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特点
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主要依靠三条途径:一是不断深化、升级现有形式;二是扩展现有集团成员;三是缔结新的区域贸易协议或重新启动沉寂多年的区域经济合作谈判。
东亚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亚洲的亮点。从1992年东盟签署建立自由贸易区协议(即在2008年通过实施有效优惠关税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始,1997年底又举行首届东盟与中日韩三国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即建立“10+3”合作机制),将合作从东盟扩展至东亚地区,从而正式启动东亚合作进程。2002年,中国与东盟达成将在2010年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协议,“10+1”模式业已形成。
其他大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也日益明显。南部非洲发展协调会议成员国首脑会议于1992年签署关于建立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的条约、宣言和议定书三个文件,正式将该组织更名为“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东部和南部非洲优惠贸易区”首脑会议于1994年批准把优惠贸易区转变为共同市场的条约,宣布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简称“东南非共同市场”)正式成立。“欧盟”的诞生、欧元的启动以及欧盟实现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使得欧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外引人注目。“北美自由贸易区”于1994年正式成立以来,美国设想把其范围扩展到拉美,以形成一个覆盖整个南北美地区的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不过,前不久阿根廷第四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关于此项动议的谈判无果而终。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东盟的贸易部长也于2001年签署促进贸易、投资和经济一体化的政府间框架协议,并于2002年正式签约。
区域经济一体化覆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只有12个岛国和公国没有参与任何区域贸易协议(RTA)。174个国家和地区至少参加了一个(最多达29个)区域贸易协议,平均每个国家或地区参加了5个。当然,各地区之间的差别很大,发展程度也不相同。世贸组织全体成员同时又是各区域经济组织成员,有的具有多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的身份。全世界近15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双重成员资格”。北方国家签署的区域贸易协议最多,平均每个国家为13个。相当数量的发展中国家已与北方国家签署了双边优惠贸易协议。多数协议发生在东欧、北非和拉美,东亚各国签署的协议少一些,而南亚各国至今尚无与北方国家签署协议的先例。
区域经济一体化内容广泛深入。新一轮的区域协议涵盖的范围大大扩展,不仅包括货物贸易自由化,而且包括服务贸易自由化、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统一的竞争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共同的环境标准、劳工标准,甚至提出要具备共同的民主理念等。比如,北美、欧盟、南南以及其他一些区域一体化协议中,很多都涉及标准、物流、海关合作、服务、知识产权、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劳工权益和竞争政策等条款。
形式与机制灵活多样。一是大多数区域经济集团对成员资格采取开放式态度,以加速扩大。除一些明确由双方构成的区域经济,如美加自由贸易协议、澳新紧密经济合作关系协议等之外,一般区域经济大都经历了成员由少到多的过程。比如,欧盟历经5次大规模扩大,现已发展至25个成员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4年来也经历了4次扩大,达到21个成员。二是合作形式和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许多国家放弃或基于原有贸易优惠安排而成立自由贸易区或关税同盟,有的从关税同盟发展成为共同市场。比如,1995年1月,南锥体四国(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巴拉圭)根据1994年签署的“黑金城议定书”的规定,将自由贸易区提升为关税同盟,并正式开始运转,从而成为世界上仅次于欧盟的第二大关税同盟。
跨洲、跨区域经济合作的兴起和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合作的构成基础发生了较大变化,打破了狭义的地域相邻概念,出现了跨洲、跨洋的区域合作组织。比如,日本相继与墨西哥、新加坡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不同区域经济集团之间也展开了连横合作。南锥体共同市场与其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之间开始探讨建立自由贸易区,而东盟与欧盟外长会议之间就政治、经济领域内广泛的问题进行探讨业已制度化。北美自由贸易区也有意与南锥体共同市场合作,建立从阿拉斯加到阿根廷的整个美洲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区。突尼斯、摩洛哥等成员先后与欧盟谈判建立“欧盟与地中海自由贸易区”,并成为欧盟的伙伴国和联系国。南非则在与印度、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积极筹建“印度洋经济圈”。
2. 区域经济有哪些主要特征
区域经济也叫"地区经济"。指分布于各个行政区域的那部分国民经济。它的形成是劳动地域分工的结果。在长期的社会经济活动中,由于历史的、地理的、政治的、经济的以及宗教等因素的作用,一些在经济等方面联系比较频繁的居民区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区。
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缩影,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①考虑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分析地区经济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②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是否适合当地的情况(包括人力、物力和资金等因素)。③规划设计的地区经济开发和建设方案能否最合理地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④地区内各生产部门的发展与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当比较协调。⑤除生产部门外,还要发展能源、交通、电讯、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等区域性的基础设施。注意生产部门与非生产部门之间在发展上的相互适应。
1、区域经济是需要运用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空间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最早源于1826年德国经济学家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至今已有近180年的历史。然而,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它大体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区位研究由微观向宏观领域的不断扩展,以及各国政府为解决区域问题而加强对区域经济活动的干预,大规模开展各种区域规划工作,区域经济学获得了迅速的发展。2、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和揭示区域与经济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发展规律,探索促进特定区域而不是某一企业经济增长的途径和措施,以及如何在发挥各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区域整体经济效益,为政府的公共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3、具体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规律性问题,包括区域特征分析,目标系统与政策、手段、产业结构演进、人口增长与移动、城市建设与布局、区域国土规划,区域联合与区际利益的协调,区域比例关系。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市化与城市经济问题、空间结构理论、区域生产力布局、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农村经济、区带规划及管理、区域投融资等。
3.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特点的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基本稳定,也就是稳中求进的发展战略。
毋庸讳言,尽管今年GDP7.5%的目标值能够实现,但经济发展受到世界经济发展趋缓的复杂局面和国内因结构调整和产能过剩导致,消费、投资、出现的暂时困难,使得稳增长遇到了很大的困局。有些企业运行困难,社会消费不振,投资趋缓,外贸增长有限,经济发展处于一个相对低谷的时期,有下行的风险。
因此,明年的经济发展依然是防止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应有效控制经济下行的趋势和风险,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在经济处于危机和低谷的非常时期,不能迷信那些在经济正常时期的规则和原理,应在非常时期行非常之策,四平八稳会贻误战机。宏观政策应以量化宽松、刺激救急为主,该下猛药出组合拳就得不迟疑地出手。
预计,适当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是主题。央行将会综合采用降息、降准等综合措施,财政部会提出给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费的政策,来刺激经济发展。
当然,为刺激消费,个人所得税应税门槛也可能进一步提高,税率有可能调整优化。通过量化宽松,定点、精准货币刺激来促进经济发展将是明年经济的一个主题。 为了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民营银行会有很大的发展。
预计,房地产管制政策会进一步放松,改善性住房需求会得到鼓励。房地产的支柱产业地位没有改变,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是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
预计,明年GDP指标可能会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实事求是的调整到7%左右。
第二个特点是,更加重视高新技术产业、新产品、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和投资,更加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
投资拉动依然是不可忽视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只是,政策导向会更加关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因此,互联网产业、新媒体行业、太阳能利用产业、电动汽车行业高铁、核电、风电、、节能产业、环保产业都有很大的机会。
国家通过航天、航空、航海的技术攻关,如探月工程、航母、大飞机以及导弹和卫星定位等军工产业的技术攻关,会带动出现一批尖端、高新技术,民用化后可以促进许多行业的技术进步,带动产业升级,拉动经济发展。这些行业的创新产品和技术如果出口,将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第三个特点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
中国经济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的矛盾,东部和中西部,沿海和内陆发展的不平衡。可以通过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调整来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
具体来讲的是通过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三大经济带的引领,加上之前提出的长三角、珠三角、东北工业区振兴等经济路和带以及区的发展规划、计划的落实,通过结构的优化调整、产业的转移和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差距,拉动经济上行。
第四个特点是,通过自贸区的实践,来推动进、出口贸易的转型、升级和发展。
上海自贸区已经在积累这方面的经验,预计上海自贸区的经验将在天津和沿海、延边的重要城市区域逐步地推广实施。
第五个特点是,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会缩小城乡差距。
预计在试点的基础上会形成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中央会积极稳妥的推进。
需要着重提出的是城镇化过程我认为关键是要做好产业和服务业规划以产业化和服务业的集群发展带动城镇化,不能单纯靠发展房地产业盲目建城,而忽略产业发展。没有产业、服务业发展,城镇化就可能变成海市蜃楼。
城镇化还有一个重要的难点需要破题,就是农村土地的确权和市场自由交易的问题,必须让农民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成为土地出让收益的最大受益者。应让农民自主决定是持有土地继续当农民还是出让土地成为市民,避免户籍游戏,一夜让农民变市民,那样的城镇化会留下后患。
第六个特点是,更加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适应汽车时代的变化。
由于需求的变化以及美国等国的页岩油产出,油品的价格在2015年很大的几率将会在低位运行,这对中国经济利大于弊。
油价低位运行会促进经济复苏,会带动汽车行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城市道路的新建、扩建和改造,完善路网,搞好城市规划,鼓励民营资本进行停车场建设以适应汽车时代到来的新情况。
城铁、地铁、公交也会有大的投资建设和完善,方便中低收入群体出行。
不能简单粗暴的采用侵害公民财产权利的尾号限行和限购的措施去限制汽车消费的需求,阻碍经济的发展。
第七个特点是,更加注重民生事业的发展,更加注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其实就是为了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没有民生的改善和发展,就是走偏的发展,民众不能在发展中获益,自然就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应完善养老和医疗养老、保险制度,规范教育收费。把因公款消费节约下来的钱,去充实保险账户,稳定民众的消费信心,提振民众的消费预期。让民众敢于消费、乐于消费,消费提振必然形成经济的良性循环。
新常态下,一系列的民生工程会让民众获益。
比如医疗卫生行业、养老行业的发展会解决民众就医难、养老难的局面得以缓解。
比如,保障性住房建设,政府会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为中低收入阶层解决住房的问题。
比如,对贫困群体的救助会更加的成为常态,为竞争失败者和劳动能力丧失者提供兜底的保障。
还有一个特点经济发展的微观行为会更加多的交由市场去决定。
政府会适应这个新常态,不断的实现从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负面清单制度会成为常态,政府的审批项目会逐步减少,对市场的公平竞争会更关注,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查处会更给力。
不论什么形态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经济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鼓励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大胆的试,大胆的闯,也会是新常态的应有之义。
4. 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产业结构有什么样的特点
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
产业结构有各自的独特性
比如逐渐由轻工业过渡到重工业
5. 地区经济的地区经济的基本特点
地区经济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地理因素是地区经济中的基本要素
在地缘经济中,地理因素是其基本要素,一个国家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会 对国家的发展、国家经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地缘经济正是研究如何从地理的角度出发,在国际竞争中保护国家的自身利益。人类在地球上活动受到地理条件的限 制。在国家的经济活动中,总是选择临近地区的合作。地域上的连接产生的经济关系称之为地缘经济关系。这种关系通常表现为或者是联合和合作即经济集团化,或 者是对立乃至是遏制、互设壁垒等,前者1称之为互补关系,后者称之为竞争关系。
2.地缘区经济最明显的表现为区域经济集团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尚不具备充分条件的情况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则是地缘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内容。地缘经济学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认为世界正在变为三个相互竞争的经济集团:
1)日本和中国率领的环太平洋经济区,包括韩国、东南亚等地区;
2)美国领导的西半球经济区,今后将包括拉丁美洲在内;
3)以法德为中心的欧洲经济区,将逐渐覆盖前苏联和东欧地区,也许还有北部非洲。三大集团谁能获得较大优势,主要取决于各个集团的规 模、地理位置、人口、文化、政治手腕等因素。这三大经济区域的比较优势在于,欧洲经济区到目前为止最成熟也最成型,一体化程度最高而享受其好处也最充分; 美洲经济区实力最雄厚资源也最丰富,美国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之最有可能“利益均沾”,即在建立自己的经济势力范围的同时向太平洋和大西洋两面扩展;亚洲经济 区(主要是东亚)的经济水平相对最低,但合作形式最生动多样,而且在冷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该经济区的发展速度最快。
3. 跨国公司是地区经济中最活跃的要素
跨国公司是资本国际化、科学技术革命和国际分工深化的产物,是生产国际化的主要载体,跨国公司具有垄断优势、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以及对外直接投资选择的区位优势,其分支机构遍及全球,生产、销售、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形成一体化网络。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当代跨国公司具有以下积极的影响:
第一,当代跨国公司的发展深化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开展的跨国经营,加强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发展和深化了国与国之间的生产、交换、流通、消费、技术产品开发研究方面的协作关系。
第二,跨国公司促进了商品、劳务、资本和其他经济资源在区域范围内更有效的流动和更合理的配置。跨国公司有全球完备的生产体系和销售体系,商品、劳务、资本、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或生产成果能畅通的流动和合理有效的配置。近年来,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和内部贸易大规模增加,能充分说明这一点。
第三,跨国公司开拓了区域贸易的新领域,扩大了国际贸易的流通量。
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经营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内部化贸易。跨国公司通过其内部的母公司和子公司以及子公司相互之间的相互生产要素,生产成果和信息的交流。在国际贸易中,跨国公司的区域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左右。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促进了区域贸易的发展,繁荣了区域经济。
6. 试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征
一、区域性 任何一个地区,由于其自然环境、资源、社会发展和文化、生活习惯等的差别,往往发展的 重点、方向有很大的差异、 ,而是依据地域合理分工的原则,发挥地区优势,制定符合地区 实际情况的总体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战略。
二、预见性 1、狭义的预见性是指制定远景目标对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水平等指标的预测,狭义的 预测特点是时间越短,预测误差就小,时间越快,预测误差就越大。 2、广义的预测性, 广义的预测性包括更宽的含义,预测未来产业结构变动的基本态势,把握区域政策的变 动方向,进而预见未来本区域经济发展大的走势,都属预见性有范畴。
三、综合性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完善有系统,它涉及区域的城镇,乡村、产业、部门、资源、环境、 以及社会发展、政府行为等方面的情况,可以说具有极强的复杂性和综合性。 首先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需要有条件是多方面的,它包括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劳 动力、资金条件、交通运输条件、文化教育条件以及区位条件等、并需要诸多条件因素进行 综合分析和评介, 以正确的估计所处区域的经济战略所具有的复杂性和综合性, 使制定和实 施具有很大难度。
四、可操作性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有可操作性,主要表现在目标的实现和采取策略的可应用性,要制 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战略, 要求制定者必须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研究, 分析地区经济发展四 存在的问题,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摸清解决问题的中止路径、同时,还必须准确的把握经 济发展的总体走势和宏观环境, 分析宏观因素区域发展的影响程度, 从而随时把握区域发济 发展的脉搏。不仅如此,还要求战略的制度者有较高的政策流水平,能够准确撑握国家的经 济发展政策的尺度,并将这些政策区域化,使这适应当地的实际情况。
7.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
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稳定性 政策性
8.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有哪些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有1、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内2、起源配置趋向合理容,地区优势得以发挥;3、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4、对外开放深入发展;5、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条件,区域贸易日渐发展,区域关系更加紧密。
希望答案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谢谢~
9. 分析中国当前区域经济特点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将呈现9大特点或趋势:第一,地区差距扩大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有更多的政策措施缓解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但是,由于地区差距的扩大是多重因素导致的,地区差距在相当长时期内会继续存在。第二,中国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数量将迅速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地区竞争日益表现为地区城市间的竞争。第三,跨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今后10年到20年,全国由南到北有望形成由珠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陇海——兰新经济带、京津——呼包银经济带和大东北经济区构成的“四带一区”的经济协作基本格局。第四,与计划经济时代不同,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集团将通过资产重组和市场扩张,推动地区间资源重新配置和分工与协作。第五,随着沿海地区生产要素价格的不断变化,沿海地区产业将向内地和中西部地区转移;但是由于制约中西部发展的因素(包括客观环境、体制、市场、配套产业等)短期难以弱化,中西部地区难以很快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第六,随着“十五”计划的进一步实施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骨干工程的相继完成,全国各大区域之间的联系将更为便利,地区之间经济交流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第七,有不少城市群可望发展成为大城市圈,大城市圈将成为主导区域经济发展的力量。第八,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交通通讯基础设施的建设,阻碍产品和要素区域间流动的障碍将不断被突破,国内市场一体化趋势增强,但是地方保护主义仍然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第九,中央政府更加关注问题区域的协调发展,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将进一步加快中西部的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振兴战略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东北老工业基地有可能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
李善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10. 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1.在隋唐时期的里坊制度在明清时期已经彻底消失,商业区不再受限制,这无异于极大专大促进了城市商属品经济的发展;
2.专业的商业管理机构,规范了市场;
3.皇宫集中分布,给予了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空间;
4.宵禁制度的取消,也有利于扩大城市经济运行的时间;
5.农业的发展为城市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得大量城市常住居民出现,而城市人口的增多,对城市的用地需求加大。人口的增多对也对城市的基础设施一定的要求,这就促使城市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同时也扩大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因为市场扩大了。
6.城市由于是当地商品交换的集散地,会拉动相关地区经济和产业的发展。
7.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