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德国经济发展模式是什么
(一)主要特点。
德国模式,即所谓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德国认为它实行的是宏观控制的社会市场经济,既反对经济上的自由放任,也反对把经济统紧管死,而要将个人的自由创造和社会进步的原则结合起来。它既保障私人企业和私人财产的自由,又要使这些权利的实行给公众带来好处。在国家和市场的关系上,它的原则是国家要尽可能少干预而只给予必要的干预。国家在市场经济中主要起调节作用,并为市场运作规定总的框架。所以德国实行的社会市场经济,实际上是国家有所调节的市场经济,以保证市场自由和社会公平之间的平衡。
(二)社会市场经济的基础。
凡是市场经济能自行调节的,都应让市场去解决。国家只是为市场的正常运作制定规则,并在市场失灵的地方进行干预。所以德国的社会市场经腿以市场为基础的。
在德国,国家基本上不规定工资与物价,也不规定具体的生产指标。这些基本上都是靠市场供求关系自动决定的。但是德国农产品的价格不是通肺场形成的,而是由欧洲共同市场规定的,为此,政府每年要补贴几十亿马克;德国铁路和邮电的价格也是由联邦政府规定的,发生亏损时由联邦政府补贴。
由于竞争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没有竞争就没有市场。因此,德国制定了《反限制竞争法》等一系列有关法律,并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即卡特尔局(实际上是反卡特尔局),禁止企业与企业就生产、价格、销售、市场分割达成垄断协定,禁止妨碍或破坏市场的企业兼并,禁止垄断对外贸易,禁止其他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垄断组织或集团;鼓励中小企业合作,积极参加竞争;保证企业有生产自由、经营自由、投资自由、雇工自由和劳资谈判自由。企业间兼并或合作协议,凡有利于竞争的都可以进行,但必须得到卡特尔局的批准,违反者将受重罚。此外,德国还制定有《反对不正当竞争法》,严惩假广告、缺斤少两、假冒商标、以次充好等不正当行为,以保护竞争者和消费者的正当利益。其他有关法律还有:《调整一般交易条件法》、《折扣法》、《附赠法》、《商标法》、《专利法》等。这些法律为市场的正常运行规定了准则。德国还对某些职业规定了进人市场的先决条件,如手工业者了零售商在开业前必须证明其职业知识。对卫生、法律咨询、会计咨询和税收咨询等部门,国家要求申请者经过专门培训并有一定的年龄标准。
德国的工资基本上也是在劳动力市场上自由形成的,由劳资双方自由谈判,签订劳资协定。德国的劳资谈判是集体进行的,一般由一个产业部门的工会联合会和雇主联合会分别代表双方就工资增长幅度等问题,每年谈判一次并签订协议。关于休假天数、解雇通知期限、加班费、奖金等问题,通常几年签订一次协议。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采取中立态度,不加干预。
(三)宏观经济管理。
在社会市场经济中,国家并不直接干预经济过程本身,但并不是说国家没有任何经济计划。德国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都有一定的经济计划,有中期的、年度的和短期的。但这些计划仅仅规定一些综合性指标,对企业并没有约束力,而要通过财政、税收、信贷等手段来进行调节。如1974年到1975年的四个短期计划中,联邦政府共动用了1000亿马克来刺激经济,对缓解这一时期的经济衰退起了一定作用。再如当前改造东部地区的计划,政府从1990年起每年在东部各州投人1000多亿马克,主要是改造铁路、高速公路、电信等基础设施,并采取税收优惠等办法,吸引私人资本参与东部的改造。
(四)德国联邦银行的特殊作用。
(五)德国的企业组织制度。
❷ 19世纪后期德国和英国的经济发展各有什么特点并分析其成因及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19世纪下半叶德国迅速崛起的原因是什么?
19世纪70年代德意志统一事业的完成,扫除了德国资专本主属义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障碍。
德国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德国经济的发展
19世纪后期在镇压工人运动的同时,推行福利化的社会政策,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对外推行稳健的“均势外交”政策,为德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❸ 二战前夕德国经济高速发展,那么为何还要发动二战
二战前夕,德国经济似乎已经发展得很好了。有几个数据,我们需要关注:
年均20%的经济增速;
工业产值占到整个资本主义的13.4%(1937年数据),高于英法,仅次于美国;
失业率逐年降低,1933年为20%,到1936年已经降到5.7%。
于是,一种思潮出现了,就是扩大势力范围,建立德意志人统治的经济区域,提供生存所需要的原料、粮食等物质。这种思潮影响了经济,也促使经济走向了战争的一面,乃至后来出现了希特勒争取“生存空间”的说法。总体来看,在经济危机面前,德国选择了战争的道路。表面上经济的恢复,并不是经济的真正发展,而是埋下了战争的伏笔。
❹ 德国在19世纪中后期迅速崛起的原因。
① 19世纪70年代德意志统一事业的完成,扫除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障碍。
② 德国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 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德国经济的发展
④ 19世纪后期在镇压工人运动的同时,推行福利化的社会政策,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⑤ 对外推行稳健的“均势外交”政策,为德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❺ 怎样理解德意志的独特发展道路
德国的统一是其历史发展的重大进步。它结束了德国政治上长期四分五裂的局面,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障碍,也为德国的向外扩张铺平了道路。此后不久,德国一跃成为欧洲强国,而法奥的削弱衰落,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但是,由于德意志的统一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的,普鲁士的旧制度、尤其是军国主义传统,被保留下来,加上容克地主掌权,这就使独立后的德意志帝国成了欧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
我毫不掩饰自己对德国这个国家以及德意志这个民族的尊敬,在我脑海中,有关德国的关键词有:诗人、啤酒、足球、古堡、莱茵河、战争、纳粹、希特勒、坦克、汽车……而德国究竟是怎样一个国家呢?
德国盛产诗人,歌德即是一例,诗歌是浪漫的代表;同时德国人又是刻板的代名词,德国人不会为了为了某人或某事而开特例,这一点不像东方的某些民族。而我思考的是,为何浪漫与刻板这对正负极能在德意志民族身上共存呢?这种矛盾在德国引以为豪的汽车工业中也得到了极好的表现,梅赛德斯-奔驰代表的是刻板,这种黑色的轿车代表了华贵、地位、品味,而宝马代表的是浪漫,这种大多是银色的轿车代表了自由、奔放和桀骜不驯,难怪“驾乘宝马”是他的广告词。
当这种矛盾融为一体、和谐共存时,德意志民族的众多优点即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放大。创新性加上严谨性使得德国人能够凭借自己的精湛科技引领世界进步,德国人在二战的一片废墟上,在一块分裂的国土上,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奇迹。东方人喜欢谈论日本的战后复苏,喜欢谈论韩国的“汉江奇迹”,其实我们不妨把目光向西转上六个时区,在那里也有一个奇迹,而这个奇迹在很多时候被人忽视了,其实这并不能算是忽视,也许是当世人发现这种奇迹发生在德国也就不是奇迹了。
德国人的顽强意志在于他的内敛,这种意志和这种内敛不同于日韩。日韩民众在大多数时间是内敛的,而当他们激发起奋进的勇气时,那种内敛也就不存在了,这种“由内到外”的转变,使得“外”比一般意义上的外向更加外向,也许用“激进”这个词会更加合适。在困难面前日本人喜欢头扎一条布带,高呼一声口号,握紧拳头,投入到工作中,这种劲头不由得让我联想起高喊“天皇万岁”或是“一亿玉碎”的军国主义分子。韩国人也大体类似,看看首尔蚕室体育场内的几万名“红魔”拉拉队吧,看看日本驻韩使馆前切指抗议的韩国人吧。德国人不会这样做,德国人大多数时间是内敛的,是低调的,犹如其生产的轿车一样,朴素、简约,但却很实在。德国人很少去喊口号,既不像日韩那样疯狂地忘我,也不像中国那样喜欢提出空洞的理论和不切实际的计划。德国人更习惯于订立一个缜密的计划,然后不折不扣地执行计划,最后将结果与计划相比较,做出评估,为下一个计划的制定做好准备。德国人似乎就是在计划中生活和工作的。而守时就是最好的例子,德国的城市公交是最有效率的公交系统之一,靠站的公交车不到时间是不会开走的,即使车上再也容纳不了一名乘客;而一旦到了时间公交车一定会开走,即使车上没有一名乘客,但站外有二十名乘客在等候。这就是德国人。
从前我一直认为德国人这样的生活方式一定会让生活变得枯燥无味,但我现在想明白了,真是因为这种有计划的生活方式,保证了生活的有序进行,保证了社会的高效运作,使得每个人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取社会资源,也最大可能的提高了生活的质量!
我们的毛主席有一句话很有意义:“凡事,就怕‘认真’二字。”德意志民族是可怕的,可怕在认真!
❻ 德国经济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德国西占区分别由英、美、法三国主持。三占区中,美国的实力最为雄厚,它的占领政策因而举足轻重,在很大程度上支配、影响了英法的对德政策。随着战后东西方关系的变化,美国统治集团逐渐将前苏联视为其控制欧洲和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和对手,为巩固在欧洲的地位,美国对德政策转向扶植德国。1947年1月1日,美英联合占领区(简称双占区)成立,这为整个西占区的经济恢复和经济改革开辟了道路。
同时,企业失去活力,生产无从发展,市面一片萧条,货币体系已经名存实亡,加之,广大人民群众渴望建立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这种形势的发展和人心所向为西占区的改革提供了很好的舆论基础。1947年,占领当局任命路德维希·艾哈德为双占区的“货币与信贷特别委员会”主席,具体负责筹划货币改革的措施,这标志经济改革的时机成熟了。
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即是艾哈德针对德国的病症所开的处方。
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包括五大要素,即:私有制下的自由市场竞争制度。在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中,私有制是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础,占主体地位,国家干预调节只是一种辅助形式。必要的国家干预调节措施必须始终保持与市场一致的原则。社会保障制度,主要通过社会保险制度和救济制度来实现。共同决定制度,通过立法手段保障工人在企业中的共同决定权力,即工人参与企业管理的决策。收入再分配措施。国家通过税收等手段对市场的初级分配进行再分配,以防止社会过度的两极分化,保障社会低下阶层的基本生活需要。
1948年6月进行了货币改革,把经济活动的组织、调整交给了市场,为治理通货膨胀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成为建立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起点。
币制改革和随后的税收改革、取消配给和放开价格改革及加强国家干预与社会经济秩序的改革,在短期内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很快扭转了西占区经济混乱局面。从1948年起,德国经济进入恢复和发展阶段。
1949年,阿登纳组成联邦德国的首届政府。继续推行已初见成效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即是在灵活适应市场行情的基础上,采用一种综合性经济政策的有机手段有计划地刺激经济。
与此同时,联邦德国还实行了一整套使人民消费需求得到满足、经济生活有一定保障的措施。由于这些措施的推行,联邦德国在1951年就完成了经济的恢复,实现了国民经济从战时体制转移到“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轨道上来的过渡,为往后经济迅速、顺利的发展打下了比较牢固的基础。
❼ 谁能介绍一下二战后德国经济崛起
战后德国经济的发展
条件:①与西欧其他国家措施基本相同。②其他的具体措施和内原因:
a.政局趋向稳定,推容行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义、实行非军事化。
b.美国的扶植,不仅保留雄厚的工业基础,还通过马歇尔计划提供经济援助。
c.政府强调经济按市场规律运行,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
d.高素质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创造了“经济奇迹”。
结果:50年代,德国经济进入繁荣时期。60年代联邦德国经济已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❽ 19世纪末,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越详细越好
第二次工业革命。普鲁士统一德国。俾斯麦的正确领导。欧洲其它列强之间的矛盾。
❾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德国经济发展为什么会赶超英,法
主要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美德和英法的经济发展:美德超过英法工业产值越据1、2,英法落后
简单的说是美德不断崛起后来居上,英法发展较慢相对落后.由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全面开展,美德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迅速采用新技术,发展生产力,使其经济技术实力不断增强.而英法两国拥有大量殖民地,凭借其殖民特权就可以获得大量利润,所以在新技术的采用上也就相对滞后,最后导致了他们霸主地位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