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经济发展与人类安全关系
经济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但是同时也为人类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等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所以就要经济实行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获得经济的发展。
Ⅱ 分析人类发展指数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关系
经济程度高说明文化程度高
文化与经济从来密不可分。文化与经济是人类所创造的财富中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文化是整体,是物质财富、经济财富的总和,经济只是其中之一。生产力越发达,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就越密切。从这个角度说,今后的经济是文化经济。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从另一个角度说,只有发达的经济而没有先进的文化,并非真正的强大;如果只谈经济,不谈文化,经济的发展也难以持久。就一个国而言如此,就一个企业来说亦如此。
人可以创造物质,也可以将其毁掉,“9·11”就是一例。只有文化,特别是底层文化所涉及的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天的关系、现实与未来的关系等关系,是任何武器都摧不毁的。只要有人在,那些物质的东西完全可以复兴以色列就是典型的例子。犹太人于公元前10年建立以色列国,到公元159年以色列被灭,犹太人在1800年间没有祖国,在历史上遭到了德国、法国、波兰多次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只不过是最后一次。1947年联合国决定同意以色列复国,两三年之内回去了两三百万人,以色列现在的人口是800万,占全世界犹太人的三分之一。犹太人的人数虽少,却掌握了世界财富总量的相当比重,仅华尔街就有四分之三的财富掌握在犹太人手里。有希伯来文在,在犹太都的教义在,有犹太的社区文化在,犹太人就能在世界上顽强生存。反面的例子文化也有,匈奴、鲜卑族也曾经很强大,但由于没有强大的文化都消亡了。埃及法老文化也没了,现在的埃及是另一人种。古希腊、罗马都是如此。
文化渗透于经济的全过程。从经济活动中的人到对经济活动的处理,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到产品的交换以及使用,无不渗透着文化,因为经济的全过程都是人的活动。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经济收入,极大的丰富人们文化生活水平,人们从过去的吃饱穿暖转变到营养 健康 美丽,注重生活品位;现在中国融入国际化大家庭,在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对外商贸 文化交流频繁,礼仪和文明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高低的直接标准,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们追求文明,以求发展.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其经济发展的程度与社会文明的程度,必定是与其国民的文化素质的高低成正比例递进关系的。例如,我国在2000年就业人口的平均文化程度是5.8年,而日本早在1975年全国劳动力的平均文化程度就已达到了11.7年。特别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之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文化的依赖性势必越来越大。
综上所述,文化程度的高低与经济程度的高低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文化渗透于经济的全过程,经济发展了,社会就有足够的资本投入到教育中,从而促进文化程度的提高。文化程度提高了,反过来又能促进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
当我们看到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能代表文化程度的高低时,我想很多人的第一理解的意思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表面的。其实我们只要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其实我们还可以这样去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提高了,文化程度不是很高的人必定会追求文化程度的提高,文化程度本来就很高的人也会追求进一步的提高。正常人绝对不会认为自己上午文化程度已经很高了,所以没有必要再去提高了,即便是那些愚蠢的、无知的人在当今经济发展水平如此高的环境下也会自觉地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程度,这是必然的。总而言之,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会越来越重视文化水平的提高。从此我们就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能代表文化程度的高低的,这点我们可以毫无疑问地作出肯定的回答。
没有必然联系,但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就是所有的精神文明都是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之上的。如果经济水平太低的话,文化程度(可以说是教育水平)很难得到保障。
经济的发展绝对是建立在文化基础之上,没有一定的文化是不可能有发展的。但是经济一旦发展到现有文化已经不能再维持其持续发展时,说明文化已经落后了。所以经济与文化的高低是相互的,只要一国经济持续发展或拥有发展的巨大潜力就说明文化也是不错的,反之异国没有巨大的文化就说明这一国家没有发展的条件。
经济和文化有很大的联系,综观中国历史,哪个朝代经济发展得好,人民生活的好,哪个朝代的文化也就越发达,对外界的影响也就越大。通常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更决定了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
下面让历史来见证我们的观点吧:中国封建王朝的顶峰是宋朝而不是唐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朝代。宋代是为中国最争光的朝代,也是当时世界上发明创造最多的国家。宋朝也是中国为世界贡献最大的时期,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发明一半以上都出现在宋朝,那时中国所谓的四大发明的三项被发明或是开始得到大规模实际的运用,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纸币、垂线纺织,瓷器工艺的重要改革等。宋朝航海、造船、医药、工艺、农技等都达到了古代前所未有、后难比及的高度。宋朝还发展起一门新科学,技术科学。宋代的GDP是占全球的50%。国家的综合实力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宋朝都是当时世界的第一大国。宋朝已经达到了封建王朝的顶峰,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些辉煌的成就与宋的综合文明有直接联系。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以来第二个学术自由的时期。宋朝第一次出现了工匠传统和哲学传统合流的迹象。宋朝闻名的四大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嵩阳书院)成为儒家弟子吸取文化乳汁的圣地,"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宋仁宗赵祯爱好学习崇拜儒家经典。赵祯首次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拿出来合在一起。
Ⅲ 人类历史上得经济发展趋势和特征,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阐述
中国经济发展来从男耕女织、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发展到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中国由于列强的对中国经济侵略的进一步加深,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在曲折中艰难发展,建国后实行三大改造,后来又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形成了独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世界经济(主要指欧美国家)最早可从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开始,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争夺中,世界市场逐步形成,随后,英国首先开始了工业革命,而后在欧美各国出现,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把世界都包揽在资本之义市场经济中,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整个世界连为一体,经济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全球化趋势也日益加强。
Ⅳ 我们如何把个人发展与经济社会联系起来
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等发回达国家实现中华民答族的伟大复兴这一观念紧紧融入自身价值观中并根据自身情况付诸践行,比如做适应经济结构工作从事新兴市场从小的说就是自己工作的付出来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Ⅳ 经济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问人类为什么要发展?那假如人类不发展,或许其他物种就会代替人类,经济促进繁荣,让人类生活的更好,能利用更多的资源去发展生产力;文化需要发展,人类文明...
Ⅵ 人类经济发展的三大经济形态是什么
关于人类经济形态的分类方法,有学者认为,从分类学上分析,人类经济形态以为产业结构为标准来分类,可分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高技术)经济等阶段;
①如以资源配置为依据来分,可分为劳力经济、资源经济和智力经济。
②这两类分类方法无实质区别,因为产业结构的特征与本质均取决于资源的配置方式;本书为便于论述,采用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分类方法。上述产业结构最终分类均是源自最能集中反映知识发展水平的生产工具的进步与发展,恰如马克思主义经典教材中经常指出的那样:工具改进是生产力发展的最显著的标志,经济发展最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生产力是社会变革最活跃的因众,是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③自人类进人文明史以来,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经历的三个经济发展阶段可以简述如下:农业经济数千年背彩已经逐渐远去,因为其效率低下,虽然绵延时间很长,但除了完成延续了人类生命这一主要使命之外,它在知识的积累等方面所创造的业绩远不如后来的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工业经济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快速发展后,掌声渐息;因为在推动人类发展的同时,它也污染了环境浪费了资源和能源,带来过多的温室气体,引起全球气侯的变化,使人类的生存面临着诸多挑战;更不用说期间因为争夺自然资源而爆发的多次破坏程度远其农业社会的血腥战争。虽然它给人类带来很多知识,但正是人类对某些知识
Ⅶ 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有关系吗
尽管我不懂经济,但我觉得"文理头大"说的很好.
主权保证人权,经济也是同样的.只有整个国家的经济搞好了,人民的生活才会幸福,这是无可争议的.
就拿我们祖国来做例子
改革开放30年了,中国也加入了WTO,近几年来保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虽然涌现了不少问题,但在某些方面还是为人民带来了幸福,如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汽车,教育的普及,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丰富等等.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能忽视这背后所隐藏的危机.07年,居民在生活方面的必要支出和贫富差距的高速增长,对中国共产党是巨大的挑战.贫富差距的过大必将引发社会的矛盾和安定.试想像,生活在战乱中,面对着飞涨的物价,你会幸福么?而且,中国近几年保持的近双位数的增长速度,也是在牺牲人民的福利。
2008年,奥运年,可以说是中国自建国以来最严峻的一年.西藏问题、台湾问题、美国次贷危机、人民币升值和许多隐藏的问题,是极大的挑战,但也是机遇。
我为中国担心,但我也对中国有信心,我相信中国共产党有这个能力来应对。搞好经济,攘外安内。
所以经济与人民生活幸福息息相关,经济学的知识也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
引用“文理头大”的话: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他并不等于生产力.所以虽然科技很重要,但他永远只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
经济的形成应该是基于私有欲的产生吧,而你所指的理想社会(我所理解的是大同社会,不知道你是不是说这个),是建立在物质基础极奇丰富的条件下的,与以前原始社会那种“大公无私”有着本质的区别。
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尚未形成私欲,而大同社会,是因为物质的丰富,想要什么都有。不需要货币去购买,人人都可得到物质上的满足,所以根本不会有占有欲。
这样的社会,没个几千年,都不会形成吧。
Ⅷ 人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经济上去了,人民生活水平却没有得到相应提高,不仅有违社会主义建设的初衷,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也与科学发展背道而驰。这个道理并不深奥,各级领导干部都懂,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事实上,在一些地方,虽然财政收入逐年大幅度增长,但居民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并没有同步递增,长期在低水平徘徊。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造成消费需求不足,使之难以形成对经济增长的有效拉动。此外,有的地方在项目投资、城市改造、道路建设、土地开发中,只注重政府政绩和投资者、开发商的利益,损害群众利益,群众对此反应强烈。在城市规划、新农村建设中,不顾客观条件,盲目追求“新思路”、“大手笔”,形象工程屡禁不绝,而用于公共卫生、社会保障、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等方面的投入远远不足,城市困难群体问题和贫困地区“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不和谐因素增多。出现这些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片面强调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忽略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下大气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下大气力做好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当前,尤其要倾力做好涉及民生的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等工作,切实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