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报道

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报道

发布时间:2021-03-12 07:04:58

㈠ 急求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变化的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30年来,广西不断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围绕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有效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推动了经济快速增长。
一、产业结构调整日趋合理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广西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在工业和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的推动下,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呈上升趋势,三次产业结构正处在不断优化过程中。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40.9∶34.0∶25.1,呈“一二三”型,调整到2007年的20.9∶40.7∶38.4,呈“二三一”型。
(一)农林牧渔业布局加快调整,结构逐步优化
随着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不断调整,由主要以农业为主,调整为农业、林牧渔业并驾齐驱,主要表现为:农业比重逐年下降,林牧渔业比重逐年上升。1978年,农业和林牧渔业产值在第一产业中比重为80.1%和19.9%。到2007年,农业比重下降到47.9%,林牧渔业比重超过农业比重达到48.8%,分别比1978年下降32.2个百分点和上升了28.9个百分点。
(二)工业主体地位增强,内部结构持续优化
工业成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工业在全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1978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0.7%,工业化率为0.75;到2007年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1%,工业化率达到1.68,分别比1978年提高了4.4个百分点和0.93。2007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改革开放以来,广西轻、重工业比重相互转换,此消彼长,轻工业比重适度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1978年轻、重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为54.6%和45.4%,1999年重工业产值超过轻工业产值,轻重工业比重分别为48.8%和51.2%;2007年轻、重工业产值比重分别为37.4%和62.6%,总体上广西工业进入重工业时代。工业内部变动趋势是采掘业比重呈下降趋势,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则明显上升。1995年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2.1%、81.8%和6.1%,到2007年比重分别为4.6%、85.2%和10.2%,其中采掘业的比重下降7.5个百分点,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比重分别提高3.4和4.1个百分点。产业集聚度显著上升,2007年,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烟草制品、化学原料及制品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力等9个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1.4%,是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快速增长主要行业。
(三)传统服务业行业比重继续提高,新兴服务业行业方兴未艾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服务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服务业中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瓶颈产业―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得到缓解,市场供给发生根本变化,商品流通市场日益繁荣。197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5.1%,2007年达到38.4%,提高了13.3个百分点。传统的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电信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占第三产业比重由1978年的42.3%,提高到2007年的50.2%。与此同时,金融业、房地产业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规模从1978年的1.81亿元和1.45亿元,扩大到2007年的150.35亿元和239.45亿元。
(四)非公经济比重快速提升
伴随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广西在积极推行公有制经济等多种有效实现形式的同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所有制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在公有制经济控制力和经济效益不断增强的同时,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2007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2.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截止2007年底,工商登记个体工商户和私人企业115.75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08.76万户,私营企业6.99万户;注册资本分别达173.98亿元和1131.71亿元。
二、需求结构进一步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全面贯彻扩大内需的方针,认真实施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同时,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投资与消费需求共同拉动经济增长,总的趋势是投资率上升,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
(一)投资率明显上升
广西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已由轻工业阶段过渡到重工业发展阶段。重工业阶段表现为行业投资规模大、产业链长、加工度高、中间产品多、增长持续时间长等,在这一阶段要求固定资产保持较快增长。近年来,广西投资率呈现总体上升,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1978年,投资率为35.3%,固定资本形成率为27.6%,到2007年投资率达到51.0%,固定资本形成率为47.5%,分别比1978年提高了15.7和20个百分点。
(二)最终消费率呈下降趋势
根据消费的一般规律,在人均收入低于4000美元期间,最终消费率表现出持续降低的趋势。2007年,广西人均GDP为1651美元,离4000美元有较大差距。由于广西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人均收入水平低,影响了消费需求增长,使最终消费率呈下降趋势。1978年,最终消费率为77.1%,到2007年下降到55.1%,下降了23个百分点。广西消费特点为:一是居民消费率呈下降趋势,政府消费率呈上升趋势。居民消费率由1978年的65.1%,下降到2007年的39.7%,下降了25.4个百分点。随着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公务员的工资待遇等使政府消费率明显提高。1978年为12.0%,2007年提高到15.4%。二是城市消费强于农村消费。居民消费中农村消费所占比重由47.3%降至14.1%,下降了33.2个百分点,城市消费则由17.8%上升到25.6%,城市消费对最终消费增长的带动力增强。三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居民消费结构中吃、穿、用的消费比重下降,住、行及文化、教育、旅游、娱乐、体育和医疗保健消费比重上升。2007年,城镇、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1.7%和50.2%,比1980年下降了15.6和13.3个百分点。
(三)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
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更多的进口需求,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占GDP的比重逐渐加大。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不断地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广西进出口总额规模迅速扩大。2007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92.77亿美元,是1978年的37.3倍;对外贸易依存度为11.8%,比1978年提高5.7个百分点。
三、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
通过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速城镇化进程,有效地促进了生产要素向城市集中。2007年,广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74.88万人。随着城镇建设力度加大以及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广西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区城镇人口由1990年的641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1728万人,净增1087万人;城镇化水平由1990年的15.1%,提高到2007年的36.2%,年均增加1.24个百分点。
四、区域经济竞相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广西五大经济区竞相发展,桂南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模最大、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最高。2007年,桂南经济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为30.5%,桂东经济区为24.1%,桂中经济区为17.1%,桂西经济区为15.5%,桂北经济区为12.8%。2002-2007年桂南经济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1.5%,桂东经济区为23.4%,桂中经济区为17.1%,桂西经济区为16.1%,桂北经济区为11.9%。与此同时,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占经济总量比重提升。2007年,广西88个县域经济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67.5%,与2002年相比,提高3.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91.7%,提高1.6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64.0%,提高10.6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64.3%,提高12.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57.3%,提高4.6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但仍然存在产业层次、需求水平较低,就业压力增大,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等问题。今后一段时期,是广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要按照“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发展”的动态调整原则,通过调整产业结构、需求结构、贸易结构、就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城乡结构,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规模型向效益型的转变,最终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㈡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变化有哪些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不仅建立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国际地位不断上升。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就,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不断扩大。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45亿元,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猛增到246619亿元,30年间增加了67倍。2007年中国每天创造的GDP为675亿元,1978年的GDP现在只用6天时间就可以完成。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182321亿元人民币,按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1:8.1917计算,中国GDP总量约折合为22248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5.6%,排在世界第四位(见图1)。[2]如按人民币对美元购买力平价(PPP)转换系数1.8 水平计算,2005年中国经济总量GDP现价182321亿元人民币折合为101289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排在全球第2位。[3]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币快速升值,中国以美元衡量的经济总量还将快速增加。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数据表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同步性。1978-2007年中国经济

与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步系数是3.4,即世界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增长3.4百分点(见图2),中国经济影响世界,世界经济影响中国。

(4)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中心(WERCCN)和首都流通研究基地中国经济指数中心(BCEIC)主任季铸教授主持编制的《全球100个国家国际贸易投资风险指数》(ITIRI2007),从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政策风险、支付风险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全球100个国家国际贸易投资风险状况,中国综合风险指数0.8341,从第38位上升到第36位。排在埃及之前,秘鲁之后。政治风险指数0.8513,排在第42位。经济风险指数0.8064,排在第51位。政策风险指数0.7902,排在第76位。支付风险指数0.8937,排在第23位。目前,中国外汇储备充实,经济总体安全。然而,宏观经济管理水平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

(5)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1978-2007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为3.4%,中国同期经济平均增长率为9.8%,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是同期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2.8倍,是同期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的3.2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增长越来越稳健。1978-1995年期间,中国经济发展还不够完善、不够成熟,经济增长波动性和周期性都比较显著。此后,中国经济增长的波动性和周期性明显减弱,表明中国经济体系日趋完善,宏观经济调控日渐成熟。

(6)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49美元。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这其中有价格上涨的因素,也有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因素。

(7)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978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57.5%,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67.7%。那时的中国相当贫困,人们吃粮、吃肉还要凭粮票、肉票。2006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5.8%,下降了37.7%。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43%,下降了36.4%。

(8)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

(9)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67.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1.40岁,增加了3.63岁。

(10)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人民在这30年里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空调、汽车、电脑、网络、电话、手机、音乐、电影、旅游、奥运,如此等等,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㈢ 对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发展的感受...

你不会是要写作文吧?
关于你的问题网络上一搜一大箩筐!
但是每一代人与每一代人的感受都不同,因为生长环境不同,社会关注点不同等!
但是人对社会经济的感受无非就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
建议你抛开通货膨胀看发展,你有你的感受,你不需要理解与你不同代人的感受!
所以何必问这样的问题呢!

㈣ 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济发展状况!

A.3.3%

㈤ 改革改革开放30年所见所闻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30年来,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6%,社会事业加快发展。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600美元,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改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目前,95%以上的商品价格已由市场确定,95%以上的投资来源于企业、银行和社会。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年多来,严格信守承诺.清理和修订法规,逐步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措施,开放服务贸易,推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为进一步扩大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创造良好条件。
同时应当看到,中国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经济总量虽然已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水平仍然排在世界100位之后。中国的产业结构还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经济和社会发展还不协调,城乡、区域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得到扭转。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
今后一段时期,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目前,中国正在制定2006-年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发展的主要目标:一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二是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5年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把握未来,开拓创新。在理论创新方面,中国认真总结自身建设和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提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国制定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和方针。在体制创新方面.中国按照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明确了各方面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在创新的推动下,中国将保持发展的良好态势,提高发展的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首先,中国的发展是立足国内的发展。中国国内需求潜力大,可以为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过去5年,中国新增电话用户5.14亿户,新增发电装机容量超过2亿千瓦,就是市场规模大的客观反映。今后5年,我们将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同时,积极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中国既是能源消费大国,又是能源生产大国,多年来能源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能源增产的潜力很大。例如,中国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还不到1/3.核电装机占电力装机的比重只有1.7%。我们将坚持立足国内,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高效、清洁地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努力增加石油天然气供给能力,协调发展煤电、水电、核电,加快开发利用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到15%左右。我们还将立足国内,优先发展科技教育,加快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中国有40%左右的国民储蓄率,8亿多劳动力资源.广阔的国土蕴藏着自然资源:还有初具规模的基础设施,较好的科技教育基础,不断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长期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发挥好国内资金、劳动力、能源资源等生产要素的作用。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实现长期持续发展。
第二,中国的发展是结构优化的发展。中国首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第一、二、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3.1:46.2:402。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但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今后5年。我们将依靠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继续加强农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依托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在高效清洁发电和输变电、大型石油化工、先进适用运输装备、高档数控机床、集成电路设备和先进动力装置等领域实现突破,提高装备制造的整体水平。大力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高技术产业,促进金融、物流、咨询、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加快发展,继续加强能源、矿产、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中国的发展是资源节约的发展。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我们将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坚持节约优先,大力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突出抓好冶金、建材、化工、电力等重点行业的节约降耗工作。实施节约和替代石油、热电联产、绿色照明等重点节能工程,推进1000家重点企业的节能改造,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油环保型汽车。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产业的发展。依法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
第四,中国的发展是环境友好的发展。我们将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突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继续实施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工程,推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积极防治农村面源污染。保护好饮用水源;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加快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搞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划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区域。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防沙治沙等生态工程,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系统。严格环境监管,强化环境执法,防范和化解生态环境风险。
第五,中国的发展是全面协调的发展。我们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突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推进扶贫开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加快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
第六,中国的发展是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将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深化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改革的重点任务包括: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价格改革,建立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污染治理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深化财税、金融、投资等方面的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建立现代市场体系;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我们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是继续发展对外贸易,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二是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切实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着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三是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开展优势互补的对外投资,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2005年,中国商品进出口总额1.42万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6600亿美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603亿美元。均居世界第三位。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国给了我们有益的援助,国外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引进,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中国也为世界发展作出了贡献。近年来,中国对40个最不发达国家提供了优惠关税待遇,为海啸受灾国、南亚地震救援、禽流感国际合作提供了力所能及的资金和技术援助。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峰会上,中国就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提出了五项新举措,涉及关税、减债、贷款、防治疾病和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今后5年,中国的发展将为全球带来更多的机遇,仅商品进口累计就将超过4万亿美元。希望各国企业家和各界人士抓住机遇,扩大对华投资贸易。继续参与和支持中国的建设。
中国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我们愿与国际社会一道,相互开放市场,健全多边贸易体制,促进全球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扩大经贸合作创造更好的环境;发展技术贸易.建立技术推广和转让机制,让更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分享技术革新的成果;完善国际金融体系,营造稳定、高效、安全的金融环境,防范金融风险:积极开展能源合作与对话,保持国际能源市场稳定,为发展提供安全、经济、清洁的能源保障;广泛开展环境合作,认真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推进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加强相互磋商,协调国际行动,共同解决贫困、债务、人口以及自然灾害、疾病传播、恐怖主义等问题,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展望未来,中国将坚持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道路,与各国携手前进,开拓创新,为促进全球发展、建设和谐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㈥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成就

雨兼程,一路高歌,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 30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我们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和惊叹的伟大成就。这是解放思想的 30年,是解决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30年,是披荆斩棘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30年,是探索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30年。这是不平凡的30年,是光辉的30年,是伟大的30年。
“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禁海则亡,开海则强”,30年间的改革开放恰如600年前的郑和下西洋一样,我们正是以一种更加开放的精神走向世界,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和伟大复兴,开洋看世界。
1978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共和国作出了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大幕拉开,古老的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到2008年,改革开放步入而立之年,回眸这30个年头,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改革逐步深化并推动开放,开放也进一步促进改革。
我们一起重温历史。第一个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的出台,第一个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中央机关,第一个股份制企业的诞生,第一个获得国际大奖的中国影片,第一个在国内举办的外国时装展,第一部移动电话的问世……许多现在看来已经成为基本常识的“新生事物”,在当时曾经引起多么剧烈的震动。
30年前的今天,我们结束了四人帮动乱,挣脱了阶级斗争为纲的思维,却仍然迷茫于“两个凡是”的阴影中。30年前的今天,我们生活在单色调的社会中。30年前的今天,我们身羸体弱,饱受西方诸国歧视,政治、经济、文化受制于人,被视为红色妖魔。
30年后的今天,我们百花齐放、万家争鸣,从奥斯卡名导明星到诺贝尔奖坛的教授,从红级网络的大众打虎群体到称雄国际大专辩论赛的莘莘学子,无不飞扬着解放思想的红旗;30年后的今天,多元化、明色彩、快节奏的国际都市文化已逐步取代了小农意识为主体的旧主题
这30年的历史,是国家综合国力从“濒于崩溃边缘”到“当今世界殊”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是“放眼向洋看世界”对外开放、加大国际合作、逐渐融入世界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也是认识到须由单向的经济发展拓展为政治、文化、社会全面推进的科学发展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更是探求“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保护私产、保障自由、彰显权益的历史,因而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创造的历史。
在这30年内,中国人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位远离母亲怀抱的游子终于感受到了母亲怀抱的暖和。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成现实。2007年,中国首颗人造月球卫星——“嫦娥一号”探测器,划破云霄,飞入太空,奔向月球。2008年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中国进一步融入了经济国际化进程。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的30年。
今天,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我们作为倍受争论的80后、更作为当代学生,要继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深化理论研究,推进理论创新,为了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奋斗!现在让我们一起沉下心来为自己打气,中国加油!

㈦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所取得的成就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30年来,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6%,社会事业加快发展。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600美元,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改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目前,95%以上的商品价格已由市场确定,95%以上的投资来源于企业、银行和社会。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年多来,严格信守承诺.清理和修订法规,逐步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措施,开放服务贸易,推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为进一步扩大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创造良好条件。 同时应当看到,中国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经济总量虽然已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水平仍然排在世界100位之后。中国的产业结构还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经济和社会发展还不协调,城乡、区域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得到扭转。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 今后一段时期,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目前,中国正在制定2006-年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发展的主要目标:一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二是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5年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把握未来,开拓创新。在理论创新方面,中国认真总结自身建设和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提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国制定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和方针。在体制创新方面.中国按照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明确了各方面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在创新的推动下,中国将保持发展的良好态势,提高发展的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首先,中国的发展是立足国内的发展。中国国内需求潜力大,可以为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过去5年,中国新增电话用户5.14亿户,新增发电装机容量超过2亿千瓦,就是市场规模大的客观反映。今后5年,我们将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同时,积极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中国既是能源消费大国,又是能源生产大国,多年来能源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能源增产的潜力很大。例如,中国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还不到1/3.核电装机占电力装机的比重只有1.7%。我们将坚持立足国内,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高效、清洁地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努力增加石油天然气供给能力,协调发展煤电、水电、核电,加快开发利用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到15%左右。我们还将立足国内,优先发展科技教育,加快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中国有40%左右的国民储蓄率,8亿多劳动力资源.广阔的国土蕴藏着自然资源:还有初具规模的基础设施,较好的科技教育基础,不断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长期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发挥好国内资金、劳动力、能源资源等生产要素的作用。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实现长期持续发展。 第二,中国的发展是结构优化的发展。中国首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第一、二、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3.1:46.2:402。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但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今后5年。我们将依靠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继续加强农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依托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在高效清洁发电和输变电、大型石油化工、先进适用运输装备、高档数控机床、集成电路设备和先进动力装置等领域实现突破,提高装备制造的整体水平。大力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高技术产业,促进金融、物流、咨询、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加快发展,继续加强能源、矿产、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中国的发展是资源节约的发展。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我们将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坚持节约优先,大力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突出抓好冶金、建材、化工、电力等重点行业的节约降耗工作。实施节约和替代石油、热电联产、绿色照明等重点节能工程,推进1000家重点企业的节能改造,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油环保型汽车。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产业的发展。依法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 第四,中国的发展是环境友好的发展。我们将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突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继续实施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工程,推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积极防治农村面源污染。保护好饮用水源;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加快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搞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划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区域。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防沙治沙等生态工程,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系统。严格环境监管,强化环境执法,防范和化解生态环境风险。 第五,中国的发展是全面协调的发展。我们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突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推进扶贫开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加快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 第六,中国的发展是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将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深化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改革的重点任务包括: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价格改革,建立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污染治理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深化财税、金融、投资等方面的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建立现代市场体系;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我们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是继续发展对外贸易,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二是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切实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着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三是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开展优势互补的对外投资,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2005年,中国商品进出口总额1.42万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6600亿美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603亿美元。均居世界第三位。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国给了我们有益的援助,国外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引进,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中国也为世界发展作出了贡献。近年来,中国对40个最不发达国家提供了优惠关税待遇,为海啸受灾国、南亚地震救援、禽流感国际合作提供了力所能及的资金和技术援助。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峰会上,中国就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提出了五项新举措,涉及关税、减债、贷款、防治疾病和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今后5年,中国的发展将为全球带来更多的机遇,仅商品进口累计就将超过4万亿美元。希望各国企业家和各界人士抓住机遇,扩大对华投资贸易。继续参与和支持中国的建设。 中国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我们愿与国际社会一道,相互开放市场,健全多边贸易体制,促进全球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扩大经贸合作创造更好的环境;发展技术贸易.建立技术推广和转让机制,让更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分享技术革新的成果;完善国际金融体系,营造稳定、高效、安全的金融环境,防范金融风险:积极开展能源合作与对话,保持国际能源市场稳定,为发展提供安全、经济、清洁的能源保障;广泛开展环境合作,认真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推进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加强相互磋商,协调国际行动,共同解决贫困、债务、人口以及自然灾害、疾病传播、恐怖主义等问题,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展望未来,中国将坚持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道路,与各国携手前进,开拓创新,为促进全球发展、建设和谐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㈧ 如何正确认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跃升。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GDP平均增长9.7%,而世界经济同期只有3%左右的增长。现在中国的粮食、棉花、肉类、钢铁、煤炭、化肥等主要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上都排在第一位;我们的载人航天飞机已成功发射,月球探测工程也正在顺利进行,等等,这都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综合国力的极大提升。中国在这30年的发展中是一枝独秀。其他国家也曾有过快速发展,可能是5年、10年,甚至是15年,但像中国这样持续30年以这么高的增长率发展是没有的。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超过了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国家,排名已从1978年的第10位上升到现在的第4位,排在我们前面的是美国、日本和德国,其中德国与我们挨得非常近。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也在算,如果中国保持这样的发展势头,到2050年的时候,将要超过美国。经济是和政治、军事联系在一起的,弱国在世界上是没有地位的,弱国是没有外交的。国家强了,说话就有人听,国家弱了,就没有话语权。普京就曾说过,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30年的改革发展,伴随着我们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西方发达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中国,我们在世界政治舞台的话语权也更强了。比如,由西方发达国家召集的研究世界经济形势和问题的西方八国首脑会议要求吸收中国参加,就证明了我国的发展对于世界经济已经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全体国民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与此同时,全体居民共享改革成果,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家庭财产由无到有,由少到多,跨越了温饱、小康两个生活阶段,逐步向富裕迈进。改革开放30年,生活上的巨大变化,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能深刻地感受到。2007年和1978年比,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7元提高到137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7元提高到4140元,2006年1月1日起,党和国家为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又取消了在中国有着2600多年历史的农业税,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事件,也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改变,我们做梦都想不到!比如现在我们的私家车很多,有的人家一户就有两辆。还有些企业主是农民出身,在创业初期,他们根本不可能想到现在还可以拥有自己的飞机,更别提手机、电脑啊这些越来越普及的电子消费品了。当时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现在都一一实现了。—改革开放极大地提高了全体国民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素质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面貌带来的历史性变化,还不仅仅是在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有精神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巨大转变。30年改革开放的一个最大变化就是打破了过去那种单调、统一的带有个人崇拜和违背人性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精神和文化生活日趋多样化,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竞争、效率、民主、法治等等意识是30年前所不可想象的,特别是,人们可以自由地思想,自由地选择,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命运,自由、自主、独立,这是改革开放带给人们精神领域的一个最大变化。原来走在大街上,大家穿得都差不多,灰色的,现在花花绿绿了、五光十色了,人们的思想也变得活跃了,创新力强了,人也聪明起来了,文明起来了。人的思想从僵化、半僵化,从“两个凡是”走出来了,国家也从封闭、半封闭走向了开放和自信。精神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变革调动了亿万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突飞猛进的局面。改革开放使中国人富起来了,但是我们要防止物质生活丰富,精神生活空虚。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一个需求层次理论,把需求从低到高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人在满足了低层次的需要后,还要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所以,我们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30年发展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之路的无比正确性。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外开放在带来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和经验的同时,也会带进一些糟粕,正如小平同志所说,开放了,新鲜空气进来,但有的时候,苍蝇蚊子也进来了。所以,我们要保持头脑清醒,国门要打开,好的东西放进来,不好的要拒绝,苍蝇蚊子要赶掉。此外,我们要正确看待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工作上的失误。应当看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难免会出现前进中的曲折、发展中的挑战,但我们走过的路程,我们取得的成就已经表明,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社会的发展还将证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巩固成果、再创辉煌。

㈨ (27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人们整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

(1)①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4分)
(2)坚持按劳分配,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能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3分)但同时也会造成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别。因此上述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1分)
(3)但认为“必然导致两极分化”是不科学的。在分配中,既注重效率,又注重公平原则,既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国家又对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运用各种措施加以适当调节,有效地防止两级分化,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答对既注重效率,又注重公平原则得2分,阐述正确得满分)
(2)答对居民收入、物价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每个因素2分,共6分。对其道理分析正确一个给3分,两个给5分。
(3)发展农村经济、多种经营、转移剩余劳动力、镇城化等方面,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每条3分,满分6分)

与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报道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