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试论依法治国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依法治国当然比以法治国好,因为后者只是把法律当作统治百姓的工具,但是它仅仅停留在法家的水平上,因为它还没有解决法律本身合法性的问题
对此,两千年的黄老道家提出了“道生法”主张,不但为道家治世开辟了道路,还说明了法律本身合法性的来源,正如黄老道家代表人物慎到所说:“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
据此,法律还可分为有道之法和无道之法,有道之法天下大治,无道之法“法令滋彰盗贼蜂起”(老子语)
㈡ 请你谈谈依法治国对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依法治国,就是指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来治理国家.依法治国最基本的标志是,必须建立体现人民意志、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完备的法律体系,同时法律应当具有极大的权威,能够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普通的切实的遵守.历史证明,依法治国,是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大计.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这就需要改变行之多年计划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起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自主、平等、诚信等属性,必然要求法律发挥规范、引导、制约、保障和服务的功能.只有建立健全而且能切实得到实施的市场主体法律、市场行为法律、市场秩序法律、宏观调控法律、社会保障法律和制裁犯罪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够健康有序地运行.不依法治国,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2010年远景目标所提出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转变的预期目标,就难以实现;就不可能有社会生产力持续、协调、高速的增长.
(二)依法治国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12亿中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它和人民当家作主紧密相联,休戚相关.民主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坚实基础.依法汉国,建设法治国家又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早在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从治国方略的高度来讲,就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因为只有如此,人民才能依照法定程序把自己真正信任的人选进国家机关充当公仆;才能依照法定程序撤换不称职的公务人员;才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来参政、议政,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和社会事务;才能通过法定程序保证国家对重大问题的决定符合自己的根本利益;才能使自己的一切权利和自由得到切实保障,如果遭到侵犯,可以及时获得法律的有效救济.因此,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依法治国.
(三)依法治国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内在需要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个缔造崇高精神文明、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要想使我们国家和民族精神文明不断升华发展,社会能够全面进步,就需要树立崇高的道德观念,培植遵纪守法的风尚,繁荣文学艺术,这一切都需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科教兴国”是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只要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法制,形成以发展科学、革新技术为内在动因的法律机制,才能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为了振兴科技,发展教育,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必须将依法治国与科教兴国相提并重,如此才能发挥出无穷的精神和物质力量.
(四)依法治国是保证国家稳定,实现长治久安的关键的所在
国家稳定、长治久安,是人民的最高利益.因为,它最具有稳定性、连续性,最具权威性,最具有科学性,它的规范明确,具有普遍约束力.依法治国的这些特性是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是国家稳定、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只有建设法治国家,才能做到:保证对重大问题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保证国家重大事项的决定,依照法律程序进行;保证令行禁止,国家生活健康有序;保证坚决、及时挫败任何颠覆活动;保证及时、妥善地化解各种不安定因素,解决人民群众内部矛盾或纠纷,以加强团结,增强凝聚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共同奋斗.
㈢ 全面依法治国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探讨市场经济与依法治国的问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领会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精神实质,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保证我国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的过程,就是经济法制化的过程。只有建立完备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才能使市场主体、市场行为、市场秩序规范化。没有法治,不依法治国,不仅国家不能长治久安,而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可能健康发展。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这是因为:
首先,市场经济是一种规则经济,它比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更需要法律规则。其主要表现为,第一,市场经济与社会分工紧密相联,其经济活动是以商品交换而进行的,为了保证商品交换有序进行,必须有完备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作保障。第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经济利益的交叉与冲突将成为现实,为了保护不同利益主体的正当利益,清除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各种障碍,也必须依靠法律规则的作用。第三,市场经济的基本前提是统一的市场与统一的经济活动,与之相适应的是要求其基本行为准则的统一,使所有的市场主体按照统一的市场准则在公正平等的基础上展开竞争。没有统一的市场准则,就没有公平的市场环境,就不可能有平等的市场竞争,而平等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统一的市场准则就没有市场经济。
总之,市场经济对法治的要求是由市场经济自身的性质决定的。没有完备的法制,就不可能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其次,法治与市场经济是双向互动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法律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于总的经济状况。但法律对经济状况和经济关系绝不是机械被动反映,法律在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又与经济相互影响并对经济状况发生积极反作用。实行市场经济,政府不再直接参与经济活动,市场主体有广泛的经营自主权。但市场本身又会带来无序化,为了防止市场秩序的混乱,国家必须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这种管理既有经济手段,更有法律手段,完善的法律体系能避免市场经济带来的负作用,使市场经济沿健康的轨道发展。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取向是追求社会的公正与平等,而对市场的趋利性不予引导就会偏离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因此在中国必须强调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强调市场经济必须在社会主义法制轨道上运行。只有实行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才能通过法制的渠道,合理积极地利用市场经济的各种合理因素,限制与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相悖的消极因素,使市场的趋利性有利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离不开庞大复杂的社会主义系统,各个社会系统因果互动,相互制约和影响,而法治则是这一社会系统的曾.控制器,通过实行依法治国理顺各方面关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正因为如此,邓小平同志在辩证地分析了法制与经济的相互关系时,提出“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的伟大思想。只有法制完备了,经济才会搞好,社会才会发展和前进。
最后,世界经济的实践证明,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必然要求有比较完备的法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统一市场的形成,世界各国的生产、交换和消费,都日益超出一国范围,走向国际化。世界各民族之间经济上的互相往来和互相依赖,逐步取代了原来闭关自守和自给自足的状态。我国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走向国际市场,就一定要学会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为加速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由于各国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各异,虽然经济交往日益频繁,互相依赖和互相合作也日益紧密,但相互竞争也不断加强,有关当事国或当事人的利害得失也常有矛盾冲突,彼此之间的经济关系需要按照国际惯例和国与国之间约定的规则办事,需要借助于统一的法则加以指导、调整和约束。因此,依法治国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世界的需要。
二、依法治国是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
改革呼唤法治,法治贯穿改革,法治与改革同步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从我国改革的实践来看,经济体制改革是对人们利益关系的重构,政治体制改革将调整人们权利义务关系,不管是利益关系的重构,还是权利义务关系的调整,都需要法治作保障。社会主义法治集中体现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权威性的特殊地位,它能使在改革深化过程中,各阶层群体的利益得到正确处理与协调。法治对改革的作用具体表现为:首先,法治为改革制定统一章法。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改革应按照总体设计,在总结试点借鉴他国经验基础上,将具体的改革措施和步骤用法律形式明确加以规定,然后依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离开法治的改革就难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乱,造成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其次,法治为巩固和保障改革取得的成果提供有效手段。在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需要及时把一些成熟的经验上升为法律规定。这样一方面可以消除人们怕变的思想顾虑;另一方面又可以为深化改革提供依据,促进改革向纵深发展。最后,法治为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它不可能不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干扰,要排除各方干扰,必须运用法律这个有力武器。
当前,我国的改革已进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全局性整体推进的新阶段,新阶段的一个重大特点,是要大力使体制和政策制度化和法律化,也就是由过去的依靠行政手段转向依靠法律手段来引导和调控,从而推进和保障我国的改革。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以及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对外贸易新体制等等。上述新机制或新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离不开完备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只有完备市场经济法制,使市场经济关系、经济运行和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有效运行。因此,法制建设必须与经济建设同步进行,法治必须贯穿于改革的全过程,我们应当把实行依法治国放在与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并重的高度来认识。
三、依法治国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
社会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整个社会系统的协调进步。社会历史发展的事实表明,没有法制,不依法治国,就不可能有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社会生产力也不可能高速持续增长。现代政治学认为,一切政治组织和国家机关,只有将权力纳人法治轨道,把它置于大多数人的共同制约下,并在实践中形成一整套法律制度,实现依法治国,才能保持社会的长期稳定。
邓小平同志极为重视法治对社会稳定的作用,他认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为重要。这些方面制度好可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邓小平还指出:“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律。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实现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社会长期稳定。稳定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稳定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稳定、人心稳定等。稳定和发展是当前中国社会的两大最高利益。
依法治国是实现社会稳定与发展双重目标的最佳方略。这是因为:首先,法治是现代国家社会稳定的保证。社会稳定是指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等社会要素处于协调平稳状态,不出现根本破坏性变化,追求社会稳定就是使社会处于有序状态。而法治则是引导社会按照法律规定,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活动,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法治在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缓和、协调、化解和预防社会矛盾与冲突,为建立和维护一定社会秩序服务。其次,法治是社会发展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包括法律在内的各种制度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项重要工作是建立健全我国的法律制度。当前,我们要抓紧制定与健全发展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使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获得可靠保障。最后,法治是将社会稳定与发展统一起来的有效手段。社会关系的调整可分为个别性调整和规范性调整两大类。所谓个别性调整是指针对某一具体情况,确定一个具体的标准来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调整的方式。其特点是有助于对具体情况作出恰当处理,但缺乏普遍适用的标准。所谓规范性调整是指根据反复适用于同一类型情况的规则来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调整的方式。
㈣ 法治与经济有什么关系
法制是指社会的制度和环境。我们讲法制社会,依法治国。这是社会的大内制度和环境,在这个制度容和环境下我们可以发展经济、文化、医疗等事业。大力发展经济是目前我们国家的发展主体,和主要任务。所以,针对经济发展,法制有相应的经济法、金融法等与经济相关的,用于约束和规范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
通俗的比喻法治是路,经济是车。车无论往哪跑,怎么跑,跑多快一方面是根据道路条件(法制的完善、健全程度),另一方面跑在路外面(不能违法)。
㈤ 为什么说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任务和原则,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版主义政治的权一个基本目标。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行依法治国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措施。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是代表和体现人民的意志与利益的。第二,实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有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并具有比较完备的法制。因此,只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最大限度的调动亿万人民创造财富的积极性,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力落后的状况。第三,实行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第四,实行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是人民的最高利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㈥ 依法治国对我国经济发现的积极影响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经济发展法治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能否从官主经济、人治经济转向自主经济、法治经济,从全能政府、管制型政府向有限政府、服务政府转变,关系到这场改革的成功与失败。当前,在市场监管中,仍然存在一些缺位、越位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还在直接干预企业的微观活动,甚至包办代替企业招商引资和投资决策,有的下达招商引资目标、制定奖惩规定,这些做法都有很浓的“人治经济”色彩。从“人治经济”到“法治经济”,应该依法加强和规范经济管理。第一,依法明确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只有明确了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范围,政府在管理经济时才能明确“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政府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国民经济,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明确政府管理经济职能的范围是政府高效能管理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第二, 依法正确定位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在以市场经济为主要资源配置方式的社会经济中,政府的重要责任是以弥补市场失灵而确定的配置、稳定和分配等责任。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就要综合运用政府宏观调控的各项手段,稳定经济,促进经济的发展。正确定位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是政府对经济管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必要条件。第三,依法优化经济发展的软硬两个环境。通过建设良好的服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社会诚信度等软环境,着力营造“亲商、安商、尊商、富商”氛围。本着“规划超前、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原则,加快城区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对外吸引力。第四,健全完善依法行政监督制度。充分发挥行政体系内部的监督和行政体系外部的监督作用,及时反映政府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越位”或“错位”等行为,使相关部门能早发现、早纠正,保障市场经济靠法律规范和经济规律发展,避免人为违反法律和经济规律进行干扰。
㈦ 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依法治国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作用
市场经济发展离不开市场秩序的规范,而规范市场秩序,离不开依法治国。
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而法律手段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依法治国,有利于实行宏观调控。
㈧ 依法治国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_^_^
只有依法治国才能形成合理的市场经济,不再出现权贵受益百姓遭殃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