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香港回归中国之后香港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又怎样
香港回归20年的经济发展情况
1、跨越香港回归的浩大工程——香港新机场启用
耗资1550亿港币的香港国际机场总面积达1248公顷,在弹丸之地的香港是个奇迹;单是客运大楼就占51万平方米,相当于86个足球场,是世界最大的建筑物之一。
这一跨越香港回归的浩大工程,在经过几年运行之后,新机场迎来黄金发展时期,连续4年被评为世界最佳机场,航空货运量稳居世界首位。
2、金融保卫战:击退“金融大鳄”索罗斯
1998年“闪袭”香港金融市场是索罗斯为数不多的败仗之一。在香港遭到国际金融炒家的狙击之前,东南亚金融市场经历了一场暴风骤雨的袭击,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市、股市轮番暴跌,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创伤。
索罗斯的一连串狙击,令港币遭到大量投机性的抛售,汇率受到冲击,一路下滑,香港金融市场一片混乱,港币多年来首度告急,保卫香港货币稳定注定是一场你死我活的生死战。香港特区政府动用外汇基金合法地干预香港股市,与国际炒家在金融市场上进行殊死拼杀。
中国政府强调,将会全力支持香港特区政府捍卫港币稳定。必要时,中国银行将会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合作,联手打击索罗斯的投机活动,这对香港无疑是一种强心剂。一连串的反击,使索罗斯的香港征战未能讨到任何便宜,损失惨重。
3、CEPA出世
2003年,在香港回归六周年之际,中央政府回应特区政府的提议,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稳定了香港商界对香港经济的信心,香港经济开始明显复苏。
2004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CEPA,将香港与内地的经济紧紧维系在一起。CEPA自签署后,香港GDP增速在2004年、2005年、2006年都保持在高速发展的态势,超过世界经济平均发展速度的一倍多,使得香港日益成为跨国公司拓展内地与亚洲业务的首选之地。
4、香港自由行开放
中央政府于2003年7月28日起,放宽了内地居民往来香港的签证政策,先后允许内地49个城市居民申请来港“个人游”(自由行)。作为香港四大经济支柱之一的旅游业,自由行由2002年的638万人次逐年递增,至2014年达至最高峰,有近4725万人次,占整体旅客量逾77%,增幅逾七倍,带动的行业每年可吸引30多万香港劳动人口就业。
5、“沪港通”“深港通”相继问世
2014年11月,“沪港通”正式开通,开通以来,南向交易(从内地到香港)日益受到欢迎,两年间南向交易占香港主板成交量的比重由1%-2%上升至12%。
从“沪港通”到“深港通”,迈出这一步耗时七百多个日夜。在“沪港通”成功运行两周年,“深港通”也正式启动。启动“深港通”,全面实现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是中国必须寻求国际金融话语权的强国之路。从长期来看,“沪港通”和“深港通”对吸引外国资金进入中国股市意义深远,它们的开通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重大里程碑。
6、获评全球最具竞争力经济体
在国际知名机构的评选中,香港仍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最自由的经济体、亚洲最具活力的城市。
2017年6月1日,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发表《2017年世界竞争力年报》,在其调查评估的全球63个经济体中,香港连续第二年被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瑞士、新加坡和美国分列第二至第四位。此外,据统计,到2017年,香港已连续23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
7、“债券通”获批
2017年5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发布联合公告称,决定同意开展香港与内地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以下简称“债券通”),正式启动时间将另行公告。这是继“沪港通”、“深港通”之后,中央政府支持香港发展、推动内地和香港金融合作的又一重要举措。
多家机构纷纷表示,“债券通”的获批是一份迎接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的特别礼物,意义重大,而这对于国内和香港乃至全球投资者和债券市场参与者都是一条通往更大业务机会的“快车道”,且将强化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8、亚投行首位非主权经济体新成员
2017年6月13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香港已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新成员,成为亚投行首个吸收的非主权意义的经济体,既体现了亚投行的成员组成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又为后续其他非主权经济体的加入做出了成功示范。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拥有“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成熟稳健和流动性充裕的金融市场、以及大量具国际经验的顶尖金融人才,这些优势可以协助亚投行筹集资金,为其不同基建项目融资。
『贰』 现在香港经济怎么样
刚从香港回来,以前香港晚上灯红酒绿的,现在好多街上到8点就冷冷清清的,房价物价都还没有太大变化
『叁』 香港经济发展
香港过去四十年的经济发展
香港过去四十年的总体经济增长周期,可以透过本地内生产总值的实质增容长数字反映出来。
一九七零年代为香港经济起飞时期,平均每年经济增长(即本地生产总值实质增长率)达8.9%。
一九八零年代为香港经济发展的巩固期,平均每年经济增长为 7.4%。
一九九零年代后期和千禧年代初期,香港的经济异常波动。在一九九七年至一九九八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二零零一年全球经济放缓以及二零零三年初爆发的「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的影响下,香港经济明显放缓,一九九七年至二零零二年平均每年经济增长为1.9%。
由二零零三年下半年起,本港经济全面复苏,二零零三年至二零零六年平均每
年的经济增长录得6.3%。
『肆』 香港回归之后,香港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怎样
香港回归20年的经济发展情况
1、跨越香港回归的浩大工程——香港新机场启用
耗资1550亿港币的香港国际机场总面积达1248公顷,在弹丸之地的香港是个奇迹;单是客运大楼就占51万平方米,相当于86个足球场,是世界最大的建筑物之一。
这一跨越香港回归的浩大工程,在经过几年运行之后,新机场迎来黄金发展时期,连续4年被评为世界最佳机场,航空货运量稳居世界首位。
2、金融保卫战:击退“金融大鳄”索罗斯
1998年“闪袭”香港金融市场是索罗斯为数不多的败仗之一。在香港遭到国际金融炒家的狙击之前,东南亚金融市场经历了一场暴风骤雨的袭击,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市、股市轮番暴跌,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创伤。
索罗斯的一连串狙击,令港币遭到大量投机性的抛售,汇率受到冲击,一路下滑,香港金融市场一片混乱,港币多年来首度告急,保卫香港货币稳定注定是一场你死我活的生死战。香港特区政府动用外汇基金合法地干预香港股市,与国际炒家在金融市场上进行殊死拼杀。
中国政府强调,将会全力支持香港特区政府捍卫港币稳定。必要时,中国银行将会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合作,联手打击索罗斯的投机活动,这对香港无疑是一种强心剂。一连串的反击,使索罗斯的香港征战未能讨到任何便宜,损失惨重。
3、CEPA出世
2003年,在香港回归六周年之际,中央政府回应特区政府的提议,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稳定了香港商界对香港经济的信心,香港经济开始明显复苏。
2004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CEPA,将香港与内地的经济紧紧维系在一起。CEPA自签署后,香港GDP增速在2004年、2005年、2006年都保持在高速发展的态势,超过世界经济平均发展速度的一倍多,使得香港日益成为跨国公司拓展内地与亚洲业务的首选之地。
4、香港自由行开放
中央政府于2003年7月28日起,放宽了内地居民往来香港的签证政策,先后允许内地49个城市居民申请来港“个人游”(自由行)。作为香港四大经济支柱之一的旅游业,自由行由2002年的638万人次逐年递增,至2014年达至最高峰,有近4725万人次,占整体旅客量逾77%,增幅逾七倍,带动的行业每年可吸引30多万香港劳动人口就业。
5、“沪港通”“深港通”相继问世
2014年11月,“沪港通”正式开通,开通以来,南向交易(从内地到香港)日益受到欢迎,两年间南向交易占香港主板成交量的比重由1%-2%上升至12%。
从“沪港通”到“深港通”,迈出这一步耗时七百多个日夜。在“沪港通”成功运行两周年,“深港通”也正式启动。启动“深港通”,全面实现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是中国必须寻求国际金融话语权的强国之路。从长期来看,“沪港通”和“深港通”对吸引外国资金进入中国股市意义深远,它们的开通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重大里程碑。
6、获评全球最具竞争力经济体
在国际知名机构的评选中,香港仍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最自由的经济体、亚洲最具活力的城市。
2017年6月1日,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发表《2017年世界竞争力年报》,在其调查评估的全球63个经济体中,香港连续第二年被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瑞士、新加坡和美国分列第二至第四位。此外,据统计,到2017年,香港已连续23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
7、“债券通”获批
2017年5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发布联合公告称,决定同意开展香港与内地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以下简称“债券通”),正式启动时间将另行公告。这是继“沪港通”、“深港通”之后,中央政府支持香港发展、推动内地和香港金融合作的又一重要举措。
多家机构纷纷表示,“债券通”的获批是一份迎接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的特别礼物,意义重大,而这对于国内和香港乃至全球投资者和债券市场参与者都是一条通往更大业务机会的“快车道”,且将强化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8、亚投行首位非主权经济体新成员
2017年6月13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香港已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新成员,成为亚投行首个吸收的非主权意义的经济体,既体现了亚投行的成员组成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又为后续其他非主权经济体的加入做出了成功示范。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拥有“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成熟稳健和流动性充裕的金融市场、以及大量具国际经验的顶尖金融人才,这些优势可以协助亚投行筹集资金,为其不同基建项目融资。
『伍』 香港经济是靠什么发展的
香港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包括旅游和旅游业、与贸易相关的服务、运输服务、金融和银行服务及专业服务。
香港是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经济的重点是政府施行的自由放任政策。
一、香港发展的主要特点。
回归前的政治制度
实行行政主导的体制
完善的咨询体制
经济体制:
经济发展,高度国际化的城市、便利的营商环境、法治体制、自由贸易及自由的资讯流通、公平开放的竞争、发展完备的金融网络、一流的交通及通讯基建、先进的支援服务,以及高教育水平的工作人口与高效率和精力充沛的企业家互相配合。此外,香港还有庞大的财政储备和外汇储备、自由兑换的稳定货币,以及低税率的简明税制。
自由经济体系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表的《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香港是亚洲区内吸引外来直接投资表现最佳的经济体系。
本地生产总值的增长
过去20年来,香港经济增长差不多三倍。本地生产总值平均每年有5.1%的实质增长,表现超越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也超越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经济体系的增长速度。
经济政策
香港一向以市场主导的经济政策着称。
“尽量扶助、减少干预”政策
审慎理财之道
政府理财审慎,又维持低税率的简明税制,以鼓励工人生产和吸引企业家投资。法团业务利得税的税率为16%,薪俸税税率为15%,与其他国家的税率相比,两者均属偏低。
国际金融中心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由紧密联系的金融机构和市场组成
『陆』 香港回归后经济到底在发展还是在倒退
香港回归前,广大香港劳工一直缺乏退休保障。回归后的2000年,特区政府实施强制性公积金制度(强积金),为私营机构设定强制性供款计划,帮助雇员为退休生活储蓄。截至2016年底,强积金制度已经覆盖香港超过270万人,总资产净值超过6400亿港元。
为持续改善劳工福利,特区政府通过立法程序,修订劳工法例,制定带薪侍产假等措施;实施法定最低工资制度,不断提高雇员的收入,鼓励更多人投入到劳动力市场。得益于此,香港自回归以来一直保持着高就业率,近五年来失业率保持在3.3%左右,基本实现全民就业。
回归后的第三年,特区政府设立“创新及科技基金”,随后陆续出台“创科创投基金”“院校中游研发计划”“科技券计划”等举措,鼓励和协助香港企业提升科技水平,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为业务注入更多创新理念。截至目前,特区政府已投入超过180亿港元财政配套资金,“创新及科技基金”已经资助超过5800个项目。
在特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香港创科氛围日渐浓郁,吸引越来越多国际顶尖科研机构在港落户。2015年,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在香港成立其在海外的首家分支机构“卡罗琳中国香港再生医学中心”。2016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香港成立首个海外创新中心。
这两家世界顶级学府选择香港,绝非简单设立办事处或联络机构。卡罗琳中国香港再生医学中心将全球招募科学家,凭借其优势的干细胞技术,重点研究心脏、脊柱受损及帕金森症的治疗新方法。而麻省理工学院香港创新中心则将重点与珠三角合作,促进研究成果产业化。
特区政府创新及科技局于2015年11月正式成立,专责推动科技、资讯及产学研协同发展。酝酿多年的港科院当年底成立,成为香港推动基础科研的第一家民营机构。
港科院院长徐立之认为,香港发展创新科技产业有其自身的优势。一方面,香港高等院校基础科研实力雄厚,创新活力充沛。另一方面,“一国两制”使香港保有自由、法治的环境,对于知识产权和投资者利益的保护都十分严格。
在国家支持下,香港近年来积极对接内地各省份,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格局和国家创新科技产业格局下努力寻找自身的新定位。
自2005年开始,香港六所大学陆续与国家科技部共建了1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香港伙伴实验室。自2012年开始,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等六家机构先后被科技部批准成立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
2017年初,香港与深圳两地政府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宣布两地将在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打造香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创科平台。
(6)香港经济最新发展扩展阅读:
2013年,特区政府以家庭平均月收入为标准,设立香港历史上第一条贫困线。在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看来,设定贫困线是政府首次以科学量化的方式检视社会贫困状况,引导政策制定和检查措施成效,体现政府解决贫困问题的坚定决心。
毋庸置疑,香港的经济社会发展今天依然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如房屋供应跟不上旺盛的需求,社会阶层流动的通道仍十分狭窄,人口老龄化步伐即将加快。
面对这些深层次矛盾以及日益加剧的区域竞争,即将于7月1日就职特区第五任行政长官的林郑月娥表示,新一届特区政府的首要任务仍将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新一届政府将在发展经济方面扮演更多的角色。
“香港的发展是在国家发展的大前提下找到自身经济新的增长点;过去是这样,未来也将是一样。我对国家的发展充满信心,在国家发展的大前提下,香港的前景将会非常好。”林郑月娥说
『柒』 香港经济发展趋势如何
2012年香港经济发展趋势
近几年,香港经济发展一直是稳步上升,经济旺盛,在去年,香港不少行业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同时,预计2012年将会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
预计:2012年香港经济增幅6.5
香港特区财政司长曾俊华在一次公开讲话中表示,预计2012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将上升6.5%。曾俊华同时认为,过去的一年里香港经济发展稳步上升,经济旺盛,营商环境改善,访港旅客上升,受惠全球经济复苏,贸易持续增长,预计经济将继续向好。对此更多的香港公司表示同意,而对于2011年的经济发展,香港在获得全球经济自由度第一名的时候更被看好。
2011年末季度香港失业率再次改良
2011年最后一个季度,香港失业率为4%。由于香港地区经济逐渐呈现出回升的态势,越来越多的香港公司开始加大对业务的投入和人力资源的筹备,失业率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而随着进入2012年2月,传统的强势购买月将大大加强香港公司对人力的需求,香港的失业率情况有望进一步过得缓解。
第四季度香港失业率较之第三季度下降了0.1个百分点,由于经济持续增长以及就业岗位增加,香港的总就业人数连续第七个月增加。目前香港公司和其他渠道提供的就业岗位达到了3563700人,是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最高位数字。恒生银行表示,由于亚洲地区的需求不断升温,且海外买方市场刺激下香港公司产能不断提高,使得香港失业率有望在2011年上半年再次保持好转。
香港经济自由度全球首屈一指
香港在2012年世界经济自由度的评选中位列第一名,新加坡、澳大利亚分列二三位。获得桂冠的香港在经济恢复中无疑找到了较为强硬的支撑,香港公司表示对今后的贸易有了更强的信心。美国传统基金会肯定香港健全的财政管理,认为这优势对香港抵御全球经济下滑,大有帮助。传统基金会称许香港具有效的司法及监管制度,加上香港对外开放,与世界各地贸易往来,而宏观经济稳健,减少不明朗的因素,令企业能在港蓬勃发展。此外,香港在引进外来直接投资方面,继续位列亚洲第二,仅次于内地。传统基金会亦指出,香港与内地互动的经济关系,透过强化的金融联系,越趋紧密成熟。随着2012年的新年到来,另外一波游客经济将会进一步提高香港公司在零售行业的销量。
『捌』 当年香港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香港是一个自由港,除了烟、烈酒和动力用的燃油(汽油、柴油等)之外,香港不对其他进口物品征收关税。香港的经济素以自由贸易、低税率和少政府干预见称。香港连续多年获国际著名评级机构和组织评选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系,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佛利民更视香港为自由经济的典范。香港是亚太地区乃至国际的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地区贸易中心,拥有邻近很多国家和地区是不可替代的优越地位。时至今日,香港已成为世界第11大贸易实体。以吞吐量计算,香港的货柜(集装箱)港口更是全球最繁忙的货柜港口之一。以乘客量和国际货物处理量计算,香港国际机场是世界最繁忙的机场之一。以对外银行交易量计算,香港是世界第15大银行中心。以成交额计算,香港是世界第六大外汇交易市场。以市值计算,香港股票市场是亚洲第二大市场。
香港是亚太地区的交通、旅游中心之一。公共交通系统以铁路、小轮、公共汽车等组成的运输网,几乎伸展到港内每一角落。香港是重要的国际商港,航运业发达。与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60个港口有航运往来,形成了以香港为枢纽,航线通达五大洲、三大洋的完善的海上运输网络。从香港到世界各地有20多条航线。香港也是进入内地经商和旅游的大门。2005 年,香港居民返回内地的次数约6270万人次,外地旅客经香港进入内地的次数共400 万人次。每日有128 班轮船、约100 班航机、超过400 班列车及40 200 架次的车辆穿梭香港和内地。
香港是国际的金融中心之一,金融机构和市场紧密联系。政府的政策是维持和发展完善的法律架构、监管制度、基础设施及行政体制,为参与市场的人士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维持金融及货币体系稳定,使香港能有效地与其他主要金融中心竞争。香港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北美洲与欧洲时差的桥梁,与内地和其他东南亚经济体系联系紧密,又与世界各地建立了良好的通讯网络,因此能够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此外,资金可以自由流入和流出香港,也是一项重要的因素。
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贸易经济体系、第六大外汇市场及第十五大银行中心。香港股票市场规模之大,在亚洲排名第二。香港也是成衣、钟表、玩具、游戏、电子和某些轻工业产品的主要出口地,出口总值位列全球高位。
香港经济以服务业为主,与中国内地及亚太其他地区关系密切;是亚洲最多国际公司设立地区办事处的城市,香港也是受旅客欢迎的旅游地点之一,也是举办国际会议及展览的热门地方。在2005年,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服务出口地。与服务贸易有关的主要行业包括旅游和旅游业、与贸易相关的服务、运输服务、金融和银行服务及专业服务。
『玖』 香港经济是靠什么发展的
香港经济主要是依靠转口贸易、旅游观光、购物三种发展方式:
——1、转口贸易又称中转贸易。转口贸易是指国际贸易中进出口货品的生意,不是在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直接进行,而是通过第三国(或地区)易手进行的买卖。
——这种贸易对中转地来说就是转口贸易。贸易的货品能够由出口国运往第三国(或地区),在第三国不通过加工(转换包装、分类、选择、收拾等不作为加工论)再销往消费国;也能够不通过第三国而直接由生产国运往消费国,但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并不发生贸易联系,而是由中转国分别同生产国和消费国发生贸易。由于中国是世界上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所以这种贸易形式,也几乎变成躲避贸易制裁的专用方式之一。
——由于香港是一个自由港又称“自由口岸”,是全部或绝大多数外国商品可以免税进出的港口。这种港口划在一国关税国境(即关境)以外,外国商品除进出港口时免缴关税外,且可在港内自由改装、加工、长期储存或销售。只有将货物转移到自由港所在国内消费者手中时才需缴纳关税,因而香港利用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做转口贸易一方面可获取巨大的商业利益;另一方面又可帮助中国商品开辟新的外贸途径,规避他国的贸易制裁;
——2、旅游观光是香港一张亮丽的名片。香港地华南珠三角地区,气候温暖宜人,又具中西文化交融的人文景观,因此中外人士在此既能找到自身文化的符号,又能欣赏异域景观。中外游客乐此不疲;
——3、购物也是香港经济景观的另一大特色,因为香港是自由港,商品没有关税,所以各种奢侈品都比较便宜,因而被称为购物天堂。
『拾』 香港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香港经济发展的历史中,经历了两次经济转型。 1950年以前香港经济主要以转口贸易为主。从50年代起香港开始工业化,到1970年 工业出口占总出口的81%,标志著香港已从单纯的转口港转变为工业化城市 实现了香港经济的第一次转型。70年代初,香港推行经济多元化方针 香港金融、房地产、贸易、旅游业迅速发展,特别是从80年代始 内地因素成为推动香港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香港的制造业大部分转移到内地 各类服务业得到全面高速发展,实现了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的第二次经济转型。 今天的香港已发展成为亚太地区的国际贸易、金融和航运中心。 2000年,香港的本地生产总值达到12717亿港元,贸易总额达到32307亿港元,是世界第十大贸易实体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810丌箱,居世界第一位;有154家银行 , 拥有外资银行数量居世界第三位 2000年末香港股市总市值达48625亿港元,居世界第九位;外汇市场每日成交额达790亿美元 居世界第七位;2000年末外汇储备高达1075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 香港经济发展的优势 香港的优势在于其属国际化的城市,拥有便利的营商环境、完备的法律体制 自由贸易政策和资讯流通、公平开放的竞争,以及金融网络、通讯基建网络等便利因素。 此外,香港拥有庞大的财政储备和外汇储备、自由兑换的稳定货币、以及低税率的简明税制等优势条件 使得香港发展成为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地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