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山西的经济发展水平那么差
提到山西,会想到山西煤老板,山西老陈醋,还有连绵不绝的山。山西省虽以煤而为全国所知,但是山西的生产总值却不高,全省的人均GDP低于全国水平。根据2019年的经济各省排名,山西省以17026.68万亿人民币的GDP,排名全国第21。
山西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好。今天就来讨论一下,山西为什么经济发展水平差的原因。
总结,山西省经济发展水平差主要有三个原因,因为地形而导致的交通不便利,再有长期以煤炭为单一产业结构形成不了多元经济爆发点,再有山西人思想的落后封闭也是导致经济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于山西省为什么经济发展落后,你们的看法是什么呢?留言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② 山西具体在那里经济怎么样生活条件怎么样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地理坐标为北纬34°34'——40°43'、东经110°14'——114°33'。东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全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境界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西、南以滔滔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依绵绵内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 山西地形复杂,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暖,四季分明,南北差异和垂直差异较大。 山西地形多样,高差悬殊,因而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山西地处中纬度,距海不远,但因山脉阻隔,夏季风影响不大,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14°C,昼夜温差大,南北温差也大。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晋东南的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在8°~10°C之间。临汾、运城盆地年均温度达12°~14°C。冬季气温全省均在0°C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温,7月份气温介于21°~26°C之间。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大同盆地为110~140天,五台山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东部山区135~155天,临汾、运城盆地则长达200~220天。全省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但季节分布不均匀,夏季6月~8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以上。全省降水受地形影响很大,山区较多,盆地较少。山西有三个多雨区,一是晋东南太行山区和中条山区,二是五台山区,三是吕梁山区。
记得采纳啊
③ 山西经济发展过程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达到3042.4亿元,增长14.1%,增幅比上年又加快0.2个百分点,再创1985年以来的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3.4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810.1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978.9亿元,增长12.7%。全省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大关,达到1106美元,迈上一个重要台阶。
主要市场价格涨幅回落。全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1%,其中城市上涨3.6%,农村上涨5.4%。从分月情况看,呈现出冲高回落的倒“∪”走势,全年平均涨幅比最高的7月份(6.2%)回落2.1个百分点。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1%,比最高的9、10两月的涨幅回落0.5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6.1%,分月走势呈先高后低的态势,全年平均涨幅比最高的4月份回落4.4个百分点。原材料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4.5%,整体走势呈现稳中趋降的格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7.3%,呈现逐月平缓上升的态势。
劳动就业状况明显改善。年末全省全社会从业人员1466.2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453.2万人;农村从业人员1013万人。全年全省新增就业岗位41.7万个,完成全年目标(28万个)的148.9%。全省下岗再就业人数达到15.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14万人)的111.1%,其中“4050”人员5.1万人。全省登记失业率3.2%,控制在了4.5%的目标范围之内。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出现重要转机,主要农作物产量较快增长。中央一号文件和我省促进粮食生产的八项政策等一系列支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措施,以及粮食价格的上扬,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加之相对较好的气候因素,为粮食生产获得丰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全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388.1万亩,比上年增长3.2%,其中秋粮面积3376.6万亩,增长8%。粮食总产达到106.2亿公斤,比上年增产10.3亿公斤,增长10.8%,成为我省历史上第三个突破百亿公斤的年份(1998年为108.1亿公斤,1996年为107.7亿公斤)。全年棉花播种面积达到171.9万亩,是1996年以来最多的一年,总产达到12万吨,成为历史上第三个高产年(1984年为13.3万吨,1982年为12.1万吨)。
政策驱动、结构调整推动和市场价格拉动下,全省畜牧业生产更加健康地发展。全年全省肉类总产量达到82.9万吨,比上年增长7.7%;禽蛋产量52.0万吨,增长3.4%;牛奶产量61.1万吨,增长14.8%。年末大牲畜存栏321.0万头,比上年增长2.1%;猪存栏600.7万头,增长8.7%;羊存栏1186.9万只,与上年基本持平。渔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年全省水产品产量3.5万吨,比上年增长13.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持续高位运行。全省以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为目标,紧紧扭住经济结构调整这条主线不放松,“1311”规划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不断推进,有力促进了全省工业的较快增长。全年全省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568.5亿元,比上年增长17.0%。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42.9亿元,增长21.5%。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取得阶段性成效,工业经济增长在经过二季度高位回调整理后继续保持高位运行。规模以上工业一季度增长23.9%,二季度增长18.8%,三季度增长22.1%,四季度增长21.7%。
各种经济类型工业企业均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省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02.8亿元,比上年增长21.8%;集体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0.8亿元,增长18.8%;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6亿元,增长5.3%;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04.3亿元,增长24.1%;外商港澳台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8.6亿元,增长9.2%。全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961.2亿元,比上年增长20.2%。煤炭、炼焦、冶金、电力等主导行业高速增长。全省37个行业大类比上年增长的有31个,占83.8%。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25.7%,炼焦业增长26.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0.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1.0%,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9.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明显,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平稳回落。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58.5亿元,增长30.6%。从进度完成情况看,呈现出平稳回落的态势。全年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1.7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7.7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回落4.2个百分点。在全部固定资产投资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29.8 亿元,增长31.1%;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8.7亿元,增长26.1%。
五、能 源
一、二次能源投资、生产继续较大幅度增加。全年全省能源工业投资共完成502.6亿元,比上年增长64.9%。其中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中用于煤炭工业的投资143.5亿元,增长80.0%;用于电力工业的投资193.6亿元,增长50.0%。全年全省一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4.3亿吨,比上年增长11.3%;二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1.9亿吨,增长16.8%。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受居民收入增加、消费意愿增强和上年基数较低的影响,消费品市场销售增速加快。全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4.8亿元,增长21.3%,增幅排全国前列。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63.5亿元,增长19.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21.3亿元,增长24.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20.2%,餐饮业增长25.3%,其他零售增长32.3%。
七、对外经济贸易
海关进出口总额大幅度增长。全年全省累计完成海关进出口总额5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4.2%。其中出口40.3亿美元,增长77.6%,进口13.5亿美元,增长64.6%,进、出口增幅双居全国各省市之首。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6.8亿美元。在出口中,一般贸易38.3亿美元,增长74.7%;加工贸易2.0亿美元,增长188.8%;机电产品出口4.1亿美元,增长49.5%。在进口中,一般贸易10.9亿美元,增长52.3%;加工贸易2.1亿美元,增长3.5倍;其他贸易4542万美元,下降15.6%。
八、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事业快速发展。到2004年底,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512公里。公路通车里程65813公里,比上年增加2691公里,增长4.3%;高速公路达到1347公里,增长11.2%。省城太原对外航线38条,可直通全国45个城市。
、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全省财政总收入一年内突破400亿元、500亿元两个大关,全年达到533.5亿元,比上年增长41.2%,增收额达到155.6亿元,是建国以来我省财政增收最多的一年。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55.2亿元,增长37.7%,增幅居全国前列。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强势增长,拉动力显著提高。全年全省四大税种共计完成税收421.3亿元,同口径增长42.2%,增收125.1亿元,占到财政总收入增量的80.4%,拉动总收入增长33.1个百分点,充分显示了宏观调控和经济发展的积极成果。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全年全省共受理各项专利申请1949件,授权专利1189件,分别比上年增长11.8%和1.2%。全省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439份,成交金额5.99亿元。科研机构通过技术市场向各类企业共转让科技成果320项,比上年增加72项,增长29.0%。
④ 从山西在中国三大经济带中所处的位置来看山西经济发展的优势是什么不利条件是什么
优势: 1、是能源丰富充足 2、旅游资源丰富 劣势: 1、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决定交通不便利 2、观念陈旧,思想保守 3、没有国家政策支持 4、地方势力强大、腐败严重、官僚作风严重
⑤ 山西的经济发展情况是怎么样的
改革开放二抄十多年来,山西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近年来我省经济发展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扩大的势头得到遏制,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发展形势,客观全面地研究山西省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具体状况,分析经济发展的各个因素,对各地区经济的综合指标进行评价,是决策部门衡量本地区的发展的重要依据,也是发现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参考。本文采用多元统计的因子分析方法,通过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对山西省10个行政区(由于吕梁某些原始统计数据取得比较困难,这里暂不研究——作者注)的经济发展水平做出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山西省经济发展的特点,分析产业结构的格局,探讨实现均衡、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⑥ 山西省那个城市经济发展最好
尊敬的网络用户您好!
欢迎使用网络知道!很高兴为您解答!
太原作为省会城市应该是经济发展最好的,太原地区生产总值:2412.87亿元(2013年)。以下是相关信息:
太原,山西省省会,别称并州,古称晋阳,也称“龙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太原都市圈核心城市,山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交通以及国际交流中心,是一座具有4700多年历史,2500多年建城历史的古都,“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历史古城。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流经全市,三面环山,自古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是中国北方的军事、文化重镇,世界晋商都会,中国的能源、重工业基地之一。城市精神是包容、尚德、崇法、诚信、卓越。
太原市共辖6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位于杏花岭区新建路。太原地区位于东经111°30′至113°09′和北纬37°27′至38°25′之间,市中心位于北纬37°54′,东经112°33′。太原位于山西省中北部的晋中盆地,北接忻州市,东连阳泉市,西交吕梁市,南邻晋中市。
太原市境总面积6988平方千米,总人口427.77万(2013年)。其中太原市区总面积1460平方公里,2012年底太原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40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人,流动人口100万人。
以上信息来自:http://ke..com/subview/8455/7009118.htm
希望对朋友您有帮助.(若上述提供信息结果与朋友本人目标不一致或入请继续追问并附加更详细表达说明我们将尽力提供无私的帮助,感谢理解)
本解答由网络知道顾问团 的【时间被盗】友情提供!若有不足之处望谅解, 希望本次解答对您有帮助! 望您能及时【采纳】,在此表示谢谢!有缘下次再见!!!!
⑦ 山西经济发展怎么样啊
<
#
#
^_^
#
#
><
#
#
^_^
#
#
>
改
革
开
放
二
十
多
年
来
,山西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近年来我省回经济发展与全国答平均水平差距扩大的势头得到遏制,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发展形势,客观全面地研究山西省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具体状况,分析经济发展的各个因素,对各地区经济的综合指标进行评价,是决策部门衡量本地区的发展的重要依据,也是发现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参考。本文采用多元统计的因子分析方法,通过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对山西省10个行政区(由于吕梁某些原始统计数据取得比较困难,这里暂不研究——作者注)的经济发展水平做出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山西省经济发展的特点,分析产业结构的格局,探讨实现均衡、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⑧ 山西经济发展状况
山西经济状况
山西地处西部内陆,尽管经济发展存在着很大制约,但是在50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地不断深入,使山西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经济实力逐渐增强。为山西经济今后更快更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99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可达176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0亿元,财政总收入196.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5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80元。
作为能源重化工基地,山西已初步形成了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体系。能源、冶金、化工、建材、机械、电子、军工、医药、轻纺、塑料制品工业等门类齐全,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和实力。邮电通讯事业进入"八五"时期后,解放思想,奋力赶超,在较短的时间内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目前,全省的交通运输已形成了以铁路、公路、水运和民用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网,干支衔接,四通八达,日益趋于协调和发展。山西铁路以南北同蒲线和石太线为主干,形成石太、京原、京包、太焦、邯长、候月、大秦和南北同蒲9条大铁路干线13条主要支线和400多条专用线的铁路运输网络,分别与国家的铁路大动脉京包线、京广线、陇海线相衔接,可通达全国各大城市和秦皇岛、天津、石臼所等海岸码头。1996年建成通车的太原至旧关高速公路与北京--石家庄高速公路相接,汇入京津唐、京深高速公路网络。1998年建成通车的原--太高速公路(太原至原平)是建设贯穿全省南北的大同至运城高速公路的阶段工程。目前,山西的公路交通已形成以国道省道为骨架,以县乡道路为网络,沟通各邻省与省内城乡,衔接铁路重要工矿企业重要经济作物区的公路网络和以国有运输为主体,集体和个体运输业竞相发展,并已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的交通工业体系和运输管理体制。
山西民航事业同样有了较快发展,目前与太原通航城市23个,航线22条,形成了以太原为中心的航线网络。改扩建后的太原机场可起降各类大中型飞机,年旅客吞吐量可达19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可达1.35万吨。
1992年以来,乡镇企业每年以平均40%的速度发展,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
山西农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坚持不懈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并以市场为导向,不断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山西农业正逐步走上贸农工一体化的道路。
山西的总耕地面积约3656.5千公顷,占土地自面积的23%。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种植业盛产玉米、谷子、水稻、小麦、高粱、土豆、薯类、荞麦、糜子和豆类粮食作物,及棉花、烟叶、甜菜、油料和麻类等经济作物,干鲜果品主要有苹果、核桃、红枣、梨和葡萄,还有党参、黄芪等多种名贵中药材,养殖业主要饲养猪、牛、羊、鸡、兔、驴、马、骡及养蚕、养蜂业。山西的淡水养鱼近年来不断发展,可基本满足城市鲜活鱼类的供应。
⑨ 你怎样评价山西的经济发展状况
山西地处西部内陆,尽管经济发展存在着很大制约,但是在50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地不断深入,使山西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经济实力逐渐增强。...西是中国第一产煤、输煤大省及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炭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储量大、分布广、品种全、质量优、易开采。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煤炭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基本形成了勘探设计、矿建生产、加工利用、煤机制造、教育科研、多经三产等协调发展的煤炭工业体系。30多年来,煤炭工业不仅在“量”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质”的上面更是发生了深刻巨变,煤炭工业成为山西名副其实的第一支柱产业。
2009年以来,山西省煤炭行业全面实施安全整治、重组整合、转型调整、运行调控、素质提升和解决“四矿”问题“六大攻坚战”,确保了全省煤炭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和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2009年山西省完成原煤产量6.15亿吨,其中国有重点煤炭集团产量3.79亿吨,同比增加3056万吨,占全省煤炭产量的62%。2009年山西省煤炭行业完成销售收入3766亿元,同比增加266亿元,占全年山西省GDP一半以上。
煤炭占中国国内一次能源消费量60%以上,预计到“十二五”这个比例都不会改变。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主体地位短时期内不会改变,山西作为国家煤炭大省和重要能源基地的突出地位不会改变。山西有较好的重工业基础,具有大规模发展煤炭工业的有利条件。山西不能离开煤炭资源优势谈发展,而在于如何把握好山西煤炭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克服煤炭产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实现煤炭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山西作为中国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有成熟的投资环境与投资政策,是进行煤炭投资的绝佳之地。
⑩ 山西历史的经济发展
2014年,山西省生产总值12759.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8.1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6.2%;第二产业增加值6343.3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49.7%;第三产业增加值5628.0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44.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064元,按2014年平均汇率计算为5708美元。
2014年,山西省公共财政收入1820.1亿元。税收收入1133.8亿元,其中国内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和城建税共计完成税收924.4亿元。公共财政支出3096.3亿元。其中,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公共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等民生支出2583.1亿元,民生支出占全省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83.4%。 2014年,山西省农作物种植面积3840.5千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3286.4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29.7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18.7千公顷。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1676.5千公顷;小麦种植面积673.9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1330.8万吨。其中,夏粮260.3万吨;秋粮1070.5万吨。
2014年,山西省完成造林307.9千公顷。其中,荒山荒地造林面积303.5千公顷。全年木材产量15.6万立方米。
2014年,山西省猪牛羊肉总产量76.7万吨。其中,猪肉产量64.2万吨;牛肉产量5.8万吨;羊肉产量6.7万吨。生猪存栏514.7万头,生猪出栏837.3万头。牛奶产量96.2万吨;禽蛋产量83.7万吨;水产品产量5.1万吨。
2014年,山西省农业机械总动力3286.2万千瓦。机械耕地面积2683.1千公顷;机械播种面积2622.3千公顷,机械收获面积1810.7千公顷。全省农机化经营总收入131.1亿元。 2014年,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焦炭产量8722.3万吨;钢材产量4701.0万吨。
悬空寺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119.9亿元。其中,装备制造和医药工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82.1亿元和158.9亿元;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化学、建材和食品工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781.0亿元、1026.4亿元、3768.2亿元、1597.2亿元、844.9亿元、358.6亿元和701.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973.4亿元;实现利润210.6亿元。
2014年,山西省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25.7亿元。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90.2亿元。 2014年,山西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49.9亿元。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600.8亿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949.1亿元。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5036.7亿元;餐饮收入额513.2亿元。
2014年,山西省海关进出口总额162.5亿美元。其中,进口额73.1亿美元;出口额89.4亿美元。全年出口煤炭45.0万吨;出口焦炭98.9万吨;出口镁及其制品8.8万吨;出口钢材144.2万吨,其中不锈钢61.5万吨。出口机电产品51.1亿美元;出口高新技术产品37.6亿美元。全年进口铁矿砂1616万吨,进口金额15.5亿美元;进口机电产品28.6亿美元。全年全省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50家;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29.5亿美元。全年对外经济合作新签合同额3.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7.4亿美元。
2014年,山西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6942.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6559.4亿元。全省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
绵山
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3367.6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5268.2亿元。全省共有上市公司35家,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20465.5亿元。其中股票成交额14037.0亿元;基金成交额730.0亿元;债券成交额5698.5亿元;投资者资金账户累计开户数179.5万户。全省保费收入465.4亿元。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271.9亿元;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28.7亿元;意外险业务保费收入8.7亿元;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56.0亿元。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82.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