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依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转型具有什么特点
你的问题是不是?
——郑杭生《中国和西方社会转型显著的不同点》
(3)依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转型具有什么特点?中国的社会转型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10分)
赞成观点一:从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缓和了社会矛盾,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12分)
扩张有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世界市场的拓展;工业革命使机器化大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工场生产,有力推动了工业文明的形成。(6分。答出两点即可。) (3)特点:全方位(系统性)转型,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相结合。(4分)
影响: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有利于促进中国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有利于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适当给分。)
㈡ 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有哪些 1957年工农业
中国执行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中国完成了农业合作化;/,开始改变了中国经济文化极其落后的面貌。左右,充分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953年到1957年
㈢ 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
(1)形式:和亲(或联姻)和会盟(4分)。藏族(2分)。 (2)特点:出现民族大融合盛况(2分)。 原因:元朝实现了全国大统一;元代疆域空前辽阔(2分。) (3)原因:①大、小和卓发动叛乱分裂祖国的行为是非正义的,违背广大人民的意愿。②乾隆帝反分裂态度坚决果断,举措得当。(3分) 意义: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新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3分)
㈣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
(1)特点: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经济结构特点:小农经济逐渐解体;近代工业出现;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形成原因:西方工业文明冲击。 (3)好处: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问题:随着生产力的逐步提高,家庭分散经营中因土地规模过小而效益不高的问题日渐突出(种地不赚钱);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使用;城镇化发展中,强行多占农民耕地;频繁调整土地,经营预期不稳定,不利于投人增加。 (4)农民认为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是金钱。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市场经济意识增强。 |
㈤ 根据材料一分析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有什么新特点
1.在隋唐时期的里坊制度在明清时期已经彻底消失,商业区不再受限制,这无异于极大大促进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2.专业的商业管理机构,规范了市场; 3.皇宫集中分布,给予了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空间; 4.宵禁制度的取消,也有利于扩大城市经济运行的时间; 5.农业的发展为城市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得大量城市常住居民出现,而城市人口的增多,对城市的用地需求加大。人口的增多对也对城市的基础设施一定的要求,这就促使城市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同时也扩大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因为市场扩大了。 6.城市由于是当地商品交换的集散地,会拉动相关地区经济和产业的发展。 7.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㈥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
(12分) (1)特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起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任答两点4分) (2)原因: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当时生产力水平;大跃进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提出的目标不切实;左倾错误.(任答两点4分). 认识:实事求是;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协调发展。(任答两点3分,答三点4分)
㈦ (13分)新中国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某时期
(1)正确的方针保障(“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1分)生产关系改革的促进(三大改造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保障;(1分)借鉴苏联的经验(苏联的支持和援助、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等).(1分) (2)“缺点和错误”:国民经济比例失调。(2分) 理念:既要借鉴苏联的经验,又要破除对苏联的迷信;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2分) (3)国际因素:两极格局解体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世贸组织是推动经济全球化重要力量。 国内: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融入世界潮流的必然要求.(2分 (4)党和政府的决策;基本国情;国际形势的变化等.(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㈧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有何特点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 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 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 鬻子女以偿债者。 ——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三 由国家政权直接掌握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 是一种国有土地所有制形式,当时被称为 “公田 ” 或者 “ 官 田”。这部分土地由国家经营,或用于封赏和对百姓授田。它 是旧土地制度的遗存形态,唐宋以后数额越来越少,但一直存在。 在私有土地中,除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外,就是地主土地所 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土地,有多种来源。随着时间的推移, 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有何特 点? (2)根据材料一说明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二说明小农经济为何具有脆弱性? (4) 材料三中涉及的土地所有制有哪些类型?发展趋势如 何?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提供的信息中去归纳答案。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传统的以自给自足 为主要目的的经济形态;材料二则体现了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脆弱性,农民的收益不仅不稳定,而且还要遭受来自封 建国家的各种盘剥,一旦外在环境发生变动,它对于这种变动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材料三涉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发展 趋势,只要从材料中认真寻找出来概括即可。
[答案 ]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是主要的形态,生产的目 的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和交纳赋税。 (3)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过于沉重的压 迫使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4)国有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农民)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 所有制。其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且日益发展,而 另外两者则相对萎缩。
㈨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
(1)基本特点:①南方是全国的经济重心。②长江沿岸和沿海地区经济发达。③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经济中心。④形成许多各具特色的工商业城市。(2分) (3)三者关系:①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作物的扩大,为手工业提供了原料来源。②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及其商品化趋势,为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③商业的繁荣反过来又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④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推动(促进)的辩证关系。(6分)
㈩ (11分)某些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阶段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
(1)城市的经济抄功能大大增强,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和政府的监控;农村集镇兴盛;海外贸易更加兴盛,港口城市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答出任意2点即可,2分) 理解:没有实现封建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迈进。(2分) (2)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官营手工业相对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4分) (3)①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②民族资产阶级倡导振兴实业;③政府鼓励兴办实业。(3分)
与依据材料归纳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相关的资料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