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改革开放与中国经济的文章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它却改变了包括我们大家在内的许许多多的中国人一生的前途和命运,改变了我们这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我们回首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程,展望充满挑战和机会的光明前景时,作为一个30年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参与者,难免感慨万分、思绪不已。30年风云激荡、30年沧桑巨变、30年艰难拼搏、30年继往开来,这远非我今天短短的20分钟的讲演所能表达的。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进行回顾与展望。
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30年前——1978年12月,这是我们永远铭记的伟大时刻,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30年来,改革开放的洪流席卷中华大地。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中国人民用短暂的30年时间走过了许多国家几百年的历程,创造了震惊世界的“中国奇迹”,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点:
首先,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彻底告别了由国家计划统配一切社会资源的时代。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逐步形成;形成了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宏观调控和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已经建立并不断完善,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体系初步建立。非公经济得到了大发展,其创造的GDP所占比重超过了三分之一,市场主体在资源配置中占据主导地位,99%的消费品和95%的生产资料价格已由市场调节。经济的市场化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重新崛起提供了体制保障。
第二,结束闭关锁国,从封闭走向开放,逐渐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30年来,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我国已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通过有效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大大提高。1978年至2007年,我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7600亿美元,居发展中国家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同期,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从206.4亿美元增长到2.17万亿美元,由世界第22位跃居第3位。
第三,社会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大解放,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4.6万亿元,是改革初期的15倍,年均增长率为9.8%,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平均3%左右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由世界第10跃居世界第4,今年将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第四,彻底结束了“短缺经济”,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水平。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分别增长了6倍以上;人民生活从以“吃穿”为重点转向以“住行”为重点的多层次消费;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到1479万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得到长足发展。覆盖城乡的义务教育体系全面建立。城乡社会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基本公共服务正在朝着均等化方向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基层民主活力不断增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正在建立。
当我们回顾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和巨大成就之时,我们会情不自禁的想起改革开放的开启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伟大的改革开放,成就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丰功伟绩;无数的改革开放者也创造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以邓小平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发动和领导了伟大的改革开放,开启了光辉灿烂的中国未来之路,他们功垂青史,永远被中华儿女所铭记。
包括我们今天在座的许多同志在内的千千万万的改革开放先进人物都为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或披荆斩棘、鞠躬尽瘁,或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或冲锋陷阵、叱咤风云,把自己的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改革开放大业。
改革开放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事业,所有中华儿女——不论是干部还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不论是企业家还是普通劳动者,都为中国改革开放做出了牺牲和贡献。在此,我们向所有为改革开放做出过贡献和牺牲的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改革开放30年之历史,是由一个又一个标志性事件和案例绵延而成,每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一座里程碑;
改革开放30年之道路,是由无数的改革开放者走出来的,每一段路都留下了厚重的足迹。
我们有义务把这些标志性事件、案例以及集体和人物的事迹记录下来,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牢记住改革开放的来之不易;永远牢记30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30年辉煌成就的取得,靠的是改革开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创辉煌,仍然要靠改革开放。
B. 改革开放六十年之经济发展作文500——600字
忆改革开放,现中华雄威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今年,在108天之后,奥运大幕将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将成为奥运的主人!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C. 关于改革开放的文章
改革开放30年文章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不仅仅是因为今年是奥运年。我们更需要记住的是今年还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大年。改革开放可以说是一个革命性的创举,它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普遍国情相结合的产物。三十多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体育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说明了:改革开放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这三十年来有许许多多的成就与成功是值得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的:香港、澳门的回归,北京市申奥成功,加入世贸组织,神五、神六发射成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长江三峡等等不胜枚举。着所有的一切都是由于我们有一个伟大的党,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国策,并且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才取得了如今的成绩。
回顾这三十年来的巨变不禁让人感慨万千。新中国在刚刚成立之初,在各行各业百废待兴之时,却遭受了“十年浩劫”的洗礼。在粉碎了“四人帮”之后中国再一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在这样一个岔路口许多人在彷徨犹豫。不知道中国改走怎样一条道路。就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睿智的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开放的策略。这犹如一声春雷惊醒了整个中国,也激发了广大中国人民迅速的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的决心与信心。
回顾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总体上很成功,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失误失衡。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关系,最基本的是经济与政治、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关系,而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不够协调,经济体制改革迈出了几大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政治体制改革却是碎步缓行,进展不大。都同政治体制改革不到位有关。
坚持改革开放,就要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判断标准。我们看到,有的文章谈论改革,洋洋万言,引了不少邓小 平的话,但就是不讲“三个有利于”标准,真是咄咄怪事!不赞成“三“三个有利于”为判断标准,必然要另立判断标准,这是挑起“姓社姓资”争论的习惯做法。实践已经证明,离开“三个有利于”标准谈改革开放,很可能南辕而北辙。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头脑要保持清醒。
恩格斯说,“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条重要原理。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完全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要求,也适应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在今年的两会上改革开放更是成为热点、焦点。尤其是“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提出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有力保障。
总之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党会在新时期、新考验面前带领广大中国人民走向更加辉煌的胜利!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邓 小 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今年,在108天之后,奥运大幕将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将成为奥运的主人!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D. 我要写一篇关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的作文
我的家乡――宁德,位于祖国的东南部,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与祖国的宝岛台湾隔海相望.这里有世界著名的深水良港三都澳,有美誉大江南北的黄瓜鱼,有"天下第一寺"支提寺...宁德就象是镶嵌在中国东南沿海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可是,由于过去交通不便,加上多山地,在外人的眼里,这是个穷山恶水的地方.改革开放后,家乡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家乡宁德变得更美、更富、发展更快了。我欣喜地看着茁壮成长的新家乡,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要说这些年家乡变化最大的地方,便是那一条条笔直的高速公路。原本,从宁德到我外婆家——福安将近要两个半小时,可自从有了高速公路,去福安就方便多了,大约40分钟就够了。
家乡宁德不仅仅是高速公路的改变,城东路旁原本古老而陈旧的路灯,如今已换成上了五颜六色的彩灯,它们高高耸立在马路两旁,仿佛是一排等候检阅的仪仗队。到了晚上,灯光一亮,那柔和的灯光不仅为行人带来了方便,而且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东侨开发区那宽敞的大马路,沿街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仿佛在告诉人们:快,跟上我前进的步伐;而在先锋广场,不论清晨还是夜晚,都聚集着许许多多的男女老幼,跳舞、健身、聊天,尽情享受着发展所带来的变化。上次从外地来的一位亲人感叹的说:“真是个美丽的地方啊!这次我只走到这儿,就已知道这趟没有白来。”
每年的"六.一八"招商活动,都会促进家乡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比如大唐火电厂在2003年9月破土动工前,这一带基本都是滩涂地,没有陆路,进出都只能从福安的下白石码头乘船来往。如今,在电厂的带动效应下,当地的消费、用工、生产资料等各方面都有了提升,虽然从高速公路到电厂的二级公路现在还没建好,但大唐火电厂至福州、至宁德的公交中巴车,每天已经有了十几趟。周边村庄的楼房也“冒出”了不少,“长高”了不少。,说起火电厂,传统的联想都是烟囱里冒着浓浓的黑烟。然而,大唐宁德火电厂投资达106亿,其中用于减少电厂污染的环保设备设施,就达到了10亿元以上,约占整体投资的近一成。 “等明年投产后,这里不会有滚滚浓烟和刺鼻的硫化气体,只有在天气晴好时,才能看见240米的高空处有细微的白色轻烟.
宁德除了大唐火电厂这个大工程外还有一项计划于2008年将建成。项目总投资174.8亿元,――浙江段投资48.8亿元的温福铁路.温福铁路是国家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沿海通道和“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起温州南站,途经瑞安市、平阳县、苍南县和福建省福鼎市、霞浦县、福安市、蕉城区、罗源县、连江县,南至福州站。铁路全长298公里,其中浙江段69公里。该项目一次建成电气化双线,设计时速达到200公里呢!
还有新开发的旅游线路――闽东清水游,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我们拥有一个如此可爱的家乡!相信吧,我们今天一定会努力学习;相信吧,我们明天一定会在宁德这片热土上续写新的华章!我爱你,我的广场!我的宁德!我的家乡!
E. 有关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论文2000字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20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上海作为中国的特大型城市和经济中心,则创造了开埠以来辉煌的业绩。然而上海在已走过的20年历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也曾有过曲折,在邓小平关于上海改革开放的重要指示指引下,以浦东的开发开放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为契机,上海的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高潮。
一、邓小平对上海改革开放的构想
邓小平对上海改革开放有着一系列精辟论述和重要指示,他的基本构想是:通过开发开放浦东,来振兴上海;通过抓上海的发展,来带动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邓小平运筹帷幄,提纲挈领地指出上海加快发展的关键是开发浦东。他说:“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这是因为,浦东的开发开放,可以成为上海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和先行区,使整个上海的产业结构、城市布局和基础设施得到调整和改造,使上海能够扩大对外开放度,这就为上海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机遇,由此来带动上海的振兴,并把上海推到改革开放的前沿。
振兴上海,加快上海的发展,其根本目的还是要推动全国的改革开放,使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如邓小平高瞻远瞩地指出,要用宏观战略的眼光分析问题,“比如抓上海,就算一个大措施。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浦东的开放开放,也被赋予了同样的意义,即这不单单是关系上海的问题,用邓小平同志的话来说,“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邓小平甚至不无遗憾地说:“回过头看,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要不然,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这段话固然体现了邓小平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谦虚恭谨的胸怀,但也点出了上海在全国改革开放一盘棋中的重要地位。鉴于上海在全国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抓上海的发展,让其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有利于先进技术沿长江由东向中、西部的梯度转移,有利于我国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开放大格局的形成,从而带动全国的发展。这是邓小平统筹全局的英明决策。邓小平在明确上海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的同时,还为上海指明了加快发展的具体做法。第一,上海要“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第二,上海要发展金融业。因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邓小平对上海金融业寄予厚望,说“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第三,上海要遵守国际惯例。邓小平指出,“只要守信用,按照国际惯例办事,人家首先会把资金投到上海,竞争就要靠这个竞争。”
虽然上海起步晚了,但是邓小平却对上海加快发展充满了信心,相信上海完全可以后来居上。他详细分析了上海能够后来居上的有利条件,即:第一,“上海民心比较顺,这是一股无穷的力量。”尤其重要的是,“上海工人阶级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带头羊。”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同样也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参与,而工人阶级是其中的主力军。上海的改革开放得到工人阶级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因此“完全有条件搞得更快一点。”第二,“上海在人才、技术和管理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辐射面宽。”上海作为最重要的经济城市,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经济建设人才,迄今拥有各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近百万人。上海还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使企业的经济效益都较好。这些都是上海加快发展所需的宝贵资源。第三,“上海有特殊的素质、特殊的品格。”这是上海因历史发展而形成的人文优势。上海人来自五湖四海,同时又走向四面八方,他们同各种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相处,经历了兼收并蓄、重炼再铸的过程,使人的反应程度与适应能力随之增加,善于包容和转换各种事物,形成了高度的开放性、敏感性和灵活性,产生了具有鲜明的上海标志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以及交往准则等,这就使“上海完全有条件上得快一点。”第四,90年代是上海发展的一次机遇。从国际来看,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被打破,“和平与发展”正成为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的共识。而亚太地区经济又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十多年,政治稳定,社会安宁,经济发展,成就显著,特区开发已获得经验。因此上海遇到了加快发展的国际国内最好的环境。“机不可失,时不再来”。1992年春节,邓小平在上海强调,这是你们上海最后一次机遇,这个机遇你们不要放过,你们要大胆地闯一闯。1993年春节,邓小平在上海又着重强调了抓住机遇的问题,他说,“希望你们不要丧失机遇。”
F.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25年来的成就
25年来,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开放型经济已经形成,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从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4%。25年前,中国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473亿美元,去年已达到14000多亿美元。25年前,中国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06亿美元,去年已达到8512亿美元。25年前,中国外汇储备为1.67亿美元,去年已达到4033亿美元。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六,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第四。中国之所以能够发生这样巨大的变化,最关键的原因是我们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激发了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中国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就,但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发展很不平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虽然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000美元,但仍排在世界一百位以后。中国要实现现代化,使全体人民都过上富裕生活,还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艰苦奋斗。
我们已经明确了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这就是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达到4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G. 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作文
中国30年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中国正在崛起,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三峡工程,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工程;青藏铁路,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铁路。我们完成一个又一个壮举。火车第六次提速,奥运场馆建设,国家大剧院落成……,我们的建设如火如荼。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30年。我们探索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道路,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睿智的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开放的策略。这一声犹如春雷惊醒了整个中国。 而今改革开放由襁褓步入而立,中国大地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禁海则亡,开海则强。”30年间的改革开放恰如600年前郑和下西洋一样,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和伟大复兴,开洋向世界。 而三十年前,我们的国家正从半封闭走向封闭,计划经济从僵化走向崩溃边缘,商品从供给不足到实施凭票限量,普通民众普遍生活困难,国家有限的法制被废,文化凋敝、思想受到禁锢,整个社会万马齐喑……这曾经的一切另人唏嘘不已。 斗转星移、冬去春来,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 在这三十年里,我们的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趋于完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日渐富足,我们正稳步迈向小康社会。这一持续的快速发展历程令世界为之震惊。 在这三十年里,我国的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9.67%GDP增长速度以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 3.3%年均增长率稳步增长;突破了一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位居世界第四国民济总量;位居全球第三外贸总额——这一切辉煌的成就令世人震惊不已。 在这三十年里,我们的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从2.5亿下降到2148万,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下降到2.3%。改革开放让我们这个曾经一穷二白的国家,成为了目前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的国家。 在这三十年里,我们已建立了一个适应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占全球比重5%经济大盘;占全球8%的对外贸易;对世界经济超过10%的增长贡献率,让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不得不承认它应有的世界经济地位。 在这三十年里,我们尊重、遵循和恪守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以对话、沟通、磋商、谈判、妥协而非意识形态对抗,来处置、调停、缓释中外利益摩擦和纷争,这一切的一切使中国的发展为世界所认同、所接受,亦为我泱泱大国之崛起创造了“和而不同”的国际空间环境。 还是这方土地,还是同样的种族和文化,还是一样的自然资源禀赋,中国却已初换人间。要问变化从何而生,抑或说中华民族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何以得到空前释放,波澜壮阔的创新热情何以竞相迸发,答案———也是惟一的答案———是,改革开放解放了人,解放了人的思想,解放了生产力,从而不同程度地“再次解放了中国”。 三十年进取,改革促开放,开放促发展,发展推动进一步开放,继而反推改革深化,周而复始为“第二阶段”筑就新的前进平台;三十年波澜壮阔,中国以入世为起点,开放促中外融合,中外融合反推中国加速改革,加速改革进而加快中外更广、更深层次的融合,使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大受其益,亦使中国为合作共赢承担起大国责任。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因改革而有自信,因开放而渐生大气。 三十年改革开放,我们见证了嫦娥奔月、迎来了奥运盛会、放飞了神州六号;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16.2万亿存款、每年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今非昔比综合国力让我们在彻寒的****、无情的大地震面前,有足够的底气和自信提出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恢复灾后的重建工作;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已从身处边缘、被动、消极参,逐步成为积极参与、主动建构国际社会的国际秩序塑造者,与国际秩序的互动构成了一幅纵横交织、由淡至浓的画卷。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灾难已不再能阻挡我们英雄的中国人民前进的脚步。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敌意大国的指手画脚以显得越来越软弱无力;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世界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一个凤凰陧盘、巨龙腾飞的中国雄鸡一唱天下白。 历史是继续前进之基础。回望三十年来,中国从自卑到逐步确立自信,从保守封闭到逐步学会大气,既为改革开放之硕果,又系继续前进之基石。 坚…持…改…革…开…放 ———在推进中外合作共赢的时代语境下———胡主席掷地有声的宣言再次道出了国人的心声。
H.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文章!急!!!!!!!!!800字!!!!!!!!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因为,是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
2008,我们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
中国于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竣工。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中国长得高了,长得壮了. 改革开放是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
西方有的人认为,邓小平提出“摸着石头过河”似乎是实用主义的,中国的改革开放似乎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导,这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党是一个重视理论思维,善于对实践做出科学总结的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个一次完成的过程,而是要反复实践、反复探索、不断总结,寻找规律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就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发展历程做出科学总结的产物。既是对已有科学理论的充分继承,也包含着对中国发展最新实践的科学总结,既有对未来发展各种可能性的充分预见,还包含了对人类,对世界各国发展经验的吸收和借鉴。
在这30年内,中国人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香港自秦起明确成为中原领土,直至19世纪中叶清朝对外战败,领域分批被割让及租借予英国成为殖民地,香港从而开通港口发展。1980年,中英两国落实香港前途问题,于1984年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位远离母亲怀抱的游子终于感受到了母亲怀抱的温暖。
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22:00,万众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终于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中揭晓。萨马兰奇雄浑的宣告声中只有一个名字:BEIJING! 中国北京凭借其过人的优势,完美的陈述报告,在五个2008年奥运会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夺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成现实。这次发射是人类探索太空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成就。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国人民,必定能突破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复杂矛盾,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成果。
或现实存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概括地说,改革开放,我们“改”出了一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直观地考察我们的现实社会,经过改革开放,同三十年前相比,确实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从全党和全国的工作重点看,早已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看,已经由过去的“一大二公三纯”、公有制一统天下,改变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从经济体制看,已经由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从社会状态看,已经由封闭和墨守陈规的社会转变为对外开放、融入世界和全面进行改革、越来越活跃的社会;从出发点看,过去建设社会主义,强调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现在强调改善人民生活,以民为本。
在全党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后,通过改革开放形成和确立起来的以上五个方面的成果,可以看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要素。
这样一些重大的变化,给我们的社会和社会成员带来什么呢?
首先是经济的快速发展。1980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是7100亿元(见十二大报告),到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21.09万亿元,即使扣除价格上涨因素,也增长了几十倍之多。我国的经济发展之快,被国际舆论视为奇迹。
人民生活普遍改善。进入历史新时期的时候,我国大约九亿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人口竟有2.5亿之多。现在,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还留下一个不小的尾巴),广大人民的生活普遍得到明显改善。这是大家都可以感受得到的事实,不必一一列举。
综合国力大幅度增长。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增强了。
人的精神面貌深刻变化。人民受教育程度提高了,青壮年文盲已基本扫除,九年制义务教育已基本普及,大学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百分之二十。过去年代存在的那种个人迷信、思想僵化状态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人们敢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大大增强。
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呢?以上这些,就是现实存在的、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年,邓小平曾说:“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8页)回过头来看,确实是这样。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实践和历史的角度看,改革开放,其意义决不亚于民主革命时期找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上事实,充分说明了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巨大进步。特别要强调的是,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以上事实,充分说明了改革开放的路线是正确的,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力。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体现
但是,国际国内都有人认为,改革开放搞了一个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或者说,中国现在是共产党领导的资本主义。有人甚至想当然地列出几条,作为标准,对照现实社会,指责改革开放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这里涉及到一个老问题,就是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确实很重要,需要搞清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丢开老祖宗,随心所欲地发议论。那么,什么是科学的社会主义呢,老祖宗是怎么说的呢?
马克思和恩格斯着重在经济方面讲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从经济上分析和判断社会性质是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基本的思想和要求是:
首先要消灭资产阶级的私有制,由社会占有生产资料。恩格斯强调:社会主义同现存制度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当然在于,在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组织生产。(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693页)马克思和恩格斯将“公有制”与“社会占有生产资料”两个概念在同一意义上使用,但这两个概念的包容性是很大的,其具体实现形式决不限于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总量。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提出了这个要求,以后他们又不断地阐述这个思想。
“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633页)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再强调,他们的理论是活的行动理论,而不是必须机械照搬的教条,这些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完全取决于人们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就是说,要从各国的实际出发。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概括,同老祖宗讲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完全一致,而且有所深化。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的思维方法,是列举几条特征,来判断社会主义,而不善于从基本思想的高度、从本质的高度理解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我们认定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我们强调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是提出了以人为本。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较好地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由于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又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特别要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用中国语言表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应当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
应当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比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更多更好地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和要求。
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从消灭了剥削制度、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及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来看,都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范畴。但是,由于在指导思想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认识不完全清醒,思想僵化,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中确有不少不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东西,概括地说,主要有:“一大二公三纯”的所有制、计划经济体制、以阶级斗争为纲、高度集权。通过改革开放,这些不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东西,有的相当彻底地改掉了,有的正在改变。总之,我们的改革开放,改掉的是不切合中国实际的东西,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东西,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重道远
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从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转变还远远没有完成,我们的改革开放任重道远。
观察我们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市场秩序还不够规范,市场的发育程度还比较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还有残存,旧体制的思想、观念、习惯、活动方式、领导方法还存在,等等。还要看到,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还存在一些非社会主义的东西,这主要是指封建主义的残余影响。邓小平曾指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存在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现象、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这些弊端都带有封建主义色彩。最近揭露出来的山西黑砖窑,是比封建主义还要落后的东西,带有奴隶制的色彩。以上这些,其性质都是非社会主义的,都在革除之列。
回顾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总体上很成功,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失误失衡。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关系,最基本的是经济与政治、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关系,而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不够协调,经济体制改革迈出了几大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政治体制改革却是碎步缓行,进展不大。“官本位”非但没有削弱,还有增强之势。目前存在的民生问题突出,贫富差距拉大,为富不仁现象增多,丑恶现象陈渣泛起,社会风气败坏,腐败严重等问题,都同政治体制改革不到位有关。
目前改革处在关键阶段,问题很多,矛盾复杂,难度很大,各种议论纷起,我们要下最大决心,拿出民主革命时期提出将革命进行到底那样的决心、气概和魄力,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回顾三十年来的改革,我们体会到,从旧体制转变为新体制,从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转变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确实是一场革命。在改革进程中,困扰改革者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姓资姓社”的问题。改革从起步时起,就有人指责是走了资本主义道路;改革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姓资姓社”的争论。
邓小平针对“姓资姓社”的争论,明确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页)这就是有名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不仅是实践标准的发展,更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改革思想的精髓。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廓清“姓社姓资”迷雾的有效武器。正如有的领导干部所说,这些年,我们就是靠“三个有利于”标准壮了胆。
坚持改革开放,就要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判断标准。我们看到,有的文章谈论改革,洋洋万言,引了不少邓小平的话,但就是不讲“三个有利于”标准,真是咄咄怪事!不赞成“三个有利于”为判断标准,必然要另立判断标准,这是挑起“姓社姓资”争论的习惯做法。实践已经证明,离开“三个有利于”标准谈改革开放,很可能南辕而北辙。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头脑要保持清醒。
恩格斯说,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条重要原理。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完全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要求,也适应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回答者: ┈→勉强的爱_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I.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文章不要死板,讲讲身边的一些事物,不要大道理
中国的经济发展
1.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1978年末,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解放了被束缚的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
(1)综合国力大大增强。1980年~1996 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两番多,平均每年增长约10.1%,粮食、棉花、煤炭、钢铁等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已位居世界各国之首,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
(2)产业结构得到很大改善。 长期困扰经济发展的“短缺”现象基本消除,能源、交通、通讯、重要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得到快速发展,农业持续稳定增长,“瓶颈”制约得到缓解,一、二、三次产业发展比例协调。
(3)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提高,据我所课题组的测算,1978年~1995年,生产率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已由改革前的负值上升到占39.85%, 仅次于资本投入增长的贡献(46.84%),产业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初步形成。 市场开始发挥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方式与手段得到加强与改善,各个经济领域的改革取得很大进展,金融、劳力、技术、信息等市场正在发展与完善,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正逐步形成。
(5)对外开放日益广泛深入。1996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已达2899亿美元,相当于1980年的7.6倍,从1978年的世界第32位跃升到第11 位,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困难
我国经济发展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有一些问题与困难,当前比较突出的是:
(1)新旧体制并存,转轨缓慢, 特别是部分大中型国有企业包袱沉重、经营不力、效益低下,改革面临巨大困难,一些民族工业被外资打压,处于危机之中。
(2)经济增长仍然以粗放型、速度型为主,资源配置不合理, 规模经济效益差,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失衡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3)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加大, 社会不同人群的收入差距也在拉大。
(4)科学技术发展滞后,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
3.中国未来经济发展预测与分析
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与判断的基础上,参考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的发展轨迹和可预见的变化,综合考虑我国未来资源供给、人口变动、生态环境影响等因素,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运用长期经济预测模型及其它定量方法,对我国1996年~2050年的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见表1)。
表1 1996年~2050年我国gdp增长(%)
阶段 gdp 增长(%)
1996年~2000年 9.4
2001年~2010年 8.0
2011年~2030年 6.0
2031年~2050年 4.5
注:按1995年人币不变价计算,我国1996年的gdp总量为6.4万元,2000年为9.09万亿元,2010年为19.8 万亿元, 2030年为62.3万亿元,2050年为153万亿元。
我们的结论是:到2000年,我国经济总规模将比1980年增长约6 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将可能提前20年于2030年前后实现;到2050年,我国将进入最发达国家的行列。
我们的主要依据是:
(1)经济结构将发生本质性变化。 经济增长是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变化的结果,中国未来50年的产业结构将发生本质性变化,三次产业结构将由1996年的19.7∶49.6∶30.8变为2000年的17 ∶52 ∶31 ,2010年的14∶52∶34,2030年的9∶48∶43和2050年的6∶42∶52。基础产业将继续成为投资重点,一产稳定发展,比重下降,高新技术加速发展,工业将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三产作用和比重不断上升。
(2)消费结构明显变化。 在此期间中国的居民消费水平将逐渐提高,2010年~2030年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将处于大变化时期,其中城镇将早于农村进入大变化过程,恩格尔系数有较大下降,而住房、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和医疗保健消费比重则明显上升。
(3)将保持较高的投资积累率。 由于中国经济对资金的强烈要求和中国政府的传统政策,中国的投资率一直处于很高的水平上,并将持续下去,同时由于国外净流入因素的影响和投资来源由单一型向多渠道模式转换,扩大了可以使用的国民财富数额,增大了投资与消费比例安排上的弹性区间,当然还必须提高投资利用效率。
(4)大国优势。中国是世界大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国内市场, 满足这一市场的需求,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动力。中国又是一个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经济发展的差距会带来多层面多档次的旺盛需求,也是刺激经济持续增长的有利因素。
(5)后发优势。中国是工业化的后来者, 可以学习引进和利用先进国家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大缩短研究开发的时间,节约成本,如果能再充分利用劳动力人格便宜等优势,就必然会带来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较快的增长速度。
(6)改革效应。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已经创造了较好的制度条件,今后中国将继续推进改革,扩大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改革效应将有力地促进中国经济增长
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