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浙江温州市的经济发展如何
我觉得浙江温州市的经济发展还是比较不错的。而且整体上的城市也比较先进。
Ⅱ 温州的经济情况如何
中国双拥模范城 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国锁都 中国鞋都 中国制笔之都 中国皮都
中国教玩具之都 中国合成革之都 中国五金洁具之都
中国汽摩配之都 中国塑编之都 中国纽扣之都
中国礼品城中国杨梅之乡 中国特产之乡 中国茶叶之乡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中国乌牛早之乡 中国拉链之乡 中国席草之乡 中国泵阀之乡
中国羊栖菜之乡 中国瓯柑之乡 中国马蹄笋之乡 中国四季柚之乡 中国蘑菇之乡 中国紫菜之乡
中国牡蛎之乡 中国泥蚶之乡 中国文蛤之乡 中国花蚶之乡
中国印刷城 中国电器城 中国礼品城 中国男装名城 中国休闲服装名城 中国胶鞋名城
中国商务礼品生产基地 中国鲨鱼加工基地 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 中国塑料薄膜生产基地
中国剃须刀生产基地 中国鞋都女鞋基地 中国不锈钢无缝管生产基地 中国眼镜生产基地
中国精密模具生产基地 中国钻头产业基地 中国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 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
中国休闲鞋生产基地 中国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集散中心 中国数学家之乡
温州的”第一”2006年11月24日 星期五 13:45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民营经济创造了众多的全国第一,画出了一道充满活力的发展轨迹。
▲ 1980年 颁发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 1980年 苍南县金乡镇信用社率先实行利率改革
▲ 1983年 创建“东方第一纽扣市场”的永嘉桥头纽扣市场
▲ 1984年 由26个农民自愿入股创办全国最早的股份合作制企业瓯海登山鞋厂
▲ 1984年 集资兴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温州龙港镇
▲ 1986年 全国最早创办由集体、个人集资入股的股份制城市信用社鹿城城市信用社和东风城市信用社
▲ 1987年 颁布第一个民营企业的地方性规章《温州私人企业管理暂行办法》
▲ 1987年 颁布第一个关于股份合作制的地方性规章《温州市关于农村股份合作企业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 1988年 起草中国第一份股份合作制企业章程《桥墩门啤酒厂章程》
▲ 1991年 苍南县农民合股创办以经营专线航班为主的全国首家航运包机公司
▲ 1991年 创办第一个私人跨国农业公司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康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1992年 建设全国第一条股份制铁路金温铁路
▲ 2003年 温州烟具协会赢得中国加入WTO以后的第一个技术贸易壁垒案
▲ 2004年 联合8家民企组建中国第一家无区域限制的民营财团——中瑞财团控股有限公司
▲ 2004年 正泰集团作为民营企业第一个获中国企业经营管理领域最高奖“全国质量管理奖”
可想而知温州的经济怎样咯
Ⅲ 温州的发展与历史
概述
温州位于中国东南部,瓯江下游南岸,是浙江省下属的地级市,为沿海港口城市,简称瓯,别称鹿城。拥有面积11784平方千米,辖海域11000平方千米。
中国双拥模范城 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国锁都 中国鞋都 中国制笔之都 中国皮都 中国低压电器之都
中国教玩具之都 中国合成革之都 中国五金洁具之都
中国汽摩配之都 中国塑编之都 中国纽扣之都 温州风光中国礼品城中国杨梅之乡 中国特产之乡 中国茶叶之乡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中国乌牛早之乡 中国拉链之乡 中国席草之乡 中国泵阀之乡
中国羊栖菜之乡 中国瓯柑之乡 中国马蹄笋之乡 中国四季柚之乡 中国蘑菇之乡 中国紫菜之乡
中国牡蛎之乡 中国泥蚶之乡 中国文蛤之乡 中国花蚶之乡
中国印刷城 中国电器城 中国礼品城 中国男装名城 中国休闲服装名城 中国胶鞋名城
中国商务礼品生产基地 中国鲨鱼加工基地 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 中国塑料薄膜生产基地
中国剃须刀生产基地 中国鞋都女鞋基地 中国不锈钢无缝管生产基地 中国眼镜生产基地
中国精密模具生产基地 中国钻头产业基地 中国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 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
中国休闲鞋生产基地 中国防爆电器生产基地 中国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集散中心 中国数学家之乡
游泳之乡 国际象棋城 武术之乡 中国象棋之乡
温州的”第一”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民营经济创造了众多的全国第一,画出了一道充满活力的发展轨迹。
▲ 1980年 颁发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 1980年 苍南县金乡镇信用社率先实行利率改革
▲ 1983年 创建“东方第一纽扣市场”的永嘉桥头纽扣市场
▲ 1984年 由26个农民自愿入股创办全国最早的股份合作制企业瓯海登山鞋厂
▲ 1984年 集资兴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温州龙港镇
▲ 1986年 全国最早创办由集体、个人集资入股的股份制城市信用社鹿城城市信用社和东风城市信用社
▲ 1987年 颁布第一个民营企业的地方性规章《温州私人企业管理暂行办法》
▲ 1987年 颁布第一个关于股份合作制的地方性规章《温州市关于农村股份合作企业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 1988年 起草中国第一份股份合作制企业章程《桥墩门啤酒厂章程》
▲ 1991年 苍南县农民合股创办以经营专线航班为主的全国首家航运包机公司
▲ 1991年 创办第一个私人跨国农业公司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康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1992年 建设全国第一条股份制铁路金温铁路
▲ 2003年 温州烟具协会赢得中国加入WTO以后的第一个技术贸易壁垒案
▲ 2004年 联合8家民企组建中国第一家无区域限制的民营财团——中瑞财团控股有限公司
▲ 2004年 正泰集团作为民营企业第一个获中国企业经营管理领域最高奖“全国质量管理奖”
▲ 2008年 温州市首个大型艺术论坛——《集雅艺术论坛》正式开通并获得国内书画界的一致好评
▲ 2009年 《温州人论坛谈论温州人》正式开通
Ⅳ 温州经济主要是什么产业
截止目前,根据2018年温州市生产总值分析,温州经济主要是第三产业。其当年度生产总值(GDP)6006.2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41.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379.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484.9亿元,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2.4∶39.6∶58.0,以第三产业为主。
以温州瓯海区为例,2019年其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加大,产业结构日趋优化。该区推行‘优二强三’‘三产兴区’‘服务业兴区’的产业发展新路径,仅19年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7625户,其中,新增服务业6691户,占所有新增市场主体的90.64%。
(4)温州经济发展概述扩展阅读
2018年温州第三产业经济发展情况介绍
①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1%。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2.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0.3%,工业投资和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0.4%和8.5%。159个全省集中开工项目全部进场施工,省“152”工程落地开工42个。
②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4.9%。房屋施工面积4866.8万平方米,增长3.1%;商品房销售面积1165.8万平方米,增长8.9%。
③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37.1亿元,比上年增长9.0%。从城乡消费情况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800.8亿元,增长8.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36.3亿元,增长9.4%。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2845亿元,增长8.1%;餐饮收入492.1亿元,增长14.5%。
全市网络零售额1968.2亿元,增长25.5%;居民网络消费额1127.5亿元,增长24.4%。
④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19.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3.4%,日用品类增长2.2%,中西药品类增长29.1%,通讯器材类增长25.9%,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1.3%,化妆品类增长22.5%。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41.1%,家具类增长42.3%,汽车类同比零增长,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5.3%。
⑤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191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8%;实现旅游总收入1334.4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1861万人次,实现收入1315.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9%和19.2%;接待海外游客56万人次,实现海外创汇2.9亿美元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温州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温州瓯海在册市场主体创历史新高 上半年第三产业增长占
Ⅳ 温州概况
温州简介
温州,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是浙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全国首批14个
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全国首批13个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是全国18个港口城市之
一,是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是中国综合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试点城
市,也是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试点城市之一。全市辖三区两市六县,陆地总
面积11784平方公里,人口750多万,其中市区人口190多万。
温州气候宜人,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东无严寒,夏少酷暑。全年平均气温
18.8℃,全年平均降雨量1922毫米,作物年可三熟,素称"鱼米之乡"。经济作物有茶叶
、柑桔、杨梅、甘蔗等160余种。西部山区有大量的林木产品和动植物资源。温州海
域广阔,渔场有洞头、南麂、乐清湾等处。海产鱼类有带鱼、黄鱼、鳗鱼等370余种
,浅溪滩涂主要养殖虾、蟹、蛏、蛤等水产品。
温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郡,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先民在
这里劳动生息。这里风光秀丽,拥有雁荡山、楠溪江两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有乌岩岭、南麂岛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仙岩、瑶溪、寨寮溪,玉苍山等七
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有蒲壮所城、玉海楼两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人才辈
出,代有名家,南宗时形成永嘉事功学派;近现代阵黼宸、孙诒让、夏鼐、夏承焘
、苏步青等人为我国教育文化和科技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这里还是浙江省的著名
侨乡,全市有华侨华人3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温州位处我国黄金海岸线的中部,交通通信事业发达。温州海岸线长达355公里
,港口条件优越,是一个集河口港、海湾港于一体的综合性天然良港,为浙南、闽
北货物进出的咽喉。是全国20个主枢纽港之一。温州机场已开辟60条国内航线,并
开通了与香港、澳门的地区航线。温州火车站是我国第一条股份制合资建设铁路--
--金温铁路的终点站,旅客列车可直达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国内主要城市。
温州市已经成为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公路运输四通八达,104国道和330
国道贯穿南北,黑龙江同江至海南三亚高速公路温州段正在建设之中。温州邮政通
信事业迅猛发展。至2002年,全市电信业务总量达49.3亿元,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
200多万门,列全国地级城市前茅。温州城市供水供电设施日益完善。电力建设已同
华东电网连接,泽雅水库、珊溪水利枢纽工程相继建成,城市日供水量达45万多吨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温州把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同本地实际相结合,率先
发展家庭工业、专业市场和个体私营经济,率先进行市场取向改革,率先开展以股
份合作制为重点的企业制度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路子,取得了温
州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改革开放20年来,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
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翻了5至6番。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
总值1055亿元, 工业总产值2270亿元,财政总收入126.3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34
.54亿美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91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091元。
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温州区域经济呈现了五个鲜明的特色:一是灵活的
市场机制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机制灵活,是温州的最大优势,温州的先发性优
势主要也在于此,它始终使温州经济保持生机和活力。二是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经
济成为国民经济的骨干。全市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经济占了70%以上的比重。三是
社会投入成为建设资金来源的主渠道。2002年,全市用于基础设施投资的90.9亿元
资金,用于文化教育设施建设的20.89亿元资金,主要是靠社会来筹集、来投入的。
四是小城镇的崛起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全市建制镇从改革开放前的18个增加
到现在的146个。五是敢闯市场的温州人成为温州发展的独特优势。讲到底,温州经
济是温州人经济,是老百姓经济。走南闯北的温州人在全国、在世界各地建起了众
多的温州城、温州街、温州村、温州店,把温州经济与全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紧密
联系在一起。现在,温州人已经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一个特殊的群体,"温州"两
个字已经成为一种品牌、一种文化、一种无形资产。
Ⅵ 请分析温州经济的现状和前景,以及未来应该走的发展道路。
温州经济是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发展起来,经济总量和社会经济各方面指标在近年来有重要的发展,具体的数值我在这里就不统计与比较,大家可以查看温州政府部门统计数值,因为,我国已经加入WTO国际贸易组织,这俩年,温州的传统产业和劳动力密集产业如服装,皮鞋,打火机等产业,受到比较严重的贸易堡垒影响,但是,具有温州精神和顽强创业奋斗意志的温州企业家,和历届温州政府的努力正确施政形成基础,政府,社会,企业共同合作努力,所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温州经济总量和各方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近年来没有萎缩,每年在稳定进步。温州现在经济发展的状态是保稳促调,创新活力,政企联动,政府领导亲自下企业访问和解决发展中困难。各产业在科技创新,结构调整,产品革新,整体提升等方面在努力实施措施,无论从那方面分析比较,温州经济发展是看好!温州经济未来走的道路,应按照实践,科学发展,特别是政府部门要大力创新服务机制和方法,适应经济社会与企业的发展进步是关键,温州民营经济各产业按照“新,专,精,特,”产品经济发展道路,要适应社会经济各领域发展需求是目标,经济发展是离不开人的思想观念改变,民营企业家和企业主要创新观念,加强学习,提高知识水平素质很重要,温州有300万外地员工,大家同心同德,对企业发展也很重要,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社会各建设和环境及其各相关联系发展因素都应该同步发展,这样,温州经济发展就有可靠的保障基础,就有走向逐步稳定的发展道路。本回答仅是个人研究看法,提供参考!
Ⅶ 龙湾区的经济概况
2013年,龙湾区实现生产总值482亿元,同比增长9.4%;财政总收入55.8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7亿元,分别增长3.7%、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7亿元,增长10%;出口总额28.6亿美元,增长5.5%。其中区本级实现生产总值306.9亿元,同比增长9.2%;财政总收入37.6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1亿元,分别增长7.4%、10.5%;出口总额18.9亿美元,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9.1亿元,增长1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8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717元,分别增长9.1%、9.8%;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1.97%、6.17%、4.56%和6.4%,节能降耗超额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2013年,龙湾区使用政府应急转贷资金4.1亿元,发放中小企业专项信用贷款2.25亿元,处置银行不良贷款15.37亿元。全年完成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16.17亿元,增长24.3%,其中限上工业投资39.37亿元,增长68.9%。全市首家农村商业银行、首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正式开业,创成省专利权质押融资试点区,引进银行1家,新增贷款36.39亿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升。清理转而未供4684亩、供而未用3834亩,垦造耕地2415亩,收储土地613亩,出让工业用地1015亩、商服住宅用地407亩。
2013年,空港新区贝普科技等38个项目开工,康德莱器械等6个项目投产,温州市物联网产业园一期投用,海洋科技创业园完成主体工程。新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5件,通过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区验收,获批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区。荣获“中国建筑电器产业基地”国字号金名片,新增省著名商标4枚、省名牌产品2个。实现三产增加值100.6亿元,增长10.3%,服务业占三次产业比重达32.8%。温州金属现代物流中心、温州国际机电城、奥玛尔国际购物中心等项目实现开工,建设总部大楼完成主体工程,温州金属大厦投入使用。温州科技城、源大创业园获评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Ⅷ 温州经济发展吗
对于温州来说,“温州经济”和“温州人经济”完全不一样。。。
温州经济是政府的钱,温州人经济是温州百姓的钱。。
感觉温州人的钱比政府的钱还多。。。经济当然在发展~~
Ⅸ 温州是如何发展,富裕起来的
有专家将温州人获得成功的模式,总结为“温州模式”。
"温州模式”说到底,是发展市场经济的模式。“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孰是孰非的激烈争论围绕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发展市场经济还是坚持计划经济。在“温州模式”兴起之初,提倡“市场经济”还是“违禁”的,居主流地位的观念是,必须坚持计划经济,而且计划经济必须“为主”,市场(还谈不上“市场经济”)只能“为辅”。“温州模式”之所以最终被认同,是因为经过不断的实践,反复的思考。人们从“温州模式”的实践中看到,与僵化的计划经济相反,市场经济充满了活力,效率很高。市场经济植根于温州,温州经济的发展便加快了,就业的途径拓宽了,市场供给丰富了,人民迅速地富起来了,政府财政的日子也好过了。
第二,“温州模式”说到底,是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的模式。“温州模式”与“苏南模式”孰是孰非的激烈争论围绕的另一关键问题就是,如何看待发展民营经济。当时居主流的观念是,即使在农村发展非农产业也必须以发展集体经济为主,只能让民营经济起“补充作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包括“温州模式”实践在内的不断的实践,反复的思考,人们终于认识到,要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发展民营经济,没有民营经济就没有市场经济,民营经济或者说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具有很强的利益激励和约束机制。温州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符合人们要求致富和追求过好生活的愿望。“温州模式”的实践证明,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的结果,在利益的激励下,蕴藏在群众中的巨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便可焕发出来,转化成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无须政府的安排和鞭策,也不依赖政府,人们自己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求致富之路、发展之路,按照市场的变化去配置资源,在市场的压力下去提高效率,并自己承担风险。
第三,在关于“温州模式”与“苏南模式”的争论中,人们对“温州模式”贬斥最多的问题之一是市场的无序。确实,在温州出现过大量违反市场规则的现象,温州的商品一度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代名词。柳市生产的伪劣低压电器给用户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遭到中央有关部门的通报,并受到国务院联合检查组的检查。这种市场的无序状况理应受到谴责和处罚。但也要指出,在计划经济秩序依旧占统治地位,市场经济秩序尚未建立的情况下,温州率先突破计划经济的“秩序”发展市场经济,一度出现市场无序是必然的,人们对温州一些企业违反市场规则的种种无序现象严加谴责,也是正确的。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当时许多人是带着长期生活在计划经济秩序中形成的观念来看温州的,他们把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如竞争、投机、长途贩运)也看作是无序,而加以否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温州人自己也渐渐认识到遵守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逐渐纠正了自己的行为,转而注重产品质量,重视市场信誉。同时人们也逐渐习惯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从而改变了对“温州模式”的看法,认同了“温州模式”。此后“温州模式”迅速在各地移植和推广,各地民营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甚至连长时间坚持以发展集体经济为主的“苏南模式”地区(主要是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一带)也逐渐放弃原有模式向“温州模式”转变。当然,各地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先有后,有快有慢,差别很大,有些地方民营经济发展得很不错,有些地方则还未发展起来。实际上,学习和移植“温州模式”并不容易,而且各地条件也相差很大。从各地学习和移植“温州模式”的情况来看,我认为,有几点需要指出来。
第一,“温州模式”的最可贵之点在于,温州人有很强的致富欲望和创业精神。这与温州的地理环境、历史和传统有很大的关系。温州地处沿海,早在1876年,根据《中英烟台条约》的附约,就开辟为对外通商口岸。这使温州有着久远的经商传统、开放传统和手工业制造技能,而且有广泛的海外关系,因此商业文化或者说市场经济文化较为发达。温州人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不甘于贫困。为了追求财富,追求更富裕的生活,他们不辞艰辛,善于学习,敢于冒险,勇于进取,无论到那里都能扎根,生存,发展。而在不少地方,特别是内地的一些地方,历史上就未经历过市场经济的洗礼,或很少与市场接触,农业文化根深蒂固,计划经济的秩序又成为不可逾越的成规,以致人们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态度等方面与温州人相差甚大,甚至截然相反,只要我们亲身到一些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看看,就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差距有多大。在这些地方要移植“温州模式”,发展民营经济绝非易事。温州人能够不远千里到异地他乡开发廊,办服装店,甚至摆修鞋摊,设法寻找赚钱的机会,而当地人却对眼前的机会视而不见,或者虽然看到了,却不屑于干,不愿意干,或者不会干却又不去学。当然,有了温州的经验,以及在全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这一切都在改变之中,不过需要经历较长的过程。因此,各地在学习温州经验,发展民营经济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习和培育市场经济文化,学习温州人的创业精神。
第二,一些地方在移植“温州模式”以发展民营经济时,往往注意给民营经济以各种优惠,这在民营经济刚起步时可能有必要,但从温州的经验看,要发展民营经济,最重要的是要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适宜的宽松的环境,让人们自己去闯,去创业,去承担风险。要知道,在“温州模式”兴起之初,温州干部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很大,也做过一些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事,例如,曾把最早创业的“八大王”投入了监狱。但不久,在温州市场经济的特定环境的影响下,派到温州去“灭火”的干部,经过实地考察,反而给民营经济助燃。那时,在异常困难的条件下,温州市政府不可能给民营经济以优惠,但政府的支持和保护却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环境,民营经济之火才越烧越旺。而在有些地方,民营经济也曾点燃过星星之火,但却没能燃烧起来。现在,各地都在提倡发展民营经济,可是许多地方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并不好,当地政府并不懂得在市场经济下自己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或者是政府管得太多,不放手;或者是步步设卡,处处干预;或者是把民营经济当作“唐僧肉”,各个部门都去“吃”一口。
第三,在温州,在民营经济的发展中确实出过不少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是严重的。究其原因有民营经济自身行为不规范的问题,也有外部环境不规范的问题。对此应从历史的角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并采用正确的办法去解决。试想,如果当年在处理柳市制造和销售伪劣低压电器问题时,一棍子将其打死,也就不会有今天中国电器之都的柳市;同样,如果当时不严加整顿,不实施“质量立市,名牌兴市”的方针,也不会有今天中国电器之都的柳市。可见,各地在学习“温州模式”、发展民营经济的过程中,如何对待民营经济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值得注意。有的地方一看到民营经济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把民营经济看作漆黑一团,借整顿之名,将其封杀,更多的地方则是从本地的狭隘利益、短期的利益出发,对严重破坏市场规则的民营企业(如制造假冒伪劣商品者),肆意包庇,甚至纵容,这样,民营经济同样会走上绝路,因为在混乱的市场环境中不可能造就优秀的民营企业。然而遗憾的是,许多地方政府尚未认识这个道理,他们应该从“温州模式”的经验教训中获得教益。这里还要指出的是,虽然“温州模式”现在已得到普遍认同,但它以往有过现今依旧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温州模式”也需要进一步发展,这是各地在学习和移植“温州模式”时更应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