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
占世界人口接近四分之一的中国,经济总量可想而知她带动世界经济的影响有多大。
Ⅱ 当前世界经济的衰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影响中国进出口,进而且影响到中国外汇的增长速度。
2、对世界经济前景处于悲观的投资者,从中国撤资,从而导致中国热钱外流。
3、国内生产出口为主的企业生产能力过剩,结果或出现这几种情况:一、出口转内销,导致国内竞争更加激烈。 二、生产能力过剩,部分厂家可能或转产或倒闭停产。
Ⅲ 世界经济环境变化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全球经济放缓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将会是灾难性的。因为中国制造业基本都是大进大出的结构,只有纺织工业情况稍好,拥有原料资源的优势,但是流通和市场都捏在美欧的手里。 一方面,中国制造业要承受原材料价格上升这种所谓输入型通胀的压力;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又无法将成本压力外移,因为全球制成品的定价权不在中国,尽管中国被冠以“世界工厂”或者“世界车间”之称 ,但现代制造业价值链的实现端口都不由中国掌控。从近些年高速成长的机电产品到具有传统优势的纺织品,我们发现,除了加工生产这一块,设计研发、原材料采购、品牌设计、销售渠道管理、售后服务、零售垄断等高附加值领域都在美欧手里。中国企业就是拿订单干活,并不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这样的产业结构非常脆弱,资源和市场双向一挤,必然是加工企业大量倒闭。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认为,中国整个制造业出现问题,是因为没有把握好产业链的升级。他认为,中国的企业总是在制造业上下功夫,而面对金融海啸造成的困境,首要任务是从单纯的制造,转移到“6+1”的产业链环节上去。所谓6,就是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这6大块创造的价值占到了90%,而制造业创造的价值仅是10%。 由于中国制造业在整条产业链中间只有加工制造环节这个1,所以资源利用率很低,创造的价值也非常低,因此难以承受外界的冲击。中国并不缺乏做“6”的企业,但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遗留影响,物流企业做自己的物流,采购企业搞自己的采购,批发的干批发,零售的干零售。每一块都是相对独立的,造成交易成本非常高而效益却非常低。就高效整合方面的速度而言,发达国家快于我们约10倍,这也是流通和市场都捏在美欧手里的原因之一。 所以,在微观层面上,当前部分企业所谓的转型也好,升级也好,其认识并不到位。通过自动化改变我们劳动密集型的现状,或是通过产业转移,将过剩的能力向中西部转移,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寄希望于用放松银根、减缓人民币升值和上调出口退税率的方法来改善中小企业的困境,也只能解一时之困。 既然中国制造业的问题,是处于价值分配链的低端,在国际分工中任人宰割,那么政策调整重点,就要鼓励企业和产业集群进行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只有向原材料采购、设计研发、物流、仓储、销售网络、品牌等领域发展,才能创造出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从宏观上看,国家政策调整的导向,应该侧重调整中国制造业的结构性矛盾。这就要求政府大力调整投资和消费的结构,加大资源性产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力度,通过加快财富分配上的调整,坚定地向以内需消费为主导的经济体制转变。 http://www.ccw.com.cn/oa/news/htm2008/20081204_555716.shtml 中国制造业面临四大困境 [收藏] [打印] [推荐] 作者:计世网 2008-12-04 10:04:57 一个高效的视频会议系统的采用,背后代表着的,是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与流程的再造。如今,成本、环保、服务水平、管理创新已成为中国制造业的四大困局,“信息化”的推进,正在成为经济危机中的中国企业破局的关键。 信息化推进“中国制造”转型 如果不是因为经济危机,“中国制造”的问题也许不会这么快被放得如此之大。缺乏核心竞争力,严重依赖廉价劳动力,资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产品附加值低,配套服务不完善,企业管理水平与效率低下,当GDP高歌猛进时,这些问题常常被人们所忽视,而正是因为经济危机,让这一切成为不容回避的问题。这场经济危机,也成为中国企业反思自身出路的重要契机。 高盛亚太区董事总经理胡祖六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中国应该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加速制造业从低端向高端转型,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中国在未来20年内,传统低成本制造业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型。” 在转型已成共识的情况下,“如何转型”成为最受关注的命题。 用信息化推动企业管理升级,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中,统一通信可谓是企业成本压缩与效率提升的重要一环。 通过计算机网络与传统通信网络的融合,实现了电话、传真、数据传输、音视频会议、呼叫中心和即时通信等众多应用服务的统一。咨询公司Gartner表示,目前各大企业使用了不同厂家的多种通信产品,如果利用统一通信技术,可使企业用户大幅降低运营开支。这对于众多受金融危机影响正在过冬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件好事。 根据世界领先的视频会议系统提供商腾博视通的统计数据显示:腾博视频会议帮助他们将出差频率减少了 30%,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换句话说,如果大型企业采用视频会议代替每年20,000 次的往返旅行和短期飞行,那么每年就会减少2,200 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于传统的资源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的中国制造业而言,这些数据无疑代表了“绿色”、高效、节能等关键词。 统一通信背后的企业升级 对于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企业来说,当下正是反思现状,挤压泡沫,改善公司治理,提高效率的时机。而作为中国制造业翘楚的TCL,其在信息化之路上的探索,颇具代表性。 有媒体曾意味深长地评论说,李东生的TCL凝聚了中国制造业最典型的困局:在摆脱改革开放初期一无所有的境地之后,以价格和渠道优势占领市场的“中国制造”,何时能够取得核心竞争优势,走出量大、质次、价低的瓶颈,真正做到“大而强”,并成功跨越国际化门槛,成为可与三星、GE、飞利浦等国际巨头等量齐观的竞争者呢? 效率是生命,沟通是关键。为了增强企业管理的“软实力”,TCL多媒体中国业务中心于2006年决定建立一套覆盖27个分公司和141个经营部的软件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以降低营运成本,加快中国业务中心各级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速度。 经过招标比对,视频会议系统的领军企业腾博视通拿下了这一大单,而TCL确实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全方位语音、图像和数据交互的视频会议系统。目前,这套系统不仅在各会场之间实现了交互式会议、远程培训等功能,更成为TCL实现高效企业管理、快速科学决策的中心环节。 TCL的案例是中国制造业企业通过投资统一通信,强化企业竞争力的生动体现。正如计世资讯副总经理师郭海涛所说的,过去,国内制造业企业是通过改进制造技术来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工作效率,而在如今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驱动着业务向前发展,中国企业正在转而向统一通信等信息技术要效益。
Ⅳ 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自疫情暴发以来,中国银行业对企业贷款规模增加了40%。中国决定将一些企业扶持措施延期至2023年底,包括对金融机构向农户、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发放小额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
他说:“最主要是,中国政府防止了失业率飙升,采取了抑制通胀措施,确保了居民收入增加。内需并未以欧美国家那样的速度减少。结果,受注入流动性支撑的企业表现出乐观情绪。”
杰耶夫认为,中国经济的显著活跃会对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经济产生积极影响。中国仍是全球最大的原料消费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制造业指标的稳步增长可以加快恢复这个亚洲国家同伙伴之间的贸易联系。
这位专家指出:“在这方面,正是莫斯科和北京的密切关系将成为俄罗斯经济复苏的触发器。如今,中国已在扩大天然气和石油采购。未来,由于中美对抗,中国还将增购其他俄罗斯商品。最终,两国贸易额能够更快回到危机前的水平。”
Ⅳ 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形势简析
⑴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主要由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造成的,其原因如下:
1、 美联储长期的低利率政策,造成固定资产投资的泡沫及经济的虚假繁荣;
2、 美国衍生工具和信用评级的金融监管不力,致使类似网络泡沫的经济重现,使世界各国深受其累;
3、 美国对次贷危机的危害性估计不足,没能在早期及时纠正和提供必要的***支持,造成现在难以收拾的局面;
⑵美国金融危机的后果:
1、 造成美国及全球实体经济的衰退,很多貌似强大的国家一夜之间就达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
2、 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度和广度都较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要大,因为现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放大了危机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⑶美国及全球经济趋势预测:
1、 虽然全球各国都已经信誓旦旦的联合起来救市,为此出台了天文数字的救市方案,但是否有效有待今后几个月的观察。而且救市产生的金融国有化问题、救市所需资金的来源问题及其后续影响、救市单单只针对金融的流动性手段是否合适问题、今后实体经济也面临“救市”问题(如汽车行业)等等,一切都是都是未知的。
2、 即使此次全球联合救市取得了成功,但需要的时间也很漫长,经济的中长期衰退已经不可避免。
二、2008年中国经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分析
1、 由于中国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还未完全开放、资产证券化的规模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有大量外汇储备,这些因素是中国免于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2、 但是,中国金融资产在美国的实际损失预计也是巨大的,具体数字有待今后的时间来检验和消化;(如中投对大摩、黑石、货币基金的投资损失惨重,各大银行持有的次贷及雷曼债券损失也将是巨大的,这从平安90%的巨大投资损失可以看到)
3、 中国虽然没有在金融上遭受严重危机的冲击,但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的影响对中国的冲击和考验也是严峻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高度化、中国长期以来用外需来支持经济的发展模式等,都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再一枝独秀。正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4、 世界巨头的危机靠他们自己是无法消化的,例如美国7000亿美金的救市资金肯定不会自己全部买单,中国势必会成为最终的买单一族,只是买单多少的问题而已;
5、 中国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试图用启动强大的内需来化解此次外需不足造成的经济影响,但为时太晚,长期的外需拉动型经济岂是短期内可以改变的。而且中国面临着通胀、通缩、滞胀的三重威胁,势必使中国的政策制定较为艰难,只能两权相害取其轻。但是,现在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已经改变,即使连续降息也难以在短期拉动内需,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甚至短期衰退都是可能的;
三、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1、 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是针对严重依赖出口的实体上市公司及在海外有大量投资的金融机构。这部分损失目前还无法完全预计,最终的损失数字也将是个天文数字。并且,出口型企业倒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也将在此次合骏集团的倒下后展开,更多的外向型企业死掉将是必然的;
2、 银行业虽然直接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由于我国金融管制较严,致使损失相对较小,涉水不深。中长期看中国有持续降息的预期,但是由于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变更,将在短期内有更多的资金暂时回流到银行,后续就看各家银行如何应对了。
3、 房地产业的冬天现在还是刚刚开始,房地产业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通货膨胀、中国货币升值的影响产生了大量泡沫。待泡沫破灭后,一些不利因素纷纷显现,比如体制上的土地分配制度不公(高峰期大量的地王纷纷出现,地面价值迅猛拉高)、房价的上涨速度远远超过消费者工资的上涨速度、股市的持续下跌使大量资金套牢(消费者财产性收入严重缩水)等。但可喜的是房地产业的资产证券化改革还处于初级阶段,由此避免了类似美国的次贷危机。
4、 钢铁行业受危机的影响开始显现,表现在钢铁价格持续下跌,产能缩减。但是,就中国钢铁业来说,由于中国拉动内需的预期,势必将提供更多公共品,即时冒着再次陷入通胀的危险,***也将放松固定资产投资。对于钢铁及机械制造业来说中期看好,至少不会严重下跌;
5、 石油、煤炭等能源业的影响将是长期的,表现在能源价格将持续走低(由于需求降低),未来风险处于中等水平。也可能由于中国内需的快速启动致使能源价格不致下降过快,而且现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冬季取暖期,对能源的需求将在未来半年内是稳定和持续的。
6、 黄金等贵金属、奢侈品行业中期不看好。原因是黄金价格已经在过去持续升高中透支了其保值性,对于黄金及其奢侈品行业来说冬天即将到来。更多的资金将撤出这个市场,消费者对实物的购买也将直线下降;
四、关于救市
1、 房地产业:现在针对房地产业的救市论甚嚣尘下,本人认为此时救市是可笑的、是浪费纳税人钱的变相利益输送。
⑴ 从此次房地产冬天的形成因素来看,是上文提到的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通货膨胀、中国货币升值的影响产生了大量泡沫。在此次泡沫形成过程中房地产业的暴利是众所周知的,这部分利润必须在市场的调节下回吐;
⑵ 现在房价相对消费者的工资来说还是太高,特别是中小城市后期的房地产价格上涨还未明显下降,应该由市场来决定房地产业的未来;
⑶ 房地产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主要体现在需求的不足,但这正是房价过高造成的。中国百姓有严重的“买房情节”,潜在购买力是巨大的,只是因为房价过高,一旦房价回归合理水平,大量的购买力将使房地产业自然复苏,所以无需救市。
2、 汽车业
相对于房地产业,汽车业的危机即将体现,表现在汽车购买力的持续下降,也许这才是关注的重点。
Ⅵ 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很大,中国的发展促进了中外贸易,也促进了世界经济同时,中国的发展增强了商品的出口及进口的贸易交流
Ⅶ 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大吗
经济总量占世界的6%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这场来势汹涌的金融危机面前能否经受住考验,引人关注。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申洪日前在广交会上表示,近期受国内外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中国外贸出口增幅从去年8月份起,开始呈逐步放缓态势。尤其是今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外贸出口增幅明显回落。最新统计数字显示,前三季度中国外贸出口10740亿美元,同比增长22.3%,增速比去年同期减缓4.8个百分点。据此有人认为,中国的实体经济已经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
“影响出口减缓的问题很复杂,应该分辨清楚哪些是金融危机导致的,哪些是国内的经济周期导致的。目前我们判断有三个因素影响中国出口下降,一是美国的金融危机,二是中国自身成本上升,三是中国国内的政策调整。”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的实体经济,主要通过贸易、直接投资、金融和信心四个管道。
张燕生认为,首先,金融危机使贸易受到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并不大,中国1到9月份出口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也证明了这一点。贸易的影响主要看定单,但现在没有数据表明定单显著下降,比如长三角、珠三角的企业普遍反应也不是没有定单,而是有定单成本上升做不下来。美国5月份的消费价格指数在前三个月大幅上升之后转而下降了0.1%,传递到中国,要到11、12月才能看出美国的消费下降对中国出口的显著影响。这种影响在明年上半年会变得比较严重,不能掉以轻心。
其次,直接投资受到影响,但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大。2000年全球的直接投资是1.4万亿美元,是一个高点,2001年全球经济衰退时直接投资是8170亿美元,跌幅达58%。而2007年全球单边资本流动是1.53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尽管美国下半年发生了次贷危机,但全球资本流动依然很好,也没出现很大跌幅。从中国方面看,2008年上半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5.55%,达524亿美元;今年上半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更是迅猛增长,对外直接投资额已远远超过去年全年,达到256.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29%。
第三,国内金融受到的影响明显大于贸易和投资。今年9、10两个月,美国的金融危机波及到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为了自保开始收缩银根。母银行紧缩银根,使在华的分银行和支银行的投资大幅收紧。但国外的金融资金、贷款、投资等业务,只有外国企业和涉外很深的少数中国企业才能涉及到,所以,对中国金融业整体的影响也不大。
第四,信心预期对中国的波及比较大。美国股市大跌,虽然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向好,但中国股市基本上每天都在跟着美国股市波动,中国股市狂跌完全是受美国股市的传染。
“目前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主要是信心预期和货币、跨境资产交易的影响;下一步是否会通过信心预期、货币和跨境资产交易影响到直接投资和贸易,仍需观察;如果影响幅度很大,对中国的实体经济就会产生较大影响。”张燕生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道。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也向《中国经济周刊》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认为,金融危机是否入侵实体经济,主要看经济增长。英国经济上个季度已经出现了负增长,但中国并不明显,“在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遭受明显影响之后会对中国的出口造成影响,才会影响到中国的实体经济。现在看来,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在放慢,但是并没有普遍出现负增长,所以对中国的实体经济影响是有限的。”
金融危机还未转化为经济危机
发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以及亚洲金融危机,都曾导致了相关国家不同程度的经济衰退,但也都没有转化为大规模的经济危机。
经济学对金融危机的解释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而经济危机是指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金融危机演变为经济危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面的指标,诸如贸易、投资、生产、服务、消费等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经济危机的判断取决于经济基本面是否全面出现了问题,GDP是判断的综合指标,GDP必须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才是经济衰退,经济衰退持续恶化就会出现全面的经济危机。美国一季度GDP是0.9%,二季度是2.8%,而2.8%的增长率对美国及世界上任何发达国家来说都是不错的增长。因此,目前美国经济还不能说已经出现了经济危机,仍需进一步观察。”张燕生说。
美国经济体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5.5%,如果美国出现经济危机,那么,全球出现经济危机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目前美国的金融危机已经很严重,早晚会影响到美国的实体经济,这是没有悬念的事实。美国经济毫无疑问是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如果美国出现经济危机,全球出现经济危机的可能性非常大。当美国经济步入负增长,新兴市场国家很难完全避免受到冲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向《中国经济周刊》如是分析。
Ⅷ 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首先,对这次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侯玉成表示,美国本次金融动荡最终转化成危机,是由价格泡沫所引起,价格泡沫主要体现在房地产市场。美国将问题转移到金融衍生品是在混淆概念,其根本问题就是房地产泡沫过渡膨胀,最终导致不可收拾的局面。
近年,美国的科技进步、生产力提高,导致经济发展较快,但其经济发展在一定阶段是以价格不断上涨来支撑它整体总的经济发展局面。正是因为这一点细微差别,导致一旦某个领域出现问题,就会使整个价格体系崩盘。
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施慧洪博士认为,金融危机的根源还在于美国的金融机制,即信用衍生产品,普通的债券本金和利益都是可以预期的,衍生化后,本金变化了,利率也变化了。如利率可以与汇率挂钩,利率可以跟很多因素挂钩,这样就使风险更加扩大化。尤其是期货,利率一高,亏损的数字就成了天文数字,这使整个经济分为两极,一方是巨大的盈利,一方是巨大的亏损,经济体系就无法平衡。
面对这种局面,目前各国政府都在尽力挽回金融危机局面,但究竟有多大效果?侯玉成表示,包括现在欧洲、美国所有的注资,包括成立各类基金的目的主要是让市场稳定,整体在根上并没有做实质性的动作,目的就是各国央行联合起来,给市场信心,先让金融系统稳定,让实体经济正常运营。
谈到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目前的影响,侯玉成认为,其主要负面影响在我国的外贸出口及金融领域,但从另一个角度,无论是宏观经济面还是中小企业发展,此次危机又可能是一次巨大的机遇——逼迫我国出口结构进行升级,这就需要宏观决策层给我国中小企业还有大型出口商提供缓冲的时机。
中国银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管理总部投资经理连杰表示,在中国目前自主动力并不充分的环境下,生存环境愈加恶劣,在产业升级和行业结合的过程中才能诞生出更强有力的企业。另一个层面,刚性的内需支持的行业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我们现在内需增长并不快,但是这种增长基本是刚性的,不会突然变成负增长,比如农业、快速消费品,这些都有很好的投资机会。
侯玉成认为,在目前经济局面下,可以在稳定或者尽可能减少出口影响基础上加强对内需的关注,从近期召开的党代会可以发现,内需的启动,或者内需的制造,可能会成为下一阶段我国大的经济政策方向。而对于农业甚至与农相关的整体领域,可能是我国未来加强内需发展的一个点。下一步我国很可能在科学、技术行业给予适当扶持和推动,一方面发展科学技术基础,另一方面试图从这个领域制造出新的消费热点。
侯玉成:中小企业对未来发展的思路要有大的改变和提高。今年乃至未来,靠过去单纯的密集性、低成本生产模式会逐步遇到发展瓶颈,这需要未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两个方面必须要准备,第一方面,首先中小企业技术需要进行提高和准备。第二方面,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以出口型为主的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对一些经济和金融领域熟悉的人才,做一个必要的配备。
连杰:谈到中小企业发展有一点要提出,就是中国金融环境。在中国金融环境整体落后于实体经济发展情况下,金融行业是有机会的,金融行业将来也会产生很多种小企业,有可能也会生活的很好。投资公司选企业,在实务中考虑几个因素,第一是行业空间,即使排名第一,但行业中只有一百万的生长空间,是不考虑的;第二是行业壁垒,这是限制竞争的因素,设计壁垒让后者无法追赶,甚至不能轻易进入这个领域竞争,这就很有价值了。
对于中小企业转型的问题,施慧洪认为一方面可以依靠自身力量,第二方面需要依靠外力,外力部分政府应该承担起责任,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中小企业发展往往需要政府的相应政策,否则中小企业跟大企业竞争起来非常被动。而侯玉成认为,中小企业一定要从自身发展着手,不能把发展希望完全寄托在国家身上,无论是中国还是国际,企业优胜劣汰是正常现象。
最后,三位专家谈到我国企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何时突围时,表示:目前局面下,中小企业要积极拓展美国以外的其他市场,包括非洲市场、欧洲市场,甚至亚洲市场,通过危机的锻炼,来提高与国际企业的竞争能力,及国际市场的开拓能力等,不断提升自我实力,前进的步伐不能停止,机会终究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