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请问当前最有意义的经济金融问题有哪些(最好是有数学方法在里面的,与诺奖有关的更好)
非公经济进入金融领域的政策,不仅是国家给予非公经济主体一个与“国有”金融机构公平竞争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它对于调整我国金融组织结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破除金融行业垄断有效治理非法金融活动以及完善我国金融法律制度等有着重要的法律意义
关键词:非公经济;金融领域;法律制度
2005年2月国务院关于“非公经济36条”的公布,使我国非公经济进入金融领域有了政策依据这对非公经济主体来说,不仅仅是有了与“国有”金融机构公平竞争的机会,更加蕴含着深远的历史意义与法律意义
一非公经济进入金融领域,有利于调整我国金融组织结构
经济结构决定金融结构,经济实体的多元化决定金融组织结构形式的多元化我国曾经的计划经济时代,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金融行业主体也是以“国有”为主改革开放后,我国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经济主体的所有制成分也由原来的单一化变为多元化,相应的我国金融领域的市场主体也应该多元化因为,多元化的金融组织结构,才有可能相对应地服务于多元化的经济实体如:国有银行一般主要服务于国有大中型企业,而民间小银行则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如果一个国家只有国有银行,那么,这个国家的中小企业融资就可能产生困难目前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尽管国有银行仍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民营银行已日益成为银行业的主流我国目前虽然已经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但金融组织机构多元化的发展却赶不上经济实体多元化的发展在一定情况下,我国的金融行业还是垄断行业,禁止“非公经济”进入这一现状,使我国金融组织结构与相对应的经济结构不符,也与国际金融业发展的趋势不符
有资料记载,世界银行金融市场发展局从1998年起,用了3年时间,对世界107个国家的金融和银行体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广泛搜集了各国银行所有制结构及变化趋势等情况调查表明,截至2000年底,民营银行资产占全球银行资产的比例已接近70%国有银行比重最高的包括中国东南亚拉美和苏联等国家和地区有些国家的国有银行资产占比高达50%-80%,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经济发达国家,特别是北美和澳洲,国有银行比重已低于10%调查显示,就发展趋势而言,自1990年以来,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民营银行的资产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国有银行资产比重则在不断下降近年来,发达国家国有银行资产比重平均由40%下降到20%,发展中国家则平均由60%下降到40%可见,发展民营银行是符合国际银行发展趋势的选择虽然,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历程反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变迁轨迹,但为了保证我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吸收世界各国的经验,及时调整金融组织结构,以对应多元化的经济实体结构具有积极的法律意义
二非公经济进入金融领域,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途径
中小企业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支庞大的队伍,一般占国家企业总数的90%以上鉴于中小企业能够为社会创造很高(80%)的新增就业机会,能够为国家创造40%以上的利税,所以,大多数国家都比较重视中小企业的存在与发展,并给予政策与法律上的支持我国是近年来由计划经济过渡为市场经济的国家,由于计划经济下人们公有制观念的根深蒂固,对以“非公经济”为基础的中小企业不太重视,致使中小企业在其生存发展中遭遇重重困难据典型调查,约有80%的企业认为融资难是它们面临的主要发展障碍,90%以上的个体私营企业是完全靠自筹来解决创业资金的在民营企业的融资构成(上市公司除外)中,自有资金约占65%;民间借贷及商业信用占25%左右;向银行贷款仅占10%,在正式资本市场融资则几乎为零
基于中小企业很难通过正常渠道取得资金支持的现实,中小企业为了发展,只好采取民间借贷拖欠货款私募股本和典当抵押等方式达到融资的目的而这些融资方式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非法性私募股本是非法,构成非法集资民间借贷的高利率,也是非法第二,自毁信誉依靠拖欠货款来周转资金,给企业造成不守信用的影响,给社会造成“三角债”问题第三,扰乱了国家的金融秩序
“非公经济36条”规定,允许“非公经济”进入金融领域,这将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途径因为,“非公经济”进入金融领域,一般规律是由下而上,而由下而上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新设中小金融机构国家可以在经济源头搞试点,以“非公经济”为主体,允许设立适当数量的中小金融机构第二种,改造现有国有集体金融机构通过对我国现有的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进行股份制改革,吸收民营资本,使其改造为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非公经济”金融机构第三种,让民间金融机构合法化民间金融,是指那些得不到国家金融制度支持的自发衍生物,属于灰黑色金融的范畴民间金融机构,主要是指针对中小企业进行非法融资的地下金融互助会标会当铺基金会钱庄等等这些民间金融机构,是在目前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结构和特殊的金融资源配置政策的差异下而产生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民间金融已从小到大从剩余资本发展成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并在推动中小企业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温州为例,在中小企业资金来源总额中,来自国有商业金融机构的贷款仅占24%,其余76%来自民间金融如果国家将那部分条件好的民间金融机构纳入到我国正式金融体系,不失为上策
以上三种“非公经济”进入金融领域的方式,如果可行,都能方便中小企业融资,促进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
三非公经济进入金融领域,将打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垄断的一统天下
由于我国经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时期,公有制经济占我国经济的主导地位,久而久之形成了国家垄断行业垄断和地方垄断金融垄断是我国能源电信金融三个最主要的行业垄断之一由于我国金融垄断的形成,是国家依托公有制经济的结果,因此,在它的初期是有积极作用的但在市场经济制度下,金融业的生存与发展,是建立在信用制度的基础上的,其前途在于市场而不在于国家,它需要依靠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用制度才能健康发展与多种所有制并存一样,金融业也需要有各种经济成分来充实,才具有活力“非公经济36条”明确规定:“在加强立法规范准入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和合作性金融机构”这就为非公经济进入金融领域提供了政策依据因此,打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垄断的一统天下,发展非公经济金融机构,为我国金融业平稳发展注入活力,这对维护和谐的市场竞争环境,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对增强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对加入WTO的今天,我国金融业是否经受得住考验等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非公经济进入金融领域,将成为有效治理我国非法融资活动的前提
非法融资活动,是非法金融行为之一,指那些处于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视线外的非正式组织的民间融资行为比如那些地下钱庄没有存贷款业务资格的基金会,以及没有任何金融资格权限的中介人,由于他们掌握了大量的资金来源信息和中小企业资金需要的信息,于是,他们私下招揽投资融资业务,通过和投资者要求融资者的撮合,将社会剩余资金直接转移到中小企业经营者的手中,用于从事生产性投融资的过程中
非法融资行为因为是非法,即未得到国家金融主管部门的许可它的存在,对投资者来说,投资风险很大,一旦出现融资方违约,其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法律的保护;对需要资金的融资者——中小企业来说,要付出高于法律规定的高利息,增加了融资成本而撮合双方成交的中介人,本身为非法,岂有能力保证双方当事人的利益?所以,非法融资活动的背后有可能存在着欺诈违约暴力等等违法犯罪行为和大量的民事纠纷所以,非法融资活动,一直以来是我国金融监管部门打击的对象但是,奇怪的是,非法融资活动,近年来在我国政府的打击下,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有着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在南方地区还十分发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改革开放后,我国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形式的民营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这种发展伴随着大量的资金需求;第二,由于多年来的计划经济意识在人们脑海中的遗留,由于金融主管部门金融政策的所有制偏好,以及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操作的习惯和资金资源的紧缺,造成中小企业不能够从正规渠道获取所需资金;第三,由于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地方财政带来利税收入,维持民营经济,解决民营经济的资金短缺问题,也是地方政府的任务所以,非法融资活动虽为非法,但因为其及时填补了地方资金供求市场的空白,这种非法融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默许和支持上述三个原因,在我们的眼前会展现这样的情景:非法融资活动的当事人中介人,忙着投资融资和撮合活动,金融主管部门不断的发文件开会,部署如何打击非法融资活动,而地方政府应付着上面,私下却对非法融资活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默许和支持非法融资活动
其实,非法融资活动并非我国所独有考察表明,凡是存在严重金融压制的国家(或地区),由于正式金融体系难以满足经济活动的要求,大都会出现大量的非正式金融活动甚至非正式金融组织例如台湾民间借贷占全部金融活动的比重曾长期保持在20%以上,占间接融资的比重则高达35%以上日本的民间借贷也十分常见,借贷机构为解决资信度低缺少抵押品的企业和个人的融资困难,还设计了非常便捷的服务方式即便在一些欧洲的发达国家,非正式金融活动也普遍存在,有的国家的政府甚至鼓励投资者在非正式市场进行投资活动(如在投资者购买未上市公司股票时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因此,根据“非公经济36条”的规定,正确看待非法融资活动,承认非法融资活动的“填补”作用,将其纳入正轨金融体系,并且制定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国外经验表明,只有当正式金融体系发展到相当程度金融压制被充分解除之后,非正式金融活动才会缩小到无足轻重的程度
五非公经济进入金融领域,将促进我国金融法律制度的完善
我国金融法律制度的建立,是从20世纪90年代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开始的,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填补不断修正不断完善,到今天我国已经建立了《银行法》《货币法》《证券法》《保险法》《信托投资法》《票据法》《公司法》《合同法》《担保法》等金融法律20多部,金融行政法规150多部,金融部门规章不计其数,真可以说,我国金融法律制度的建立,在短短的十几年中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世界在变化,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完善都是相对的,我国也如此,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已经建立起来的金融法律制度体系,在以前看是相对完善的,现在看还有很大的欠缺比如金融《反垄断法》的欠缺《金融信用评价法》的欠缺《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的欠缺等等二是世界金融发展趋势在变化,各国的金融法律也在变化,比如英国2001年4月份施行的《金融服务与市场法》美国1999年11月份施行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日本1998年12月份出台的《金融体制改革法案》等等都是紧跟世界金融形式发展的产物而我国5年前已经加入WTO,金融市场全开放的承诺兑现已经来临,但是,我国紧跟世界金融形式发展的金融法律还欠缺三是由于经济体制的转轨问题,我国的金融组织机构体系金融业务分配的制度也不完善,因此,国家应该及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目前,“非公经济36条”作为非公经济主体进入金融领域的政策已经出台,这将是我国金融法律制度完善的契机因为,非公经济主体能否顺利进入金融领域,能否在金融领域生存与发展,不但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也需要国家法律的支持,我们将拭目以待我国金融法律制度完善的全过程
除此之外,非公经济进入金融领域,还有利于我国金融机构的产权制度改革,使金融机构由过去单一的所有制成分走向多元化,进而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对我国金融机构融入世界金融体系,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也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
『贰』 宏观经济如何影响金融市场形势
一、引言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政府在宏观调控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财政政策作用的有效发挥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特别是由于美国的次级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使得全球经济陷入恐慌及衰退的风险旋涡里。由此中国经济也出现了增速放缓的现象扩,加上美元贬值加剧,外国势力迫使人民币升值加速、国内企业纷纷濒临破产。
我国目前仍处于调结构、促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更好的抵御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产生负面影响,促使我国金融市场健康的发展。必须坚持国家的宏观调控与市场基础作用的结合,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因此,对财政政策宏观经济效应进行分析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切实可行并且是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灵活的应对国际经济环境以及国内复杂多变的形势。积极有效的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二、金融市场的相关概述
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信用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比较完善的金融市场定义是:金融市场是交易金融资产并确定金融资产价格的一种机制 。
金融市场实质上是经济生活中与商品市场和劳务市场和技术市场并列为一种市场,是进行资金融通的场所。在这里实现借贷资金的集中和分配,并由资金供给和资金需求的对比形成该市场的“价格”―利率。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又产生了金融市场和银行信用。
金融市场在当今社会它的构成由许多不同的市场组成的一个庞大体系。一般根据金融市场上交易工具的期限,把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两大类。货币市场是融通短期资金的市场而资本市场是融通长期资金的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又可以进一步分为若干不同的子市场。
三、宏观经济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1.财政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财政政策是除货币以外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另一种基本手段。它对股票,证券,基金等金融工具具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是国债。国债是区别于银行信用的一种财政信用调节工具。国债的发行量会直接影响证券市场风险和收益的水平。其次,是税收。采用税收杠杆可对证券投资者进行有效调控。对证券投资者的投资收益规定不同的税种和税率,其将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当税征增多时,企业对用于发放股利盈余资金和其本身发展盈利就越少,投资者在购买股票,证券,基金等的用途资金就越少,然而高税收率对于投资者买的股票和证�1�7,基金等投资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且他们的积极性就下降许多。相反,低税收率或者适当减免税收率可以对个人的投资和消费水平达到经济增长,对扩大企业发展中得到良好的生产。
2.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货币政策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最基本的工具,由于社会供求关系的平衡与货币供给求关系的平衡相辅相成。由此,宏观经济调控必然立足于货币供给量。货币政策主要针对货币供给量中调节过程的控制,进而实现稳定货币、增加就业、平衡国际收支、发展经济等宏观经济目标。
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与股票价格的影响非常大。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扩大货币供给总量,对金融市场饿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同时货币发行量太多又会引起通货膨胀。紧缩的货币政策则相反,减少货币供给量将不利于金融市场和发展证�1�7的稳定发展。
央行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提高到4.14%,调高了27个基点。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11年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后,短期加息的可能性继续下降,二季度货币政策操作更趋谨慎,准备金率上调的频率和空间下降,二季度中后期可能加息一次。经济学家连平表示,未来存款准备金率还有一定上调空间。相比1-4月,目前通胀压力趋减,货币政策在稳健基调不变情况下会适时微调,较一季度趋松。本轮加息已近尾声,预计年内还会加息一次。尽管央行在公开市场连续两周净回笼近600亿元,但3月剩余两周公开市场资金到期量仍达2400亿元,再加上差额存款准备金率本月到期的2500亿元至3000亿元,央行需要对冲的资金量依然庞大。这将再一次冲击金融市场的波动。
四、总结
我国现今的金融市场脱离不了国家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同时调控,两个都必须一起抓才能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仅能弥补因稳健的货币政策所带来的总需求增速的减缓,也使政府对技术领域的支持成为可能。金融市场的波动因素多之有多,汇率、银行准备金率、国家领导的选举等等,在这复杂多变的市场里,我们应该时时关注时事,及时寻找切实可行的宏观政策去应对和处理,使其健康稳健的发展。
『叁』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经济或在明年中期遇最大困难
金融海啸已经在全球许多国家登陆,面对可能到来的经济衰退,全球正在采取救市措施。在我国三季度GDP增速仅为9%的情况下,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走向如何?我想谈几点看法。
经济下行难以逆转
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以此来推算,三季度GDP增速仅为9%。因此许多人对中国经济四季度以及2009年走势表示担忧。
实际上,经济下滑已经相当严重,根据早前公布的9月份用电量增速已经滑落至3%,1~9月用电量增速滑落至9.9%,按照经验值,这个用电量水平对应的经济增速应该至少在9%以下。 主要问题在于出口和投资贡献下降,其中出口贡献下降了0.9个点。 现在看来,经济下行加剧正在进行中,很难判断何时见底,因为未来中国经济有硬着陆的风险。一旦发生,底可能是一个很长时期。 从金融动荡到全球总需求大幅下降,会存在一个滞后期,所以明年中期是一个很困难的时期。
四大因素影响通胀压力
国内9月份CPI上涨4.6%,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PPI上涨9.1%,涨幅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PPI与CPI双降之后,四季度及2009年的
通胀形势如何?
其实,CPI回落主要是翘尾因素大幅消失,PPI回落主要是国际商品市场近期大幅下跌。当前国内通胀压力减轻,四季度通胀有望继续回落,但2009年通胀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本回答属◇蓶чī℡ 版权,谢绝粘贴}
西方国家兜底式规模空前的救援计划,始终是未来中长期内引发通货膨胀的潜在源头。就国内来看,几个方面因素值得注意:
1、能源、粮食等初级产品的价格会否震荡后返身向上。因为市场流动性疏缓后,资金是要找出路的,如果美国经济没有出现新的产业亮点的话,只可能有三个去向,消费信贷、新兴市场和能源等资源市场。如此一来,商品市场反弹,从而对PPI产生新的推力。 2、财政能力的减弱将迫使政府放松价格管制,从而使积压已久的通胀压力释放出来。 3、制造业大量企业倒闭后,制造品的供给层面将产生新的通胀压力。 4、不得不采取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将从货币供应层面推动物价上涨。
企业最大压力是外需骤降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比上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增长11.4%。这一数据反映出了企业经营状况的恶化加剧,增速回到个位数是大概率事件。 企业面临四大压力:汇率升值、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外需骤降。如果欧美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对于一个出口已经占到GDP40%的国家,是致命的。
现在看来,三季度出口依然平稳,主要是上半年订单延续,而1~9月美国金融危机还没有从市场明显扩散至实体经济层面,美国经济还维持2%的增长。但是9月份后期,雷曼事件后,感觉明显不一样了,市场与实体经济的防火墙被冲垮,未来几个季度美国经济将进入显著衰退,溢出效应波及全球,中国出口很不乐观。明年上半年有可能回落至个位数增长。
明年人民币贬值可能性增加
截至2008年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2.92%。9月份外汇储备增加214亿美元,远低于当月293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总的看来,7、8、9这三个月资本流入下降很厉害。金融海啸过后,国际资本从新兴市场撤离应该是一个趋势,而且正在发生。 美国经济去杠杆,消费信贷会大幅萎缩,与之对应的新兴市场出口模式的经济前景悲观。同时,变卖资产大量资本撤离去回补母国金融机构的损失,满足去杠杆的财务调整的要求也是重要因素。若趋势延续下去,不排除中国外储2009年中期后出现下降的月份。 事实上,2007年,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一个既有经济模式的尽头,劳动生产率的进步已经出现明显拐点。在中国新的模式出现以前,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升值空间已经耗尽。 这一点,海外最清楚,新加坡1年期不可交割的人民币汇率已经出现了明显贴水。2009年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得可能性在增加
中国制造业很脆弱
全球经济放缓对中国制造业影响有多大呢? 在我看来,这是灾难性的。因为中国制造业都是大进大出的结构,资源和市场都捏在美欧的手里。 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得承受原材料价格上升这种输入型通胀的压力;而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又无法将成本压力外移,因为全球制成品的定价权不在中国,尽管中国被冠以“世界工厂”或者“世界车间”。但现代制造业价值链的两端都不在中国掌控,研发、原材料采购、品牌设计、销售渠道管理、售后服务、零售垄断巨头等等高附加值领域都在美欧手里。中国制造业只是拿订单干活,并不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 这样的结构非常脆弱,资源和市场双向一挤,必然是企业大量倒闭。
要做产业价值链的延伸
中国是否存在新的增长点支撑经济呢?对于这个问题,要伤筋动骨的改革才能看到,也才能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宏观上看,主要是调节投资和消费的结构,通过加快资源性产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力度,通过加快居民、政府、企业以及居民与居民之间的财富分配上的调整,坚定地转向内需消费主导的经济体。 微观层面上,企业所谓转型也好,升级也好,都不准确,并不是把我们劳动密集型赶走,内迁,这些都不能解决问题。中国制造业的问题是处于价值分配链的低端,在国际分工中任人宰割。
所以问题关键是做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只有向两头延伸,如原材料采购、研发、物流、仓储、销售网络、品牌等,才能创造出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从而也就达成了与宏观目标的一致。
『肆』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的现任领导
张礼卿现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财政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曾在荷兰蒂尔堡大学、世界银行学院、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
兼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及副秘书长、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财经教育分会金融专业协作组主任委员、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主席、亚洲经济专家会议(Asian Economic Panel, New York/Tokyo/Seoul)成员、中国证监会第12届发审会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刘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学术委员、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学位委员。
研究领域为国际金融和宏观经济。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课题,研究内容涉及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资本账户开放、金融自由化、全球经济失衡、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经济全球化、汇率制度和货币国际化等。在《经济研究》、《世界经济》、《金融研究》和《国际金融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0余本(包括主编和合著)。
作为亚洲经济专家会议(AEP)成员、亚欧经济论坛(AEEF)成员、德国开发研究院(GDI)中国地区协调人,曾赴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挪威、日本、韩国、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巴西、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进行公开演讲。
李建军:男,1970年生于山西汾阳。现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06-2007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访学,2009年担任复旦大学中国反洗钱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广西大学兼职教授。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是首批国家优秀教学团队和国家精品《金融学》课程组成员。2005与2006年先后被评为中央财经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2003年以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规划项目2项、国家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基金项目1项以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北京市政府、广州市委托课题多项;在SSCI期刊、国内CSSCI核心期刊、政府部门内参,如《The Pacific Review》,《金融研究》、《统计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法制参考》等学术刊物公开发表论文数十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等转载。出版《中国民间金融发展研究报告》(2013)、《中国影子金融体系研究报告》(2012)、《金融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2011)、《Informal Finance in China:America and Chinese Perspectives》(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9)、《未观测金融与经济运行》(2008)、《中国地下金融调查》(2006)、《中国地下金融规模与宏观经济影响研究》(2005)、《国有商业银行绩效评价》(2004)等著作,以及《金融统计分析实验教程》(2011)等教材。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第六届优秀研究成果(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金融学会优秀成果二等奖。主讲《金融学》、《金融统计分析》与《经济研究方法》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货币金融理论与政策、民间金融、未观测金融与影子银行等。
应展宇:教授,经济学博士,男,汉族,1976年2月出生,浙江宁海人,2003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随后一直任教于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08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研究员。研究领域主要为中国资本市场理论与实践,比较金融体制以及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等。
张学勇:2007年于浙江大学获经济学博士,2007-2009年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副院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中国博士后基金一项,并在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支持计划,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美国宾州州立大学访问研究,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CPA),兼任佳讯飞鸿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张焕彩 1979年—1983年
俞天一 1983年—1986年
陈传新1986年-1993年 1994年-2000年
王广谦1993年—1994年
史建平 2000年—2006年 张焕彩 1979年--1986年
于金富 1986年—1993年
陈传新 1993年—1995年
史建平 1995年—2003年
贺 培 2003年—2010年
『伍』 李建军的教学与研究获奖
学术著作
论文:地下金融规模及其宏观经济影响分析,获得2007年中国金融学会全国优秀论文二等奖
论文:非正规经济金融部门资金净流量规模测算,获得2006年中国统计学会金融统计专业委员会全国优秀金融统计论文一等奖
报告:《货币银行学》精品课程建设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获得2005年北京市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7年中央财经大学优秀专著一等奖
2005,中央财经大学涌金奖励基金—青年教师优秀学术奖;
2004,中央财经大学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第三完成人);
2004,中央财经大学大都会教学奖励基金 — 优秀教学奖;
2000,大连市优秀社科专著出版奖励基金;
1999,辽宁省教委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专著)三等奖;
1998,大连海事大学优秀教学二等奖;
1999,大连市第八届优秀社会科学(专著)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
荣誉称号
2005,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2006,中央财经大学优秀教师;
2005,中央财经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1998,大连海事大学“泛洋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励基金获得者。
『陆』 急!请专业人士解答这道《经济学原理》的有关我国宏观经济的大题!
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状况长期防通货膨胀,短期内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回发展;应采取的宏观经济答政策有:(1)经济政策,如:税收、金融、财政补贴等;(2)计划指导,如:某些行业和领域的配额制度;(3)行政手段,如限制钢铁等固定资产投资过热行为。(4)法律手段,可以制定一些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和促进某些行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好发展。
机制是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
绝对原创!!!
『柒』 我们对国家金融危机政策的宏观经济分析
从宏观经济学角度谈金融危机,
在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加剧和蔓延的过程中,中国经济依然表现良好,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这主要表现在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提高,有能力与美国、日本和德国角逐贸易规模和GDP规模的世界排名,以及外汇储备和美国国债持有额居世界首位等。
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的约一半将由中国贡献
受始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影响,继2008年以后,2009年的世界经济增速也将不可避免地放慢。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1月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修改后的猜测)显示,2009年日本、美国和欧盟都将陷入负增长,世界经济增长率也将由2008年的3.7%降至2.2%。虽然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继续放慢,但估计2009年也能够维持8.5%的较高增长水平。加之按照购买力平价(PPP)计算,中国的GDP规模已经相当于世界的12.0%,因此,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达1.02%(8.5%×12.0%),约相当于全球经济增长率(2.2%)的一半,远远高于印度和俄罗斯等主要新兴国家(图表1)。
表1 主要国家和地区对世界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度 (出处)根据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 Update, November 6, 2008绘制。
世界第一的出口大国和世界第三的GDP大国
2007年中国出口达1.22万亿美元,排名德国(1.33万亿美元)之后居世界第二位,但是进入2008年以后中国继续保持年20%的增长,7月以后已经超过了德国(图2)。
与此同时,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报告,2007年中国GDP规模为3.25万亿美元,居美国(13.84万亿美元)、日本(4.38万亿美元)和德国(3.32万亿美元)之后,排名世界第四位,而且与德国的差距非常小。2008年,由于中国增长率预计超过9%,远远高于德国1.7%的增长率,加之中国通货膨胀率高于德国以及人民币对欧元升值,因此,GDP规模将稳超德国,越居世界第三位。
图2 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的中国出口规模 (出处)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和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绘制。
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和美国国债持有额
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在2006年2月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此后一直不断增加,2008年9月已经达到1.9万亿美元。假如算上已划转给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2000亿美元,那么其规模更大。其中相当一部分投资于以美国国债为中心的美元资产。实际上,据美国官方统计,2008年9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余额已达5850亿美元,首次超过了日本的持有额(图3)。
图3 超过日本的中国外汇储备和美国国债持有余额 (注)年末数值,2008年为9月的数字。
(出处)根据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和中国国家外汇治理局公布的数据绘制。
美国为稳定金融和实施经济对策,今后需要巨额财政支出,而为了筹措这些资金,就必须大量增发国债。中国是否继续一如既往地以美国国债为中心进行投资,成为左右美国利率和美元汇率的主要因素,变得日益重要。
由地区大国走向全球经济大国
这样,经过此次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在此,我们不妨回顾一下。1997年7月以泰铢贬值为开端,包括日本在内的近邻各国货币急剧贬值,陷入严重的金融危机,但中国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保持了7%的增长速度,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成为了中国作为地区经济大国崛起的象征性事件。在10年后的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震源地的美国以及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地区经济遭受沉重打击。在此情况下,假如中国成功保持高速增长,其作为全球大国的地位必将变得不可动摇。
『捌』 求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要数据对比的!
给你个数据对比网址:http://data.eastmoney.com/cjsj/gdzctz.html
去看看吧。
『玖』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的宏观调控如何体现
中国经济或在今年中期遇最大困难
金融海啸已经在全球许多国家登陆,面对可能到来的经济衰退,全球正在采取救市措施。在我国三季度GDP增速仅为9%的情况下,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走向如何?我想谈几点看法。
经济下行难以逆转
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以此来推算,三季度GDP增速仅为9%。因此许多人对中国经济四季度以及2009年走势表示担忧。
实际上,经济下滑已经相当严重,根据早前公布的9月份用电量增速已经滑落至3%,1~9月用电量增速滑落至9.9%,按照经验值,这个用电量水平对应的经济增速应该至少在9%以下。 主要问题在于出口和投资贡献下降,其中出口贡献下降了0.9个点。 现在看来,经济下行加剧正在进行中,很难判断何时见底,因为未来中国经济有硬着陆的风险。一旦发生,底可能是一个很长时期。 从金融动荡到全球总需求大幅下降,会存在一个滞后期,所以明年中期是一个很困难的时期。
四大因素影响通胀压力
国内9月份CPI上涨4.6%,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PPI上涨9.1%,涨幅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PPI与CPI双降之后,四季度及2009年的通胀形势如何?
其实,CPI回落主要是翘尾因素大幅消失,PPI回落主要是国际商品市场近期大幅下跌。当前国内通胀压力减轻,四季度通胀有望继续回落,但2009年通胀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西方国家兜底式规模空前的救援计划,始终是未来中长期内引发通货膨胀的潜在源头。就国内来看,几个方面因素值得注意:
1、能源、粮食等初级产品的价格会否震荡后返身向上。因为市场流动性疏缓后,资金是要找出路的,如果美国经济没有出现新的产业亮点的话,只可能有三个去向,消费信贷、新兴市场和能源等资源市场。如此一来,商品市场反弹,从而对PPI产生新的推力。 2、财政能力的减弱将迫使政府放松价格管制,从而使积压已久的通胀压力释放出来。 3、制造业大量企业倒闭后,制造品的供给层面将产生新的通胀压力。 4、不得不采取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将从货币供应层面推动物价上涨。
企业最大压力是外需骤降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比上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增长11.4%。这一数据反映出了企业经营状况的恶化加剧,增速回到个位数是大概率事件。 企业面临四大压力:汇率升值、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外需骤降。如果欧美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对于一个出口
已经占到GDP40%的国家,是致命的。
现在看来,三季度出口依然平稳,主要是上半年订单延续,而1~9月美国金融危机还没有从市场明显扩散至实体经济层面,美国经济还维持2%的增长。但是9月份后期,雷曼事件后,感觉明显不一样了,市场与实体经济的防火墙被冲垮,未来几个季度美国经济将进入显著衰退,溢出效应波及全球,中国出口很不乐观。今年上半年有可能回落至个位数增长。
明年人民币贬值可能性增加
截至2008年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2.92%。9月份外汇储备增加214亿美元,远低于当月293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总的看来,7、8、9这三个月资本流入下降很厉害。金融海啸过后,国际资本从新兴市场撤离应该是一个趋势,而且正在发生。 美国经济去杠杆,消费信贷会大幅萎缩
,与之对应的新兴市场出口模式的经济前景悲观。同时,变卖资产大量资本撤离去回补母国金融机构的损失,满足去杠杆的财务调整的要求也是重要因素。
若趋势延续下去,不排除中国外储2009年中期后出现下降的月份。 事实上,2007年,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一个既有经济模式的尽头,劳动生产率的进步已经出现明显拐点。在中国新的模式出现以前,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升值空间已经耗尽。 这一点,海外最清楚,新加坡1年期不可交割的人民币汇率已经出现了明显贴水。2009年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得可能性在增加.
中国制造业很脆弱
全球经济放缓对中国制造业影响有多大呢? 在我看来,这是灾难性的。因为中国制造业都是大进大出的结构,资源和市场都捏在美欧的手里。 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得承受原材料价格上升这种输入型通胀的压力;而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又无法将成本压力外移,因为全球制成品的定价权不在中国,尽管中国被冠以“世界工厂”或者“世界车间”。但现代制造业价值链的两端都不在中国掌控,研发、原材料采购、品牌设计、销售渠道管理、售后服务、零售垄断巨头等等高附加值领域都在美欧手里。中国制造业只是拿订单干活,并不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 这样的结构非常脆弱,资源和市场双向一挤,必然是企业大量倒闭。
要做产业价值链的延伸
中国是否存在新的增长点支撑经济呢?对于这个问题,要伤筋动骨的改革才能看到,也才能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宏观上看,主要是调节投资和消费的结构,通过加快资源性产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力度,通过加快居民、政府、企业以及居民与居民之间的财富分配上的调整,坚定地转向内需消费主导的经济体。 微观层面上 ,企业所谓转型也好,升级也好,都不准确,并不是把我们劳动密集型赶走,内迁,这些都不能解决问题。中国制造业的问题是处于价值分配链的低端,在国际分工中任人宰割。
所以问题关键是做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只有向两头延伸,如原材料采购、研发、物流、仓储、销售网络、品牌等,才能创造出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从而也就达成了与宏观目标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