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么发展农村经济
一、走区域经济之路
根据地域特点和需求,着力开发菜一产业或产品,努力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区域经济格局。
二、走多种经营之路
面向市场,立足优势,大力发展猪、牛、羊、兔、鸡、鱼、果、药、菜等多种经营骨干品种,形成规模,提高产品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
三、走高效农业之路
加速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推广良种良法,促进农产品优质、高产、高效,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
四、走庭院开发之路
利用庭院,抓好小菜园、小果园、小鱼池、小禽场、小作坊“五小”建设,大力发展庭院经济。
五、走加工增值之路
围绕农副产品资源、依托农村专业户、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搞好农副产品的系列开发和深加工、精加工、提高农产品效益。
六、走产品运销之路
组建农民运销队伍,扩大粮食、畜禽、林果、药材等大宗农产品的长途贩运,促进产品销售,提高经济收入。
七、走典型引导之路
在农村大力扶持和培植各种致富典型,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道路。
八、走发展交通之路
通过改造主干线路,新修经济路,接通断头路,引导农民在路边建房经商办厂,从事二三产业,实现路通一段,致富一片。
九、走劳务输出之路
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实行定量有序、批量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十、走股份合作之路
把股份合作制引入乡镇企业和资源开发,促进资源、劳力、资金、技术的合理流动和配置,增加企业经营活力,提高经济效益。
B. 农村没有闲散地如何发展宅基地
如何申请宅基地使用权 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公民个人在依法取得的国家所有或农村集体组织所有的宅基地上建筑房屋并享有居住使用的权利,包括以下内容:
l.依法取得。农村村民获得宅基地的使用权,必须履行完备的申请手续,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才能取得。
2.永久使用。拥有宅基地使用权的公民,使用权没有期限,由公民长期使用,长期不变。可在宅基地上建造房屋、厕所等建筑物,并享有所有权;在房前屋后种植花草、树木,发展庭院经济,并对其收益享有所有权。
3.随房屋转移。宅基地的使用权依房屋的合法存在而存在,并随房屋所有权的转移而转移。房屋因继承、赠与、买卖等方式转让时,其使用范围内的宅基地使用权也随之转移。在买卖房屋时,宅基地使用权须经过申请批准后方可随房屋转移。
4.受法律保护。依法取得的宅基地使用权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犯。否则,宅基地使用权人可以请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返还占有、赔偿损失。
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一、农村村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使用宅基地:1.居住拥挤,宅基地面积少于规定的限额标准的;2.因结婚等原因,确需建新房分户的;3.原住宅影响村镇规划需要搬迁的;4.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回原籍落户,农村确无住房的:包括批准回乡定居的职工、离退休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回乡定居的华侨、港澳台同胞等非农业人口;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申请宅基地的程序:1. 需建住宅的村民向所在的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2. 村民委员会根据村镇规划,对宅基地申请进行审核,经村民会议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讨论同意。3. 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查后,报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由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另外需引起注意的是,农民朋友在申请宅基地使用权时,一定要根据所在地的有关具体规定先行申请,待批准后方可动工建设。
C. 农村发展什么项目赚钱
农村创业的朋友,诚信是最重要的,你在创业的过程,就是一个成为商人的过程,“商人”是对创业者最神圣的称呼!希望每一个创业者都能对的起“商人”这个创业的符号,把诚信视为生命一样重要!甚至用生命去捍卫商人的诚信!创业者是社会上最优秀的人群,创业者是社会中最能够独立生存下来的人。他们不给社会造成负担,但给社会创造最多的财富。经济上独立生存的人不会任人摆布,不会任人使唤,不会任人宰割。如果有更多人去创业,会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目前不甚健康、不甚正常的商业环境、社会环境和人们对于财富的理解和心态。
2016年农村创业什么项目最赚钱?农民朋友们最喜欢的创业项目是啥,下面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下几大创业好项目!
一:绿色食品
有人说,21世纪是一个 绿色 的世纪,随着绿色消费观念日益被广大消费者接受,我国绿色食品的消费快速增长,国际市场有机类农产品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步扩大,为我国绿色食品发展提供了机遇。发展绿色食品,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扩大农产品出口创汇。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
二:便利店
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在百货、超市等零售业态毛利大幅缩水的情况下,便利店已成为我国连锁业发展模式中最新出现的亮点。
据业内有关人士透露,在我国,扣除各种开支之后,便利店毛利率也在25%左右。除去每个月的工资、水电等高达2万元的费用后的净留存,加盟便利店的老板每个月挣个万儿八千的是没有问题的。这种诱惑对加盟者的吸引力是可想而知的。
但是,便利店的投资也不能盲目跟风,投资者一定要精心挑选总部。强大的总部应该有一套可供复制的开店支持系统,包括加盟店选址的市场调研、店铺陈列、区域物流配送等。
三: 送肥到田
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环保农业,绿色农业,大力提倡生态、无公害种植。因此,将城里大量的人粪尿送到农村田间,必将大受农民欢迎。经营者不仅可在需肥的农民那里得到一笔可观的劳务费用,还可在城里的某些单位或用户那里获得一笔粪便清理费。真可谓一举多得。
四: 农资专场店
在农村做农资生意肯定有钱赚,在人口较多的村子或乡镇所在地,租一家沿街门店,开办一家农资专卖店,出售种子、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投资约需一万元左右,由于商品是农民生产中必需之品,使用数量较大,是一个很好的投资项目。如自己资金不够,可考虑和县城或省城大店联营,获取专卖的利润。
五:彩球气模庆典产品出租店
该项目是应对各种大型商贸,广播宣传,艺术节,开业,开工,竣工,会议,婚礼,生日,祝寿,节日等各种庆典,出租彩球气模等产品。初期投入需房租,购气模等各项费用1万元左右。每件气模用品一般每天租金150-300元,一个地级市每年这样的活动一般都在50-60次,如能争取其中三分之一的业务,年利润即可达6-8万元。
D. 上杭乡的经济概况
上杭乡距县城30公里,全乡总面积.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900亩,辖8个行政村,64个村民小组,3781户,人口17600人,9所学校(包括一所中学)2800名学生,116名教职员工,财政供养人员146人,是省定特困乡之一。然而,不甘落后和饱受贫困之苦的上杭人顺天时倚地利得人和,立足乡镇、艰苦创业、发愤图强,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原固定产130万元的乡建筑工程公司发展到现有固定资产1200万元的兴宁建筑公司,被省建设部门核定为三级建筑企业,投资210万元完成了黄沙坑到十二坊。乡政府至查林桥6公里水泥路面硬化和8公里路基础改造工程,投资100万元完成四所村级完小的危房改造,投资35万元重建和加固山堰及渠道,乡政府及内设机构的办公条件得到改善,农业产业化带动了全乡种养大户的迅速发展。 全乡有养羊50头以上的100户,养猪20头以上的50户,养鸡、养鸭500只以上的各50户,种植药材专业户80户,总面积1000亩,栽桑5亩以上的160户,总面积1300亩。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逐年增多,年劳务收入1000万以上,人民安居乐业,全乡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通讯和文化教育事业均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上杭乡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一粮二叶三养殖”龙头产业,全乡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快速发 展,2006年度荣获全县“经济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先进单位”、“茶叶生产先进单位”、“畜牧业生产先进单位”、“党的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七个奖项。
大力推广水稻、黄豆等优良品种,提高复种指数,建立病虫寄存器预报体系和预防机制,全乡优质稻达100%,水稻播种面积达13800亩,比去年增长11.5%;黄豆等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去年增长12%;粮食总产量达42万公斤,比去年增长4%。按照“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产业化”发展思路,以“三低”帮扶、小蚕专育为突破口,加大桑园管理、小蚕共育和优质蔟具推广工作力度,组建了8个小蚕公司,涌现了陈春娥等一大批优秀养蚕能手,全年小蚕共育率达80%以上,张种产茧40公斤以上,全年收购蚕茧1670担。围绕“茶叶基地乡”这个目标,加大对茶叶大户的支持,积极帮助他们搞好土地流转。带领茶农到茶叶基地乡大椿、漫江参观学习,进行种茶技术培训,茶农发展壮大茶叶产业的积极性高涨,去年新扩茶园1050亩,全乡茶叶面积达4500亩。上杭是杭猪原种基地乡之一,该乡通过加大对专业大户的扶 助和指导,全面推进畜牧业的发展。通过培植、发展,现在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1户,500头以上的大户4户,100头以上的大户41户,全乡年养猪3万头以上。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自主建设。 上杭乡把油茶和茶叶作为冬种冬扩重点产业,计划在原有4000亩基础上新扩茶园400亩,扩种油茶2000 亩,着力推进“两茶”向产业化发展。
上杭乡山多地少,山地面积达5.6万亩,多以矮山、丘陵为主,适宜大面积种植茶叶和油茶。作为当地传统产业,该乡把“两茶”作为生态农业发展的重点大力培植。今年,在确定产业发展目标同时,还提出五年发展目标,计划今年在原有4000余亩的基础上扩种茶叶400亩,油茶力争扩种2000亩,5年时间使全乡茶园面积达到8000亩,油茶面积达1万亩。
在推进产业发展过程中,该乡进一步抓好土地流转工作,发挥产业大户带动作用,召开了乡、村、组三级干部参加的动员大会,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群众,给群众算好经济效益账,鼓励产业大户通过土地流转扩大规模。从乡财政拿出2万元资金,对新扩茶园和油茶的大户或产业发展积极性高的村组给予奖励。同时,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扶助资金,实行干部为产业大户担保贷款,帮助种植大户解决资金难题。
各项举措有效调动农民积极性,许多群众纷纷以合租土地等形式发展“两茶”。新庄村万清平个人开发油茶面积800亩,带动全村10余户投入开发。此外,该乡还把“两茶”作为新农村建设产业建设的重点,现已在新农村试点村发展油茶200亩以上。 上杭乡坚持村镇规划先行、环境整洁先行,全力打造环境优美、人居环境和谐的新农村面貌。积极投资投 劳,开展以“六改四普及”为主要内容的治乱、治脏、治路、治水等整治工作,集中抓好房前屋后、河沟池塘、猪圈牛栏、厕所粪坑等污染源的治理。
上杭乡是全县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中唯一的“片区推进”乡镇。为推进新农村建设,该乡把转变干部机关作风与当前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改进机关作风活动中,进行技术指导,为村民排忧解难。针对上杭乡新农村建设点多,上级奖补资金一时难以到位的情况,该乡干部主动出面,以个人名义为驻点自然村担保物资,15名乡干部累计担保金额近50万元。
设立“民生热线”,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该乡通过向上争取一点,自己筹一点的方式共筹集资金30万元,对因“6·27”洪灾遭到损毁的池塘、堰圳进行了维修加固。 上杭乡将茶叶定为农业主导产业,打造“茶叶之乡”。以实施品牌战略为统领,已建成两个千亩有机茶叶基地,新建两家名优茶叶加工厂,成立两个茶叶生产专业合作社,构建了 以北京、上海、南昌为中心的销售网络。
上杭乡多方激活民资发展畜牧业,通过培育大户引领畜牧规模扩张。上杭乡坚持富民与生态保护并重,鼓励农民发展循环经济,乡村干部深入村组进行种植、养殖方面的技术指导,制定发展循环经济规划及实施方案,使农民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增加收入。
通过大力发展猪—沼—果(桑、茶)等种养模式,上杭乡新建沼气池121只,种植早熟梨、吊瓜等经济作物600亩,水产养殖100余亩,年纯收1万元以上的种养户有63户。
作为全县唯一的新农村建设“片区推进”类乡镇,上杭乡共完成了36个自然村的新农村试点建设,152户村民翻盖了新楼房,40%以上的家庭用上了自来水、卫生厕,6个行政村通了水泥公路,197人搬下高山迁到移民新村。上杭乡还从提升村民素质着手,倡导文明乡风。深入开展农村“四项教育”活动,相继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平安和谐村庄”等评选活动。
绿化环境、美化家园是上杭乡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结合产业发展,上杭乡实施林业“312”规划,全力管护好30000亩生态公益林,完成平原绿化3000亩,低改新扩油茶1000亩,完成公路及河流绿化1000亩。今年,该乡进一步细化植树造林工作,引导农民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兴花种草植树。如今的上杭乡,一个“村在绿中、人在画中”的新景观展示在人们面前。
E. 高桥乡的经济发展
2007年共完成财政总收入171.4万元,地方收入为92.7万元,占任务的123.6%,周期增长16.2%。完成增殖税44.2万元,个人所得税51.8万元,企业所得税6.1万元,营业税50万元。完成招商引资1600万元,其中竹键盘厂500万元,湘鸿化工800万元,工艺品厂300万元。
二、各项产业齐头并进
我们积极立足乡情,面向市场,依托资源,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农业效益,加大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促进和推动了全乡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
1、传统农业稳中有增。全乡共种植水稻等农作物5551亩,其中中稻4800亩,优良稻的种植面积达到95%以上,粮食产量有大幅提升,达到亩均增产8%的目标,红花草种植达2000亩。全乡饲养生猪2684头,出栏1501头,饲养量比上年增长13.9%,其中母猪90头。饲养山羊1789头,出栏563头。养蜂400余箱。
2、特色产业初具规模。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鼓励农户尝试有机稻、豆,草莓,无公害蔬菜,猪-沼-鱼(果、菜)立体养殖等适合我乡发展的农业项目,重点打造蛋鸡、蛋鸭,去年全乡共饲养蛋鸭68000羽,笼养蛋鸡和散养土鸡共46000羽。
3、生态发展深入人心。为保护好绿水青山,我们积极引导农户充分利用林业资源,做活山上文章,今年新增日元贷款造林70亩,工业原料林完成340亩,毛竹林改造800亩,果木林基地建设100亩。同时,我们还注重引导农户从单一的木竹生产走向更广阔的创业空间,做好生态文章,养鸭的鸭粪倒入塘里养鱼,养鸡的鸡粪生沼气,山上竹木有序砍伐,田里稻豆轮番耕作,全乡已涌现出走生态种养模式的农户300多户,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走上了一条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共进的发展道路。
三、新农村建设成绩喜人
我们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抓好4个试点村和25户“五小园”庭院经济示范户为重点,组织每位干部在试点村结对帮扶一户农户,一对一的宣传,进行资金、技术、信息等全方位的支持,并印制发放了《村庄整治常识》等各类宣传资料800余份(册),充分发挥理事会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户的参与积极性,取得了较好成绩。去年全乡共发展“五小园”户138户。4个试点村已全面完成“三清六改”,农户共自筹资金120余万元,农户多的出资达2万元,少的也在5000元以上,投劳5000余个,硬化村庄道路及进户道路5047米,多数农户门前自发新建了水泥禾场。整修房屋130户,拆除空心房24户,建新房4户,100%的农户实现了人畜分离。改自来水130户,入户率达100%。改水冲厕130个,入户率达100%。新建沼气池64个,占民生工程的160%,各试点村建沼气池40个,占试点村农户的30%。我们的成绩得到了省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省新农村建设督察通报、县新农村建设《简报》、推进会及促进会等多次对我乡新农村建设经验予以推广,被誉为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
F. 洪门村发展现状的介绍
洪门村是熊耳山---抱犊崮国家地质公园内一处独具特色的生态庭院经济示范村,享有“葡萄世博园”的美称,属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省级旅游特色村,2009年被评为省级绿化示范村,庭院经济开发率达98%以上。全村辖6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470户1592人,辖区面积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0亩,林地面积6000多亩。葡萄种植为该村的特色产业,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099元,主要经济来源是山林果业及旅游业,劳务输出800余人。全村党员总数58名,“两委”班子4人。 该村紧紧抓住镇党委、政府“生态立镇、旅游强镇、开放富镇”战略,结合村情,大力实施旅游开发等富民工程。一是积极发展庭院经济。依托葡萄种植的资源优势,紧密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旅游,全力扩大庭院葡萄的种植面积,不断更新葡萄品种,提升葡萄种植品质,全村葡萄种植面积达600余亩,年产量达210万斤,年收入达120万元。成功举办了两届葡萄采摘节,增加当地农民收入300余万元。成立了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220户,土地流转面积达600亩。二是积极发展“农家乐”旅游。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运营模式,发展“农家乐”特色生态休闲旅游。注册建立了枣庄市洪门农家乐生态旅游有限公司,已投资400多万元,完成了8户农家茅草屋改造和15户农家餐馆主体,正在进行装修及配套设施建设。三是有效落实各项惠民措施。围绕提高群众生活健康水平,新建标准化卫生室一所,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率90%以上。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修村组道路3000米,打机井1眼。社会民生事业迅速发展,村村通水、电、路、有线电视普及率达90%以上,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落实农村低保户、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新型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3%。积极搞好文化大院建设,利用农闲时间,组织村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致富技术。提高公民道德和社会文明程度,注重法制教育,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信访稳定。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村、文明户等活动,倡导农村文明新风,村风民风淳朴。推广洁净能源,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垃圾池3个,改造沼气池28个,村容、村貌有较大地改观。
G. 隆坊镇的经济发展
重点项目建设规模宏大。镇党委、政府坚持“城镇带动,三产兴隆”战略,采取“招商引资、产权置换”的方法,完成“隆坊镇旧城改造”,和“农副产品集散区”建设工程,使该镇从传统的农村集镇向现代农贸一体化小城镇发展,强劲拉动了以商贸、劳务、餐饮等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三产总值达3000万元,镇区规模达67.5公顷,集市贸易辐射周边10多个乡镇,使隆坊成为黄陵、富县、洛川三县交界处乃至延安南部最大的以果业为主的农副产品交易集散区。同时建成段塬片万亩国家农业综合示范区。目前,全镇实现了“主干道路柏油化,乡村道路砂石化”目标,推动了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后续产业开发势头强劲。全镇存栏肉猪5000头,羊子7000只,引进秦川牛130头,推广“三位一体”沼气池900个,发展庭院经济示范户161户,畜牧业产值达1000万元,成为镇城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H. 国家对发展庭院经济现在有什么政策发展庭院经济算不算私搭乱建,国家有没有明文规定
可以,只要证照齐全。在不扰民的情况下均可办理。
I. 国内外庭院设计发展史及现状
庭院经济的现状、态势及其发展的若干建议研究 王东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081)
庭院经济是国内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庭院经济发展历史悠久,形式多样,适应性广,在传统农耕社会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农户或家庭农场为了增加收入,针对市场需求,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庭院资源,取得了显著经济效果,庭院经济已发展成为市场经济活动中一个非常有影响、有特色的经济领域。伴随着农村工业化、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庭院经济这一古老而又崭新的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没有衰落、消失,反而呈现出多型态、高活力、自循环的发展态势。在新的时期,庭院经济发展的型态和特点有那些?庭院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如何发挥庭院经济在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中的作用?这些都是需要在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中加以探索的重要问题。
一、国外庭院经济的发展
顾名思义,庭院经济是人们依托所居住的庭院从事的一类经济活动,它与田园经济相并列,共同构成了农户经济。从历史上看,人类经过漫长的采集渔猎,逐步过渡到以农耕畜牧为中心的原始农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农耕社会,人们通过劳动,使原始农业生产的物质产品逐步增加,劳动产品开始出现剩余,这不仅改善了人类自身的生存条件,而且还使产品交换不断发生并导致私有制的出现,原始的庭院经济由此产生并向前发展。随着种养经验的积累和劳动工具性能的改善,庭院经济活动也被逐步调整和扩大,农业生产逐渐向自然资源开发纵深领域发展。在古华夏文化、古埃及尼罗河文化、古西亚巴比伦文化、古印度两河文化以及古希腊爱琴文化中,都能发掘到原始庭院经济留存的踪迹。
从发展中国家看,两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印度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其早期的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以庭院为载体的经济活动成为维系农户生计的主体,传统的小农经济在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低,在生产中主要使用的是铁器工具和畜力耕作,形成的是由分散的小农来经营、耕织结合的、以种养业为主的“小而全”式的传统产业。由于技术落后、资本不足,一方面导致传统农业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人地矛盾日益恶化,一旦发生天灾人祸,人们则食不果腹,社会动荡不宁;另一方面,农业生产积累少,分散的小农经营无力创造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不能为工业及其他部门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向社会提供充裕的农产品,使这些国家在很长时期内都难以摆脱农耕社会的桎梏。
发达国家的庭院经济是和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相伴相生的。为了追逐利润,资本主义农场不断采用农业机械和科学技术成果,通过扩大经营规模来进行扩大再生产,使农场和农业企业间出现日益明显的社会分工,商品经济完全代替小农经济,彻底摆脱了传统“小而全”的生产结构,转向为市场专门生产或主要生产某种(或某类)农产品,依托家庭的生产项目或者消失,或者降到从属地位,由此产生出谷物农场、果树农场、养猪农场、奶牛农场等专门农场。资本集约化不仅推动了农业经营的规模化和专业化,也推动了庭院经济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在西欧、北欧等地,家庭农场被视为社会可靠的稳定器、就业者的来源及消除贫困的保障。对经营农业的人们来说,身处乡村广袤的空间,与活生生的大自然打交道,带来的是对自由、独立的体验,是人与自然的融合,农业把人与自然紧密地联系起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欧洲的乡村地区,许多家庭农场和庄园都推出了集休闲、游乐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并带动家庭制作工艺品、传统食品加工业的发展。
二、我国庭院经济的演变及发展态势
长期以来,庭院经济就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主要活动。据考古发现,在河北磁山、河南裴里岗、浙江河姆渡文化的遗址中,出土的石斧、石铲、石刀、石镰以及陶器等物品,适应了当时人们生产和生活方面的需要。《淮南子·氾论训》载:“伯余之初作衣也,锬麻索缕,手经指挂,其成犹网罗。”这是古代曲籍追述的最原始的纺织水平。到战国时,秦国商鞅提出“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这一时期社会追求的理想是,“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并且,当时的社会都是以农业为“本业”,以“雕文刻镂”一类奢侈品的生产与流通为“末业”。战国后期,“末”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整个工商业,从而形成农本工商末的概念。此后,这种依“宅”据“田”、“前植榆、槐、桐、梓,后种竹,旁冶圃,中庭植果树”(《补农书》)、“务本抑末”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一直延续下来,经久不衰。
J. 如何发展庭院经济
有以下六种抄常见模式,主要看自身需求。
1、庭院养殖模式:较为普遍的传统庭院经济方式,是传统农业中分布较广的模式,投入成本低,效益较高。
2、庭院生态循环模式:农户以庭院物质能源的循环利用,降低生产的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这种模式通常以沼气为核心,围绕种植、畜牧、水产业等进行循环生产。
3、庭院园艺模式:利用庭院空地进行花卉和苗木的生态苗圃种植,发展特色花卉、珍稀蔬菜、园艺盆景等,在美化了环境的同时又产生了效益。
4、加工业模式:在庭院中建立小加工厂,进行农产品或手工艺品加工。
5、休闲产业模式:围绕城市生产工作人员休闲度假需要,在庭院及其周边发展观光娱乐、度假休闲、社会实践等服务。
6、综合发展模式:多种模式共同发展,以立体种养为典型模式。