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国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最好可以分
美国发展经济的优势社会条件:
1、从科技与教育看: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人才济济。集中了全球顶尖高校,高等教育领先。科技积累多、产业链处于高端,基础雄厚,综合国力强;
2、经济方面:美国虚拟经济发达,是全球资本金融中心,美元还是世界货币;
3、地理环境方面:农业发达,资源丰富,地域广阔平坦,交通便利(水,陆,空),人口(劳动力)素质高,科技力量雄厚(科技发达),贸易物流业发达(有广阔的市场条件)。气候条件适宜。
❷ 美国旧金山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气候宜人;
交通便捷;
科技发达;
人才丰富;
创新文化和创新环境;
国防定货
❸ 从自然条件看美国发展农业有哪些有利条件
给你四个方向考虑,所有农业的自然区位都是这四方面.
地形:地形平坦
气候(包括光照,热量,降水,即光热水):光照充足,热量丰富.
河流或湖泊:一般与灌溉有关,美国就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灌溉便利
土壤:美国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土壤肥沃
一定要记得区分自然区位和社会经济区位!
❹ 美国硅谷发展的有利条件希望具体些,谢谢!
硅谷作为美国信息社会“最完美的范例”,“世界微电子之乡”,是美国最为成功的高技术开发区之一。硅谷不但开拓了新的产业,更重要的是开拓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模式:风险投资、孵化器、股份期权、科技园等。硅谷不仅是美国西部经济第二次开发的典型代表,而且还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高技术开发所效仿的对象。硅谷模式系列分析之一:产业发展美国硅谷形成的是一种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相关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群,是技术多元化的经济。硅谷中主导产业群主要有以下几类:计算机和通信硬件生产;半导体和半导体器材生产;电子元件生产;生物医学,包括生物制药,医疗设备和生命科学的研发;软件,包括软件发行商和软件服务;创意和创新服务业,包括技术服务和商业服务(比如人力资源和法律事务);综合艺术、设计和技术的有关的创造服务(比如图表设计、广告、营销);公司办公室,包括总部,分支机构和地方办事处。硅谷模式系列分析之二:企业活力集聚一批全球知名的高技术公司;同时,大量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也是硅谷创新活动的主体。硅谷集聚一批全球知名的高技术公司,出现了一批创新能力极强,甚至在某些高技术创新领域处于世界领袖地位的本土大公司。例如惠普、网景、英特尔、苹果、太阳微系统等世界级的大公司。硅谷模式系列分析之三:技术创新联邦政府对硅谷的研发投资增长迅速,企业仍是硅谷研发投入的主要来源。联邦政府研发经费对硅谷的大学、实验室和私人企业的投入支持了硅谷关键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硅谷地区的技术创新。在1993年至2004年之间,硅谷获得了136亿美元以上的联邦研发经费。硅谷企业非常注重研发,其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在10%以上。从1990年到2003年,硅谷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平均为11%左右,同期美国企业的平均水平为3%。硅谷模式系列分析之四:人力资源硅谷的研发人员占到硅谷总从业人员数量的10%以上,是美国平均水平的2倍。在硅谷,先后共有40多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当地大学为硅谷提供了大量的技术人才支持。硅谷所在地拥有包括世界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圣克拉拉大学和圣何塞大学在内的8所大学、9所专科学院和33所技工学校。重视人才的引进,是海外科技人才集聚创业最集中的地区。外籍人才居多是硅谷不同于世界其他地区的突出特点。硅谷是海外科技人才集聚创业最集中的地区。其中华裔和印度裔创办的高技术创业企业占到美国硅谷企业总数的23%。在硅谷的技术人员中,亚洲人占了60%,高技术人才中有33%是海外来源。硅谷模式系列分析之五:风险投资硅谷是风险投资的发源地,风险投资成为促进硅谷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硅谷地区成功发展的实践证明,风险投资是高技术产业和新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也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创业的催化剂。美国是世界上风险投资规模最大的国家,已占世界风险投资的一半以上,而硅谷地区吸收了全美35%的风险资本,美国几乎50%的风险投资基金都设在硅谷,目前硅谷的风险投资公司有200多家。硅谷模式系列分析之六:中介组织中介组织在硅谷的产业体系中扮演着关键的整合角色,促进了各创新要素的整合。硅谷专业中介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会计、税务机构、法律服务机构、咨询服务机构、猎头公司以及物业管理公司、保安公司等其他服务机构。 硅谷模式系列分析之七:硅谷文化硅谷几十年来形成的独特文化模式是它成功的最深刻而持久的因素。硅谷几十年来形成的独特文化模式是它成功的最深刻而持久的因素,是美国传统的民族特性如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创新精神等和现代文化在高科技时代的典型体现。硅谷创新文化体现在它鼓励尝试,容许失败,即允许失败(It’s ok to fail)的创新。正是因为这种精神,人们才去不断地尝试,硅谷才诞生了许多企业家、发明家和创业者。硅谷模式系列分析之八:政府支持政府采购对硅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尤其是新兴产业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美国政府颁布“采购美国产品法”,政府对信息产品,尤其是对原创性产品起到了很大的支持作用。据统计,1955年至1963年期间,硅谷半导体产业35%到40%的营业额来自于政府采购。此外,政府通过研发投入和相关政策促进硅谷技术发展。政府对基础的、符合国家科学发展的研发给予直接的资金与各方面的投入。除了国家政府的支持,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也对硅谷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硅谷所在的加州是“技术之州”,有明确的科技政策,如鼓励政府内部和政府外部的研究发展工作,设立科学技术办公室(1973年),鼓励发展教育尤其是技术教育,设立如“四城市计划”等与地方政府机构间的联系机制以及直接的金钱资助等。 (来源:长城战略咨询)
❺ 美国之所以成为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的有利条件
这个得从二战以后开始看,二战以前美国还不是资本主义最发达国家,那时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比如英法还统治世界,所以说得从一下几个角度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有全面的优势。在完成了由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转变之后,美国经济从50年代起在上述优势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持续增长。
美国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优势地位的保持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战后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是表现在采取工业国有化的形式,而是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对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进行干预。其主要特点是不断地依靠增加国家预算中的财政支出,依靠军事定货和对垄断组织甚至中小私营企业实行优惠税率来刺激生产,增加社会固定资本投资。
美国政府在战后对经济干预还表现在为了维持高出口水平,一方面在“援外”项目下通过国家购买进行出口,另一方面对某些美国产品的出口实行补贴。此外美国政府还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科研和教育网点,推行社会保障政策等,在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具有一系列新的特点。首先从50至6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个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之为“黄金时代”的时期。战后美国经济增长出现“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为:一、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加强了干预;二、为应付冷战而加强的国民经济军事化极大地刺激了经济的增长;三、战后技术革命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四、利用战后的经济优势地位,扩大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充分利用国外的廉价资源,其中特别是石油资源,从而极大地获取高额利润;五、战后美国的国内政治局面相当稳定。其次,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重心逐渐地向西部和南部转移。再次,现代跨国公司在美国兴起。现代跨国公司首先在美国获得空前的发展,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最后,战后美国的经济危机的烈度大大减低。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60年代末,美国没有出现过1929至1933年那样的经济大危机,但是曾经经历过5次经济衰退(或者可以说发生过5次一般的经济危机)。虽然战后美国经济并没有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固有的周期性循环,经济危机或经济衰退依然相隔一段时间就要出现一次,但是经济危机的烈度都不很大,比如工业生产下降幅度基本在百分之十以下,只有一次在13.5%,但恰恰这一次持续的时间最短。另一方面,战后美国政府对经济危机都实行了一系列凯恩斯主义的反危机手段,即运用赤字财政,通过膨胀通货,刺激总需求,从而抑制经济危机的破坏烈度,避免大量的企业在危机中倒闭,同时控制失业率的急剧攀升,稳定社会秩序。当然美国政府的这些国家干预的办法,在解决危机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国债大增,通货膨胀有增无已,以至积重难返,对70年代的美国经济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
美国政府的国内施政纲领
(一) 罗斯福的“新政”
背景:①面对1929年严重的经济危机,胡佛政府无力扭转经济颓势。②人民的不满情绪高涨,全国上下要求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的政策,迅速改善经济状况。③罗斯福以“新政”为竞选口号,赢得了广泛支持,击败胡佛,成为美国的第32任总统。
目的:尽快摆脱经济危机,实现经济复兴,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内容:①金融方面,下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的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②工业方面,通过工业复兴法,要求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规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③农业方面,奖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④社会福利方血,救济失业的同时,积极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特点:①政府对经济实行全方位的干预。②避免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③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二) 杜鲁门的“公平施政”纲领
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突然逝世,副总统杜鲁门继任美国总统。在战争取得胜利之后,杜鲁门总统面临一系列国内棘手的问题。首先军队的复员带来了巨大的就业问题,其次军事合同的取消带来了严重的失业问题。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杜鲁门政府深感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战后的就业问题,否则社会矛盾就会激化,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的转变就不能顺利实现。
杜鲁门政府解决战后一系列国内问题的重要举措就是提出“公平施政”纲领。“公平施政”纲领的核心是通过立法保障美国普通公众的经济权利。“公平施政”纲领的实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最重要的一项立法就是1946年通过的“就业法”。这项法令规定联邦政府必须负责维持“最大限度的就业、生产和购买力”,以避免再次出现30年代曾经出现过的大规模失业。由于“就业法”强调了美国联邦政府对维持就业,向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的法律义务,因此被美国的经济史家认为“也许是20世纪一个最富有历史意义的经济法。”在“就业法”实施之后,美国政府加强了对复员军人的安置,加速了军事工业转为民用工业的步伐,经过两年的努力,使美国实现了由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的调整而没有出现动乱的局面。但是也就在“公平施政”纲领实施的第一阶段,由共和党控制的美国国会通过了参议员塔夫脱和众议员哈特莱共同提出的对付工人运动的法案。该法案规定禁止支援性罢工和组织纠察队,也禁止政府的企业工人罢工;企业主可以雇佣非工会会员,并有权要求工会赔偿因违法罢工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杜鲁门总统从他的“公平施政”政治理念出发否决了这一法案,但是参众两院先后都以2/3以上的多数再度否决杜鲁门总统的否决,使该限制工会权利的法案终于成为美国的法律。
杜鲁门政府的第二阶段“公平施政”纲领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杜鲁门的第二届总统任期内,美国的最低工资额从原来的每小时40美分提高到了75美分,养老金的领取者增加了1000万人,在6年内为低收入者建造80万套住宅的法案也获得通过。但是,由于当时美国国会的参众两院由保守的共和党控制,因此该阶段杜鲁门提出的许多“公平施政”法案没有被通过。不仅杜鲁门的废除“塔夫脱-哈特莱法”的诺言未能实现,而且建立健全的全国医疗保险制度的设想也没有变成现实。至于在真正保障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其中特别是保障少数民族权利方面则更是“一纸空文”。
(三) 艾森豪威尔的“中间道路”
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美国共和党在相隔20年之后重返白宫。在1952年底的大选中,提出结束朝鲜战争口号的共和党候选人艾森豪威尔击败民主党候选人史蒂文森,当选为美国第34届总统,接着1956年艾森豪威尔连选获胜,使共和党能连续八年执政。
虽然艾森豪威尔是共和党人,但是这位二战期间的名帅,战后担任过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新任总统却懂得,不能走共和党的极端自由放任的保守主义老路,完全否定过去民主党政府的国家干预政策,因为这不仅关系到美国国内千家万户的福利,而且也关系到美国能否通过“外援”在全世界维持霸权(“外援”需要联邦政府出资)。由此,艾森豪威尔政府实行了一条介乎国家干预和自由放任之间的“中间道路”,艾森豪威尔将这样的政策称之为“新保守主义”或“有生气的保守主义”。在艾森豪威尔的8年执政时期,共和党政府基本上沿袭了前民主党政府的社会经济政策,在某些方面还有所扩大。根据1954和1956年的有关立法,美国国内被纳入社会保障系统的人增加了1000万,丧失劳动力的人也可以得到政府的救济。尽管国会拒绝了总统提出的关于联邦政府参与全国健康保险计划的要求,但是艾森豪威尔政府在公共卫生和医疗项目上的开支依然稳步增加。据统计,从1950年到1960年,美国全国社会福利的开支从230亿美元上升到532亿美元,即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9%上升到10.5%。在教育方面,艾森豪威尔政府利用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使美国人痛感科技和教育已经落后的时机,促使国会通过了国防教育法,对大学生提供长期低息贷款。
(四) 新边疆”和“伟大的社会”
1960年底,民主党在总统竞选中击败共和党,民主党候选人约翰·肯尼迪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1961年肯尼迪上任后,提出要开拓美国的“新边疆”,希望在空间技术上赶上苏联,并且在其他的科技和经济领域保持美国的领先地位。肯尼迪所谓的“新边疆”,不是地理概念,而是指新的领域和新的挑战。开拓“新边疆”就是要利用美国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去开拓新的领域,迎接新的挑战。在“新边疆”政策的指导下,美国政府提出了登月方案,增加了对科研和开发的政府投入。与此同时,肯尼迪政府还提出了反经济衰退计划,并且促成国会拨款4亿美元去帮助国内的贫困地区。在住房和城市建设方面,肯尼迪政府也尽力投入资金予以改善。这一系列“新边疆”政策的措施导致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大增,推行长期赤字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发展亦成为肯尼迪政府的经济纲领。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在准备投入下届总统竞选时,在达拉斯遇刺身亡,副总统约翰逊继任,在次年的总统竞选中,约翰逊竞选连任成功。约翰逊政府的国内施政纲领延续了肯尼迪政府的路线,他提出的纲领性口号是建设“伟大的社会”。在约翰逊继任总统之后不久,1964年5月22日,他在密西根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出:我们不仅有机会,走向一个富裕、强大的社会,而且有机会走向一个以人人富足和自由为基础的伟大社会。为此必须消灭贫困和社会歧视。”为了建设“伟大的社会”约翰逊政府不遗余力地促使国会通过了一系列立法,其中包括“经济可能性法”,“阿巴拉契亚地区发展法”,“公共工程与经济法”等。虽然约翰逊政府在教育、解决失业、提高最低工资等方面做了许多事,但是由于约翰逊政府在越南战争中不断升级,国防开支急剧增加,因此解决美国贫困问题的“伟大社会”的目标并没有真正实现。
在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时期,美国的黑人民权运动日益高涨。在美国,对黑人的种族歧视根深蒂固。二战后美国黑人要求取消种族歧视的斗争骤然兴起。50年代美国最高法院迫于社会舆论,宣布“在公共教育方面是不能允许‘隔离但平等’的原则存在的”,因此裁定将白人和黑人分开来受教育的法令是违宪的。但是美国南方依然在学校、公共汽车的服务等方面实行种族隔离。
(五)里根的“经济复兴计划”
在1980年11月美国的大选中,共和党候选人里根以压倒多数获胜,当选为美国第40任总统。1981年2月5日晚,里根在向全国发表的电视国情演讲中提出了“经济复兴计划”。该计划长达300页,其主要内容为:压缩联邦开支,大幅度降低个人和企业的税率,减少政府对企业经营所设置的各种规章条例,制订稳定货币的政策等。很明显,这项计划的理论基础来自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的学说。该计划的推出标志着美国政府经济政策的重大转变,即从凯恩斯主义的干预性膨胀政策向自由放任性紧缩政策转变。从30年代罗斯福新政开始,美国历届政府都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实行大政府、高税收、多规章、大开支的政府干预经济政策。里根上台后,美国政府开始根据他的“经济复兴计划”,运用与凯恩斯主义不同的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的理论,实行小政府、低税收、少规章、小开支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里根强调,只有通过减税,放松管制,才能提高自由企业在自由市场中的经济性,才能以此来打破美国经济的停滞局面,恢复美国经济的增长能力。
总之,里根政府“经济复兴计划”的基本原则就是:减税、减规、减开支和节制通货流量。这些来自于供应学派和货币主义的经济复兴原则被人们称为“里根经济学”。
想找到更具体的材料,可以看http://ias.cass.cn/
❻ 美国五大湖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自然, 地形较平坦
水源充沛
资源丰富(铁)
土肥(黑土)
纬度较高,寒潮,虫害少.
纬度高,年温差大,有利于版作权物的有机质积累
社会,经济基础,农业基础,工业基础.....
多河流,航运
❼ 从自然条件看,美国中部地区发展农业有哪些有利条件
美国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自然条件: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降水适中,水热条件适于栽培多种农作物;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和大规模经营。 社会经济条件:商品经济发达,经济效益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因素;交通运输发达;先进的科技与发达工业为美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力的保障。
❽ 美国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
其实美国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在于生产,目前美国的状态一直采用低端进口,高端自产,那么低端的需求是非常大的,所以美国发展经济是需要各方面的调整。详细太多了
❾ ⑴、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第一、美国本土基本没受战争影响,整个战争期间都在大发其财,积累够足;第二、战后重建,靠战争积累底蕴深厚;第三、货币。。。第四、战后抢来的人材及技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