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电子政务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机遇与挑战 要求 简明扼要 几百字左右
由于人类活动始终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许多政治、经济、社会现象都与地理位置有关。因此,在政府事务中,不可避免要涉及到大量地理空间信息。特别是管理和服务对象与地理分布密切相关的那些政府部门,如国土部门、建设部门、水利部门、农业部门、交通部门、铁道部门、国防部门等。
电子政务的兴起给地理空间信息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对地理空间信息产业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GIS在政府部门应用广泛,电子政务是GIS融入主流信息技术非常好的切入点。空间信息产业界要抓住难得的机遇,努力提升技术水平、产品功能和工程质量,为电子政务建设服务。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第一个纲领性文件。该文件指出我国电子政务的核心内容包括“一网、四库、十二金”,即“一网”是指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四库”是指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4个基础数据库,“十二金”是指办公业务资源系统、宏观经济管理系统、金税、金关、金财、金融监管(含金卡)、金审、金盾、金保、金农、金水、金质12个业务系统。其中与地理空间信息有关的是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金盾、金农和金水。GIS与GPS结合,在警力布置、警车导航等方面已经得到广泛应用;GIS与遥感、GPS结合,在农作物长势监测、估产等方面得到了应用,特别是在新疆建设兵团等国家大型农产品基地;GIS与遥感结合,在防汛抗旱、河流治理、水土保持等得到了应用,特别是陆续启动数字长江、数字黄河、数字海河等“数字流域”工程建设。
由国土资源部申报的“金土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建议书于2005年5月31日得到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金土工程”一期建设内容包括在国土资源部、31个省(市、区)和32个城市建立相关土地基础数据库和耕地保护业务管理应用系统以及重要矿产的矿产资源基础数据库和管理应用系统等,对国土领域的地理空间信息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此外,建设部提出建立以“数字城市”为目标的适合我国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的数字化体系;铁道部提出建设“数字铁路”,对沿线地理空间信息也有很大的需求。
在电子政务的4个发展阶段中,每个阶段都用到地理空间信息。例如,用电子地图表达某个政府部门的办公地点,或一个城市工商局/所网点分布情况,或SARS等突发事件的确切地理位置;为老百姓提供出行交通线路、某个或一类地址查询等各种基于位置的服务(LBS),为老百姓生活提供方便;在城市规划引入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图在网上公布,公众针对城市规划图提出意见,与公务员进行在线交流;针对某个建设项目,来自多个政府部门的公务员围绕含该项目地址的各种电子图件(规划图、土地利用图、环境状况图、道路交通图等)在网上协同审批。
在IEE、G2G、G2B、G2C四种模式中,每个模式也需要空间信息的支持。电子政务一般都是从政府部门内部信息化开始的,如办公自动化、政府上网等。今后,G2G、G2B、G2C电子政务是建设重点,即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一体化政府,强化行政管理,更好地为更广大的企业和普通老百姓服务,基于地理空间信息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是其中重要内容。
从深度和广度来说,电子政务的应用会越来越深、越来越广。例如,从电子公文这种简单的应用发展到协同政务这种复杂的应用,从省部级行政部门扩展到市县级行政部门。一方面,这种趋势要求GIS性能更高、功能更强;另一方面,地理空间信息产业的市场规模会更大,商业机会更多。
以GIS、GPS、遥感为代表的空间信息技术已经在电子政务各个领域得到应用。在服务国务院宏观决策方面,国务院秘书局先后建成了“国务院综合国情GIS”、“国务院防汛气象信息系统”、“国务院西部大开发空间辅助决策信息系统”、“国务院电子地图系统”、“电子政务空间辅助决策示范工程”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信息系统”等;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方面,空间信息技术在西部大开发、可持续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青藏铁路工程等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归纳起来,GIS融入电子政务有如下几种方式:
(1)独立应用。GIS是个独立的专业应用系统,它们与其他电子政务系统是分离的。由于专业性太强,往往限制在具体业务部门。
(2)松耦合。这种类型利用GIS的空间可视化优点和一定的空间分析功能,使政府管理和服务工作更加形象、直观。虽然从软件角度来说只有一个,但是地理空间信息平台与其他电子政务模块是分离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分开存储。例如,用电子地图展示某个区域宏观经济空间布局、城市某个地方的环境污染程度等。
(3)紧耦合。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存储在一起,GIS与其他电子政务模块关联比较紧密。系统不只是具有距离量算、土方计算等通用的空间分析功能,而是与专业数学模型结合起来提供非常专业的空间分析功能。例如,系统能够根据模型计算拆迁过程中涉及多少栋建筑、多少居民、需要赔偿多少钱、要准备多少量推土机或货车、能够在多少天内完成等等。
(4)无缝集成。即GIS不再是一个功能模块,而是完全融入电子政务系统。这种方式改变了以图层为基础的数据组织方式,地理空间信息直接嵌入到电子政务系统当中。
尽管空间信息技术已经在许多政府部门得到应用,但由于思想观念没有及时转变、空间信息技术还不完善、电子政务还不深入等原因,在电子政务建设工程中地理空间信息产业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下面以GIS为例来阐述中国地理空间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1)我国地理空间信息产业本身还比较弱
据中国GIS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发布的2002-2003年统计数据,全国GIS软件年销售额约为2亿元人民币,其中ESRI的产品约占国内GIS软件销售总额的30%,再加上国外其它GIS软件在国内的销售额约超过一亿多人民币,国产GIS达不到一半的市场份额。据统计,全国从事GIS业务的企业有1500多家,但是大型GIS企业少,中小型GIS企业居多。GIS企业的资本规模也偏小,国内GIS企业注册资金最大的为数千万元,大多数公司注册资金在50-200万元。GIS企业的人员规模也比较小。100-200人以上规模的GIS公司才占1/4左右,大部分GIS公司的员工数目在50人以下。国内GIS企业“小、散、弱”的特点要求必须走“抱团”发展的道路,各自合理定位自己的角色,从而建立完善的GIS产业链。
目前,不少GIS企业都在依托一定的科研背景开发自己的平台产品,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GIS平台产品多,市场很难做大,投资-收益比就大,企业资金实力就不强,市场推广难度肯定大,并影响产品技术研发投入,削弱GIS平台的功能升级,容易使其变成“大而无当”的东西。实际上,国内就那么两三家左右达到ESRI产品的高度就够了,其他公司围绕GIS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并逐渐形成一套工程方法体系。
国内GIS企业同质化、跟风现象严重。例如近年来我国出现的“电子政务”热,许多公司纷纷提供所谓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在原先产品基础上包装“电子政务”概念。同一个需求可以找到一大堆GIS公司,这些公司的产品大体差不多,使客户很难选择。因此,GIS企业要“分工协作、各得其所”,形成产业集群,共同做大电子政务市场。
(2)地理空间信息产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有人往往想当然地认为,技术发展了,开发的产品多了,产业就会自然而然地发展。这种“唯技术和产品论”是片面的。技术研究的确很重要,产品开发也很重要,但这些还不够,还需要良好的产业服务体系。
俗话说:信息化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数据是应用的基础,没有数据,应用系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基础地理数据获取途径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空间信息产业的发展,有关政府部门公布这些数据会减少大量的重复采集工作,也可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权威性;对高分辨率空间数据过于保密,促使国内GIS厂商去购买国外的产品,因为国外1米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已经商业化;由于部门之间各自为战,缺乏数据共享体系,也没有一套部门利益协调方案,导致数据重复采集。除了IT制造业、软件产业、信息服务业,数据产业同样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前国内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数据产业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目前,我国GIS工程管理水平已有了可喜的提升,但我国不少GIS企业,特别是中小型GIS企业仍然缺少高水平的GIS工程设计与管理人才,项目规划、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工程验收与维护等都还没有具体的规范可供参照,造成GIS项目失败率高居不下。咨询公司可以帮助GIS用户理清需求,选择合理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包括产品选型;也可以通过发布行业发展报告等形式,帮助GIS厂商把握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指导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和业务调整。此外,还可以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产业分析报告、帮助制定产业政策,以及其他咨询服务。
我国大部分用户单位对空间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缺乏了解,不知道自己的真正需求是什么;项目立项比较盲目,“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屡见不鲜;缺少“最佳实践”之类的参考系统和建设经验。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单位的利益很难得到保障,GIS开发商也容易存在投机心理。由于没有第三方的工程监理机构作为纽带,用户与厂商的扯皮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独立的第三方GIS工程监理体系。
(3)应用不深入、利用率低。
在国内,大多GIS应用集中在水利、交通、建设、国土、环境等明显带有空间特征的领域。在财政、税务、金融、工商等这类领域,应用还很少。在解决当前政府面临的许多难题中,还没有充分发挥地理空间信息的作用。例如,城市化过程中的资源支持问题,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市政设施资源等。目前许多政府GIS还停留在地理可视化、空间查询、简单空间分析等层面,专业分析功能通常比较欠缺,无法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这是由于GIS平台本身的空间分析功能还比较弱,与专业数学模型缺乏结合。只能告诉用户“哪里有什么、什么东西在哪里”等浅层次的现象,无法说明“为什么会这样、以后会怎么样、如何利用GIS进行优化等”。 因此,要提高政府GIS的模型集成能力,方便用户在政府GIS中定制或输入专业数学模型。同时,还要对GIS应用进行创新,更好地服务于电子政务。
由于缺乏数据,数据陈旧,许多政府GIS闲置率很高。有的系统甚至就是试运行时候热闹一阵子或领导视察时候供参观一下,之后就无人问津了。即便是有数据,但如果质量差,“垃圾进、垃圾出”,处理结果不可信,同样是白费。要不断采集、获取地理空间数据,并做好整理、入库工作。要建立一套持久是数据维护、更新机制,保持数据新鲜度。要协调各方利益,制定合理的地理空间数据政策。
(4)在人才储备、界面设计、领导意识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国内GIS存在专业设置较为单一,主要是培养技术和应用人才,缺乏针对不同目标和社会需求的GIS人才培养方式。与国外GIS教育相比,国内跨学科GIS教育和GIS辅修教育较少,导致跨学科GIS人才匮乏。要使空间信息技术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很好地发挥作用,必须培养一批既懂电子政务、又懂空间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例如,开展公共管理专业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交叉培养,建议在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开设电子政务课程或开设政府地理信息系统方向,在公共管理专业开设“空间信息技术及应用”之类的课程,。
目前,GIS用户界面复杂、术语多,对于各级领导干部和普通公务员等非专业人员操作起来难度较大。GIS使用往往局限于特定部门,信息开放度不够,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不到位。为此,一定要简化GIS的使用。GIS用户界面应做得“傻瓜化”,操作手册语句要通俗化。要开发各种简便的无线终端设备,实现地理空间信息“落地”。
此外,领导缺乏“空间意识”,重视程度不够。不少领导长期接触的是公文等非空间信息,没有地学知识背景,习惯于模糊思维(如“大概在什么地方”等)。他们没有认识到许多经济、社会现象都与地理因素(包括自然的和人文的)有关,没有意识到“空间思维”能够发现和认识很多问题。因此,要在公务员中宣传、普及空间信息技术知识,让他们知道空间信息技术可以应用到哪些方面。要让领导,特别是地方领导,认识到通过GIS能够精确把握本地区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情况。这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领导树立“空间意识”,讲国内外其他地方GIS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的成功案例。实际上,GIS在区域规划、招商引资、城市减灾、市政管理等方面都已经有成功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信息技术在政府部门应用的不断深入,电子政务正在不断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对地理空间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广、越来越深,地理空间信息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这个过程中,地理空间信息产业界一定要适应电子政务的发展要求,逐渐弥补自身的一些不足,利用地理空间信息为政府各项工作服务、为企事业单位和普通老百姓服务。
快给分吧?
『贰』 电子政务对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1.督查督办:有效分解、指派、沟通、监控任务,建立一套督查有力、管理透明、落实及时、处理合理的信息化行政督察模式和运营体系,实现政府单位内部工作任务布置、工作进展及完成结果反馈、监查部门对工作进行监控督查,并对工作的进展及督办情况生成相应的督查报表,上报给领导或进行内部通报。
2.政务公开:提供对外平台的数据开放门户,可展示需要公开的公文、档案、通知、新闻、事记等。
3.大事记:提供可编辑的大事、要事的记录范围,例如人事变动事、重大事件等;提供上级对本级重要领导工作活动记录,本级重要领导工作活动,其他工作和活动等.
4.收文管理:企业内部正规收文处理。收文登记人将被发放的发文转成内部收文流程,按标准化办理流程,送交相关领导进行拟办和批示,并送给相关部门承办,传阅等。
5.发文管理:企业内部正规发文自动化管理。拟稿人选择权限审批流程进行公文发起,送交相关领导进行审核、会签、签发等操作,到办公室文书科进行发文登记、套红、盖章、分发、归档。
6.档案管理:提供统一档案查询界面。可针对档案的类型、著录项进行高级查询;提供案卷管理、卷库管理、档案借阅、文件归档等。
7.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提供三维权限共享,六种操作权限控制,多种文件类型快速准确检索。
8.领导门户:总览全局,方便领导操作与管理。
9.手写签批: 支持压感效果,根据用户用力大小来模拟真实字迹。
10.费用管理: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推行费用管理与控制信息化建设,一般需要从集团管理层面、业务操作层面、财务管理视角及IT规划角度来综合考虑利用信息平台解决以上各层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规划满足未来长远发展的思路。
11.统计报表:自定义图表分析,支持单表和多表分析,支持柱状图、饼图、线形图、漏斗图等多种图形分析,还支持各种统计条件,强力支持企业的各项业务、管理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决策,外源数据库无开发型连接,即连即用。
12、产品全面支持移动办公,可在iOS和Andriod两大平台下的手持移动设备上完成流程的办理和审批,随时随地查阅邮件、新闻、公告、日程、日志、办理工作流、公文待收、公文待阅、个人网盘、公共网盘、通讯簿、职员查询、查阅报表、移动考勤定位签到、计划管理、任务管理、客户管理、讨论区等
13、特色定制:提供进一步各功能模块的定制功能,量身制作政务平台的功能需求;对政务门户可区分内、外门户的权限、内容分级管理,自由分配决定及审批发布内容。
14、与其它bs、cs等业务系统无缝组合开发,实现统一bs结构单点登陆,权限控制简便安全。
『叁』 实施电子政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电子政务有公开、及时、高效等特性,特别还有电子记录历史查询等专便捷性,当然对属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OA办公软件,电子政务OA自动化系统,推荐考察试用 云海中腾OA,采用国际化java语言十余年持续开发,千余高端行业客户,配备安卓、苹果ios移动办公app专业客户端,阿里钉钉、微信企业号接口,大量控件免费提供,并提供量身定制拓展开发,提供本地化安装配置实施培训服务。
『肆』 电子政务有哪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智慧政务建设中,如何避免建设方式“重新建轻整合”、建设投入“重硬轻软”和“信息孤岛”等问题,不能简单从政策、技术角度去解决,应该注重经济学的视角。总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从需求出发
智慧政务的需求,来自于业务工作实践。智慧政务究竟能给业务工作带来哪些好处?这是业务部门真正关心的问题。建设方式“重硬轻软”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软环境”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效需求,需求不足,何谈投入?对“硬投入”的重视,是改善办公条件、树立先进形象、获得上级肯定等外在需求的体现。但这些外在需求不能成为发展智慧政务的持久动力。只有确立长期、稳定的来自业务工作自身的内在需求,才有可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这就要求我们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培养这类需求。对于需求,只有那些对业务与技术两方面都很了解的人,才有发言权。因此业务人员必须有意识地提高信息技术素质,这才有可能发现业务工作与信息技术的最佳结合点,从而提出有价值的需求。最有价值的需求,不仅在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更体现在智慧政务能够实现传统政务难以达到的深层领域,如科学决策、优化管理等。
需求也存在于智慧政务实施过程的控制中。降低代价,就要在实施的步骤、方案上有所取舍。从代价小、成果明显入手,并用取得的成果弥补付出的代价。例如在用户的选择上,以一线业务人员为突破口;在项目的选择上,以日常工作的实际需要为主攻方向。在已经取得较好效益的智慧政务工程中,“金关”、“金税”等成功范例都证明了其合理性。
无论是通过智慧政务与传统方式的比较来开发需求,还是利用智慧政务自身实施代价的控制扩大需求,都是以降低代价,刺激需求为手段,达到推动智慧政务发展的目的。
二、注重建设的利益最大化利益最大化主要有两个方面:
●有偿共享
这里的“有偿”,并不仅限于物质方面,也可能是某种无形资产的增加。“信息孤岛”的出现固然有规范标准滞后的因素,但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孤岛”和“整合”,哪个给资源拥有者带来的收益更大?共享使资源拥有者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于资源的垄断和控制,这种利益的损失如何弥补?可见,要整合资源,先整合利益。形成这种效应的前提是资源使用者同时又是资源提供者,每个资源提供者的利益都通过共享得到了补偿。这就好像是加入了某种联盟或多边协议,享受利益的前提是必须遵守约束,即作出贡献。现实情况比较复杂,有的资源使用者并没有提供可共享的资源,有的资源提供者本身并不需要使用资源,且资源的质量不易量化。这种情况下整合利益的关键在于,把资源使用者从共享中获得的利益通过利益补偿机制反馈给资源提供者,使资源提供者和资源使用者在利益分配上趋向平等,从而通过人为干预达成“合作均衡”。只有满足了资源提供者的切身利益,才能保证共享信息的质量、数量,形成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这就需要在各个资源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建立横向的资源利用监控与评估体系,这一环节既不能光凭资源提供者的一面之词,也不能仅靠资源使用者的主动反馈,而要通过第三方实现。所以,要做好信息共享,除了统一的规范标准外,还需要公正、有效的资源使用监控、产权保护、应用效益反馈和评价机制。
●量入为出
这里的“入”是指收益,“出”是指支出。支出的价值可以通过收益来体现,通过收益可以很好地控制支出,建设单位为了今后的利益最大化,不能吝惜自己当前的支出,势必在对应用效益有决定作用的“软投入”、“软环境”和现有资源的整合上多下功夫,这就有效杜绝了“形象”工程、“昙花”工程,限制了自建自用的“孤岛”工程,鼓励了“共享”工程、“实效”工程。这是通过改变约束条件、利用人在重复博弈情况下谋求长远利益最大化的结果。有偿共享,量入为出,无论是帮助获利还是限制获利,都是通过“利益最大化”对智慧政务建设进行有效控制的方法。
三、以人为本需求也好,利益也罢,其最小的具体行为单元都是人。
1、信息技术带给人的解放是全方位的:网上办公与网上购物,使人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工作方式的改变,可增强人的成就感;在线交流沟通,满足了人的社交需求;多媒体娱乐,缓解了日常的焦虑。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由的、快乐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其具有的能量和潜力是不可限量的。人本管理不仅要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在于促进人自身的自由,使人获得全面的发展。在信息系统建设中,把信息技术对人需求的满足和自由的提升作用人为地剥离出来并加以抛弃,这是造成业务人员对信息技术普遍缺乏兴趣、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的原因之一。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要利用信息技术创造价值,必须先让其深入人心。实施人性化的管理,是实现这一步骤的有效手段,也正顺应了现代管理理论的潮流,金鹏信息电子政务软件公司。
『伍』 国内在电子政务方面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就目前来说,信息技术在我国各级政府中的应用起步较晚,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时间还不算长,特别是一些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情况更是如此。虽然近年来,计算机的应用在各部门的发展很快,但总的来说,在政府内部业务流的计算机化方面我们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政府内部业务流的计算机化是政府实现对用户服务信息化的基础,把政府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面向用户的服务信息系统建设结合起来,综合加以考虑和规划,充分利用我们的后发优势,争取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由于电子计算机在政府中的应用时间不长,在我国政府各部门中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一种有利于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发展的计算机文化。电子政务的发展,无论在它的内容和方法上,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各样的社会阻力。特别是当电子政务的发展与某些部门或集团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当电子政务的发展影响到少数人的权利和利益的时候,当电子政务要求政府行为更加透明而使得贪污、渎职不易发生的时候,这种阻力更为突出。因此,在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克服形形色色的社会阻力是电子政务能否成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以政府业务而为主线发展电子政务
从国外的情况看,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均以政府的业务流为主线,一个一个地实现政府业务流的信息化,以避免强化现有的政府结构。
以政府的业务流为主线就是根据轻重缓急将政府职能中带有不变性的业务流一个一个地计算机化和网络化,既满足了政府的急需,又有利于政府的职能转变和政府的重构。
以政府业务流为主线发展电子政务实际上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给政府重新“梳一次辫子”。把那些最急需的政府业务流的“辫子”先梳理出来。等到按照优先顺序把“辫子”梳完了。一个电子政务的总体结构就出来了。那些没有梳进“辫子”的业务流就是要转变的政府职能;而那些没有梳进“辫子”的部门就是要调整的政府机构。
2.以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发展电子政务
我国大大小小的政府机构数以万计。如此巨大的电子政务建设规模,如果采用个体经济的办法任由部门各自开发自己的系统,不仅浪费大量的资源和时间,而且由于缺乏标准和规范,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之间的各种系统势必难以兼容,信息资源难以共享。
实际上,电子政务中包含许多的标准“零部件”,如人事、财务、计划、公文、档案、日程安排、国有资产、器材、图书资料、考勤管理及政府网站等等,不下数十种。如果这些“零部件”都规范化和标准化并由企业来开发,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而且可以形成和支持一个相当大的软件产业。“零部件”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关键则在于政府业务过程的规范化和数据模型的标准化。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电子政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并不一定都需要通过行政命令来实现,有些可以通过技术政策来引导和推进,有些则可以依赖于市场的作用,让市场占有份额大的产品成为事实上的标准或规范。建立政府与企业某种形式的伙伴关系有可能使双方都从中受益。
其实,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并不一定非要政府投资不可。政府的职责是完成法律赋予的职能,不是信息系统的开发。因此,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政府的角色是准确地提出对信息系统的要求,实现对信息化的有效管理,系统开发的任务应该留给企业去做。如果每一个政府部门都建立一支队伍去搞部门的系统开发,不但成果不能商品化,而且为内部人员非法修改系统和犯罪提供了机会。
金鹏信息电子政务解决方案
『陆』 电子政务将会给社会与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一)促进政府信息的公开 政府信息范围广泛,与广大民众生活息息相关。以往人们主要通过报刊杂志,广播、 电视等形式了解相关的政府信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将政府的具体政务职 能以信息化的手段来实现,从而形成电子政府,电子政府随时向公众发布政府工作信息,使 得广大公众随着互联网普及应用,对政府信息的了解也逐渐增加。电子政府不受时间和空间 的限制,在加强政府与社会公众的沟通与交流方面,与其他方式相比有十明分显的优势,它 增加了政府工作的公开性、透明性和规范性,对于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接受公众的监督, 改善政府和公众的关系,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对政府工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工作质量和工作 效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了经济社会管理能力 政府作为我国的社会经济的管理者和服务参与者,管理和 服务的水平直接影响社会 经济的发展。政府提供服务的质量的是否让公众满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标。 电子政务促进政府办公实现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系统作为电子政府建设的前提,对政 府工作的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本人在日常工作中对办公系统的使用具有深刻的了解, 办公系统自动化使电子政府利用快捷的电子流转方式按照政府工作一定的顺序和流程进行, 代替了以往传统的纸质办公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工作成本和工作时间,并对每个 运转的流程进行有效地管理和监督。 电子政务还可以促进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整合。电子政务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政务信息互联互通,使各种信息资源实现共享,减少信息采集 成本,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不仅节约管理资金,也节约了时间,从而降低政府的管理成 本。电子政务还可以通过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实现政府工作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 。 同样的电子政务的发展,也带动了我国信息产业、IT 企业快速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应用软 件产业的发展。如工商管理软件、财务软件、政府采购软件应用开发,需要靠我国的 IT 企 业来承担制作,在带动IT 产业及应用软件的开发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通过电子政务,加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监督,如针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财务管 理工作混乱从而滋生腐败的现象,电子政务可以通过应用软件的开发,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 堵塞财务管理漏洞,从源头防治腐败,增强对财务的监督和管理以及财政宏观调控能力,更 好地保障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良性发展。 (三)推动了我国的民主化进程 电子政务的发展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的民主化进程,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做出重要 贡献。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化建设逐渐受到关注。电子政务一方面可以为参政议政提供新 的渠道,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加强民主监督,使政府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柒』 电子政务给经济带来的影响
罗伯特·达尔在《行政学的三个问题》中曾指出:“从某一个国家的行政环境归纳出来的概论,不能够立刻予以普遍化,或被应用到另一个不同环境的行政管理上去。一个理论是否适用于另一个不同的场合,必须先把那个特殊场合加以研究之后才可以判定。”
电子政务的策略,是从各国的实践中归纳出来的“概论”,从行政生态学研究角度,我们不对它进行好或坏的价值判断。我们只关心某种具体策略“是否适用于另一个不同的场合”。一个具体的电子政务策略,只有适合“特殊场合”的具体国情,我们才对它判断为“好”,否则就要判断其为“坏”。随着一国行政环境的发展变化,行政系统的策略选择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好与坏的判断,也是与时俱进的。
什么是行政环境
行政环境就是政府管理的环境,它是指围绕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这一主体的外部境况,是各种直接地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的客观因素的总和。 宏观行政环境即通常所说的国情,包括国际的社会、自然环境和国内的社会、自然环境,它是行政环境的基础,对行政活动有决定性的作用。
1961年,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弗雷得·雷各斯(Fred W·Riggs)发表了《行政生态学》一书。通过对各国行政生态要素的分析,提炼出他认为最重要的五个要素,并对这些要素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这五个要素分别是:经济要素、社会要素、沟通网、符号系统和政治构架。这五种要素之间不是互相孤立的,而是交叉作用、互相影响的,因此在实际考察中,情形是错综复杂的,既要注意单个分析这些重要因素,又要注意到彼此之间的互动性。
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的关系是双向的、辨证的。一方面,行政管理都处在一定的行政环境中,并受到行政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有什么样的行政环境,就有什么样的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必须适应行政环境的变化,由于行政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行政管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行政管理必须从实践出发,从客观的行政环境出发;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它可以改造行政环境,要么使行政环境变好,要么使行政环境变坏。
依据这种理论,我们研究电子政务与行政环境的关系就会发现,经济要素在各种环境要素中,对电子政务的影响最大。
行政环境对电子政务的影响
经济要素作为行政环境的首要环境因素,对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水平,具有决定性影响。表现为,不同的现代化程度和收入水平,生产方式不同;不同生产方式,社会组织形式不同;不同社会组织形式,政府组织结构不同。
第一, 不同现代化程度和收入水平的国家,生产方式阶段不同。高收入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意义上的现代化,正向后工业社会生产方式转变;中高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处在实现工业化意义的现代化过程中,一般处在向工业生产方式的全面转变之中;低收入国家往往是农业国,如乌克兰、孟加拉国等,农业生产方式还在经济活动中占重要地位。
第二, 不同生产方式决定不同社会组织方式。扁平化网络组织,是随着信息化生产方式兴起而兴起的;科层制组织,是随工业生产方式兴起而普及的;家庭式组织,是与农业生产方式相伴随的。
第三, 社会组织方式决定政府组织结构。 政府流程再造,往往出现于扁平化企业网络组织发达的后工业化国家。例如,美国政府提出的“重塑政府”的改革,重点就是把企业家精神引入政府管理。其中大量引入了企业的扁平化组织管理经验;在科层化组织为主的工业化社会之中,科层制一般成为政府组织结构的主导形式;在主要经济体中广泛存在农业家族式组织的社会之中,政府改革主要还集中在从家长制向科学管理转变上。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按世界银行高、中高、中低和低收入四类国家划分,分别找10个国家进行实测分析。在全部40个国家中,有38个国家呈现一般规律,只有泰国(中低收入组)和印度尼西亚(低收入组)与众不同。
一般规律是:一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和策略,与其经济要素水平,呈现高度正相关性。经济要素水平高的,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和策略较高;经济要素水平低的,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和策略水平低。更难能的是,这个规律不仅对于组间比较适用;在组内(每组组内一般都跨两个发展阶段)比较也适用。即同一收入组内,经济要素水平高的,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和策略较高;经济要素水平低的,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和策略水平低。而其它三个环境要素(沟通网、创新基础和人力资源),只在组间比较存在类似规律;组内比较不存在类似规律。
泰国和印度尼西亚是上述规律的明显例外。它们的经济要素均在本收入组中,处于领先地位,但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反不如同组经济要素环境值低的国家。但这两个国家均有一共同之处:虽然经济要素在组内领先,但同时有多个其它环境要素值,低于本组平均值。泰国是其它所有三项环境值,均低于本组平均值;印度尼西亚是有两项环境值低于本组平均值。说明,虽然经济要素是电子政务发展第一位的环境决定因素,但经济以外的环境要素与经济要素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互制约作用。尤其对于涉及体制改革的政务来说,意识形态、文化传统、技术状况等的作用不可忽视。电子政务发展不可能只考虑经济一个因素,还必须与社会的全面进步,联系在一起考虑。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电子政务策略,作为一种行政系统的决策,不是随心所欲的。其合理性,不光不是决策者个人或集体主观决策单方面决定的,甚至不是行政系统自身单方面决定的,而是要求系统选择与行政环境实现高度统一,才能达到的。
我国的行政环境和电子政务
那么,我国行政环境有何特殊性,对电子政务中的行政组织方式,会产生什么样的特殊要求呢?
行政生态学的创始人雷各斯认为:与农业社会相适应的是融合型行政模式(Fused Model)。在农业社会中社会结构是混沌不分的,如同折射前的自然光是一道白光一样。它以农业为经济基础,没有明确、细致的社会分工。与之相适应,行政行为与其他行为,如政治行为、立法行为、司法行为、战争行为等是混杂一起的,没有专业化的行政机构,因而行政效率低下。其权力来自君主,官吏来自特殊阶层,实行世卿世禄制度;政府与民众沟通很少,官僚职位重于政府政策,行政风范带有浓厚的亲属主义色彩。
与现代工业化相适应的是衍射型行政模式。白光经过棱柱体的折射后,衍射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意思是象工业化生产方式中明确、细致的分工一样,政府职能也要进行明确的、极细的行政分工,通过分工明确的职能机构,执行不同的行政职能,以提高行政效率与管理的科学性。
雷各斯由于时代局限,没有预见到信息社会,及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扁平型行政模式的出现。但他提出了一个与过渡社会相适应的是棱柱型行政模式。雷各斯将介于农业社会和现代化工业社会之间的社会形态作为过渡社会。由于其过渡性,故既保持着传统社会的一些特征,又具有现代社会的一些因素。如同光进入棱柱中的折射过程,所以可以称为“棱柱型”模式。
我们认为,我国当前对电子政务的基本诉求,是要有助于建立“双棱柱型”行政模式。第一重棱柱是实现农业组织方式向工业组织方式的过渡;第二重棱柱是实现工业组织方式向信息组织方式的过渡。为此,要转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方式。这是由我国所处的半农业、半工业、半信息化的复杂行政环境决定的。不考虑行政环境中的农业社会遗留问题,行政决策就会脱离国情;不考虑行政环境中的信息社会挑战问题,行政决策就会丧失机遇;更重要的是,不考虑工业社会的现实问题,行政决策就会失去重心。
『捌』 如何理解电子政务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含义
是论文,还是?
『玖』 如何发挥电子政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云海中腾OA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的功能亮点:
1.督查督办:有效分解、指派、沟通、监控任务,建立一套督查有力、管理透明、落实及时、处理合理的信息化行政督察模式和运营体系,实现政府单位内部工作任务布置、工作进展及完成结果反馈、监查部门对工作进行监控督查,并对工作的进展及督办情况生成相应的督查报表,上报给领导或进行内部通报。
2.政务公开:提供对外平台的数据开放门户,可展示需要公开的公文、档案、通知、新闻、事记等。
3.大事记:提供可编辑的大事、要事的记录范围,例如人事变动事、重大事件等;提供上级对本级重要领导工作活动记录,本级重要领导工作活动,其他工作和活动等.
4.收文管理:企业内部正规收文处理。收文登记人将被发放的发文转成内部收文流程,按标准化办理流程,送交相关领导进行拟办和批示,并送给相关部门承办,传阅等。
5.发文管理:企业内部正规发文自动化管理。拟稿人选择权限审批流程进行公文发起,送交相关领导进行审核、会签、签发等操作,到办公室文书科进行发文登记、套红、盖章、分发、归档。
6.档案管理:提供统一档案查询界面。可针对档案的类型、著录项进行高级查询;提供案卷管理、卷库管理、档案借阅、文件归档等。
7.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提供三维权限共享,六种操作权限控制,多种文件类型快速准确检索。
8.领导门户:总览全局,方便领导操作与管理。
9.手写签批: 支持压感效果,根据用户用力大小来模拟真实字迹。
10.费用管理: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推行费用管理与控制信息化建设,一般需要从集团管理层面、业务操作层面、财务管理视角及IT规划角度来综合考虑利用信息平台解决以上各层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规划满足未来长远发展的思路。
11.统计报表:自定义图表分析,支持单表和多表分析,支持柱状图、饼图、线形图、漏斗图等多种图形分析,还支持各种统计条件,强力支持企业的各项业务、管理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决策,外源数据库无开发型连接,即连即用。
12、产品全面支持移动办公,可在iOS和Andriod两大平台下的手持移动设备上完成流程的办理和审批,随时随地查阅邮件、新闻、公告、日程、日志、办理工作流、公文待收、公文待阅、个人网盘、公共网盘、通讯簿、职员查询、查阅报表、移动考勤定位签到、计划管理、任务管理、客户管理、讨论区等
13、特色定制:提供进一步各功能模块的定制功能,量身制作政务平台的功能需求;对政务门户可区分内、外门户的权限、内容分级管理,自由分配决定及审批发布内容。
14、与其它bs、cs等业务系统无缝组合开发,实现统一bs结构单点登陆,权限控制简便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