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质决定意识,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提出海峡两岸经济版区建设,符合加快权福建经济发展以及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这一客观实际的需要。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海峡两岸经济区发展战略是正确意识,能够促进海峡西岸地区发展和海峡两岸实现和平统一。
B. 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具体规定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若干意见
[本网] 2009-01-23 11:23:00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闽政办〔2009〕17 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推进我省“两个先行区”建设的过程中,认真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是当前城乡规划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经省政府同意,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各地认真贯彻执行。
一、加强城乡规划编制工作
《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是指导福建发展的综合性、前瞻性、战略性的规划,是协调福建省各城市发展、统筹区域重大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区域内相关专项规划和城市(镇)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
积极推进区域规划编制实施。积极开展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修编,加强对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城镇总体规划以及城镇密集地区协调发展规划编制的指导。跨区域的城镇密集地区协调发展规划编制由共同上一级政府牵头,所涉区域市(县)政府参与的工作机制,具体工作由城乡规划及相关部门落实。
完善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要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和《福建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福建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为依据,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交通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要将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内容列为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统筹兼顾城镇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村民生产生活需要。在城镇总体规划中,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确定建设用地范围;在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不得设立各类开发区。对不能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总体规划,市、县、镇政府应当按照《城乡规划法》规定及时组织修编;规划期限到2010年的,要在规划期限届满前完成修编和报批工作。
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要严格依据总体规划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并与近期建设规划相衔接。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加快城镇规划区内近期建设用地和拟出让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不得违反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确需对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进行修改的,应当按照《城乡规划法》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先修改总体规划并报经批准后,方可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区域,国有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开展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时编制近期建设规划,保证总体规划有序实施。要对规划期限内的近期建设作出科学预测和合理安排,将重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普通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及近期拟出让的建设用地纳入近期建设规划。
加强乡村规划编制工作。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尽快确定应当编制乡村规划的区域。编制乡村规划,应当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村民意愿,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乡镇规划、村庄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规划区范围,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垃圾收集、畜禽养殖场所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建设要求,以及对耕地、森林、水域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的具体安排。乡镇规划还应当包括本行政区域内的村庄发展布局。
强化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近现代建筑保护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编制工作。要按照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编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和近现代建筑保护规划,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编制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要按照保护优先、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突出风景资源的自然特性、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城乡规划区与风景名胜区重合区域,城乡规划与风景名胜区规划应当保持一致。
城市总体规划审批前的技术审查工作、设区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备案管理工作由省建设厅负责组织实施。
二、严格实施城乡规划
进一步规范城乡规划许可行为。要按照《城乡规划法》、《行政许可法》的要求,严把规划许可关,对于不在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建设项目,不得办理规划许可;以出让方式供地的建设项目,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出具的规划条件未纳入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不得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不得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注重维护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修改经依法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应当采取听证会等形式,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开展镇政府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试点工作,选择一批省重点中心镇作为试点,由镇政府核发所在镇规划区内建设项目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业务上接受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指导。规范农村村民建房审批程序,对于村民在乡村规划区内的原有宅基地上建设住宅的,按照《福建省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管理办法》(闽政〔2004〕21号)办理规划许可手续。完善城镇规划区内个人建房管理措施,市、县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城镇规划区内危旧住房居民的安全问题。对原住房确已形成危房的,应当及时组织迁出安置,符合条件的,在分配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时予以优先解决,确保安全。
加强临时用地和临时建设规划管理。城市公共绿地、教育用地内不得批准作为临时建设用地。临时建设用地上不得建设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商业、旅游、娱乐、文教、体育、办公等公共建筑及工业生产性用房不得以临时建设名义报批;对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以及交通、市容、安全等有影响的临时用地和临时建设,不得批准。临时建设为商品房售楼屋或工地建筑工棚的,使用期限不得超过该建设项目工期。其他临时建设使用期不得超过两年,特殊情况确需延长的,审批机关经核实后可批准延长一次,延长期限不超过两年。加强临时建设批后监管,对未按照批准内容进行临时建设,或者临时建设超过批准期限不拆除的,责令建设单位或个人限期拆除,并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严格核实建设工程规划条件。完善建设工程规划条件核实制度,严格核实规划条件,保证规划条件落实。建设工程符合规划条件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出具《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条件核实意见书》。未经核实或者经核实不符合规划条件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验收,建设主管部门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房产登记机关不予办理产权登记。
三、强化城乡规划监督检查
完善城乡规划监督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或者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城乡规划的实施情况,并自觉接受监督。上级人民政府及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下级政府及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审批、修改、实施城乡规划的监督,发现存在违法行为的,及时予以制止和纠正。城乡规划监督检查和处理结果应当依法予以公开,供公众查阅和监督。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及时将经批准的城乡规划依法公布。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聘请监督人员,及时发现违反城乡规划的情况,并设立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等,受理社会公众对违法建设案件的举报。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促进城乡规划全面实施。
加强建设工程监督检查。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综合执法机构、省重点中心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城镇规划区内建设行为的巡查,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对乡、村庄规划区内建设工程的巡查,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巡查责任制,做到违法建设行为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加大对城镇规划区内非法占地违法建设行为查处力度,对于未经用地审批,非法占地进行建设的违法行为,由国土部门负责查处;已取得用地批准文件,违反城乡规划进行建设的违法行为,由城乡规划部门或综合执法部门负责查处。加强城乡规划监督检查证件管理,实行持证检查制度,规范监督检查行为。
四、加强领导,推动《城乡规划法》全面贯彻实施
做好城乡规划工作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各部门要把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省城乡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要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集中学习《城乡规划法》,研究促进城乡规划建设事业科学发展的具体举措。要将《城乡规划法》列为“五?五”普法的重要内容,不断深化宣传。各级公务员培训机构要将《城乡规划法》列为领导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城乡规划法》配套法规制度建设,加快清理与《城乡规划法》不一致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抓紧修订有关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将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为《城乡规划法》的实施提供保障。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加强地方部门协作。坚持“统一规划、整体布局、设施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强城市联盟工作,促进区域规划实施。要严格执行城乡规划统一管理制度,不得下放、分解、委托实施城乡规划管理权。要按照《城乡规划法》规定履行相应职责,实施城乡规划管理,认真落实《城乡规划法》各项规定。对违反《城乡规划法》规定的责任部门和人员,要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二○○九年一月二十三日
C. 福建省三规划一方案指的是什么
福建省2013年两会提出“三规划两方案”指的是过去短短一年多时间内,中央先后批复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和《福建省泉州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
D. 目前,福建主导产业现状及发展规划各个设区市主导产业及规划(厦门、福州、宁德、三明、南平....... )
什么是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内容与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面临的发展问题等有密切的关系。产业发展与规划内容体现创新、特色和区域一体化等理念。立足行业和区域,但又要跳出行业和区域自身的限制,从长远来设计和确立产业发展蓝图,构建创新型的产业体系。产业规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产业发展现状和特征的分析、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定位、产业发展重点方向、产业空间引导和产业发展政策等。产业规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产业发展现状和特征的分析、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定位、产业发展重点方向、产业空间引导和产业发展政策等。
产业规划应该是“条”“块”结合的强指导性规划。“条”是指从产业门类的视角,阐述地方发展什么样的产业以及推动这些产业发展的策略和措施。“块”是指从土地空间的视角,剖析地方应采取什么样的产业布局以及基于具体地块的开发策略和项目建议。
目前产业规划主要有三个层次:
1、区域产业规划:在明确区域整体战略基础上,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布局进行整体布局和规划,同时注重协调好土地开发、生态保护、民生问题、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关系。
2、专项产业规划:在明确区域产业规划的前提下,为主导产业、跟随产业和支撑产业的发展进行详细规划,厘清产业的发展次序,解决产业聚集的关键问题,形成产业集群所必须的产业生态圈。
3、产业园区规划:在明确区域产业规划的前提下,为主导产业、跟随产业和支撑产业的发展规划若干专业的产业园区。
绿野咨询产业规划咨询服务:
绿野咨询产业规划的研究体系包括:
外部环境研究、内部条件研究、理论案例研究、专题专项研究和综合分析过程。
绿野咨询产业规划的成果体系包含:
区域功能定位、产业战略定位、产业发展策略、重点项目策划和规划实施方案:
1.区域功能定位
产业规划的研究,必须对区域整体发展战略有准确的把握。区域功能定位主要指根据规划区以前所作的相关规划或者政府工作计划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确定规划区的区域功能定位、区域功能布局等,作为产业规划方案制定最直接的依据。
2.产业战略定位
产业战略定位,主要基于区域功能定位的总体结论性意见,对规划区的产业发展,从产业细分门类视角进行深入讨论和规划,确定规划区要发展的产业门类、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及产业目标,描绘规划区的产业蓝图。
3.产业发展策略
产业战略定位解决的是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的问题,而产业发展策略关注的是,为达到既定的产业发展目标,所应采取的发展策略和产业政策,为各产业职能部门提供最直接的工作方向和思路。
4.重点项目策划
重点项目策划部分主要从行政区属的角度,进行落地的产业项目策划。内容包括总体概述、重要性分析、可行性分析、开发理念、项目设计、运营建议等等。项目策划并不是漫无边际的,产业项目作为产业规划中最直接的落地成果之一,是区域功能定位、产业定位和功能布局等的重要承载者。
5.规划实施方案
规划实施方案是实现产业发展规划的计划和路径,主要是推动产业按照产业目标向前发展的一系列对策、措施的集合,不但能落实到各个产业部门,而且能落实到各个空间地块。规划实施方案的提出,主要涉及到战略阶段的划分、发展模式的确立、推进措施的建议等内容。
绿野咨询产业规划成果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
政府工作报告、部门行动计划、区域招商指南、营销宣传方案、产业优惠政策、政府绩效考评。
E. 福建南平这几年的发展变化和远景规划
全市生产总值321.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全社会工业总产值264.55亿元,增长1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09.33亿元,增长20.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3.7亿元,增长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42亿元,增长2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72亿元,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的24.9∶34.4∶40.2调整为25.9∶34.7∶39.4。外贸出口2.21亿美元,增长31.7%。实际利用外资2.81亿美元,增长1.6%。财政总收入22.83亿元,增长9.37%;可比增长11.45%;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3.16亿元,增长10.64%;可比增长14.29%。全年接待旅游人数661.46万人,旅游总收入17.69亿元,分别增长22.8%和20.4%。京福高速公路一期建成并通车,浦南高速公路、宁武高速公路、武夷山兴田至邵武和平段高速公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建立享受政府津贴的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1628名农技员和378名农民动物防疫员受聘上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累计完成林权登记128.7万公顷、发(换)证面积48.6万公顷。教育“两基”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扩大,高考录取率达70.1%,提高近4个百分点。改造中小学危房9.6万平方米。40个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进展顺利。基本建成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造乡镇卫生院20所。推介公益文化项目304项,65%的行政村实现广播电视联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24元,比上年增加948元,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3756元,比上年增加402元,增长12%;取消农业税4495万元,农民人均减负24.73元。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全市农村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的3.9万户、9.09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建成319个乡村供水工程,解决27.46万人饮水困难。“造福工程”完成搬迁3388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继续推进,新增就业3.0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4万人。全市净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4万人,其中就地转移1.66万人。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为95%、97%和94%。1.24万户、3.05万人享受城镇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镇登记失业率5.8%,降至6%以下。“平安南平”全面启动,严格执行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全年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0.1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加大,打防控一体化机制建设继续加强,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为94.9%。
【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一期工程建成通车】
2004年12月28日,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一期工程建成通车,标志着南平告别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工程计划总投资36.56亿元,计划于5年内完工,其中一期工程总造价24.23亿元,建设里程46.42公里(主线27.91公里,连接线18.51公里)。京福高速公路一期工程的开通为南平的高速公路建设拉开了序幕,未来几年浦南、宁武、武夷山兴田至邵武和平段等多条高速公路将相继破土动工,南平将迎来高速公路网建设的高潮。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战略构想】
为主动融入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发展战略,南平市委在二届九次全会作出了建设用高新科技武装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经济区,打造开放、发展、和谐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战略构想。在经济功能上,把南平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腹地;在区位功能上,把南平建设成为南接北联的战略通道;在生态功能上,把南平打造成为中国南方的生态绿谷。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战略构想的提出,使南平主动融入全省发展大局,进一步理清了思路,发挥了区位、资源、生态三大比较优势,凝聚了人心,集聚了合力,为南平今后的发展描绘了宏伟的蓝图。
【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
2004年国家和福建省出台了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种粮免税、售粮直补、良种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南平作为全省产粮区,全面落实有关政策,粮食播种面积增加1.04万公顷,粮食总产量增加10.69万吨,水稻亩净收入增加172元,实现面积、总产和效益“三增长”,粮食与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例调整为61.75∶38.25,粮食收购任务全面完成。
F. 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的发展规划
一、规划周期:2010年——2020年
二、主要内容:1、福建省教育厅将着力把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华侨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集美大学、闽南师范大学、福建工程学院、厦门理工学院 共11所重点建设高校建设成为海西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解决海西重大科技问题的重要基地和对外、对台交流合作的先行先试基地,带动福建省高等教育办学水平的提高;
2、计划把厦门大学建设成为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3、计划把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华侨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建设成为教学研究型大学;
4、计划把集美大学、闽南师范大学建设成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12年闽南师范大学在国台办推荐下已经获得服务国家特殊需要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一个,集美大学也正在建设相关博士点)。
5、2014年1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决定支持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高校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支持我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经省政府研究决定,省财政下达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三所高水平大学专项经费每所高校安排5000万元。据介绍,高水平大学专项应主要用于剥离独立学院的补助、省级以上重点学科、重点人才、重大科研平台、重大科技项目建设,省部共建项目建设,博士、硕士学位点建设和工科、农科、师范类学科建设等 。
6、2016年3月,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与福建省人民政府签署第五轮共建华侨大学协议。根据协议,今后五年福建省将投入4亿元资金支持华侨大学的发展,把华侨大学纳入福建省高水平大学建设。
G. 中国新经济地图13个区域规划指的是哪13个区域
2009年至今,国务院先后批复了十三个区域规划:《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专纲要》、《关于属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横琴总体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H. 福建省 两规划一方案指的是什么
一是国家发改委2011年3月发布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是《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具体举措,进一步明确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分类定位等。
二是国家发改委2011年11月发布的《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是根据《海西规划》要求,推动平潭在对台交流合作中先行先试而制定的。可以看做是《海西规划》的子项目。
三是国家发改委2011年12月发布的《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旨在积极推进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更好地发挥厦门在海西改革发展中的龙头作用,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全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经验与示范。
“两规划一方案”都经过国务院批准,是中央政府对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强有力支持。
I. 福建南平近几年的发展变化与远景规划
全市生产总值.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全社会工业总产值264.55亿元,增长1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09.33亿元,增长20.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3.7亿元,增长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42亿元,增长2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72亿元,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的24.9∶34.4∶40.2调整为25.9∶34.7∶39.4。外贸出口2.21亿美元,增长31.7%。实际利用外资2.81亿美元,增长1.6%。财政总收入22.83亿元,增长9.37%;可比增长11.45%;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3.16亿元,增长10.64%;可比增长14.29%。全年接待旅游人数661.46万人,旅游总收入17.69亿元,分别增长22.8%和20.4%。京福高速公路一期建成并通车,浦南高速公路、宁武高速公路、武夷山兴田至邵武和平段高速公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建立享受政府津贴的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1628名农技员和378名农民动物防疫员受聘上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累计完成林权登记128.7万公顷、发(换)证面积48.6万公顷。教育“两基”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扩大,高考录取率达70.1%,提高近4个百分点。改造中小学危房9.6万平方米。40个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进展顺利。基本建成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造乡镇卫生院20所。推介公益文化项目304项,65%的行政村实现广播电视联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24元,比上年增加948元,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3756元,比上年增加402元,增长12%;取消农业税4495万元,农民人均减负24.73元。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全市农村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的3.9万户、9.09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建成319个乡村供水工程,解决27.46万人饮水困难。“造福工程”完成搬迁3388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继续推进,新增就业3.0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4万人。全市净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4万人,其中就地转移1.66万人。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为95%、97%和94%。1.24万户、3.05万人享受城镇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镇登记失业率5.8%,降至6%以下。“平安南平”全面启动,严格执行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全年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0.1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加大,打防控一体化机制建设继续加强,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为94.9%。
【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一期工程建成通车】
2004年12月28日,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一期工程建成通车,标志着南平告别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工程计划总投资36.56亿元,计划于5年内完工,其中一期工程总造价24.23亿元,建设里程46.42公里(主线27.91公里,连接线18.51公里)。京福高速公路一期工程的开通为南平的高速公路建设拉开了序幕,未来几年浦南、宁武、武夷山兴田至邵武和平段等多条高速公路将相继破土动工,南平将迎来高速公路网建设的高潮。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战略构想】
为主动融入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发展战略,南平市委在二届九次全会作出了建设用高新科技武装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经济区,打造开放、发展、和谐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战略构想。在经济功能上,把南平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腹地;在区位功能上,把南平建设成为南接北联的战略通道;在生态功能上,把南平打造成为中国南方的生态绿谷。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战略构想的提出,使南平主动融入全省发展大局,进一步理清了思路,发挥了区位、资源、生态三大比较优势,凝聚了人心,集聚了合力,为南平今后的发展描绘了宏伟的蓝图。
【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
2004年国家和福建省出台了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种粮免税、售粮直补、良种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南平作为全省产粮区,全面落实有关政策,粮食播种面积增加1.04万公顷,粮食总产量增加10.69万吨,水稻亩净收入增加172元,实现面积、总产和效益“三增长”,粮食与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例调整为61.75∶38.25,粮食收购任务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