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中国国际经济发展局

中国国际经济发展局

发布时间:2020-11-25 00:06:10

1. 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局国际发展中心什么时候重组完呢

1、东南亚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连接三洲(亚洲、非洲、大洋洲)、两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长约900公里,最窄处仅37公里,是东北亚经东南亚通往欧洲、非洲的海上最短航线和必经通道,历来为兵家和商人必争之地。2、独立后,新加坡政府采取了适合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工业战略,其工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一、劳动密集阶段由于独立初期,新加坡失业率高达10%,劳动力成本低廉,同时鉴于新加坡是印尼、马来西亚两地的主要转口贸易中心和加工中心,新政府首先采取了发展出口导向型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方针,主要行业为传统手工业,如软饮料、砖土陶瓷、玻璃、印刷、木材、橡胶,之后又发展了纺织、电子零部件等产业。政府为此采取了改善基础设施、实行税务优惠、鼓励本地投资创业、提供银行与贷款服务等措施,此外将1961年就成立了的经济发展局的主要职能定为“招商引资”,为新加坡走出独立初期的经济困境起到了重要作用。进入70年代后,新加坡政府开始注重发展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力求最大限度解决失业问题,实现全民就业,因此开始大力提倡工业自动化,加强了在造船修船业、炼油厂等方面的建设。这期间,新政府设立了裕廊镇管理局,开始工业园区和厂房的开发建设,开始大量吸收外资、特别是来自跨国公司的投资。此外,政府海将部分私人企业无法经营的公司收为国有,如新加坡航空公司、海皇轮船公司、三巴望造船厂、新加坡发展银行等。工业化的进步带来新加坡经济状况的全面改观。此间,新加坡经济平均增长10%,到1979年,新加坡失业率已从1965年独立时的10%下降到3.3%;制造业占GDP的比重由1965年的15%上升到27%。 二、资本密集阶段。80年代初期,随着新加坡经济基础逐步稳固,新政府开始着手重组经济结构,将制造业朝着高附加价值、更加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化。此外,研发、设计、工程、信息科技等行业逐步兴起。吸引到了以国际著名跨国公司为投资主体的电脑、电脑附件制造业以及石化制造业陆续落户新加坡。为经济顺利转型,新政府提出“自动化、机械化、电脑化”发展方针,开始重视通过教育和培训开发人力资源,政府鼓励高附加价值和技术密集型投资和发展高附加价值服务业等。此间的1985年,受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新加坡经济曾一度萎缩了1.6%,但平均增长率仍高达6.8%,技术工人比率上升至22%。 三、技术密集阶段。1986-1998年是新加坡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鼎盛时期。此间,特别是进入90年代,新加坡已经完全跻身于亚洲新兴工业国的行列。新加坡已经具备整体商务开发能力,即从研发到产品设计与生产,到国际销售一条龙作业的能力。新加坡政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90年代先后拨款60亿新元,作为国家科技发展计划,发展高科技基地。电子业已发展为本地制造业的龙头,到2000年其产值已占据新制造业的48%,电子产品出口占国内产品出口的55%,新加坡已是全球重要的集成电路、芯片和磁盘驱动器的生产基地。此外,西方五大石油公司完成在新加坡的投资,使得新加坡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此外,还有石化和工程公司得到了强有力的发展和壮大。鉴于新加坡在金融(银行、保险、会计、律师、审计)、交通(快捷的空运、海运和高效的港口)、商业、酒店餐饮等服务业取得了同步的快速发展,被公认为东南亚地区的金融中心、运输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跨国公司落户新加坡的数量超过5000家,许多具有地区总部职能。新加坡政府正式确定将制造业和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双引擎。在大力发展国内经济的同时,新加坡政府号召商家到海外发展,寻找扩大商业空间。此间,新加坡经济增长平均达到8.5%;金融和商业服务占GDP的份额由1986年的20%上升到26%;高科技产品出口1998年达到620亿新元。 四、知识密集阶段。从90年代后期开始,以信息产业为中心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学习纽约纳斯达克,代表科技股的新加坡自动报价股市场开始运作。为寻求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新政府正提倡研究生命科学,并投下巨资支持本地科研单位勇于创新。3、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新时期的中国外交将服务于这一目标,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核心是和平与合作。中越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在两党、两国领导人的亲自关心和推动下,中越关系正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发展同越南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两国和两国人们将永远做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近年来,越中关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达到新的高度。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演变的背景下,越中加强团结与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越南政府和人民将继续按照两国共同确立的方针推进越中友好、深化全面合作。越南领导人赞扬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丰硕成果,高度评价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并表示希望两国进一步加强就地区和国际问题的磋商和合作。1.东南亚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连接三洲(亚洲、非洲、大洋洲)、两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长约900公里,最窄处仅37公里,是东北亚经东南亚通往欧洲、非洲的海上最短航线和必经通道,历来为兵家和商人必争之地。2.新加坡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五个历史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站在全球的角度审时度势,适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围绕各个时期的产业定位招商引资,形成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辐射全球的支柱产业。江西这几年面貌一新,经济提速,城市变样,人心思上,出现了周边省市刮目相看的“江西现象”,其主要原因,就是得益于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的世界眼光,确立了“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工业化为核心”的新思路,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低成本优势、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主动接轨长珠闽,积极融入全球化,致力于建设“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丰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的主要举措,就是发挥紧靠省会南昌的交通区位和能源优势,进一步提高开放度,始终盯住丰城以外的世界,用世界眼光捕捉丰城进入全省、全国、全球经济分工与合作的产业发展机遇,立足丰城的实际,着力培育能源、建材、冶金、机电、新兴塑业五大支柱产业。3.越南和中国于1950年1月18日建交。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传统友谊源远流长。在革命斗争中,中国全力支持越南抗法、抗美斗争,两国在多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70年代后期,越中关系恶化。1991年11月,越共中央总书记杜梅、部长会议主席武文杰率团访华,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此后,越中关系全面恢复并深入发展。两国领导保持频繁互访和接触,先后发表的四个《联合公报》和三个《联合声明》。1999年,两国领导确定了新世纪越中关系框架:“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在2000年的《关于新世纪全面合作的联合声明》中,两国对发展双边友好合作关系做出了具体规划。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发展同越南的关系。1999年12月30日,两国签署了《陆地边界条约》,对两国陆地边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有重大意义。2000年12月25日,两国签署了《北部湾领海划界协定》和《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这两个协定于2004年6月30日开始生效,为北部湾营造和平稳定的环境,也为推动越中两国睦邻友好与全面合作关系发展创造条件。中国是越南的第三大贸易伙伴。2003年,双方贸易总额为46亿美金,与2002年同比增长42.0%。来华越南留学生总数为3487名,同比增长49.3%。中国是越南最大的国外路游客来源地。两国的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全面开通。2004年5月20日,越南政府总理潘文凯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双方就如何深化两国的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关系广泛地交换意见。

2. 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局是什么单位隶属于哪个主管单位

1.简介

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局是1988年4月经国家批准成立的国家事业单位。2009年2月进行重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发经济技术产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对外经贸合作;新农村建设服务,招商引资与金融投融资服务;科技经济信息、情报交流与合作;相关产业与技术交流;相关社会服务;

网站http://jjhzj.mofcom.gov.cn/

2.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事务局下设17个处室:办公室,综合审计处,行政财务处,制度监督处,技术经济咨询处,项目预算管理处,资审管理处,招标管理处,东盟南亚处,亚洲处,东南非处,中非处,西非处,西亚北非欧洲处,美洲大洋洲处,审价管理处,信息化管理处。

3. 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局是什么单位隶属于哪个主管单位

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局是1988年4月经国家批准成立的国家事业单位。2009年回2月进行重组。答

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发经济技术产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对外经贸合作;新农村建设服务,招商引资与金融投融资服务;科技经济信息、情报交流与合作;相关产业与技术交流;相关社会服务;等等。

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局具备广泛的战略资源和人才、服务、金融优势。近些年,尤其对国内外新能源及环保类项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开发。

4. 国际贸易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

(复制粘贴型回复)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撰著的《2003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一书,已由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李晓西主持的商务部(原外经贸部)委托的重点研究课题的成果。作者沿用世界银行发布研究报告时数据前移两年的惯例,对截至2001年底的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进行了调查和评估测度,填补了国内在这方面研究的空白。该书的突出特色表现在:
第一,客观确定市场经济的标准,并对中国市场经济现状进行了评估。市场经济有其内在规定性,但它又是以丰富多彩的现象表现出来的。各国经济基础、文化传统和发展阶段不同,市场经济的形式甚至部分内容也必然不尽相同。我们既不能因差异而否定市场经济标准的客观存在,也不能把市场经济标准绝对化、简单化。该书从国内外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出发,借鉴美国、欧盟、加拿大反倾销对市场经济标准的法律规定,得出了5条带有共性的市场经济标准。第一,政府行为规范化,即资源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使用和定价由市场决定,政府尊重和保护经济主体在经营方面的自主权,对企业公平对待。第二,经济主体自由化,即企业产销活动的行为是市场化的。第三,生产要素市场化,即生产要素价格由市场决定。第四,贸易环境公平化,即市场交易活动是自由的,市场基础设施、市场立法和司法健全。第五,金融参数合理化,即利率和汇率由市场形成,企业换汇及存汇方式有自主权等。
对照这五条标准,该书认为,从政府作用上看,中国的政府职能已从服务于计划经济转向服务于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政府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具体经营活动。从企业权利与行为看,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非国有经济成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从投入要素看,生产资料市场逐步建立,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稳步发展,技术市场、信息市场逐步形成。商品、生产要素和服务品的价格绝大多数由市场形成。从贸易环境看,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已基本建立,自由交易的机制正在形成,中介组织的发展明显加快,市场的管理与监督不断改善与加强。从金融参数看,我国正在推进这方面的改革,利率正在市场化,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正有效地发挥着作用。这意味着我国已经是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
第二,全面评估中国市场经济的量化程度。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市场经济地位是反倾销调查确定产品倾销幅度时的一个重要概念,因此,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对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做出明确的量化认定已成为当务之急。该书借鉴国际测度思路和方法,测算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到2001年底已达到69%,认为中国是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而不是一些国家所说的“非市场经济国家”,从而客观公正地反映了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

5. 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国际和国内原因是什么

一、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国际背景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了巨大的外部冲击,这种冲击随着后危机时代的到来正在变得越来越强烈。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面临难得的国际环境机遇。 
(一)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有外部压力,但也存在将外部压力转变为动力的机遇。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从根本上说是对全球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因此,后危机时代的全球性主题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中国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外部压力,但也存在将外部压力转变为动力的巨大机遇。……
(二)中国对全球生产网络的依附性和所处全球价值链低端的现状担忧。以产品内在国际分工为主要特征的新国际分工体系既强化了中国对全球生产网络的依附性,又凸显了中国在新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价值链地位的长期低水平徘徊。要从根本上提升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乃当务之急。新国际分工格局中,中国仍处于“微笑曲线”谷底,面临全球生产网络的“融入陷阱”和国际价值链的“提升陷阱”,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面临根本性挑战。 
(三)全球金融危机引发新国际分工体系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全球金融危机既引发新国际分工体系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又使各国同时面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各国的国际分工地位面临重新洗牌。在后危机时代新国际分工格局嬗变的过程中,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必由之路,也面临难得国际环境机遇,如能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定将事半功倍。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国际分工体系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而深刻的变革,使新国际分工体系正在形成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各国的国际分工地位也将面临重新排位。在后危机时代及新国际分工格局的重构过程中,各国将同时面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难题。所有这些都将使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国际环境变得相对宽松和有利。
二、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国内背景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不适应性和内在缺陷正在日益凸显,不仅经济发展方式本身不可持续,而且也不能适应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方式面临根本性转变的形势。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压力正在转化为内在动力。
(一)外源性、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自身的缺陷日益显现。
(二)外源性、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的不适应性正在凸显。
(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部压力正在转变成内在动力。
受字数限制,上述供参考。

6. 关于中国经济走向是怎样的

立足持久战,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

会议着眼中长期,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安排——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面对中长期问题和挑战,发挥“中国制造+中国消费”的超大规模融合优势,构建完整的内需循环体系,以国内大循环带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对于把握机遇、破解矛盾,更好掌握发展主动权具有重要意义。

(6)中国国际经济发展局扩展阅读:

中国经济走势的相关内容:

1、要瞄准中长期发展的制高点增加有效投资,通过加强“新基建”,抓住产业革命新机遇,既能提高供给质量,也能为经济发展积蓄力量。

2、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要围绕农民进城就业安家需求等,加强城市短板领域建设,释放更大内需潜力。

7. 中国如何应对国际经济趋势,发展自身经济(1000字)

中国经济现在应该做什么
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了最新的数据预测,用购买力评价(PPP)测算的2014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而位居全球首位,尽管这一说法是否客观有待评估,但中国经济体量的快速飙升是不争的事实。
同时,当前中国进出口总额位居全球首位,中国承载全球制造业大国的地位,预示中国经济与全球的关系日益密切,全球宏观经济波动将影响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凭借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而取得了较快发展,而近年来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的剧烈波动,促使中国面临产能过剩等较大挑战。
为此,当前中国力推全面深化改革,但改革的渐进性促使改革红利短期难以大幅释放,在此背景下,全球经济持续分化可能促使危机以来中国面临的动荡的国际经济环境“常态化”,成为中国经济最大不确定性因素。
全球持续分化构成中国经济最大不确定性
观察2014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尽管全球经济保持复苏增长态势,但主要国家经济增长分化的现象未见改观。美国经济在一季度下滑之后出现反弹,日本经济改变复苏态势而重陷负增长,欧洲经济自金融危机以来长期处于疲软状态。
相比发达经济体的表现,危机以来拉动全球经济增长主引擎新兴经济体也呈现减速分化现象,中国主动调低经济增速以实施深层次的结构性改革,巴西经济出现负增长,俄罗斯经济由于大宗商品景气周期调整及乌克兰地缘政治问题等因素交织而陷入衰退的风险上升。
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增长分化预示全球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而且,今年全球经济仍面临较多不确定性。乌克兰局势升级引发欧美与俄罗斯之间的双向制裁可能对全球经济产生负向溢出效应,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日本经济前景具有不确定性,这些构成全球经济减速压力。
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逐步退出可能引发部分新兴经济体国际金融风险升级,同时促使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加剧,国际经济环境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复苏增长分化的局面将继续延续。从下面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表现来看,也支撑这种观点。

8. 我国加入了哪些国际组织

我国加入的国际组织有: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等。

1、世界贸易组织

1995年7月11日,世贸组织总理事会会议决定接纳中国为该组织的观察员。中国自1986年申请重返关贸总协定以来,为复关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进行了长达15年的努力。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

2、联合国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大常任理事国有:美利坚合众国、俄罗斯联邦、大不列颠与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法兰西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71年10月25日恢复合法席位。

3、上海合作组织

简称上合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于2001年6月15日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

4、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

简称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1991年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中国台北和香港(1997年7月1日起改为“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5、博鳌亚洲论坛

由25个亚洲国家和澳大利亚发起,于2001年2月27日在海南省琼海市万泉河入海口的博鳌镇召开大会,正式宣布成立。海南博鳌为论坛总部的永久所在地。

(8)中国国际经济发展局扩展阅读:

1、国际组织分为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间组织,也可分为区域性国际组织和全球性国际组织。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有联合国,欧洲联盟,非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世界贸易组织等,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有国际足球联合会,乐施会,创行,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国际红十字会等,各种国际组织在当今世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博鳌亚洲论坛作为一个非官方、非盈利、定期、定址、开放性的国际会议组织,博鳌亚洲论坛以平等、互惠、合作和共赢为主旨,立足亚洲,推动亚洲各国间的经济交流、协调与合作;同时又面向世界,增强亚洲与世界其它地区的对话与经济联系。论坛年会一般会在每年的3月底或4月举行。

9. 中国怎样才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

影响和决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和平与发展问题。谋求和平与发展,促进合作与进步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和平与发展是相互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维护和平的重要基础。

影响和平的因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它们四处插手,干涉别国内政,导致局部战争此起彼伏;国际恐怖主义危害着人们的安宁生活;贫困、环境恶化、毒品等问题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日益扩大。因此世界的和平局面是不稳定的。
影响发展的因素: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落后、贫困、债务的阴影仍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国家间的贫富悬殊依然严重。
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其首要宗旨之是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
在国际安全方面:
①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我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②作为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一个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安全事务,在国际裁军和军控方面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③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160多个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和平外交关系,同绝大多数邻国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了边界问题,维护了周边的和平与稳定。
在经济建设方面:
①我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连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为全球经济带来了无限商机和活力,让其他国家也分享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有力地推动了各国之间的对话与合作。
③我国政府积极推动与国际社会在扶贫领域的合作和交流,为世界范围内缓解和消除贫困做出了贡献。
在文化建设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华文化在走向世界、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中,显示出勃勃生机。
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例如:中国军人参与国际维和行动;APEC组织上海会议;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举办;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召开等。
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机遇: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打不起来,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条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为我们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赢得了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有利条件。
挑战:我国在经济、科技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我国自身建设也存在不少困难,如资源、人口、环境等问题相当严峻。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我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我国的和平和发展对世界作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中坚力量也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自由的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的崇高事业。

中国的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经济全球化主要体现在: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投资全球化、区域性经济合作。
利:①经济的全球化使各国和各地区间的资本、资源、科技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技术和信息的全球共享,有利于提高国际合作的质量,促进各国经济的合作与发展,推动全球经济增长;②经济的全球化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的良机。
弊:①加剧了国际竞争,使竞争更加激烈和残酷。②各国在分享全球化的成果,发达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占有较大的优势,而发展中国家要获取同样的利益,则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危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积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战争给人类带来哪些严重危害:
①战争对人类生命造成极大的摧残和伤害;
②战争消耗大量的资源,造成可怕的环境污染,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严重威胁到附近地区居民的生命健康,甚至人类的生存;
③战争造成极大的财产损失,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
④少年儿童是战争最大的受害者。

为什么要热爱和平:
①和平的世界才是美好的世界,和平的世界才是人类栖息的家园;
②只有维护和平,人民才能幸福,人类社会才能文明发展。

人类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哪些努力:
①世界各国领导人、各种国际组织与志愿人员为人类共同创造和平、美好的未来而呼吁、奔波,他们无私地奉献者,甚至为和平付出了生命;
②为了维护世界的持久和平,建立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国际社会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
③联合国在协助解决国际危机和解决长期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局势趋向缓和,但局部战争一直没有停止,威胁和破坏世界和平的因素,如核武器扩散、恐怖主义、霸权主义等依然存在,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仍需要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当今世界各种矛盾冲突、战争的根源是:国家利益的争夺,民族文化的差异,不同信仰和意识形态的隔阂。

如何解决国家和民族的争端:
世界各国各民族唯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协商、加强合作,以和平而不是战争的手段解决争端,世界才能和平稳定,人类文明才能繁荣进步。

全球性问题:
①人口压力;
②环境污染;
③资源枯竭;
④安全威胁;
⑤发展失衡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不是哪一个国家、哪一些人单独努力就可以做到的,它需要世界各国人民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贫困仍然是当今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突出问题:
①在我们的世界上,还有一些贫困人口需要关爱与帮助;
②世界上依然存在严重的贫富不均,贫困、落后、债务依然困扰着一些国家。

造成一些国家贫困的原因:
①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自然灾害是造成一些国家落后的主要原因;
②战争和动乱;
③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历史上长期饱受殖民国家侵略扩张和殖民掠夺。

贫困和落后的危害:
①让世界贫困人口受到饥饿、疾病的威胁;
②是导致国际形势动荡不安的一个重要因素;
③贫富悬殊不断扩大,直接威胁到世界各国的稳定,严重阻碍着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为了共同发展和消除贫困,世界各国应作出怎样的努力:
大多数国家都把消除贫困作为本国的首要发展目标。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贫困现象仍然突出。中国为减少世界贫困人口作出了巨大贡献。
①需要发展中国家进行大胆改革,承担起发展本国经济的主要责任(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努力);
②需要国际社会加强交流,扩大互利合作,尤其需要发达国家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对发展中国家公平开放市场,减免债务,通过增加资金和技术援助,提高发展中国家自我发展的能力(发达国家承担起应有的义务和责任);
③世界各国、各地区必须携起手来,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促进全人类的共同发展,才能最终实现消除贫困的目标;
④在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努力实现各国之间的互惠、共赢和共同繁荣。

青少年怎样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①生活在开放的全球化时代的青少年,应树立和培养平等、开放的国际意识,与世界各国人民和谐共处、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努力开创共同发展的道路;
②学会沟通,学会用和平的方式解决矛盾和争端;
③学会接纳多元文化,学会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习俗,互相理解、彼此沟通;
④要从小学会关心全球性问题,学会爱;
⑤积极行动,主动参与,伸出援助之手,给世界人民以力所能及的关怀。

阅读全文

与中国国际经济发展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