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
一、改善人居环境不仅仅是改善市民的住房条件。
要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的文明发展与协调稳定功能,以人为本,下决心解决老百姓广泛关注,影响环境质量和日常环境生活质量的突出环境问题。强化饮用水源的环保严管措施,保证饮用水安全。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源地,确保生态环境改善。大力改善区域环境,创建绿色环保文明社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二、强化环境意识,树立生态理念。
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境价值理念,实现以环境换取经济增长向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转变。绿水青山意味着优美的人居环境、清洁的水源和清新的空气,可以大大减少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大大减轻因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所需付出的巨大代价,大大缓解生态环境问题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要充分认识环境保护与科学发展的高度一致性,正确处理环境与建设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环境保护,教育为本”,要大力普及环保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环境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普及科学知识,在全社会形成了解国情、珍爱环境、保护生态、节约资源、造福后代的共识,大力倡导生态工业、生态农业、以及生态环境境,倡导正确的生活方式。
三、把环境保护作为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解决经济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一矛盾,根本出路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用绿色核算体系来重新审视和把握经济发展的途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推动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建立循环生产的新模式,彻底改变传统单向线性模式和“先污染后治理”为特征的末端治理模式。推行清洁生产,不断运用综合性的预防战略,努力改进产品设计,改变生产工艺,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污染。要从企业内部循环的角度,大力发展生态工艺,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生态工业链园区,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市场和资源回收产业,优化产品结构。
四、把环境保护作为决策的重要一环节,从源头落实环保基本国策。
环保从源头抓起,最重要的是各级政府、各级管理部门、各级领导要依法承担起改善环境质量和环境管理的责任,牢牢树立科学发展观念,转变把环境因素置于决策之外的决策模式,实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同时,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当前,要根据实际环境承载能力,进一步明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区域定位,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相协调的科学区域开发新格局。要着力合理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尽快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
总之,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好环保优先政策,走科学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的发展之路,才能实现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的转变,由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向两者协调发展的“双赢”的转变,才能真正做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
㈡ 如何理解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呗。
㈢ 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初广玲 杜一
主要是我国政府对经济发展的考量标准缺乏对环境保护的绝对指标。
国际劳工组织做过一项调查,世界有1.6亿人口受到环境、职业病、安全事故的影响,其中230万人/年,死于与此相关的因素,GDP的4%由此而抵消,所以,问题是发展不对称,特别是我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掠夺性的资源开发,导致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协调。
我们在强调低碳的同时,却高能耗行业迅速发展,产业过剩,高污染行业的还在无序发展,这是为什么?
区域经济的严重不平衡,宏观失控,畸形发展,虚假繁荣,政绩工程和腐败经济,都是罪魁祸首。
没有理由证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能并行,事在人为,尤其是各级政府,不要为了自己的政绩,什么事都敢做。
环境保护不抓,必将祸国殃民,贻害子孙万代。
所以,环保与经济并行,并消除环保腐败现象。
㈣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看待本地的环境保护现状
全球3%的水资源支持了80亿人口,而且分布不均匀。未来,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将愈来愈严重。面对水——我们中国领导人曾经说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然而,没有几代“烟”的功夫,随着国民经济的飞跃式发展,水污染的严重性也随之达到了人民未成预料的地步;环境问题彰显出对未来生存——子孙后代的环境被我们这一代人所掠夺式的破坏,我们将要面临的、已经面临的思考;很快,中国领导人曾经所讲的话,也神话般地破灭了,后人将抨击指罪。
2010年,我们所看到的,不下雨就干旱,一下雨就水灾;我们缩手无策,干与天公试比高?谁能!我们正在接受老天的惩罚。大自然10000年形成的水系,被人们50年就破坏了,后患无穷。
人们奢侈的生活,昆明湖、太湖蓝藻的爆发,印证了“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富人的罪过、贫民的遭殃,钱堆起来了,......大家都喝矿泉水。我们小时候喝河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环境保护,污水治理,人类为钱所破坏的,还是要花钱去把它解决好。“不能说环保就是多花钱、通过增加成本保持可持续性,还要用创新的力量,保证企业赚钱,同时减少资源的损耗,为市场和消费者带来更大利益。”
“淡水资源的缺乏、人口的增长,以及对更多更清洁水的消费需求的增大,都促进了净化技术的持续发展,”这种技术需求逐步增大,同时我们也看到它在海水淡化方面的增长潜力可以让干旱贫瘠而又沿海的地区获得可持续发展。污水处理专业,大有前途。
尤其是化工领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0”排放,地下的、地面的、空中的,问题都要解决。小伙子要学习,努力吧,为社会做贡献吧!人们期待着你们。
我的环境保护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有效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安全生产事故频次,防止突发环境事件,确保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制定并执行环保政策和措施,致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我国民生工程的关注点。
中国化工业价值链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显赫的地位,但是,环境污染问题,在化工领域尤其是中小化工企业存在的问题,是不可懈怠和轻视的;改善化工安全生产和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增强企业安全防患意识,提升环保部门的环境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采取治理和应对突发环境事故,是当前急不可待的任务。
我们能够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和企业成功经验,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能力,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地区区域性经济发展中,已经注意到了本位主义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所带来的最终恶果,国家环保总局(现环保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开展的清洁生产运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示范项目,以促进中小型企业的认知和意识,足有收效。
安全地生产、清洁地生产,企业的获益包括:提高安全生产、环保能力,降低事故、员工受伤和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以及改善与加强当地社区、工业、价值链、买方市场的综合效益,相关经验将作为成功案例,为中国企业的环保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国际劳工组织估计,1.6亿人在受到包括环境问题在内的各种影响,每年约有230万男子和妇女与工作有关,包括近36万死亡事故,估计有195万宗与工作有关的疾病的疾病死亡。对于生病的工人的保护,疾病和损伤引起的就业 -不仅是劳工权利,而且是一项基本人权。
对于中国,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不危及后代人的利益,政府,地方政府和业界应制定和实施更加严厉的安全生产、清洁生产、高效利用自然资源等法规和政策,以减少对中国本土、人类环境的污染。
我建议,国家对环境保护问题,包括环境污染的防治与控制、自然生态保护、核安全监管、环境安全保护等,政策应当先行。对于以省级主要领导执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也应当充分利用经济杠杆策略,过去比较注重经济份额的考量,以“政绩”应迅速转为对国家法规和政策执行力的考量,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过程。
㈤ 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提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1]
㈥ 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1.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影响着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民族和个人。西方工业社会目睹了二战以来经济和社会迅猛发展的人间喜剧,领略了科技革命给人类带来的空前无限的风光但也亲身体验了环境破坏所带来的生态危机的切肤之痛。人口急增能源短缺、全球性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土地的沙化、碱化和退化水土的大量流失、森林减少、空气、水等的严重污染、物种的灭绝等等一系列严重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张,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问题,而在经济发达国家,这些问题为害尤烈。中国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全面推进的转型时期,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使得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人们终于认识到,人与自然应当相互依存,经济与环境必须协同发展。
1.1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对传统发展观念的反思,到上世纪90年代“可持续发展”成为联合国有关发展问题一系列专题国际会议的指导思想,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一般来说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这三者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可持续发展体系中的核心。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在鼓励经济增长以体现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同时,不仅重视增长数量,更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1.2环境、环境保护的含义
关于环境的概念不同的学科领域有不同的定义,这里主要是指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的,是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即阳光、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等自然因素的总和,也就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自然形成的物质、能源和现象的总和。环境保护,就是指采取行政、经济、科学技术、宣传教育和法律多方面的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使之更适合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就是人类在实现自己的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或者使环境向不稳定和无序的方向运动,特别不能使生命支持系统遭到继续破坏而使生命之网瓦解。
1.3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环境保护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经济、社会发展及稳定的基础,又是重要的制约因素。当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制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影响人民真正享受发展成果的重要因素和关键问题。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改善和提高,不仅要实现经济上的富裕,更要实现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不仅要保障人们的衣食住行、医疗、教育,更要保障人们能够健康生活、长远发展;不仅要维护公众在个人物质财富上的合法权利,更要维护他们依法享有生态环境等公共资源的权益。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政治民主、社会公平的国家。由此可见,对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建立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所以国家保护整个生命支撑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生物的多样性;解决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资源的可持续供给能力,避免脆弱的生态系统;发展森林和保护城乡生态环境;积极参加保护全球环境生态方面的国际合作,努力使我国的环境污染得到控制,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有所提高,自然生态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从而逐步使资源、环境与社会的发展相互协调。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最为突出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由于二氧化碳排放所引起的温室效应、由于二氧化硫排放的增加引起的酸雨危害、由于大量使用氟利昂所造成的大气臭氧层破坏等。在这些方面发达国家肩负着更大的使命。因为这些国家的消费水平按照人口平均量计算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更严重。空气污染如此,其他方面也类似。另外,发达国家需要采取行动,控制它们向发展中国家出口不再被允许出口的有害物质和不安全技术。作为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一员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深知自己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责任。中国在发展中,对自身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种种资源、环境、问题的困扰,和对因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而引起的各种环境问题已有深刻的认识。中国将以/全球伙伴0的精神参与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广泛国际合作,认真履行中国加入的全球环境与发展方面的各项公约,不懈地致力于中国所应承担的义务。为此,中国政府将继续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高度的重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以更积极、认真和负责的态度参与保护地球环境及追求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国际合作。
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人类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都由四个要素决定:一是环境,即自然界的光照、空气、水分、土壤等;二是生产者,即植物,它从大气中吸取二氧化碳,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矿物质,经过光合作用使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和生物能,从而使无机物变为有机物;三是消费者,即动物和人,保证种群、环境以及社会平衡运行;四是分解者,即微生物,它把植物、动物残骸和排泄物分解为简单的物质或元素,重新进入环境。所以,要实现人类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就要求保持人类生态系统网络中各个生态因子之间的协同与平衡,要求物质和能量及信息的输出与输入,既在数量上相对接近,又在质量上促进生态系统的适应和演变进化。只有这样,才可以通过协同机制,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类生态系统的发展保持在持续稳定的状态中。总之,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好了,不但会为发展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本身也会有直接的经济效益。经济要发展,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建设必须先行,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既是环境保护的中心环节,也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中心环节。尽快恢复遭到严重破坏的森林、草场等自然生态系统,是当前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绿色大开发是以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为主并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不能出现为追求经济效益而违背自然规律,盲目营造当地不宜的经济林的现象。森林建成后的开发也要予以必要的限制。只有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前途所在。
㈦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国际劳工组织做过一项调查,世界有1.6亿人口受到环境、职业病、安全事故的影响,其中230万人版/年,权死于与此相关的因素,GDP的4%由此而抵消,所以,问题是发展不对称,特别是我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掠夺性的资源开发,导致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协调。
高能耗行业迅速的产业过剩,高污染行业的无序发展,区域经济的严重不平衡,宏观失控,畸形发展,虚假繁荣,政绩工程和腐败经济,都是罪魁祸首。
没有理由证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能并行,事在人为,尤其是各级政府,不要为了自己的政绩,什么事都敢做。
环境保护不抓,必将祸国殃民,贻害子孙万代。
㈧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文/贾宝兰
环境经济学是20世纪出现的新学
科,在我国也是近几年才开始研究和教
学,到现在为止,好像还没有这方面的专
著《环境经济学》的作者宫本宪一先生
是日本著名的环境经济学家,一直从事
有关公害和环境保护的研究在这本书
里,他在分析公害与经济和政治的关系
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
一本很有价值的环境经济学著作
宫本宪一按照资本主义小同时期产
业结构的变化,把环境污染划分为资本
主义初期的原材料供应型、资本主义高
增长期的高科技产业型和当代的舒适生
活型与此相对应的是小同产业时期的
小同的环境污染特征比如,高科技产业
型和生活舒适型的公害主要是由重化工
业引起和未经处理堆放的废弃物产生的
公害重化工业排出的废水就含有有机
未,生活中普遍使用的洗涤剂含有的氯
乙烯也会污染地下水20世纪中后期许
多工业国家先后发生有机未中毒事件,
以及由含有有机未的水造成的水误病
1930年德国的乙醛生产工人发生有机未
中毒事件;1965年日本发现水误病,至今
没有绝迹,每年他们都要为此付出昂贵
的费用小仅日本,伊拉克、美国、加拿
大、芬兰、中南美和我国也相继出现水误
病未经处理而堆放的废弃物产生的公
害导致的病是足尾矿中毒及痛痛病
1977年美国发生了拉夫运河河谷十壤污
染事件当时的美国有3.2万多个有害废
弃物投弃地,其中有2000多个需要采取
紧急措施此外还有服务业、旅游业、休
闲业所造成的公害和环境污染也相当严
重,为此他们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由于公害的严重和给人们的生命带
来的威胁越来越大,20世纪的后半期,先
进工业国居民开始了大规模的抗议环境
破坏运动,主要工业国家如美、日、法、
德、意、瑞典和英国开始制定和修订环境
法,相继出台了水污染防治法和大气污
染防治法,废弃物处理法及环境污染评
价法等等并目建立了处理公害、环境等
行政事务的专门机构这种情况下,1972
年第一次召开了联合国人
类环境会议,提出了《人类
环境宣言》《宣言》把环保
作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
出,“人类拥有实现持续发
展的能力持续发展可以
实现现代人的理想,但小
应该损害未来人类满足自
己希望的能力”这个宣言
标志着西方主要工业国的
环境保护进入一个新纪
兀
但是,发达工业国一
方面自己治理污染另方
使用的,因此,使用时大肆浪费也并非小
可思议”(转弓}自《环境经济学》,第66
页)对此,庇古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即外部成本内部化那就是制造污染者
需要负担与污染排放量相当的税收这
就是著名的庇古税但是它的执行最终
要落实到法律上我们应该健全这方面
的法律
这些年,针对污染,尤其是大气和水
的污染以及沙漠化我们
制定了《环境保护法》,
《大气污染防治法》,《水
污染防治法》,《环境保
护的若卜规定》等等但
t .t一.尹‘.
环澳经济学月
面却向正在经济起飞的发
展中国家“转嫁公害”,借发展中国家急
于实现经济发展的心理,把一些可以造
成污染的产业办到这些国家,或者在这
些国家进行加工在《环境经济学》里,作
者在谈到污染的新特征时特别提到了资
本主义的“公害输出”,这应该引起发展
中国家高度注意当然,这对发展中国家
来说恐怕是两难此外,发展中国家,特
别是经济转型国家,在市场经济放开以
后,庇古所讲的“市场失灵”尤其显著他
们一边在实现着自己的致富之梦,一边
在重蹈西方工业国在上个世纪的覆辙,
对环境肆意滥用和毁坏我们可以在新
闻、报刊等媒体上看到很多这样的报道
但曝光已小足以制止对环境的破坏
之所以存在这样的问题,如萨克斯
所言:“环境的质量之所以经常受到威
胁,是由于我们没有像通常对待私有财
产一样赋予其价格,并将其放入市场之
中例如,认为清洁的大气及水、公共的
海滨、城市空地等本质上就是可以无偿
是,问题仍然有增无减
最近我看到一篇文章,
里面讲,“黄河污染加
剧,黄河流域废污水排
放量比上个世纪的
1980年代多了一倍,达
44亿立方米,污染小断
发生,黄河中下游几乎
所有支流水质常年处于
五类状态支流变成‘排
污沟”’专家对黄河污染造成的各种危
害损失进行量化分析后相加,得出结沦:
黄河水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15
亿至156亿(林鬼,《经济参考报》,2004
年4月2日)这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
意味着什么?这仅仅是黄河污染这一项,
如果再把其他各种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加,恐怕数字更惊人,背负这样沉重的
污染包袱我们还何谈发展!
作为一种新的学科,在研究方法上
本书有所突破,作者采取了一种比较的
方法即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
污染和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污染进行对
比这种方法值得肯定但是,目前的情
况下,所谓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市场已
经小存在,取而代之的同样是市场化生
产所以,我认为,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
小同市场条件下的比较
《环境经济学》,(日)宫本宪一著,朴玉
译,份联书后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