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样看待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
现在,在国内外新的经济环境背景下,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下降的换挡期。经济增速下降具有惯性,由此,经济增长由过去经常冲出上限转变为要守住下限,对下限的把握成为宏观调控中的突出问题。那么,在当前和未来5年左右的时段里,经济增长的适度区间究竟应把握在什么范围呢?从现实国情出发,为了容易形成共识和容易在宏观调控实践中把握,一种选择是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经济增长率和物价上涨率的预期目标为参照系。今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期目标为7.5%,可作为适度区间的下限。从实践看,今年第二季度GDP增长率降到7.5%,有进一步下滑的危险,宏观调控就实施了一系列“微刺激”政策,托住了底。关于适度区间的上限,可从物价上涨率把握,也可从经济增长率把握,而二者一般是密切相关的。根据过去30多年的历史数据计算,在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条件下,相对应的GDP增长率为8.93%;在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条件下,相对应的GDP增长率为9.13%;在居民消费价格涨幅4%条件下,相对应的GDP增长率为9.32%。借鉴这一历史数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的预期目标为3.5%,相对应的GDP增长率大体为9%。因此,可以把GDP增长率9%作为适度区间的上限。
经济增长的适度区间把握在7.5%—9%,表明我国经济已从高速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其含义是:
第一,从世界范围看,7.5%的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然是较高的速度。
第二,从国内看,与过去30多年实际经济增长趋势曲线8%—12%区间相比,下限由8%下降到7.5%,下降0.5个百分点,上限由12%下降到9%,下降3个百分点。7.5%—9%的区间可称为中高速增长区间。这体现了我们主动将经济增长速度降下来一些,使经济发展更加注重转方式和调结构,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三,我国经济增长刚刚从过去30多年经常冲到10%以上的高速路走下来,社会各方面(政府、企业、居民个人等)都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如果经济增长率过快、过急地大幅度下降,不利于转方式、调结构,不利于稳定市场预期。经济增长先从高速转入中高速,分阶段地逐步下降是有利的。
第四,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正在向纵深发展,国内市场和需求的回旋余地很大,加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推动,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转变政府职能,我们有条件实现经济的中高速增长。
⑵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
不稳定肯定有,回想一下资本主义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很多地方相似。但只要认真对待不稳定,把不稳定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就能继续发展。
⑶ 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哪一段时间!
自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发展态势,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的一段黄金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三个增长周期,当前中国经济转入了周期下行阶段。
但是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格局没有改变,经济的内生活力与增长动力并未衰减,过去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基本因素没有发生变化。
⑷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表现是什么
动力强劲,不同领域都有所突破,人均收入迈入发达国家水平,参与世界性的经济活动更显重要。仅代表个人观点。
⑸ 中国经济将从高速增长进入到高质量发展时代了吗
据报道,在10月21日举行的新闻记者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经济的航船还将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中国经济还将谱写新的篇章,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到高质量发展,是划时代的变化。
分析人士表示,中国正在进入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发展时期,未来中国会进入改革深化期、转型攻关期、新动能全面发展期,现代化经济体系核心内涵就是更注重质量和效益,需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创新等工作。
相信通过十三亿人的努力,一定可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 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⑹ 中国经济发展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吗
现在我国经济的速度明显放缓,但这不是一件坏事,因为我国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的任务,只有产业结构升级,我国才能在国际分工中取得更有利的地位
⑺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1.有强有力的政府和制度保障经济发展的环境,这一点是从建国以来就有的优专势,也是极其重要的一属点。
2.非常有效地利用了落后的优势,就是后发展的优势。
3.面对不同的国际经济环境能较为及时得调整经济政策,尤其是从计划到市场经济的渐进式转型非常漂亮。
4.长期的高储蓄率高投资率。
5.有大量积累的外汇储备,有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和固定汇率制度,保障了实际汇率长期低估,从而赢得巨大贸易顺差;不允许资本绝对自由进出,总体来讲是易进难出。
6.重视对科技和研发的投资。
7.长期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
8.中国人传统文化优势,中国人喜欢把大量的收入都投入到下一代的教育;中国价值观里,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西方正好相反;中国人勤奋好学。
还有很多原因,但是以上的是最重要的。
⑻ 如何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改革开放凡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即使是对中国再有成见的人,也都承认是铁的事实。从世界经济史看,中国这样长时期的、持续的、快速的经济发展,都是罕见的。据笔者看来,主要的原因是: 一、中国的经济禀赋和发展阶段的原因。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经济的禀赋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人口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资金、资源相对非常短缺。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处于农业社会和工业化的初始阶段。这从当时的静态来看确实是一个让人失望的判断,但对动态的经济发展是个非常好的情况。因为巨大的人口基础可以提供潜力巨大的社会需求,无限供给的低成本劳动力可以有效吸引外来资金、资源的组合,工业化的起步和发展可以迅速地、有效地迅速提高社会供给。从国际经验看,几乎所有经济体的工业化起步到基本完成阶段的经济发展速度都是最快的。 释义: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经济就象是个七、八岁的孩子,虽然个子很小,但是能吃饭,精神头足,只要营养跟得上,不要折腾他,长个子的速度比成年人会快得多。 二、中国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原因。简单地说,中国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是动员式的,高度中央集权,地方服从中央。毋庸置疑,这样的体制机制会有很多的、严重的问题,但在工业化起步到基本完成阶段是非常有效的。中央制定基本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到地方能够得到基本切实、有效的执行,在这过程中遇到的偏差、困难和问题也能够基本及时地得到应对和处理。从这三十多年的历史看,虽然个别时候出现反复、错误,但推动经济发展的总体路子还是大致对头的。 释义:企业发展处于起飞阶段时,其实集权的管理是最有效的。就象当前的福特,大小决策出于老福特一人,似乎不太符合管理学的原理,但是在很长阶段内福特发展得非常快、非常好。正如当前许多家族式的中国民营企业。 主要的原因是,这样有利于快速制定正确的战略,并摆脱各类掣肘和约束,有效地付诸实施。 三、中国的民族文化和性格的原因。中国自唐宋以来,一个基本的国情就是人多饭少,生活不易。从民族文化和性格的角度,除了中国独特的“士”这个阶层具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较为超脱的精神追求之外,多数普通中国人形成了务实、勤奋、节俭的特点。这个特点,非常有利于通过以追求和实现利益为导向,把多数中国人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 释义:文化其实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远超多数人想象。笔者认为,美国与南美的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在发展初期的水平是差不多的,人口状况、资源禀赋也差不多,可以说是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后来之所以分化很大,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新教文化主导和天主教文化主导的综合影响。中国人的文化特征,其实非常适合发展市场经济。 四、国际经济发展阶段和格局的原因。或许是对数百年来多灾多难中国人的眷顾,改革开放以来这三十多年国际环境也非常适合中国作为后起国家加快发展。首先,没有对中国和平构成实质性阻碍和影响的战争或威胁。其次,主要发达国家当时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向后工业化和发展现代服务业转变,具有进行国际产业转移的动机和条件,而中国的低成本劳动力、低资源环境成本和迅速壮大的市场在承接转移中具有强大优势,并且中国的体制机制又成功地把这种优势发挥了出来,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收益者,有力加快了工业化进程。 五、中国经济的微观主体结构的原因。宏观再有利,经济的发展仍需要具体的微观主体去推动。中国有两个有利因素。一是地方政府。从经济学的眼光看,中国的各级地方政府企业化的特征非常明显,发展经济、增加税收的冲动很强,这虽然会造成很多问题,但客观上有利于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完善市场化的环境,促进资本形成。二是国有企业。建国初期,中国建立的众多的大小国企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同时也造就了具有一定基础的产业工人队伍。这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发展自身的现代企业群体提供了难得的、良好的产业基础。现在许多著名的国有或民营大企业,都有当前国企历史传承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