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关广东的介绍~
广东简介
广东历史渊源久远,距今13万年前就有“曲江马坝人”在此繁衍生息。相传古为百越(粤)之地,故简称粤。秦始皇一统中国,于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设置南海郡,治所在番禺(今广州)。汉属交州。三国属孙吴。唐代在今广东、广西建置岭南道。宋淳化四年(993年)更名广南道。元代设广东道。明代设广东道宣慰使司,后改为广东布政使司。清代设广东省,相沿至今。
广东省位于岭南——中国大陆的最南部,属于低纬度的热带和亚热带区域。东邻福建,西连广西,北与江西、湖南交界,东南和南部隔海与台湾、海南两岛相望。陆域东起饶平县拓林的闽粤省界,西至廉江县营子的粤桂省界,南自雷州半岛徐闻县的最南端,北达乐昌县上旗头村的最北省界;介于北纬20°12/-25°31′、东经109°45-117°20′之间;东西相距约800公里,南北距离约655公里, 面积为17.7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比重为4.9%。 2003年末全省常住人口7954.22万人。 广东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除汉族外,境内居住的少数民族有瑶、壮、回、 满、畲、黎、苗 等42个,人口约占全省的0.6%。
广东的自然区域分异显明,包括南岭山地、岭南丘陵和雷州半岛台地3个区域。在自然地带上横跨与述3个自然区域基本重叠的3个地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边缘热带。在地貌上从北到南形成山地、丘陵、平原(含台地)3大类型,构成了3个 阶梯为粤北山区,由近似东西走向的自北向南发育的3列弧形山系(蔚岭一大庚岭、大东山一瑶山岭、连山一螺壳山一南昆山一九连山)构成,海拨在1000-1500米,粤西北的石坑崆海拨为1902米,为全省最高山峰;第二个阶梯为粤中丘陵区,包括粤东低山区、粤西低山区(粤东有凤凰山、莲花山、罗浮山等,粤西有天露山、云雾山、云开大山等),海拨多为300-700米,少数山脉超过1000米;第三个阶梯为粤南台地、平原区,以海拨50米以下的台地和5米以下的平原为主,台地以雷州半岛台地为最大,平原以珠江三角洲为最大。3个阶梯由北向南逐级递降,并向南海倾斜,构成了广东的地貌格局。
广东地居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范围之内。在此带内,所流下沉,又由高纬度向低纬度吹送,属性干燥,云雨稀少。故从世界范围看,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几乎都变成了沙漠或干旱草原,遂有"回归沙漠带"之称。唯处于此带内的广东,位于太平洋西岸,在季风的影响下形成特有的季风气候,带来丰富的降水,使广东的气候向湿润方向转变,广东不但没有变成沙漠或干旱草原,相反发育了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植被,成为全球回归带上少见的绿洲。加上广东雨热同期,水热比较协调,夏热多雨,冬闵少雨,而且高温多雨期长,干冷期不明显,又有北高南低的地势,暖温气流从南部海面长驱直人,覆盖全省,使夏季不至于太热;在冬季,来自中高纬度大陆腹地的干冷寒流,受北部多列近东西走向的山地阴挡,不易入侵广东。在广东发育着一套热带亚热带森林土壤系统及其相应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区系,仅高等植物就有近6000种。因而,广东气候湿润宜人,夏无酷热,冬无奇寒,植被茂繁,四季常绿,花果不断,是回归带上的一块宝地。
广东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曾经风云际会,英雄辈出。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省港大罢工、广州起义等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在这里发生,涌现出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叶剑英等一批杰出的历史人物,并留下许多珍贵的遗迹。
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了经济繁荣,社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广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增加值、居民储蓄存款、税收、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货运量、科技发明专利申请量等重要经济指标均居全国第一。
广东以开拓进取的精神,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努力与国际经济接轨,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外向型经济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出口贸易连续18年居全国首位,累计吸收外资占全国1/4.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对外经济贸易最发达、最具市场活力和投资吸引力的地区之一。
广东省古时候一直是“百越之族”居住的地域,清政府在这里设置了广东省,于是广东的名称沿用至今。 这里自古就是我国的富庶之地,早在秦汉时代已经有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活动,到近代,广东更是成为商业发达的地区。由于地理条件及历史渊源,这里也是华侨之乡,许多侨民出于对家乡的眷恋之情都会经常回乡,促进了广东省旅游业的发展。 广东省聚集最多奇特景观的地区在粤北,粤北包括韶关和清远,那些山地的自然景观非常美丽,有以丹霞山和金鸡岭为代表的丹霞地貌,有喀斯特地貌的连南、阳山、英德山群及溶洞;粤西则有着漫长而曲折的海岸线,拥有为数众多的优质海滩;粤东的梅州、河源、潮汕和惠州地区一向以其独特的客家文化而在广东自成体系,民风古雅,古文化遗存丰富,近年来也成为旅游热点。
⑵ 试析怎样才能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快改革财税体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 (2)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3)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考虑世界科学技术加快发展和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的趋势。以市场为导向,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和扶持新的经济增长点,是调整和优化结构的重要方面和必然选择。 (4)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5)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创新开放模式,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加快走出去步伐,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 (6)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要赶上发达国家,就要保持必要的发展速度,但更要注重增长的质量,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走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经济发展路子。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7)积极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的立足点。以国内需求为主促进经济发展,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加快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中,各方面的需求潜力十分巨大。面对国际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和世界经济的复杂变化,立足国内需求,可以使我国经济发展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增强抵御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根据形势需要实施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逐步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8)我国正在实现工业化,又面临信息化的浪潮,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要正确处理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9)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把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结合,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10)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建立健全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健体系和防疫体系,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提高城乡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继续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巩固扶贫成果,尽快使尚未脱贫的农村人口解决温饱问题,并逐步过上小康生活。(11)就业是民生之本。积极扩大就业,是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拓展就业渠道,广开就业门路。加快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以劳动者自主就业为主导、以市场调节就业为基础、以政府促进就业为动力的就业机制。依法加强劳动用工管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要关心和解决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生活和再就业问题。国有企业要积极挖掘内部潜力,多渠道分流富余人员。国家要在财政、税收、金融、工商管理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支持下岗职工积极创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提高下岗职工的素质和技能。引导下岗职工转变观念,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要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费和基本养老金。 (12)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3)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14)坚持搞好宏观调控,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⑶ 广东省应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完善政策,加大吸引人才的力度,因为未来支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科技和人才,完备的人才战略,会助你牢固占领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2.加快知识量和质的积累速度,未来是知识经济。其朝阳的性质决定,知识经济、产权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谁掌控了知识,谁就有了带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龙头。
3.加大经济的辐射能力。如今,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在全国来看,广东的经济量和能力都很强大,因此,应该发挥这方面的优势,把自身的经济辐射能力扩大到全国乃至世界,这样,广东就会做到:集全国和世界的资源和优势于一身。广东的发展空间就不会仅仅局限在广东一隅,而是全球。
⑷ 怎样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⑸ 实施科教兴国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发展的根本措施。
B 科教兴国战略。(1)科教兴国,就是要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抉择,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缓解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压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唯一途径.
⑹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高一政治
①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内略。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容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这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 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④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 根本途径。
⑤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⑺ 如何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1、经济来结构调整要符合经源济形势的发展。
2、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内需。
3、发展高科技、物流等行业,打破行业垄断。
4、对中小微企业要大力扶持,融资渠道畅通。
5、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环境的保护,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⑻ 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以什么为中心
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