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中国经济,需要新动能和新的增长点,支撑中国经历未来发展的五大驱动力分别是什么
一、去产能,促进供求新平衡。
无效供给的“减”,换来有效供给的“加”。“钢铁行业受益于国家去产能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全面取缔地条钢,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合规企业生产积极性提高。”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司司长文兼武表示。
二、去库存,城镇化以人为本。
去库存不只是卖房子,还要顺应美好生活需要。各地坚持以人为本,将去库存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13.7%,降幅比上月末扩大0.4个百分点。
三、去杠杆,引导资金进实体。
实现高质量发展,去杠杆不搞“一刀切”,不刮“一阵风”,而是有保有压,让实体经济沐浴更多阳光雨露。“今年银行对我们的总授信额度增加30%,公司上下对今后的发展更有信心了!”江苏骠马智能装备公司董事长季松林说。
四、降成本,转型步伐更轻快。
扩大减半征收所得税的小微企业范围、清理能源领域政府非税收入电价附加……今年,减税降费“红包”一波接一波,全年减轻社会负担超万亿元。1—10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和费用同比各减少0.26元、0.25元。
五、补短板,日子越来越舒坦。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发展短板加速补上。1—11月,我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农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3.6%、23.3%和16.6%,快于全部投资16.4、16.1和9.4个百分点。
(1)中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有哪些扩展阅读:
基本路径是:
坚持以新技术为驱动。聚焦前沿技术,打破转化壁垒,让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坚持以新组织为主体。推动各类创新组织、创新企业迅速成长,培育扶持一批独角兽企业,聚集一批新经济领域高端领军人才。
坚持以新产业为支撑。顺应新产业发展趋势,推动工艺流程、产业场景、创意设计和生产要素组合再造,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造一批新经济聚集区。
坚持以新业态为引擎。推动信息技术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速融合,建立“互联网+”创新联盟,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精准医疗、互联网教育、IP经济等新业态。
坚持以新模式为突破。加速发展平台服务模式,创新发展共享服务模式,积极引入共享经济企业在蓉设立分支机构。
“五新”之中,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是表现形式,新技术、新组织是驱动力量,共同构成集成、协调、系统的新经济发展路径。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目标和基本路径,明确新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
2. 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最要驱动力有哪些
我觉得过去30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同世界接轨以及技术革新内,廉价劳动力时会对经济增长容构成一定的影响,但主要原因还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我觉得市场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我觉得目前廉价劳动力这个因素正在降低影响力,廉价劳动力主要是个收入分配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也要从收入分配来着手。 这个驱动力消失后中国经济增速会有一个明显的调整期,但一定能找到自己未来长期发展的新动力。
3. 中国经济到底该往那方向发展,中国市场最大的驱动力是什么
经济的发展靠三驾马车
1.出口。
把过多的产能过剩通过出口消化。所以造成了目前的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是我们不是像德国一样藏汇于民,都给国家兑换去了。造成纸币过度发行,通货膨胀就有他的功劳。通胀了老百姓的财富就被稀释了。外汇局还说外汇不是全民的财产。
2.投资。
投资贡献占了我国GDP的50%,特别是房地产,推到房子是GDP,重建也是GDP,发达国家从来没有以这个为基础发展经济的。因为这是最低效率的GDP,今天建了房子,明天就不再产出,但是政府为何乐此不疲?每次经济危机都要搞投资?你这个投资并不是投资在高科技,新技术实体企业了,而是基础建设。因为政府是“国土的代理人”,地方政府靠卖地敛财,公权力对土地的控制,造成供应层面根本无市场可言,这就是房价奇高的原因。泡沫的积累是因为每次投资必然是地产。在发达国家,居住是人最基本的权利,所以不拿居住来当成一个发展甚至是敛财的工具。过度的投资造成了房地产的泡沫,重复建设的浪费,地方政府的贪腐,环境资源的恶化。
3.消费。
这个项目占了发达国家GDP的60~70%。而我国是29%左右。你觉得你10年之前与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变化?除了物价高了,压力大了,还有什么呢?表象上钱多了,可是也毛了。你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财富多了,让大家享有更多的物质财富而已。可是我们的成果呢?赚了点钱财富的蛋糕宁愿去搞过度的投资,也不分点蛋糕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把老百姓的居住,医疗,养老解决了。老百姓就敢花钱了,消费也就上去了。经济才能健康,因为经济就像流水,不流就成了死水,要流动起来,要靠消费拉动才是最科学的,这也是GDP发展的最终目的,物质服务被创造出来就是让人们消费的。
我国拿出6000亿人民币就可以实现全民免费医疗,这部分钱只是相当于“三公”中的公款用车的钱!我国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其他发达国家全部用来盖廉租房,公租房等。因为你这是卖的国民的土地,出让金必须有义务提供廉租租来解决老百姓的基本居住权力。美国是100%用于的。新加坡全民无论你什么工资,只需要拿出年工资的6倍就卖给你房子,而不是看谁钱多。
而在我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反而在居住上搞"市场"了,不跟国际接轨了,发达国家是解决了所有人的基本居住的前提下。高档的居住才推到市场!你前提没满足。
综上所述。接下来,如果不在根本上偏重于GDP是用来提高人民的生活的,而不是搞投资的,更不是用来提高“三公”的。投入如果不用再实体企业上,不用在科研上,不用再提高劳动生产力上。而只是用在“既得利益集团”相关利益的行业上。那么,中国经济问题只会越来越大,环境越来越坏,竞争力越来越差,人民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社会越来越不公!
4. 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五大驱动力是什么
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五大驱动力是:消费升级、科技创新、乡村振兴、体制改革、对外开放。
2015年11月2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消费升级的六大方向,主要包括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和农村消费,旨在通过发挥新消费的引领作用,培育形成新供给的力量。
近几年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50%以上。2017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5%,比上年同期上升2.8个百分点。其中居民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7.7%,比上年同期上升1.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继续升级换代,消费对增长起着基础性作用,是主要驱动力。
(4)中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有哪些扩展阅读:
新时代经济强国方略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两个十五年”的战略安排,并强调,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央党校周跃辉的新著《新时代经济强国方略》一书,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对“如何快速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这一战略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论述。
《新时代经济强国方略》一书以宽阔的视野、独到的分析和严谨的推演,既系统地回顾和总结了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及王朝盛衰演变历程,又对英国、美国、德国等经济强国崛起的历程和启示做了深刻阐述。
同时,针对我国迈向经济强国征程中所需制定的一些发展战略也做了深入阐释,这对于指导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走向、进行重大经济发展的科学决策,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5. 支撑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五大驱动力分别是什么
我觉得过去30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同世界接轨以及技术革新,廉价劳动力时版会对经济增长权构成一定的影响,但主要原因还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我觉得市场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我觉得目前廉价劳动力这个因素正在降低影响力,廉价劳动力主要是个收入分配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也要从收入分配来着手。 这个驱动力消失后中国经济增速会有一个明显的调整期,但一定能找到自己未来长期发展的新动力。
6. 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驱动力在哪里
经济的发搜索展靠三驾马车
1.出口。
把过多的产能过剩通过出口消化。所以造成了目前的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是我们不是像德国一样藏汇于民,都给国家兑换去了。造成纸币过度发行,通货膨胀就有他的功劳。通胀了老百姓的财富就被稀释了。外汇局还说外汇不是全民的财产。
2.投资。
投资贡献占了我国GDP的50%,特别是房地产,推到房子是GDP,重建也是GDP,发达国家从来没有以这个为基础发展经济的。因为这是最低效率的GDP,今天建了房子,明天就不再产出,但是政府为何乐此不疲?每次经济危机都要搞投资?你这个投资并不是投资在高科技,新技术实体企业了,而是基础建设。因为政府是“国土的代理人”,地方政府靠卖地敛财,公权力对土地的控制,造成供应层面根本无市场可言,这就是房价奇高的原因。泡沫的积累是因为每次投资必然是地产。在发达国家,居住是人最基本的权利,所以不拿居住来当成一个发展甚至是敛财的工具。过度的投资造成了房地产的泡沫,重复建设的浪费,地方政府的贪腐,环境资源的恶化。
3.消费。
这个项目占了发达国家GDP的60~70%。而我国是29%左右。你觉得你10年之前与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变化?除了物价高了,压力大了,还有什么呢?表象上钱多了,可是也毛了。你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财富多了,让大家享有更多的物质财富而已。可是我们的成果呢?赚了点钱财富的蛋糕宁愿去搞过度的投资,也不分点蛋糕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把老百姓的居住,医疗,养老解决了。老百姓就敢花钱了,消费也就上去了。经济才能健康,因为经济就像流水,不流就成了死水,要流动起来,要靠消费拉动才是最科学的,这也是GDP发展的最终目的,物质服务被创造出来就是让人们消费的。
我国拿出6000亿人民币就可以实现全民免费医疗,这部分钱只是相当于“三公”中的公款用车的钱!我国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其他发达国家全部用来盖廉租房,公租房等。因为你这是卖的国民的土地,出让金必须有义务提供廉租租来解决老百姓的基本居住权力。美国是100%用于的。新加坡全民无论你什么工资,只需要拿出年工资的6倍就卖给你房子,而不是看谁钱多。
而在我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反而在居住上搞"市场"了,不跟国际接轨了,发达国家是解决了所有人的基本居住的前提下。高档的居住才推到市场!你前提没满足。
综上所述。接下来,如果不在根本上偏重于GDP是用来提高人民的生活的,而不是搞投资的,更不是用来提高“三公”的。投入如果不用再实体企业上,不用在科研上,不用再提高劳动生产力上。而只是用在“既得利益集团”相关利益的行业上。那么,中国经济问题只会越来越大,环境越来越坏,竞争力越来越差,人民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社会越来越不公!
7.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最重要驱动力有哪些
近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依靠廉价劳动力和廉价生产资料成为世界工厂,但是版最近我们发现,从权人民币升值开始,中国的外贸经济每况日下,甚至出现出超,纵观其原因中国的人口福利即将结束,中国正处于转型的十字路口,但是中国实现转型的的动力日渐显得乏力,归其原因就是对国内市场的长期忽视,市场潜力没有得到深入的开发,房子,医疗,教育,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严重影响中国人的消费支付能力,中国市场巨大,但是长期受到压制,形成一个畸形市场,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驱动力无可厚非就是国内市场,我们有着巨大的人口和GDP,我们有着巨大市场潜力,国外市场,尤其是欧美国家,人口老龄化日渐严重,积极增长缓慢,潜力已经不打了,而新兴发展中国国家,正处于成长前期,市场孕育还需时日,中国市场正好填补这块空白,中国企业应该审时度势,向外国企业学习,加大国内市场的开发,把握机遇,赢得未来
8. 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最要驱动力有哪些 为什么这些重要驱动力被认为将持续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动力有以下讲解:
第一,政策的大方向正确。中国政府在1978年开始打开国门,实行贸易自由和吸引外资,政府预算做得较好,同时进行了一些土地和农村改革,并尝试法制改革。
第二,女性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大驱动力——但西方对中国女性影响家庭预算缺乏理解。其实,中国女性不仅在自己家里拥有决定权;而且,当她们与父母同住或住在同一个小区时,她们也替父母做购物决定。
许多美国人对中国女性的印象受到《末代皇帝》等电影的影响。这些片子描写了中国古代女性的处境,她们几乎就是奴隶。但这早已经过去了。如今,中国女性的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约一半,而在上世纪50年代仅占20%。她们的受教育机会大大增加,并且进入白领劳动者群体。在我自己的公司,女性员工是男性员工的3倍。她们在奢侈品上的消费丝毫不亚于男性。
当前经济不景气,美国女性都已压缩开支,而中国女性的消费支出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猛,但中国女性消费者也在改变消费习惯,变得较少轻率和冲动。对于试图向中国女性卖东西的外国公司来说,了解她们的想法以及心愿至关重要。
通常,一名中国女性出去购物时会像以前一样花掉100美元,但她现在不是买10样东西,而是6件更贵的商品。她会挑选可每天使用的手袋,而不是每月可能只穿一次的衣服。她想要用得更久的化妆品。她会尽量减少冲动购物,在购买前花更多时间浏览博客和网站以及使用搜索引擎。
中国女性在房产、电视机等家庭大宗消费的决策中,发挥重要影响力。通常认为购买汽车或电视机的最终决定权在男性,但我们的研究表明,女性已拥有平等的发言权。绝大多数中国男性还表示,涉及房子户型或超过一定价格的采购需要得到妻子的批准。在上海,我们发现许多女性掌控家庭财政大权,银行账户上写着她们的名字,丈夫则按期从妻子那里领取零花钱。
持续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是
主讲人简介 田雪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全国社科规划人口学科组长、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国家人口计生委专家委员、国际人口科学联盟(IUSSP)成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田雪原在人口理论拨乱反正、人口发展战略、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家庭经济与生育、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发表了有独到见解和比较系统的研究成果,出版专著28部(含主编),发表论文500余篇、研究报告50余篇。1984年被授予首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1991年被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IBC)授予“国际知识分子名人”;1995年被美国传记协会(ABI)载入“世界五千名人录”;1996年获中华人口奖(人口最高奖)、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00年获国家图书奖;2003年获“第六届中国民族图书奖一等奖”。
提高教育素质是关键。我们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实现人口和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提高人口教育素质是关键。这一点,我稍微多讲一点。人口素质我前面提到了,包括人的知识、技能、经验、健康所具有的价值,这些价值的形成都离不开教育,教育是我们提高人口素质的中心环节。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教育素质的提高是显著的。在各种受教育的人口比例变动中,总的趋势是教育程度越高比例提升越快。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我们确实发展得很快,去年制订“十一五”关于教育发展战略规划,我们也了解到高等教育的发展确实是我们不可想象的,特别是我们实行扩招,现在高等学校的数量和学生人数是多少倍的增长,今年高考的人数突破一千万,这是空前的。
在教育方面,我们现在存在的问题,要想寻求可持续发展,要提高人口素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什么呢?我以为是不是有这样三个方面。第一,总体上看我们的教育水平还不够高,这里有一组数字了,大学占的比例、中学占的比例,有一个综合的,就平均所受教育的年限,当然现在的统计数据有一点困难,在人口普查的时候我们也是不断地提意见,我也是他们专家执行组的成员,但是他们总觉得不太好统计。我们通过不同的办法测算了一下,比如说2005年发达国家平均所受教育的年限已经达到了14-15年,我们2005年平均所受教育是7.49年,显然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只相当于全世界的中等水平,比某些发展中国家还不如,比如说印度等,我们还远远跟不上。教育如果我们不能够达到应有的高度和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就是一句空话,因为本身教育它是核心,另外还有身体素质等其他方面的素质提高,都和教育水平有很大的关系。所以问题是总体水平还不够高。
第二,我们的教育结构还不够合理。这一点,珠三角的领导同志可能会更清楚,最早提出所谓的民工荒,这个说法当然大家可以讨论,我是不怎么赞同这个叫法的,无论是这里出现的民工荒,还是长三角,或者是京津地区出现的所谓民工荒,实际上并不是缺少民工,民工概念大家都知道,指的是农民工,并不是缺少,而是缺少熟练工人和技术工人。这一部分人为什么短缺了?农民进来并不能成为我们的技术工人,可能在珠三角感受更深一些,我有同事在珠三角做过调查,这里缺少技术工人,而且给的工资、待遇很高,可是还是很难招来。这说明我们现在教育的结构发生了一些问题,什么样的问题呢?普通型的高等教育发展得很快,快到什么程度呢?原来一些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很多都变成了大学,这成了我们国家很大的问题了,这些学校如果变成了学院、变成了大学,就升格了,因此这些学校的领导们就很愿意,也拼命地奔走要“戴帽”,就升格了,这里面是不是也有一些官本位的思想在作祟呢?现在这样的升格情况很多,全国的高校现在一下子变成了三千多所,国务院学部委员会开会时也有讨论。另外我们还有人口政策的变化,提倡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有各种政策的规定,既然是一个孩子,或者最多生两个孩子,家庭里就一定是希望孩子成才,就望子成龙,读大学还不行,还要读研究生,还要出国。这是不是好事?是好事,但是如果大家都这样的话,我们社会就出了问题,职业教育、技术工人谁来培养,现在就发生了这方面的短缺。事实上,如果大家都是通才型的一般高等教育,其他方面得不到相应的补充和发展,那对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也是很不利的,我想大家也是深有体会的。
第三,教育方面的智能开发不多。现在我们通才型的教育状况,应试型的教育,这样一个现状,当然没有应试教育好象也不行,七十年代我在教育部里工作,全国实行高考,当时恢复高考是一个很大的举措,如果没有这个的话,现在所需要的人才就没有。我当时在教育部工作,粉碎四人帮之后,经济走到崩溃的边缘,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小平同志主持工作,首先就召开全国科学大会、教育大会,恢复高考,所以在当时也不是很理解,到底这种百废待兴抓什么呢?抓教育,这是抓对了,才有了后来的发展,我们才有了后劲。现在教育当中的应试教育,大家都感觉有一个问题,都是在应付考试,现在小学生背的大书包都背不动,学校里升学率被看作是最重要的标准,当然这里也有它的合理性,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样的结果,我们从效果上看最大的问题,就是现在对学生书本上的知识灌输得比较多、掌握得也比较多,但是它智能的开发不够,这是我们的弱点。中国和日本每年暑期搞少年儿童夏令营,曾经做过测试,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测验,中国的学生比日本学生总体上强,比他们掌握得好,但是动手做一些实验,带创造性的东西,我们的孩子就赶不上日本的儿童,他们动手能力比我们强,这对我们培养这一代人才,对我们将来也是不利的。从长远来看,这关系到我们的可持续发展,因为毕竟不是学了书本知识就可以了,你真正在社会上有没有用,智商还要转化为智能,才是真正的人力资本。光是停留在智商上,动手不行,不能应用,你这个人的资本也是不行的。
总体水平不够高、教育结构不够合理、智能开发不够,这几个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是特别值得重视的。因此我们要提高人口的教育素质、提高教育水平,相应也应该有明确的战略,科教兴国、教育先行,优先投资于人、投资于教育。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的基本战略,现在有议论说基本国策太多了,什么都是基本国策。但是我的理解,基本国策应该跟基本国情挂钩,你不和基本国情挂上也说是基本国策,我是不太赞成的。基本国情按照小平同志所讲的,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与此密切相关的,也和我们寻求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我认为最重要的基本国策,第一是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第二保护资源,第三环境保护,这三个是比较明确的。基本国情当中的基本战略决策,才是基本国策。
科教兴国是我们的一大基本战略。国家明确有两大战略,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我们教育要先行,优先投资于教育、投资于人。这里面也有一个观念,这个观念和我前面所说的认识是相一致的,现在人力资本是最主要的驱动力,人力资本核心是教育,是提高人口的教育素质,那么我们在投资上,在整个社会发展当中要逐渐地由过去以物质投资为主,过去主要是搞项目,逐渐地转变到以人的投资和物质投资为主,然后转变到人的投资为主,到可持续发展。当然这个转变不是很容易,但是这又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我们发展经济、社会进步,你最终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我的理解,我们是为了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所谓全面发展的需要,包括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交往需要、文化需要,文化我觉得特别值得重视。
有一次我在一个地方做讲座,有同志问我三个代表,第一代表先进生产力,这个容易理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也容易理解,为什么还有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呢?我是没有参与这件事,但是就我个人的理解,特别是我们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对文化问题恐怕要给予更多的重视。文化从某种意义来说也是一种生产力,可以转化为生产力。美国出了一本书,叫《文化冲突论》。这本书很有影响,它把世界各种文化归结为三大文化,一个是西方文化,根据它的说法和我的理解,就是崇尚个人第一的文化。第二是伊斯兰文化,这种文化它概括为一手拿着利剑,一手拿着橄榄枝。第三种是儒家文化,本土是中国以及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及地区。在外国的唐人街里的人,很难融入到当地文化中。他说你可以看一看古代埃及、巴比伦、中国、希腊等这些国家发展起来了,但是到了工业革命十八世纪这些国家就落后了,工业国家发展起来,然后日本等国家发展起来了,再然后就是发展中国家发展起来了。就象赛跑一样,不同阶段大家都有不同的领跑,最后就是把地球的资源挖光了。但是他说文化很难融合,他举了很多的例子,也做了一些逻辑分析。比如说在座各位领导,如果你们的子女或者是亲属有在欧美留学的,我们怎么写信给他呢?是从小到大,他们给我们写信就是先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广州市、东风路,然后多少号,谁收等。
中国大一统的文化,和他们正好是相反的。这本书认为文化是很难融合的,而且这本书就我所知道在美国很有影响,对美国的决策都有影响,因为它把世界分为三大文化,这三大文化彼此之间有利害冲突,而且很难融合。人口素质也应该把文化考虑在其中,我们优先投资于人,我们要建设先进的文化,我们要调整教育结构,这一点我非常高兴。我多少了解一点情况,国家“十一五”和国家2020年教育发展战略规划,已经把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列入重点,要调整教育的结构,这方面的人才不培养,我们大家都是大学毕业生,那职业怎么着?甚至于我们现在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大学毕业之后再重新去念职业学校,不然找不到职业,这就有一点浪费了,缩短生命了。为什么当初你不去读职业学校呢?所以教育的结构要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应该改革应试教育,开发智能。有关部门也在研究这个问题,不开发智能,仅仅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在某种意义是需要的,但是完全是这样恐怕也不行,应该开发智能。我想结合广东的情况说一下,既然在这里讲这个问题,我也看了一下统计材料,多少做了一点计算。平均所受教育年限,2005年全国人均所受教育的年限是7.49年,广东省我计算的结果,是7.91年,比全国高一些,高0.42,居于中上的水平。北京是10.22年,上海是9.57年,辽宁是8.28年,山西是7.96年,广东的水平大概和山西差不多。在这里我斗胆说一句话,当然在全国总的还在中等水平略高一点,但是是不是和我们的经济实力、经济发展,和我们提出率先进入现代化还很不适应,因为2005年我们广东GDP是二万二千三百六十六个亿,在全国省市自治区是首位,但是我们教育水平不在其首,而且也就是中上游的水平。从长远来看,恐怕这一点,我斗胆呼应一句,广东、珠三角更应该把教育列为重要的位置。
关于提高人口的文明素质。包括几个方面,一是核心价值观念。所谓核心价值观念,就是在一定历史时期统领其他社会价值,占据主导地位,并为绝大多数居民所认可的价值观念。还有包括道德规范,就是通行于全体居民的道德规则和范式。还有法治意识,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受法律保护,以及维护和监督司法公正、廉洁的责任感和意识。
首先我们要树立一个观念,这个观念就是我们要树立一个核心价值观念,当然这个核心价值观念学术界也有很多的争论,我提出是统领社会价值处主导地位,绝大多数居民所认可的价值观念。其次要加强道德规范,因为现在实行市场经济之后,道德的规范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市场经济嘛,商品市场经济发展起来之后,在人们的观念里最重要的就是交换价值的升值,无论什么样的事情都要用钱来衡量。你讲感情,那么感情值多少钱,讲孝道,那么孝道值多少钱,所以现在就发生了在过去的认识当中,感情也好,孝道也好,其他关系也好,被交换价值所取代的这样一种倾向。当然这个问题,我们也不能固守过去的观念就是对的,但是现在某些变革我们也要想办法改变,如果没有明确的道德规范,我们的素质提高也是受很大的影响。第三,我这里提出加强法治意识。应该说我们经过改革开放接近三十年,大家逐步地增强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大家逐渐地增强了。什么是市场经济呢?我的概念是市场主体法人化,谁是法人代表谁说话,市场不受上下级的指令。人财物的流动按照市场规律在流动,国家不是不能调控,地方不是不能调控,但是你调控的手段不是像计划经济那样指令性的,我叫你怎么样就怎么样,而是主要通过价格、税收、福利政策,调控的手段是经济化的,是间接的。我们尤其要加强法治意识,不加强法治意识那是不行的,法治意识是越来越重要,但是我们现在这个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具体我想各位都是有体会的。
就提高人口素质,提高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这是人口素质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尤其是我们在市场经济基本建立,将来要逐渐完善,经济运行法制化的条件下,我们实行可持续发展也是这样的。讲到可持续发展,讲到环境的问题,到现在我们的环境问题仍然很严峻,大家看政府工作报告,温总理讲了,我们经济上要增加的指标都超过了,也可以说现在中国经济,GDP增加7.5%,或者是多少,大家都可以完成,不但是可以完成,而且现在要防止经济过热。但是我们约束性的指标,单位GDP的能耗、水耗、废物的排放等等,我们都没有完成,甚至于我们现在在环保上,国家应该有了很大的力度,前年我组织一个项目,请国家人口计生委、环保总局、国土资源部三位部长出来主编,我作为常务副主编负责这本书,了解一些情况,现在环保上没有少花钱,但是现在的效益不够高,到什么程度呢?比如说有的地方,其中也包括像是淮海的治理,环保设施上了一大批,但是平时不开,因为开了之后会增加成本,你要检查,他得到消息,一个电话马上就开,结果你一走他就关了。所以经济运行法治化,提高人口素质也要靠法律来保证。除此之外我们加强文明素质的教育,还应该提倡德育为先,重点是将国家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坚持德育为先原则。我们要从娃娃抓起,我们在编中小学教材时都应该注意到这一点。
我今天要讲的内容,就是这么多了。很高兴有机会到这里向各位领导学习,这几天我已经学到很多东西,最后对大家参加今天这个讲座表示感谢。谢谢大家。
主持人:田教授今天的报告深入浅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很深刻的道理,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开阔了我们的理论视野,对于我们今后做好各行各业的工作具有很高的理论支撑作用。在这里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田教授的报告表示热烈的感谢。报告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参考资料:世界教育网,世界科技网,世界文学网,世界人民网,世界代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