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经济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内外部环境
从中国的情况看,内部不平衡表现在方方面面。其中最关键的是,多年来从点到线,推行的让一些地区先行先试、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非均衡发展模式。这种增长模式在特定时期,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确实是很明显的,但也遗留了一系列问题。如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不同社会阶层的分配差距等等,盘根错节都纠集在一起。
现在,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有一个纲举目张般的抓手。这个抓手是什么呢?就是突破过去的“点状”与“线状”的局限,由线到面,推进网格状发展。从目前的情况看,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各个地区都有不同形式的探索,这个趋势正在形成。如果按经济规律办事,统筹得当,在可预见的时间内,有效扭转内部失衡的痼疾,还是有希望的。
这就不得不谈到深藏在三重变化之下的一个根本问题,也就是发展思路或经济思想问题。无论是国际上讲的再平衡也好,还是国内讲的调结构也好,核心点在哪里呢?就是要从非均衡发展转向均衡发展。而均衡发展,均什么,衡什么,都是“十二五”及未来三十年回避不了的问题。对这些新问题的研究,或许需要跨出经济学范畴,从社会、人文的角度进行全面考量了。
经济发展方式要与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还要适应全球发展的时代潮流。
一是,继续实施和落实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方案,发挥财政、金融、贸易、消费、投资等政策的作用。
二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新能源与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产业,保障技术领域具有创新活力。从而在后危机时代占领全球技术的制高点,国际分工中处于主动和理想地位。
三是,国内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各类研发、创新活动。一方面,重视基础教育,鼓励研发机构、高等院校等与企业进行科研合作;另一方面,重视以企业为主体的、适应市场需求的研发活动,鼓励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和创新活动,逐步成长为跨国公司,建立风险基金和科技创新平台扶持中小企业进行创新。
四是,发展服务业,特别是适应市场需求的服务业。我国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中心,与制造业相关的新兴服务业应运而生,发展这类服务业空间巨大,例如汽车金融服务和汽车售后服务;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中国城市化给服务业带来了巨大机遇,特别是城市家庭服务业、城市环境服务业快速发展;中国信息技术发展飞跃,可以承接国外的服务外包,有利于提高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五是,创造公平、和谐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鼓励各类投资,和协调区域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能单纯强调某一个领域、某一地方、某一部门的重要性,而是要与经济社会时代发展需求相一致。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部门和全社会应当形成同一认识,尊重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各地方、各区域的发展规划宜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公开和透明,经过专家在内的合理论证,更大范围内达成共识,形成更加公平、和谐的经济社会环境,各类投资就能发挥其积极作用,真正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 国际经济环境现状分析
从你的描述来看,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国际经济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差。很多的国家经济都出现了负增长,所以,总体的经济发展都是不好的,生意不好做
3. 中国经济发展需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对此看法。1000字论文
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是良好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回如果定义为“国内一片安稳答,没有动乱出现,没有大的社会变革,在国际上没有敌对势力存在”这也是大多数人想到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把这种定义进行延伸,国内环境良好不单单是社会稳定,更重要的是一个公平的、能调动人积极性的社会与稳定环境相比是同样重要的,但是我们一说到国内环境就只想到了安稳,却没有把定义延伸。同样的,良好的国际环境更应该包括国际社会对我们的认可程度和对我们的容纳程度,客观的说现在中国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不象我们宣传的那么高,美国和欧洲不愿意把先进的技术提供给中国,也就是说,我们花钱也买不到我们经济建设急需要的技术。
4. 关于中国当前经济形势的正确解析及国际环境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课题组提出,未来几个月我国仍具备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条件,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深入认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继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处理好速度、结构、价格之间的关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环境分析 □世界经济有望继续保持温和复苏,出现剧烈波动属小概率事件 □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较为强劲 今年以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运行总体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投资、消费、出口稳定增长,内需拉动和支撑作用继续增强,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夏粮生产和农业农村形势向好,财政收支增长较快,货币信贷平稳回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逐步从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这些表明中央关于今年加强经济工作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是正确的、有效的。展望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我国仍具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条件,但也有不少来自国际国内的不利因素需要认真加以应对。下阶段宏观经济政策应继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与节奏,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力求在“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之间寻求平衡点,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从有利条件方面看: 一是世界经济有望继续保持温和复苏。今年以来,虽然经历了一些起伏,但全球经济温和复苏的态势已基本确立。一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增长0.4%,较去年四季度有所回落,但企业效益指标表现良好,这预示下半年美国经济上行仍有现实基础。欧元区经济复苏整体强于市场预期,一季度,欧元区经济环比增长0.8%,同比增长2.5%,创2007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德、法经济增长尤其强劲,同比分别增长4.8%和2.2%。日本受强震影响一季度经济环比下降0.9%,但随着灾后恢复重建的推进,下半年有望实现正增长。总体判断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尽管低于预期,复苏的过程也会出现反复,但出现剧烈波动仍属于小概率事件。这将在总体上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较为稳定的外部环境。 二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较为强劲。虽然上半年我国经济出现温和放缓,但工业化、城镇化、消费结构升级、收入增长等经济增长的支撑力量并没有发生变化,而且今年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企业发展经济的能动性较强。目前,农业生产形势良好,价格调控总体有效,市场供应得到较好保障,社会需求基本稳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重点改革继续深化,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三是信贷质量总体风险可控。在刺激经济复苏的过程中,我国经济也存在一些风险性因素,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信贷。经济增速放缓过程中,这些风险是否会集中显现,导致经济“硬着陆”,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综合现有各方面的情况看,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风险是可控的。根据国家审计署的报告,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国内生产总额和地方政府财力的比率均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内,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是完全可以化解的。
5. 实施十三五规划,我国面临着怎样的国际环境因素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
第一,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变化趋势不确定性增强,全球经济持续低速增长的可能性加大。本世纪以来,新兴经济体开始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世界经济呈现“东升西降”的态势。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这一态势更加明显,发展中国家占全球经济的比重由世纪之初的18%左右上升到2012年的31.8%。但是2013年以来这种状况出现了新的变化,美国经济复苏的步伐有所加快。2013年美国经济增速为2.2%,2014年达到2.4%,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5年和2016年,美国经济增长将高于3%。
不过整体来看,发达经济体尤其是日本和欧盟复苏的前景尚不明朗。但是,部分新兴经济体受到资金外流、商品/能源价格下跌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等影响,经济增长放缓。未来美联储加息等将会进一步收紧新兴经济体的增长空间,增加其系统性危机爆发的可能。这些都意味着全球增长格局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强。
此外,近年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基本金属价格等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各种工业制成品、生活日用品等价格相应疲软。
第二,全球生产组织方式正发生剧烈变化,价值链中制造环节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以代工方式融入全球价值链,但是主要从事低端环节。“十三五”我国制造业如何实现由全球价值链低端向高端攀升,这对作为全球制造大国的中国未来的产业发展提出新的挑战。
第三,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低成本国家工业化使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双重挤压的形势更加严峻。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变化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发达国家经历了“去工业化”过程,劳动力迅速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制造业占本国GDP的比重和占世界制造业的比重持续降低,制造业向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制造业快速崛起。但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纷纷推出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内容的“再工业化”政策,吸引高端制造业回流,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形成新的挑战。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凭借低成本的初始禀赋条件,以代工方式与国际经济接轨,吸纳了数以亿计的劳动力,并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源动力之一。“十三五”时期我国在全球新的产业分工体系中将面临发达国家和低成本国家双重竞争压力。
第四,全球投资和贸易的规则酝酿新变化,全球化进程面临新的挑战。随着全球化一体化和区域化一体化的推进,全球投资和贸易规则正发生新变化。
第五,大宗商品价格将可能维持低位徘徊,增大了我国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回旋余地,也给我国带来了收入的相对增加。能源领域,主要是页岩气、页岩油的开发推动了美国的能源自立,其对中东地区的原油依赖进一步下降,使得一部分中东的油气资源走向欧洲市场,挤压了俄罗斯的市场份额,也导致了原油价格的暴跌。原油价格由2014年初的近100美元/桶回落至年末的50美元/桶。
资源领域,矿石、大豆、金属、橡胶等重要大宗商品受我国需求减弱影响,以及传统资源大国希望通过资源出口带动本国的经济发展,一些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也希望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的影响,价格下跌明显。自2014年以来,矿石、大豆、金属、橡胶等重要大宗商品价格平均跌幅超过15%。这种趋势有可能继续保持一段时期,将增大“十三五”时期我国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回旋余地,同时为我国带来了成本节约的红利效应,提高我国的相对收入。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环境
第一,我国将处于由中高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关键阶段。我国在2000年左右,实现了由低收入国家迈入中低收入国家行列,2010左右实现了由从中低收入国家迈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接近世界银行高收入国家的标准。不过,无论是按照汇率法还是按照购买力平价(PPP)标准,我国人均GNI在世界银行所列举的200多个国家中仍然排80多位(2012年数据),仍处于欠发达国家的地位没有改变。
与此同时,随着高收入社会的到来,人民群众的需求将更高、更加多样化,特别是对政府服务、对生态环境将更加关注。如何满足这些日益增长多样化的更高需求,将是我国“十三”时期乃至以后相当长时期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第二,我国经济处于增速的换挡期,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年平均增速接近10%。部分年份经济更是以高于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然而,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的阶段,特别是供给约束强化及房地产等长期需求峰值的到来,我国经济正步入增速换档期,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2007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4.2%,其后逐渐回落,2013年和2014年分别增长7.7%和7.4%。“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不仅难以实现两位数增长,就是实现较高的个位数增长也将面临一系列挑战。增长速度的下滑将有可能加剧财政金融的风险,短期内还会加大结构性的就业压力。
6.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所面临的问题
放眼世界,中国的发展,既面临着大好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在和版平与发展权的进步潮流中,争取较长时间的国际和平环境是可能的;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突飞猛进,也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另一方面,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其实质是以经济与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科技上同发达国家的差距给我们很大的压力,如果不能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就会拉大与发达国间的差距。
九年级社会第40页
7.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环境有哪些主要特征
(一)我国仍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将更为雄厚
(三)制度环境不断完善和社会大局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