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有本质区别么
经济发展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经常方式放过来会影响的经济发展方式,科学的经济发展方式为持久的经济增长方式提供动力,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会优化经济发展方式,盲目的经济增长方式会破坏经济房展的方式,从而削弱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差别
3.1
指导观念不同。经济增长方式以经济总量的增长为指导,注重经济增长的速度与总量的扩张。它的理论支撑由马歇尔提出的生产要素创造价值论和当代经济增长模型(哈罗德一多马模型、新古典模型、索洛模型)构成。经济发展方式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注重经济质量的提高与经济结构的改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2
研究视角不同。经济学把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由低到高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物本社会,主要强调物质资本积累和财富的增长;第二阶段是人本社会,主要强调重视满足人的需要和公众福利的增加;第三阶段是社会整体综合发展,包括政治的人权和自由、经济上的生活质量提升、文化上的国民受教育程度提高等全面演进过程。
3.3
理论基础不同。经济增长方式的理论依据有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理论(马克思的外延与内涵式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再生产理论和前苏联、东欧的一些学者论述),西方经济学的要素配置与利用理论,非均衡增长理论(佩雷、纳克斯等人),增长的涓滴理论等。
3.4
划分依据不同。经济增长方式以生产要素利用的数量和效率为依据,经济发展方式以发展模式或处理增长问题的方式为依据。美国经济学家E.R.W.坎佩尔将发展方式称为“Models
of Development Strategy”(发展战略模式)或“Approach to
Growth”(处理增长问题的方式)。经济增长方式可带来高速的经济增长,但高速增长可能带来有增长无发展问题,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分析,是无效益或零效益情况下的经济增长(最典型的例子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的大跃进);从环境经济学角度分析,是经济增长以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从福利经济学角度分析,是人民不能共同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经济增长;从发展经济学角度分析,是经济结构没有改善甚至恶化的经济增长。针对有增长无发展的问题,需要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解决。
3.5
类型不同。经济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型增长和集约型增长两种类型。经济发展方式分为制度创新型(科斯、诺斯、施莱弗和维什尼)、知识创新型(熊彼特、舒尔茨、贝克尔、罗默、普雷斯科特和鲍易德、卢卡斯、斯图尔特)、扩大需求型(凯恩斯、罗宾逊)、福利国家型、经济结构调整型、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等多种类型。
3.6
衡量指标不同。经济增长方式的衡量指标主要有要素投入的数量及配备比例、经济增长速度、经济总量实现翻番的时间、人均GDP的数量。经济发展方式的衡量指标除经济增长方式的指标外,还包括社会发展指标,如人口总数和净增率、国内发展指数、城市化水平、三次产业结构、居民居住条件、每千人口医生数、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政府廉政指数等;教育发展指标,如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在校大学生占适龄人口的比重等;社会公平与稳定指标,如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国民幸福指数、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收入差距警戒线、收人阶层结构标准、贫困发生率、社会保障覆盖率等;环境指标,如自然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等。
2. 如何理解发展的实质
发展是哲学术语,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
事物的发展原因是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事物发展的根源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即事物的内因。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而向前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即是发展。
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胡锦涛总书记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作了明确的阐述。胡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3. 经济增长的实质是什么
其实就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知识财富的增加与革新,经济只是把这个过程的表达简化了。
4. 经济全球化本质原因和内容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原因:
一,根本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的结果。
二,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三,越来越多的国家发展市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保障。
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动因。
五,企业经营国际化,尤其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迅速扩张,起了推动作用。
(4)经济发展的本质扩展阅读:
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因素主要有:
1、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
2、不仅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也大大降低了信息传送的成本,打破了种种地域乃至国家的限制,把整个世界空前地联系在一起,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3、跨国公司的发展。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大大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的流动和国际间分工,并由此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4、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的计划经济国家纷纷放弃计划经济体制,转而向市场经济过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滞胀而减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更加强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
5.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本质上的区别是什么
国际上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中间的经济差别称为(南北差距 )
针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分布的南北差异,国际上把这种经济发展差别说成是:“南北差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于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商谈,叫做“南北对话”.
6. 从本质上讲,经济全球化是( )的必然要求。 (单选题) A.科技进步 B.生产力发展
从本质上来讲,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又会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
7. 为什么说经济发展的本质是产业结构优化
因为现代经济增长本质上是以产业结构变动为核心的。
19世纪至20世纪,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密切相关,现代经济增长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总量问题。他认为,如果不去理解和衡量生产结构中的变化,经济增长是难以理解的,也就是说,如果离开了结构分析,将无法解释增长为什么会发生和怎样发生,现代经济增长本质上是一个结构问题。
产业结构代表着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各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投资结构的调整不能脱离产业结构的实际情况。实现投资结构的帕累托最优,要以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为中心,以形成既符合产业布局又有利于产业梯度推进的投资结构。需要指出的是,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产业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是投资,社会资源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是通过投资来实现的。可以说,投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由投资结构塑造出来,并由投资结构决定的。
8. 为什么说某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了,某个地区的经常退步了,那么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本质是什么请用通俗易懂
一个地区的经济进步是这个地区所有人的努力,解决了衣食住用行,生产加工了更多的产品,提供了更多的优质服务,开发了资源,保护了环境
一个地区的经济退步可能是这些方面影响的,1资源开发完了,2环境恶化,投入了耿多资源,3人口减少,如自然灾害袭击,战争霍乱,疾病等
9. 发展经济的本质是什么
发展经济的本质是生产物质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只有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使人们在短暂的生命里享受到相当的物质产品和精神食粮,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就是人们不断的创新,包括各种创新,人类的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无不依赖创新,马克思说,在最近的两百年里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已经超过了之前人类生产力发展的总和,在之前的人类社会里,人们只有偶然的创新,使劳动生产率暂时提高,但这个提高将会被人口的增加所吞噬,只有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人类的创新才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这也许得益于西方产权制度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的原因。说白了就是满足人的物欲和性欲,这里的性欲是弗洛伊德所说的广义的性欲。
10. 经济发展的本质是什么
答:经济发展的本质是1.推进社会进步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2.不断满足专人民日益增长社会属需求、不断提高满足社会共享的福惠福祉;3.体现人类社会创造精神、体现人类智慧结晶、体现科学发展和科技进步;4.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实际含义、不同的经济实体具有不同发展目的、不同的社会结构具有不同的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