开发库区移民工作稳步推进。
(六)生态文明建设切实加强
“七彩云南·秘境临沧保护行动”深入开展。南汀河孟定坝段三期治河工程、南伞国际界河工程、南汀河临沧坝段治理工程进展顺利。实施7个小流域治理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4平方公里。森林资源保护取得实效,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0.56%。环境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20个市级挂牌督办整改事项全面落实,全市审批新、改、扩建项目环评执行率达100%,环保“三同时”执行率达100%。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扎实推进,建成农村沼气池2.78万口,完成“一池三改”1.63万户。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实施16个“治污”工程项目,临翔区、云县垃圾处理场竣工投入使用,其他6县垃圾处理场建设进展顺利;临翔区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其他7县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顺利开工。临翔南华晶鑫糖业有限公司、云县幸福糖业有限公司等4个企业制糖废物综合利用化学需氧量减排项目竣工验收。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大幅下降,年度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
(七)改革开放稳步推进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市、县(区)政府机构改革有序开展。投融资体制改革稳步实施,首家小额贷款公司挂牌运营,城投债券发行申报工作正在进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改革扎实推进。华侨农场改革初见成效。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基本完成。增值税转型改革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教育综合改革、水务改革、农村综合改革、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逐步深化。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以构建“大开放、大流通”格局为目标,充分利用边境优势,大力实施沿边、沿线、沿江开放战略。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强势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积极组团参加昆交会、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等活动,世纪金源集团、荷兰比特方德公司等著名企业落户临沧。全市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96项,实际到位资金42.6亿元,增长25.5%。
(八)和谐临沧创建有力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进一步弘扬临沧精神,城乡文明程度、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四挂两会一联组、一议三审一公决”的基层组织建设模式得到有力推广。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治市、民族宗教等工作得到加强和巩固。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红十字、慈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步。切实落实“双拥”优抚安置政策。“五五”普法全面实施。
维稳工作取得实效。中缅边境(临沧段)处突维稳工作成效显著,得到了党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活动,积极调解矛盾纠纷,稳妥处置群体性事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加强,新一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九)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政府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全面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共组织重大决策听证90项,重要事项公示1067项,重点工作通报1605项,主动公开政务信息21576条,受理政务信息查询3119项,办结3119项,群众满意率达98.3%。坚持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认真与市政协协商重要事项。办复市人大代表议案、批评、建议100件,办复市政协委员提案158件,办复率均达100%。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审计和行政监察的监督职能,严格执行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制度。深入清查“小金库”,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开展建筑领域专项治理,严厉惩治商业贿赂,严肃查处违纪案件,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
各位代表,回顾2009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形势极其严峻的情况下,临沧能够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朋友,向中央和省属驻临单位,驻临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和全市公安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临沧发展的市内外单位、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还较多,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干部在践行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方面还有差距,抓落实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二是资金供需矛盾突出,筹措各类项目资本金、拼盘资金难度大。三是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居民生产生活条件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四是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发展方式单一,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就业结构等还需要进一步优化。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认真加以解决。

H.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公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_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文于11月3日公布。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建议》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六大主要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_济新体制基本形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国家行政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来源:绿色包装

阅读全文

与云南省十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