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是我国学科比较齐全、人员结构较为合理、设备比较完善的综合性地学基础研究机构,主要从事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和前沿性的基础地质调查和基础地质研究工作,同时承担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专业研究人才教育和培养任务。地质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180人,10个专业研究室。研究领域包括:区域地质、地质编图及数据库建设;大地构造与全球构造;生命起源、古生物群落与地层对比;前寒武纪地质与早期地壳生长;新生代地质与现代地质生态环境;超高压变质作用与超高压变质带;岩石学、矿物学与地球物质科学;大陆动力学与地幔动力学;成矿地质背景与区域成矿学;深部地球物理探测与岩石圈结构及地球动力学;同位素地质理论、方法体系与应用。
副所长高锦曦
副书记、纪检书记沈琳
所长、党委书记侯增谦研究员
2008年总收入约1.73亿元,比2007年增长17%。各类科研项目总经费15283.63万元,其中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3657万元,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86.4万元,科技支撑项目876万元,汶川地震科学钻探专项经费2075万元,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等项经费3870万元,基本科研业务费450万元,地质及矿产资源勘查经费815万元,其他科技项目经费2624余万元。
2008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2008年公开发表论文150篇,其中SCI检索刊物论文78篇,包括国际SCI论文32篇。公开发表专著1部,中英文版1:250万地质和矿产图4幅。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统计,2008年本所论文发表数量在国内地学类机构排在第7位,已连续3年在全国地学研究机构中位居前10位,是国土资源系统唯一的研究所。研究所现任领导班子包括:所长、党委书记侯增谦,副所长耿元生、高锦曦,副书记、纪检书记沈琳。
2008年度重要科研成果
全国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属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项目,项目负责人丁孝忠研究员。首次系统编制了全国1:100万地质图地理底图(国际分幅),并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系统编制了64幅1:100万国际分幅地质图并建立了全国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编写了全国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编图说明书、分幅图元数据及核心元数据。填补了全国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空白,健全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系统。自主开发研制了1:100万地质图数据库检查系统,具有自动进行图幅数据检查、快速修改等功能;研制开发了全国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较强的空间数据检索、属性数据检索、多级地质要素属性查询,以及1:100万国际标准图幅元数据查询等功能。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8
地球的化学、生物与环境演化的同位素研究:属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项目,项目负责人朱祥坤研究员。在国内首次建立了Cu、Fe、Zn、Mg、Ca同位素的MC-ICPMS高精度测定方法和配套的样品化学纯化方法,所建方法精度达国际同类实验室的先进水平;在鞍山地区获得了一批新的年龄和地球化学数据,进一步验证了鞍山地区38亿年岩石的存在,初步确定了鞍山群形成时代为25亿年前,进一步完善鞍山地区太古宙构造—岩浆演化的年代学格架,总结了鞍山地区太古宙地壳演化规律;对前寒武纪几个重要时段多种化学沉积岩石进行了Si、O、S等同位素研究,在冀东和五台地区发现了与质量无关的S同位素分馏现象,探讨了这些元素的同位素组成变化与环境和生物演化的关系;对冀北、辽西的J-K地层进行了同位素精细定年,为陆相地层J-K界线年龄的确定、年代学格架的建立和辽西生物群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对太平洋深海多金属结核和结壳进行了3He同位素与元素地球化学多重示踪研究,初步查明了富钴结壳记录的海洋气候环境的演化规律,通过与10Be定年方法对比,初步建立了测定富钴结壳形成时代和生长速率的地外3He新方法。
大陆碰撞造山带成矿作用:属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侯增谦研究员。项目选择青藏高原3个成矿带中的3个典型代表(即驱龙斑岩铜矿、玉龙斑岩铜矿和大陆槽稀土矿床),通过典型矿床详细解剖和成矿带区域成矿对比,揭示其成矿过程,建立碰撞造山带adakite质斑岩成矿模型,揭示碰撞带陆内环境REE超常富集机理,为构筑大陆碰撞成矿理论框架奠定坚实基础。本项目历经4年研究,提出了大陆环境斑岩铜矿成矿新模型,突破了传统的岩浆弧环境斑岩铜矿成矿理论;提出了大陆碰撞带或造山型REE矿床概念,建立了造山型REE矿床新模型,丰富和发展了矿床学理论;以大陆碰撞带Cu和REE矿床成矿模型研究为基础,孕育和建立了大陆碰撞成矿理论新框架。本项目共发表论文38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9篇。本项目与“973”项目共同组织出版了中英文专集7部。项目实施的4年中,共培养博士6人,硕士8人,3位博士后出站;与一批国际同行开展了广泛的合作研究,已经形成了一支团结协作、富于创新、成果丰硕并有一定国际影响的研究团队。
Fe-Mn结壳表面样品铁同位素组成随深度的变化关系
朱祥坤研究员在汉诺坝野外考察
大陆典型成矿带深部作用与成矿模式
谭庄—沈丘凹陷中生界沉积、构造特征与有利储层预测:属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中心“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专项: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两侧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研究之专题。主要完成人员:旷红伟、柳永清、杨飞、彭晓波、刘燕学等。项目主要依据地质和地球物理技术研究华北南部大别山造山带北侧周口坳陷内谭庄—沈丘凹陷的中生界下白垩统。重点是层序地层、沉积体系和有利储层分布与构造特征的研究,核心是分析下白垩统层序地层格架内的沉积体系展布及有利储层发育特征,进一步结合地球物理解释的中生界内幕构造特征和综合研究,确定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通过课题实施,在下白垩统内幕构造、沉积相及其展布特征、有利储层分布以及综合评价与优选勘探目标研究上取得一系列成果,体现了一定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应用意义。
谭庄—沈丘凹陷下白垩统永丰组下段地层等厚图
谭庄—沈丘凹陷下白垩统永丰组下段有利勘探目标综合评价图
内蒙古1:25万西老府幅区域地质图
内蒙古1:25万多伦幅区域地质图
内蒙古1:25万多伦幅、西老府幅区调修测及蒙南—冀北地区晚中生代地层格架与重要地质事件和年代地层系统研究:属地调项目。主要完成人员:柳永清、魏文通、刘增效、姚宝钢、赵华平、王永、迟振卿、江小均、刘燕学、旷红伟等。项目完成1:25万多伦幅(K50C002002)、西老府幅(K50C002003)区调修测面积27395km2,开展了蒙南—冀北地区晚中生代地层格架与重要地质事件和年代地层系统以及相关基础地质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的基础地质研究成果。系统查明了区内兴蒙造山带或华北地块北缘构造单元的物质组成、地层序列、形成时代;调查和研究了东西向、北东向构造—岩浆岩带的物质组成、形成时代、构造背景及演化,深入调查与研究了晚中生代火山—沉积作用与盆地演化;在主要构造(带)属性、区域构造格架以及晚中生代地层格架、重要地质事件和年代地层系统、探讨晚古生代—晚中生代地层、岩浆作用、盆地、区域构造发育演化,以及第四系地层和古地理环境调查与研究等诸多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和系列成果。
❷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地质力学研究所新办公大楼
截至2013年底,全所在职职工187人,其中有博士学位的87人,研究员(含教授级高工)45人,副研究员(含高级工程师、高级会计师)43人。内设8个专业研究室、5个职能处室和2个公益服务部门。
2013年在研项目172项,总经费1.38亿元。其中科技部项目/课题(973、科技支撑、科技基础性专项)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4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12项;其他部委项目7项,地调项目48项。出版专著8部;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66篇,包括SCI收录论文45篇(英文SCI论文32篇),EI收录论文37篇。“在断层作用下斜坡体稳定性模拟试验装置及其方法”和“使用深埋隧道围岩稳定性物理仿真模拟试验装置的测试方法”分别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深埋隧道围岩稳定性监测模拟试验装置”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获得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中国地质调查成果一等奖1项,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1项,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1项。
领导班子由5人组成,所长龙长兴,党委书记、副所长、纪委书记徐龙强,副所长赵越,副所长侯春堂,副所长马寅生。
所长龙长兴(中),党委书记、副所长、纪委书记徐龙强(右二),副所长赵越(左二),副所长侯春堂(右一),副所长马寅生(左一)
年度重要科研成果
东南极西福尔丘陵麻粒岩化基性岩墙群的时代、变质过程及构造意义。揭示了所有基性岩脉都经历了不均匀的麻粒岩化,其峰期变质条件达800~870℃、9.1~9.7kb(千巴),麻粒岩化的时代为格林维尔期(960~940Ma),并在泛非期经历了叠加改造。据此推测,西福尔陆块与内皮尔杂岩、赖于尔群和兰伯特地体等太古宙陆块相似,也卷入到导致印度克拉通与东南极汇聚的雷纳碰撞造山作用过程。这项研究对揭示东南极大陆格林维尔期的构造演化及超大陆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西福尔丘陵镁铁质麻粒岩(围岩,样品VHC67)的矿物共生关系
首都圈地区关键构造部位深孔地应力测量监测与地质安全评价。通过首都圈地区原位现今地应力绝对测量与实时监测和GPS测量结果研究,认为首都圈地区在日本大地震之前现代构造应力场、日本大地震之后张性效应调整期和调整期之后现今构造应力场最大水平主压应力优势方位分别为NEE方向、NNW方向和NEE方向,并且随着这种张性效应调整周期的结束后时间的发展,水平主应力在测量深度范围逐步起主导作用;在调整过程中,表现出区域现今构造应力作用方式和构造应力场转换,并可能伴随重大地质事件的发生。
首都圈地区关键构造和深孔地应力监测分布图
活动构造带大型滑坡形成机理研究。提出区域性活动断裂的交汇区是产生大型—巨型滑坡的有利构造部位,总结了其地质灾害效应的5种表现形式,提出地震滑坡形成演化5个阶段和成灾地质模式,对于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链演化过程
新疆乌拉根铅锌矿油气还原成矿作用研究。提出了乌拉根铅锌矿油气还原成矿作用的成因模式:富含Pb、Zn等成矿物质的盆地流体,流经原生氧化态、渗透性良好的砂砾岩时,由于油气的还原作用,铅锌等成矿物质在还原过程中发生沉淀作用,进而富集成矿。
中国中东部构造体系控油作用研究。首次系统划分了松辽地区构造体系类型(纬向构造体系、华夏构造体系、新华夏构造体系、经向构造体系、山字型构造体系);恢复了构造体系控制下的古生代以来松辽原型盆地类型(寒武—奥陶纪:裂陷—克拉通盆地;志留—泥盆纪:类克拉通盆地;石炭—二叠纪:克拉通内坳陷盆地;中新生代:断—坳陷盆地)。
松辽盆地及邻构造体系图
❸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怎么样啊研究生去了的话发展前景如何和重庆市土地勘测规划设计院比较,哪个好啊
不知道楼主是学什么专业的。
这2单位性质类似,都是属于国土资源口的。土地规划院应该属于土地房屋局(一般省为国土资源厅),业务较单一。而地质矿产研究院当属于重庆地质矿产局(目前暂时都为省属事业单位),涉及地学相关领域,甚至市政或者说岩土工程类,也可能转向灾害防治类,而这些领域在当地市场是较好的。
如果是地学相关专业,建议考虑你的前者。
祝好运。
❹ 我国经济发展与地质工作需求
王丹安翠娟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101149)
一、地质工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地质工作是指运用地球科学理论和各种技术方法、手段,对地球或其一部分进行调查研究,经济有效地摸清其地质、地质资源和地质环境等情况的工作。基本任务是为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服务。
地质工作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上游部门,既具有沉重的压力,也担负着光荣的责任。工业化过程中,能否保证物质流与能量流的充分运转,地质矿产资源的探查、开采与供应是一个处于关键位置的约束瓶颈。人类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多次的全球性探险,乃至当代地缘政治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发现、控制、占有和掠夺地质资源或经济发展所依赖的战略物资。根据2002年的计算,我国每创造1000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就需要有2.5吨地质资源的投入;我国每年翻动或运移的岩石土壤数量约为370×108吨,是自然界江河入海泥沙量的7.4倍,平均每人每年移动地球固体物质达到1.23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3倍。以上这些数字,一方面说明地质环境经受着人类活动的巨大干扰,另一方面,也说明地质资源以能源或物质的形式支持着国家的不断发展。
二、我国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地质工作的作用
在经济发展的长时期中,对地质工作的总体需求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与之相适应的地质工作,在惯性作用下,逐渐从需求驱动演变为供给驱动。到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转换时期,对地质工作的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地质工作也要随着以新的主导需求取代原来的供给驱动,才能跟上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在我国经济建设的不同时期和不同经济体制下,地质工作驱动力也会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
我国地质事业走过了灿烂辉煌的道路,从没有系统的地质工作和从事地质科学研究工作的只有几十人,到20世纪90年代初,已建成了一支100多万人的队伍。从解放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是我国地质工作创造辉煌的重要历史时期。我国地质工作在能源和固体矿产的地质找矿、基础地质填图、环境地质调查、地质灾害调查、地下水资源勘查等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为共和国的“两弹一星”、能源与矿产资源保障、重大工程建设等作出了重大贡献。1952年初,中央政府制定了国家“一五”计划草案,工业建设以原材料、燃料和机械制造等基础工业为主导,其中包括原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要求准时交出工、矿业设计所需的地质资料。当年8月成立地质部,年末提出地质工作大转变、大发展的方针。地质部门被赋予“工业尖兵”、“地下情况的侦察部”等光荣称号。1960~1962年,北方地区两年大旱,中央要求地质工作支援晋冀鲁豫抗旱斗争,一度把抗旱备荒作为地质工作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以后转为“保粮、保钢、保尖端”的基本要求。1973年6月,周恩来总理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提出,新中国成立已20多年了,全国水文地质情况还不清楚。‥现在要补这一课。当年筹组了基建工程兵水文地质普查部队。作为“经济建设先行”的地质工作,总的侧重于工业建设领域,1979年形成“以地质—找矿为中心”的方针,大体上延续到20世纪末期。
在21世纪初,确立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发展的基本战略。地质工作重新定位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性、基础性工作和重要基石。为增强地质工作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并谋求地质工作自身的可持续性,今后在继续服从、服务于工业化的根本要求的同时,还要拓宽地质工作功能,开创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服务;从强调经济建设的前期性到既坚持前期性又统筹兼顾建设全过程;从夯实可持续发展的矿产资源基础到覆盖多门类的自然资源基础;从加固可持续发展的两个支柱,到渗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在产业调整、重组过程中,我国地质工作的行业属性已从独立的地质勘查业门类转变为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门类,兼跨有关产业门类(见表1)。
表1两种发展模式对地质工作的需求分析表
三、当前我国地质工作的发展方向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改革开放前期,我国地质工作起到了国民经济建设尖兵和游击队的作用。在新的世纪、新的历史时期,地质工作的主体应该是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各个方面,更加积极主动地利用丰富的地学知识,不断创新,去解决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所面临的地球表层及内部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推进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的协调利用和发展。
人口、资源、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3大要素,是人类社会在21世纪共同面临的3大主题。地质工作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直接涉及“资源”和“环境”两大主题。地质工作与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关系十分密切。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地质工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支柱性、基础性工作。地质科学的根本任务在于认识地球,并利用这种认识去保证人类生存发展所需要的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新形势下,地质工作应该紧密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要更加密切地同经济建设相结合。除了加强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资源勘查,加强地质环境勘查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防治外,还要进一步主动拓宽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更好地、更密切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服务,使地质工作不断与时俱进。
1.基本实现工业化对地质工作的需求
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对地质工作来说,应当特别注意两点:一是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在市场机制起主导作用的条件下,重工业再度大发展。这一方面将加快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另一方面,对能源和原材料提出了更多的需求。能源、交通作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被重现,提醒人们对此不能掉以轻心。但是,我国矿业生产要素市场不发育、不配套的状况,累及商业性矿产地质工作发展滞后,反过来又影响到矿业的可持续性和重工业的基础稳固性,这个问题仍待进一步解决。二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涉及农业、能源、材料、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等十大产业,对地质科技含量都有特定的要求。除重点科技项目外,对重点矿种和重点地区都要加强部署,找大矿、找富矿,发挥综合比较优势,提高经济效益。支持建立节约资源的新型发展模式,走跨越式的资源消费之路。逐步创造条件,谋求新型能源结构和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并为防治环境污染提供地学信息。
2.建设现代农业对地质工作的需求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地方政府协议进行的农业生态地质调查(或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在杭州、广州、武汉和成都的农业区初见成效,迅速扩大到多个省(区、市)。按照先试点、后扫面,先调查、后评价,先专业、后综合,先基础、后应用的路子,进展比较顺利,来自各地的需求纷至沓来。为保护农业现代化需求的持续性,应先稳定局势,依托率先启动的重点项目,会同地方各有关部门,及时总结试点经验,特别要围绕建立土壤环境标准体系,推进跨学科研究。
3.走特色城镇化道路对地质工作的需求
我国将加快城镇化建设,并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正处在重大转折时期的地质工作,要以保障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行“四个战略转变”。城市地质工作具有综合性、服务性和开放性,有专家把它看作地质工作前3个战略转变的切入点。上海城市轨道交通4号线2003年4月的施工事故充分表明“城市地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搞好东部沿海3大城市带的基础稳定性评价,关系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环渤海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共创造了占全国61%的GDP、58%的工业增加值和86.5%的外贸出口额,3大城市带和第三次城市革命初见端倪,构筑三维、精细的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势在必行。对建设部部署的小城镇试点项目也要适当关注。
4.生态建设和恢复对地质工作的需求
生态环境演化有其地质背景,但我国以往做的工作少,因而长期未引起注意。这对地质工作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都是不利的。有关单位近年开始启动北方荒漠化、西南岩溶石漠化以及矿山环境整治等方面的环境地质研究,很有意义。从已开题的几个项目看,调查和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还有很多后续工作要做。为使这些项目能不间断地进行下去,一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越位;二要体现专业特色,忌泛化;三要与相关专业协同联动,谋求共赢。有了明晰的专业显示度,客观存在的需求就会不断涌现出来。
5.国土整治对地质工作的需求
21世纪初,我国国土整治的主要任务是:退耕还林(草、湖、湿地、滩涂),继续进行三北、沿海、长江上游和太行山区防护林建设,石漠化、荒漠化整治,土地和江河湖海的污染治理等,都需要地质工作积极参与。
6.防(避)灾减灾对地质工作的需求
我国的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有的频发且突发性强。全国有1000多个县(市)成灾、受灾率高。依靠当地政府,有重点地组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避让和灾后治理,是地质工作义不容辞和日益加重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方克定.不同时空条件的地质工作与经济发展需求.地质通报,2003,12.
[2]唐咸正.可持续发展与地质工作需求.地质通报,2003,12.
[3]牛文元.新时期中国地质工作发展的六大战略要点.地质通报,2003,12.
[4]李廷栋.加强基础地质研究推动地质工作可持续发展.地质通报.2003,9.
[5]夏宪民.21世纪初中国国土开发整治与地区经济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需求.地质通报,2003,12.
[6]蒋正华.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建设需求大力推进地质工作发展——在地质工作与国民经济发展需求高级研讨会上的讲话.2003,8.
作者简介
[1]王丹,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实习研究员。
[2]安翠娟,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实习研究员。
❺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总院和宏观经济发展研究院哪个好
两个单位都不错,主要是你所学的专业跟那个契合度更好,地质矿产总局专业性更强,宏观经济发展研究院更适合文科类专业的人,主要是看你自己的喜欢和适应能力。
❻ 中国地质类的研究所有那些,在那些地方,有谁知道
目前我国地质勘查队伍分布在以下部门: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管理
2、各地质勘查局、各有色地质勘查局、各煤田地质局、各核工业地质局、各冶金地质局
3、中国地质调查局:隶属于国土资源部,副部级事业单位。
4、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国冶勘总局):直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正部级事业单位。
5、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涿州):直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正部级事业单位。
6、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7、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涿州):隶属于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
8、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隶属于中国中材集团公司。
9、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
10、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隶属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1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为主)
12、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即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1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为主)
14、中国盐业总公司(即中盐勘察设计院)
15、延长油矿管理局(陕西省)
16、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地质院校: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北京)
2、吉林大学(原长春地质学院)
3、成都理工大学(原成都地质学院)
4、长安大学(原西安地质学院)
5、石家庄经济学院(原河北地质学院)
6.中国海洋大学(原山大地矿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1999]37号)
(一)将原地质矿产部所属的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质勘查单位统一划归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由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并逐步实行企业化经营。
(二)组建中国地质调查局,作为国土资源部所属的组织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的事业单位。具体职能和编制由国土资源部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审定。
(三)各工业部门所属地质勘查队伍要根据不同情况积极推进改革。冶金、有色、轻工、化工、建材等部门所属的地质勘查单位,可以从各自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改组为企业或进入企业集团,具体实施方案由国家经贸委与各工业局研究确定。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可以从所属地勘队伍中保留一支从事放射性矿产勘查的精干队伍,其余与原地质矿产部所属地质勘查单位同步进行属地化、企业化改革,具体实施方案由国防科工委研究确定。武警黄金地质勘查部队的改革,按照中央军委和国务院的有关决定执行。轻工局所属部分地勘单位,并入中国盐业总公司。
一、地质部地勘系统
中国地质调查局:2001年成立,隶属于国土资源部,副部级事业单位。
天津地质研究所(天津地调中心)
沈阳地质研究所(沈阳地调中心)
南京地质研究所(南京地调中心)
宜昌地质研究所(宜昌地调中心)
成都地质研究所(成都地调中心)
西安地质研究所(西安地调中心)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全国地质资料馆)
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方法技术研究所
勘探技术研究所
探矿工艺研究所
探矿工程研究所
郑州综合利用研究所
成都综合利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机关):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各省市区地质勘查局(组建地质调查院)全部下放。
原石油地质系统于1997年成立中国新星石油公司,2000年划归中国石化集团。
二、冶金地勘系统(原冶金部地质勘查总局)
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中国冶勘总局),成立于2001年。
中国冶勘总局一局(华北局):燕郊:第一地质勘查院(燕郊)、中冶地勘岩土工程总公司(原冶金部第一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河北天元地理信息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秦皇岛天元五一五钻探工程有限公司(2006年从中冶地勘岩土工程总公司分出):原编制为:一队:迁安;二队:衢州;515队:秦皇岛;516队:宣化;518队:邯郸;520队:邢台;522队:唐山;物探队:滦县;水文队:定州;超硬材料研究所:探矿技术研究所:燕郊;测绘大队:燕郊;建筑规划设计院:职工医院:二级甲等;子弟学校:
中国冶勘总局二局(原华东局606队):福州:第二地质勘查院、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一队、二队、三队、四队。
中国冶勘总局三局:太原:311队、312队、314队、316队、地勘院、岩土总公司。
中国冶勘总局山东局:济南:2个专业公司,4个综合地质队、2个专业地质队、2个勘查院、1个测试中心和1所高级技工学校:山东正元资源勘查研究院、新疆地质勘查院(乌鲁木齐,外派单位)、山东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冶勘总局中南局:武汉,分布在湖北、湖南、广西三省八市:603队:大冶;604队:孝昌; 605队:襄樊;606队:黄石;607队:宜都;608队:黄石;609队:黄石;水文队:黄陂。
中国冶勘总局西北局:西安:西北地质勘查院(西安,原西安地质调查所);五队(酒泉);六队(汉中);乌鲁木齐地质调查所。
中国冶勘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保定,国内三大航空物探队伍之一。
中国冶勘总局遥感技术应用中心:北京
中国冶勘总局昆明地质调查院:昆明,原西南局昆明地质调查所。
中国冶勘总局广州地质调查所:广州
四川省(西南)、辽宁省(东北)冶金地质勘查局和冶金华东地质勘查局(安徽省)已下放。
三、煤炭地勘系统(即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总部原涿州,现迁北京丰台。
江苏煤炭地质局:常州,勘探一队、二队、三队、四队、五队、物测队、机械研制中心、勘探研究所、江苏长江机械化基础工程公司。
浙江煤炭地质局:杭州,浙江华厦工程勘察院,浙江华厦建筑基础工程公司,浙江煤炭测绘院等。
广东煤炭地质局:广州新市镇,152地质队、201地质队、202地质队和江南基础工程公司。
广西煤炭地质局:柳州
湖北煤炭地质局:武汉,125队、182队、物探测量队、地质勘查院和湖北省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
青海煤炭地质局:西宁,105勘探队、132勘探队、物测队、勘查院4和青海岩土工程勘察咨询公司。
第一勘探局:邯郸,119勘探队、129勘探队、173勘探队、物测队、科教中心、地质勘查院、技术研究中心。
第二勘探局:北京,机械研制中心,建筑工程公司,地质制图印刷中心。
水文地质局:邯郸,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察院、四个水文地质队和物探、基础工程、机电安装、物资供应、地能空调、污水治理等六个专业公司。
航测遥感局:西安
中煤地质工程总公司:北京
煤炭资源信息中心:涿州
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涿州
干部学校(党校) :涿州
中煤地质报社:涿州
河北省(邢台)、山西省、内蒙古、东北(沈阳)、吉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蚌埠)、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泰安)、河南省、湖南省(株洲)、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新疆煤田地质局已下放。
四、核地勘系统(原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地质总局)
核地勘队伍组建于1955年,现有6个地区性地质局、52个地质大队以及研究院所、工厂、医院等90个县团级以上企事业单位,分布于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核工业地质调查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为其业务支撑单位,以6个地区核地质研究所为主体,组建6个核工业地质调查分院,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核工业西北地质局216大队、核工业西北地质局208大队、核工业东北地质局243大队作为专业勘查队伍。
6个地质局所在省的48个地勘单位,以省为单元,整体属地化,组建辽宁省(东北)、江西省(华东)、湖南省(中南)、广东省(华南、由韶关迁花都)、四川省(西南)、陕西省(西北)核工业地质局,其余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个单位属地化后(组建了河南省(信阳,原308大队)、贵州省、甘肃省、青海省等4个核工业地质局),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管理。
五、有色地勘系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地质勘查总局)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有色地调中心):成立于2001年,北京地质调查所、桂林地质调查所、新疆地质调查所、地质资料馆、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北京中色资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中资环):成立于2003年,北京索坤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遥感中心、北京测绘院、北京中色物探有限公司(原物化探中心)、河北有色测绘公司。
19个地质勘查局全部下放: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天津市地质调查总院,含河北):原华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下辖514队(承德)、517队(石家庄)、519队(保定)、地质四队(秦皇岛)、普查大队(燕郊)、核工业247队(宝坻,原属核工业东北地质局)等六个地质队和一所职工大学(保定),在天津局本部设有天津市地质勘查总院、地质研究所。
内蒙古有色地质勘查局
辽宁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吉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黑龙江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南京。下辖805(六合)、806(徐州)、807(南京)、809(南京)、810(南京)、813(南京)、814队(镇江)、研究所(南京)、测绘院(镇江)、矿产开发研究院(南京)、南京岩土工程勘查院。
浙江省有色地质勘查局(绍兴)
江西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河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广东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广西有色地质勘查局
海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西南有色地质勘查局(昆明,含四川)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西安,属陕西省正厅级事业单位,有12二级单位,分布于西安、临潼、咸阳、宝鸡、汉中、商洛等地)
甘肃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青海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新疆有色地质勘查局
六、化工地勘系统(原化工部地质矿山局)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中国明达化工矿业总公司):涿州,隶属于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16家地质勘查院(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阿城)、江苏(徐州)、浙江、福建、泰安(钾盐地质)、河南、山东、湖北(荆州)、湖南、广西、贵州(遵义南白)、云南、陕西)、1家地质研究院(化工地质调查总院(地质研究总院))、1家职工医院。辽宁省(锦州)、安徽省(马鞍山向山)、广东省(花都)、四川省化工地质勘查院(彭州军乐)等4家已下放。
七、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建材地调中心):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地质公司,辖26个各省、市、区总队,现隶属于中国中材集团公司。
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
九、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原为成立于1974年徐水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后总部迁涿州,2004年更现名。
十、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高碑店,原为海洋石油勘探局。
十一、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原地质矿产所属石油地质单位于1997年成立中国新星石油公司,各石油地质局改称石油局,2000年整体并入中国石化集团。
华北石油(地质)局:郑州
东北石油(地质)局:长春
华东石油(地质)局:南京
中南石油(地质)局:长沙。
西南石油(地质)局:成都,地质勘察总公司
西北石油(地质)局:乌鲁木齐
上海海洋石油(调查)局:
广州海洋石油(调查)局:2001年划归中国地址调查局。
十二、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十三、中国盐业总公司:中盐勘察设计院(前身是轻工业部盐业勘探队):长沙
总之,地质专业还不错,本人也是学地质勘查的。还有疑问,加一下人人网的“地质”公共主页,相信里面的东西会对你有帮助
❼ 中国地质科学院的科研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下设16个全国性、区域性、专业性的研究机构,1个国家级地质博物馆,以及50多个实验室。办有20多种专业刊物。 1976年成立于桂林。设有区域岩溶地质、岩溶水文地质、岩溶工程地质、岩溶探测技术、岩溶地质科技情报、实验分析等研究室。主要研究解决中国岩溶形成发育规律、岩溶水资源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及其探测方法,以及岩溶区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岩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治理、岩溶地质灾害问题和有关技术方法问题;开展国家性岩溶资料的综合、总结和研究、发展岩溶地质理论和岩溶探测技术,为中国岩溶区的国土整治、规划服务
❽ 新时期地质工作概念及发展方向
安翠娟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101149)
一、新时期地质工作提出的背景
早在1994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就曾提出:“地质队伍要逐步划分为‘野战军’和‘地方部队’,‘野战军’吃中央财政,精兵加现代化设备,承担国家战略任务;‘地方部队’要搞多种经营,分流人员,逐步走向企业化。”
1998年国土资源部成立后,在国务院的领导下,为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地质工作新的管理体制,在巩固多年来地质工作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的原则,实施了地勘队伍管理体制改革。
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国办发[1999]37号),地勘队伍实行属地化管理,逐步实行企业化经营。同年,为了加强国家基础性地质调查、公益性社会服务和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前期调查工作,成立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展了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地质工作。
2002年温家宝总理曾在新中国地质工作50年暨中国地质学会成立80周年纪念会上讲话中指出,伴随新世纪的到来,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地质工作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实现新的战略性转变,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地质工作体制。要实现传统地质工作向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核心内容的现代地质工作转变,使地质工作更加紧密地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005年国务院委托国土资源部牵头起草《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并将在近期发布实施。《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是指导我国新时期地质工作和地勘队伍建设的重要决定。它的出台将对推进我国地质工作的根本性转变、加快地勘单位的改革、公益性和商业性地质工作的良性互动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二、新时期地质工作相关概念辨析
1.大地质观
“大地质观”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以往的地质工作领域狭窄,偏重勘探矿产资源,专门为矿产资源的开发服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相应地也带来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等问题。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地质工作在观念上要作相应的转变。
新时期的地质工作是一种“从资源保障为主的地质工作转向资源环境保障并重的多目标、多功能的地质工作”。地质工作不仅要提供资源,更要将与地质相关的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农业地质、工程地质、城市地质等都视为工作内容。“大地质观”体现在不断拓展工作领域、不断增加工作容量、不断更新技术手段,使地质工作更加紧密地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城市化发展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增强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服务。
目前,在北京、天津、广东、浙江、江苏等东部发达地区,已树立全面面向社会服务的工作观念,努力拓宽地质工作领域,以城市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与海洋地质为主线,为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生态旅游、海洋资源管理与海岸带管理等服务。
2.公益性地质勘查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
地质勘查工作从经济意义上可划分为公益性地质勘查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两类。1999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对地勘队伍进行属地化管理。在国办发[1999]37号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公益性地质勘查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要分开,对商业性地质工作国家不再下达计划,地勘费基数中用于地质勘查的,由地勘单位自主经营,接受市场调节。
公益性地质勘查工作的核心是服务,为政府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和相关基础地质资料;地质成果在使用上不具有排他性,可以向社会无偿提供,属于非营利性质。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与公益性地质工作相对应,以营利为目的,为出资人服务;地质成果具有独占性,不能无偿提供,属于营利性质。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是出资主体不同。公益性地质勘查工作为全社会服务,属于公共产品,通常是由政府公共财政出资,不排除社会各界捐赠;而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通常是由企业出资。二是成本的补偿机制不同。公益性地质勘查工作通过财政不断核销与拨付加以补偿;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则通过列入服务对象的成本加以补偿。三是资源配置方式不同。公益性地质勘查工作是由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财政可能加以确定;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则是由市场配置,即在一定时间内,需要投入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的人、财、物由市场决定,政府又是通过法律、政策等手段加以调节与影响。
3.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和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
区分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和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首先应当合理划分国家与地方两个层次的地质工作。国家地质工作包括:全国性基础地质调查、综合地质调查和环境地质调查、区域海洋地质调查、全国矿产资源评价、国家掌握的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具有全国性战略意义的重点矿区的后续资源调查等。地方地质工作包括:矿产资源开发的前期调查评价、地区性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农业地质和矿山环境地质调查、城市地质调查、地下水监测网络建设、地下水动态调查评价、山区丘陵区石灰岩地区地质灾害普查、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体系建设,为重要工程建设项目及城市规划服务等的地质勘查工作。
两个层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需求有所不同,特别是对公益性地质工作的需求会有所侧重。如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主要承担中央与地方财政出资的区域性、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业务基础支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公益性服务。精干的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包括各省(区、市)地质调查院、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和地质资料馆等事业单位。与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对应的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则侧重具有全国战略意义的、公益性的地质调查、勘查等工作。
4.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
战略性矿产资源是指对一个国家的发展、稳定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国防安全、经济安全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有着重要影响和制约作用,和平时期能够稳定、持续供应,并保持适度储备,能够应对国内外突发事件的矿产资源。战略性矿产资源是一个动态的、与时俱进的概念。不同历史时期,战略性矿产资源具体矿种的确定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以及矿业市场供需关系的改变而改变。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则是指根据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矿产资源供需关系,围绕战略性矿种开展的勘查活动,其根本宗旨是维系国家经济安全,提高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为国家对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服务。
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项:①通过国家持续投入的调查评价工作,查明全国主要成矿区带大宗、支柱性矿产的资源潜力及其可供性,获取相对可靠的实际数据,摸清资源家底;加强资源市场供需形势分析、资源政策与资源战略研究,为国家对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为社会或企业提供资源信息服务,培养公众的资源保护意识和资源忧患意识等;②开展重点成矿区带重点矿种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勘查工作,提交新发现矿产地和新增资源量,形成一批具有国家意义的矿产勘查开发基地和资源储备基地;③开展境外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积极参与全球资源配置;④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是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根本任务。
三、新时期我国地质工作的发展方向
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在第一届中国探矿者年会上指出,地质工作应该与时俱进,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深化改革,实现战略性转变,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地质工作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地质工作,从传统地质工作转向现代地质工作,从资源保障为主的地质工作转向资源、环境并重的地质工作,从主要依靠国内“一种资源、一个市场”转向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地勘工作体制,更加紧密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新时期我国地质工作要坚持以上几个转向,进一步满足以下几点需求。
1.基本满足工业化对地质工作的需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发展时期,资源、环境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地质工作要加大科技含量,地勘单位要加快改革,以满足重化工业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需求。
2.基本满足城镇化建设对地质工作的需求
城市地质工作要在城市地质基础理论、城市地质综合调查评价、城市环境地质评价、城市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为城市建设提供地质保障,满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基本满足生态建设及恢复对地质工作的需求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生态环境的恶化为代价的。在强调树立科学发展观的今天,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新时期地质工作要从生态环境的建设和恢复出发,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双赢”。
4.基本满足防灾减灾对地质工作的需求
我国地质灾害具有频发性和突发性强的特点,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对重大地质灾害进行监测、预警预报、综合防治、减灾救灾等成为地质工作重要的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方克定.不同时空条件的地质工作与经济发展需求.地质通报,2003,22:11~12.
[2]王瑞江.当前我国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的几个问题.地质通报,2004,11(23).
[3]蒋承菘.试论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资源·产业,2003,5(5).
[4]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地方和行业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358号),2003,9.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地质勘查队伍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3]76号),2003,9.
[6]潘文灿.让规划意识深入人心.中国黄石国土资源局网站,2004,6.
[7]新时期地质工作的重大决策——地质大调查五年综述(一).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网站,2003,4.
[8]王瑞江.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基本内涵.国土资源新闻网,2005,1.
[9]张长森.在河南省地调院2004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河南省地质调查院网站,2004,3.
作者简介
安翠娟,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实习研究员。
❾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怎么样
简介: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地处北京市,是中国专门从事矿产资源研究的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2000年,更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研究所主要开展区域成矿规律与矿产勘查新理论新方法研究、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和成矿远景区划,以及重大资源科学问题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成矿过程与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成矿远景区划研究、有色、黑色金属、稀有、稀土、贵金属、非金属矿产研究、盐湖与盐类资源研究、矿物学岩石学研究、勘查技术方法研究、同位素技术研究、矿床环境评价研究和矿产资源战略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根据2018年1月该机构官网信息,研究所有6个职能处室、12个专业研究室、1个成果转化中心,2个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有学术学科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学术学科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学术学科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有博士研究生123人,硕士研究生4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